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海陆变迁(教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湘教版)
海陆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完整版)

迁
升降
的
原 因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喜马拉雅山上的 海洋生物化石
东部海底的 古河流遗迹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如填海造陆
迪拜的岛屿
地壳的变动
非 洲
南
大
美
西
洲
洋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 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 他的
喜马拉雅山脉
东非 大裂 谷
在生活中,鸡蛋煮裂,蛋清 会怎么样?
那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什么呢?
产生火山和地震
思考: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地理分布有何特点?
地中海-喜 马拉雅山地
震带
环太平 洋火山 地震带
小结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
板块与板稳块定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
多 活跃
火山。、地震及高大山脉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成 语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
解
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
读
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
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
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的
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指本实海节,陆沧变课海迁就桑。来田的学原习意海就是陆的变迁
海陆的马石里拉说曾雅明经山了上什是的么海岩问洋石题。中?发现海洋生物的
(印度洋板块)
3、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
亚 欧板块
太
喜马拉雅山脉平
洲
非
洋
板
洲
板
板 块
海陆的变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优秀课件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学习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 表面海洋和陆地 处在不断地运动 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 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著名山系及 火山、地震分布与 板块运动的关系。
1.知道地球上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的实例。(难 点) 2.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之中。
2.请猜想下面地理事物的过去是怎样的,并写出变化过程和 原因。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过 去是 海洋 。 过程:由 海洋 变 陆地 ,原因:地壳的变动 。 (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一些人类活动的遗 迹,说明这里过去是 陆地 。 过程:由 陆地 变 海洋 ,原因: 海平面的升降 。
第 海2陆章的变第迁2节课件海人陆教的版变七迁年级课地件理-人上教册版优七秀年p级pt地课理件上册
(3)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约 1/4 的陆地低于海 平面。该国有很长的围海大坝。 过程:由海洋 变 陆地 ,原因: 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 。
第 海2陆章的变第迁2节课件海人陆教的版变七迁年级课地件理-人上教册版优七秀年p级pt地课理件上册
第 海2陆章的变第迁2节课件海人陆教的版变七迁年级课地件理-人上教册版优七秀年p级pt地课理件上册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认真阅读课本 P38~41,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 德 国的科学家 魏格纳 。大陆漂 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 它的周围是一片 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开始分裂成几块 大陆 ,缓慢地 漂移 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 七大洲 、 四大洋 的分布状况。
2.4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

2.4海陆变迁(第2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课程名称:海陆变迁授课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湘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的主要陆地和海洋,能够描述其地理位置和特点。
2.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如板块运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3.掌握海岸线的形成和变化,了解海岸侵蚀和堆积的原理。
4.学习海洋的主要类型,如海湾、海峡、海峡和海平面等。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了解自然界的变迁和地理演变。
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的主要陆地和海洋。
2.海岸线的形成和变化。
3.海洋的主要类型。
教学难点:1.板块运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理和影响。
2.海洋的生命形成和演变。
教学方法:1.讲授法:针对知识点,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探究法: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地图等展示地球表面的主要陆地和海洋。
2.利用问答的方式,引领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二、讲授(40分钟)1.板块运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理和影响。
(1)板块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地质构造演变。
(3)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如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海洋温度的上升等。
2.海岸线的形成和变化。
(1)海岸线的概念和类型。
(2)海岸线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如海平面的变化、长江河口的侵蚀和堆积等。
(3)海岸侵蚀和堆积的原理和影响,如海蚀平台和海蚀崖的形成等。
3.海洋的主要类型。
(1)海洋的概念和类型。
(2)海洋的生命形成和演变,如海洋浮游生物、珊瑚礁等。
(3)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渔业、石油等。
三、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总结学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5分钟)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2.自己找一些图片或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海陆变迁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海陆变迁展开,讲解了地球表面的主要陆地和海洋、板块运动、全球气候变化、海岸线的形成和变化以及海洋的主要类型等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课件人教版

板块构造学说简介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板块在不断运动。
板块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对应着板块的张裂和挤压。
板块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板块间的相互碰撞、挤压和张裂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海底扩张与板块运动
海底扩张的证据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 真听讲、思考和讨论,完成相关 作业和练习,达到教学目标。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包 含多个知识点。教师将根据教学进度 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时间安排
本课程的时间安排为每周一次,每次2 课时,共计36课时。具体上课时间将 根据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安排。
01
02
03
04
制定法律法规
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 强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
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推广清洁技术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减少污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
展。
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应对海洋环境问题。
06
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影响及应对 措施
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 意识,鼓励采用可持续的生产
和消费方式。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 实施环保政策和措施。
发展清洁能源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 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恢复 受损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
2.4海陆变迁课件地理七年级上册

