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课件
精读课文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 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精读课文
请你默读课文3-6自然段,小组内交流: ( 1)为什么要摇桂花?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精读课文
( 1)为什么要摇桂花?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桂花雨》 的第二课时,课文回忆了与桂花 相关的往事,重点描写了童年时 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寄托 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限怀念之 情以及对故乡的无限热爱和思念 之情。
说一说
桂花纷纷落下来,像(
)
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精读课文 桂花摇落以后,我们是怎么做的?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 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罐子里,可 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 做糕饼。
精读课文 桂花摇落以后,我们是怎么做的?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罐子里, 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 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 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精读课文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 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总是”“缠”“怎么还不”形象地写出了作者 对摇桂花的期盼。
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 花乐”和桂花雨,写出了桂花已经与作者的童年快乐 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拓展延伸
与古 人 一 起 赏 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一、二课时)
总第 1 课时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主备教师:修改教师: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难点: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准备:课件、课文朗读音频、有关思乡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古诗佳句导入。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诗人笔下的桂花柔美淡雅,沁人心脾。
是啊,桂子花开,香飘十里;桂花摇落,飘洒如雨。
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桂花盛景啊。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香甜的世界,去感受作者像桂花香气一样浓郁的情感吧!(板书:桂花雨)二、初读课文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2.小组交流、讨论、展示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品文字抓特点悟乡情———《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
品文字抓特点悟乡情———《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作者:李红彦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9年第8期李红彦【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 课。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对比、品析,感受文章用字遣词的巧妙,体会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2.初步了解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从而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能借助表达支架,完成小诗和词的填写,升华情感。
【教学流程】一、赏析诗词,导入新课琦君笔下的桂花树,香气四溢。
古人的诗词中,也留下了桂花树的影子呢!课件出示: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杭州的八月,天竺寺桂花盛开,令诗人流连忘返,即使离开也时时感叹:何日更重游!一枝一叶总关情,更何况那香飘十里的桂花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琦君的《桂花雨》。
【设计意图:以词入境,营造氛围,从文字中寻找作者对桂花、对童年生活、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思念之情。
词的引入,既创设了情境,也为最后学生试着填词打下基础。
】二、品文字,抓特点,悟乡情琦君难忘家乡的桂花雨,那究竟是怎样的桂花呢?默读课文第3~6 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哪个字最能说明桂花的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并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香。
(一)品香———感知桂花特点1. 作者用哪些句子写了家乡桂花的“香”?读一读,画一画。
学生交流,读出所画句子。
课件出示: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找一找:这两个句子,出现同一个很特别的字,是哪个字?3.想一想:从部首就可以看出,“浸”和什么有关?《新华字典》解释:“浸”指泡在液体里。
这里为什么用“浸”字呢?大家想象一下。
4.引导学生想象:桂树花开,香气飘散,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像泡在这香气中。
指导朗读:(1)读出重音,才会读出感情。
句中“十几家”“都”“整个村子”要重读。
(2)语速不同,才会读出感受。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桂花“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
(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板书:香乐甜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
(板书:……)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了。
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
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
谁愿意读一读?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材同步学习 第3课《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回顾内容【设计意图:以“香”和“雨”导入,从味和形两方面突出了桂花雨的美好,再次揭示了课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回顾内容,进一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为下面的品读词句、体会感情作铺垫。
】1.导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到文中去感受那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吧!2.自由读课文后,学生交流、回顾,教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学习任务四: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有自己的认知和体会。
本环节通过默读、抓关键句子、批注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感知到桂花香是作者喜爱桂花的情感源头。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旁批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写的批注。
根据组员的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
3.全班交流:作者回忆儿时与父亲赏花的片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1)指名交流后,出示句子。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指名读句子。
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预设: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
这段话写出了作者独爱桂花的原因——迷人的香气。
(3)指导朗读。
听范读,感受对桂花香气“太迷人了”的欣赏和赞美。
学习任务五:品读“摇桂花”,体会快乐【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突出作者情感最浓烈的部分。
采用读、想、演等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揺花乐的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6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二课时语文教案第二课时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创设情境,感受摇花乐⒈体验摇花乐(1)师: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闻着迷人的花香,她是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2)课件出示: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情境对话,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4)带着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齐读这段话出示课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
