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状况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现状、影响及对策

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现状、影响及对策

析 了跨 国公司 对华 &’( 投 资的 现状 、 影响 的基 础上 , 提出 了我 国应 对跨 国公 司 &’( 投 资的 若干 对策 。 〔关 键 词〕 跨国 公司 ; &’( 投资 ; 现状 ; 影 响; 对策 中 图分类 号: )%*+ , * 文 献标 识码 : 文 章编 号: ( %##+) $##. / 010# $% / ##"$ / ##0 (三 ) 跨 国公司 对华 &’( 投 资日 趋本 土化 跨 国公 司对华 &’( 投 资 日 趋 本 土 化 包 括 其 研 发 活动 的本 土化 和 研 发人 员 的 本 土 化。 一 方 面, 跨国公 司 对华 &’( 投资 按 其 研 究 性质 可 分 为 以 创 新 为 特 点 的 前沿 基础 性研究 和以 适应 为特 点的 应用 性研 究。 跨 国 公司 对华 &’( 投资 有明 显的 投资 指向 , 其 侧重 于 以 产品 本土 化为 目标 , 以 跨 国 公 司 已 有的 科 研 成 果 技 术 条 件为 基础 , 对原 有的 技术 进行 改良 和革 新, 使 其适 应 我国 的需 求水 平 和 需求 结 构 。另 一 方 面, 跨国公司在 华 研发 机构 中, 除 负责 人 及 少 数 高 级研 发 人 员 来 自 国 外, 绝大 部分 技术 骨 干是 在 华 招 聘 的 博 士、 硕 士, 来自 中国 内地 的研 发人 员 平均 占 到了 1" @ 。 例如 , %##% 年 朗 迅公 司所 属的贝 尔实 验室 就在 华招 聘 了 !## 名 科 技 人 才。 (四) 跨国 公 司 对华 &’( 投 资 形 式 多 样 且 以 独 资 的 形式 为主 。 跨 国公 司对华 &’( 投 资形 式主 要有 0 种形 式: -、 建立 独立 的 &’( 机 构。 A、 在 具 体 业务 部 门 或 合 资 企 业 内部 设立 &’( 机构 。 B、 与高 校、 科 研机 构合 作成 立 研究 中心 、 实 验室 。 ( 、 与中 国 企 业 建立 技 术 联盟 。 在 众多 的投 资形 式中 , 跨 国 公 司 出 于 技术 保 密 和 技 术 领 先带 来的 收益 等问 题 的 考 虑, 一 般 倾向 于 独 资 或 控 股 的 方式 , 其中 采用 最多 的是 外方 控股 的合 资企业 。 二、 跨国 公司 对华 &’( 投资 的影 响 跨 国公 司对华 &’( 投 资 无 疑 会 对 中 国 的 经 济 与 科 技发 展产 生一定 的影 响, 这其 中既 有积 极影响 , 也难 免 有消 极影 响, 但 从长 远和 全局 上看 跨国 公 司 &’( 投 资 对中 国而 言是利 大于 弊。 (一 ) 跨 国公司 对华 &’( 投 资的 积极 影响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撤资行为一直备受关注,这一现象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给跨国公司自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参考。

1.市场规模萎缩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行业市场饱和,市场规模逐渐萎缩,导致一些跨国公司减少在华投资。

2.成本上升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土地租赁费用、能源成本等也在增加,这使得一些跨国公司将工厂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3.政策限制中国政府对一些领域施加了更为严格的监管和限制,一些跨国公司可能受到政策的影响,导致投资受限,甚至撤资退出。

4.风险因素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些跨国公司担心政治风险、汇率波动、法律法规变化等因素可能对其投资带来不确定性,因此选择撤资退出。

5.品牌形象和质量问题在中国市场上,有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品质或品牌形象受到质疑,这可能导致销售下滑,无法满足预期利润,从而选择撤资。

二、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应对策略1.调整战略对于市场规模萎缩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战略,转向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或地区,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2.降低成本对于成本上升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升级以及寻找更便宜的生产地来降低成本,以维持盈利能力。

3.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对于政策限制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积极了解政策动向,与政府沟通合作,以及加强合规管理,减少政策对其经营的影响。

