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特点及作家作品

合集下载

先锋小说【精品-doc】

先锋小说【精品-doc】

专题七先锋小说 P128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先锋”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以及先锋小说的发生、发展和变化;2、重点了解先锋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和特点;3、掌握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残雪《山上的小屋》的创作特点;4、重点掌握余华的文学成就和《十八岁出远门》《一九八六年》《活着》的创作特点以及从先锋到世俗的变化。

教学方法:点拨法、讲授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先锋小说 P128(一)“先锋”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二)“先锋”的性质和特点 P1321、主要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为主要借鉴对象,新小说、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对先锋作家的创作实践有着明显的影响;2、“形式”元素的独立性。

即作家在文本实践中通过叙事结构、叙事视角等形式因素的变换使用,构建了先锋小说有悖于大众日常经验的艺术世界。

(三)先锋小说的发展历程 P129起点:1979-1980年间,意识流小说。

代表作家:王蒙、宗璞、张洁、茹志娟等,其叙述对象导向人的内心世界。

酝酿期:1981-1984年,宗璞《我是谁》中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所表达的存在之思,王蒙《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等的潜意识领域写作,汪曾祺《受戒》的非情节化写作等共同其实了先锋小说的写作。

初创期:1985-1986年,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洪峰《奔丧》等。

鼎盛期:1987-1988年,余华《现实一种》、格非《褐色鸟群》、孙甘露《访问梦境》、苏童《罂粟之家》《妻妾成群》、叶兆言等,蔚为壮观。

衰落期:1989-1990年,先锋作家的创作逐步进入了一个沉寂于调整期,艺术手法和形式的创新逐渐让位于故事本身。

90年代以后,先锋作家涉足长篇小说的创作,如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等,生活容量和思想容量的扩大,标志着先锋小说向现实主义文学的某种回归,形成“胜利大逃亡”的结局。

80年余华小说特点

80年余华小说特点

80年余华小说特点(一)苦难和“人性恶”之主题八十年代中期先锋小说在中国文坛兴起,先锋作家们在主题上大多都选择了对人生人性的关注,而余华对这种关注似乎显得更惊心动魄,更让人触目惊心。

他把生存苦难作为小说的基本主题,从他八十年代的小说来看,“苦难”就像原罪一样是人类永远挥之不去的阴霾,人类生来就是受苦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忍受隔膜,忍受伤害,忍受亲情的丧失和理想的破灭,暴力、死亡、世界的荒诞性和非理性构成为人类生存困境的表征,构成了这个苦难世界的本质。

余华小说中采用了不介入的方式,把世界的苦难加以冷酷地铺排渲染,使苦难获得了某种纯粹透彻,某种与生俱来性和非意志动摇性。

暴力是余华小说的核心命题,是一切苦难的推动力,并将其定位在源于人原始生命力的冲动,在这一冲动下,亲情、友情等的社会关系,变得不堪一击,兄弟父子,夫妻朋友之间相互争斗和残杀,人的暴力本能超越了人的理智,使人类永远难逃苦海。

(二)循环叙事、时间幻觉等手法的运用。

结构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形式话语,对先锋小说文本的表现形态可以说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锋小说家们既可以通过借鉴了西方形式主义小说,获得相近似的结构品格和文本魅力,又可以把形式作为展示他们才华及智力的舞台。

首先,循环叙事对传统小说实现了文类的颠覆与解构。

余华的小说文本从情节与意义的生成两方面构成了对公案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和武侠小说等的解构与反讽,代表作品分别是《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和《鲜血梅花》,仅以对武侠小说的仿作《鲜血梅花》为例,它有着武侠小说的最普通的外在形态,小说主人公一代宗师阮进武之子阮海阔,既无超人的武功,也无除暴安良的大志,在他踏上为父复仇之路后,却发现只是在进行着一次无望的漫游,而漫游的结果是仇人已死,从而复仇不再,于是故事又回到了原点。

