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家校社教育合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doc
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
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高中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培育对象,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定一份关于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从教育内容、培育方法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一、教育内容1. 爱国主义:通过历史课程、政治课程、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途径,全面深入地培育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让学生明白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集体主义:通过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的习惯和精神。
在团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鼓励学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责任心。
3. 社会主义道德:通过德育课程、校园文化建设和公益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道德品质。
4. 法治意识:通过法律课程、宪政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等途径,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尊重法律、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的法治意识。
5. 文明礼仪: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素质,遵守公共秩序,增强文明意识和文明素养。
二、培育方法1.示范引导:学校和教师应成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模范和引导者,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课堂教育:在各门课程中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念和道德情操。
3.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明创建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打造爱国、集体主义、法治、文明礼仪等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心理。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义工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施路径1. 教育政策: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法规,明确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为相关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以德育主题活动为例
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以德育主题活动为例摘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双减”,深化教育协同创新。
如何把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德育的内涵,做好活动的顶层设计,构建活动的行动框架,并将多种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注重开展活动评价,使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教育互相促进、融合、形成合力,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效。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育人;德育主题一、德育活动主题价值: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学校的教育中,始终贯彻着立德树人、以德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全面、规范、系统的学科知识和引导的道德实践活动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家庭、社会的深度参与,可以使德育活动更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从而使德育的作用最大化。
同时,通过丰富的德育活动,对实现教师、家长、孩子共同成长,实现教师、父母、孩子共同成长,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二、德育主题活动的顶层设计:拓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一)聚焦目标,健全机制根据“立德树人”任务要求,确定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公益环保公民教育、敬老孝亲家庭教育、家国情怀理想教育,培养学生公民道德意识、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涵养好学风、好家风,为培养学生公民道德意识、环保意识,为培养有良好公民素养,有家国情怀,有军人气象,有国际视野,有科技创新意识的“五有”少年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聚焦以上目标,一方面,在学校的管理中,建立了由校长和书记领导、德育部门领导、教研、教导处等部门协作的领导体制。
建立实行“正+副双班主任制”、“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培养双轨制”等全员育人体系,发挥学校在家校社共育中的主导作用。
家校合力,实现教育“同频共振”
家校合力,实现教育“同频共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家校合力是实现教育“同频共振”的关键。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配合与合作。
只有家庭和学校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其合力共同助长着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探讨如何实现教育“同频共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摇篮。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获得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教育。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现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性格,还能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校合力需要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起到榜样的作用,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心态。
家长还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关心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意。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可以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养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学习的场所。
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只有真正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学校教育可以为孩子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优质的师资力量,通过课堂教学、校园生活、校本课程、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国家建设者和社会发展的建设者。
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承办方,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任,学校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学科教育等多种途径,将学校教育的理论知识、学科知识、思想道德等方面培养好学生。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篇一: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完善三结合教育络建设,扎实开展了学校三结合教育工作,使少年儿童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养成美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结合教育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少年儿童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家庭化、社区化为发展方向,结合家庭教育实验、社区教育实验,形成了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
一、走家庭化、社区化道路,创“三结合”教育工作特色特色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努力构建“三结合”教育络。
为加强对三结合工作的领导,我校在调整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成立了三结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执教工作,办公室具体协调、安排我校“三结合”教育工作。
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班级三结合领导小组在广泛吸收其他学校经验的同时,重点吸纳部分优秀家长和社区单位负责同志加入领导小组。
真正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络体系。
特色二:结合社区教育实验,发挥社区少先队组织的优势,通过小手拉大手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村组和学习型社区。
随着农民对社区认同感的不断增强,社区的教育功能也日益显著。
少先队员通过社区少先队组织找到自己在社区的新岗位,将文明新风尚带进社区,他们在社区的管理、安全、宣传各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广泛地开展了道德实践活动。
二、以活动为载体,确保学校教育的连续性①举办学校“三结合”教育辅导员岗前培训班,我校青年教师大都参加了培训。
集中培训安排了《假日小队活动的指导》、《如何建立少先队文化》、《如何开展独具特色的暑期活动》等丰富的培训内容,切实有效,操作性强,为今后暑期乃至常年的“三结合”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②开放快乐书吧,组织“我与新区共成长”等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全校260多名师生参加了读书教育活动。
③组织“读书节”征文活动,共计征集稿件70篇。
有效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