4.规避风险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布局、风险管理工具和投资保险等措施来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5.提升品牌形象和质量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加大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以提升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市场、成本、政策、风险以及品牌形象和质量等因素。

在应对策略上,跨国公司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战略,降低成本,积极应对政策变化,规避市场风险以及提升品牌形象和质量。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

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进行分析,从中国市场概况、发展历程、本土化策略的必要性和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

本土化战略的必要性主要包括适应当地市场需求、降低交易成本等因素。

本文将具体探讨欧洲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策略的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而分析其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本土化战略的研究,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提高竞争力。

展望未来,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将持续深化,实现更好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了解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及其影响。

【关键词】欧洲跨国公司, 本土化战略, 中国市场, 发展历程, 本土化策略, 实施方式, 优势, 发展趋势, 结论, 本土化战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前来投资和开拓业务。

在这一背景下,欧洲跨国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希望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为欧洲企业提供了良机。

在这个龙虎榜的市场中,要想取得成功并非易事。

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文化差异、法律法规不同、竞争激烈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挑战,本土化战略成为了欧洲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

本文旨在对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和必要性,同时也将探讨本土化战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

通过对欧洲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其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欧洲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探讨其发展历程、必要性、内容和实施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欧洲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以及他们为什么需要采用本土化战略来适应当地市场。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气 东 输 、上 海 联 合 异 氰 酸 酯 、福 建 炼 油
1~1 0月 新 批 外 商 独 资 企 业 1 0 9家 , 84 占新批 外 商投 资企 业 总数 的 6.% , 53
同 比 提 高 了 6 3个 百 分 点 。 另 一 方 面 , . 跨 国并 购 已 成 为 国 际 直 接 投 资 的主 要 方 式 。2 0 年 以 来 ,跨 国公 司 采 取 并 购 02 方 式 的 投 资 项 目明 显 增 多 ,如 法 国通 用 [ 稿 日期 ]2 0 收 0 5—1 2—2 9
人 世 后 , 跨 国 公 司 加 快 进 入 中 国 的 同时 ,投 资 方 式 逐 步 突破 了传 统 的 “ 三 资 ” 模 式 , 呈 现 出 更 加 多 样 化 的 新 局
果 , 使 跨 国 公 司 在 华 投 资 逐 渐 向 多 渠
道 、多 方 式 转 变 ,有 利 于 更 多 更 好 地 利 用跨国公司投资。 投 资 项 目 从 劳 动 密 集 型 -, 目 到 资 d项 金 、 技 术 密 集 型 大 项 目 , 项 目规 模 不 断 扩 大 。2 0 0 3年 , 经 国 务 院 和 国 家 有 关 部 门批 准 的 3 8个 跨 国 公 司 投 资 主 要 项
文献 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8 3 (0 6 0 0 4 0 0 8— 4 12 0 ) 2— 0 7— 2
钢 铁 、集 成 电 路 等 方 面 ,跨 国公 司投 资 项 目基 本 都 超 过 1 0亿 美 元 。 投资行业从一般加工业到制造业 、 高 科 技 产 业 、 第 三 产 业 , 层 次 不 断 提 升 。 日 本 伊 藤 忠 在 江 苏 投 资 1 个 企 7 业 , 协 议 外 资 金 额 1亿 多 美 元 , 投 资 领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值得 比较 的数据 是 外 商 投 资企 业 生 产 率普 遍 高 于我 国 内其 他类 型企 业 , 对 国家 税 收 的贡献 却 远远 低于 其工 业增 加值 但 的 比 重 。 19 年 两 项 数 据 分 别 为 1 % 和2 . % ( 经 贸 部 、 如 99 6 78 外 国家统 计 局 网站 ) 又 如 跨 国 公 司 在 华 投 资 通 常 会 设 立 独 资 公 司 统 一 协 调 和控 制其 如伞 状 扩张 的合资 企业 和销 售 网 。 宝洁 ( 国 ) 如 中 有 限公 司 、 合利 华 ( 国 ) 限公 司 、 联 中 有 汉高 ( 国 ) 中 控股 公 司等 , 其 与 中方 合 资设 立 的企 业 仅仅 是 跨 国公 司在 华 经 营 战略 的 组成 部 分 , 体地 位 是 一个 生 产 车 间 , 资企 业 的新 产 品 开 具 合 发 , 料供 应 和产 品销 售都 由独资 公 司掌 握 。 样 , 资企 业 原 这 合 的上 下 游 关 键 环 节 均 被 跨 国 公 司 控 制 , 价 值 链 中 只 能 处 于 在 国 际 分 工 的低 阶 梯 层 次 , 不 利 于 合 资 企 业 和 我 方 投 资 企 业 这 从 战略 环节 逐步 建立 竞 争优 势 , 利 于增 强我 国民族 产业 的 不 竞争 力 。 3 引 资 方 式 单 一 , 利 于 引 进 外 资 进 一 步 增 长 、 不 1 9 年 以 来 , 国 利 用 外 资 额 一 直 居 美 国 之 后 , 名 世 92 中 排 界 第 三 , 发 展 中 国 家 中 排 名 第 一 。 是 , 几 年 在 跨 国直 接 在 但 近 投 资 一 路 增 长 的 大 环 境 下 , 国利 用 外 资 的 数 量 却 出 现 了 下 中 降 趋 势 。 重 要 原 因 是 : 年 来 , 国 吸 引 外 资 额 的 9 % 是 以 其 多 我 5 新建 企 业 形 式 实现 的 , 近几 年 , 球 直 接投 资 出现 了第 三 而 全 次 并 购 浪 潮 ,0 0 1 3 亿 美 元 的 全 球 外 国 直 接 投 资 也 主 20 年 . 万 要是 以跨 国购并 的形 式 发 生 , 这是 影 响我 国 吸引外 资 没有伴 随全 球 外 国直接 投 资增 长 的重要 原 因 ; 就是 说跨 国并购 驱 也 动 的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增 长 环 境 对 我 国 进 一 步 利 用 外 资 形 成 了 竞 争 压 力 。 其 原 因 主 要 在 三 个 方 面 : 1 全 球 并 购 主 要 发 生 究 ()

