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如何与众不同_当代中国政府_条块关系_研究_评介
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
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作者:周雪光时间:2014-12-03 浏览次数:0 次“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曾有庞大精细的官僚运作机制,也伴随着周期性的组织失败和运行困境。
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全能国家结构,既有卡理斯玛常规化的内核,亦有运动式治理的持续冲动。
今天,中国政治结构一方面不断注入现代价值理念,尤其是技术化的治理愈益凸显;另一方面,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矛盾、紧张不断衍生出国家治理的复杂生态。
理解国家治理及其限度,需要有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
本文将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来审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作用。
一、国家治理:一个整体性视角近年来,“治理”这个概念在学术界、公共政策界乃至实务部门的讨论中频繁出现,但其含义纷杂不一。
本文使用“国家治理”这一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在应对其疆域内民众间或不同领域中各种事务、挑战和危机时稳定重复的举措和过程。
古今中外特别是在近代民族国家兴起以来,任何国家的生存都面临着对外保护疆土完整、对内维系民众群体间相安共生的基本使命。
但不同国家在制度安排、日常过程运行和处理危机灾难的应对举措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国家治理面临辽阔国土,多元民族、区域和文化,以及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突出特点和挑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机制和稳定持续的制度安排。
国家治理的种种做法、过程可能是有意而为、理性设计的,更多情形下是随制度惯性、制度空间应势演变所致。
但它们的产生和运作不是任意的、互无关联的,而是建立在一个国家长期形成的稳定的制度设施之上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认识国家治理的诸种具体机制行为。
中国国家治理有两条主线:一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二是国家与民众关系。
前者集中于国家组织制度的安排,特别是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在资源分配、人事管理和各类事务处理上的权限和相互关系,以及相伴的考核、督察等关系。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四种模式及其评析
代社会中,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并不仅限于政府,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参与到公共管理的全过程中,而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恰恰是政府治理与传统的行政管理的重要区别之一。
“治理”与“管理”并不是随意使用的两个概念。
治理是当代政府管理的一种新形式,是行政改革的产物。
好的治理即善治,就是使公共事物所覆盖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对社会公共事物的合作管理。
治理的主体既是政府,也可能是企业、社会组织和民众。
治理的对象则是公共事物。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出现了由传统的政府管理转变为治理的潮流,与此相应,对治理与善治的研究也成为西方政治学与行政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课题。
在我国,最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政界与学界也开始讨论并在实践中关注政府治理的问题。
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由管理向治理的变迁还刚刚起步,其范围还主要集中在城乡基层政府和基层社区,它虽是治理的初级形态,但却推动了政府管理向治理的变迁。
本文拟对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出现的四种新模式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
一、省直管县的“扁平化治理”模式从2002年起,浙江、广东、河南、辽宁、湖北等地出现了在财政上省直管县的试点,浙江甚至已经在一些社会管理事务上进行省直管县的试点。
“省直管县”体制是指: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省———市———县”三级管理转变为“省———市、省———县”二级管理,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市领导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直管县”。
浙江省是我国最早进行省直管县探索的省份之一,曾先后于1992年、1997年和2002年三次出台政策措施,开展经济强县扩权改革。
2006年,浙江省下发了《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掀起了第四轮“省直管县”浪潮。
根据《意见》,义乌市政府在某些方面将获得与其上级政府金华市政府“相当”的权力。
扩权事项包括,一是进一步扩大义乌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条块关系”的变革:问题、困境与路径选择
“条块关系”的变革:问题、困境与路径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J∞rnalofhmM1tuIalUniversity(Sodal∞∞F21tic~2011年第5期(第l3卷总第59期)Nn52011(V o1.13SumNo.59)"条块关系"的变革:问题,困境与路径选择●武小龙,孙金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摘要:"条块关系"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组织在"条条"和"块块"基础上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条块关系"中存在着诸如行政效率低下,地方政府权责利益失衡,公共产品的布局不舍理等一系列I'-3题,其变莩的困境主要在于职责同构的政府管理体制.为此,要通过打破上下对口的机构设置,划清条块界限,对条块管理的过程进行设计等几方面的措施,来推动条块关系的规范化.关键词:条块关系;职责同构;条块变革;政府管理IX)I:10.3969/j.issru1009--4458.2011.05.103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58(2011)05--0264--03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领域,党政关系,中央一地方关系,条块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三个最基本的政治关系.'J[如何理顺条块关系,协调好条条,块块以及条块之间的关系,缓解条块矛盾,消除条块分割,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和政府治理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条块关系是中国政府间关系(又称"府际关系")中的基础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条块关系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前沿方向.虽然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关于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条块关系的研究改革已有了—定的威果,但仍存在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条块矛盾"始终存在.自新中国建立以来,虽然我国政府进行了多次的行政体制改革,围绕着"条块关系"采取了多种变革措施,其间多次实行权力下放,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缓解条块矛盾问题,但是始终没能找到条块关系的均衡点,未能有效地从根本E解决"条块矛盾",来摆脱"条块冲突"的困扰,反而无可奈何地陷入了"集权——分权——再集权一再分权"的恶性循环,陷入了条条"一集就死一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一放就乱~一乱就收'2]的境地.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未能及时到位.政府职能的有效及时的转变,可以有效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质性进程.一直以来,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口号强烈,但迟迟不能到位,虽然政府在横向间的职责配置E已基本明确,也取得了—定的进展,但纵向间的职责配置仍不算清晰,而这就导致了政府的条条和块块问题始终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加剧着条块冲突.基于以上的背景分析可知,当前条块关系仍存在着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时至今日,条块矛盾并没有出现真正能够解决的迹象.当然存在的问题并不足为惧,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找到条块矛盾问题的根源以及确切可行的解决路径,以此来突破相关研究理论, 删关系.二,政府条块关系概述1."