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牦牛介绍及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高原牦牛介绍及图片
一、外貌特征
青海高原牦牛,由于不断混入野牦牛遗传基因,因而体型外貌上多带有野牦牛的特征。
头大,角粗:皮松厚;鬐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密生粗长毛,犹如穿着统裙,尾短并着生蓬松长毛。
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宽,有角,颈长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明显。
毛色多为黑褐色、占71.8%,嘴唇、眼框周围和背线处的短毛多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成年公牦牛体高平均为129.2 cm,母牦牛为110.9 cm;体重分别为443.4和256.4 kg。
青海高原牦牛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达,后躯较差,成年牛平均体尺指数(%):肢长为43.3,体长119.1,胸围147.5,管围15.5,体躯124.7,尻高96.4。
二、生产性能
1.产内性能
据1980年12月测定,成年阉牦牛(12头)平均体重为373.6±32.8kg,屠宰率53.0%,净肉率42.5%。
2. 泌乳性能
据测定(不包括犊牛哺食量),初产母牦牛日平均产乳量为0.68~1 kg;经产母牛为1.38~1.70 kg。
泌乳期一般为150 d左右,年产乳量274 kg,乳脂率6.37%~7.2%。
3.产毛性能
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量为1.17~2.62 kg;幼龄牛为1.30~1.35 kg,其中粗毛(裙毛)和绒毛各占一半。
粗毛直径为64.8~72.9 μm,两型毛直径为34.8~39 μm,绒毛直径为16.8~20.3 μm;粗毛长度为18.3~34 cm,绒毛长度为4.7~5.5 cm。
4.役用性能
阉牦牛主要供役用,以驮为主,也供骑、挽用。
一般驮货50~100 kg,日行20~35 km,可连续行走15 d以上;**驮重304.0±75.9 kg,相当于平均体重的78.8%,高的可达115.8%。
用作骑乘,单乘日行30~40 km。
500m骑速1 min 43 s至2 min 50 s。
跑后l5~31 min,生理状况即可恢复正常。
三、繁殖性能
公牦牛一岁左右即有性行为,但无成熟精子,两岁性成熟后即可参加配种;2~6岁配种能力**强,以后则逐渐减弱,个别老龄公牦牛有霸而不配的表现。
自然交配时公母比例为1:30~40,此时受胎率较高,个别可达1:50~70。
利用年龄在10岁左右。
母牦牛一般2~9.5岁开始发情配种,个别的在1~1.5岁时有发情表现,有的3~3.5岁才发情配种。
在正常年景,个别饲放管理好的母牦牛群,繁殖成活率为60%左右,差的仅30%~40%。
母牦牛一年一产者在60%以上,两年一产者约30%左右,双犊率3%,繁殖利用年限一般长达15年。
母牦牛季节性发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情,7、8月份为盛期,个别可延至年底,每年4~7月份产犊,4~5月份为盛期,个别可延至10月份产犊。
发情周期平均为21.3 d,个体间差异大,14~28 d者占56.2%。
发情持续期为41~51 h。
一般在发情12 h以后排卵,有的在发情终止后3~36 h排卵。
妊娠期为256.8(250~260)d。
四、适应性能
青海高原牦牛能适应海拔3200~4800m,大气压68420.85~55435.28 Pa,氧分压14505.43~11679.01Pa,含氧量14.9%-V11.44%的生态环境。
其胸廓发达,心肺发育指数大:心指数为0.45~0.63,肺指数为0.96~1.400生理常值:体温平均为37.83~38.13℃(其中幼龄牦牛38.08~38.66℃,成年牦牛37.41~38.27℃);脉搏平均为43.01~62.23次/min(其中幼龄牦牛54.14~74.73次/min,成年牦牛32.00~58.23次/min),海拔高时,脉搏次数增到57.17~74.73次/min;呼吸平均为12.98~19.61次,/min(幼龄牦牛14.95~20.24次/min,成年牦牛11.39~24.67次/min),海拔高时,呼吸次数增到13.97~24.67次/min,血红蛋
白平均为70.12~78.79 g/100ml。
寒冷季节,牦牛胸部腹侧下、粗长毛根部着生密而厚的绒毛,借以保护胸、腹内脏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关节,以防受冻。
据测定,在海拔3800m的草甸草场上日放牧9.5h,牦牛日采食鲜草27.86±1.42 kg。
在牧草缺乏季节,利用其长而灵活的舌,舐食灌丛、落叶、根茬以及残留在凹处的短草,极耐艰苦,并具有宜于爬山的四肢和似马蹄铁样硬质蹄壳,随处都可攀登自如。
五、评价与展望
青海高原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型牦牛中一个面较广、量较大、质量较好的地方良种。
它对高寒严酷的青海高原生态条件有着杰出的适应能力,是雪山草地不可缺少的特种役畜。
近年来,因活牦牛在港澳市场销售颇受欢迎,开始为国家换取外汇。
但是,由于经营方式和饲牧管理粗放,畜群饲养周期长,周转慢,产品率和经济效益都还较低。
为此,必须加强本品种选育.实行科学养裔,制订区域规划,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加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为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作出贡献。
延伸阅读>>>
1、品种形成
1959年,在青海柴达木境内诺木洪发现的古代社会文化遗址中,有磨制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石纺轮和用牦牛毛、绵羊毛制成的毛布、毛线、毛绳、毛带等遗物,经考证,在殷周时,这里便已饲养牦牛。
因此,认为野牦牛被驯化为家牦牛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现在的分布区内,至今仍常有成群野牦牛(藏语叫“宗”)出没,尤其在配种季节,常发现有野公牦牛混入家牦牛群中与母牛交配,且其公母后代均有正常生殖力,由此推断,现代的家牦牛不断地掺有野牦牛血液。
青海高原牦牛分布境内,昆仑山系和祁连山系相互纵横交错,形成两个高寒地区。
一个产区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的杂多、治多、曲麻莱三县的六个公社,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西部的两场、社,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公社,天峻县术里苏里公社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公社,年平均气温-2℃~-5.7℃,年降水量282~774mm,年平均相对湿度在50%以上,多高山草甸草场,以莎草科和禾本科的矮生牧草为主,青草期4个月。
另一产区包括玉树藏
族自治州东部和果洛藏族自治州与黄南藏族自治州邻近黄河地区,年平均气温-1.4~2.7℃,年降水量460~774mm,牧草以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主,株高而覆盖度大,青草期4~5个月。
两个产区的极其近似的自然条件是形成青海高原牦牛的重要因素,使之比青海省内其他类型牦牛的性能高出一筹,自成一系。
2、产地与分布
产于青海南部、北部两高寒地区,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两个州的十二个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的天峻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公社,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西部4个公社,大多在海拔3700m,甚至4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
据1981年底统计,共有346万余头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