比起古代武侠小说以及当代武侠代表作家金庸的作品而言,《鲜血梅花》中根本没有丝毫可称为武侠经典的地方,它将“复仇”变成了“寻找”,剥夺了小说原本应有的因果性动力,人物只是按程式行动,已经不再具有相应的动机,最终小说的悬念(杀父仇人究竟是谁)揭开(己死)之日,也是阮海阔回到原点之时。

先锋小说特点及作家作品

先锋小说特点及作家作品

先锋派小说又称新潮小说,它主要是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作家所创作的新潮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残雪、苏童、格非、孙甘露、余华等。

“先锋小说”的创作大致可能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马原、莫言、残雪的创作为代表,并同时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三个层面上进行。

第二阶段以格非、孙甘露、余华的创作为代表,他们也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三个层面上同时展开,并都有新的突破,甚至把这种艺术探索的力度推到了极致。

“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

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

马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小说实验创作的主要作家之一,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以小说创作技巧为实验对象的作家群,开创了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新局面。

可以这样说,马原上个世纪80年代创作的小说充斥着对那些没什么特别的故事刻意陌生化的技巧,这些陌生化的技巧构成了马原小说创作的形式艺术。

马原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著名的“叙事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

他的小说大胆突破原有的小说观念和叙事成规,放弃对历史本质的追寻和对社会真实的反映,将传统的注意力从故事情节与意义本质挪移到小说叙事层面本身,斩断文本与现实世界的外部联系,开掘语言内部的指涉功能,以其新锐的叙事艺术标帜着小说写作的先锋特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冈底斯的诱惑》是马原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几个外来的年轻探求者在进藏后的见闻,写出了冈底斯高原神秘的风土人情,并且借助独具一格的艺术手法,微妙地传达了西藏神话世界和藏民原始生存状态对现代文明的“诱惑”和这种诱惑的内在含义。

先锋主义名词解释

先锋主义名词解释

先锋主义名词解释
(原创版)
目录
1.先锋主义的定义和起源
2.先锋主义的特点
3.先锋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4.先锋主义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先锋主义,又译前卫主义,是指在艺术、文化、政治等领域中,勇于创新、突破传统,走在时代前沿的一种思潮。

它起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欧洲,那时正值工业革命和现代化浪潮汹涌,传统的艺术和文化受到极大冲击,先锋主义应运而生,旨在挑战和颠覆既定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规范。

先锋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传统,先锋主义者往往以挑战和颠覆传统为己任,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和文化规范;二是实验性,先锋主义者热衷于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以求创新;三是前卫性,先锋主义者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敏锐地捕捉社会变迁,及时反映在艺术创作中。

在先锋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比如,在文学领域,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就是一部典型的先锋主义小说,它以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时间观念,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

在艺术领域,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和杜尚的现成品艺术都是先锋主义的代表作品,它们打破了绘画的传统规则,为现代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先锋主义的影响和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自我的全新视角,让我们意识到,艺术和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不断创新
和发展的。

同时,先锋主义的实践也为后来的艺术家和文化人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灵感。

中国当代文学:先锋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先锋小说

4、谌容
谌容(1936~ )当代女作家,汉族。原名 德容。著名小说家,作家,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重庆巫山人,生于湖北汉口。
1957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任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和翻译。后当过中 学俄语教员。曾三次到农村体验生活和 劳动。任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中国 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5、高行健
1、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 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 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 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 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 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 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 社会融合在一起。
孙甘露是在语言实验中走得最远的一位。 《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迷》等是这种小说的代表。这些小 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仅彻底斩断了小说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也斩断了小说与 故事、小说与叙述之间的联系。 他的小说全由一些的诗化的语言充塞着,构筑语言幻象的片断的同时,却 构不成任何意义,这样叙述便成了梦呓,小说成了纯粹的言辞的堆积。始于语 言又终于语言,透过斑驳陆离的语言,我们隐约可以看到一个幻想者、冥思者。
3、张洁
张洁(1937- ),祖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 中共党员。当代著名女作家。1960年毕 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开始文学创 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著有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 《方舟》、中短篇小说集《祖母绿》,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 太阳》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两次获 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