条块关系"的内涵界定对概念明确的界定是展开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要了解政府的条块关系,我们首先要认识政府间关系的具体含义对于''政府间关系",我国的许多学者都有着说法不同但意义相近的表述.鉴于本文论述的需要,本文认为"政府间关系"指一国政府行政体系内各层级之间(同级和非同级政府),部门之间(相同和不同部门),地区(地区内部和不同地区)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的关系.也即是条条,块块和条块之间的关系.所以说"条块关系"仅是政府间关系中的一部分,不过它却是政府间关系的基础,对维持国家政治秩序的稳定,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条块关系'概念的解释,谢庆奎,马力宏,周振超等学者都有着明确具体的界定,综合以上学者的界定,本人认为"条块关系"主要包括三点内涵:(1)"条块关系"中的"条条"是指从中央到基层地方各级政府中业务内容相同或职能目似的互相贯通的部门或机构;(2)"条块关系"中的"块块"则是指各个层级的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县,乡四个层级以及各个层级地方政府内部按照管理内容划分的不同部门或机构;(3)"条块关系"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组织在"条条''和"块块"基础上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条条"和"块块"既相互合作,又存在着—定程度E的矛盾和冲突.Z条块关系的类型及表现形式关于"条块关系"的类型及表现形式,学者马力宏的观点很具有*收稿日期:201l~06—28作者简介:武小龙(1989一),男,江苏东台市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管理.●武小龙.孙金华"条块关系"的变革:问题,困境与路径选择社会代表性.他认为"条块关系"主要是通过三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是上级职能部r-J(条条)与下级地方政府(块块)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条块关系的主要形式,是一种管理关系,即业务上的指导关系;二是上级政府职能部门与下级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第三,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这是条块关系的核心.[3]马力宏教授对"条块关系"的分类也彳艮有代表意义,他将"条块关系"与政府体制中集权与分权的不同程度相联系,将其分为"条块分割型"和"条块结合型"."条块分割型',又包括"条条管理型"和''块块管理型',"条块结合型"又包含"以条为主"和"以块为主"两种.[3] "条块分割"和"条块结合"是"条块关系"中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条块之间的主要矛盾,条条权力过分集中,块块各自为政,都是条块关系中的重要问题,消除条块分割,加强务抉间的调和,协同治理,是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三,条块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变革的主要困境1.条块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条块关系与政府机构改革的互动.中国各个层级的政府在设置机构时大体呈现出一种典型的特色一"上下对口",这种"上下对口,左右看齐"的机构设置理念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瓶颈,它严重导致政府机构庞大,阻碍着政府的机构精简和优化.在建国之后的几十年期间,我国政痢-谜行了多次的行政体制机构改革,围绕着机构变革采取了多种措施,有目的地去缓解机构膨胀问题,虽然每次包有i艮大的奥和侮,但是始终未自!的理想效果,总是围绕着'精简一膨J按一再精简一再膨胀''打转.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的原因之—就'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嘲这种体制下所强调的是上下对口的机构设置,缺乏_定的科学陛,结果就造成了许多不要构的没置,导致机嘲中.同时,庞大的饥构也增加了政府的成本,并且—定程度匕也容易造成汉力自勺滥用. (2)"双重从属制'啸行政效率的提高.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要接受瓣,是我国条魁的'—f,特色.'所谓双重领导就是指,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除了要接受本级政府的领导外,还要接受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或业务的指导.'棚"双重从属制"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纵向上的'缘:条在同一系统内能做到行动统一,另一方面也为了保证横向上的'缺面管理本地区时能葡奶成—整体.虽然"双重属制''的出发点是为了保证条块结构能够正常运行,但这—体制不仅没有起到调动积殴眭的作用,反而阻碍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第一,责任不明.由于^都扮演经济^"角色,都有着一窟陧度匕的功利主义,因而遇到有利的事隋时,各个层级的政府和条条都相互争夺,而不利的6却相互推让,这就造成了职责不清;第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面I临两难境地.由于'谨'的体制以及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指导关系,一旦匕级政府和本级政府的命令不同时,下级条条就会不知所措,处于两硝境地,从而阻碍行政效率的提升.(3)条块冲突易加剧地方政府的权责和利益的失衡.我国宪法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都规定了"条条"和"块块"各自的职责和权限,不过由于条块分割的存在,这些职能和权限的落实有很大的阻碍.特别是在国家进行分税制改革后,更是出现了财权向上集中,而事权却下移的反常现象,分税制改革对各级政府的权责范匝I未能进行有效合理的划分,造成了省以下体制内财重心逐渐向上集中,而事权逐渐向下集中,却忽略了条块分割造成地方政府事权错位,财权迁移,两权横向缺乏呼应的现实情况.比如现在的乡镇运行中,实际上是权力在"',责任在'I块";财权在"条",事权在"块".权责和利益分配不尽合理.事实上,乡镇政府法律上规定的事权很多,但没有条条的有效配合根本无法实现.(4)条块分割与政府职责同构的互动.中国各个层级的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基本与中央政府呈现出"同构"和"一体"的特色,它是中央政府各构成要素的复制.每—个层级的政府都有着自己的条条和块块,而其又会对应着下一级的条条和块块,这种政府职责同构现象的产生,"条块分割"是主要原因;而在以同构为特色的政府构架下,也必然会产生—定的条块矛盾.一方面,"条条"权力过分集中,丽"块块"却各自为政."条条'椒力的过分集中导致'S映"被分解,进而使得地方政府难以发挥统一协调能力进行全面管理;'失块',各自为政又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是"全能"的,又是"无能"的.这是一种形象说法,在条块关系中,每一级政府几乎要管理本行政区的所有事项,而在没有与E级划分各自职责的前提下,肯定会引发条块矛盾;同时地方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上级的约束,为了能多获得匕级的扶持,又得保持与上级的沟通,这又体现了它的"元能". 所以说,条块分割有加固了职责同构,两者是一种互动关系.(5)条块矛盾影响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布局和最优化.我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级政府的"条条"和"块块'提供的,而这'条条"和"块块'都是由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运用行政手段按部门和地区层层主办和管理的,因而这种部门所有, 条块分割的布局一般都缺乏统筹规划,是极不合理的.而这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同类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往往在不同层级中分别进行设置,在同_层级或地区中进行重复设置.这也就会造成资源的分散,人才,资金和设备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规模效益,许多企事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状态,效益低下,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而且—些''块块"又各自为政,缺乏活力,最终难以走向市场.旧同时,由于部门分割和这种不合理的布局,导致地方公众所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达不到最优,导致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重复,低效, 浪费地建设.2.条块关系变革的主要困境一"职责同构"的体制中国现有的条块关系模式是一种必要存在但不是很理想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政府条块的客观存在必要的,既不能没有条条,也不能没有块块.政府实行条条管理的体制,是政府为实现职能部门自上而下推行专门事务管理的需要;而实行块块管理体制,是为实现地方政府综萑的需要."条条"和"块块"相互依存,会长期共存.虽然说条块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条块结构在现有政治生态下维持了政治统治结构的平衡,但这种体制还是不理想的,还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困难,行政效率低下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使政府间关系陷入失衡的状态,制约中国政治发展.那么,条块关系变革的主要困境是什么呢?本^为条块关系变革的主要困境应该在于"职责同构"的政府管理体制."所谓职责同构,就是指在政府间关系中,不同层级的政府在纵向间职能,职责和机构设置匕的高度统一,一致.