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

第一章1.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2.奠基时期(隋代~唐代)3.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4.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5.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第二章1.眼球壁的组成有哪些?角膜、视网膜的生理特点有哪些?黄斑及视乳头的解剖特点?2.眼屈光间质包括哪些?房水产生及循环?晶状体如何参加调节?3.视路概念?包括哪些组成?典型的视交叉及视束损伤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4.眼附属器由哪些组成?结膜几种充血为何?眼外肌支配的眼球运动情况?5.视网膜内层及黄斑的血供为何?睫状神经节在手术中的作用?第三章1.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第四章1.直接和间接与母系相连的经脉有哪些?2.与目内、外眦发生联系的经脉有哪些?第五章1.六淫致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2.五脏病变对眼的影响?第六章1.什么是五轮学说,举例说明五轮学说的临床应用?2.解释内障及外障眼病,说明他们的特点?第七章1.眼科的常用内治法有哪些及适应症?2.眼科常用的外治法及特点?3.掌握下列眼科常用方剂:加减四物汤、除湿汤、生蒲黄汤、石决明散、驻景丸加减方、新制柴连汤、驱风散热饮子、除风宜损汤。

第八章1.简述针眼辨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2.胞生痰核与针眼的鉴别要点是什么?3.椒疮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是什么?并发症和后遗症有哪些?4.简述睑弦赤烂辩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5.试述上胞下垂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第九章1.漏睛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常用外治法有哪些?2.漏睛对目珠有何危害性?3.流泪症、漏睛及漏睛疮怎样鉴别?第十章1.暴风客热诊断要点是什么?2.试述天行赤眼的临床表现和预防隔离。

3.天行赤眼的辨证论治应注意什么?4.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暴翳三者鉴别要点为何?5.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及天行赤眼暴翳的病名含义及西医病名。

第十一章1.聚星障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中医辩证论治。

2.花翳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3.凝脂翳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第十二章1.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包括理法方药)。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重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重点总结

1眼为视觉器官,右眼球、视路、和附属器组成。

2眼球壁:外层:角膜、巩膜(纤维膜)中层:红魔、睫状体、脉络膜;内层(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3黄斑:在视网膜后极部,离视乳头颞部约3毫米处,有一浅漏斗状小凹区,含有丰富叶黄素3屈光间质:防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4眼的附属器:1眼眶2眼睑3结膜4泪器,眼外肌5五轮学说:血轮(两眦)属心;气轮(白睛)属肺;肉轮(胞睑)属脾;水轮(瞳神)属肾;风轮(黑睛)属肝6视力:也称为是敏感度,指测量最小可分辨空间的大小,是眼睛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的总和当眼球平行向前注视一固定点是,其所察觉到的全部空间范围,主要检查周边视网膜的功能7生理忙点:是视盘在视野屏上的投影8视功能的检查:1视力检查2视野3色觉4对比敏感度5立体感觉9外障:指发生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的眼病,相当于西医的外眼病;内障:指发生在瞳神晶珠视衣目系的眼内组织(狭义内障指晶珠混浊,下归档与西医的白内障;广义的包括发生在瞳神及其后一切眼内组织的病变---内眼病)10白睛红赤:指位于白睛浅层起于周边,颜色鲜红呈树枝状推之可动,点用0.1%肾上腺素喉红赤小时—结膜充血11抱轮红赤:位于白睛深层环绕黑睛周围发红,颜色紫暗呈毛刷状推之不动,经上处理红赤不消失—睫状充血12白睛红赤:白睛红赤与抱轮红赤同时存在相当于西医学之混合充血13翳:狭义的翳专指黑晶浑浊,广义的翳则指黑晶和晶珠混浊14新翳:黑睛混浊表面粗糙境界模糊,有发展趋势,伴目赤疼痛流泪,相当于西医之角膜炎症性病变15宿翳:黑睛混浊,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无发展趋势,无目赤疼痛无流泪症状---角膜瘢痕16退翳明目法:用具有退翳作用的方药,以消除角膜混浊的眼科独特方法,仅适用于黑睛生翳者17滴眼剂使用方法:给药时座位卧位均可,令患者双目上视,拉开下睑将药水滴入穹窿,放松下睑,闭眼1-3分钟18热疗法:温热能促使部分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增加血流量,增强抗体和免疫力,促进炎性渗出和水肿的吸收,温热还可在细胞水平上提高组织的代谢能力特别是代谢的活力,有利于炎症的康复19冷疗法:冷敷具有散热凉血,止血定痛之功,适用于眼睑外伤,24H内的皮下出血肿胀。

中医眼科学重点笔记

中医眼科学重点笔记

中医眼科学重点笔记中医眼科学重点第一章绪论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一唐朝):《外台秘要》论述眼产生辨色视物之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一元朝)兴盛时期(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元末明初,XXX著《原机启微》。

