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育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应用专家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应用专家

通过基因表达调控改变花色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阐述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包括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翻 译水平的调控。
调控方法与技术
介绍利用反义RNA、miRNA等技术手段,调控观赏植物花色相 关基因的表达。
实例分析与应用前景
分析基因表达调控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并探 讨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工业领域
基因工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 生物制药、生物燃料和生物降解塑料 等的研发和生产,为工业生产和环保 事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02
观赏植物花色育种
观赏植物花色育种的目的和意义
丰富观赏植物花色多样性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培育出具有独特花色或花色组合 的观赏植物,增加观赏植物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审美需求 。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转基因玫瑰的花色改良
总结词
通过导入外来基因,成功改变玫瑰花 色,实现花色多样性。
详细描述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蓝色基因导入 玫瑰中,成功培育出蓝色玫瑰。这种 转基因玫瑰不仅具有独特的花色,还 具有更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案例二
总结词
利用CRISPR-Cas9技术精准编辑菊花基因,实现花色定向改良。
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基因编辑技术的通用 性和效率,降低应用门槛。
伦理和社会问题
伦理问题
基因工程可能涉及改变自然界的基因库 ,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社会接受度
部分公众对基因工程持有疑虑和担忧 ,可能影响其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
的应用。
解决方案
制定严格的伦理规范和监管机制,确 保基因工程的应用符合生态和伦理要 求。
传统花色育种方法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选择育种 等,这些方法主要依赖于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变异,育种周 期长,且成功率不高。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应用专家论文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应用专家论文

建议开展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观赏植物花色遗传改 良研究,包括不同花色类型、不同基因型的花卉 材料等。
同时,应加强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其他性状改良 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如抗逆性、抗病虫害等方面 ,以推动观赏植物育种事业的全面发展。
THANKS
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种中的发展趋势
未来基因工程在观赏植物花色育 种中将更加注重基础研究,探索 花色的形成机制和调控原理。
转基因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出现 更加高效、精准的基因编辑技术 ,为花色育种提供更为可靠的技
术手段。
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将更加紧密 结合,形成优势互补,提高育种 效率和品质,推动花卉产业的持
花色多样性对观赏 植物的重要性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基因工程和 观赏植物花色育种方面的研究
进展
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 和发展
花色修饰相关基因的发现和功 能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研究目的与任务
研究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手段,探讨观赏植物花色 修饰的新途径,培育出具有优良花色性状的新品种,为 观赏植物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搜集和筛选具有优良花色性状的观赏植物材料
基因工程在菊花花色育种中的应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多样性创造
菊花是一种具有高度多样性的观赏植物,基 因工程技术在菊花花色育种中的应用也取得 了很大的进展。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 成功地创造了各种颜色的菊花,例如红色、 粉色、黄色、白色等。此外,基因工程还被 用于改善菊花的花期、增加花朵的大小和形
状,以及提高菊花的抗逆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手段,结合传统育种方法,创制具有 优良花色性状的新品种
研究任务 鉴定和克隆与花色相关的关键基因 验证新品种的花色性状及观赏价值,并进行推广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改良植物品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其影响。

关键词:基因编辑;植物育种;应用研究前言传统的植物育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筛选和繁殖,而且存在着遗传变异和基因交换等问题,这使得育种过程变得十分耗时和困难。

因此,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来改善育种效率和精度。

基因编辑技术因其高效、准确、可控等特点而成为了植物育种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一、基因编辑技术概述(一)基因编辑技术的特点和分类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的DNA序列来实现精准基因修饰的技术。

这种技术最初被用于研究基因功能,但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领域。

基因编辑技术具有高效性、精准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多个基因进行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可分为4种:1、锌指核酸酶技术(ZFN);2、转录激活样效应核酸酶技术(TALEN);3、RNA类核酸酶引导的基因编辑技术(RGEN);4、基于核酸替换(NHEJ)的基因编辑技术(HDR)。

其中,CRISPR-Cas9技术与RGEN技术同属于 RNA类核酸酶引导的基因编辑技术。

(二)CRISPR-Cas9技术原理和应用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基因编辑技术。

它的原理是通过靶向特定的DNA序列,利用Cas9内切酶与特定的RNA分子结合,使其产生介导靶向DNA的效果。

该技术可以准确、高效地靶向和切割DNA,并且可以非常容易地被定制到特定的目标序列上。

由于其高效性和准确性,CRISPR-Cas9技术已成为植物育种领域中基因编辑技术的首选方法之一。

(三)其他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除了CRISPR-Cas9技术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基因编辑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领域。

例如,基于锌指核酸酶的技术可以定制特定的DNA结构,从而实现精准的基因编辑。

花卉的遗传和基因改良研究

花卉的遗传和基因改良研究

花卉的遗传和基因改良研究花卉对人们来说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植物,更是人们情感和审美的表达。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花卉的品质,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花卉的遗传和基因改良研究。

本文将探讨花卉的遗传学原理、基因改良的技术以及其对花卉品种改进的作用。

一、花卉的遗传学原理1. DNA与基因花卉遗传学研究的基础是DNA与基因的关系。

DNA是所有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而基因则是DNA上编码具体功能的片段。

通过基因的不同排列和组合,决定了花卉的各种特征,包括花色、花形、花香等。

2. 遗传物质的传递花卉遗传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有性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有性生殖是指花卉通过花粉与雌蕊结合产生种子的过程,而无性生殖则是指通过扦插、分株等方式繁殖。

在有性生殖中,花卉遗传物质会在雄蕊和雌蕊的结合过程中进行杂交,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和表现型。

二、花卉基因改良的技术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基因改良技术。

通过选择不同花卉品种的优良特征,将其杂交后的后代进行筛选和培育,可以获得具有更好品质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玫瑰、郁金香等花卉的育种中。

2. 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花卉基因改良带来了新的思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科学家可以直接对花卉的基因组进行精准的编辑,删除或修改特定的基因,以达到改变花卉性状的目的。

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花卉的产量和抗病能力,还可以创造出更加新颖独特的花卉品种。

三、基因改良对花卉品种改进的作用1. 品种的丰富性基因改良可以创造出更多不同特征的花卉品种,丰富了市场上的选择。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具有不同花色、花形、开花期等特征的花卉品种。

2. 抗逆能力的提升通过基因改良,科学家可以增强花卉抗病虫害、抗逆性等方面的能力。

这意味着花卉可以在环境变化或病虫害压力下更好地生长和繁殖,提高了其生存能力和商业价值。

3. 增加花卉的观赏价值基因改良可以使花卉具有更加独特的花色、花形等特征,提升了其观赏价值。

我国花卉基因工程育种应用进展

我国花卉基因工程育种应用进展

花卉基因工程育种应用进展花卉基因工程育种是指不经过有性过程,克隆含有某些特殊性状的外源基因,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将克隆基因(DNA)导入受体植物细胞,并通过组织培养培育出具有这些特殊性状的转基因植物。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目的基因分离;②寻找或构建克隆载体;③重组载体导入植物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寄主染色体的基因组上;④使带有重组载体DNA 的植物细胞或组织,再生成形态正常的健康可育的植株;⑤在理想情况下,使这些植物能够通过有性过程,将外源目的基因持续地传给后代。

