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68907245f0e7cd1842536ce.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2
雨巷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1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2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1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2
《荆轲刺秦王》说课稿1
荆轲刺秦王说课稿2
《鸿门宴》说课稿1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1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2
《小狗包弟》说课稿1
小狗包弟说课稿2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2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1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2
《奥斯维辛没有什幺新闻》说课稿1
《奥斯维辛没有什幺新闻》说课稿2
包身工说课稿1。
人教版高一语文说课稿范文大全 赶快收藏!
![人教版高一语文说课稿范文大全 赶快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580da75002768e9951e73821.png)
人教版高一语文说课稿范文大全赶快收藏!人教版高一语文说课稿范文大全赶快收藏!高一语文说课稿1.赤壁赋《赤壁赋》这篇课文是苏教版高一年级,这篇文章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以苏子与客“泛舟赤壁”写起,先后展示了客人们游赏尽兴而“扣舷高歌、以洞箫而和”,客人关于“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悲观失落的感受以及苏子对同一哲学命题的乐观豁达的看法,文章最后收于宾主尽欢“不知东方之既白”的畅达痛快之中。
行文“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这样的文章让人不忍释手,读之遍觉“天高地阔,洒脱旷达”;读之便觉有文化的精灵在不知不觉间便潜入到人内心最柔软最深刻的去处。
读罢能使人顿觉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对得失对爱憎对顺达对逆境有了更深刻更坦荡的认知。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语文赤壁赋说课稿范文2.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的名篇。
课文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再现了荆轲献图和血染秦廷的壮烈场面,塑造了一个扶危济困、助弱锄强、视死如归的侠士形象。
《荆轲刺秦王》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课的讲读课文。
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对于学生了解先秦文学,认识中华文化的精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同时,根据本课人物形象个性化描写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2018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说课稿示例3.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
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
烛之武临危受命,巧妙利用秦晋矛盾,任凭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离散秦晋盟约,劝退秦师,智走晋师,保卫郑国。
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忠义智勇,辞令精妙绝伦,是一篇历史散文佳作。
该课的地位和作用:《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大全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edf46c9998fcc22bdd10d25.png)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大全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大全第1课《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第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
在分析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的关键。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说课稿人教版第2课《诗两首》《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
在那个政治风云激荡、新旧诗风交替的时代,戴望舒携着中国古典诗歌婉约的深蕴,踏着法国象征派诗风的轻云,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
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再别康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诗两首其一),选自《徐志摩全集》。
从单元导语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对现代新诗进行学习,关于如何来鉴赏诗歌,单元导语也给了我们清晰的建议,即“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雨巷优秀说课稿、(人教版)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说课稿示例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我的保姆》(手势)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艾青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歌,诗人以饱含真情的笔墨,回忆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烈的赞美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之情。
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虽然经过了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但是诗歌的鉴赏水平还停留在初步阶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标说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44b169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4.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标说教材说课标说教材文稿任王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走过一段长长的路,背后弥漫的是朦胧的云烟。
品品语文,寻找逝去的岁月,丝丝问候与关怀,融化了我的烦恼与忧愁。
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研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程。
说课标课程总目标: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分别是: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积累与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思考与领悟: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内容标准:高中语文必修课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1)整体把握文本,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梳理常见的文言实知识点。
背诵现代诗词和文言文名篇。
(3)学会鉴赏诗歌,品味语言,分析意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4)学习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5)了解实用类文本的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和帅选信息的能力表达与交流:(1)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思路清晰。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0c2b3026edb6f1afe001f05.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说课稿.作者文集:会员类型:高一教案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沁园春&8226;长沙》说课稿说教材《沁园春&8226;长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这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在分析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的关键又因为《沁园春&8226;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据此,本课定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高一学生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本课确立“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为教学重点说教法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本课以电化教育辅助实施情感教学法和图表教学法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运用电化教育优化演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进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读,和谐的音乐伴奏,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这些做法都强调了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启迪人的思维本课在课文导入时,用电脑显示资料图片配合教师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播放著名播音艺术家的配乐朗读诗配以乐,诗配以画,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图表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抓住关键字词,使用简洁的文字,用各种简单的线条勾勒,能使教学过程清晰,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在分析这首词的上下阕,我都使用电脑显示图表分析配合教学