明末XXX撰成《审视瑶函》。

清代,XXX著《目经大成》。

清代还有XXX著《银海指南》。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配合构成完整关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构造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

底部为黏蛋白层。

8、构造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角膜早年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头绪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摆布。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眼科学复习笔记消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眼科学复习笔记消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眼科学复习笔记消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眼科学复笔记之消渴1. 疾病概述1.1 消渴的定义及病机消渴是中医眼科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眼干涩、视力模糊、眼睛疼痛等症状。

其发病机理主要包括肝肾阴虚、阴燥生风等方面。

1.2 发病原因消渴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环境因素:如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长时间注视近距离物体等;2. 饮食惯不合理:如暴饮暴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3. 脾肾功能失调:脾肾功能失调会导致身体阴阳失衡,从而引发消渴等疾病。

2. 中医辨证论治2.1 辨证要点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是中医眼科学治疗消渴的核心原则。

常见辨证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目赤、目眩、眼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2. 脾肾阴亏型: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视物不清、舌红少苔等症状;3. 阴虚火旺型:主要表现为目赤、目痛、眼热灼、视物昏花等症状。

2.2 中药治疗方案根据患者不同的辨证情况,中医眼科学可以采用以下中药治疗方案:1. 健肝益肾方:主要采用当归、熟地黄等药物,以滋养肝肾,调补阴虚。

2. 益气养阴方:主要采用黄芪、白术等药物,以补益脾肾,调补阴亏。

3. 清肝泻火方:主要采用丹参、决明子等药物,以清热燥湿,调补阴虚。

3. 预防与调理3.1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消渴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远离电子产品等,避免长时间注视近距离物体;2. 饮食调节:适当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等。

3.2 调理方法如果已经出现了消渴的症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调理方法进行缓解:1. 眼部按摩:通过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的疼痛和干涩感;2. 眼保健操:定期进行眼保健操,可以有效改善眼部疲劳,预防消渴等眼科疾病的发生。

4.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和预防调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 根据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和反应,治疗方案需要因人而异;2. 长期服用中药时,应遵医嘱,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时间;3. 饮食调节和眼部保健操的效果因人而异,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调整。

5.16中医眼科学

5.16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重点P11.角膜的结构:⑴上皮细胞层;⑵前弹力层;⑶基质层;⑷后弹力层;⑸内皮细胞层。

P11.眼球壁分为哪几层?㈠外层⒈角膜;⒉巩膜;⒊角巩膜缘;⒋前房角。

㈡中层⒈虹膜;⒉睫状体;⒊脉络膜㈢内层P10.眼球的大小:成年时约为24mmP10.眼球的基本结构支持。

眼球位于眼眶前部,借眶筋膜、韧带与眶壁联系,周围有脂肪等组织垫衬,以减少眼球的震动。

P12.瞳孔的大小:2.5~4mm。

P17。

眼球内容物:⒈房水;⒉晶状体;玻璃体。

P17前房和后房的概念。

前房:为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所围成的间隙,容积约0.2ml。

后房:为虹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前侧面的环形间隙,容积约0.06ml。

P18.视路的概念。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P18.视神经分为哪几段?⒈眼内段;⒉框内段;⒊管内段;⒋颅内段。

P21。

眼眶有哪几块骨头?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

P21.眶上裂和眶下裂的神经和血管通过。

眶上裂:在眶上壁和眶外侧壁的分界处,位于视神经孔外下方,长约22mm,与颅中窝相通,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眼支、部分交感神经纤维和眼上静脉由此通过,此处受损则累及通过的神经血管,出现眶上裂综合征。

眶下裂:位于眶外壁与眶下壁之间,有三叉神经的第二支、眶下神经和眶下动脉及眼下静脉一支通过。

P22.眼睑的组织结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睑结膜。

P22.眼睑受什么神经支配的?三叉神经第一支和第二支分别司上睑和下睑的感觉。

瞳孔的神经支配(资料来自互联网)瞳孔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刺激瞳孔扩大,副交感神经刺激瞳孔缩小。

因此,交感神经麻痹,瞳孔会异常缩小;副交感神经麻痹,瞳孔会散大。

P23.结膜分为哪几部分?⒈睑结膜;⒉球结膜;⒊穹窿部结膜。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一、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1. 中医眼科的发展历史:中医眼科是中国医学很早就开始涉及的一个学科,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眼科的论述。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也有有关眼病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眼科的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丰富而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五轮六治、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等理论。

在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时,医生会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来进行辨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3. 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来进行的。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口唇色泽等情况,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

二、常见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一般采用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同时也要注意调节生活作息,保持眼部卫生。