➢ 解释阿尔卑斯山形成的原因。
• 亚欧板块与 非洲板块的 碰撞挤压
知 识
➢ 解释红海在扩大的原因。
• 亚欧板块与 印度洋板块 的张裂拉伸
➢ 解释日本、 印尼多火山、 地震的原因。
• 日本、印尼位于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应 用
➢ 解释英国少 地震的原因。
• 英国位于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少火山地震
推测2:板块构造学说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
Part 02
漂 大移 陆假
说
何为“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假说”最先 是由谁发现的? 试着找出能够证明 这个假说的证据。
2亿年前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 “泛大陆”的庞大陆地, 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 所包围。
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向外 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 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2.日本鹿儿岛县与宫崎县交界的火山新燃岳再次喷发给当地带来的影
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肥沃土壤 B.引发海啸
C.埋没农田
B D.出行受阻
图示意科隆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处是( )
D
4.科隆群岛多火山、地震,原因是( )
B
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
5.北京时间4月2日7时46分45秒,智利西北部(19.6°S,70.7°W)
海陆变迁
Change of land and sea
学习目标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的基本观点。
掌握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和板块 运动的关系。
Part 01
形 地态 表变
化
举证 说明
2.4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大陆漂移假说
年轻的物理学家魏格纳注意到一个有趣 的现象:
在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 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 分几乎是吻合的。如果把这两块大陆从地 图上剪下来,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
下图表示大陆漂移过程中不同时期海陆分布
状况。根据大陆漂移学说,海陆分布变化的顺
序是 ( C
)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a A.a→b→c C.c→a→b
b
c
B.a→c→b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火山之最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是位于阿根廷境内的 阿空加瓜山 人类记载最猛烈的火山活动是印度尼西亚 坦博拉火山爆发
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 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 较活跃。
火山与地震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思考:英国地震很少日本地震很频繁 的原因?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人教2022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二章第2节《海陆的变迁》优秀教案(5页)

人教2022课标版初中地理七上第二章第2节《海陆的变迁》优秀教案(5页)一、教学背景分析1.设计理念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要求简单,学生只要了解差不多内容事实和观点即可。
同时课本图文并茂,但因其理论性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假如照本宣科,他们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爱好,收不到好的学习成效。
因此,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进展的教学组织形式,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2.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六年级地理上海版教材全球篇的第二章陆地与海洋中的第三节——海陆的变迁。
本节从地球上存在海陆变迁的事实入手,上升到全球尺度,并进一步探讨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运动的。
其内在逻辑严密,涉及内容广且理论性强,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非智力教育因素,专门是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爱好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具有专门高的价值。
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表现欲极强,便于开展活动。
此前,学生差不多学习了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地幔和软流层等内容,为海陆变迁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因此本课的教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项活动:拼图、海底扩张模型的制作和海绵在热水中的实验。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借助形象的东西来进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海陆是变动的,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2)能说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差不多要点;(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差不多观点,说出世界闻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板块运动及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方法及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层层探究、步步求证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把握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
2.教学难点:明白得世界闻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4 海陆变迁 教案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材分析】“海陆变迁”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和火山与地震四部分。
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在教学中进一步利用六大板块示意图及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图形象生动地演绎地球的变化。
让学生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此部分理论性强,课程标准做了说明,应注重对学生的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渗透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世界的海陆分布,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但因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板块构造学说比较困难,如果照本宣科,他们会感到索然无味,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学时需要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视频进行感官和视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
2、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示意图和模拟动画演示等,了解板块间的运动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通过阅读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2、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了解一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教学重点】1、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
2、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模拟演示、多媒体辅助。
【教学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员等图片)师:我们来看这组图片,这是2020年5月27日,中国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为珠峰“量身高”。
3.3 海陆的变迁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课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海底地壳
海洋
陆地
海洋
↑
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自然原因
人类活动
人为原因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 的吗?过去人们对此有很长时间的争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 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牢固、稳定,海陆 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1910年的一天, 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 纳因病躺在床上,目 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 幅世界地图上。他惊 讶的发现……
①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不断隆升?
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②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红海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③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东非大裂谷
地球最大的“疤痕”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活动 4.读图思考世界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之间的关系?为什么?
19(1)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 洋中脊 海沟 (2)A D
作业布置:《课时作业》 P31-34 全部 !
背诵任务(必背)
①六大板块的位置,会利用板块构造解释地理现象 ②火山地震的原因分析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2023·滨州)山西地质博物馆“远 古物种”展厅中,展示有“中国肯氏兽动 物群”的化石标本,肯氏兽的化石在中 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读世 界海陆分布图,完成4~5题。
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 多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 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如 环太平洋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课件共优秀ppt课件