刀也就是在这种政府管理模式下,中国每_层级政府在机构设置上都表现为'l上下对口,左右对齐".这种制度困境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1)职责和职能配置的同构.在我国各个层级的政府部门中,部门和机构的职能,职责大体上是一致相同的,地方政府几乎就是中265内蒙古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第l3卷总第59期) 央政府的复制品,完全依据上下对口进行——设置,这样就使得原本应该按照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承担的职能,职责来划分的事权,变得极不合理规范,结果就导致了各级政府部门任务繁杂,管了许多也管不好的事情.也就一定程度E造成了党政机构的"上下对口",''条条" 籍制"块块",权力与责任不对等,责任不清等问题的出现.圈(2)机构设置的同构.政府的职能,职责与政府部门机构的设置是相对应的.在我国,各个层级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与中央政府也基本呈现出"同构"和"—体"的特色."总的来说,机构的设置规律有两条:一是强调机构对口,上下对应;二是机构的规模和数目由上到下逐渐递减.'棚我国政府机构设置E的严重同构,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条块关系中问题的出现,阻碍着政府机构精简和改革,影响着"条条"和"块块''关系的理顺.总的来说,"条块关系'变革的困境主要在于"职责同构"的政府管理体制.所以,我们要以消除"职责同构',为突破口,理清各级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职责,理顺条块关系.四,条块关系变革的路径选择中国政府间关系中的"条条"和"块块"的必要存在是—个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好"条条"和"块块"的协调管理及协同治理.1.打破上下对口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政府层级之间的上下对口管理是条块冲突的重要原因.在中国这个泱泱大国里,上级政府部门不可能对各项事务都做到包揽无遗,它应诙恨据事务的性质在各个层级的政府中进行合理地配置. 具体来说,可以重新审视条块的职责和职能,理清条块之间模糊交叉的工作界面,调整目前的这种繁琐的组织架构,以便实现从"每一级政府都要管所有的事情"向"只负责特定事情''转变.嘲也就是说,要明确分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权限,划清两者间模糊的效线,各自负责特定的事情.(1)块块设置是每个层级政府都需要的,不可能切除全部的块块管理组织.但是块块管理体制到县乡基层后,就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确定如何设置块块内部的综合性部门的数量.比如有些职能部门,地市级政府已经有了,区县级政府就没有必要再进行重新设置了.—旦搞对口,就会造成浪费.(2)条条也不一定在每一层级的政府部门都相应地进行设置,特别对于基圜晴部门而言,通常情况下并不需要太多的职能类似的条条.比如"陈纪瑜就曾对乡镇的条条设置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观点.他认为,一是可以规范—批.应对土地,工商等—些具有经济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职能的条条机构在改革中予以规范,可以打破乡镇界限进行跨区域设置,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与乡镇政府脱钩.二是压缩—批.对农技站,水利站,林业站等职能相近的条条机构,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加以精简,实行综合设置,系统管理.三是放活—批.将文化站,广播站等经营性,技术性和事业性的条条机构,改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管理.删2划清条块界限,依据各自职能园地制宜地设置机构(1)条条管理主要限于中央专有的事项.中央在地方的派驻机构应由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在人事,财政等方面应与地方政府脱钩. 对于目前有—些仍未按要求进行垂直管理的机构,应一律改为中央在地方上的派出或垂直管理机构,而不再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2)对于涉及中央和地方都需管理的事项,可以适当采用上下266对口的机构设置原则,但一定要消除"双重领导"的体制,应具体明确以哪—方的领导为主,避免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发生.另外,对与一些重要事务或必须处理的事项,还应由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统一发布指令,避免当上级和地方同时发布指令时,地方职能部门陷入矛盾的境地.(3)对于地方负责管理的事项,中央应不能任意干预,应允许地方政府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设置.如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中央和州政府之间权利互不侵犯,尤其是中央政府如没有法律依据是无权干预地方事务的.&以合理界定公共产品提供的主体来界定条块的职责范围?政府条块的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政府的职能,而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府最为重要的职能.因此,以合理界定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主体来界定条块的职责范围最为有效.(1)地方事务具有地方性,需要地方政府灵活地依据本地的特点进行自由裁量.比如地方政府的综合执法,就需要授权综合执法队伍,集中行政执法权,改分散执法体制为综合执法体制.这样—些公共产品的提供就理所当然地由地方政府的块块来承担,是最有效率的,也最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嘲(2)对于只有中央政府才能从全局考虑的公共产品,则应以条条管理为主,并据此设置条条部门.例如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本地的经济利益不被损害,而放任地方企业的排污;只有中央政府才会从全局出发, 大力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像这样的公共产品应该由条条来提供.4.对条块管理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1)以"权责统一''为原贝Ⅱ设置条块.—般来说,有责无权将限制政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权无责容易产生瞎指挥,滥用权力.在中国目前的条块结构体系中,权力主要集中在上级政府和条条手中,而责任却落在了由下级政府和条条身上,这种不合理的权力和责任安排,导致了各种矛盾的出现.因而,必须要贯彻"权责相统一_原贝Ⅱ来设置条块.(2)依法规范条块职责.条块关系的规范化必须有法律作为后盾保障,应该加强依法规范条块职能,明确各自职责.今后变革可重点考虑通过在宪法和组织法中增加可操作眭的内容,制定相关法律,依法明确划分各个层级政府之问的事权划分与职责权限,规定中央专有和地方专有的职责,中央和地方共同行使的职责等等.总的来说,条块关系的变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过程和工程.由于变革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涉及到深层利益的调整,以及理论方面的缺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变革的路途是艰难长远的,需要我们对其做出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口参考文献:[1]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研究评介D].政治学研究,2oo6(1):127.[2]周拓超.条块关系:政府间关系的一种分l桶视角[『]_齐鲁学刊,2006(3>:145.[3]马力宏.论政霄管理中的条块关系D].政治学研究,1998(4):71.[4]周振超.当代中国政府"条块关系',研究[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96.[5]周振超,李安埔政府管理中的双重领导研究——兼论当代中国的"条块关系"[『].东岳论丛,2009(3):134.嘲张劲松政府关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牡,2O08.248--253.[7]朱光磊,张志组"职责同构"批判D].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02.[8]周振超.打破职责同构:条块关系变革的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5(9):10[9]陈纪瑜.条块分割与乡镇财政体制运行研究D].求索,7206(7):18.。
国内府际关系研究述评:内涵、主体与脉络
国内府际关系研究述评:内涵、主体与脉络作者:徐宛笑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6期摘要:国内关于府际关系内涵界定主要有三种不同维度,主要分歧体现在府际关系所应涵盖主体范围及府际间脉络关系的侧重。
针对府际关系主体范畴,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来加以分析和界定,进而从行政伦理、区域经济及政府职能角度探讨将非政府民间社会纳入府际关系研究视野内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在府际关系脉络方面,中国经历了以纵向关系为主到以横向关系为主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十字博弈关系等表现;当前,府际关系脉络进一步嬗变,超越科层制的斜向关系出现,并最终使得府际关系走向复杂网络结构体系。