自1983年首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与传统育种相比,花卉基因工程育种有如下优点:①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植物,更具精确性;②能够定向修饰花卉某个或某些性状而保留其他性状,提高育种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引入外来基因扩大基因库,从而培育出新型的花卉品种;③能够创新种质,打破物种间交流的界限,为花卉的定向育种提供更先进的技术保障;④育种周期短,效率高。

缺点当然就是要求设备好,投入多,风险大,失败率高。

花卉基因工程育种重点集中在花色、花香、花型、株形、花期和抗性等性状的改良上。

花色是决定花卉观赏价值的重要因素。

它主要由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花青素三大类物质决定。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花色的方法主要有2种。

①利用反义RNA 和共抑制技术抑制基因的活性,造成无色底物的积累,使花的颜色变浅或变成无色。

②通过外源基因来补充某些品种缺乏合成某些颜色的能力。

Vander Krol 等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的cDNA反向转入矮牵牛中,使紫红色的花变为粉红色带白,甚至完全白色。

Courtney等将CHS基因以正义和反义2个方向分别导入开粉红色花的菊花品种Moneymaker中,得到浅粉红色和白色花,而对照没有出现白色花。

北京大学植物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转基因获得的矮牵牛转化株,花色由原来的紫色变成了白色或具有不同模式的紫白相间的花朵。

玫瑰的遗传改良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玫瑰的遗传改良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玫瑰的遗传改良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玫瑰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花卉之一,以其美丽的花朵和芬芳的香气而闻名。

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改良玫瑰的品种,以获得更加美丽和耐病的花朵。

而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玫瑰的遗传改良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介绍玫瑰的遗传改良方法和基因工程技术在玫瑰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传统的玫瑰遗传改良中,人们通常运用选择育种的方法。

通过选取具有理想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培育出更好的品种。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有效,但进展较为缓慢。

而基因工程技术的引入,为玫瑰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的方式,将具有特定性状的基因导入到玫瑰的基因组中。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玫瑰的特征进行精确控制和改良。

例如,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增加玫瑰的花瓣数量或改变花瓣的颜色。

他们还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抑制或增强玫瑰中花香化合物的合成,从而创造出新的香型。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改善玫瑰的外观和香气,还可以增加其抗病性和耐旱性能。

另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增加玫瑰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癌特性的基因导入到玫瑰中,使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潜力。

这不仅拓宽了玫瑰的用途范围,还为药用植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资源。

除了基因工程技术,现代的遗传改良研究还涉及到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玫瑰基因组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玫瑰的遗传机制和变异规律。

这些研究不仅为玫瑰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其他植物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借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基因工程技术在玫瑰的遗传改良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之一是基因的稳定性和遗传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玫瑰的引入可能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遗传突变或非目标性特征的改变。

因此,在进行基因工程研究时,必须对转基因玫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充分评估。

另外,玫瑰的遗传改良并不只局限于单一的特征改良,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特性的改良。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基因编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育种中,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地修改植物基因组中的目标基因,以实现特定的育种目标。

例如,利用CRISPR/Cas9系统,科学家们成功地编辑了多种重要作物中的关键基因,提高了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和耐逆性。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发展趋势十分迅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更多的基因编辑工具和方法,以提高编辑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也逐渐向多个作物品种扩展,不仅包括传统的粮食作物,还包括蔬菜、果树和花卉等。

这将进一步推动植物育种的进步,满足人们对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虽然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编辑目标基因,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保编辑的基因不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基因编辑技术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也需要重视。

在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植物育种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确保技术的合理和安全应用。

综上所述,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和精确地改良作物的性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和进一步研究。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因编辑技术将在植物育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花卉的遗传与基因改良研究进展

花卉的遗传与基因改良研究进展

花卉的遗传与基因改良研究进展近年来,花卉的遗传与基因改良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对花卉的遗传信息的解读和基因改良技术的应用,科学家们成功地培育出了一系列品质优良、花色丰富、抗病性强的新品种。

本文将介绍花卉遗传与基因改良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

一、花卉遗传与基因改良的基本原理花卉的遗传是通过基因的传递来实现的。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遗传物质,它们位于染色体上。

花卉的每一个性状都由多个基因控制,这些基因相互作用,决定花卉品种的性状表现。

基因改良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花卉的遗传信息,使其具有更好的性状。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改变花卉的基因组合,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突变诱变和基因工程等。

二、花卉遗传与基因改良的研究方法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从而逐渐改善花卉的性状。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性状遗传比较单一的品种。

通过连续多代的选择,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和提高所需性状。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花卉品种进行交配,通过互补的遗传优势产生新的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结合不同品种的优点,提高花卉的产量和质量,并增加其抗病性和适应性。

3. 突变诱变突变诱变是通过人工诱导花卉的基因发生变异,从而改变其性状。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化学物质或辐射处理花卉种子或花粉,诱导基因发生突变。

通过筛选突变体,可以获得具有更好性状的新品种。

4.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最新的花卉基因改良方法之一。

通过直接改变花卉的基因组成,可以实现特定性状的改变。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基因转化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花卉中,以增加其抗病性、耐逆性或改变花色等性状。

三、花卉遗传与基因改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花卉遗传与基因改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一些例子:1. 新品种的培育通过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等方法,科学家们培育了许多具有优良性状的新花卉品种。

例如,他们培育了具有更丰富花色和更长开花期的郁金香品种,以及具有更高抗病性和耐旱性的玫瑰品种。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引言花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之一。

随着人们对花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育种方法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变得越来越高。

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花卉的遗传改良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

1. 简介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针对生物体基因组的特定位点进行精确修改和改造的方法。

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转核酸添加酶系统以及锌指核酸修饰酶系统。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在生物体中增添新基因、修改特定基因或者删除不必要的基因。

2.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颜色改良中的应用花卉的花色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而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修改关键酶基因来改变花卉的颜色。

例如,通过编辑花卉中的类黄酮合成酶基因,可以实现从红色到蓝色的花卉颜色转变。

这种基因编辑技术在康乃馨和玫瑰等花卉的颜色改良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3.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香气改良中的应用花卉的香气也是吸引人们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花卉增强芳香物质的合成和释放。

例如,通过编辑花卉中的香气合酶基因,可以提高花卉香气物质的含量,使其更加芬芳。

这种技术在康乃馨和薰衣草等花卉的香气改良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4.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抗病虫害中的应用花卉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对花卉进行抗病虫害基因编辑可以提高其生存能力和品质。

例如,通过编辑花卉中的抗虫害基因,可以增强花卉对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这种技术在玫瑰和康乃馨等受到多种虫害侵袭的花卉中已经表现出潜力。

5.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耐逆性改良中的应用花卉常常受到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的影响,通过基因编辑可以提高花卉的耐逆性。

例如,通过编辑花卉中的逆境响应基因,可以增强花卉对干旱、高温等逆境的抵抗能力。

这种技术在郁金香和康乃馨等花卉的耐逆性改良中已经取得一些初步成果。

结论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遗传改良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今的农业领域,基因编辑技术正逐渐成为植物育种的有力工具,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带来了新的机遇。

基因编辑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精确修饰和改造的一种技术。

它就像是一把极其精细的“分子剪刀”,可以在特定的位置对基因进行剪切、插入或替换,从而实现对基因功能的精准调控。

在植物育种中,基因编辑技术有着诸多显著的应用。

首先,它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通过编辑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有可能增强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从而增加有机物的合成和积累,最终实现产量的提升。