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
多舒服啊!多快乐啊!)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课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3.快乐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统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优质教案(2课时)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文章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
作者童年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溢满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既应和了“一花一鸟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又暗含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在课文后面,除了本课需要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以外,还有两道练习题和一个阅读链接。
第一题,梳理文章写了哪些美好回忆(即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题,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情感(本课教学重点);第三题,拓展阅读资源,互文印证,深入体会情感。
这三道题连贯起来,就是在课内外阅读实践中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课内学习借助桂花这个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通过阅读链接,了解更多的阅读内容,把课内阅读拓展延伸到课外的阅读实践。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桂花雨》是本单元的第三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年级学生基于识字和阅读的经验,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不是学习的难点,但是对于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桂花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1.展示桂花实物,文字、图片介绍桂花教师引导:中秋节前后,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
部编版五级上册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级上册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桂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能够描述桂花的花语和意义。
3.掌握课文故事内容,能够进行故事复述。
4.能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桂花雨的场景。
二、教学重点1.桂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桂花的花语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复述。
2.利用多种形式表现桂花雨的场景。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桂花雨》。
2.图片或图片资料介绍桂花。
3.相关绘画、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图片资料,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花是什么,引出桂花这个话题。
2.引导学生讨论桂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桂花雨》。
2.介绍桂花的花语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花语与故事的联系。
第三步:故事复述(15分钟)1.小组内相互讨论整理课文内容,做好故事复述的准备。
2.每组派代表进行故事复述,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四步:表现桂花雨(20分钟)1.让学生分组利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桂花雨的场景。
2.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相互交流、评价。
第五步: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自己的感悟。
2.帮助学生理解桂花雨的意义,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的花卉花语,拓展视野。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周围的花朵,感受花语传递的美好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桂花的魅力,理解花语与情感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课《桂花雨》。
引读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是因为桂花虽然一一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一一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一一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
喜欢桂花,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所以,作者在课文的结尾写到:一一(出示句子)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小节。
想想从哪颗感受到作者的快乐。
用一一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作者(心情)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出示)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盼望早点摇桂花)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对呀!作者是不是用错了?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感叹号是为了?(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说明作者恨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一一人)()读得真好!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及待想摇桂花,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一一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有点烦,但又很耐心地说:一一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更加一一急切了,心想这桂花怎么还开――不足呀!所以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一一可乐了。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作者为什么乐了?(终于可以摇桂花了。
)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因为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赶紧吩咐提前摇桂花。
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桂花雨》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故事中的情节及诗句的理解;2.难点:运用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故事情节的图片展示;2.材料:课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相关诗词集;3.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4.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阅读《桂花雨》故事。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桂花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于桂花的情感,促使学生了解桂花的故事背景。
2. 教学过程(30分钟)•师生共同阅读《桂花雨》,学生跟读故事,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讲解故事中的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于桂花雨的感受和理解。
3. 拓展(10分钟)组织学生围绕桂花的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桂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桂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1. 查缺补漏(5分钟)教师对上节课的课堂讨论进行总结,澄清学生对于桂花雨的理解。
2. 教学过程(3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作文的内容,展示他们的作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桂花雨》,发现故事中的细节和情感;•学生小组讨论,各小组展示他们对于桂花雨的理解。