现当代文学第六节 先锋小说

现当代文学第六节 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的文体意识鲜明,重 视小说的叙述策略,把叙事 本身看作审美对象。
马原的“叙事圈套”P195
马原,被认为是“中国当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形式主义 者”,第一个把小说的叙事因素手段置于创作第一位。
广泛采用元叙事的手法,作者在小说中直接出现并揭露 小说的虚构性,破除经典现实主义的“似真幻觉”。虚构 成为他的小说叙述的首要原则。他的经典句式是“我就是 那个叫马原的汉人”,强调虚构的技法,形成一种间离效
格非《迷舟》《褐色鸟群》
孙甘露《信使之函》《访问梦境》
余华《现实一种》《世事如烟》
苏童《妻妾成群》《红粉》
二、创作特点
现代主义小说更专注于小说的 精神气质;先锋小说则更具有
鲜明的文体试验的指向。
1、先锋小说的文学观念
(1)对文学真实观的重构 把作家的主观真实(心灵的真实)
作为文学真实的首要原则。强调 “虚构”是小说叙述首要原则。
格非构建叙事迷宫 善于在小说叙事的关键部分设置中断和 空白,制造“叙事空缺”,使故事变得 扑朔迷离,并与小说表达的主题构成隐 喻关系,预示着历史与生活的不确定性。 《迷舟》中萧去榆关到底是送情报还是 去与情人杏相会?这个关键情节成为一 个“空缺”,故事是一个谜。
孙甘露的“反小说”的语言智力游 戏
在语言试验上走得最极端,彻底割 断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专注于幻象 与梦境的虚构。着力对小说语言诗 化的探索,小说语词摒弃表意功能,
成为自由的语像。
孙甘露《信使之函》 “信是锚地不明的孤独旅行” “信是焦虑时钟的一根指针” “信是耳语城低垂的眼帘”
四、先锋小说的价值
先锋小说使文学摆脱意识形 态的控制,走向独立和自律, 凸现个人化风格。 但其艺 术形式的试验和创新有极端
化、贵族化的倾向。

先锋小说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先锋小说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先锋小说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当提到文学作品时,我们往往会想到一些经典的著作,或者是畅销的畅销书。

然而,在文学领域中,还存在着先锋小说这样一个特殊的概念。

那么,先锋小说是什么呢?先锋小说是一种探索、突破和挑战传统文学形式的文学流派。

它出现在20世纪初的欧洲,作为一种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反叛。

与传统小说注重叙事,描写人物和情节不同,先锋小说追求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以及对读者思维和感官的刺激。

先锋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与传统写作规则的背离。

传统小说通常遵循一个明确的故事线索和发展,强调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展示。

而先锋小说则注重突破传统叙事方式的束缚,更多地关注语言的创造性和游戏性。

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非线性叙述方式、碎片化的故事结构以及多样的视角来呈现作品。

通过这种方式,先锋小说试图逼迫读者思考、解构和重新构建小说的意义。

先锋小说在内容上也与传统小说大不相同。

它常常涉及那些被边缘化或被忽视的主题,比如性别、种族、社会不公、人类存在的意义等。

与传统小说强调线性故事情节不同,先锋小说更偏向于通过对片段和断裂的描述来反映当代社会的混乱和无序。

先锋作家往往以犀利而讽刺的笔触揭示世界的荒诞和荒谬。

先锋小说的发展不仅受到了文学理论的推动,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背景的变迁。

在20世纪初,电影、摄影等新兴媒介的发展为先锋小说提供了新的创作灵感。

同时,世界两次大战给人们的生活和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些背景的变迁促使了先锋小说的出现。

先锋作家试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试验新颖的文学形式,并通过文学的力量来反映和解释现实。