讲解,简要指点章法,对重点词语作形象的表示,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反复的推敲,进一步领会整首诗的意蕴,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说学法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作主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万类霜天竞自由”和“浪遏飞舟”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说教学程序本课的教学程序如下:①结合资料图片介绍背景导入课文②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感受“看”字领起的秋色图,学生回答问题④小结上阕,学生评点两幅“万类霜天竞自由”图的优劣,背诵上阕⑤理清“忆”字领起的战斗生活,学生回答问题⑥小结下阕,学生评点两幅“浪遏飞舟”图的优劣,背诵下阕⑦总结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⑧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诗两首》,及时迁移本节课的诗歌鉴赏能力说板书设计毛泽东的诗词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学习他的诗歌要运用形象思维,遵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规律图表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有利于在诗词教学中“把文字、声音和形象三者结合起来”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颂扬了当时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提出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艺术地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光辉思想全词分上下两阙,分别写景、述怀、叙事、抒情,寓有提问、作答图示以揭示词的构思为重点,分别以“看”、“问”、“忆”、“记”提领,通过宏阔的深秋意境衬托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题,又反映了写法2.《雨巷》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2、教学目标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3、教学重难点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说学法1、诵读法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2、体悟法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说教学过程(结合课件)1、激趣导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学生耳闻能熟的网络歌曲《丁香花》导入并附以介绍有关知识及其“美丽”“孤高”“忧愁”的个性学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觉,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2、作者介绍《雨巷》是诗人的成名作,相关的情况介绍是必要的3、赏析全诗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获得初始体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只要读出这是一首什么诗,并对诗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②再读全诗,体会意境师生共同欣赏(课件展示)配乐朗诵音像作品,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而教师提示学生方法即抓住几个主要意象展开联想,学生头脑里自然会勾勒出“雨巷”画面,就能体会出诗的意境③三读全诗,感悟情感学生在上一环节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励学生大胆揣测诗人创作情况及情感,引导其积极思维教师此时再做必要的创作背景的补充可谓补学生之所需,学生对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与追求自然会容易得多也丰富的得多通过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把握诗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④四读全诗,体会创作美再次指导学生把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4、拓展阅读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创作风格,通过比较联想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总之,在设计教学中我力求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导学生去阅读和鉴赏说板书设计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意向(雨巷、油纸伞、丁香般的姑娘)感受(幽深、寂静、美丽高洁)象征意义(心境、恋人)《再别康桥》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歌——《再别康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再别康桥》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学习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掌握背诵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涌动着的激情,把握主题,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说教法高中语文新课标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2问答欣赏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对《再别康桥》中康桥美景的赏析和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从而受到审美的体验3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对《再别康桥》情感和主题的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说学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 1.联想鉴别、协作探究徐志摩是现代诗坛独具魅力的诗人,单凭一首诗是很难“窥一斑而知全豹”为更好地培养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鉴别能力,我们引入联想比较法学生可课外查寻有关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和课文进行比较,另外可以引导喜爱徐志摩的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诗并作进一步深人钻研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于学”的指导思想,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步骤来达到教学目的:1.导入新课首先,播放黄磊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其次,我借用课件展示徐志摩的简要情况和剑桥大学校园的图片,即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再次,用多媒体以文字形式展示时代背景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这样的导入课文,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2.诗意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能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感受到诗歌的音乐魅力3.激发想象,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首先把全诗分成七幅画面,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与诗歌每一幅画面相配的优美图片,并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亮点,关键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受到审美的熏陶4.比较阅读,体会建筑美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诗的建筑美,我选取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格律诗《望洞庭》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新格律诗的结构特点:一、三句诗排在前面,二、四句诗低格排列,空一格错落有致,建筑有变化;再者一三句短一点,二四句长一点,显出建筑美5.整体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我从中国诗词中找了几个写黯然销魂的离别的诗句,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通过比较是学生深入体会到《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这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6.迁移应用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诗派是新诗史上极为重视形式美的一个流派通过学习《再别康桥》,可以从中体会到新诗的“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也使学生对诗词格律的认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了拓展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再用多媒体展示徐志摩的另外两首诗《偶然》和《沙扬娜拉》,感受新诗的特点和“三美”,并留课下作业:根据对《再别康桥》三美的分析,试分析这两首诗中的“三美”说板书设计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客观物象)(主观情意)=意象金柳云彩3.《大堰河——我的保姆》说教材《大堰河——我的保姆》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2.通过综合性研究学习,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通过品味典型意象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体会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说教法<,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lang=ENUS>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析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启思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说学法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2.