关键词:府际关系;主体范畴;关系脉络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6.0012中国作为一个单一制国家,具有长期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长久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分析范式成为中国学者对于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传统,导致对地方政府间关系及地方治理的研究显得相对不足。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从府际关系(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概念视角来研究政府间关系,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关于府际关系概念表述尚未统一,在涵义理解上也存在差异。
总体上看,当前国内关于府际关系的内涵界定存在不同认识,主要分歧体现在府际关系所应涵盖的主体范围及府际间脉络关系的侧重。
一、中国府际关系内涵界定的三种维度(一)纵向关系主导论以林尚立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政府间关系主要指“各级政府间和各地区政府间关系,包含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地方各级政府间关系和横向的各地区政府间关系” [1]。
在此基础上总结到,由于中国行政传统所限,政府间关系条块分割表现明显,因此政府间横向关系不仅指地方政府间关系,有时也可以拓展到政府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关系。
此外,他认为,在纵向和横向两种关系格局中,纵向关系尤其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决定其府际关系基本格局的轴心式关系。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与制衡机制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与制衡机制近年来,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一直是政治学者和社会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这种权力关系的制衡机制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及其制衡机制。
一、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在中国政治体系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主要是集中型结构。
然而,地方政府也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和决策权。
这种集中型结构是建立在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中央政府有着坚实的控制力,可以对地方政府进行约束和监管。
整个政治体系的运作是以中央政府为核心的。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
尽管中央政府有很大的权力,但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地方政府可以独立开展一些项目,也会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例如独立制定税收政策。
这样的政策制定,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许可和认可。
在地方政府的工作中,一些有关经济、社会改革等的事项需要在当地解决,不需要中央政府参与,这也体现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二、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制衡机制尽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权力集中型结构,但是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们都认为,特别是对于一个大国的政府而言,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制衡机制。
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制衡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制度:法律是制衡权利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来限制地方政府的权力。
这些法律可以强制执行,同时也可以对地方政府的违法行为进行惩罚。
例如,中央政府可以针对地方政府在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和惩治。
2. 政策制定: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来限制地方政府的权力。
中央政府可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制定和推行,地方政府需要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来制定地方政策。
中央政府也可以利用财政政策等手段来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3. 监督机制:中央政府可以通过监督机制来监督和限制地方政府的权力。
例如,在一些重要的领域中,中央政府可以派出专业人员来监督地方政府的行为。
条块关系:理解中国府际关系的一个核心概念
条块关系:理解中国府际关系的一个核心概念
徐东涛
【期刊名称】《治理研究》
【年(卷),期】2024(40)3
【摘要】条块结构是我国政府组织体系的基本构成,条块关系是对中国府际关系的形象化、概念化和学理化表达,是当今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条块关系的演变发展与国家体制的建构及其改革同频共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条块关系必将继续成为政府改革和公共治理的重要议题,清晰界定条块关系的内涵,系统梳理条块关系的主要争论,深化对条块关系的规律性认识,重要且迫切。
从中国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视角解读中国特色条块关系,既要基于中国国家制度建设和政府改革实践的历史与现实,也要上升到公共管理研究的普遍性理论关怀。
条块关系或将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实践和研究贡献于公共管理普遍理论发展的重要内容。
【总页数】12页(P34-44)
【作者】徐东涛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地方政府竞争:中国府际关系中的新趋势
2.私有财产概念与异化劳动逻辑的关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核心问题
3.府际关系中的条块关系研究综述
4.当代中国府际关系中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及其重构
5.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中的条块关系重塑:一个分析框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
理论基础:民主主义;地方权力固有说和地方权力让与说;
行政辅助理论。
优 缺
点:有利于地方政府推动制度创新;有利于民主政
治的发展;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
点:容易导致地方主义;不利于宏观调控;有利收入
再分配;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类型(三): 均权主义
四、集权与分权的两难选择
四是在权力监督问题上,中央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法令及行政命令对地 方政府实施领导和监督,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 五是缺乏均衡性,中央政府对不同地方政府的权力利益配臵没有遵循一 个统一的模式,而是对不同地方、不同政府实行实行特殊放权,比如经 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能够享受优惠政策。这种“分殊化”放权,一方 面造成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复杂化,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中央政府与地方 政府之间及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对中央与 地方关系的特定要求
(一)单一制国家的授权制是中国处理中央与地方 关系的基本国情
判定“授权制”的标准有三个,一是最高权力集中在中央 政府,二是地方政府的职权由中央政府授予,三是法律暂 时还没有明确划分的政府职权,即所谓的“剩余权”都属 于中央政府。根据这个标准,中国是单一的授权制国家。
中央与地方关系,亦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它 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 中所生成的纵向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与国家结构形成 (单一制和联邦制)直接相关,并且缘起于国家利益与地 方利益的对立统一。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国历朝历代政治 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1949年以前,国民党政府财政收入占GNP比重从未超过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 政府,比国民党政府具有4—5倍的汲取财政能力 。
在政府治理方面,中国与另一个国家有何不同?
在政府治理方面,中国与另一个国家有何不同?政府治理是一个国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它涵盖了政策制定、资源配置、行政管理、民生保障等多方面的内容。
而在这些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一、政策制定的方式不同在中国,政策制定往往是由中央政府出台,并向下层政府、企业、群众推行实施,整个过程比较集中且权力较为集中。