LG在中国的直接投资

LG在中国的直接投资

LG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一.在中国登陆的动因1.中国经济高速稳定的增长。

经营风险很大一部份是由于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引起的。

而经营风险是外资选择投资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1979年~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增长。

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经营风险的降低大大加强了外商投资的信心,LG公司发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于1993年10月LG电子在惠州成立LG电子(惠州)有限公司,生产音响及CD-ROM,从此开始了其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2.外商投资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合资企业法》,但对外资进入的产业和模式作了明确的规定。

此阶段,合资合作企业成为跨国公司主要的市场进入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投资政策不断放宽,先后颁布了多部鼓励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

为了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制定了优惠政策,如对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实行全面的、分层次的税收优惠政策3.保持公司竞争优势,开拓新市场。

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直接动因是其拥有技术、品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LG公司具有的优势4.公司全球战略要求,提高效率。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即从全球目标出发,合理安排有限资源,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其全球经营效益。

在中国,以中国有限公司为中心,LG电子在中国拥有惠州、天津等13个生产法人(产品工厂)、5个分公司(地区营销业务)、5个直营服务中心,员工达38,500余人。

二.LG简介与登陆中国过程成立于1947 年的LG 集团是韩国第三大财团,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电子、通讯、化学能源、金融和银行服务业四大领域。

LG 集团从1989 年开始积极开展海外业务,现已有海外生产基地83 个,业务网络遍及全球180 多个国家及地区,员工数目超过10 万人,2000 年度世界500 强中排301 位。

目前韩国企业不景气,许多大财团举步维艰,LG 却显示出咄咄逼人气势。

fdi论文

fdi论文

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及对策分析摘要利用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跨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对华投资现象日益普遍。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市场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呈现出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方式、服务业为主要产业的现象。

另外独资化倾向日益加深,并且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外资政策的脚步更加倾向于追逐利润最大化,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独资的方式提高其股权比例,独资化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一种主导形式。

