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解释学范式及其方法论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流派与研究路线——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的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流派与研究路线——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的研究范式

定性研究与质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民俗方法论和文献研究 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的定义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 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访谈、观 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 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 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 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类型
学术取向(求真,是 实践取向(求
什么)
善,应该是什 么)
范 式 实证主义 解释主义 批判理论、实 用主义
经验的 量的研究 质性研究 行动研究 (量、质)
思辩的
定性研究
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类型
古典社会学理论阶段 (1830-1920年代)
涂而干 (实证主义传统)
现代社会学理论阶段 (1930-1970年代)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讲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流 派与研究路线——实证主义、解 释主义、批判主义的研究范式
1
第一节 社会研究路线的确定
一、 何谓“研究” 广义:对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 狭义: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术,对有待解 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以经验事 实为依据,并将其上升为一般理论( ?)
结构功能主义/交换论 /冲突论/功能主义/结 构主义
韦伯 (人文主义传统)
社会行动理论/符号互 动论/现象学/常人方 法学
马克思 (批判主义传统)
批判理论/结构主义马 克思主义
当代社会学理论阶段 (1980年代-)
新功能主义 系统功能主义
结构化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沟通理论 后结构主义
第二节 实证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
量化分析的线性研究模式

解释主义范式

解释主义范式

解释主义范式
解释主义是人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哲学观点,主要常见于人文社会科学。

词汇解释解释主义的哲学根基来源于唯心论。

它主张人类对世界的体验并非是对外界物质世界的被动感知与接受。

解释主义范式总的来说,接受解释主义传统的研究人员认为,由于人类的反射能力,人类的行为与其他物理和生物世界是不同的。

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它是为了完成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

人类的行为是建立在意义的社会网络之上的,他们的行为是由同一意义系统内的其他人赋予意义的。

人类对他们在共同的社会世界中对他人的行为负责,并且他们(对他人和自己)对他们使自己的行为变得可理解的能力的基础上是有意义的。

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范式及应用

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范式及应用

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范式及应用方法论是指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旨在解决学科研究中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法学方法论作为法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旨在探讨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以及判例和法律原则的运用方法。

本文将从研究范式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法学方法论的相关内容。

一、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范式1. 传统法学方法论传统法学方法论主要受罗马法学影响,注重对法律规则的解释和运用。

其主要特点是严格区分实证与规范,强调法律的客观性和普遍适用性,并奠定了法律的价值中立性。

但传统法学方法论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有效解决法律规则的适用问题,且缺乏对法律背后的社会、历史和经济背景的分析。

2. 现代法学方法论现代法学方法论试图超越传统方法论的局限,注重对法律规则的解释和评价。

现代法学方法论主要包括解释学、实证主义、规则主义等流派,强调运用一定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现代法学方法论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出一系列研究法律问题的新方法,帮助法学研究更密切地与现实联系起来。

3. 法学实证主义方法论法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强调对法律的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实证分析和统计方法来揭示法律规则的实际运作情况。

其主张法学研究应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的评价和建构。

法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发展使得法学研究更加科学化和现实化,为法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法学方法论的应用1. 法律制定与司法裁判法律制定和司法裁判是法学方法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法学方法论可以帮助法律制定者和司法裁判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法律,确保法律规则的适用性和公正性。

例如,法学方法论可以通过解释学方法对法律进行解释,确保司法裁判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2. 法律学科研究法学方法论对法律学科研究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方法论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法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例如,社会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社会背景的角度来分析法律问题,经济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评估法律规则的合理性。

社会学方法论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

社会学方法论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

社会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方法和原理,是社会学理论的基础。

在社会学方法论中,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三种主要的方法论。

一、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证据和事实为基础的社会学方法论。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获取社会现象的客观事实,强调客观性和可观察性。

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提出了“价值中立”的观点,即社会科学家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不受主观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二、解释主义解释主义强调社会现象的内在意义和可能的意义。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并不是简单的客观事实,而是具有复杂的含义和内涵。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关注社会参与者的主观意义和社会现象背后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客观的事实。

解释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简单地做出客观观察。

三、批判主义批判主义强调社会科学应当关注社会的阶级、权力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批判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应当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通过批判分析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

批判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家应该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关注社会变革和社会正义。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社会学方法论中的三种主要方法。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性和可观察性,解释主义强调社会现象的内在意义,批判主义强调社会的阶级、权力和不平等问题。

不同的方法论强调不同的社会现象和研究重点,但这三种方法论都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手段。

社会学家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论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实。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社会学方法论中的三种重要方法。

借助这些方法,社会学家可以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并以不同的方式对社会进行实证研究、解释分析和批判反思。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这三种方法论的特点和应用。