有效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作者:孙苗苗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24年第02期家庭教育既是私事也是公事,关系到千家万户。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刻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应如何科学、正确地开展家庭教育的一系列问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并正确运用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理念,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为基础,加强三方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期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家庭教育重要论述的内涵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家庭教育作了多次指示、讲话和论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时指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中央党政机构积极推进家庭教育,不断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不仅弘扬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深刻阐明了家庭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对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并为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即:首先,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到只有父母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任,才能够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服务。
其次,重点强调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即彼此补充,不可或缺。
最后,指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方法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方法分析摘要:教育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高素质教育水平的支持,这也是举国上下如此重视教育的根本原因。
尽管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当下教育的根本理念在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意味着除了学业上的教育,还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所以,仅仅依靠学校是无法完全实现五育并举,培育高素质人才的,而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发展也需拓展到学校以外的地方。
这就意味着,需要更丰富的知识,那么,就需要结合家庭,社会,学校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方法分析前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快速成长的时期,随着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变化,小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与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容易受周围环境以及人、事物的影响,所以,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就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共同育人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进行简要探讨,以供参考。
1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小学生时期,就如同一颗刚刚萌芽的种子,而良好的教育是雨露,是阳光,是空气,是促进学生们成长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不仅仅来自学校的引导,更需要家庭的呵护,社会的影响,才能帮助学生们从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促进社会的有用之人。
而参天大树的长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而是需要经年累月的正面引导与积累,如何积累,一是在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二是家庭的正面引导,三是社会氛围对小学生们的影响。
所以说,学校,家庭,社会,每一个环境对小学生都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携手,打造协同育人的大格局,从学生学业水平,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各个方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在小学生时期,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与生活场所是学校与家庭,在家庭中,家长是最熟悉、最了解学生的成员,家长以及长辈们会照顾学生们的生活起居,以身作则成为学生们为人处事的榜样,在学校里,老师们会教授学生们基本的学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文化技能,同时提升学生的德育,美育,体育水平,而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良好的社会氛围,一些正能量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等会促进学生们正确三观的形成,同时能够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家校社合力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家校社合力教育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这一过程,以下是我对家校社合力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家校社合力教育的意义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家校社合力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社会是学生实践和体验生活的舞台。
三者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2. 提高教育质量家校社合力教育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3.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家校社合力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家庭的一员,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一份子,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家校社合力教育的实施策略1. 家庭方面(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
(3)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2. 学校方面(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活动。
(3)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3. 社会方面(1)加强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
社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奠基时期,因此,培育和引领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状、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在小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途径、方法,培育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道德品质,引领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小学教育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精华,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是贯穿于教育发展的一条红线,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繁荣发展的迫切需要,对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习和树立“三个倡导”重要理念的启蒙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阶段。
处于育人前沿阵地的小学,加强和推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们从乡村正在走向高新技术开发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新思想新观念正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但是一些领域中假冒伪劣、欺骗活动等时有发生,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一些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败现象时有听闻,这也给学生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
3.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极其复杂。
由于缺乏家长有效的监管和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对一些不良文化缺少辨别和抵制的能力,这也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4.家庭教育薄弱。
家长对孩子的宠溺过多,他们大多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于思想道德品质缺少重视。
发挥“教育合力”在德育中的作用
Think T ank 思想库502023年07月20日·第14期发挥“教育合力”在德育中的作用文_彭亚 设计_邵丽娟立德树人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任务,家校与社会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是学校有效实施德育的重要支撑。
如今,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育人合力,才能将学校的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
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良好的道德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道德教育关系着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高尚品格的塑造。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冲击和考验着我们的教育事业。