本文主要叙述跨国公司在华FDI的现状及问题,先通过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和统计数据来分析跨国公司在华FDI的发展趋势,再根据其发展趋势从我国经济市场的角度考虑,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市场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服务业ABSTRACTMake use of foreign capital is a big move of reform and open policies. There're many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are finding inroad into Chinese market step by step with economic globalized and it's universal that more and more foreign capitals are investing in Chinese market. Since late 1980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have found a new way to invest in and access to Chinese market. And it has presented a phenomenon with 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s the main way to invest,take the service industries as the main project。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现状和特点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现状和特点

2006.12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现状和特点□石群慧[1]李六华[2]([1]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跨国公司R&D全球化是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最大投资国之一,也被纳入跨国公司R&D全球化网络。

本文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的数量、形式和R&D研究内容等方面说明了R&D投资状况;根据R&D投资状况总结出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一些特点,例如行业和地区分布集中,本土化策略和正负外部效应等。

关键词跨国公司R&D R&D投资状况R&D投资特点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2-119-01企业向海外发展时首先是从市场的国际化开始,然后是生产的国际化,接着为资本的国际化,最后才是技术的国际化。

因为技术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部分,企业的技术所有权优势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前提。

长期以来,为防止创新技术的外溢,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技术领先地位,跨国公司普遍将其R&D活动集中于母国,置于公司总部的严格控制之下,研发国际化的趋势虽有所发展但并不明显。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颇具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复杂性、产品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国家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性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现有的科技资源,降低新产品研制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一改以往以母国为R&D中心的传统布局,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以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R&D工作,从而促使跨国公司的R&D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采取招商引资政策,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多FDI接受国。

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大,各大跨国公司为保持和扩大自身技术优势,在不断扩大在华投资规模的同时,开始逐步提升投资层次,将投资重点由加工制造逐步向产品研发、设计和营销等“微笑曲线”延伸,其中来华设立R&D机构是其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趋势

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新趋势

£ 进行 投资 ,其示 范 效应 和关 联带 动效 Z ,将 对该 地 区的经 济发 展产 生重 要影

因此 ,积极 吸 引 50强跨 国公 司 的 0
接投 资成 为世 界各 国和各地 区利 用外
的经 济 目标 。 目前 ,世 界 50强跨 国 0 司大 多 已在进 行投 资 ,许 多公 司成 立 具有 总部 职 能 的投资性 公 司 ,在华 实 E 略性 、系统 性 的投 资和 经营 ,本 文 战
的 50强 跨 国公 司 涉 及行 业 明显 增 多 。 0 其 中 ,交 通设 备制 造业 、通 信设 备 、计 算 机 及 其 他 电 子设 备 制 造 业 、批 发 业 、 零 售 业投 资额 占 5 0 跨 国公 司在 华投 0强 资总 额 的 比重 仍然 较大 ,而水 的生 产与
分 布在 上海 、山东 、云南 、浙 江 、湖北 等 2 个 省市 , 中在上 海 、 5 集 江苏 、 山东 、 广 东 ,四省 投资 额分 别 占 50强跨 国公 0 司 在 华 投 资 总 额 的 1%、1%、1%、 9 6 2
9 (图 2) % 。
& 国公 司投 资项 目加 以总 结 。 跨
维普资讯
世界 5 0强 0 跨国 公司
在华投资新趋势
近 年来 ,由于 50强跨 国公 司实行 0


5 0强跨国公 司在华投资概况 0
据统 计 ,20 06年 ,50强跨 国公司 0
球化 的经 营战 略 ,对外 直接 投资 的 区
Z 选择 具有 长远 规划 ,一旦 选 定某 个地
其余 各 省 市共 占 2% ) 0 6 50强 5 ,20 年 0
三 、5 0强 跨 国公 司在 华 投资 区 0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动机与效应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动机与效应