四、实证主义的特点和应用实证主义的核心在于强调客观性、科学性和可观察性。

使用解释主义范式的例子

使用解释主义范式的例子

使用解释主义范式的例子1.什么是解释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I nte r pr et iv is mP ar adi g m)是一种基于主观理解和解释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解释和理解,关注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中的主观意义。

通过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的解释和理解,可以揭示背后的深层动机、价值观和意义。

2.解释主义范式的应用举例解释主义范式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例子来说明解释主义范式的应用。

2.1文学研究在文学研究中,解释主义范式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家的创作动机和意图。

通过对文本的解释和理解,可以揭示作家所希望传达的主题、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红楼梦》中,通过解释和理解作者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形象、事件和对话,可以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女性地位以及家族命运等重要主题。

2.2社会学研究解释主义范式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主观意义和背后的动机。

例如,在研究人际关系时,解释主义范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对社交互动的解释和理解,包括心理需求、期望和情感反应等。

同时,解释主义范式还可以揭示社会行为和观念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意义等方面的因素。

2.3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中,解释主义范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习者的主观体验和意义构建过程。

通过对学习者的解释和理解,可以揭示他们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主观理解和意义构建。

例如,在研究学生学习动机时,解释主义范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动机和期望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

3.解释主义范式的优势和局限性解释主义范式有以下优势:-强调主观解释和理解,可以揭示深层次的动机和意义。

-关注个体、群体和社会的主观意义和文化背景。

-适用于研究人类行为、社会现象和文化表达等复杂主题。

然而,解释主义范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结果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会增加研究的主观性和难度。

-难以推广和一般化,不能得出客观普遍规律。

4.总结解释主义范式是一种强调主观理解和解释的研究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个体、群体和社会的主观意义和背后的动机和意义。

伽达默尔 后现代解释学

伽达默尔 后现代解释学

伽达默尔后现代解释学伽达默尔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是后现代解释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后现代解释学是一种关注语言和文化解释的理论,它批判性地反思语言和解释的本质,并探索话语的权力和意义的形成。

伽达默尔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学范式,即语言的游戏论。

下面将详细介绍伽达默尔的后现代解释学思想,并探讨其对现代语言理论的影响。

首先,伽达默尔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核心要素。

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是我们理解世界和与他人交往的基础。

他强调语言的即时性和交际性,认为语言仅仅靠语音或文字的形式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语境和背景知识。

据此,他提出了“第二位无形”的观点,即语言并不是在独立存在的意义单元之间进行转移,而是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来共同产生意义。

其次,伽达默尔关注话语权力的问题。

他指出,语言是话语权力的表达和行使,通过语言的运作,人们能够掌握或受制于话语权力。

话语权力不仅仅是对特定话语的掌控,还包括对话语空间的掌控和规范。

他认为,话语权力的运作是一种权力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表现,通过语言,人们可以塑造和改变现实,影响和控制他人的行为和思想。

伽达默尔的后现代解释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再现”,即通过语言和解释来创造和再现现实。

他认为,语言和解释并不是客观地呈现和展示现实,而是通过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创造出一种特定的现实。

这意味着,语言和解释不是中立的,而是带有主观性和倾向性。

因此,人们需要持续关注语言和解释的运作方式,以及其对现实的影响和塑造。

在伽达默尔看来,语言是一种游戏。

他将语言理解为一种规则和规范的系统,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按照这些规则和规范来行动。

他强调,语言游戏的规则和规范是人们共同协商和遵循的,而不是自然存在的。

因此,语言游戏并不是一种确定、静止的结构,而是一种不断变化和演变的过程。

伽达默尔提出的语言游戏论对现代语言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突破了传统语言理论中关注逻辑和形式的范式,强调了语言的交际性和即时性。

4·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思考题

4·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思考题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学时)(一)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提出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地,他将科学也划分为五种:天文学,研究天文现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最后,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

前四种科学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专门研究,成为独立的学问,惟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尚未进入实证阶段,成为真正的科学。

孔德把这门科学最初命名为“物理社会学”,后来改名为社会学。

(二)社会秩序论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

它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

孔德试图借助对人的本性的解释去了解社会历史,并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找到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

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变迁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根据他的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度阶段、工业阶段。

智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除此之外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

【思考题】1、孔德的科学分类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孔德把社会学分作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3、如何评价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学时)(一)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认为宇宙间一切都在进化,上至天体的形成,下至物种、人种的起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领域到人类社会,均受进化规律的支配。

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一、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1、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定义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解释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一种理论,它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并对这些现象作出科学解释。

2、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二、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1)知识形态多样性和内容综合性的统一。

具体表现为:首先,不同类型的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有着自己独特的知识形态。

它们所运用的方法各异,但都试图在一定的方法论范式下研究一定领域的问题,探索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因此,不同类型的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知识形态往往呈现出某些共同性。

