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教学课件 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教学课件 分子和原子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水分子模型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氧气
模 型
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粒构成的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分子的性质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放大几百万倍获得 的苯分子的图像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分子的性质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 分子,即: 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
相互关 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 系子
➢ 分子间有间隙
分子的性质
固体
气体分子 间的间隔

液体
液体分子 间的间隔
气体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分子的性质
➢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品红分子在冷水和热水中的运动情况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物质ຫໍສະໝຸດ 构成构成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破裂成 构成
原子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 分子、原子的共同性质
• 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 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 原子的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
数目不变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从不同角度描述水的组成
宏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微观: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的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如果我们把看的见的水想象成是由很多很多小到 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聚集而成的,当水受热时,就会分 散开来成为一个一个的微粒,我们称这种微粒为水分 子,分子很小,是肉眼看不见的,所以我们就看不见 了。当遇冷的时候,一个一个水分子又聚集在一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糖溶于水、铁生锈等,引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思考。
2.基本概念: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比较它们的异同。
3.表示方法:教授分子和原子的化学符号表示方法,让学生动手练习。
4.性质与作用: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关注化学与环境、健康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分子的扩散、原子的颜色等,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知识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
7.课后反馈: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看法,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想象。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和原子,并简要介绍它们在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详细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介绍分子和原子的化学符号表示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书写化学符号。
6.结合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质量减小
C.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种类改变
【答案】C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感受分子的微小,从而理解分子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特性。
设计实验通过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直观地展示分子的运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分子运动特性的理解。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到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一性质的理解,还能体会到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间隔差异。
【交流讨论】你知道如何解释以下现象?
①走过花圃,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②湿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变干?
③蔗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消失?
【学生1】是因为扩散,分子热运动
【过渡】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生活中,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实验当中的现象吧!
【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板书】二、微观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以下生活与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分子还有什么性质?
【图片展示】花香在空气中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总结】微粒(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
【学生活动】任务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这些核心概念展开,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科学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微观粒子的存在及其性质。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还培养了他们的微观想象能力。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问题】怎样才能认识分子运动呢?
【预测】氨(NH3)分子易溶于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氨分子的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4.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形成清晰的微观观念。
-研究报告:要求包括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等内容。
-课堂反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解答学生疑问,调整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1.生活实例引入: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为例,如香水扩散、铁生锈等,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背后的原因。
1.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能力逐渐提高,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加强。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内涵。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细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但部分学生仍存在依赖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4.学会使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和原子,提高学生的化学用语书写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微观概念。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不仅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也是学生理解物质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形象的图示和严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章内容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材编排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初步建立起微观世界的概念框架,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设计《分子和原子》的教学时,我遵循了“情境导入一新知讲授一实验探究一巩固练习一总结反思”的教学流程。

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结合实验现象和多媒体辅助手段,直观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存在与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微观世界的概念;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子和原子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接着,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最后,通过课堂总结和反思,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培养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力求达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认识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运动性、分子间的间隔以及分子的构成等,能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科学思维: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科学探究与实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重点重点:分子、原子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

五、教学难点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以及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课题1--分子和原子(共4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课题1--分子和原子(共48张PPT)
质的分子间间隔较小。)
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之
D 间有空隙的是(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
致的选项是( B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 分子是有质量的 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3、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D )
A 体积大小不同
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 质量不同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B)D
A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1、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构成。
2、有些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有些分子由 不同种原子构成。
思考:如何判断哪些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 哪些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思考:如何判断哪些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 哪些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水分子 H2O
看分子结构
氢分子模型 氧分子
H2
O2
氨分子 NH3
看分子的 符号
二、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1、分子的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思考:液态氧气和气态氧气 的化学性质相同吗?
二、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1、分子的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相同!
思考:下列变化过程中,分子有没发生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动画或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原子的重要性。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化学反应等,让学生认识到原子的存有化学反应?”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原子是什么?”,“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通过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知识,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也有助于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和分享,提高课堂实效。
4.反思与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自主调整学习策略。通过定期进行评价,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探究原子的基本性质和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和问题,让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原子世界的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在讲解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时,我会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分子和原子的转化过程,让学生理解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讲解完原子知识后,我会设计一些讨论题目,如“原子的结构对物质的性质有何影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并帮助他们解决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感知原子的重要性,通过讲解、讨论、总结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的知识,提高化学素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得当,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 教案01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 教案01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掌握分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究实验,形成化学观念,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建立物质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体验由宏观实验现象感知、想象微观世界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及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学仪器和药品:试管、浓氨水、酚酞溶液、红墨水、滤纸条、酒精、注射器等。