然而,先锋小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的。

它常常让读者感到困惑和不适应,因为在阅读过程中,人们更习惯于理解、逻辑和连贯的叙述方式。

先锋小说挑战了读者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使他们不得不思考和追问作品中出现的意象、符号和隐喻。

尽管先锋小说的概念并不那么容易理解,但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它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对传统规则的挑战,为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先锋小说的名词解释

先锋小说的名词解释

先锋小说的名词解释先锋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突破传统文学形式与结构,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人类生活的局限与问题。

它不仅是文学形式的变革,也是一种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创新。

本文将对先锋小说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一、先锋小说的起源先锋小说起源于欧洲,特别是20世纪初期的法国。

在当时,社会风气剧变,战争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人们思想和审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先锋小说的出现就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一种挑战,它试图通过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形式,表达出新的现实与人类情感。

二、先锋小说的特点1. 自由创新先锋小说与传统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创新性的写作手法。

它不受传统叙述结构的束缚,可以采用非线性、碎片化的叙述方式,将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进行颠覆与重构。

先锋小说的创作人不再拘泥于现实世界的规则,而是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探索人性与真实先锋小说对人性和真实的探索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通过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追求深层次的真实,先锋小说试图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困境。

它将现实中的细节通过艺术的手法进行加工和创造,使人们对人类社会和个体命运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3. 语言的突破先锋小说在语言使用上也存在显著的突破。

它打破了传统语言的规范,大胆使用各种形式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无论是象征、意象、诗意的描写还是对话的碎片化,先锋小说都可以灵活运用。

这种语言上的突破让作品更具有张力和个性化,也增强了读者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

4. 反传统、反形式先锋小说在表达上对传统和形式进行了反叛。

它拒绝传统故事的线性叙述,摒弃了传统的故事结构和角色塑造。

先锋小说试图打破传统小说固有的形式束缚,探索一种更自由、更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方式。

这种反传统和反形式的精神,使得先锋小说具有了强烈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三、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1. 弗朗茨·卡夫卡卡夫卡是先锋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变身》等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闻名于世。

先锋小说的主要成就

先锋小说的主要成就

先锋小说的主要成就先锋小说作为80年代文学中激进的实验,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小说的发展,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表现生存状态等三个层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①在叙事革命方面,以马原为例,他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形式主义者”,善于运用元叙事手法,形成了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比如,《冈底斯的诱惑》中,就有几个“二级叙述者”,一个是老作家,他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神秘经历,又以第二人称“你”讲述穷布打猎时的神秘经验;另一个是第三人称叙述者,讲述了陆高、姚亮等人去看“天葬”的故事,并转述了听来的顿珠、顿月的神秘故事。

②语言实验:是个人化的,陌生化的,打破常规的,很多反规范的语言,不是大众化的,口语化的,着力于语言的标新立异。

以孙甘露为例,他的小说语言实验,最接近超现实主义诗歌与绘画,他的小说是这些语言的与视觉的幻象集合而成的恍惚暧昧的梦与诗。

比如;《信使之函》中“信是焦虑时钟的一根指针”、“信是锚地不明的孤独航行”,在每一句述说下摘录一段信使所送的信中的段落,这些段落同样华美、富于诗意而又没有任何现实或者象征的寓意。

再比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走在这条山路上,我像一条船”,都是个性化的,陌生化的,语言试验,具有新奇的美感。

