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疏散风热蔓荆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疏散风热蔓荆子

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京子、荆子、万京子、万金子、万荆子、白布荆、蔓青子、蔓荆实。原植物单叶蔓荆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云南;蔓荆又名白叶、水稔子、白布荆、海风柳、三叶蔓荆、白背布惊、番仔埔姜,分布于福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及台湾。

本品药材性状:呈球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用扩大镜观察,密布淡黄色小点,顶端微凹,基部有灰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长为果实的1/3~2/3 ,5齿裂,其中2 裂较深,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切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油点,可见4 室,每室有种子1 枚,种仁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

本品味辛、苦,性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中医临床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菌,抗病毒,镇痛,降压,祛痰,平喘,改善微循环,抗凝,抑制黑色素形成,抗炎,抗癌,抗缓激肽,抗脂氧合酶作用,对肠管平滑肌有影响。

其它药用部位:(1)蔓荆子叶,叶外用于跌打损伤,煎服治头风;枝

叶消肿止痛,用于刀伤出血,跌打损伤,风湿疼痛;(2)根(牡荆根)用于感冒,头痛,疟疾,风湿关节痛;(3)茎(牡荆茎)用于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4)茎汁(牡荆沥)用于中风口噤,痰热惊痫,头晕目眩,喉痹,热痢,火眼。

蔓荆子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蔓

荆实”。谓“味苦,微寒。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久服轻身耐老。”《本草图经》曰:“蔓荆实,旧不载所出州土,今近京及秦、陇、明、越州多有之。苗茎高四尺,对节生枝。初春因旧枝而生叶类小楝,至夏盛茂。有花作穗浅红色,蕊黄白色,花下有青萼。至秋结实,斑黑。如梧桐子许大而轻虚。八月、九月采。一说作蔓生,故名蔓荆。而今所有,并非蔓也。”

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及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果实中含

牡荆子黄酮即紫花牡荆素;蔓荆果实含蔓荆子碱0.01%,脂肪油

2.60%,油中主要成分是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及不皂化物为少量的石蜡、丫-生育酚和(3 -谷甾醇,另含对羟基苯甲

酸、对茴香酸及香草醛、3 -谷甾醇-3-0-葡萄糖苷即胡萝

苷、紫花牡荆素、3,6,7- 三甲基槲皮万寿菊素。蔓荆叶挥发油含-和B -蒎烯、苯酚、1,8-桉叶素、a -松油醇、黄酮及其苷类、无羁萜。吴永忠等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5 个不同产地蔓荆子中紫花牡荆素和

3,6,7- 三甲基槲皮万寿菊素的含量,用比色法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对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进行了分析,还测定了总挥发油含量。结果显示,江西鄱阳湖滨区产蔓荆子化学成分含量高于道地药材产区山东及其它产区。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1)异叶蔓荆,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果实(蔓荆子)同蔓荆子;(2)黄荆,干燥果实呈圆球形,直径约2mm表面密被棕色细绒毛,有多条不明显纵沟,底部有薄膜状宿萼或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2/3 ,但多脱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内藏白色种子数枚,有油性,气香,味苦微涩;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果实(黄荆子)用于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疮,陕西有混称其为蔓荆子药用的现象;根、茎、叶用于咳嗽痰喘,疟疾,肝炎;(3)白毛黄荆,又名白叶黄荆,分布于四川、云南;(4)疏序黄荆,分布于四川、云南;(5)牡荆,干燥果实呈梨形或卵形,长

3~4mm直径约2~3mm表面棕色,光滑或有不明显的纵纹,顶端截形,有花柱脱落的凹痕,基部呈短尖状,被灰褐色宿萼,萼筒顶端5 齿裂,外面有

5~10 条明显肋纹,包被果实的2/3 或更多,坚硬不易破碎,横切面果皮薄,棕褐色,4室,每室种子1 枚,气香,味苦涩;分布于华东、中南及河北、山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河北等省部分地区有充蔓荆子入药者;(6)荆条,分布于华北、华东及辽宁、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南、四川、贵州;果实祛风,祛痰,镇痛;(7)小叶荆,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果实用于寒咳,哮喘,胃痛;(8)倒地铃(无患子科),干燥

种子呈圆球形,直径约0.6cm,种皮革质,棕黑色,被灰白色薄膜状霜,有几条不规则的隆直纹理,底部有黄白色桃扁形痕迹(种脐),约占种子

1/3~1/4 ,种脐下端有一类圆形浅沟,体重,质坚硬,不易碎,横切面种皮棕黑色,较厚,内含白色胚乳,子叶2 枚,具油性;分布于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北部少见;种子有冒充蔓荆子药用的;全草用于黄疸, 淋病,疔疮,脓疱疮,疥疮, 蛇咬伤;(9)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又名:小巴豆、打鼓子、续随子;干燥种子多呈椭圆形,似绿豆状,长约5mm直径

约4mm灰褐色或灰棕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网纹凹下部分灰黑色,形成细斑点,气无,味微辛,带油腥感;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本品有毒,用于水肿胀满, 痰饮,宿滞癥瘕, 痃癖,瘀血,大小肠不利;(10)荜澄茄,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果实,呈类球形,直径3~6mm外皮棕黑色或黑褐色,表面有网状细皱纹,有的带极小的宿萼,具6 齿,下连细长的果柄,均易脱落,质坚脆,易咬碎,外果皮及中果皮柔软多油,内果皮薄而坚脆,内种子1 粒,子叶2 片,黄棕色,富油质,气香略似花椒味,嚼之较辛辣而微苦;分布于西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果实用于食积气滞,胃痛,感冒头痛,血吸虫病;(11)南烛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成熟果实,呈圆球形,直径3~5mm表面暗褐色或赤褐色,无光泽,有细皱纹,顶端有黄色点状花柱痕迹,基部有果柄痕,

有时有宿萼,萼5 浅裂,裂片三角形,萼筒钟状,约包裹果实2/3 以上,质轻而脆,果皮剖开后有形如车前子的棕红色种子数枚,味微甘而涩;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四川、贵州、云南,果实用于身体虚弱,久泄梦遗,久痢久泻,带下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