进 史 上 规 模 最 大 的 交 易 — — 苏 格 兰 投 资 则 退 居 次 要 地 位 。与 此 同 资 的方 式 得 到 了很 大 的发 展 。 时 , 着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进 一 步 入 9 年 代 , 别 是 19 随 0 特 95年 以 来 , 皇 家 银 行 、富 通 银 行 和 西 班 牙 国 跨 8亿 深 化 , 国 并 购 在 我 国 利 用 外 商 国 际 上 并 购 浪 潮 迭 起 , 国 并 购 际 银 行 组 成 的 银 团 以 9 0 美 元 跨 直 接 投 资 中 所 占 比 重 逐 步 上 升 。 交 易 额 急 剧 增 长 ,在 世 界 F 总 收 购 荷 兰 银 行 控 股 公 司 , 及 力 DI 以 在这种 国际经济 背 景下分 析跨 国 额 中 的 比重 迅速 上 升 ( 图 1 。 见 )
但在三大类经济体—— 退 居 次 要 地 位 。 跨 国公司 进行 对 外直 接 投 资 信贷危机 ,
(oe nDi c Ivs et 简 称 发达 国家 、 图2 1 9 F r g r t n et n, i e m 9 5~ F I 的两 种 典 型 方 式 包 括 绿 地 投 发 展 中 国 D)
∞ ∞∞ ∞

拓矿 业 集 团( 合 王 国) 联 收购 加 拿
99年 全 球 F I 流 量 达 大 铝 业 集 团 ( 拿 大 ) D 总 加 。但 是 随 着 公 司 在 华 并 购 的 现 状 、 机 及 对 例 如 :19 动 全 我 国 经 济 产 生 的 正 负 影 响 , 有 到 8 5 将 60亿 美 元 , 中 跨 国 并 购 总 金 融 危 机 的 加 深 , 球 跨 国 并 购 其 助 于 我 国 采 取 积 极 的 态 度 额 达 到 70 2 0亿 美 元 ,占全 球 F I 交 易 总 额 幅 度 势 必 会 降 低 。 联 D 据 和 有 效 的 监 管 措 施 ,促 使 外 总 额 的 8 . 2 0 年 以 后 , 世 合 国 贸 发 会 议 统 计 , 近 2 年 来 3 %。 0 0 2 受 最 0 2 资企业和我 国企业 实现 互利共赢 。 界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趋 缓 和 主 要 投 资 跨 国 并 购 涉 及 金 额 以 4 %的 速 度 国 汇 率 变 动 的 影 响 , 国 并 购 规 增 加 。 际 上 跨 国 并 购 金 额 在 国 跨 国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案例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案例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案例
背景信息:
该汽车制造跨国公司总部位于欧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鉴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该公司决定在中国设立新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以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投资案例细节:
1. 投资规模:该跨国公司计划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用于建立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和相关设施。

2. 投资地点:该公司选择在中国东部的某个沿海城市建设新的制造基地。

该城市交通便利,且靠近主要港口,方便原材料和成品的进出口。

3. 技术合作:该跨国公司与中国一家本地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发了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

通过技术合作,双方共享技术资源和市场经验。

4. 人力资源:该公司通过招聘和培训,为新建工厂准备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为了保持与总部的紧密联系,一部分员工被派驻到中国工厂担任管理职务。

5. 销售网络:公司在中国主要城市开设了多家展厅和经销商店。

与当地的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和销售其产品。

6. 利益分析:该投资案例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销售业绩。

公司通过在中国设立新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增强了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并获得了高回报率。

总结:
该汽车制造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的投资案例旨在利用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和低成本劳动力。

该公司通过技术合作、人力资源投资和销售网络建设,成功开拓了中国市场,并实现了投资回报。

这一案例证明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潜力和机会。

谈跨国公司在投资现状及影响.docx

谈跨国公司在投资现状及影响.docx

谈跨国公司在投资现状及影响1跨国公司在华概况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飞跃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外资纷纷被吸引至此,近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呈飞速增长态势。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到中国的跨国公司共设立了3096个项目,超过了几千家世界500强的跨国企业来华投资。

2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特点2.1跨国公司对第二产业投资仍占主导地位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来华至今,其对中国资本转移的主体已经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科技业、金融业等行业,其中对服务业类投资已占到60%以上,但是中国目前所接收的外资产业依旧以制造业为主导,但是所占比例呈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

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上出口份额逐渐减少,占世界出口额比重也是有所下降的。

2.2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不平衡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分布区位分布很不平均,初期我国关于外商对华企业投资的法律法规等相关政策还不够健全,当时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数量较少,大多数的外商投资项目都属于试探性的,投资分布相对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一带,内陆市场没有完全打开。