③生存状态层面是以余华为代表,余华发展了残雪对人的存在的探索。

他的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

比如:《现实一种》“像是在说一种事物的因缘,人们虽然在彼此伤害、杀戮,生活的本相是如此的残酷,但是人类却仍然莫名其妙的繁衍”。

总之,先锋小说正是这样一种打破统一的世界图像与文学图像的努力。

经由这条途径,文学进入90年代的个人写作与个体叙事的无名状态。

莫言《红高粱》的正负面美学效应《红高粱》是莫言1986发表在《人民文学》的中篇小说,在现代历史战争题材的创作中开辟出一个鲜活生动的民间世界。

①正面效应:作者在作品中极力的赞美了他的故乡以及“红高粱”祖先。

中国当代文学:先锋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先锋小说

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学习和模仿了美国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但内在思想却来自 于存在主义。小说写一群音乐学院学生的生活作品表现了在强大的音乐传统 (功能圈)面前,这群年轻人面临的选择困境。
中国当代文学史
先锋小说
第七章 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又称实验小说、新潮小说、后新潮小说等,是对八十年代以
来的具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的总称。 中国先锋文学迄今都是西方文学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影响的结果。
中国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引进与认识
五四时代将其和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混为一谈的阶段, 把它作为反封建文学的一种武器;
3、张洁
张洁(1937- ),祖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 中共党员。当代著名女作家。1960年毕 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8年开始文学创 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著有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 《方舟》、中短篇小说集《祖母绿》,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 太阳》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两次获 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
二、80年代中期的先锋小说
以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家族》、刘索拉的《你别无选 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残雪的《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 等为代表的新潮小说。
这批作家人称“中国现代派”。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反传统的精 神,开始冲击传统的价值观而不是一般地批判社会政治。
这个时代的先锋文学对现代主义精神的关注胜过了对文本的模仿。 这批作家将中国文学引入了新的创作领域,使中国文学出现了新的创作 境界。
1、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 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 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 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 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 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 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 社会融合在一起。

浅析叶兆言“先锋小说”对理想精神的解构

浅析叶兆言“先锋小说”对理想精神的解构

浅析叶兆言“先锋小说”对理想精神的解构徐春浩【摘要】叶兆言早期作品由于执着于对理想精神的解构和“零度情感”的介入通常被划入“先锋小说”一类.在文学观念上,叶兆言放弃了对宏大叙事和传统历史本真的追寻,颠覆了习惯上小说社会意义的表达和历史真实观的反映,其散乱、破碎、戏谑、反讽、平面化的叙述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虽然叶兆言先锋小说放逐了小说意义的表达,但他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创作向度.毫无疑问,叶兆言综合运用多种叙事技巧,把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们的精华融入了本民族特色的内容之中,将读者引进了一个全新的虚构世界.【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14)002【总页数】4页(P204-207)【关键词】叶兆言;先锋小说;理想精神;零度情感;解构【作者】徐春浩【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叶兆言早期作品被划入“先锋小说”一类,“先锋小说以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为开端,其代表作家主要有马原、洪峰、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潘军、北村、吕新等。

”[1]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中国小说陷入低谷时,叶兆言以其反传统、反理性、重形式、重冷漠的创作姿态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叶兆言的先锋小说没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而是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和解构。

虽然叶兆言先锋小说放逐了小说意义的表达,但他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创作向度,对其后的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由于拆除了真实和虚构的界限,叶兆言小说呈现出既非虚构亦非写实的状态。

成名作《枣树的故事》中经常运用“多年以前”“多年以后”的叙述语句把许多缺乏时间、逻辑联系的故事片段任意铰合或者拆解,强制性地拼合在一个文本之中,以趋于荒诞的寓言叙事和近于冰点的冷漠叙说消解了历史文化内涵的政治外壳,编织了一个原生态的虚构故事。

余华“先锋小说”中孩子形象的塑造

余华“先锋小说”中孩子形象的塑造

余华“先锋小说”中孩子形象的塑造作者:张硕睿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7期摘要:余华是“先锋派”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对象,也是评论关注的焦点,但是,人们对于余华的小说,主要将重点放置在“灾难”、“暴力”、“死亡”的描写上,很少关注其中的孩子形象。

本文主要就余华“先锋小说”中对孩子形象的描写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余华;“先锋小说”;孩子形象;描写余华“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十八岁的远行》,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他早期的作品充满了对暴力、罪恶、死亡的描写,揭示人性的阴暗和冷漠,但之后的作品更接近真实的生活如《许三观卖血记》。

“另一种真实”是他的创作理念,颠覆传统价值观和打破常规的叙述方式是对余华“另一种真实”的解读。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活在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当我们将目光聚集在余华笔下许三观、山峰、孙广才等人时,却忽视了他笔下的众多孩子。