其次,不同类型的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内容。

每种方法论在解释研究对象时都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既包括作为知识形态的文献资料,又包括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以及处于其中的历史过程等,由此构成了该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再次,各类型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知识形态和内容上的这种差异决定了各自独特的理论品格。

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正是依据不同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不同的理论品格,如历史主义的解释学方法论强调从文本出发,历史阐释和历史反思;阐释学的解释学方法论注重阐释者在阐释过程中对被阐释对象的态度和观点;批判的解释学方法论更侧重对批判者与被批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2)过程形态或现象学或逻辑实证性的统一。

具体表现为:首先,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所运用的理论和知识并非完全从概念和原理出发,而是试图在日常语言中寻找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日常世界的概念,并运用归纳和演绎等手段对日常世界的事物进行描述。

其次,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采取了某些与传统实证主义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

它们关心的不是研究对象的事实,而是研究如何描述、解释那些事实;它们重视在经验层面上对解释过程的考察,而不是对事物本身的解释。

(3)主体认识客体性和主体创造性的统一。

解释学

解释学

利科的解释学现象学是通过文本理论而实现的。 自我通过客服与文本之间的间距,通过与文本的认 同的辩证运动过程,从而在新的自我的基础上达到 对文本的重新理解。利科所谓的文本就是“通过书 写而确定下来的言论”,这就是说,文本由“言论 ”和“文本”两方面构成。文本作为言论,它和具 体的情景有关,体现了语言的流动性;另一方面, 文本具有稳定的方面,即言论的意义。从言论到文 字则会使言论本身的性质发生重要变化。在书写中 ,文本远离了言谈的具体情景使得言论获得了相对 于作者的独立性,同时也获得了相对读者的独立性 。这就是他所说的“间距化”。
2.2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2.1施莱尔马赫
施莱尔马赫致力于圣经释义学中的科学性和 客观性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有关正确理解和避免误 解的普遍性理论,使神学的解释成为普遍解释理论 的一种具体运用。他指出,由于词义和知识的变化, 典籍文本直接呈现的东西并非作者真实的原意,研 究者必须通过批评的解释来恢复本文产生时的历史 情境和揭示原作者的心理个性,从而达到对作品的 真正理解。施莱尔马赫确立了语言的基础地位 , 指 出解释学的唯一对象是语言 : “语言是解释学的唯 一预设。”
利科区分了文本的含义和文本的意义。前者指文 本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关系 ; 后者指本文的语义可能性 的实现 , 是文本的现实化、当下化。文本的现实化使 文本重新向一个语境和主体运动。利科强调文本的意 义。文本的含义是通过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阅读来获得 的 , 它属于说明的模式。它便是文本的静力学分析。 文本的意义是指文本的开放性、文本的重新语境化。 它是文本在谈话中的实现, 文本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读 者的过程。它属于解释的模式。它是文本的动力学分 析。二者解释了文本的不同方面和维度 , 但并不是对 立的。
海德格尔作为解释学本体论化的奠基人,把人的 理解、领悟安置在人的“此在”结构中,从而使解释 的生成、理解、表达具体为人的基本存在论。然后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把解释运作的机制显示出来:其静 态结构是“前理解”前理解包含三种要素: 1. 前有: 解释前对事物有所领会; 2. 前见:解释前先有的角度 和倾向; 3. 前把握:对事物预先的概念把握。动态结 构是“生存一理解一语言”的“解释学循环”。 “解释学循环”这一著名理论,认为解释者对被解 释对象的“认识预期”是待解释的意义的一个部分, 理解活动的完成因而依赖于理解的“前结构”,即一 组在理解之前已存在的决定理解的因素。于是,这一基 本“循环性”始终存在于“前结构”与解释者的“情 境”之间。不过 , 他强调这不是一个“恶性循环”,而 是“此在”进行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一.什么是范式?(一)范式的含义“范式”(Paradigm),源自希腊文,有“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

托马斯·库恩在1963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范式概念。

他用范式概念来解释科学革命,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前范式阶段、范式阶段、革命阶段和新范式阶段。

在他看来,科学家通常在占主导地位的范式框架内进行研究工作,但是随着反常现象的逐渐增多,传统的范式框架难以容纳和解释这些现象,于是就提出新的范式,进而用新范式来取代旧范式。

科学的历史就是范式革命的历史。

库恩本人没有直接明确地给范式下定义。

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将范式理解为:范式是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它不仅形塑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而且也影响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

人们看世界,就像相框装照片一样,所选用的相框会影响人们对照片的看法,对范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看法。

凡是包括一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如关于知识本质的看法、方法论、有效性标准。

范式远比理论要复杂。

人们也永远跳不出某种范式来看世界。

每个人看世界,都是把世界装入自己的“框架”当中。

(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及其特点1.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具有不同研究范式的两个人对于同一个社会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