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母爱”话题,导入本课的学习2.整体感知“论其诗知其人”,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诗的创作背景后,自由诵读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勾勒大堰河的形象可投影显示大堰河的人物画像,给学生一点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抽象出人物形象这样整体感知的训练为后面分析作者在人物中饱含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3.合作探究a.搜索意象把握情感投影出示问题“关于大堰河,作者最为难忘的是什么?”因为诗歌靠意象表达情感,所以只有发挥联想、想象,在反复诵读中方能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从文中筛选出信息:手、笑、哭、梦、泪、灰…老师适当点拨,并板书;投影出示“这些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一环节学生分组活动,合作学习,首先找出具体描写的段落,其次运用联想与想象反复诵读,然后仔细体会,挖掘文学背后、细节深处所蕴含的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这个问题及活动的设置,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思维撞击,产生更多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b.探究修辞体会作用投影出示“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个设计就是对本科教学难点的探究,让学生找出诗中运用修辞的诗句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诗人情感表达上的妙用4.现代诗歌赏读要求学生饱含讴歌与赞美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对比前面的朗读,在读中加深情感的领悟5.延伸拓展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与现实的联系点,抓住这一联系点,让语文回归生活我设计了“本诗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讲讲你和母亲的故事”这个问题是把对大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对母亲的感情的过程这样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课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讲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教师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调动学生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感恩美德,同时也深化了本文的教学难点6.布置作业把“你与母亲的故事”整理成一篇文章说板书设计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手灰↑笑↖↓↗↘↙。
高中语文必修1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1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242942b647d27284b7351ce.png)
高中语文必修1说课稿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说课稿说教材《沁园春•长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这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
在分析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的关键。
又因为《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
据此,本课定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高一学生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因此,本课确立“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为教学重点。
说教法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
本课以电化教育辅助实施情感教学法和图表教学法。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
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
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名师精品说课稿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名师精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5f84ff1b8f67c1cfad6b828.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说课稿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下面我准备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上阙描绘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阙则紧承上阙,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了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沁园春•长沙》是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
加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高考的《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尤其是对高考题的第二卷中诗词的鉴赏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新诗属于文学作品,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3、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朗读并背诵诗歌。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C、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朗读、理解、背诵诗歌。
难点: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
高一语文人教版说课稿
![高一语文人教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160ecd1b14e852458fb57bd.png)
《记念刘和珍君》说课稿1.说教材《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用饱醮着热泪,用悲愤的笔调写下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既有对爱国青年沉痛的悼念,又有对反动派愤怒的控诉,也有对觉醒的国民的呐喊。
《记念刘和珍君》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一课的讲读课文。
文中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叙述人物的行为事迹,都融入了作者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
对学生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同时,《记念刘和珍君》感情真挚,感悟深刻,具有典型人文性。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①教学目的: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刘和珍追求真理、不畏强暴、勇敢果决的精神。
②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③教学难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
2.说教法散文教学应重视感悟和熏陶。
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词句、内容以及情感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据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3.说学法①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朗读、质疑、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大意。
②探究法。
4.说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
背景导入法,“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血的历史,200百多名请愿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它又是中国人残害中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耻辱。
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鲁迅先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毅然写下了这悲愤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
背景导入法,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②阅读全文,理清思路。
围绕“记念”,引导学生认识第3、4、5节为叙述的主体,介绍了刘和珍君生前与遇害的情况,第1、2节交待了写作的缘由,第6、7节揭示了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273d5c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0.png)
写作练习与拓展
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选取经典篇目, 注重文学素养培养
教学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点, 强化记忆与理解
教学目标:掌握基础知识,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针对难点问题,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教师讲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加深理解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添加副标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说课 稿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教学内容与安排
05 教学重点与难点
07 教学反思与改进