2. 远视:远视与近视一样也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远视的方法也类似于治疗近视,主要是通过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

3. 弱视:弱视是指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视觉功能受损,中医治疗弱视的方法一般包括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同时也要配合眼部功能锻炼。

4. 眼睑炎:眼睑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眼睑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5.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炎症,中医治疗结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6. 角膜炎: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角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7.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8.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中医眼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二:基础理论1. 中医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2. 眼部经络与穴位:主要涉及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等,并介绍各个穴位的功能特点。

三:常见眼部疾病分类与临床表现(注释: 常见法律名词)- 角膜屈光不正(近视远视):近视 (Myopia) :指人看近处物体清晰而远处模糊;远视 (Hypermetropia) :指人看远处物体较为清楚而近距离需要调节才能观察到;- 白内障(Cataract):指由于老化或其他原因导致晶体混浊,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和减弱其对外界事物感知力。

四:治则治法(附件:治疗案例)1. 中药调理与针灸疗法- 草药配方及功效:a) 柴胡黄芩汤:清肝火,解毒消肿。

b) 玳珠丹参散:活血化淤,明目降压。

- 针灸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a)太阳、攒竹等眼部经络上的主要穴位;b)刺激方法包括捻转、按揉和温针等。

2. 外科手术干预(注释: 法律名词-外科手术)五:康复护理措施康复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休息并遵医嘱进行用眼保健;- 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促进视力恢复;六:结语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中医眼科领域的基础知识, 包括角膜屈光不正(近视远视)、白内障(Cataract),以及相应的治则治法。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常见疾病案例作为参考,并对康复护理给出建议。

希望本文对读者在中医眼科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1、本文档涉及附件。

2、法律名词及注释:近视(Myopia);远视(Hypermetropia);白内障(Cataract);。

中医眼科学总复习

中医眼科学总复习

中医眼科学总复习一、眼的解剖生理功能眼球眼球壁纤维膜(角膜5层、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10层)房水(房水产生及其循环途径)眼内容物晶状体(囊膜、皮质、核、悬韧带)玻璃体眼眶(7块骨头)眼睑(分五层)眼附属器泪器(泪腺、泪道)结膜(分三部分)眼外肌(6条)神经(6对颅神经)血管二、五脏与五轮相关五脏与眼关系五轮学说《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出于脑,后出于项中”)脾肉轮胞睑(眼睑)肺气轮白睛(结膜和前部巩膜)心血轮两眦(内外眦与泪器)肝风轮黑睛(角膜/虹膜)肾水轮瞳神(瞳孔及其眼内一切组织)三、外障眼病(翳与膜)——从外而遮胞睑6——针眼(内麦粒肿、外麦粒肿)——仙方活命饮胞生痰核(睑板腺囊肿)——化坚二陈丸风赤疮痍(带状疱疹、眼睑湿疹)除湿汤睑弦赤烂(睑缘炎)除湿汤上胞下垂(上睑下垂)补中益气汤椒疮(沙眼)归芍红花散白睛6——暴风客热(急性结膜炎)防风通圣散天行赤眼(流行性结膜炎)祛风散热饮子天行赤眼暴翳(流行性角结膜炎)龙胆泻肝汤胬肉攀睛(翼状胬肉)栀子胜奇散金疳(泡性结膜炎)泻肺饮、泻白散火疳(巩膜炎)还阴救苦汤两眦3——流泪症(泪道阻塞)止泪补肝散漏睛(慢性泪囊炎)白薇丸漏睛疮(急性泪囊炎)黄连解毒汤黑睛3——聚星障(单疱病毒角膜炎)泻青丸凝脂翳(化脓性角膜溃疡)四顺清凉饮子花翳白陷(蚕蚀性角膜溃疡)泻肝散四、内障眼病——由内而蔽瞳神疾病10瞳神紧小(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新制柴连汤抑阳酒连散五风内障绿风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绿风羚羊饮将军定痛丸青风内障(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加减驻景丸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杞菊地黄丸云雾移睛(玻璃体混浊)暴盲(络阻暴盲——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通窍活血汤(络损暴盲——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血腑逐瘀汤(目系暴盲——急性视神经炎)丹栀逍遥散(视衣脱落——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补中益气汤高风内障(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明目地黄丸青盲(视神经萎缩)八珍汤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温胆汤视瞻昏渺(老年性黄斑变性)五、眼外伤3撞击伤目(眼钝挫伤)十灰散真睛破损(眼球穿通伤)除风益损汤眼化学伤六、眼肌2风牵偏视(麻痹性斜视)正容汤通睛(共转性斜视)屈光不正3近视定志丸远视地芝丸散光七、常用滴眼液抗生素滴眼液激素滴眼液散瞳药缩瞳药八、名词玄府宿翳五风内障蟹睛黄斑视盘目系凝脂翳九、病例讨论:患者,女性,62岁。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一、眼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1·眼科疾病的中医辨证1·1 眼部疼痛的辨证1·2 红眼疾病的辨证1·3 高度近视的辨证1·4 视疲劳的辨证1·5 外伤性眼病的辨证1·6 眼底病变的辨证1·7 黄斑病变的辨证2·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药外敷治疗2·2 中药口服治疗2·3 穴位疗法2·4 中医保健调理二、常见眼科疾病及其中医治疗方法1·红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1 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2 铜绿假单胞菌角膜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 1·3 疱疹性角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4 过敏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2·黄斑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医治疗早期黄斑病变的方法2·2 中医治疗湿性黄斑病变的方法2·3 中医治疗干性黄斑病变的方法3·视疲劳的中医治疗方法3·1 中医药物治疗视疲劳的方法3·2 中医保健调理视疲劳的方法4·高度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4·1 中医药物治疗近视的方法4·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近视的方法5·外伤性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5·1 中医药物治疗眼外伤的方法5·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外伤的方法6·眼底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6·1 中医药物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6·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1·中医眼科疾病诊断依据表格2·中医眼科治疗案例分析3·中医眼科保健方案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制定的关于中医药业务管理、执业人员资格、中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总结