比如马尔萨斯和马克思关于人口学说就是一个例子。

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的自然规律导致人口过剩。

马克思:人口相对过剩,阶段性。

两者用不同范式解释同一现象,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社会科学的范式之间相互竞争。

(1)凡是竞争能够促进学术发展。

主要表现:①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对某个范式的过度的、非理性的迷信;②可以更好地理解用不同范式所得到的观点和行为;③能够跨出固有范式,得到意外惊喜。

(2)范式之争也会引发不必要的争论,使社会科学研究陷于停滞。

(3)情境差异和社会变迁对范式会有影响。

范式的选择代表着对不同层次的社会现实的选择。

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论

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论

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是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众多社会科学之一。

在社会学学科中,研究的范围涉及到诸多方面,如社会变迁、社会组织、社会各种互动行为和社会价值观念等等。

那么,社会学又怎样运用特定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来探究这些问题呢?一、社会学的研究范式社会学的学科范式理论主要来自于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他曾认为,科学研究包括范式、方法和范例。

其中,范式是指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及其研究理念,而研究方法则构成了社会学的核心内容。

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三种。

1.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以功能和结构为核心的研究范式,通过分析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探究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变化。

该范式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图尔品。

2. 社会学实证主义社会学实证主义是一种以数据分析和理性判断为基础的研究范式,旨在通过系列量化研究,来证实社会规律的存在和变化,以及研究社会行为因素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

该范式的典型代表包括美国社会学家珂文和洛克。

3. 社会学解释学社会学解释学更关注人们的意识、语言和文化等主观因素,在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范式的代表作家是德国哲学家维伯,他认为文化是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表达,主张要将观察者、研究者和被观察者联系起来,了解社会行为的深层次含义。

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指用于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参与式观察、历史分析等。

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通过向受观察者提供特定的问题,来获得其意见和反馈。

它是一种主要用于获取定量数据的方法,也是社会学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其优势在于揭示受访者的观点和价值取向,缺点在于受访者的回答可能受到社会期望和社会角色的影响。

2. 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指通过使用各种定量方法,分析社会现象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推导出规律性的关联结构。

社会科学方法论及研究范式研究

社会科学方法论及研究范式研究

社会科学方法论及研究范式研究在社会科学中,方法与范式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社会科学的方法是指研究者用来进行观察、测量、分析和解释的规范化的程序和技术。

研究范式则是指研究模式、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总体性质。

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研究者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与范式,才能够更有效地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

1.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与发展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最初的传统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到后来的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研究方法,再到现代批判理论研究方法,各取所长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多重方法论的研究体系,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基础。

传统人文主义研究方法特别强调人的自由选择和意志,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揭示人们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内在意义。

实证主义和解释学研究方法则更加注重客观的事实和数据,想通过发现客观可量化的事实来推导出一般规律和理论。

而现代批判理论则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不可能是具有中立性和客观性的,需要通过对权力结构、阶级和认知机制的批判来揭示世界的本因。

这些不同的方法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研究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范式。

例如,在研究社会问题时,传统人文主义和解释学方法被广泛采用;在研究自然科学问题时,实证主义方法则更加适用。

2.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概念与种类社会科学范式是一种指导研究的总体框架,分为三种基本研究范式:(1) 实证主义范式:建立在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之上,重视基础理论的建立、统计分析及客观实证。

它强调量化的数据和实证的证据,认为社会现象是客观独立的,并可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与解释。

(2) 解释学范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在自身内部的意义和关联关系,强调人文属性的独立性,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建立在人性和社会文化本质的理解基础之上。

解释学范式着重于对一系列符号消息和符号系统进行分析,掌握这些象征性的消息活动背后的意义和意图。

(3) 批判理论范式:批判理论范式主要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批判和社会变革功能,并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与社会变革相联系。

社会学理论中的方法论和范式

社会学理论中的方法论和范式

社会学理论中的方法论和范式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学、社会变迁等众多方面。

社会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为了更加系统地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学理论。

这些理论中既包括方法论,也包括理论模型,被社会学界普遍接受。

本文将介绍社会学理论中的方法论和范式相关内容。

一、方法论及其作用方法论是指研究如何科学地进行研究的学问。

要想正确地研究社会学问题,就需要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规范与指导学者们进行研究。

社会学方法是将社会学理论引入实际社会现象以进行探究的方法,包括质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社会学研究中,方法论起到以下三个作用:1. 约束研究者的思路和研究方式在社会学研究中,方法论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个规范性的研究框架,使得研究者不会沉迷于自己的意愿和偏见,而能够把握整个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减少误差和偏差,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提高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社会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到合适的理论模型,从而研究社会现象。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方法不规范,会很容易引入自己的主观想法,产生一些错误。

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它们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社会现象。

3. 保证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社会学研究中,必须把握事实和真相,据此来总结研究结论。

因此,在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时,必须确保研究结果真实可靠,能够说明现象本身为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社会问题。