还有,对于一些作物,其生长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限制生长和发育的基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这些基因进行修饰或者敲除,能够让植物更好地分配养分和能量,促进果实或种子的发育,进而提高产量。

品质的改善也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一大功劳。

以粮食作物为例,通过编辑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可以改变淀粉的组成和结构,生产出具有特定性质(如更高的黏性或更好的消化性)的淀粉,满足不同的加工和消费需求。

在水果育种方面,编辑控制果实成熟和软化的基因,可以延长果实的保鲜期,减少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失。

同时,还能改善果实的口感、色泽和营养成分,比如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等有益成分的含量,让水果不仅好吃,还更有营养。

抗逆性的增强是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又一重要成果。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变化,如干旱、高温、病虫害等,农作物的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

通过基因编辑,可以赋予植物更强的抗干旱能力。

比如,编辑与水分利用效率相关的基因,让植物在缺水的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能通过基因编辑得到提升。

可以编辑植物的基因,使其产生能够抵御害虫侵害的物质,或者增强自身的免疫系统,从而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在应对极端温度方面,编辑与抗寒或抗热相关的基因,能够使植物在低温或高温环境下正常生长,保障农作物的稳定产量。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2

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2

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二.基因技术改变花型对某些花卉而言,花型是主要性状,因此改良花卉形态长期以来一直也是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花卉形态改良包括花朵的大小、花朵的分布状态等。

到目前为止,转化方法仍局限于农杆菌介导法和微粒子轰炸法。

但也有研究者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德国研究人员将一种基因导入蔷薇,使植株的花枝数和每枝上的花朵数量大幅度增加。

研究人员还发现,金鱼草和兰花的花朵不具辐射对称是由控制花卉形状的基因所控制。

现在,人们已能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雄蕊转换为花瓣,或是将萼片转为叶片等。

•如一些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转基因技术,成功育出2盆转基因非洲菊。

与一般的非洲菊相比,转基因非洲菊的花朵更大、更饱满。

第一盆非洲菊由原来的纯橙黄色转变为一半橙黄、一半金黄;而第二盆非洲菊的萼片、花瓣、花蕊等外形保持原状,花瓣为深橙色,花蕾呈浅绿色,叶脉为橘红色。

转基因非洲菊花期可维持1个月左右。

橙黄色这一系列进展为人类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修饰花卉的形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半橙色一半金黄深橙色三.基因工程改变株型株型既是花卉的观赏性状也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形态和结构的修饰将对花卉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作用。

•Meng等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PtKN1基因导入康乃馨,结果使康乃馨的株型变得矮小。

•Ziv等将烟草光敏色素基因转化菊花,获得分支角度大、节间缩短、高度变矮、叶绿素降低的4个株系。

花瓣的种类也有好多种类(参照下一页)可见,基因工程在花卉的形态与结构上的改良在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潜在的利用价值。

平瓣类:匙瓣类:管瓣类:桂瓣类:龙爪瓣类:毛刺瓣类:四.基因工程改变香味香味是花卉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产生花香的物质种类繁多,通常有类萜、苯型烃类、苯丙素类、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和一些含氮含硫化合物等。

由于花卉香味的代谢物比构成色彩的代谢物更多、对芳香性状的背景了解少等因素造成香味育种的研究进展较慢。

目前主要集中在单萜类物质的合成过程。

基因工程在花卉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工程在花卉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近 !# 年,世界花卉业迅速发展。据资料统计,!# 世纪 %# 年代,世界花卉业贸易不足 I# 亿美元,"$$# 年为 I%# 亿美元,"$$% 年增加到 JK# 亿美元(潘会堂和张启翔,!###)。经 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花卉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杂交育种技术在新品种选育方面 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存在杂交育种时间长、杂交难以引入亲缘性较远种的优良种质、引入 某一或某些优良性状时往往伴随一些不良的性状引入等缺点。基因工程技术发展和应用 为花卉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套全新思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比,基因工程育种具有定向 修饰花卉某个或某些性状而保持其它性状不变的优点;通过引入外来基因可以扩大基因 库(傅荣昭等,"$$%);转基因花卉容易被公众接受;转基因花卉的观赏指标通过目测和少 量辅助手段就可以很容易判断其性状优劣等优点(傅荣昭等,"$$L)。因此,基因工程技术 在花卉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方面的应用倍受关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9期
滕年军等:基因工程在花卉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9K7
透色素层时部分被吸收,部分在海绵组织反射折回,再度通过色素层进入我们眼帘所产生 的色彩,因此与花瓣色素种类、含量、花瓣内部或表面结构引起的物理性状等多因素有关 (程金水,!""")。此外,花成色作用也受到其它一些因素影响,如液泡 #$ 值、共着色作用 (%&#’()*+,-,’&+)、色素分子内及分子间堆积作用(’+,*.)&/*%0/-. -+1 ’+,.-)&/*%0/-. 2,-%3’+(2)、 金属络合物作用()*,-/ %&)#/*4-,’&+)等(5/&)-- -+1 $&/,&+,6778)。有关花色基因工程研究 开始主要是在拟南芥( !"#$%&’()%) *+#,%#-#)、矮牵牛( ./*0-%# +1$"%&#)、金鱼草( !-*%""+%-02 2#30))等模式植物上进行。近年来已经将花色基因工程的重点转移到以菊花( 4/-&"#-*+/5 2# 2’"%6’,%02)、香石竹( 4%#-*+0) 7#""1’(+1,,0))等重要花卉的花色改良中来,并且主要集中 在对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的修饰(傅荣昭等,6779;5/&)-- -+1 $&/,&+,6778;包满珠,677:)。 ;&/ 等(677<)报道控制矮牵牛液泡 #$ 值的等位基因已经有 : 个,即 #=6>#=:,此外 ?+! 和 ?+66 基因突变也能影响液泡 #$ 值。@-+-3- 等(!""")首先在裂叶牵牛( 8(’2’/# -%,)中获 得了与调节液泡 #$ 有关的 A(. #0.#/*)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对液泡上 B- C D $ C 的交换 具有调节作用,进而调节液泡 #$。A.>)(#0.#/*>)0,-+,)型紫花裂叶牵牛紫色花瓣带有蓝色 斑块;他们对紫花区域和蓝花区域的提取液的色素成分和 #$ 进行分析,发现两者色素成 分没有差异,但 #$ 却有区别,后者 #$ 比前者高 " E :;进一步对 A.>) 或 A.>(. #0.#/*>.*F*.> ,-+,)分析,证实 A.>) 和 A.>. 是同源的。表明蓝色斑块是由花瓣局部区域 A.>) 型发生了 A.>. 型回复突变提高了液泡 #$ 值。G&0.,+*H>I0,,*.2&+ 等(6778)将苯基苯乙烯酮合成酶 (G$J)基因以有义和反义方向导入开粉红色花的菊花品种‘;&+*H)-3*.’中,获得开白花或 浅粉色花的植株各 K 株。;’,’&0%=3’+ 等(!"""L)、M&/(&F 等(677:)通过叶盘转化方法将 G$J 基因,以反义形式导入菊花品种‘A-./’-)*+,’中,获得了与 G&0.,+*H>>I0,,*.2&+ 相似的结果。 转 G$J 基因蓝猪耳( 9’"/-%# 6’0"-%/"%)也出现花色变浅的现象(?’1- /* #,,!""")。NF-1’2 等 (!""")将编码黄烷酮>K>羟化酶的 O=, 基因以反义形式导入花瓣为深橘黄色边缘带有深红 色条纹的香石竹“5’/-,”品种中,获得 68 株转基因植株中有 P 株花色发生改变,其中有两 株的花瓣边缘红色条纹变浅,出现不连贯纹带;另两株的花瓣边缘红色条纹消失,花色也 变成浅橘黄色;最后两株花色变成浅黄和白色。可能是反义 6+* 基因在不同程度上抑制 6+* 基因表达的结果。转基因紫色香石竹品种‘;&&+102,’已在澳大利亚和日本上市(@-+-3/* #,,677<)。 !"# 形态改良