随着对外商来华投资的政策逐渐放宽,跨国公司数量迅速增长,投资市场扩大,范围由沿海向内陆延伸。

3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影响因素3.1历史性因素在沿海地区,因为历史原因,不少中国人“下南洋”或者移民美洲的,随着中国发展崛起纷纷回乡投资建厂,成立跨国公司。

还有一些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存在在中国内的一些外国企业,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鼓励号召华侨回国投资建厂,积极引导投资方向给予优惠政策。

据统计,1950年至1952年三年期间华侨投资一直增长,投资设厂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3.2成本因素要素成本是外资选择中国作为产业区位转移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产业类型、不同投资类型等各种要素的重要程度和所占成本比重都是不一样的。

外资对华一般是劳动密集型投资和技术密集性投资。

服装和纺织行业就是跨国公司的代表行业,中国在这些行业实行了优惠,而且中国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相对较高的劳动技术。

跨国公司在中国服务业投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跨国公司在中国服务业投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照 承 诺 , 施 新 的外 商 投 资 产 业 指 导 目录 , 一 步 扩 大 市 实 进 场准入 。 ( ) 国公 司在 中 国服 务 业 投 资 呈现 区域 分 布 的特 二 跨

据统计 , 自改 革开 放 至今 已有 近 20个 国家 和地 区 0 的外商在华 累计 注册外商投 资企业超过 6 8万家 ,09年 20
服务业 对外开放 的实 际情况 , 时 间段 上大 致可 以划 分 从
为 三 个 阶 段 : 一 个 阶 段 从 17 第 9 8年 改 革 开 放 到 19 92年 ;
( 跨 国公 司进入 中国服务业 方式以独资为主 三) 目前跨 国公司对华 服务业投资 的主要 方式 为新建 独 资经 营企业。这一点 与跨 国公司在华 投资进 入第二 产业 的方式是 不相同 的。以北 京为 例,99 后 , 资成 为跨 19 年 独 国公 司在 北京服务业 投资的主要形 式。服务业 独资 的资 金 金额从 19 年的 42万美元增长 到 20 年 的 2 1 91 7 14 3 0 亿美 元 ,4年 的时间里 , 1 服务业独 资企业的实际资金 金额增长
与 中国服务 业吸 引外 资政 策相 左、 资区域分布 不尽合理 、 投 在服 务业 部 门 中具 有 垄断趋 势、 收贡 献度低 等 税
问题 。 所 以要 加 快 发 展 服 务 业 , 为吸 引跨 国公 司 来 华服 务 业投 资 打 造 良好 的基 础 , 整 服 务 业 吸 引外 资 的 行 调 业政 策、 区域 政 策 , 完善 服 务 业 对 外 开 放 的 法律 体 系和 政 策 体 系 , 进 服 务 业 的 竞 争 , 时 防 止 跨 国公 司 在 中 促 同 国服 务 业 的 垄 断 , 整 税 收 体 制 , 范跨 国公 司 经 营 秩序 。 调 规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战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战略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战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

然而,要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并取得成功,跨国公司需要制定合适的投资战略。

本文将从中国的投资环境、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挑战与机遇等方面探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战略。

一、中国的投资环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投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如取消外资准入限制,增加投资保障,降低税收等。

此外,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并拥有广泛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些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二、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会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战略。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直接投资战略直接投资是指直接在中国设立企业或购买中国企业的股份,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中国市场的运作中。

直接投资可以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权,同时也能够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2.收购并购战略收购并购是指通过收购或合并中国企业来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方式可以快速获取市场份额和核心能力,并扩大业务范围,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

3.合资战略合资是指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经营一项或多项业务的战略。

双方共同投资,共同承担风险,共享收益,既可以减少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成本,又能够与中国企业共同发展。

三、挑战与机遇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包括:1.文化差异中国与其他许多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商业习惯。

因此,跨国公司需要了解中国文化,适应中国市场的商业环境,以确保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2.政策变化政策变化是跨国公司投资的常见风险。

政府的政策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跨国公司需要时刻关注政策变化,并做好应对准备。

3.本地竞争在中国市场,跨国公司不仅面临来自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还会遇到来自本地企业的强烈竞争。