二、范式及其作用范式是指共同认定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是一个学科中经典的、权威的研究范式。

社会学范式是由社会学家们在实践中集体形成的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型,为人们认识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

1. 结构功能主义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类似于一个生物机制,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不同的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形成社会整体。

库恩的“范式”和解释学的“前结构”——论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共同基础

库恩的“范式”和解释学的“前结构”——论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共同基础

库恩的“范式”和解释学的“前结构”——论现代西方科学
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共同基础
石敏敏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卷),期】2004(20)3
【摘要】本文以库恩的"范式"和解释学的"前结构"为基本脉络,分析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合流趋势及主观性基础。

库恩的"范式"不是静态的概念系统,而是有约束力的指导性信念模式;解释学的前结构也表现出由"前有"到"先行把握"的运动过程,两者都强调事实世界之呈现是基于"看"且被"看作"的主观基础,把客观存在显示为主观性使之照面出来的远景,消解近代哲学主客二分的框架,重新确立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共同基础。

【总页数】5页(P59-62)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人文主义;解释学;库恩;前结构;范式
【作者】石敏敏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
【相关文献】
1.断裂与弥合:社会工作研究中科学主义范式与人文主义范式的反思 [J], 刘艳霞
2.马克思主义城市研究的“范式”与解释学重构——人文主义与结构主义城市理论的比较研究 [J], 赫曦滢
3.现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化整合及其理性--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启示[J], 苏鹏阳
4.从科学主义到非科学主义──现代西方哲学的范式转换 [J], 陈嘉明
5.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现代科学基础上走向融合 [J], 冯毓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章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第二章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诸流派一、实证主义




2,分析哲学(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 学圈代表人物,罗素、卡尔纳普、石里 克、维特根斯坦。 两个维特根斯坦(1889-1951):前期 《逻辑哲学论》与后期《哲学研究》两 种不同的“语言学”;把哲学定义为语 言意义分析;前后一致的是都“拒斥形 而上学”。 传奇一生:生前最后一句话——“告诉人 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不可通约性”概念的改进:在《必要的 紧张关系》中提出“部分交流”。 新旧范式之间,新范式用了许多旧范式 的“概念”、“语言”和“操作”,但 不是在原有的意义上。

D范式的选择:不是个别人而是科学社群。 好的范式选择标准:理论的精确性、理 论的融洽性、理论的简明性、理论的成 效性、理论的广泛性。
5,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维科《新科学》,列维斯特劳斯 《忧郁的热带》、《结构人类学》 后结构主义:福柯《疯癫与文明》、《惩罚与 训诫》、《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或 论事物的秩序)

二,人文主义:解释学

——胡塞尔、海德格尔、伽旦默尔




3,反“历史主义”: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献给各国、各民族 因为信仰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历史命定规 律而牺牲的无数男女”。 历史主义定义:一是相信社会历史发展遵循着 一种无法避免的历史规律,人的活动可以加速 或者延缓其实现进程,但不可能创造和消灭它。

二是相信有两类社会成员,历史规律的推动者 和阻拦者。社会历史是两类人的斗争史,推动 者必成主人,阻拦者必将被历史淘汰。


7,工具性知识。科学研究目的就是工具 性、技术性的知识,达到控制和占有对 象。而不是如形而上学那样关切事物存 在的意义。 8,意识形态性质。技术性知识的理解掩 盖了实证主义的政治本质。——A,控制; B,理性动物人;C,“权力意志”;D, 虚无主义。

解释主义研究范式

解释主义研究范式

解释主义研究范式一、范式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范式(paradigm)”一词,原是指语法中的“词形变化表”一词,它的原意是表示磁性的变化规则。

作为一种专门术语,“范式”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史家库恩(T.Kuhn)在《必要的张力(The Essential Tension)》(1959)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教科书只是提出专业人员作为范式而接受的具体阶梯,然后要求学生………解题,这些问题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实质上都十分接近于教科书或相应的讲课给以引导的题目。

”但是,这一术语的广泛传播以及被人们普遍的接受,还是与库恩的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有关。

这本书的出版史仅有172页的小册子,但却引起了哲学、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各界的巨大震动。

在这本书中,库恩使用最多的一个术语就是“范式”。

据英国学者马斯特曼(Masterman,M.)统计,库恩在这本书中至少以21种意思使用“范式”。

通过分析,可以把这21种含义划分为三类:第一,形而上学范式,也叫元范式,如把“范式”当做一种有效地形而上学思辨,一种新的观察方式、一张地图、一种统帅知觉的条理化规则等;第二,社会学范式,如把“范式”定义为一个普遍承认的科学领域,象一套正当制度、司法裁决等;第三,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即以更具体的方式来使用“范式”,把它作为典型的问题和解答、一本实用的教科书或经典著作、实用的仪器设备、一个语法规范、一些供给的工具。