因此德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道德教育,为祖国培养更多道德高尚、品格健全的栋梁之才?只有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此目的。
“教育合力”是指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教育形成的合力,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取得最佳的教育合力,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努力探索和积极践行。
如果教育是一棵大树,那么家庭教育就是树根,学校教育就是树干,社会教育就是树冠。
当前,“教育合力”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待于人们不断提高认识,把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沟通与配合,学校工作要切实担负好主体教育责任。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51家校社有待协同学校教育,孤掌难鸣。
如今,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时常感到孤掌难鸣,缺少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特别是在学生德育实施方面,若缺少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配合,将很难奏效。
比如,学校大力强调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而家长在找借口给学生配备手机;学校明令禁止学生进入网吧,社会上的大小网吧却随时为未成年人敞开大门。
(实施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目录一、指导思想 (1)二、工作目标 (1)三、工作要求 (2)四、工作措施 (3)五、工作保障 (5)六、工作步骤 (6)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施方案作者: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梁克晃当前国家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广大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推动学校育人事业的科学发展,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根据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区教体局“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动员大会精神,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旨,以培育“四有”新人为落脚点,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和内化,正确引导师生汲取先进文化精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师生道德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动员和激励广大师生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就我校而言,将要努力达到以下目标: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懂礼仪,讲文明,为人有爱心、同情心、羞耻心;具有合作精神,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关心集体。
2、帮助和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观体系的基本内容。
如何通过家校社 会协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通过家校社会协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通过家校社会协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复杂的工程,它关乎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在当今社会,要想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场所;社会则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和体验空间。
只有当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一、家庭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对孩子的品德形成、习惯养成和个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如果父母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奋努力,孩子也会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养成优秀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次,家庭环境的营造也不容忽视。
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温暖,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再者,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不应过度干预,而是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
二、学校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时,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文化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组织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发挥家校联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LiberalArtsGuidance2021年04月(总第407期)文理导航No.04,2021Serial No.407发挥家校联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李晓燕(桂林市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广西桂林541000)【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校共育的意义重大。
本文从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现状出发,就家校联盟和践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学理论,强素质,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联盟者,积极构建和发挥家校联盟的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校联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六一”前夕看望少年儿童,指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
因此家校共育的意义重大,近一年来,从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现状出发,就家校联盟和践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家校联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立德是树人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的核心和精髓,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灵魂,脱离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谈为社会主义培育人才。
习总书记对家庭教育多次进行了阐述,足见习总书记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开展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成为真正的助教,筑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根基,家校联盟,既能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和榜样作用,又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理论,强素质,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联盟者城关第三小学,虽然是一所县直学校,但家长大多是外出务工而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存在放羊式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加之广大家长因缺乏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而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缺少了一个应有而重要的学习因素,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2024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总结范本(3篇)
2024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回顾2024年是我们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第五个年头。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一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力度,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活动和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核心价值观活动推广为了提高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积极推广核心价值观活动。
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我们向全体学生宣读核心价值观,并组织相关的主题讲座和座谈会。
此外,我们还利用班会时间和课堂教学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感知。
我们组织了走访社区、参观企业、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并从中发现和感受核心价值观所传递的力量。
3.德育工作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将德育工作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我们每日的教育教学中。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家校合作加强我们通过开展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家庭中得到更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们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工作成果2024年,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具体表现如下:1.学生成长环境的改善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学生的行为规范得到明显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自律意识增强。
学生们开始愿意多做有益的事情,关心他人,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成长氛围。