本地企业掌握着更多的本土市场信息和人脉关系,所以跨国公司需要尽快熟悉当地的商业环境。

部分跨国粮油企业在华投资情况简介1

部分跨国粮油企业在华投资情况简介1

局部跨国粮油企业在华投资情况简介名目局部跨国粮油企业在华投资情况简介[前言]目前跨国集团在我国粮油市场的投资领域要紧限于粮油贸易、油脂压榨和饲料加工企业。

目前ADM、邦基、嘉吉、丰益国际、来宝等跨国粮商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持有股份,占66%。

而依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饲料企业总数为15501家,其中国有企业407家,集体企业431家,私营企业9093家,股份制企业4041家,港澳台企业165家,外商投资企业321家,联营企业452家,其它企业591家,出现了国有、集体、中外合资、独资、个体等不同所有制、多种经济成份竞争开展的局面。

目前,外国资本在我国粮油饲料加工、贸易市场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仅正大集团就占有了我国饲料市场20%左右的份额。

以下为局部跨国粮油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在华的开展情况,以供参考。

一、涉足我国粮油行业的要紧外资投资集团的全然情况依据了解,目前美国ADM、嘉吉、邦基、法国路易达孚等四大传统跨国粮商均在我国植物油压榨产业有投资,此外,还有最近依靠对中国棕榈油贸易而实力大增的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以及新加坡来宝集团。

1.美国ADM美国ADM公司〔(AricherDanielsMidlandCompany)〕初建于1905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依州迪克特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籽、玉米和小麦加工企业之一,其大约2/3的收进来自对大豆、花生及其他油籽等的加工。

2.美国邦基邦基集团〔BungeLtd.〕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拥有企业之一,于1818年在荷兰组建,全球总部位于美国华特普莱恩市,要紧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和经营,油籽压榨和提炼,面粉碾磨,消费食品,油漆及水泥。

目前邦基公司是美国国内和海外市场最大的粮食、油籽、油脂产品的需求商和出口商。

邦基公司于1998年在中国设立贸易代表处,要紧经营大宗农产品贸易等业务,范围涵盖油脂、油料、植物油以及粮食产品。

3.美国嘉吉美国嘉吉(Cargill)是一家全球性的食品、农业和风险治理产品及效劳的需求商,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在66个国家拥有158000职员。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及影响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及影响分析

中 国商 务 部《 0 5 2 0 2 0 — 0 7年 跨 国 公 司 对 华 产 业 投 资 趋 势 调研报 告 》 调 查 统 计 显 示 : 国公 司 在 生 产 投 资 中, 的 跨 5 的 跨 国公 司在 生 产 方 面 投 资 倾 向 于 独 资 新 建 ; 而 , 7 进 相 对 于 外 资 企 业 投 资 总 额 和 所 占 比 重 的 同 比 增 长 ( 0 0年 增 21 长 到 7.8 )数据显示 , 65 , 中外 合 资 企 业 与 合 作 企 业 占 比逐 年 下 降 。这 种 结 果 表 明 近 十 年 来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中独 资 的 形 式 成 为 主 流 。然 而 , 购 是 跨 国 公 司 扩 大 企 业 规 模 , 中 国 并 在 市 场取得市场优 势地位最便 捷的途径 。
现 代 商 贸 工业
N O 08, . 2O1 2
M o enB s es rd n uty d r ui s T a eId s n r
21 0 2年 第 8期
跨 国公司在华 并购 的现状及影响分析
纪赘峰 马 文
( 西大 学商学院 , 西 南宁 500) 广 广 3 0 4 摘 要 : 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 析 近 十 年 来 跨 国公 司 在 华 并 购 的 相 关 数 据 , 者 试 图 归 纳 其 对 我 国 国 家 经 济 这 个 宏 观 层 面 、 业 经 济 通 笔 行
这 个 中观 层 面 以 及 同 类 企 业 这 一 微 观 层 面 的 有 利 的 和 不利 的 影 响 , 而 提 出相 应 措 施 。 进 关 键 词 : 国 并 购 ; 状 ; 响 跨 现 影
中 图 分 类 号 : 7 F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2 0—0 00 17 —1 8 2 1 ) 80 8 —1 该 行 业 并 购 比重 的 不 断 上 升 是 主 流 ; 时 , 于 服 务 型 社 会 同 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状况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许多跨国企业已经逐步打入中国市场,在华投资现象日益普遍,本文系统阐述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历程,并评价跨国公司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揭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存在的问题,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标签:跨国企业世界经济一体化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一方面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另一方面鼓励引进外商投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起步的萌芽阶段,到迅速发展阶段,再到投资过热,调整市场阶段,到最终的稳中缓步增长,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历经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相应的机制和政策法规也日渐的成熟。