把库恩的各种观点综合起来,他把“范式”解说为理论体系、研究规则和方法的“结构”,并认为它规范着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和观察世界的角度,决定着问题的提出、材料的选择、抽象的方向、合理性标准的确立以及问题的解决,新旧范式的交替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志。

在库恩看来,范式有两个特点或标准:一是能够把一些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二是它能够知道这些拥护者进行解难题活动,所以范式对科学研究者既有心理上的定向作用,又有实际上的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所谓范式,是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的方法。

现代社会解释学范式及其方法论指导原则

现代社会解释学范式及其方法论指导原则

社 会 ,试 图通 过 参与 观察 去 理解 个体 的
内 容 摘 要 :英 国 学 者 伯 内 尔 和 摩 根 总 结 了四 种 社 会 学 理 论 范 式 , 即 功 能 主 义 范式 、 解释 学范 式 、激 进 人 文主 义 范
式 和 激 进 结 构 主 义 范 式 。 本 文 针 对 其
原 则 逻 辑 原 则 顺应 原 则
机 等形 式 引发社会 的不 断变革 。
社会学理论范式反 映的是 社会学家对
当 中发现更 多涉及方 法的一 致性 。 解释 学 范式寻求在主观性范 围内对于世界如其所 是及社 会 的基本性质 的描述 说 明 , 这是在 保 持与 秩序 原 则一 致 的前 提 下观 察 的结
循的依 据及其 目的。当然 , 这 里并不 是要 对不 同的方 法论 指导 思想进 行统一 , 我们 只是在尝试如何能够在相 同的社会学态度
义范式 ( 客 观 一激进 变化 ) —— 认 为 内在
的结 构 性冲 突会 通 过 政治 危机 或 谨 慎

方面在 于社会 学家个体 问存 在着 差异 , 如性格 、喜好 、知识 水平 、研 究能 力等 ; 另一方面 , 不 同的方法论 指导思 想亦在 其 中发挥 了作用 。 方 法论 , 研究 方法 的方法
行 为 和主 观创 造 的世 界 ;激 进 人文 主义 范式( 主观 一 激 进变化 ) —— 认 为社会约
果 ,因而这样 的社会 学对于 “ 改变 ”的意 图或方 向而 言是 隐性的而 非显性 。 从现 实 出发 ,它常表现 为唯名论 、反实证 主义 、
现 代 社 会 分 层 理 论 范 式 概 述
英 国学者 吉布森 ・ 伯 内尔 ( Gi b S O n

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一、引言论文中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是研究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和指导。

合理选择和运用方法论与研究范式,不仅能够提高研究质量,还可以推动学术进步。

本文将探讨论文中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并探索它们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指的是用于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系统化方法和思考模式。

在学术研究中,方法论是指进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方法的理论基础。

方法论主要涉及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方面。

三、常见的方法论1. 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只有通过感性经验和观察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实证验证来获取客观认识,以证据为依据进行推导和论证。

2. 解释学方法论解释学方法论强调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进行解释和理解。

研究者通过深入分析和解释来揭示事物的内在含义和原因,注重对个体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3. 批判理论方法论批判理论方法论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

研究者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对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揭示,探索社会公正与权力关系,促进社会变革和解放。

四、研究范式的意义研究范式是指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所遵循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研究范式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问题、选择方法、分析数据,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推导。

研究范式有助于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并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

五、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是基于该学科自身的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

例如,在社会学中,符号交互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是两种常见的研究范式。

在心理学中,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心理动力学等不同范式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范式,并灵活运用。

六、方法论与研究范式的选择与运用选择合适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对于学术研究的成功至关重要。

研究者需要充分了解各种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途径。

在运用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方法的可行性、数据的准确性和解释的合理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解释学范式及其方法论指导原则内容摘要:英国学者伯内尔和摩根总结了四种社会学理论范式,即功能主义范式、解释学范式、激进人文主义范式和激进结构主义范式。

本文针对其中的解释学范式提出了四条方法论指导原则,即同情原则、谨慎原则、逻辑原则和顺应原则。

关键词:解释学范式同情原则谨慎原则逻辑原则顺应原则现代社会分层理论范式概述英国学者吉布森·伯内尔(Gibson Burrell)和盖雷斯·摩根(Gareth Morgan)在他们的《社会学范式与组织分析》(1979)一书中,根据“社会科学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等两条线索,为社会学理论提供了一个2x2的基本范式方阵,如图1所示。

方阵的横轴,即“社会科学的本质”对应的两个方向分别是“主观”和“客观”,这源于社会学的两个重要传统:一是实证主义,即人们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模型、方法等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二是德国的唯心主义,即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精神或理念等对社会事务的属性进行确认;方阵的纵轴,即“社会的本质”对应的两个方向分别是“秩序社会学”和“激进变革社会学”,这主要源于社会学家有关“秩序-冲突”的古老辩论:冲突会导致社会分裂?—负向社会功能;冲突会防止社会僵化?—正向社会功能。