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总结

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总结中医眼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与眼睛相关的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作为中医学生,在学习中医眼科时,将面临期末考核,以下是对中医眼科期末重点考核的总结。

一、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学习和掌握中医眼科的基础。

这包括了眼睛的解剖结构、中医眼科的基本术语和理论体系等内容。

在期末考核中,通常会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和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说明其在中医眼科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中医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期末考核的重点内容。

这些疾病包括了眼睛的结膜炎、角膜炎、眼疲劳、近视等。

在期末考核中,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病程和症状表现,掌握相应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三、中医眼科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中医眼科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是期末考核的重点之一。

这些方法和技术包括了针灸、中药治疗、穴位按摩、热敷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种方法和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中医眼科的预防和保健中医眼科的预防和保健内容也是期末考核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眼睛的健康保健知识,包括了饮食保健、生活习惯、眼保健操等。

在期末考核中,学生需要能够提供相应的健康保健建议,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和保健方案。

五、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是期末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通过临床实践,独立完成眼科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并撰写相应的病例报告。

在期末考核过程中,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眼科问题,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总结来说,中医眼科期末考核主要涵盖了中医眼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预防和保健等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理论学习,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熟悉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并通过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术,才能在期末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眼睛相关的疾
病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知识点总结:
1.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学依托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等。

这些理论被应用于
了解眼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

2. 中医眼科常见疾病:中医眼科学涵盖了多种眼睛疾病的治疗,包括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模糊、干眼症等等。

每一种疾病都有其
特定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3. 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等。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睛外观、听取患者的症状
描述、询问患者的生活惯等等,中医眼科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
判断。

4. 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疗法等等。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或者局
部敷药来改善眼睛的症状,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气血循环,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压眼周的特定穴位来缓解眼睛的不适感。

以上是对中医眼科学的一些简要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眼科重点2

中医眼科重点2

第九章、白睛疾病●白睛→球结膜、巩膜●临床:自觉目痒,目痛,碜涩,生眵,流泪;检查可见白睛红赤或浮肿,睑内面红赤、粟粒丛生,白睛红赤是最基本的临床表现。

●结膜充血三种类型第一节、风热眼(暴风客热)(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暴风客热:是指外感风热而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粘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

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特点:本病多发于春,夏,秋季,常以手帕,毛巾,水,手为传染媒介,易在公共场所蔓延,散发于学校等集体生活场所,本病多为双眼患病,突然发生,一般在发病后3-4日达到高潮,以后逐渐减轻,1-2周痊愈,预后良好,若失于调治,则病情迁延,可演变成慢性。

●病因病机:骤感风热之邪,风热相搏,客留肺经,上犯白睛而发;若素有肺经蕴热,则病症更甚。

●临床表现(1)自我症状:患眼猝感刺痒交作,碜涩疼痛,灼热流泪.全身可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便秘溲赤等。

(2)眼部检查:胞睑红肿,白睛红赤、浮肿,胞睑内面红赤,眵多黏稠。

严重者可见附有灰白色伪膜,易于擦去,但又复生。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发病早期和高峰期眼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分离培养可发现病原菌;结膜刮片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增多。

●辨证论治:●外治:滴眼药水,洗眼法。

●预防与调护:(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脏毛巾肉擦眼部(2)注意消毒,防止传染(3)医生给患者检查后,应注意洗手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禁忌:患眼严禁包扎与热敷第二节、天行赤眼(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角膜炎)●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疬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