而在其他国家中,政策制定往往是由官方机构、议会以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政策逐渐形成并最终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和实施。
二、政府管理方式有所差异中国政府拥有比较强的政治权力,它可以通过发布命令、政令、规定等方式来指导和管理政府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政府的管理程序,提高了效率。
而在其他国家中,政府的管理方式则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和分权,分别由自治区、市、县等政治实体承担了不同的管理任务。
三、对民生问题的应对方法有所区别中国政府一向把社会稳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视为首要任务,通常会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并且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而在其他国家中,政府不同角色通常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其政策,例如公共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制度等项目。
四、政府投资政策不同中国政府高度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点领域的投资,这样有利于改善城市运输系统,推动发展优势产业等,旨在提高人民生产生活质量。
而在其他国家中,政府更注重的是民间和私人领域的投资,比如通过制定税收政策、争取外资等,这样能够从资本的角度增加政府收入,同时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五、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方式不同中国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通常会采取中央集权的方式,快速召开会议或发布紧急通知,并通过国家卫生部门、民政部门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保障和帮助。
而在其他国家中,政府通常依托于地方组织和机构的能力,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更加注重灵活应变与社会救助。
总体上看,在政府治理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具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政府在推进有效管理方面注重集中指导,更加关注整体推进、重点领域建设、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和核心任务。
条块关系
条块关系“条块关系”是指: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划分问题。
自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政府改革新目标,其中明确指出要“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又被称为“条块关系”,它历来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相关书籍,《当代中国政府“条块关系”研究》内容简介:《当代中国政府“条块关系”研究》从中国政治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全局蹬发,选取“条块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探寻“四位一体”条块关系模式形成、发展、运作和转型的内在政治逻辑为切入点,对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动态平衡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组合。
“轴心辐射模式”是《当代中国政府“条块关系”研究》提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分析框架。
作者认为,职责同构的政府管理模式是中国“条块关系”之所以复杂的主要原因。
而以“轴心辐射模式”为特征的国家整合方式又是决定职责同构长期存在的主要制度性根源。
“条块关系”还具体包括着:条块管理,条块分割,条块结合,条块共管,条块矛盾,以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号召处理好条块关系当好领导参谋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形成了纵向和横向两种经济管理结构。
纵向结构,即条条,是按行业、部门从上到下贯通起来的监督管理系统;横向结构,即块块,是隶属于省、市、县等某一层政权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组织。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领导经常遇到如何处理好条块关系的问题。
条块关系,即当地政府与业务职能部门的关系,譬如与金融部门的关系,与工商、税务部门的关系等,这些往往是部分与整体、微观与宏观、旧体制与新体制的交叉点。
条块关系处理得好,就会形成有利于改革和建设的合力。
否则各行其是,就会产生许多纠葛,增加许多麻烦,影响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毫无疑问,处理好条块关系,首先是各级领导的重要责任,同时,与辅助领导工作的秘书部门也不无关系。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一个组织学研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是一个涉及组织学研究的广泛领域,其中包括政府组织结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管理的机制等方面。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了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首先,中国政府组织结构的特点是高度集中和分权结合。
在中国的政府组织中,中央政府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决策中心,同时又授权给地方政府一定的行政权力。
这种集中和分权的结合,使得中国政府能够更好地协调各级政府的工作,避免了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并确保了国家治理的一致性。
其次,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合作与调控的双向互动。
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政府的调控,为市场提供了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与此同时,政府也从市场中获得了动力和资源,同时通过政府企业的存在,对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控和监管。
第三,中国国家治理的机制是基于社会共识和社会合作的。
中国政府通过与社会各方面的对话和协商,建立起一种基于共识和合作的决策机制。
这种机制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听取民意、反映民意,并通过合作解决社会问题。
最后,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还体现在公共管理机制上。
中国政府通过对公共事务的规范管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共管理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了制定和实施政府政策的程序、权责清晰的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
这些机制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并保证公共事务的高效运行。
总之,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是一个涉及组织学研究的广泛领域,其中包括政府组织结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管理的机制等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作用,并通过合理的协调和管理,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国家治理的特点和制度逻辑。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概论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概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是指中国国家在当代社会中进行政治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和方式。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国家治理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特点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形成的一种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一道路的基本要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法治政府和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特点是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中国国家治理强调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引导作用,既坚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保障公共利益,又积极推动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