两条轴线相交后,我们便得到了社会学理论的四种基本范式,即功能主义范式(客观-秩序)—最主要的理论范式,假定人的理性,认为可以通过科学测量和检验的方法解释具体的社会;解释学范式(主观-秩序)—以个人的观点解释社会,试图通过参与观察去理解个体的行为和主观创造的世界;激进人文主义范式(主观-激进变化)—认为社会约束限制了人们的潜力,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是将人与真实自我分离;激进结构主义范式(客观-激进变化)—认为内在的结构性冲突会通过政治危机或经济危机等形式引发社会的不断变革。

社会学理论范式反映的是社会学家对其研究主题所表现出的基本意向和潜在的知识假设,然而现实中的社会学理论却不大可能都是纯粹的,比如目前本属功能主义范畴的社会学理论越来越受到解释型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而解释型社会学理论又越来越受到激进人文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影响;换言之,社会学理论范式似乎更加表明的是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态度,即每一种社会学理论范式本质上都涉及一种具体的社会学理想,根据这一理想,社会学家实施并不断完善其现实的社会学践行。

我们必须对这样的态度(理想)有足够的认识,借此我们才能深入不同社会学家的社会学理论,继而发展我们自身的社会学。

比如功能主义范式的态度在于秩序,解释学范式的态度在于意义,激进人文主义范式的态度在于觉悟,激进结构主义范式的态度在于革命。

从态度到践行,这势必会引发方法论方面的问题讨论;而本文所要研究的,便是其中的一例,即解释学范式的方法论指导原则。

解释学范式概述不同的社会学家在面对同样的研究对象时,即使有着相同的社会学态度,可往往也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或者研究方法,这一方面在于社会学家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如性格、喜好、知识水平、研究能力等;另一方面,不同的方法论指导思想亦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方法论,研究方法的方法;方法论指导思想,借以指导方法使用所遵循的依据及其目的。

当然,这里并不是要对不同的方法论指导思想进行统一,我们只是在尝试如何能够在相同的社会学态度当中发现更多涉及方法的一致性。

解释学范式寻求在主观性范围内对于世界如其所是及社会的基本性质的描述说明,这是在保持与秩序原则一致的前提下观察的结果,因而这样的社会学对于“改变”的意图或方向而言是隐性的而非显性。

从现实出发,它常表现为唯名论、反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和各种表意的研究等。

它认为社会是涌现的过程,为个人的关注所建立。

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具有任何形式,且又存在于任何个人的感觉之外的,它仅仅被看作是比假想的内容和被主观分享的意识多那么一点点的东西。

在解释学范式的领域内,本体论的社会被视为非常可疑且有问题的,本体论的假设被直接排除在诸如“秩序-冲突”的讨论之外,而日常生活却获得了空前的地位,被认为是社会现实的来源与基质,解释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由此深入人的意识及主体性。

解释学范式的社会学假设人类社会是凝聚、有序和协调的,因此冲突、独断、矛盾、隐藏和改变性的事物在这样的社会学中并无地位,这样的社会学关注对自然现状、社会秩序、共识、社会融入与合作、团结与现实性等的理解和描述,它们更多追求的是在不间断的过程中为世界的如其所是而建立的那些主观性的认识与理解。

解释学范式的方法论指导原则(一)同情原则同情是人的本能之一,其作用在于理解。

马克斯·韦伯认为,理解具有两种形式,或者是具有理性性质的,即逻辑的或数学的;或者是神入(empathy)的,即“感觉上可以重新体验的”。

前者不仅可以使我们理解涉及数学逻辑的命题,还能使我们理解力图通过选择适当的手段而达到目标的行动;后者较为复杂,因其涉及对那些不能直接被理性所领会事物,如人的终极目的、价值、意义等。

根据韦伯,神入理解的可能性在于理解者是否能够在假定相同的情况下,对被理解者当时经历的内心变化进行切实地重新体验;然而,当这样的理解涉及终极价值、激昂的宗教情绪或其他一些极端情绪时,理解者与被理解者在价值取向、道德判断、信仰情绪等方面的差距越大,神入理解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对此,韦伯解释说:“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不得不只能以从智慧上去阐释它们为满足,或者在有些情况下连这也办不到,就干脆把它们作为事实加以接受,并从以尽可能用智慧去阐释的基准点出发,或者从尽可能以感觉上接近的方式去重新体验的基准点出发,去理解这个以它们为动机的行为的过程”。

换言之,正如韦伯本人所强调的那样,他的理解社会学的方法是“理性主义的”,而他的神入理解的缺点亦正在于他对理性主义的强调—重新体验成了数学验证的过程;这就引起另一个方法论术语,即同情的出现。