类似于西医学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病毒性结膜炎。

●特点:本病多发于夏,秋季,常见于成年人,婴幼儿较少见。

传染性极强,潜伏期短,多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而发,起病急剧,刺激症状重,常呈暴发流行,但预后良好。

●病因病机:猝感疫疬之气,疫热伤络,或肺胃积热,肺金凌木,侵犯肝经,上攻于目而发病。

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泪道狭窄或阻塞的原因。

泪道狭窄的原因可能是泪小点异常、泪小管或鼻泪管狭窄、炎症、肿瘤、外伤或异物、药物毒性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泪道堵塞,导致泪液无法及时排出。

泪小点异常、泪小管或鼻泪管狭窄是常见的病因。

泪小点异常包括先天性闭锁、后天性病变等。

泪小管或鼻泪管狭窄则可能由炎症、肿瘤、外伤或异物、药物毒性等因素引起。

鼻泪管下端也容易受到慢性炎症的影响,如慢性过敏性鼻炎、出血水肿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下端堵塞,导致泪液无法从鼻腔排出。

长期阻塞会导致泪道狭窄和阻塞。

在临床上,判断泪道堵塞的部位可以通过泪道冲洗进行。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寻找冲洗液的来源来判断。

此外,也可以通过X线碘油造影和泪道探通等方法来判断。

在国外,有些医生使用荧光素钠溶液来判断泪道堵塞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无法配合冲洗的儿童,通过观察球结膜囊内的荧光素钠溶液来判断泪液的来源。

通过判断可以确定泪道堵塞的位置。

泪道冲洗可以帮助确定堵塞部位。

今天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通过泪道冲洗来判断泪道堵塞的位置。

如果泪道冲洗后,冲洗液完全从原路返回,那么说明泪道堵塞在泪小点处。

如果泪道冲洗后,冲洗液通过鼻泪管或下肋小管排出,说明堵塞在鼻泪管或下肋小管处。

如果从泪小点注入冲洗液后,冲洗液通过
上肋小管排出,说明堵塞在上肋小管处。

因此,通过泪道冲洗可以判断泪道堵塞的位置。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复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相关知识。

眼科常见疾病
-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远处物体看不清楚,近处物体可以清楚看到。

- 遗传性眼病:一些眼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比如青光眼和色盲等。

- 眼睑疾病:眼睑疾病包括睫状肉腫、睑板腺囊肿、霰粒腺炎等。

-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炎症,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 角膜病:角膜病包括干眼症、溃疡性角膜炎等。

-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表现为眼睛逐渐模糊、灰白等。

中医眼科诊断方法
- 望诊:中医眼科望诊主要观察眼睛的外观和表现变化,比如眼睑、结膜、角膜等部位的变化。

- 闻诊:中医眼科闻诊主要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或口气来判断眼科疾病的情况。

- 问诊:中医眼科问诊主要问询患者的症状、病程等信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 切诊:中医眼科切诊主要通过触摸、按压患者眼部或周围区域,来判断疾病的情况和病灶的位置。

中医眼科治疗方法
- 中药治疗:中医眼科常使用中药治疗一些眼科疾病,比如眼睑炎、结膜炎等。

-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眼部血流和气血运行,辅助治疗眼科疾病。

-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感。

- 中医养生:中医眼科强调眼部的养生保健,包括眼部保湿、适量眼保健操等。

以上是关于中医眼科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请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医眼科学笔记

中医眼科学笔记

中医眼科学笔记名解1针眼:胞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睑腺炎,麦粒肿。

2胞生痰核: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3睑弦赤烂: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主症的眼病,睑缘炎。

4椒疮:胞睑内面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若花椒。

沙眼。

沙眼衣原体。

5流泪症:泪液不循常道而溢出睑弦。

泪溢。

6漏睛: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泌出。

慢性泪囊炎。

7漏睛疮:内眦精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

急性泪囊炎。

8脓漏眼:发病急剧,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臃肿,眵多如脓易引起黑睛生翳溃损为主的眼病。

淋菌性结膜炎。

9天行赤眼: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溢血,牵累及双眼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

10金疳: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泡性结膜炎。

选用激素治疗。

11火疳:邪毒上攻白睛,致白睛里层呈紫红色局限性结节样隆起且疼痛的眼病--表层巩膜炎及前巩膜炎12聚星障: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成联缀惑团聚,伴有碜涩疼痛,羞明流泪的眼病--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3凝脂翳:黑睛生翳,状如凝脂。