3. 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家乡的特色花卉,并联系桂花雨中人物的品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
4.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要注重品德修养,珍惜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桂花雨》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诗词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下次教学需要更多地触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提高诗词理解能力。
3《桂花雨》第二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3《桂花雨》第二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意蕴丰富、语言质朴的回忆性借物抒情散文。
作家琦君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字里行间,桂花香气弥漫,故乡如影随形,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文章四溢浓浓思乡之情。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人“桂花香”为线索,其中“摇花乐”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母亲对故乡的怀念是本文的难点。
学情分析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本篇课文,能够从文字中把握主旨,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但学生毕竟年龄小,缺乏领会文本内在意蕴的深度理解,对于本文作者表达方法需要教师指导。
学生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运用在前两课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体会感情,学习表达方法。
计划课时2课时(2/2)教学目标通过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桂花香和摇花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情感体验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8min)一、复习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桂花雨,闻到了桂花迷人的香味,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顺着桂花香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去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吧!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桂花雨)跟着老师一起齐读课题。
读的真响亮。
开始之前,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请小朋友们看(出示课件),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词,谁来闯生字关,读一读?你的小手举得最快,你来读。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桂花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2教材简析《桂花雨》是一篇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二自然段写“摇”桂花时间的选择及其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摇”桂花的情景。
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
第四自然段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分享“摇花乐”。
全文以桂花为线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作者以童年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感情。
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设计意图课题“桂花雨”引领读者感受那浓郁的桂花香气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
读着课文,我们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我引导学生“多读”,这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其次是情境创设,我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整堂课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桂花雨》的主旨,领悟诗歌的意境。
2.能够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能够模仿课文写下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旨,提炼诗歌意境。
•难点:理解或解读诗歌中含蓄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的课件或教材。
2.课堂展示板或白板。
3.学生用书和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师生共同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与兴趣。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课文朗读:操练课文,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语言。
2.导入课文: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3.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理解其中的含义。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出现的难点词语或句子。
2.展示分享: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共同学习、交流。
四、课文赏析(1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赏析,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2.课文解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五、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或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学生成绩普遍较好,但有少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意境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辅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情感体验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扩展阅读•祝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望庐山瀑布》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上)桂花雨第二课时教案完整版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一、复习导入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听写词语,订正。
懂事桂花木兰花糕饼捡柴茶叶箩筐婆婆浸入缠着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三大部分,并且抒发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那么文章重点写了“摇桂花”的什么乐趣呢?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总是”。
生读文后交流: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
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老师随机指导)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学习活动二反复阅读母亲的话,小组间交流讨论一下自己对母亲所说的话的理解,母亲为什么说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桂花雨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字。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一、扣题导入,简介作者1.导人∶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桂花曾走进过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
琦君是浙江温州人,十二岁随父亲到杭州,三十二岁去了台湾,六十岁移居美国。
她一生漂泊,但文字却从不曾离开过故乡半步。
2001年10月,八十四岁的琦君曾回故乡寻根问祖。
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久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
出示课题∶桂花雨。