植物基因工程在花卉中的应用

植物基因工程在花卉中的应用

植物基因工程在花卉中的应用摘要植物基因工程是花卉改良的重要手段,它解决了传统育种不能突破的问题,为花卉性状改良提供全新的思路,在改良花卉株型、花色、花形、花香及延长观赏寿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对植物基因工程在改良花卉花色、花形、延迟观赏寿命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植物基因工程;花色;花形;观赏寿命植物基因工程是作物改良的新型技术。

目前,它不仅广泛用在农作物的改良方面,而且也是花卉改良的主要手段。

植物基因工程解决了传统育种不能突破的问题,为花卉性状改良提供全新的思路。

因此,人类希望在传统育种的基础上能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向往已久的奇异花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良部分观赏植物株型、花色、花形、花香及延长瓶插寿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转基因技术,花卉变得色更艳、姿更美、香更浓。

本文就近年植物来基因工程在改良花卉花色、花形、延迟鲜花寿命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1 基因技术改变花色自然界中的花色种类繁多,但是一些重要花卉却有限,如玫瑰、康乃馨、郁金香等缺乏蓝色和紫色,天竺葵、仙客来、非洲紫罗兰等缺乏黄色,球根鸳尾、仙客来、紫罗兰等缺乏猩红色或砖红色。

因此,花色的改良是育种工作者的重要目标,然而花色在生化和遗传上都极为复杂,通过选种和杂交手段创造新的花色,受到的限制较多,而且周期长,因而进展缓慢。

由于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基因工程的实用化,基因工程已成为花卉育种最有前途的新技术,国外也培育出一些优良品种,在花色育种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1.1 决定花色的活性物质花色主要由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生物碱三类物质决定。

类胡萝卜素存在于质体内,产生月季、水仙、郁金香、百合等的黄色及橙色;生物碱类色素有罂粟碱、甜菜碱等;甜菜碱是酪氨酸衍生出来的黄色到红色氮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石竹属植物中;类黄酮存在于液泡内,分为花青素、异黄酮和黄烷醇等,其中花青素可反应花中大部分红、蓝、紫和红紫等颜色。

花卉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应用

花卉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应用

花卉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花卉生产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相关方法。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改良花卉的性状、提高产量以及改善花卉的抗病性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花卉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应用案例,展示它们对花卉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基因工程改良花卉特性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或调控内源基因的表达,可以改变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性状。

例如,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实现了花卉颜色的改良。

以玫瑰为例,通过导入具有花青素合成基因的外源基因,可以使本来为白色的玫瑰花瓣变成蓝色或紫色。

这种改良不仅赋予了花卉新的颜色选择,也促进了花卉市场的发展。

二、利用生物技术提高花卉产量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改良花卉的特性,还可以提高花卉的产量。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花卉种苗。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快速繁殖具有良好性状的花卉种苗,从而大大提高了花卉的产量。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提高花卉的耐病性和逆境抗性,从而减少植物病害对花卉生产的影响,提高花卉的产量和质量。

三、改善花卉的抗病性能花卉生产过程中,病害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提高花卉的病害抗性,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导入花卉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其具备对特定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例如,在康乃馨中导入抗菌素基因,可以提高其对青枯病的抗性,降低病害对花卉生产的影响。

这种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四、花卉的香气改良花卉的香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花卉香气的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

科研人员通过分析和研究花卉香气形成的相关基因,可以进行基因的编辑、删除或添加,从而改变花卉的香气成分和强度。

例如,通过调控康乃馨的挥发酶基因,可以增加其香气物质的产生量,使其香气更加浓郁。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善了花卉的品质,也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

综上所述,花卉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应用为花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花卉在基因工程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花卉在基因工程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花卉在基因工程育种中的研究进展段筱薇(河南师范大学45300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花卉也愈加喜爱,同时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育种技术在目前花卉新品种选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育种时间长等其他问题则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出现则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1花卉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指用人工的方法,将特定的目的基因分离,然后利用载体、媒体或其他的物理、化学方法将分离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受体,并整合到植物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从而使目的基因在植物受体中表达,最终达到改变植物性状以及快速培育植物新品种的目的[1]。

2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对花卉基因工程育种重点集中在改良花色、花香、花型、株形、花期和抗性等性状上。

花卉基因工程育种已广泛应用于菊花、康乃馨、玫瑰、兰花、唐菖蒲、百合等各种重要花卉[2]。

2.1花色基因工程作为人们观赏花卉最直观的因素,花色是目前花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最为深入的一个领域。

当今的的研究揭示了花色是由多种物质控制的复杂性状,主要由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甜菜素三类色素决定[3~4]。

2.2花期基因工程育种在传统育种过程中实现花期调控常采用通过控制休眠的内外因子,延迟或打破休眠。

如温度调节、改变光照方法、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与其相比,应用基因工程育种目前已经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分离到许多种影响开花的突变体,为花期有效调控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5]。

2.3抗性基因工程育种目前抗除草剂大豆、抗虫玉米和棉花已进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与发展,但花卉的转基因与此相比显得其研究和应用稍有滞后。

目前科学家对于花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虫性及抗药性两个方面[6,7]。

在花卉抗药性方面,应用最广泛的是Bt基因[8],该基因能够产生δ内毒素,从而具有良好的抗虫目的。

3花卉基因工程中仍存在的问题3.1转化效率低目前所得到的转基因花卉都是经过大量反复试验所得到的,具有重复性差,转化效率低,随机性大等缺点。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最新研究表明,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育种中持有巨大潜力。

与传统花卉育种方法不同的是,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定向编辑花卉基因,从而实现目的性的遗传改良,使经济价值和观赏效果更好的花卉品种成为可能。

1.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育种中的潜力传统花卉育种过程中,育种师需要对花卉植株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选择,从而选择更为优良的品种,这个过程非常缓慢而繁琐。

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使花卉育种能够更快捷、更准确地实现遗传改良。

作为一项前沿的生物技术,基因编辑可以对花卉基因进行精细的修改,在短时间内培育出更适应市场的花卉新品种。

尤其是在花卉观赏市场愈加竞争的今天,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给花卉育种带来了更为广泛的空间。

2.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改良中的局限性虽然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育种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它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要的一个问题是,需要对花卉基因进行较高程度的了解,因为基因编辑技术要求在非常精确的水平上进行花卉基因进行修改。

其次,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限的。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作物或花卉改良持有不同的态度,一些国家规定使用限制该技术进行操纵性子的操作。