许多作家笔下孩子的形象是善良、可爱、天真无邪、带给人希望,但余华对孩子形象描写迥然不同,颠覆了传统的孩子形象。

他从以下几个方式描写和颠覆孩子的形象。

一、打破孩子的美好品质许多文学作品都把孩子的形象“诗意化”、“审美化”。

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中“小萝卜头”,他从来没有接触到外面的世界,生活在监狱却依旧保持对外界的向往,带给人们希望。

但余华笔下的孩子则不是,他也赋予他们善良、诚实、可爱、勇敢等品质,但这些带给他们的却是悲凉。

《哦,香雪》中的香雪,她的天真与美好没有遭到别人的破坏,依旧保持着对陌生人的信任。

而《我胆小如鼠》中的杨高,他的真诚、诚实遭到同伴们嘲笑;他表示热爱清洁工作时,却被说没出息、傻瓜;他揭穿别人的谎言时,却遭到别人的毒打。

《小鲍庄》中的捞渣和《在细雨中呼喊》中的孙光明,同样的举动,却得到不同的结果。

捞渣为救人而死,而且这个人还是对他心怀怨恨的鲍五爷,他的行为受到村民们的敬仰,也因他的举动改变了整个村庄的命运。

《新时期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新时期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新时期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女性主义小说:2.归来诗人:3.朦胧诗:4.知青小说:二、简答题(40分)1.先锋小说的概念及特点。

新时期文学答案:一、名词解释1.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2.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3.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4.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

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

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二、简答题答: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3)形态的多样性,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

文学考研先锋文学(小说)考点总结

文学考研先锋文学(小说)考点总结

文学考研先锋文学(小说)考点总结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影响的一种小说文学创作思潮。

先锋小说强调的不是写什么,而是如何写,与传统小说关注叙事的真实性不同,先锋小说关注的是叙述行为本身。

他们强调讲述或虚构的功能,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行为。

先锋小说试图寻找一种摆脱意识形态权力话语控制的叙述途径,使小说真正成为一种主体叙事,将文学拉向了自由主体意识,进而指向了包括梦幻、死亡、暴力、性等内容的个人潜意识。

代表作家作品有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当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洪峰的《极低之侧》;格非《迷舟》《褐色鸟群》;苏童《平静如水》《我的帝王生涯》;孙甘露《访问梦境》;余华《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古典爱情》等等。

(1)先锋小说的特征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谑、反讽等写作策略。

(2)先锋小说的意义先锋小说在思想文化、文学观念和手法上将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资源植入中国当代文学的土壤。

给本土的文学带来新鲜血液丰富了文学的色彩,激发了文学的创造活力,在激进的反抗姿态里透露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先锋小说所引起的文学叙述革命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反叛,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思想文化背景。

在这种意义上,先锋小说的形式实验不仅表现为形式本身而是时代精神的某种象征。

这些小说实验在观念和方法上对后来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3)先锋小说的局限性先锋小说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将“叙述”和“语言”视为小说写作活动的全部意义显然过于偏颇,它对意义的放逐也使自身丧失了广泛的交流基础,从它的历史发展来看,这都是导致其渐趋衰落的重要原因。

【现代文学】先锋小说有什么特点?

【现代文学】先锋小说有什么特点?

【现代文学】先锋小说有什么特点?先锋小说是指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余华、苏童、格非等,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

如在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和《冈底斯的诱惑》等作品中,“怎么写”的问题远远超过“写什么”,小说的主题模糊暧昧或者根本没有主题,作者在为叙事而叙事。

2.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求,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先锋作家们追求新历史主义的创作,如在苏童的“枫杨树乡村”系列作品中,以前作品中的那种宏大真实的历史观被消解,小说得到了可以直接进入人物心灵的途径,原生态地展现历史地表之下的真实的人物生活状态。