2.引导学生∶“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观看课文朗读视频,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第7页的插图,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边朗读这句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边读边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预设: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送桂花,摇桂花,做桂花茶和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教师点拨:关注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梳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第1、2自然段可以归纳为: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2.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预设:⑴第3—6自然段: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享受摇花的乐趣。
⑵第7、8自然段: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三.识记生字,词语1.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宇,交流识字方法.⑴我知道“箩”是指“用竹子编的一种盛粮食等的用具”,所以是竹字头。
⑵我从地图上见过“杭州”,所以我认识“杭”,教师出示箩筐的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四、学习写字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1)“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浸”字右上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
(3) 写“糕”字时要注意“米”的末笔捺改成点。
(4) 写“捡"字时,要注意右半部分是“佥”,中间有一横,不要漏掉。
(5) “箩”是竹子做的,不要写成草字头,中间的“四”的“竖折弯”要写成“竖”。
(6)要注意“茶”字最后两笔都是点。
2.教师重点指导难字书写。
(1) 缠:“纟”的起笔和“广”上面的"、”齐平,右边“广”字旁的“丿”要撇到绞丝旁“提”的下面,实现字的穿插和避让。
(2)浸:“彐”和“又”要写得稍扁,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稍宽,能盖住下面的“又”,使整体显得紧凑。
(3)懂:“忄”的左“点”要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董”的草字头写得扁些,“重”写得大些,第二笔“长横”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方。
“重”的“竖”笔在田字格的竖中线右侧。
五、随堂练习1.我能拼正确,还能写漂亮。
guì huā dǒng dé gāo bǐng chá yè()()()()2.火眼金睛辨字形箩()婆()饼()捡()萝()破()拼()脸()六、布置作业1.把生字抄写的作业本上。
2.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桂花给作者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呢?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享受摇花的乐趣。
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二、感受“摇花乐”1.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题目是“桂花雨”,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直接写了“桂花雨”?预设: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直接写了“摇桂花”时仿佛在下一场桂花雨。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摇花”之前和“摇花”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从“总是缠着问”可以看出“摇花”之前“我”的急切盼望的心情;从“使劲”摇、“喊着”等处可以看出“摇花”时“我”的快乐心情。
教师总结:这就是“摇花乐”。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在朗读时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摇花”的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儿时的作者,体会她“摇花”之前“急切盼望的心情和“摇花”时快乐兴奋的心情。
读的时候语气应是轻松、愉快、充满期待的,要读出字里行间欢欣雀跃的感觉。
4.整体感知“摇花乐”(1)提问:第五自然段所写的“桂花雨”是文章的中心部分,那么围绕摇桂花,作者还写了什么?默读第3—6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预设:第3自然段写摇桂花前母亲的担心,可见这件事情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4自然段写为什么必须“摇”桂花。
第6自然段写桂花摇落后的享受。
(2)知道朗读第3-6自然段。
提醒学生读出母亲因怕台风而对桂花收成的担心,收获桂花后的喜悦之情以及“我”的急切与兴奋。
三、领略“桂花香”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桂花雨”,文中还写了桂花的香气。
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具体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2.提问: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描写中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在这一句之前,作者先写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桂花朴实的外表下香气的“迷人”。
这一句话是在总写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这一句写桂花摇落之前在枝头的香气。
作者用了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盛开时香气浓郁,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香气的美好意境。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一句写摇落桂花后的花香。
这时候有桂花的香气,更有作者因为爱桂花而产生的美好感受。
这一个“浸”字,则写出了桂花香早已渗透在作者心里,渗透在作者对故乡的美好记忆里。
(4)“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前三句作者写的都是小时候家乡的桂花,这一句写的是杭州的桂花,也是香飘十里,但即使是这样,依然不是家乡院子里的那种桂花香。
2.指导朗读:带着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朗读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吧。
四、品悟“思乡情”1.引导学生思考:这桂花雨香了整个院子,香了前后十几家邻居,香了整个村子,也香了作者的童年。
琦君一家人是这样地喜爱桂花,所以她每次从外面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这是为什么呢?2.补充琦君资料,启发学生理解。
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
十二岁,她和家人迁居杭州。
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也种满了桂花,真的是香飘十里。
可在母亲的心中,这个家却不是家乡的那个家,琦君带回的桂花也不是家乡的桂花。
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倾注了母亲的全部心血,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自然比不上。
母亲哪里是在想家乡的桂花,分明是在思念家乡啊!3.请大家读一读“阅读链接”的内容,思考∶只有母亲想家了吗?点拨:不光是母亲想家,琦君也想家了。
母亲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情,琦君则是用饱含深情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
4;小结:母女心中的那份对桂花的情感,是因为她们在故土的生活与桂花曾经密不可分,桂花是母女思乡情的依托。
正所谓“月是故乡明”。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其实也都是源自对故乡的思念。
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香甜,是快乐,更是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
让我们把这芬芳扑鼻、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5.让学生带着上面这种感受,再次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桂花也常常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学完了课文我们与古人一起赏桂。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六、布置作业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学习名言分享: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2、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
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4、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5、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高永祚6、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7、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高尔基8、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陈景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