花卉育种领域也需要寻找一种可持续生产的育种方法,这也是育种专业人士面临的重要问题。

3. 基因编辑技术在商业化花卉的应用除了改良观赏花卉的品质之外,基因编辑技术也是提高商业化花卉产量和品质的一项有力工具。

可以通过修改花卉基因产生的花卉,可以加强花卉的病虫害抵抗力,减少病虫害危害,节约对花卉的防治成本。

而通过引入抗药性基因,花农可以更加灵活地操纵花卉管理方面的挑战,大大提升花卉的产量和质量。

基因编辑技术为花卉生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花卉育种领域未来的进展和前景。

总的来说,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改良和商业化生产领域的应用可以带来巨大的优势。

虽然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但是这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前景表明,它的实现可以不断为商品花卉市场带来更为丰富、更为多样化的产品,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缩短繁育过程耗时和成本的方法。

花卉繁殖新探索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繁殖中的应用前景

花卉繁殖新探索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繁殖中的应用前景

花卉繁殖新探索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繁殖中的应用前景花卉繁殖新探索: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繁殖中的应用前景花卉作为美丽的装饰植物,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保持花卉的品种和数量的繁殖工作,对于花卉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科技手段,为花卉的繁殖带来了新的探索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繁殖中的应用前景。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新品种的筛选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花卉的基因组中,使得花卉获得新的性状和功能。

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们可以开发出具有抗病虫害、抗逆境能力的新品种,从而提高花卉的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通过导入抗虫基因,可以培育出抗虫害的玫瑰花,提高玫瑰花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二、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品质的提高中的应用除了改变花卉的外观和功能,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通过改变花卉内部代谢途径和物质合成途径,来提高花卉的风味和品质。

通过导入合成香气物质的基因,科学家们可以培育出香气更浓郁的花卉品种,提升花卉的销售价值和用户体验。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通过提高花卉中花色素的含量,使得花卉呈现出更鲜艳、更丰富的花色,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三、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通过增加花卉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来提高花卉的病害防治能力。

通过导入抗病菌基因或启动相关抗菌基因的表达,科学家们可以培育出抗病害的花卉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

四、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栽培管理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通过提高花卉的耐旱性、耐盐性、抗寒性等逆境适应能力,来改善花卉的栽培管理和生长环境。

这项技术可以通过导入耐旱基因或启动相关逆境适应基因的表达,培育出适应干旱或寒冷环境的花卉品种,降低栽培成本,提高花卉的产量和质量。

五、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在花卉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繁殖上的应用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繁殖上的应用研究

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繁殖上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和关注。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人为干预基因组序列,可以定位、插入、修改或删除特定基因,从而达到改造和改良生物体的目的。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广泛,包括人类健康、遗传病治疗、生物科学领域等。

而植物基因编辑技术也是大有可为的领域。

本文将着重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繁殖上的应用研究。

一、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现状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繁殖上的应用可以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和营养价值。

目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开发新的基因编辑工具,以便更好地完成植物基因编辑。

例如,基因枪是一种在植物细胞中快速导入基因的技术。

通过使用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基因编辑系统导入植物细胞中。

此外,CRISPR-Cas9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基因编辑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Cas9酶进行基因组编辑,改变特定细胞的基因组序列,从而使植物在生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与原来不同的性状。

二、植物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1.提高农作物产量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植物抵抗各种自然环境的压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科学家已经成功编辑出一种能耐旱、耐盐的水稻品种,这种水稻将有望成为未来解决饥饿问题的利器。

此外,还有一些基因研究表明,在植物中激活某些基因可以提高其产量和生长速度,这为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繁殖上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2.改进果实的品质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提高水果的营养价值及味觉品质。

例如,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利用基因编辑将西瓜中的一种基因进行了革新,从而实现了在不影响其他性状的情况下,提高了其口感和口感的维生素C含量。