教学PPT及相关视频。

四、教学过程
分子的性质
环节一:感知分子的大小
【展示】展示水的图片。

【讲述】水分子的材料,推测分子的性质。

【明确】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运动
五、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分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已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
属于化学变化
【猜想与假设】是什么物质使A中的酚酞变红色? [思路1 引空导气] 使分酚析酞A所变处红的色环境,凡可
能与2A接氨触水的使所酚有酞物变质红都色有可能使A
中的3酚酞水变使色酚(酞A周变红围色的物质有:空 气、氨水、水)
实验中的氨水和酚酞并没直接接触,可A中 酚酞为什么会变红呢?
【分析现象】 【实验结论】
一段时间后
200g
175g
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 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 为什么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 ➢ 为什么温度越高水减少得越快? ➢ 5mL乙醇和5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为什么小
于10mL? ➢ 在静置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
一、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B中的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扩散到了A 中,使酚酞变红色,而由于酚酞分 子运动速率较慢,不能运动到烧杯B 中所以B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
1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2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3 浓氨水有挥发性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1)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防止构成香水、汽油的分子由于运动而扩散到空气 中,造成损失。
结论?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现象
(1)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防止构成香水、汽油的分子由于运动而扩散到空气 中,造成损失。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3)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滴加5-6滴酚酞溶液,搅 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水分子不停地
10mL
运动,扩散到
酒精分子中
5mL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现象 分析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水不变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 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 分析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 杯罩住烧杯A和烧杯B,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BA
溶液逐渐变红
烧杯B中浓氨水的氨分 子不断运动,进入A烧 杯,使酚酞溶液变红
很小。 。

溶液不变色
烧杯A中的物质没有挥发性, 分子无法运动到烧杯B中
的空气,用手指顶 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再吸入等体积的 水,用手指顶住针筒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吸有空气的注射器比吸有水的注射器容易 推进。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合作学习
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列举生活中的 事例或现象,并用分子的性质进行解释。
湿衣服为什么太阳下晾干更快?
将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 为0.024m3的钢瓶中,这是什么原因?
一、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 质量和体积 2.分子在 不断运动着 3.分子之间 间隔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获得的苯分子图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获得的硅原子图
20世纪80年代十大 科技成就之一
扫描隧道显微镜
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 们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探究:
分子运动现象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设计实验现象,如水的溶解、酸碱反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具体包括:
1.教师提出问题,如“分子和原子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具体包括:
1.通过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动画或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引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通过呈现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水的沸腾、气体的扩散等,让学生感受到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兴趣。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参与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共同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
3.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如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共同进行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3.理解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宏观现象,如物质的溶解、气体的扩散等。
4.掌握物质在微观层面的变化规律,能够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具体包括:
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获取和验证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应能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区别与联系。具体包括: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来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重点难点:重点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准备:烧杯(大小各5只)、试管、酒精灯、品红、浓氨水、酚酞溶液、酒精、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

二、推进新课(一)物质有微观粒子构成结论实存在的。

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发生变化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没变,水的化学性质没变。

水分子发生改变,变化。

除了化学性质外,还包括物理性质,如色、味、态、熔点、沸点等。

[讨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这些分子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呢?水由水分子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水和酒精的化学性质相同吗?氧气、液氧、固态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复习进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复习进程
空气易压缩,水难压缩
空气中气体分子的间隔大,易压 缩;水分子的间隔小,难压缩
12.思考题
(1)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 玻璃容器中加入100 ml的水,向水中放 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 ,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液面比原 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 推测分子有哪些性质?
(2)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 么要严禁烟火?
食物腐败
湿衣服在太阳 底下易变干.
温度越高,分子运 动速率变快
分子不停运动
3
10.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地震后,搜救犬可根据人体发 出的气味找到幸存者;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6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 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11.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 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 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 将栓塞慢慢推入,有什么情况发生?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4、氢气和氯气反应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 D)
A、氢分子 B、氯分子 C、氯化氢分子 D、氢原子、氯原子
第三单元课题二分子和原子
1、已知“○”、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 表示的气体物质中:
①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C_、___D___ ② 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B_______ ③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A_____
A
B
C
D
2、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6、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C )
A
B
C
D
分子、原子概念的应用(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第1课时)课件(28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第1课时)课件(28张PPT)