02 课程背景与目标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添加章节标题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背景介绍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教材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要求 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 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反思内容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教学效果如何,是否有改进的地方
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掌握 必修一中的基本知 识点,提高阅读、 写作和口语表达能 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 多种教学方法,如 讲解、讨论、练习 等,培养学生的语 文素养和自主学习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 习的兴趣和热爱,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全集(必修一至必修五)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全集(必修一至必修五)](https://img.taocdn.com/s3/m/10006dda9ec3d5bbfd0a7427.png)
目录1、《荷塘月色》说课稿 (5)2、《故都的秋》说课稿1 (11)2、《故都的秋》说课稿2 (15)3、《囚绿记》说课稿 (22)4、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25)5、《离骚》说课稿 (32)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34)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 (37)7、短歌行说课稿 (39)8、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42)9、兰亭集序》说课 (48)10、赤壁赋说课稿 (51)1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54)1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64)13、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75)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79)15、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83)16、《祝福》说课稿 (90)17、《老人与海》说课稿 (95)18蜀道难说课稿 (98)19、《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102)20、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104)22、李商隐诗2首 (111)2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117)24、《劝学》说课稿 (123)24《劝学》创新课说课稿 (125)25、过秦论说课稿 (129)26、师说》说课稿 (134)27、动物游戏之谜 (138)27-1动物游戏之谜 (143)28、《宇宙的边疆》 (146)13-1、宇宙的边疆 (148)29、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 (151)30、《窦娥冤》说课稿 (159)30-1、《窦娥冤》说课稿 (162)30-2《窦娥冤》说课稿 (164)31、《雷雨》说课稿 (167)32、《哈姆雷特》说课稿 (171)33、《望海潮》说课稿 (174)34、《雨霖铃》说课稿 (176)3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178)36、《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182)37、《水龙吟》教案 (188)38、醉花阴李清照 (192)38-1《声声慢》教案 (193)42、廉颇蔺相如列传 (217)43、苏武传 (220)44、张衡传 (226)4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230)46、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233)47、边城说课稿 (236)48、《归去来兮辞》 (240)49、《滕王阁序》 (243)50、《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245)51、《陈情表》说课稿 (247)52.《咬文嚼字》说课稿 (249)53.《说木叶》 (252)54、《谈中国是》 (255)55、中国建筑的特征 (258)56、《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262)57、宇宙的未来 (268)58、《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276)59、诗两首说课稿 (278)《雨巷》说课稿 (278)《再别康桥》说课稿 (280)60、《大堰河——我的保姆》 (284)64、《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296)65、《小狗包弟》说课稿 (299)66、《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303)67、短新闻两篇说课稿 (305)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305)《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310)68、《包身工》说课稿 (314)69、《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318)1、《荷塘月色》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1)(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1)(DOC)](https://img.taocdn.com/s3/m/6a6bc7e004a1b0717fd5dda3.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必修1)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一、说教材《沁园春·长沙》出自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题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
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
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二、说教法1.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2.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3.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全)
![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全)](https://img.taocdn.com/s3/m/12d90fe804a1b0717fd5dd49.png)
必修一目录58、《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3)59、诗两首说课稿 (6)《雨巷》说课稿 (6)《再别康桥》说课稿 (10)60、《大堰河——我的保姆》 (14)61、《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18)62、《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22)63、《鸿门宴》说课稿 (26)64、《纪念刘和珍君》说课稿 (31)65、《小狗包弟》说课稿 (35)66、《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39)67、短新闻两篇说课稿 (44)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44)《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课稿 (48)68、《包身工》说课稿 (53)69、《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57)说课模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达到的』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研读赏析要掌握的』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
难。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人教版语文必修上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aca944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3.png)
人教版语文必修上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相关内容。
本次说课,我将围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展开。
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性教材。
本册教材共包含八个单元,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旨在通过丰富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材注重文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文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写作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鉴赏与创作,散文的深层解读,小说的人物分析与情节把握,戏剧的表演与欣赏。
2. 难点: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挖掘,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引导,写作技能的提升。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 合作学习:组织小组合作,通过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表演、写作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相关文学背景介绍、作者生平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学特点。
3. 深入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本深层主题,分享个性化阅读体验。
4. 实践活动:安排写作练习、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和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总结学习要点,提出改进建议。
高一必修一语文说课稿
![高一必修一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b844a8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b.png)
高一必修一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高中一年级必修一的语文课程。