类似的技术也可以用于改善其他水果,例如番茄、草莓等。

3.培育新品种在过去,制造新的植物品种需通过交配、筛选等传统方法,但这往往是一个漫长而漫长的过程,并且成功的概率并不高。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促进培育新的植物品种,从而提高有用植物物种的数量与品质。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基因的导入、删除和修改已经使得培育新品种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编辑技术在花卉育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阚婷婷汪冲郑志仁张辉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01期摘要:相较传统育种,基因编辑育种能够更精准、高效地改变植物的性状,获得优良的品种. 目前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于花卉育种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 该文综述了基因编辑技术,特别是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关联核酸内切酶9(CRISPR/Cas 9)在花卉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局限性,同时还就花卉基因编辑育种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希望为将基因编辑更好地应用于花卉育种提供参考.关键词:花卉; 基因编辑;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关联核酸内切酶9(CRISPR/Cas 9); 育种中图分类号: Q 8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37(2021)01-0050-07Abstract: Gene editing breeding technology can change the plant traits and obtain excellent varieties more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than the traditional breeding. There are few reported researches on ornamental plant breeding by using gene editing technology.In this review,we mainly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n gene editing technology and its limitations,especially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 (CRISPR/Cas 9) in ornamental plant breeding.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gene editing in breeding of ornamental plants were discussed as well,whi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its further application.Key words: ornamental plant; gene editing;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 (CRISPR/Cas 9); breeding0 引言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作为装扮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为了满足花卉市场需求,培育更多优质花卉品种是花卉育种工作者的共同目标.传统的花卉育种方法主要有杂交育种和突变育种[1],虽然目前已经培育出了大量花卉品种,但是它们可变化的性状数量有限,且培育过程耗时费力.转基因技术是将影响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转入目标花卉品种中,可以快速获得新性状的花卉品种.目前通过该技术已经获得了很多优良的花卉新品种,如蓝色玫瑰和微小型菊花等[2].然而,由于各国对于转基因植物政策的限制,目前只有少数转基因花卉品种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并进入市场.以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关联核酸内切酶9(CRISPR/Cas 9)为代表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革命性技术,可以通过对植物自身基因的快速、定点改变,实现对植物性状的精准改良,为农业技术革命提供了新契机.自2013年首次应用于植物的基因组编辑以来,CRISPR/Cas 9系统已在许多物种中得到应用:单子叶植物,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双子叶植物,如拟南芥、烟草、大豆、番茄等.并获得了许多性状优良的新种质,如抗白粉病的小麦[3]及抗氧化的马铃薯[4]等.基因编辑技术同样可以提高花卉育种的效率,缩短育种的周期,改良更多花卉的性状等,弥补传统花卉育种的不足.目前已经有一些关于花卉基因编辑的研究报道,但涉及的品种还较少,技术也不够成熟.本文作者对目前已有的花卉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在花卉育种中的局限性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1 基因编辑原理及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的原理是通过特异的引导序列对目标基因DNA双链进行切割,形成DNA双链断裂(DSB),机体通过自身的修复机制对DSB进行不精准修复时,会造成修复位点碱基的缺失或插入,从而导致基因功能的缺失[5].目前基因编辑系统主要有锌指核酸酶(ZFN)[6]、转录激活物样效应器核酸酶(TALEN)[7]和CRISPR/Cas 9系统[8].CRISPR/Cas 9系统有3个主要组成部分:Cas 9蛋白、CRISPR RNA(crRNA)和反式激活crRNA(tracrRNA).Cas9是一个核酸内切酶,负责切割DNA序列.在工程化的CRISPR/Cas 9系统中,tracrRNA与crRNA 连接在一起,变成一条单链向导RNA(sgRNA).sgRNA指导Cas 9实现DNA序列特异性的切割.自2012年CRISPR/Cas 9系统被用于体外DNA序列的切割,特别是2013年被用于哺乳动物体内特定DNA序列的编辑后,由于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和用途广泛等特点,在短短几年内被广泛应用,并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之一,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基因编辑工具[9].近年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作物性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在水稻中,对香味基因OsBADH2[10]、白叶枯病感病基因OsSWEET14 [11]、直链淀粉含量基因OsWaxy [12]等进行编辑,分别获得了具有香味、抗白叶枯病及糯性等特性的新种质,大大缩短了育种时间,提高了育种效率.在六倍体小麦中对MLO基因进行靶向敲除,产生了抗白粉病的小麦[3].在玉米中敲除Waxy1基因,使籽粒中的支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13].在大豆中定向敲除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 2)基因,从而降低了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同时增加了油酸的积累,提高了大豆油的食用品质[14].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一些主要农作物育种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这为将该技术应用于更多物种的性状改良中奠定了基础.2 花卉基因编辑研究进展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用于矮牵牛、牵牛花、菊花、百合、蝴蝶兰和夏堇等花卉基因的编辑(表1),在有些物种中成功获得了性状改良的株系.2.1 矮牵牛的基因编辑研究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作为花卉研究的一种模式植物,被广泛用于花色和花序发育研究.2016年,ZHANG等[15]在二倍体矮牵牛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片,靶向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在获得的阳性再生植株中,白化表型的株系占55.6%~87.5%.同年,SUBBURAJ等[16]通过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s)方法,在矮牵牛原生质体系统中,直接导入纯化的Cas9蛋白和sgRNA,成功对硝酸还原酶(NR)基因进行了靶向编辑.NAING等[17]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片,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矮牵牛的乙烯生物合成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1(ACO1)基因.在T0代株系中,检测到31.5%的靶位点突变频率,其中纯合株系、杂合株系和嵌合株系分别占2.5%,15.0%和82.5%.基因編辑株系中乙烯生成量减少,花期显著延长.该工作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利用植物乙烯生物合成基因延长花卉的花期提供了实验参考.野生矮牵牛(Petunia inflata)自交不亲和性是由多态性S位点调控的,S位点包含多个花粉特异性S位点F盒(SLF)基因和一个雌蕊特异性S-RNase基因.花粉中的每一个SLF蛋白都被组装成一个SCF(Skp1-Cullin1-F-box)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SUN等[18]通过CRISPR/Cas9系统靶向矮牵牛SCFSLF复合物中的Skp1亚基(SSK1)基因,对矮牵牛自交不亲和机制进行研究,在获得的3个再生植株中有1株的靶基因被成功编辑.2.2 日本牵牛花的基因编辑研究WATANABE等[19]首次报道了在日本牵牛花(Ipomoea nil)中针对花色的基因编辑,他们以花青素生物合成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B(DFR-B)基因为靶标,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种子胚.在32株转基因株系中,有24株(75%)在靶位点产生突变,产生了花青素含量减少的白色花.这也是第一个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改变高等植物花色的报道.日本牵牛花有多种花色品系,但是缺少黄色花,说明日本牵牛花花瓣中只有微量类胡萝卜素的积累.WATANABE等[20]研究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调控类胡萝卜素在花瓣中的积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牵牛花基因组中鉴定出7个CCD基因.测序和表达分析表明,CCD4可能参与花瓣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他们利用CRISPR/Cas 9系统敲除了白花品种I.nil cv.AK77中的CCD4基因,使得白色的花瓣变成淡黄色.