27
再见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的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 分子的图像
一、分子
1பைடு நூலகம்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滴水的质量很小,但一滴水里大约有×1021个水 分子,这些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 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三万多年才能数完。
探究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烧杯A
现象 溶液变红 浓氨水挥发出
想一想
1.远远的,为什么就能闻到梅花的香 味?
2.酒香为何不怕巷子深,这与什么有 关?
3.糖放入水中,为什么糖不见了,水 却甜了?
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 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把这 些微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分子、原子。
小结: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 子或原子等构成的
分 子 和 原 子 是 客 观 存 在
课堂达标
1.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
的物质世界,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微粒有大小
B.微粒有质量
C.微粒间有间隔
D.微粒不运动
2.夏天的傍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散步前总喜欢 往身上喷点花露水,蚊子闻到花露水的气味就不 敢靠近他们了,这一现象说明( B ) 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的质量较大
26
(2)实验2(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产
氨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烧杯 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B中后,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
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没有必要
,请阐述你的理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本案例通过生活现象和实际案例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分子和原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激发思考:本案例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和相互关系。
3.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4.定期进行总结性评价,了解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的总体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微观模型、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和原子的微观世界。
2.通过实际案例、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分子和原子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本案例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合作使学生在交流、分享、合作中共同进步。
4.反思与评价注重过程:本案例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总结性评价,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特点、构成以及它们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教师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观察微观模型、进行化学实验、分析实际问题等,旨在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子原子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探究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3.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体验探究过程。
4.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共3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共34张PPT)
实验3-1 品红的扩散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 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若换成热水呢? 实验-60℃
品红慢慢扩散到水中,最后变红 品红很快扩散到水中,迅速变红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品红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 运动速率加快) 思考:在这些变化过程中你看到分子的运动了吗?
一、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的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无固定的组成。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由同种物 质组成或同种分子构成.
如: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 二氧化碳等多种分子构成的。
几种说法:
组成(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 构成(微观):物质是由分子、原
子或离子构成的。
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C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 和氧分子
B.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 生变化
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 学变化
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 学性质
7.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水分子 ,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氢原子 和 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 是 氢分子和 氧分子,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分子 可再分,而 原子 不能再分。
3×10-26 kg
例如: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观察与思考1: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 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优秀教学案例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分子的概念,如分子的体积小、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等基本性质。
2.通过动画演示,讲解原子的构成,如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分布,以及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水的沸腾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铁的生锈是原子结构发生变化等。
3.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质构成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养成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滴水的微观世界,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构成和性质。
2.提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是由哪些微观粒子构成的?”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分子和原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掌握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要大些。但不能笼统认为 分子比原子大。
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分子大,原子小。 2、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则先 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3、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要大。 4、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 可分。
HH HH
2H2
二、原子
1、基本性质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3)原子间有间隔。
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
(((21))1)原原原子子子是的的不质质断量量运和和动 体体的 积积, 都都温 很很度 小小升高,原
似 子运动加快。
子运动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
(3)原子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分子,(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
性质不同。
性质不同。
区 在化学变化后,分子变成了新 别 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 大小、性质都不变。
联 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也是 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一、分子
1、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 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3、分子间有间隔。
4、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 变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纯净物、化合物
纯净物、单质
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
是否分子变了,化学性质也 变了?分子是怎样变的呢?
例:电解水
O
HH
O
HH
O
HH
通电
O
重新 H H 组合 H H
HH
水分子 (H2O)
分为氢 原子和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H2) (O2)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O
HH 水分子 (H2O)
2H2O
OO
氧分子 (O2)
OO OO
2O2
HH
氢分子 (H2)
形状变
状态变
4、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 变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状态变
4、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 变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固体 液体
状态变
气体
4、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 变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形状变
固体 液体
状态变
气体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试列举生活中或自然界中哪些物 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 由原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水和大多数气体(除稀 有气体)等,如: H2O,H2,O2,N2,NH3,CO2,SO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和非 金属固体,如: Mg,Fe,Cu,He,Ne,Ar,P,S,C,Si
根据下列的图形给物质分类(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