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细菌性角膜炎14瞳神紧小:黄仁受邪,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多伴有抱轮红赤为临床特征的眼病15绿风内障: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变绿,视力锐减--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6圆翳内障: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老年性白内障17云雾移睛: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蚁蝇蛛丝或云雾样漂浮物的眼病--玻璃体混浊18络阻暴盲:患眼外观正常,猝然一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视衣可贱典型的缺血性改变为特征的致盲眼病--视网膜动脉阻塞19络损暴盲:因眼底脉络受损出血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20目系暴盲: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或外伤等致患眼倏然盲而不见的眼病--急性视神经炎21视瞻有色:外眼无异常,唯视物昏朦不清中心有灰暗或棕黄色阴影遮挡或视物变形的内障眼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2高风内障:夜盲,视野逐渐缩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3青盲:眼外观正常,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视神经萎缩24黄液上冲:前房积脓眼的解剖1.眼球壁·外层纤维膜(角膜、角膜巩膜缘、巩膜),前1|6角膜后5|6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状。

最新中西医结合眼科中级-眼科笔记

最新中西医结合眼科中级-眼科笔记

最新中西医结合眼科中级-眼科笔记
眼科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的方法和技术。

中西医结合眼科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理论与方法进行眼科疾病诊疗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级眼科笔记的内容:
I. 眼科解剖学
- 眼部结构的基本解剖
- 眼球和眼附属器官的构造
- 眼部各组织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II. 眼科病理学
- 常见眼科疾病的病理变化
- 眼部炎症和感染病的病理特征
- 眼睑和泪道系统的病理
III. 眼科病史和体格检查
- 病史采集和阅读眼科医学记录
- 眼科常规检查的步骤和技巧
- 眼科辅助检查的方法和应用
IV. 常见眼科疾病
- 异常视觉
- 干眼症和泪液分泌异常
- 白内障和屈光异常
- 青光眼和眼压异常
- 视网膜疾病和玻璃体疾病
- 视神经病变和视觉缺损
V. 中西医结合眼科治疗方法
- 中医养生和眼保健
- 西医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以上是眼科中级笔记的大致内容,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中西医结合眼科的知识,建议参考相关教材和学术论文,以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中医眼科重点3

中医眼科重点3

第七节、消渴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熟)●消渴内障是指由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多为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可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病因病机:(1)气阴两亏,因虚致瘀,血络不畅(2)禀赋不足,劳伤过度,脾肾两虚,目失濡养(3)病久伤阴,阴虚血燥,脉络瘀阻(4)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肝郁犯脾,痰湿内生,上蒙清窍西:糖代谢障碍,微血管病变●临床:(1)自觉症状:早期无自觉症状,随着病变加重可有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飞动及视物变形,严重者可视力丧失。

消渴病“三多一少”症状(2)眼部检查:①单纯期:微血管瘤,斑点状出血,硬性渗出(蜡样渗出),软性渗出(棉绒斑样渗出),视网膜、黄斑水肿。

②增殖期: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大片出血,玻璃体积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机化纤维增殖。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4)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波形下降或熄灭→提示视网膜内层血液循环障碍,见于DR早期检眼镜未发现时。

●诊断依据:(1)确诊为糖尿病患者(2)眼底查见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形成,或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微血管瘤、脉络膜毛细血管无灌注等。

●鉴别●辨证论治●外治:(1)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作用是破坏缺氧的视网膜,使其耗氧量减少,避免产生新生血管(2)玻璃体切割手术●中成药:复方血栓通胶囊,芪明颗粒●西:多贝斯胶囊●预防:(1)严格而合理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2)定期做眼科检查(3)慎起居,调情志,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第八节、视瞻有色(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掌)●视瞻有色指眼外观无异常,自觉视野中心出现灰色或淡黄色固定阴影,视力下降的眼病。

●多为单眼发病,有自限性和复发性●常见诱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临床:(1)自觉症状:①视物模糊:视力≦0.2②视野中心部有圆形灰色或淡黄色固定阴影。

③视物变小、变形、变远(2)眼底检查:黄斑区水肿呈圆形反光轮、中心凹反光暗或消失,有黄白色点状渗出(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渗漏点,墨渍样(4)OCT检查:浆液性脱离的范围与高度(5)Amsler方格表检查:中心暗点,方格变形●辨证论治:第九节、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熟)●视瞻昏渺是指眼外观无异常,中老年人出现的视物昏朦,随年龄增长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AMD)。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眼科学重点第一章绪论●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医书,最早论述眼解剖、生理与病机等。

●奠基时期(隋朝一唐朝):《外台秘要》论述眼产生辨色视物之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即眼的组织结构须正常;二是“外托三光”,即须有光线照明;三是“内因神识”,即须大脑的整合。

●独立发展时期(宋朝一元朝)●兴盛时期(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元末明初,倪维德著《原机启微》。