例如,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特点是强调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国家治理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积极推进改革,不断完善和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旨在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特点是注重人民参与。
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的全过程。
通过广泛征求民意、建立基层议事机制、加强公民教育等手段,促进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广泛参与,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利益。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特点是注重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和全球治理的进程。
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组织合作等方式,扩大国际影响力,维护国际秩序和全球稳定。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全面深化改革、人民参与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中国国家治理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针对国内外环境变化,积极探索和创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概论为我们了解并研究中国政治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和理论基础。
当代中国地方治理和研究简况
当代中国地方治理和研究简况摘要:本文首先以概括性的语言交代了中国地方治理概况,并认为中国地方治理状况的好坏,不仅与现行的宏观体制有关,而且依赖于作为治理基础的乡村治理和社区居民自治。
接下来,对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有关中国地方治理的研究作了简单回顾和评价。
关键词:地方治理宏观体制乡村治理社区居民自治研究一、当代中国地方治理格局在中国这样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地方权力始终是单一国家主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级地方政府除自主负责本地区的事务外,还执行着始于中央并层层下达的指令性任务。
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的地方政府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每级政府只管特定的事情”并与中央政府“板块式”地分享治理权限。
相反,两者之间是一种有机的分权(即功能性分权)。
因此,在考察地方治理时,我们不能忽略宏观体制对它的制约作用。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地方政府体制是“省―市―县(区)―乡(镇)”四级政府体系。
具体而言,农村与城市稍有不同:前者是“县―乡(镇)—村”两级政府,一级自治;后者是“市―区―街道―社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一级自治。
[1]这种地方政府体制,以及与它相伴而生的行政体制、财税制度以及政权运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型塑着中国地方治理的形貌。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府在现代化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
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国家和政府力求将权力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以尽可能地动员一切社会经济和政治资源。
这种后发的赶超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往往都是以压力型体制作为制度支撑的。
压力型体制一般指的是“一级政治组织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
”[2]在压力型体制中,上级行政机关制定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加以具体化和数字化,以指标和任务的形式分派给各个下级行政组织,并以这些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奖惩考核,有的甚至采取“一票否决制”;下级行政机关官员的升迁、奖惩、工资福利同完成上级下达指标的情况挂钩,承受着来自上级行政机关的巨大压力。
条块关系
条块关系“条块关系”是指: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划分问题。
自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政府改革新目标,其中明确指出要“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又被称为“条块关系”,它历来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重要内容。
相关书籍,《当代中国政府“条块关系”研究》内容简介:《当代中国政府“条块关系”研究》从中国政治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全局蹬发,选取“条块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探寻“四位一体”条块关系模式形成、发展、运作和转型的内在政治逻辑为切入点,对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动态平衡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组合。
“轴心辐射模式”是《当代中国政府“条块关系”研究》提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分析框架。
作者认为,职责同构的政府管理模式是中国“条块关系”之所以复杂的主要原因。
而以“轴心辐射模式”为特征的国家整合方式又是决定职责同构长期存在的主要制度性根源。
“条块关系”还具体包括着:条块管理,条块分割,条块结合,条块共管,条块矛盾,以及“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号召处理好条块关系当好领导参谋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形成了纵向和横向两种经济管理结构。
纵向结构,即条条,是按行业、部门从上到下贯通起来的监督管理系统;横向结构,即块块,是隶属于省、市、县等某一层政权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组织。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领导经常遇到如何处理好条块关系的问题。
条块关系,即当地政府与业务职能部门的关系,譬如与金融部门的关系,与工商、税务部门的关系等,这些往往是部分与整体、微观与宏观、旧体制与新体制的交叉点。
条块关系处理得好,就会形成有利于改革和建设的合力。
否则各行其是,就会产生许多纠葛,增加许多麻烦,影响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毫无疑问,处理好条块关系,首先是各级领导的重要责任,同时,与辅助领导工作的秘书部门也不无关系。
“条块关系”及其优化路径的选择
“条块关系”及其优化路径的选择——《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和《当代中国政府“条块关系”研究》的启示15723087 赵芳摘要:条块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最基本的政治关系之一,在我国一元化集权统治的政治体制之下,“条”与“块”既相互合作,又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理顺条块关系一直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
本文在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和周振超《当代中国政府“条块关系”研究》的启示下,分析了我国条块关系中存在的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权责与利益失衡和中央决策施行梗阻等主要问题,总结分析条块关系的症结——职责同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条块关系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条块关系;职责同构;优化路径一、引言如何协调处理央地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关系,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既高度集中,又在管理方面已经相当分散”(周振超,2009)。
我国通行的管理体制是双重管理和垂直管理,也就是“条块结合”。
“条块关系”又称“府际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最基本的政治关系之一,并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前沿和方向。
“条块关系”中的“条”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各级政府中业务内容相同或职能性质相似的互相贯通的部门或机构;“块”则是指各个层级的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县、乡四个层级以及各个层级地方政府内部按照管理内容划分的不同部门或机构;“条块关系”是指不同层级的政府组织在“条”和“块”基础上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武小龙,2011)。