神入与同情的区别主要在于后者多了一层“分担、分享”的意思;也就是说,同情不仅要求理解者对于被理解者的神入,它还要求理解者分享和分担被理解者的境遇、情感、情绪等;简言之,它要求理解者在实际观察中“成为”被理解者,这势必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韦伯的方法不足。

从表面上看,同情似乎增加了主观方面的风险;事实上,由于同情是理解的方法并非判断的方法,那么它非但没有增加主观的风险,反而却是降低了。

如不进入被理解者的“主观”,何以能够保证理解者理解行为的“客观”?何况解释学范式本身追求的就是在主观性范围内对于世界、社会等进行的恰如其分、如其所是的理解与描述。

(四)顺应原则在《自觉的科学》(1982)一书中,莫兰曾经提及研究者对于社会和人类的责任问题,他认为当代学界“既缺少科学的责任性又缺少关于责任性的科学”:首先,“把科学作为科学的对象和把科学家作为主体来考察方面还没有任何客观的方法”;其次,“科学地认识科学的困难由于这种认识的悖论的特点而增加”;再次,“自然科学的进展引起了有关社会和人类的问题的研究的倒退”;最后,“学科知识的超级专业化今后将使科学知识化为零散的碎片(它们的统一将只能在形式化很高的抽象的层次上进行),包括特别受到影响的人类—社会学科学;后者只得到专业化的坏处未得到其好处。

因此,所有跨越学科的整体性的概念将在这些学科间被捣碎或撕裂,而决不会被跨学科的企图所重建”。

这亦引起了一个“行动的环境论”的问题:“个人或团体的一个行动进入了一个各种因素相互反馈作用的复杂环境,该环境使得这个行动改向、偏转,有时甚至与原意背道而驰。

因此一个旨在争取和平的行动可能导致增强战争的可能性的后果,而一个增强战争风险的行动可能意外地起了促进和平的作用(通过它的威慑作用)。

因此,具有良好的意图并不能保证真正地负责任。

责任心不得不面对可怕的不确定性。

”换言之,每一位社会学家都有可能面临两种伦理学的选择:一种是认识的伦理学,社会学家“为着知识的欲望而牺牲一切”;另一种是公民和人类的伦理学,社会学家将去抵制那些“不知道极限的权力”。

在莫兰看来,认为可以“魔术般地”找到解决二者关系的办法的想法是虚妄:首先,“任何自称科学的政治理论企图独占科学的性质,而通过这一点正好揭示了它的反科学性”;其次,“行动的环境论向我们表明,我们的行动一旦进入社会环境就会被拖入一个相互作用/反馈作用的游戏中,从而使它们偏离原有的方向,有时甚至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超越孤芳自赏的状态和狭隘的激进主义。

”那么,对于这样的行动的环境论,就存在一个社会学家的态度的明晰度的问题;简言之,是选择的问题。

解释学范式的社会学是主观的社会学,也是秩序的社会学(见图1);这实际上说明的是此类社会学的两种专业化品质特征;这样的特征决定了解释学范式的社会学必须是顺应的社会学—与政治、科学的伦理或伦理的科学无关,社会学家只是浸入其中的观察者、沉思者、描述者,他们向这个世界敞开,并与这个世界相互融入。

这样的社会学家顺应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变化,不带任何改造的企图,他们尝试通过自身的分析去发现日常生活的真实,并享受日常生活的真实—一种美学的敏感性正试图从他们的社会学中崛起。

当然,这里有两点需要进行说明:一是由社会学家的“描述”所引发的行为与社会学家的行为是不同的行为,这两种行为之间是否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社会学家自身的意图;解释学范式的描述可能会促使一些行为的出现,但那并不是此类社会学家们的目的,后者们的追求在于对其所处现实能够进行客观描述的专业价值的实现;二是解释学范式与解释学范式的社会学并不相同;按照已确定的用法,范式相当于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Pattern)”,即标准的样式;那么解释学范式的社会学(可以是多样的)实际上只是解释学范式(唯一和固有不变的)在社会学领域内的应用,解释学范式的社会学或许会受到其他类型的社会学,如激进人文主义范式的社会学的影响,但那并不影响解释学范式。

参考文献:1.[英]Gibson Burrell,Gareth Morgan.Sociological Paradigms and Organisational Analysis:Elements of the Sociology of Corporate Life[M].Londre:Ashgate,20052.[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3.[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导论[M].陈一壮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法]Michel Maffesoli,Christophe Bourseiller.Quites-vous,Michel Maffesoli?Entretiens avec Christophe Bourseiller[M].Paris:Bourin Editeur,20105.[法]Michel Maffesoli. Eloge de la raison sensible[M].Paris:La Table Ronde,20056.[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许轶冰.米歇尔·马费索利和他的后现代性[J].江南大学学报,2010.28.[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