而马原小说中的那句“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打破了传统的阅读真实现。

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文本特征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像余华的很多小说中,人物根本没有自己的名字,用“1、2、3”这样的符号来代替;残雪的《山上的小屋》中凌乱的梦境、嘈杂的现实,文本结构像她所描写的生活本身一样混乱不堪。

总之,先锋小说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它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它将“叙述”和“语言”视为小说写作活动的全部意义显然过于偏颇,内容上的凌空高蹈也是其逐渐衰落的原因。

14、第七章-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第四节--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PPT课件

14、第七章-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第四节--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PPT课件
二是“顽主系列”(痞子文学),如《顽主》、《轮回》、 《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 人》、《我是你爸爸》;
三是影视作品,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1990 年代写的杂文集《无知者无畏》曾经引发了王朔与金庸的 支持者的论战。
.
8
王朔的言情小说沿袭了传统言情小说以爱情为切入点的特征,重点构筑现 代青年人的情爱悲剧,在温馨浪漫的爱情环境中,展现青年人的悲欢离合。 表面看有情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实际上表现的是复杂的人生感悟。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荒谬、怪诞的西方现代生活在文学创作中的自然反映, 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哲学思想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悲观 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充满“异化”主题;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是作家 主观创作观念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没有实际生活的对应 物”,是“观念”意义上的现代派。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真正的非理性,“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是有意识的 非理性。 (黄子平:《关于“伪现代派”及其批评》,李洁非:《被光芒掩盖的 困难》)
《过把瘾就死》写了一对城市男女青年之间的感情折磨,表现了女性对爱 情的执著和困惑。(方言、杜梅)
.
9
《动物凶猛》在王朔的言情小说中有些特别。它写的是一个少年群体在 “文革”背景下的鲜活而迷惘的青春。其中,既有情的感动,又有性的诱 惑,还有青春的叛逆,表达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人生感悟。“动物凶猛” 的名字起得很好,写出了人在少年时期感性大于理性、兽性多于人性的现 实。(“我”、高晋、高洋、于北蓓、米兰)
残雪自小热爱文学,追求精神自由。1985年开始发 表作品,有《污水上的肥皂泡》、《阿梅在一个太 阳天里的愁思》、《山上的小屋》、《我在那个世 界里的事情》、《天堂里的对话》、《黄泥街》、 《苍老的浮云》等,另有长篇小说《突围表演》等。 多数作品被海外文学界翻译和介绍。

先锋小说特点及作家作品

先锋小说特点及作家作品

先锋小说特点及作家作品先锋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中国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集中于1920年代至1930年代。

它与以余华、莫言等为代表的“寓言小说”以及以余华为代表的“大众文学”相对应。

先锋小说的特点是新颖奇特,鲜明独特,注重实验性写作和形式创新,突破传统文学的观念和表达方式。

在先锋小说中,作家们讲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包括政治、阶级、性别、道德等。

他们通过实验性的写作风格,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运用,以及各种意识流的运用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框架,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和反叛精神。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先锋小说作家有胡风、冰心、郑振铎、萧军等。

胡风是中国先锋小说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作品以冷峻的现实主义视角描绘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他创作了代表作《干校六记》等。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以女性和性别问题为主题,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

她创作了代表作《雨巷》等。

郑振铎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精神和反叛意味。

他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味和意识流手法,独特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不满。

他的作品有《民间文艺》等。

萧军是中国实验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突出了先锋小说的特点。

他的作品以断裂的叙事和碎片化的语言呈现,通过对凡人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质疑和反思。

他创作了代表作《被默默召唤的群众》等。

以上只是先锋小说的一部分作家和作品,他们通过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形式创新,带来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他们的作品既有先锋性的实验性创新,又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这些作家们的努力和贡献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给后来的作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先锋小说

先锋小说

二、名词解释1、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

(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2、新写实小说: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3、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6、大墙文学:指反映文化大革命中因遭受迫害而被关押在监狱的“大墙”之内的人们的遭遇的文学作品,在伤痕文学或伤痕小说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是其中一个独特的类型。