在府际关系中,中央政府在高度集权的情况下,就需要分散行政管理权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然而,分散的行政管理权到一定程度又会造成对集权的冲击(朱光磊,2009)。
也即是说,“条”和“块”之间既相互合作,又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和冲突。
西方研究组织力学的学者将这种权力横线和纵线的交错称作“矩阵难题”,所有规模庞大的组织都必须应对矩阵问题,而中国的政府组织机构是极其庞大的,因此其矩阵的复杂性也是前所未有的,“条块矛盾”始终存在(李侃如,2010)。
条块关系:政府间关系的一种分析视角
有权威 。改革要成功 , 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没
本 问 题
有这一条 , 是乱 哄哄 , 行其 是 , 就 各 怎么 行 呢?不能 搞 ‘ 你有 政策我有对策 ’不 能搞 违背 中 央政策 的 ‘ , 对策 ’ , 这话讲了几 年了。党中央 、 国务 院没有权 威 , 局势 就控 制不住。我赞成边改革 、 边治理环境整顿秩序 。要创造 良好 的环境 , 使改革 能够顺 利进 行。 中央定 了措施 , 各 地各部 门就要坚决 执行 , 不但 要迅速 , 而且要很 有力 。 ” - P 7 95 1 ( 7 19 年十 四届 五中全会 闭幕时 , 3 2) 3 江泽 民发表 了 题为《 正确处理社会 主义现 代化建设 中若 干重 大关 系》 的讲话 , 提出要处理 好十二个带 有全 局性 的重大关 系。 其 中, 第十大关 系就是 中央 与地 方 的关 系。20 年 , 0 5 温
收 稿 日期 : 0 6 3 6 2 0 —0 —1
家宝总理在向十六届五 中全会作《 于制定 国民经济 和 关
社会发展第 十一个 五年规划 建议 的说 明 》 , 时 把正 确处 理中央和地方 的关 系, 作为“ 十一五” 期间需要处 理好 的 五大关系之一 。回顾历史是为了认清现在和开辟未来 。 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 , 如何 协调政府 间关 系, 对党 的执 是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3期 总 第 1 2期 9
齐 鲁 学 刊
QIU J L OUR NAL
No. 3 Ge r lNo.1 2 ne a 9
条 块 关 系 : 府 间关 系 的一 种 分 析视 角 政
周 振 超
( 开 大 学 周 恩 来政 府 管 理 学 院 , 津 3 0 7 ) 南 天 0 0 1
浅谈当代中国政府基本架构,主要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
浅谈当代中国政府基本架构,主要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作者:魏福多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2期【摘要】在分析研究当代中国政府时,首先要了解中国政府的执政方式及政府等级划分,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承担的职能角度,了解并掌握政府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
本文从纵向的政府层级划分和横向的职能划分两个角度探讨当代中国政府。
【关键词】政府;架构;关系在研究中国政府时,首先要明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最大的政党,也是中国政府唯一的执政党,在中国的政府事务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在研究中国政府时,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历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本文不作展开描述。
一、政府的含义及职能(一)政府的含义政府是一个国家为了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区域分割原则,以暴力统治为依托,组织起来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
政府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则泛指各类国家权力机构,包括一切依法享有制定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解释和应用法律的公共权力的机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狭义的“政府”概念仅仅是指国家机构中执掌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机构。
1、广义政府:即指一个国家内行使国家权力的全部组织体系。
在不同的国家,从广义上看,主要在以下不同的含义上使用政府概念(1)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政府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经常被使用。
例如,当国家领导人和外交代表,如国家主席、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外交部长和大使,在讲话或文本中谈论“我代表国政府”时,他们指的是“中国政府”代表中国政府的全部或整个中国国家机关。
(2)政府等于国家机关和执政党的总和。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在政党政治的意义上,政府和政党是一体的,这是当代大多数国家的现实。
2、狭义政府指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国家政治权力体系的组织制度。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人民政府行使行政权。
这是在日常管理与生活中通常使用的狭义政府的含义。
试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协同
试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与社会间的新型协同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方向的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这一进程中,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形成了新型的协同关系。
本文将从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现代化治理的要求和新型协同的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在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传统上,政府是权力和资源的分配者和管理者,而社会则是政府的受众和执行者。
在新时代下,这种传统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政府更加倾心于走近社会、倾听社会声音、回应社会需求。
在一些重大决策和政策的制定上,政府更注重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征求社会民意,使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政府也更加注重打造互动型、平等型的社会治理体系,鼓励社会各主体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发挥作用,提升社会治理的综合性和协同性。
而社会也在逐渐转变自己的角色,不再仅仅是政府的受众和执行者,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社会组织、企业民众等各种主体都成为政府的合作伙伴和参与者。
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
这种新型的政府与社会关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现代化治理的要求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需要政府与社会间的协同。
现代化治理的要求既包括对政府的要求,也包括对社会的要求。
政府要求必须更加注重服务民众、回应社会需求、加强自身治理能力和水平。
政府的服务意识、责任感要不断加强,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政府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治理效能和水平,创新治理方式和手段,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而社会方面,也要求社会各主体必须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
社会组织要不断加大自身的建设力度,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更加积极地推动社会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如何与众不同
———《当代中国政府“条块关系”研究》评介
朱光磊
对其他国家治理模式成功之处,我们应当从国情出发予以合理借鉴。
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府治理模式,主要取决于该国的历史、文化、国情、民情、政情等诸多因素。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定是一种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模式。