在正式进入课程内容之前,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和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在高中阶段,我们会更加注重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和文化背景的拓展,以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说课: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诗经》中的几首经典诗篇,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学鉴赏方法。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诗经》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并通过比较分析,提高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经》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跨越时空的隔阂,真正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为此,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角色扮演和创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递《诗经》的基本知识和文化背景。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古人的角色,进行诗歌朗诵和表演,增强对诗歌情感的体验。
4.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运用所学的文学手法和审美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诗经》的相关音频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学习新知识- 详细讲解《诗经》中的几首诗篇,包括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
-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学鉴赏。
3.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诵诗歌,体验古人的情感表达。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56b0d11227916888486d7be.png)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毛泽东同志用古曲诗词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书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对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编排这一单元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诗歌的特点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如下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看、忆、恰”等,了解此词的写作背景;了解词的一般常识;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
2、能力目标学生的诵读能力;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
3、德育目标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高中语文必修①内容的编排,旨在着重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歌鉴赏是其中一项内容,它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
鉴赏诗歌应从语言文学描绘的形象即意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来体会诗中的意境。
因此,我把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作为本课的重点。
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秋雨愁煞人”。
古代文人一般都有悲秋情结,所写秋景也大都有萧杀感伤的情况,作为一种传统,也可算是一种文化积淀。
但此词一反传统做法,虽写寒秋景象,但色彩绚烂,但表现出昂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因此,本课难点为理解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二、说学情从知识内容来看,从小学至今,学生已接触过一定量诗歌,有古典的、现代的,对诗歌“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从学生的语文能力看,他的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鉴赏能力不高,对诗中表现的“情”“景”“志”的具体把握还不够深。
高中语文必修1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1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0342e194431b90d6c85c732.png)
1.《沁园春·长沙》一、说教材《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必修一诗歌单元第一课,这首词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应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四、教法和学法: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采取如下办法:第一,以诵读为主。
要品味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
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第二,联想法。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第三,探究法。
教师抓住诗中的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
五、教学过程:1.导入毛泽东不但是人中国人民的的伟大领袖,也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诗人。
毛泽东酷爱古典诗词,在他的一生中,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
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 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
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ed84a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b.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说课稿1. 前言本说课稿旨在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和讲解。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以下内容:- 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全套- 适用年级:高中-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材书目:- 必修1:《庐山谣》、《郭象之策》、《捉鸡》等- 必修2:《草房子》、《动机》、《白光》等- 必修3:《春》、《春蚕》、《雨巷》等- 必修4:《月下独酌》、《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3.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掌握每个必修教材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意写作能力4. 教学重点本教案着重教学以下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个必修教材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本教案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包括:- 整体导入法- 小组合作研究法- 视听教学法- 讨论与思辨法- 创意写作训练法6. 教学过程第一堂课:《庐山谣》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图文展示和音频素材引入庐山谣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知识讲解:对庐山谣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庐山谣的逐句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庐山谣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庐山谣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第二堂课:《草房子》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情景模拟引入《草房子》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知识讲解:对《草房子》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草房子》的逐段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视听教学:观看相关电影片段或听取相关音频,加深对《草房子》的感知-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草房子》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草房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第三堂课:《春》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音频素材和图片展示引入《春》的主题和文化背景- 知识讲解:对《春》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春》的逐句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视听教学:播放相关音频和视频,加深对《春》的感知-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春》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春》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第四堂课:《月下独酌》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图文展示和音频素材引入《月下独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知识讲解:对《月下独酌》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月下独酌》的逐句解读和理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视听教学:观看相关音乐视频或听取相关音频,加深对《月下独酌》的感知- 阅读扩展:学生通过阅读类似主题的相关作品,丰富对《月下独酌》的理解和思考- 创意写作:学生根据《月下独酌》的主题,进行创意写作或模仿写作练7.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必修一(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年新修订2017第一单元沁园春* 1一、说教材《沁园春·》出自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沁园春·》的主题是表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的词很《沁园春·》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之上,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题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