明末傅仁宇撰成《审视瑶函》。

清代,黄庭镜著《目经大成》。

清代还有顾锡著《银海指南》。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黏蛋白层。

8、组织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角膜从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15、房水流出的途径:经瞳孔经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血循环产生的房水↙↘眼静脉少量脉络膜上腔吸收少部分虹膜吸收↑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16、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晶状体的直径约为9mm,厚度4—5mm。

第二节视路1、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通路。

即从视神经开始经过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大脑枕叶的神经传导径路。

2、视神经是从视盘起至视交叉的这段神经,总长度为42—50mm,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一侧视神经损害可引起一眼单侧偏盲。

3、视交叉邻近组织炎症影响或被肿块压迫时,可见两眼单侧偏盲。

4、一侧视束发生病变时,可见两眼同侧偏盲。

第三节眼球的血循环与神经分布1、血管及血液循环2、眼球的血液应来自眼动脉。

1)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动脉、2)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涡静脉、睫状前静脉第四节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1、眼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

2、眼睑:于眼眶外面及眼球前面,分为上睑和下睑组织学上眼睑从外到内分为5层:①眼睑皮肤②皮下组织③肌肉层(眼轮匝肌: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动眼神经支配,司眼睑开合)④睑板⑤睑结膜2、结膜:按解剖位置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3、泪器:包括分泌泪眼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

4、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及鼻泪管。

5、眼外肌眼球的运动依赖6条眼外肌。

每眼有四条直肌、两条斜肌。

直肌是上、下、内、外直肌;斜肌是上、下斜肌。

动眼神经支配:内、上、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第五节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1第三章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第一节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1.眼与肝的生理关系:①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②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③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④肝主泪液,润泽目珠2.眼与心的生理关系:①心主血液,血养目珠②心合血脉,诸脉属目③心舍神明,目为心使3.眼与脾与生理关系:①脾主运化,输精于目②脾升清阳,通至目窍③脾气统血,循行目络4.眼与肺的生理关系:①肺为气本,气和目明②肺主宣降,眼络通畅5.眼与肾的生理关系:①肾主藏精,精充目明②肾生脑髓,目系属脑③肾主津液,润养目珠④肾寓阴阳,涵养瞳神6.胆参与神膏的生成。

第三节五轮学说概要1、五轮学说:是根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理论,将眼局部由外到内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部分,分属于五脏,分布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并用于指导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

第五章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1、眼科常见的病因: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眼外伤、先天与衰老及其他因素。

2、六淫1)风邪的致病特点: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②风性善行数变③易与他邪结合2)火邪的致病特点:①火性炎上②火热生眵③易伤津液④灼伤脉络火或迫血妄行3)湿邪的致病特点:①湿邪重浊粘滞②内外湿邪,相互影响③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3、疠气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邪气,又称疫疠、时气、天行、疠气等。

4、七情内伤易生绿风内障、视瞻昏渺、青盲等。

四、饮食不节可致眼部虚、实、热证;饮食不洁,肠道染虫可致眼部寄生虫、小儿疳积等。

5、劳倦:劳倦内伤可导致阴血亏损、气血耗伤、肝肾不足、心肾不交等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不耐久视、视瞻昏渺等眼病。

6、先天与衰老先天所致:胎患内障、高风内障、辘轳转关、旋胪泛起等;衰老所致:年迈体弱、脏腑功能不足而引发的眼病,如圆翳内障、老花眼、视瞻昏渺等。

第二节病机眼科常见的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调、经络功能失调。

第六章眼科诊法第一节眼科四诊1、眼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眼与脏腑经络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在眼科四诊之中重在望诊与问诊。

问诊:问眼部症状:视觉,眼痛,眼痒,目涩,羞明,眼哆,眼泪。

2、远视力检查:视力表与被检者相距5m。

近视力检查:标准视力表置受检眼前30cm。

3、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网膜的视力。

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4、正常视野:正常人动态视野的平均值为:上方56°,下方74°,鼻侧65°,颞侧91°。

5、色觉检查:视网膜锥体细胞辨别颜色的能力称色觉。

6、眼球突出度检查:我国正常人眼球突出度约为12—14mm,两眼差不超过2mm,眶距约为98mm。

7、正常眼压为10—21mmHg。

第二节眼科常用的辩证法1、辨内障与外障:外障、内障是中医眼科对眼病的一种分类方法,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障和外障两大类。

外障内障病位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病因六淫之邪、外伤所致,亦可由内伤七情、脏腑内损、气血两亏、阴虚火炎痰湿内阻,肺火炽盛,肝火上炎,、气滞血瘀以及外邪、眼外伤脾虚气弱,阴虚火炎等引起。