2.学业成绩的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3.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及实现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及实现路径本文系第八期漳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2022“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有效途径探究”(批准号:zdy22110)的研究成果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漳州第一中学是一所公办的全日制完全中学,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通过家校合作教育,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的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以漳州第一中学芝山校区为例,研究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引言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文章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希望能为改善当前教育环境和提高家庭素质提供一定参考作用;也期望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家校依法治教、加强家园合作交流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以促进学困生脱贫奔小康的和谐发展!一、开展“三位一体”家长培训学校利用网络、广播、微信等媒介,定期组织开展“三位一体”家长培训,以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家教方式。
同时,通过组织召开讲座的形式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宣传家庭教育指导。
让每一位学生和每一名家长都能接收到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
首先,学校会定期召开“三位一体”家长培训会,对家长进行专业培训。
其次,组织开展“三位一体”家庭教育讲座。
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互动,多些尊重信任,多些欣赏肯定,充当青春期孩子们的指引者、协助者和陪伴者,给予孩子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二、从“心”出发,护航成长学生在读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孩子在学校的心理健康也是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建立家校社共同体构建共育新举措——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建立家校社共同体构建共育新举措——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摘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在童年阶段处于“拔节孕穗期”,我们应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特殊性的基础上,重视校外教育资源开发,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推进,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的感染力。
我们要加强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微信群、家校合作交流会的方式,建立起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协同共进的育人机制,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联动的环境下,加强对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培育,鼓励青少年积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有助于强化青少年在更全面的氛围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幼儿教育共同体贾雪青老师曾有言:“只要能培一朵花,能为一个孩子重塑家庭温暖的港湾,我都愿意行走在辛苦付出的路上。
因为恩格斯说过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诚然,学校与家庭最根本的目标都是让孩子们能够幸福成长,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
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建立家校社共同体,合力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一、案例描述为进一步加强家庭与社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密切联系,真正实现家社联动、家校携手共同培养小朋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
我们幼儿园联手社区特别策划了一期以“父母课堂:用心陪伴共话成长”为主题的活动,邀请了大班小朋友的父母来参加此次活动,目的是想更好的帮助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借鉴好的家庭教育经验,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为更好的推进家校合作和共同育人打好基础。
在活动当中,会邀请优秀家长的代表和家委会的代表,让他把自己的育儿经历和即将步入一年级的小朋友父母分享,从几个方面阐述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怎么样的。
由理念到方法,从反思到实践,引起了现场许多爸爸妈妈的共鸣。
大班的小朋友在一年以后就要步入小学校园,我们作为老师和父母不应该只是把他们看作是小孩子,而要把他们看做是是朋友,做他们的倾听者、分析者和引路人。
如何加强家校社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加强家校社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当今社会,如何加强家校社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包括品德修养、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
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
其次,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此外,家长还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指导。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职责。
为了加强家校社合作,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建立有效的联系和合作。
二是要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孩子的学习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社会是教育的大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教育市场的监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家校社“三位一体”融合共育探索
家校社“三位一体”融合共育探索发布时间:2023-08-03T07:04:05.652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3年7月作者:吴丽萍[导读]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成为思政教育关注的重点。
针对学生这种德育现状,我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能够实现学生德育的良好效果。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摘要】现代教育是由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构成的立体网。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多元融合教育体系,是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探索多种路径、搭建多种平台,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功能,促进学校教育效果不断提升。
我们想方设法促使家校社协同合力,切实提高家校社共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家校良性互动上、在提升教育管理加强家校共育能力上、在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校社融合空间上下功夫,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家校社“三位一体”融合共育的策略。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德育;三位一体;融合;共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7-137-02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成为思政教育关注的重点。
针对学生这种德育现状,我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能够实现学生德育的良好效果。
一、发挥家长积极作用,筑就立体式教育堡垒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不同家长的认知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发挥的作用有很大的差异。
基于此,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分学段精准施策,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确保家校共育工作高效推进,学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完善相关制度,健全激励、制约及保障机制。
同时,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立由学校相关领导、心育团队教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成的一支塔式结构的家长学校培训团队,负责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包括线上、线下多种形式。
多措并举,力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多措并举,力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被广泛认为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的有机融合,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不断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涵,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举办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社会各个领域建立宣传示范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氛围。
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法律法规上进行保障。
各级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实施和监管机制,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评估机制,对教育工作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估,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断提高。