周振超的《当代中国政府“条块关系”研究》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从中国政治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全局出发,选取“条块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探寻“四位一体”条块关系模式形成、发展、运作和转型的内在政治逻辑为切入点,对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动态平衡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该书从政治统治和管理两个维度对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中的“条块”结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在理论上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该书的出版不仅拓宽了政府间关系的研究视野,而且对于构建一个能够保证中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现代政府制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总体来看,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尤为值得赞赏和肯定。
(一)全书有一条主线、一个明确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和鲜明的“聚焦点”。
目前中国政府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既高度集中,又在管理方面已经相当分散”。
高度集中弥补了管理上的分散;管理上的分散缓解了高度集中带来的压力。
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政府治理模式。
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这一特征密切相关。
就政府间纵向关系而言,中央政府在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就需要分散行政管理权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然而,分散的行政管理权到一定程度又会造成对集中的冲击。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政府围绕着“条块关系”进行过多次变革,但始终没有找到条条与块块关系的平衡点,未能摆脱“条块矛盾”的困扰,走出了条条“一集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循环。
曾经设想,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情况会好起来,但是,时至今日,并没有真正缓解的迹象。
如何在条块之间,特别是在纵向间政府层级中对政府职责做合理划分与权力分配,理顺“条块关系”,是中国政府管理体系创新中的一个“困点”。
“条块关系”的复杂性给处理和研究“条块关系”带来了特别的难度,但同时也为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丰富和深化这方面的一般理论概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丰富的素材。
学术著作的生命力不在于面面俱到,关键是要有一条主线、一个明确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和鲜明的“聚焦点”。
作者没有试图涉及“条块关系”的方方面面,而是选择了相对明确和集中的切入点:第一,为什么中国的“条块关系问题”比其他国家突出?第二,本来设想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条块矛盾能够多少有些缓解,结果却更复杂了,为什么?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全书形成了自己的推导逻辑和思考线路,这就是中国“条块关系”的特色在于双重领导。
双重领导是“条块关系”之所以复杂、条块矛盾之所以尖锐的主要原因;职责同构是双重领导和形成现有“条块关系”模式的关键所在;以“轴心辐射模式”为特征的国家整合方式是决定职责同构长期存在的主要制度性根源。
(第17—22页)由于整个内容都要围绕着一条主线去展开,因此全书主题鲜明、逻辑上环环相扣。
(二)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分析框架。
尤其是对“轴心辐射模式”的政府治理模式有比较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其理论分析框架有较强的解释力。
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长期以来没有理顺,“条块矛盾”之所以突出,根本原因是与“职责同
构”这一中国政府职责在纵向上配置的总特点联系在一起的。
①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
・
721・①参见朱光磊、张志红:《“指责同构”批判》,《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这样的问题:中国的政府间关系方面为什么会出现职责同构?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难能可贵,回答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则便属于理论创新了。
既然职责同构是造成条块矛盾的症结所在,所以为了协调“条块关系”、化解条块矛盾,进而改善政府间纵向关系,就需要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改变职责同构的政府管理模式。
作者以“轴心辐射模式”为特征的国家整合方式,是决定职责同构长期存在的主要制度性根源。
政府间关系首先受制度的制约,其次才是事权划分的问题。
如果没有制度方面的大的变革和调整,仅仅围绕着事权划分做文章,政府间关系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第19页)这种对中国政府纵向关系职责同构的原因的解析,很有意义。
该著在归纳“轴心辐射模式”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这一模式通过以下几个中间变量和机制影响、塑造并强化着职责同构的政府管理体制。
第一,人事任命;第二,地方政府对民众的责任机制;第三,对地方政府“一把手”监督乏力,使实行制度性权力配置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撑;第四,党政关系。
(第130—148页)
(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使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全书所提出的基本理论命题———“四位一体”条块关系模式以及对中国“条块关系”模式的概括、功能的论述、困境的分析和变革条块关系的对策的提出等,均有独到之处。
中国政府在运作中有许多成熟的和规律性的东西。
多年来,大家习惯于向“西天取经”,自己政府治理模式中的优点可能被低估和忽视了。
在这方面,作者表现出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思想。
比如,对双重领导、双轨道执行模式的概括和总结就有自己的见解。
地方政府中的职能部门要接受双重领导,是中国政府管理中的一大特色。
所谓双重领导是指,地方政府中的绝大多数职能部门既受本级政府统一领导,又受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或者领导。
就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双重领导的政府管理制度经常视为讨伐的对象。
这一政府管理模式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影响行政效率的提升、容易引发条块矛盾、导致中央决策的“中间梗阻”。
等等。
作者在研究中自觉贯彻了这一科学的方法论。
在看到“双重领导”的政府管理模式所带来问题的同时,没有忽略这样一个事实:这一模式也是中国保持繁荣和稳定的制度保障性因素之
一。
并将双重领导模式所承担的功能概括为七个方面:监督与制约、弹性机制、信息传输、政治整合、替代与变通、协调与统筹、人才培养与供给。
(第70—116页)这就为我们全面认识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的现状和特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四)尝试去理清学术界和舆论界在政府间纵向关系问题上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或说法。
在学术研究中,纠正一些不太准确的理论概括与对已有的现象做出新的解释同等重要。
政治生活和学术研究中许多约定俗成或流行的说法未必准确。
作者在书中提出:“改革就是简政放权”,“现有条块关系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实行地方自治的国家,地方政府的权力大”,等一些“流行”的说法,或者是片面的;或者不甚准确、精确。
针对这些似是而非或片面的说法,作者较为系统地从学理上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在现实中,只要一提到中国政府,很多人马上就能想到中国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把这个特点定性为中国政治体制的一个弊端。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好像只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要拿中央集权“开刀”,否则就不是改革。
但是,如果仔细考察一下的话,上述“流行”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中国既不是绝对的中央集权国家,也不是权力分散的国家。
在政治上,尤其是干部人事问题上中央政府确实是集权的,然而在行政权力、经济权力和司法权力等诸多方面却是分散的。
也许作者的概括并不周密、严谨。
但作者对政府间纵向关系这一复杂问题的描述和解释,或许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政府过程和思考现在的改革有所帮助。
当然,书中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
比如,全书的后三章涉及的问题太多,容易使分析的内容显得宽泛和离散;对于民主集中制与政府间纵向关系的联系机制没有深入挖掘;对解决条块问题的可操作性措施还不够充分等。
作者:朱光磊,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市,300071)
(责任编辑:林立公)
・821・政治学研究 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