一、历史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至80年代初期,是我国开始引进外商投资的初级阶段。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关于外商在华投资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政府给予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还不足以吸引大量的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当时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数量较少,并且大多数的外商投资项目都属于试探性的,投资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在沿海一带,内陆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

第二阶段,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的十年,是外商在华投资的起步阶段。

引进外商投资的政策日益放宽,跨国公司数量日益增长,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渐健全,投资市场扩大,范围由沿海区域延伸至内陆。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83年至1985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841个,协议利用外资共计111.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91亿美元;至1991年国家批准外商投资项目达到12978个,协议利用外资金额升至119.7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3.66亿美元。

第三阶段,1992年至1997年,是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快速发展阶段。

尤其是从1993年至1995年,外商投资达到鼎盛时期,领域不断扩大,1993年批准的投资项目高达83437个,协议利用外资金额高达1114.36亿美元,同时外商投资存在的问题日渐显现,国家为了控制投资过热,完善相应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对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对外政策做出相应调整。

第四阶段,1998年之后外商投资形势得以稳定发展,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同时对其也有所控制,尤其是加入WTO世贸组织之后,对外商的优惠政策增多,国内行业越来越国际化,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政策差异逐渐缩小。

二、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现状
1.跨国公司投资区域分布。

从2001年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调查分析显示,
世界500强企业当中在华投资的企业有85%都选择在东部,优良的设备、技术、服务、市场环境、地理优势是企业选址的重要依据。

尤其是江苏、天津、北京、广东是吸引投资数额较大的地区,占到外商投资总额的68.77%。

2.投资产业结构分布。

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已逐步从劳动密集型转入技术密集型,主要集中在电子、计算机、金融、电子电气、化学制药、汽车零件、能源等领域。

截至2001年,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国的投资总额分布中第二产业占到8
3.76%,其中制造业比重为73.78%。

第三产业达到15.84%,比重较少是因为第三产业大部分行业属于资金投入大、但资金回收慢、投资效率低的基础性企业。

3.投资方式选择。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采用的投资方式主要有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独资、外商投资、合作开发等。

在多种合作方式当中合资经营比重最大,达到总投资企业数的53.62%,独资比例达到33.31%。

三、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已有近30年的历史,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的生产、消费、投资、进出口产生强大的刺激作用,同时调整了中国的产业结构、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增加了相关领域的税收收入。

1.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起步阶段,多数跨国公司看重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选择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业、纺织业、塑料制品、鞋业等,随后逐渐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比如:电子产品、通信、化学制药、汽车制造业等,近几年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扶持作用。

2.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跨国企业强大的竞争实力也给本土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冲击,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发展,迎接外资企业的挑战,必须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职工的待遇、推动企业创新,促使企业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外商投资项目是税收的重要税源之一。

外商投资项目依然是政府税收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虽然份额不大,但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四、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一项以廉价劳动力作为自己的比较优势,总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众多外商来华投资,再加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优惠政策放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实行无差别对待,越来越多的外商选择进入中国市场投资建厂。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存在一个明显的趋势:许多投资公司都选择并购中国本土企业的方式,或采用独资或控股的形式,一方面盯紧国内市场的“热点”“亮点”抓住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从长远打算,关注国内较为“冷门”但拥有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的行业,甚至有一些企业将总部设立在中国,目的为了更好的掌握中国市场的动态,占据国内巨大销售市场。

不可否认,跨过公司的进入给中国市场带来很多机遇和挑战,但同时也充斥着很多的威胁和矛盾。

面对跨国企业在华投资这把双刃剑,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跨国企业为国内市场带来的商机和挑战,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以及营销手段,并且在鼓励外商投资政策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本土企业,为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姚利民何智蕴: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结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2]李东阳:跨国公司竞争力.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