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的建设尤为重要。
学校应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应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内涵,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实践中,发挥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加强家校合作与社会资源整合学校教研工作报告
邀请行业专家、学者等社会人士进校园,为学生 举办讲座、开设拓展课程,拓宽学生视野。
3
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科技创新等活动,让 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分享
01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家校合作与社会资源整合,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提高了学生的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弥补学校教 育资源的不足,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
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提升 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促进社会对 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将学生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社会,丰富 学习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资源整合策略与方法
挖掘社区资源
和实践能力。
案例四
04
某高校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 育,扩大了教育覆盖面,提高了教育公平性。
04
学校教研工作进展与成果
教研工作概述
01
确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研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02
加强学科教学研究,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开展有 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03
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导教师转 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 能力。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如何通过家校社 会协作提升教育质量
如何通过家校社会协作提升教育质量《如何通过家校社协作提升教育质量》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在当今社会,要想提升教育质量,单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协作。
这种协作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的营造以及对孩子的关爱和引导,都对孩子的品德、性格、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盲目跟风,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其次,家长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
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此外,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在学习方面,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独立思考等。
同时,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的重要职责。
学校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其次,学校要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除了传统的学科课程外,学校要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中发展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家校社教育合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校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在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新模式上,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实性;以课程为核心、以网络为平台、以社区为依托,整合教育合力,做了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进一步发挥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创新教育模式,突出主体性
1.实行“交互式主体”教育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任何教育的起点和终点。
传统品德教育偏重家校的作用,学生在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自主性受到压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主动打破这种局面,把学生看作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增强能动性的个体,尊重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既引导他们掌握核心价值观,也丰富他们的生活实践,让他们在与社会的互动中真正理解和应用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模式上,并不局限于学校系统,而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一体化中进行。
这种“整体”模式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品格发展的主场所。
课堂上,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自由讨论各自的见解;课外,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培训机构或俱乐部,在活动中学会公平竞争、尊重他人、崇尚科学等价值观。
另一方面,家庭和社会为青少年价值观培养提供更丰富的内容。
青少年可以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例如在创建文明城市中让学生参加宣传号召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不乱丢垃圾,讲文明用语等。
学生常年
参加在区青少年宫、区图书馆、社区孤寡老人家等地方做义工等。
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协作,学生个体锻炼了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切实体验到自身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2.实行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协作模式,富有真实性
家长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起到直接作用,因此,家庭、学校联系要十分紧密。
在家校协作中,学校扮演着推动者角色,采用许多机制鼓励家长参与。
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设立由心理教师、专家型教师组长的顾问团,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解决心理、情感以及学业等问题的专业意见。
学校开展家长培训计划,每月针对一个具体问题指导家长教育学生的技能,这种“家长工作坊”的方式让参与者能更好地承担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邀请家长成为家校合作的志愿者。
学校的家长志愿者在交通文明督导,图书馆服务,各节日策划组织上,都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此外,学校还建立家长咨询委员会,由各行各业中人员组织,及时为家长提供帮助。
社区也是学校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与社区合作。
一种是推行社区组织模式的教育,其特点是构成成员众多,包括商业界、地方政府等,影响力较大。
在这种组织模式中,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社区家长服务机构。
该社区家长服务机构主要通过各种类型的家长教育课程,在课余不断提升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质量。
另一种是社区服务计划,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让学生直接成为服务计划的主体,学生通常能愉快轻松地掌握核心价值观,该方式备受欢迎。
三年来,学生通过参加由海兴居委会主办的五好小公民夏令营、免
费美术培训,学校与招行联办的理财夏令营等品牌活动,从中感受到了艰苦奋斗、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教育。
二、整合家校社,形成教育合力
目前,我国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主要依赖学校进行,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却较少关注,导致出现“5+2=0”的不良效果。
因此,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人心,必须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以课程为核心,推进家校合作
长期以来,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具有决定权,家长最多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咨询工具。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进入实施阶段,借助于新课程的实施,我们也可以找到家校之间的有机结合点。
根据对本校家长所做的抽样调查,家长参与教育的愿望迫切。
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在低年段做了一些尝试创新。
采用了新的模式,即让家长当助教,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要在班会课、品社课、地方课程上。
在这一模式中,家长和教师形成较为稳定的伙伴关系,一起备课,共同讨论学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对家长也有义务做专业地指导、协助、鼓励。
家长助教作为常规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家长可以通过此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情况,与老师共同交流育儿心得;老师也可通过此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增进对孩子的了解,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同时也丰富了教学手段。
2.以网络为平台,建构家校社合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