特点外显证候较明显,如红赤肿胀、一般眼外观端好,多有视觉变化,如视力湿烂、生眵、流泪、痂皮、结节、下降、视物变形、视物易色、视灯光有如上胞下垂、胬肉、翳膜等,多有眼痛、彩虹及夜盲等症;也可见抱轮火赤或痒涩、羞明、眼睑难睁等自觉症状白睛混赤、瞳神散大或缩小、变形或变色、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等改变2、五轮辨证:就是应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所显现的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是眼科独特的辨证方法。

●五论学说: 在我国现存医籍中以《太平圣惠方》记载为最早。

●五轮:指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

●肉轮:指胞睑,包括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和睑结膜。

眼睑分上,下两部分,司眼之开合,有保护眼珠的作用。

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

●血轮:指内,外两眦,包括内,外两眦的皮肤,结膜,血管及内眦的泪埠,半月皱襞和上下泪点。

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血轮。

●气轮:指白睛。

包括球结膜,球筋膜和前部巩膜。

为眼珠的外壁。

其表层无色,薄而透明;里层色白,质地坚韧,具有保护眼珠内部组织的作用。

白睛在脏属肺,肺主气,故称气轮。

●风轮:指黑睛,即角膜。

位于眼珠前部的正中央,质地坚韧而清澈透明,是光线进入眼内的必经之路。

●水轮:指瞳神,包括其后的黄仁,神水,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

水轮是眼能明视万物的主要部分,瞳神在脏属肾,肾主水,故称水轮。

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病变常与肾,膀胱有关。

但由于瞳神包括多种不同组织,且结构复杂,故除与肾和膀胱有关外,与其他脏腑也密切相关。

3、辨黑睛生翳:古人将黑睛和晶珠的病变统称为翳。

此翳指黑睛之翳,有新翳、宿翳之别。

①新翳:病初起,黑睛混浊,表面粗糙,轻浮脆嫩,基底不净,边缘模糊,具有向周围和纵深发展的趋势,荧光素溶液染色检查阳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目赤、碜涩疼痛、畏光流泪等症。

②宿翳:指黑睛混浊,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无发展趋势,荧光素溶液染色检查阴性,不伴有赤痛流泪等症状,为黑睛疾患痊愈后遗留下的瘢痕。

根据宿翳的厚薄浓淡程度,可将其分为四类:冰瑕翳、云翳、厚翳、斑脂翳。

宿翳对视力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翳的部位,而大小、厚薄次之。

4、辨膜:自白睛或黑白之际起障一片,或白或赤,渐渐向黑睛中央蔓延者,称为膜。

1)若膜上有赤丝密布者,为赤膜,属肝肺风热壅盛,脉络瘀滞;2)赤丝细疏,红赤不显者,为白膜,属肺阴不足,虚火上炎。

第七章眼科治疗概要1、退翳明目法:指用具有消障退翳作用的方药,用于黑睛生翳,以促进翳障的消散,减少瘢痕形成的治疗方法。

2、海螵蛸棒摩擦法的适应证:椒疮睑内面颗粒累累者。

手术方法:将海螵蛸磨制成1.5cmX3.5cm左右的棒状,棒端呈鸭嘴形。

浸泡于消毒液中,取出待干备用。

对术眼表面麻醉,并清洁结膜蘘后,以左手翻开上睑,充分暴露穹窿部,右手持海螵蛸棒,以轻快手法左右来回多次摩擦睑内面颗粒密集处,以擦破颗粒为度。

摩擦后即用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并涂眼膏。

根据病情,可多次重复进行。

3、滤泡压榨术的适应证:粟疮、椒疮颗粒多者手术方法:患眼点0.5﹪地卡因液作表面麻醉,分别翻转上下眼睑,于上下结膜穹窿部各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约1ml,用针头将较大的滤泡挑破,再用滤泡压榨器夹住有滤泡的结膜,挤出内容物,直到滤泡压平为止。

术毕冲洗结膜囊,压迫止血,涂抗生素眼膏。

眼科疾病治疗一.针眼: 针眼是指胞睑边缘生疖,形似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

相等于西医学的睑腺炎,又称麦粒肿。

●自觉症状:早期以微痛微痒为主,中期肿痛明显,脓成溃破后诸症减轻,红肿渐消.●眼部检查: 胞睑局部肿胀,微红,按压疼痛,扪及形似麦粒的硬结,随之溃破.见患侧白睛红赤.●外治法: 若脓头在眼睑皮肤面,切口应与睑缘平行, 脓头位于睑内面者,切口应与睑缘垂直.1、分类:1)外睑腺炎(外麦粒肿):睫毛毛囊、皮脂腺、变态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2)内睑腺炎(内麦粒肿):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2、病因病机:1)病因:眼睑腺体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