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
吗?它的原意是指什么? 现在用来比喻什么?
其实,沧海桑田的原意就 是指海陆变迁。可见,海 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 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海.2陆海变陆迁变课迁件 共课优件秀共p2p9t张课p件pt
活动:我是小小科考员
▪ 假如你是一名科学考察员,你和科考队一起 寻找海陆变迁的实例。
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认识到海陆 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 观点。
• 3、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 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预习检测
1.地壳的变动和_海__平__面_的__升__降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 因。填海造陆也会引起海陆的变迁。
证据——动物的相似性
我只能生活 在热带浅海,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海.2陆海变陆迁变课迁件 共课优件秀共p2p9t张课p件pt
我不会飞,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证据——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这好比撕碎了的 一张报纸,拼合 以后的印刷文字 和行列也一一对
▪ 3.关于地球表面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只有海陆面积的变化 B. 只有海陆分布的变化 C. 从来就没有变化 D. 既有海陆面积的变化,也有海陆分布的变化
▪ 4.关于“大陆漂移假说”叙述错误的是(C ) A.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B. 地球2亿年前只有一块大陆和大洋 C. 现在仍无法证明大陆漂移学说 D.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可嵌和在一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海陆变迁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海.2陆海变陆迁变课迁件 共课优件秀共p2p9t张课p件pt
海陆的变迁+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一、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 自然因素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上升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是德国 科学家魏格纳,他认为在两亿 年前,地球上只有相互连接的 一块大陆,后来才分裂成几块, 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 现在的海陆分布状况。他最早 是根据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特 征开始研究的。
D.太平洋板
块与美洲板块
典型例题
例2.魏格纳是从哪两个大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
而开始大陆漂移说的研究(B )
A.亚洲与大洋州
B.非洲与南美洲
C.南美洲与北美洲
D.南美洲与南极
洲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想一想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如果你是魏格纳, 你会从哪些方面进 行严密的论证呢?
轮廓、地层、动植物等。
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证据1 ——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的拼合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陆漂移的证据 2 ——动物分布的相似性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海陆变迁的原因。 2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能够说出主要的
六大板块。 3 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
的关系。
一、沧海桑田
晋·葛洪《神仙 传·麻姑》:“麻姑自 说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三为桑田。”
一、沧海桑田
想一想
海陆变迁的证据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陆漂移的证据3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想一想
2亿年前
看看大西洋是 怎样形成的?太 平洋有什么变化?
2-2海陆的变迁-【新课标课堂】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

张裂运动 碰撞运动
练一练
下图示意部分板块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以前是( C ) A.沙漠 B.森林 C.海洋 D.河流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B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 C.亚欧板块与非洲洋板块相互张裂而成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张裂而成 3.下列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喜马拉雅山相同的是( D) A.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森林遗迹 B.红海的面积不断扩大 C.澳门总面积因填海造陆而一再扩大 D.马里亚纳海沟是大陆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
练一练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两国代表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就两国的发展与世界重大问题进行 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4.安克雷奇位于( B ) A.西半球、亚洲 B.西半球、北美洲 C.东半球、北美洲 D.东半球、亚洲 5.图中白令海峡沟通了( C ) A.北冰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 C.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 6.阿拉斯加州南部及其附近鸟屿几乎每年都会 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其原因是( B ) A.位于板块张裂拉伸地带,地壳稳定 B.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活跃 C.位于板块内部地带,地壳活跃 D.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稳定
板块运动形式
张裂运动
碰撞运动
张裂运动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和大西洋
碰撞运动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上往往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和 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
碰撞运动
我们刚学完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知道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海陆变迁(教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
步优质课件(湘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平均海拔和平均海深。
2. 了解海陆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地球的演化对此的影响。
3. 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过程和对人类的影响。
4. 了解海洋和陆地的不同特点和功能。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过程和对人类的影响。
2. 理解海陆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地球的演化对此的影响。
教学方法:
1. 给学生展示海陆变迁的图片及地球演化过程的模型。
2. 师生探究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 分组讨论,课堂展示。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海陆变迁的图片及地球演化过程的模型。
2. 教学PPT,白板笔和文具,三角板、直尺等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地球的表面有多少比例是陆地,多少比例是海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平衡?
2. 给学生呈现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为什么有
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之间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导入新知(25分钟)
1. 讲解海滩、岬角、海岸、三角洲、河口等概念。
2. 介绍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地球演化、气候变化、地震、火
山爆发、海平面变化、人类活动等。
3. 介绍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对人类的影响。
三、学生探究(20分钟)
1.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海陆分布、地球演化、海陆变迁的交互关
系图并进行讨论。
2.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展示探究结果。
四、课堂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海陆变迁的影响图并进行解析、讨论。
2. 给学生出示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总结案例可以如何解决。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点名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简述海陆变迁,以及海陆变
迁对人类的影响。
2. 老师讲解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如何将所学内容与实际
生活应用。
六、作业(5分钟)
请学生回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身边与海陆变迁、海洋和陆地
有关的情况或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或改变。
完善今天所学知识的
内容,并准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