在日本牵牛花中,NAC(NAM/ATAF1,2/CUC2)类转录因子EPHEMERAL1(EPH1)是花瓣衰老的关键调控因子.SHIBUYA等[21]构建同时靶向EPH1基因中3个不同位置的CRISPR/Cas 9载体,并转化日本牵牛花,在获得的8株阳性转基因植物中都检测到了靶位点的突变.在T1代获得了靶位点纯合突变的株系,也成功获得一些不含T-DNA(Transfer DNA)插入的纯合株系,这些突变植株表现出明显的花瓣衰老延迟.2.3 菊花的基因编辑研究菊花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但它是六倍体,基因组庞大,缺乏全基因组信息,这为菊花遗传改良带来了困难.KISHI-KABOSHI等[22]为了优化菊花中CRISPR/Cas 9基因编辑系统,首先创制了表达YGFP(yellowish-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的转基因菊花植株,再通过CRISPR/Cas 9系统对转基因植株中的YGFP基因进行编辑.在比较了CaMV 35S启动子和PcUbi启动子在菊花愈伤组织中的活性后发现,PcUbi启动子对菊花愈伤组织的基因编辑更有效.进一步利用PcUbi启动子表达Cas 9蛋白,并针对YGFP的两个位点设计了不同sgRNA,获得了YGFP突变的菊花植株,基因编辑效率为0~33%.这是利用CRISPR/Cas 9系统对菊花进行基因编辑的首次报道,为该技术用于菊花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2.4 夏堇的基因编辑研究夏堇(Torenia fournieri L.)属于木玄参科蝴蝶草属植物,是花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植物.NISHIHARA等[23]利用CRISPR/Cas 9系统突变夏堇中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黄烷酮3-羟化酶(F3'H),来改造夏堇花的颜色.在获得的基因编辑株系中,80%的植株表现出花色的变化,靶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所有花色改变的株系,F3'H基因均发生了突变,突变类型包括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等,这说明获得的花色变化表型是由F3'H基因的突变导致的.2.5 百合的基因编辑研究百合是常见的鲜切花之一,分布于世界各地.YAN等[24]首先在山丹百合(Lilium pumilum DC.Fisch.)和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White Heaven)中,分别通过体细胞胚和再生不定芽建立了稳定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分别达到29.17%和4.00%.进一步,该工作通过CRISPR/Cas 9系统对2个百合属植物的PDS基因进行了敲除,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观察到完全白化、淡黄色和白绿色嵌合的表型.在此研究中,分别获得30.0%和5.17%的具有抗性和明显表型改变的山丹百合和麝香百合.该工作首次将CRISPR/Cas 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应用于百合中,为百合的基因功能研究和种质改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6 蝴蝶兰的基因编辑研究2 花卉基因编辑研究进展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用于矮牵牛、牵牛花、菊花、百合、蝴蝶兰和夏堇等花卉基因的编辑(表1),在有些物种中成功获得了性状改良的株系.2.1 矮牵牛的基因编辑研究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作为花卉研究的一种模式植物,被广泛用于花色和花序发育研究.2016年,ZHANG等[15]在二倍体矮牵牛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片,靶向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在获得的阳性再生植株中,白化表型的株系占55.6%~87.5%.同年,SUBBURAJ等[16]通过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s)方法,在矮牵牛原生质体系统中,直接导入纯化的Cas9蛋白和sgRNA,成功对硝酸还原酶(NR)基因进行了靶向编辑.NAING等[17]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片,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矮牵牛的乙烯生物合成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1(ACO1)基因.在T0代株系中,检测到31.5%的靶位点突变频率,其中纯合株系、杂合株系和嵌合株系分别占2.5%,15.0%和82.5%.基因编辑株系中乙烯生成量减少,花期显著延长.该工作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利用植物乙烯生物合成基因延长花卉的花期提供了实验参考.野生矮牵牛(Petunia inflata)自交不亲和性是由多态性S位点调控的,S位点包含多个花粉特异性S位点F盒(SLF)基因和一个雌蕊特异性S-RNase基因.花粉中的每一个SLF蛋白都被组装成一个SCF(Skp1-Cullin1-F-box)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SUN等[18]通过CRISPR/Cas9系统靶向矮牵牛SCFSLF复合物中的Skp1亚基(SSK1)基因,对矮牵牛自交不亲和机制进行研究,在获得的3个再生植株中有1株的靶基因被成功编辑.2.2 日本牵牛花的基因编辑研究WATANABE等[19]首次报道了在日本牵牛花(Ipomoea nil)中针对花色的基因编辑,他们以花青素生物合成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B(DFR-B)基因为靶标,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种子胚.在32株转基因株系中,有24株(75%)在靶位点产生突变,产生了花青素含量减少的白色花.这也是第一个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改变高等植物花色的报道.日本牵牛花有多种花色品系,但是缺少黄色花,说明日本牵牛花花瓣中只有微量类胡萝卜素的积累.WATANABE等[20]研究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调控类胡萝卜素在花瓣中的积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牵牛花基因组中鉴定出7个CCD基因.测序和表达分析表明,CCD4可能参与花瓣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他们利用CRISPR/Cas 9系统敲除了白花品种I.nil cv.AK77中的CCD4基因,使得白色的花瓣变成淡黄色.在日本牵牛花中,NAC(NAM/ATAF1,2/CUC2)类转录因子EPHEMERAL1(EPH1)是花瓣衰老的关键调控因子.SHIBUYA等[21]构建同时靶向EPH1基因中3个不同位置的CRISPR/Cas 9载体,并转化日本牵牛花,在获得的8株阳性转基因植物中都检测到了靶位点的突变.在T1代获得了靶位点纯合突变的株系,也成功获得一些不含T-DNA(Transfer DNA)插入的纯合株系,这些突变植株表现出明显的花瓣衰老延迟.2.3 菊花的基因編辑研究菊花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但它是六倍体,基因组庞大,缺乏全基因组信息,这为菊花遗传改良带来了困难.KISHI-KABOSHI等[22]为了优化菊花中CRISPR/Cas 9基因编辑系统,首先创制了表达YGFP(yellowish-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的转基因菊花植株,再通过CRISPR/Cas 9系统对转基因植株中的YGFP基因进行编辑.在比较了CaMV 35S启动子和PcUbi启动子在菊花愈伤组织中的活性后发现,PcUbi启动子对菊花愈伤组织的基因编辑更有效.进一步利用PcUbi启动子表达Cas 9蛋白,并针对YGFP的两个位点设计了不同sgRNA,获得了YGFP突变的菊花植株,基因编辑效率为0~33%.这是利用CRISPR/Cas 9系统对菊花进行基因编辑的首次报道,为该技术用于菊花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2.4 夏堇的基因编辑研究夏堇(Torenia fournieri L.)属于木玄参科蝴蝶草属植物,是花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植物.NISHIHARA等[23]利用CRISPR/Cas 9系统突变夏堇中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黄烷酮3-羟化酶(F3'H),来改造夏堇花的颜色.在获得的基因编辑株系中,80%的植株表现出花色的变化,靶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所有花色改变的株系,F3'H基因均发生了突变,突变类型包括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等,这说明获得的花色变化表型是由F3'H基因的突变导致的.2.5 百合的基因编辑研究百合是常见的鲜切花之一,分布于世界各地.YAN等[24]首先在山丹百合(Lilium pumilum DC.Fisch.)和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White Heaven)中,分别通过体细胞胚和再生不定芽建立了稳定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分别达到29.17%和4.00%.进一步,该工作通过CRISPR/Cas 9系统对2个百合属植物的PDS基因进行了敲除,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观察到完全白化、淡黄色和白绿色嵌合的表型.在此研究中,分别获得30.0%和5.17%的具有抗性和明显表型改变的山丹百合和麝香百合.该工作首次将CRISPR/Cas 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应用于百合中,为百合的基因功能研究和种质改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6 蝴蝶兰的基因编辑研究2 花卉基因编辑研究进展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用于矮牵牛、牵牛花、菊花、百合、蝴蝶兰和夏堇等花卉基因的编辑(表1),在有些物种中成功获得了性状改良的株系.2.1 矮牵牛的基因编辑研究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作为花卉研究的一种模式植物,被广泛用于花色和花序发育研究.2016年,ZHANG等[15]在二倍体矮牵牛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片,靶向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在获得的阳性再生植株中,白化表型的株系占55.6%~87.5%.同年,SUBBURAJ等[16]通过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s)方法,在矮牵牛原生质体系统中,直接导入纯化的Cas9蛋白和sgRNA,成功对硝酸还原酶(NR)基因进行了靶向编辑.NAING等[17]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片,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矮牵牛的乙烯生物合成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1(ACO1)基因.在T0代株系中,检测到31.5%的靶位点突变频率,其中纯合株系、杂合株系和嵌合株系分别占2.5%,15.0%和82.5%.基因编辑株系中乙烯生成量减少,花期显著延长.该工作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利用植物乙烯生物合成基因延长花卉的花期提供了实验参考.