代表性作品是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类似的作品还有王亚平的短篇小说《神圣的使命》。

7、《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三、简答2、马原小说的元小说叙事或“叙事圈套”答:1、元小说叙事: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小说虚构性的小说。

余华的先锋小说主要有

余华的先锋小说主要有

余华的先锋小说主要有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惊人的文学才华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先锋,其小说作品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在余华的作品中,有几部被认为是他的先锋小说,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主题和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界限,使他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首先,余华的小说《活着》被广泛认可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经历和苦难。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抓住读者的心灵,引发了对人性、生死和意义的深入思考。

通过主人公福贵的生活经历,作者揭示了人类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苦难时的勇气和坚韧,同时也呼吁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

这种先锋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主题使《活着》称为余华的代表作之一。

其次,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也是他的先锋之作。

这部小说以许三观卖血的故事为核心,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在艰难时期为生存而奋斗的故事。

通过对许三观及其家庭成员的刻画,作者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艰辛。

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许三观内心世界的描绘,引发了读者对于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思考,对于社会问题和人性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种以个体为表述对象的创作方式是余华先锋小说的典型特点。

此外,余华的另一部先锋小说《让生活回归生活》也值得一提。

这本小说是一个集体创作,由余华和其他五位作家共同完成。

小说以当代生活为背景,以多个角色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以多元的叙述方式揭示了当代人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心理和行为。

小说的创新性在于采用了多元的叙述视角和交错叙事的方式,通过不同角色的故事呈现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对于文学形式和叙事方式的创新使《让生活回归生活》成为文学界的一面旗帜,并且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余华的先锋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与众不同。

他的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让生活回归生活》等都被广泛认可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锋小说特点及作家作品
先锋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与传统小说相比,它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风格。

先锋小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
由开放的创作思路、强烈的现实关注、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传统文学形
式的突破。

先锋小说的创作思路是自由开放的。

传统小说往往受到各种规范和传
统观念的限制,而先锋小说则不受束缚,提倡个人创造力的发挥。

在先锋
小说中,作家们可以以任何方式来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无论是通
过写实手法,或是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都是被接受和鼓励的。

先锋小说关注现实,强调对现实的直观感受和表达。

这种关注主要体
现在对社会问题、历史事件、人性特点等方面的揭示。

许多先锋小说作品
通过对现实的深入观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批判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思
想观念,表达对社会命运的担忧和对社会变革的期望。

先锋小说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对语言和叙事结构的独特处理来实现的。

先锋小说注重对语言的创新和表达方式的变换,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大量的内心独白、碎片化的叙述以及错综复杂的时间结构等手法,使作品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先锋小说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了突破和革新。

传统小说往往有严格的
章回体结构和线性故事叙述,而先锋小说则往往没有明确的线性结构,篇
幅短小,甚至常常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

先锋小说以其一种全新的表现形
式迎合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作品更具思想性和实验性。

先锋小说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重要的作家在这个时期产生了
许多优秀的作品。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1.韩寒:《三重门》、《飞魚再度飛翔》等。

韩寒的作品以青春、叛逆、社会问题为主题,语言简练、幽默风趣,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形象。

2.魏杰:《双雄》、《檀香刑》等。

魏杰的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的现实
关注,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生
活的热爱。

3.余华:《活着》、《在细雨中呼喊》等。

余华的作品以对中国社会
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为主题,以深邃的情感和鲜明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4.郝景芳:《昨天》、《九個被定刑的人》等。

郝景芳的作品常常以
荒诞和超现实主义手法探讨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关系,寓意深刻而引人思考。

5.巴金:《家》、《寂静的春天》等。

巴金的作品以民族命运和社会
命运为主题,通过对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生活经历的描绘,呈现了社会变迁
中人们的苦难和挣扎。

以上只是先锋小说作家及他们的部分作品,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
手法和思想表达,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面貌和风格。

先锋小说凭借其独
特的特点和作品的创造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