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
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确立依据(二、说教法单元教学理念:1.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教学思路:2.)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1(的感情。
)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2( 1 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教学目标:3. 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1(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2(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确立依据(三、说学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
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作主体。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万类霜天竞自由”和“浪遏飞舟”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
以图带文激发兴趣,对图质疑加深理解,以图助读背诵课文。
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我在运用情感教学法时还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景抒情的特点,学习任务和时代要求,21号召“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顺利通过会考,勇敢迎接高考,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抱负,做世纪的主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挖掘教材蕴含的艺术美,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学生逐渐明白诗歌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要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用诗的规律去看待诗。
四、说设计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写作教学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一)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
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
学”(三)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流程:导入1. 2说起,人们脑海里就出现了一副中国的伟大领袖的形象,但是我们还要知道,也是以为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
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首以上,一般1590作词。
据中南海图书管理员统计,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
不仅鉴赏117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2000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
“诗词是伟大的篇章”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黑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字以上)只有两首。
初中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91 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请同学起来背诵,背诵遇到障碍时老师提示,然后全班齐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以“沁园春”为词牌名的词——《沁园春·》解题及背景知识简介2. ①关于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词牌、沁园春这一词牌的由来,词的分类等等②关于本词的写作背景: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依据,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3. ①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播放朗读录音,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用标准的读去规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依据(和激情,更有感染力)②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③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老师最后描绘::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依据文本研习4. )借助问题思考讨论,分析全词1( 3①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②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③在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学生讨论、回答以后,老师加以明确。
①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领起八句。
,领起七句。
下阕领字是“忆”②上阕领字是“看”③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容。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2(仔细品味文中“独立、染、击、翔”等词的好处: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依据)品读,想象联想3((老师点击四幅秋色图,让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
学生欣赏)与此同时,请同学们回忆曾经学过或者他们所知道的描写秋天的古代诗词。
: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依据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随堂练习5. 就这首词的主题思想,基础知识等做几个小练习,有助于同学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7. 背诵全文附:板书设计《沁园春·》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上阕——看:总领七句词眼回忆了青年时代在的一段峥嵘岁月下阕——忆:总领八句心怀天下的宏伟抱负上阕写景言志——言什么志? 4. 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下阕忆事抒情——抒什么情?诗两首2雨巷一、说教材。
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重难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说教法单元教学理念:1.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教学思路:2.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2(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教学目标:3. 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1((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2 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3(: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确立依据( 5三、说学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
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作主体。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
以图带文激发兴趣,对图质疑加深理解,以图助读背诵课文。
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我在运用情感教学法时还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任务和时代要求,挖掘教材蕴含的艺术美,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学生逐渐明白诗歌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要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用诗的规律去看待诗。
四、说设计1课时:课时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导入课文一、朗读体会、自由诵读。
1,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
读一篇、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2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也可以谈2~3 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揣摩朗读技巧。
、尝试性“美读”3,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
上单元的“点击”里提到了“朗读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请尝试一下,揣摩朗诵的技巧,读出美感来。
的要领”(教师和学生评点)①请一位同学示朗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②听录音读;(可齐读,尽量模仿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③学生再读;二、进入诗歌(一)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