野生矮牵牛(Petunia inflata)自交不亲和性是由多态性S位点调控的,S位点包含多个花粉特异性S位点F盒(SLF)基因和一个雌蕊特异性S-RNase基因.花粉中的每一个SLF蛋白都被组装成一个SCF(Skp1-Cullin1-F-box)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SUN等[18]通过CRISPR/Cas9系统靶向矮牵牛SCFSLF复合物中的Skp1亚基(SSK1)基因,对矮牵牛自交不亲和机制进行研究,在获得的3个再生植株中有1株的靶基因被成功编辑.2.2 日本牵牛花的基因编辑研究WATANABE等[19]首次报道了在日本牵牛花(Ipomoea nil)中针对花色的基因编辑,他们以花青素生物合成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B(DFR-B)基因为靶标,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种子胚.在32株转基因株系中,有24株(75%)在靶位点产生突变,产生了花青素含量减少的白色花.这也是第一个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改变高等植物花色的报道.日本牵牛花有多种花色品系,但是缺少黄色花,说明日本牵牛花花瓣中只有微量类胡萝卜素的积累.WATANABE等[20]研究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调控类胡萝卜素在花瓣中的积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牵牛花基因组中鉴定出7个CCD基因.测序和表达分析表明,CCD4可能参与花瓣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他们利用CRISPR/Cas 9系统敲除了白花品种I.nil cv.AK77中的CCD4基因,使得白色的花瓣变成淡黄色.在日本牵牛花中,NAC(NAM/ATAF1,2/CUC2)類转录因子EPHEMERAL1(EPH1)是花瓣衰老的关键调控因子.SHIBUYA等[21]构建同时靶向EPH1基因中3个不同位置的CRISPR/Cas 9载体,并转化日本牵牛花,在获得的8株阳性转基因植物中都检测到了靶位点的突变.在T1代获得了靶位点纯合突变的株系,也成功获得一些不含T-DNA(Transfer DNA)插入的纯合株系,这些突变植株表现出明显的花瓣衰老延迟.2.3 菊花的基因编辑研究菊花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但它是六倍体,基因组庞大,缺乏全基因组信息,这为菊花遗传改良带来了困难.KISHI-KABOSHI等[22]为了优化菊花中CRISPR/Cas 9基因编辑系统,首先创制了表达YGFP(yellowish-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的转基因菊花植株,再通过CRISPR/Cas 9系统对转基因植株中的YGFP基因进行编辑.在比较了CaMV 35S启动子和PcUbi启动子在菊花愈伤组织中的活性后发现,PcUbi启动子对菊花愈伤组织的基因编辑更有效.进一步利用PcUbi启动子表达Cas 9蛋白,并针对YGFP的两个位点设计了不同sgRNA,获得了YGFP突变的菊花植株,基因编辑效率为0~33%.这是利用CRISPR/Cas 9系统对菊花进行基因编辑的首次报道,为该技术用于菊花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2.4 夏堇的基因编辑研究夏堇(Torenia fournieri L.)属于木玄参科蝴蝶草属植物,是花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植物.NISHIHARA等[23]利用CRISPR/Cas 9系统突变夏堇中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黄烷酮3-羟化酶(F3'H),来改造夏堇花的颜色.在获得的基因编辑株系中,80%的植株表现出花色的变化,靶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所有花色改变的株系,F3'H基因均发生了突变,突变类型包括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等,这说明获得的花色变化表型是由F3'H基因的突变导致的.2.5 百合的基因编辑研究百合是常见的鲜切花之一,分布于世界各地.YAN等[24]首先在山丹百合(Lilium pumilum DC.Fisch.)和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White Heaven)中,分别通过体细胞胚和再生不定芽建立了稳定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分别达到29.17%和4.00%.进一步,该工作通过CRISPR/Cas 9系统对2个百合属植物的PDS基因进行了敲除,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观察到完全白化、淡黄色和白绿色嵌合的表型.在此研究中,分别获得30.0%和5.17%的具有抗性和明显表型改变的山丹百合和麝香百合.该工作首次将CRISPR/Cas 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应用于百合中,为百合的基因功能研究和种质改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6 蝴蝶兰的基因编辑研究2 花卉基因编辑研究进展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用于矮牵牛、牵牛花、菊花、百合、蝴蝶兰和夏堇等花卉基因的编辑(表1),在有些物种中成功获得了性状改良的株系.2.1 矮牵牛的基因编辑研究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作为花卉研究的一种模式植物,被广泛用于花色和花序发育研究.2016年,ZHANG等[15]在二倍体矮牵牛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片,靶向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在获得的阳性再生植株中,白化表型的株系占55.6%~87.5%.同年,SUBBURAJ等[16]通过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s)方法,在矮牵牛原生质体系统中,直接导入纯化的Cas9蛋白和sgRNA,成功对硝酸还原酶(NR)基因进行了靶向编辑.NAING等[17]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叶片,用CRISPR/Cas9系统编辑矮牵牛的乙烯生物合成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1(ACO1)基因.在T0代株系中,检测到31.5%的靶位点突变频率,其中纯合株系、杂合株系和嵌合株系分别占2.5%,15.0%和82.5%.基因编辑株系中乙烯生成量减少,花期显著延长.该工作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利用植物乙烯生物合成基因延长花卉的花期提供了实验参考.野生矮牵牛(Petunia inflata)自交不亲和性是由多态性S位点调控的,S位点包含多个花粉特异性S位点F盒(SLF)基因和一个雌蕊特异性S-RNase基因.花粉中的每一个SLF蛋白都被组装成一个SCF(Skp1-Cullin1-F-box)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SUN等[18]通过CRISPR/Cas9系统靶向矮牵牛SCFSLF复合物中的Skp1亚基(SSK1)基因,对矮牵牛自交不亲和机制进行研究,在获得的3个再生植株中有1株的靶基因被成功编辑.2.2 日本牵牛花的基因编辑研究WATANABE等[19]首次报道了在日本牵牛花(Ipomoea nil)中针对花色的基因编辑,他们以花青素生物合成酶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B(DFR-B)基因为靶标,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种子胚.在32株转基因株系中,有24株(75%)在靶位点产生突变,产生了花青素含量减少的白色花.这也是第一个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改变高等植物花色的报道.日本牵牛花有多种花色品系,但是缺少黄色花,说明日本牵牛花花瓣中只有微量类胡萝卜素的积累.WATANABE等[20]研究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调控类胡萝卜素在花瓣中的积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牵牛花基因组中鉴定出7个CCD基因.测序和表达分析表明,CCD4可能参与花瓣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他们利用CRISPR/Cas 9系统敲除了白花品种I.nil cv.AK77中的CCD4基因,使得白色的花瓣变成淡黄色.在日本牵牛花中,NAC(NAM/ATAF1,2/CUC2)类转录因子EPHEMERAL1(EPH1)是花瓣衰老的关键调控因子.SHIBUYA等[21]构建同时靶向EPH1基因中3个不同位置的CRISPR/Cas 9载体,并转化日本牵牛花,在获得的8株阳性转基因植物中都检测到了靶位点的突变.在T1代获得了靶位点纯合突变的株系,也成功获得一些不含T-DNA(Transfer DNA)插入的纯合株系,这些突变植株表现出明显的花瓣衰老延迟.2.3 菊花的基因编辑研究菊花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但它是六倍体,基因组庞大,缺乏全基因组信息,这为菊花遗传改良带来了困难.KISHI-KABOSHI等[22]为了优化菊花中CRISPR/Cas 9基因编辑系统,首先创制了表达YGFP(yellowish-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基因的转基因菊花植株,再通过CRISPR/Cas 9系统对转基因植株中的YGFP基因进行编辑.在比较了CaMV 35S启动子和PcUbi启动子在菊花愈伤组织中的活性后发现,PcUbi启动子对菊花愈伤组织的基因编辑更有效.进一步利用PcUbi启动子表达Cas 9蛋白,并针对YGFP的两个位点设计了不同sgRNA,获得了YGFP突变的菊花植株,基因编辑效率为0~33%.这是利用CRISPR/Cas 9系统对菊花进行基因编辑的首次报道,为该技术用于菊花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2.4 夏堇的基因编辑研究夏堇(Torenia fournieri L.)属于木玄参科蝴蝶草属植物,是花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植物.NISHIHARA等[23]利用CRISPR/Cas 9系统突变夏堇中参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黄烷酮3-羟化酶(F3'H),来改造夏堇花的颜色.在获得的基因编辑株系中,80%的植株表现出花色的变化,靶序列测序结果表明所有花色改变的株系,F3'H基因均发生了突变,突变类型包括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等,这说明获得的花色变化表型是由F3'H基因的突变导致的.2.5 百合的基因编辑研究百合是常见的鲜切花之一,分布于世界各地.YAN等[24]首先在山丹百合(Lilium pumilum DC.Fisch.)和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White Heaven)中,分別通过体细胞胚和再生不定芽建立了稳定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效率分别达到29.17%和4.00%.进一步,该工作通过CRISPR/Cas 9系统对2个百合属植物的PDS基因进行了敲除,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观察到完全白化、淡黄色和白绿色嵌合的表型.在此研究中,分别获得30.0%和5.17%的具有抗性和明显表型改变的山丹百合和麝香百合.该工作首次将CRISPR/Cas 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应用于百合中,为百合的基因功能研究和种质改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