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论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通过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增强国家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的重要代表,承担着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保护的重要责任。
通过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还在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改革和发展,可以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也承担着重要角色,通过改革和发展,可以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然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同时,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对于我们深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于强化企业自主权。
过去,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过多干预和管理,导致了许多国有企业的管理不灵活,效率低下。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国有企业逐渐实现了企业法人独立性,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化经营和自主决策权。
这使得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做出灵活决策,提高经营效益。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于激发企业活力。
传统上,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
改革后,国有企业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原有的垄断局面,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例如,国有企业改革后实行了股份制改革,使得国有企业能够引入外部资本和管理经验,并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传统上存在着职权不清、责权不一致等问题,治理结构不完善。
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国有企业逐渐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企业治理结构。
例如,引入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分工,明确了各层级的责任和权限,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和法制性。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在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在改革后,国有企业更加注重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救助等领域,推动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强化企业自主权,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其次,要鼓励竞争和创新,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要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法制性。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议题。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能否实现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采取的是“大包干、小包干”和“计划核算”等措施。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1980年代上半期,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以“领导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为主要内容。
1986年,中国完成了《企业法》,这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法律基础。
1988年,中国政府又颁布了《国有企业法》,这标志着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正规化阶段。
19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出现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改革措施,如实行产权分置、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革等。
这些措施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形成了极大的促进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成就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政策,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些合并、重组和淘汰,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一些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如中国石化、建设银行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支柱企业。
三、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尽管中国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就,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其中,企业改革仍然是首要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业务范围和经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强分类改革、改进管理和增加品牌力等措施,提升企业整体实力。
其次,国有企业应积极探索以人才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企业要以人才为基础,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动力保障。
最后,国有企业需要加强与社会和市场的联系和交流,积极开展合作和交流,促进企业和社会的互利共赢。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在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议题。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与发展问题牵动着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运行。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背景、改革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背景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国有企业体制存在诸多弊端。
过分庞大的管理机构、低效的生产效率、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重组和市场化运作等手段,促使国有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通过引入民营资本或引入外资,实现股权多元化,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资产重组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国有企业的优势互补和资源配置优化。
市场化运作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挂牌上市、自主经营、独立决策等方式,使国有企业更加融入市场经济体系。
国有企业改革还需要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
加强企业法人治理,建立科学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负责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法治化发展。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与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效益提高,经营机制不断完善。
一些国有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为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国有企业改革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推进较慢,一些企业改革难度大,改革效果不明显。
国有企业改革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改革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长期以来,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着资源闲置、浪费以及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通过改革,可以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
例如,将一些重复建设的业务进行合并,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方面。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国有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创新人才。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例如,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有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权力制衡、协调运转的有效机制。
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组织架构,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
此外,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有企业改革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国有企业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例如,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了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变,从高能耗、高污染向绿色发展的转变,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了一项必要的任务。
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地运作,促进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一、发展方向1. 市场化改革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市场化。
国有企业应该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这需要落实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允许国有企业竞争和自主经营。
同时,应该加强监管,以确保公平竞争的环境。
2. 产业升级为了适应更加竞争激烈的市场,国有企业应该致力于产业升级。
它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创新和技术发展,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这需要国有企业与高科技公司之间的紧密合作,以促进技术交流和知识产权保护。
3. 资本化和集团化在过去,国有企业通常以传统的管理方式运作。
国有企业应该积极地走向资本化和集团化,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这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管理他们的资产,并且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4. 深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仍应不断地深化。
政府应该继续完善企业所有权和资产管理制度。
此外,改革也需要触及到企业文化和结构。
国有企业改革离不开员工参与和管理模式的升级。
企业应成立员工投资等职工持股机制或其他员工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管理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二、政策支持1. 政策经济支持政府需要在经济方面给予国有企业适当的支持,包括减轻税负和提供财政资金。
此外,为了满足国有企业不断变化的融资需求,政府应该完善融资渠道,支持国有企业的债券发行和金融改革。
2. 产业政策支持政府也需要给予国有企业产业上的支持。
这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实现,例如优惠政策,优先发展政策和创新资金支持。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行业领域的管理,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
3. 动态调整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关注全行业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制定和调整支持政策。
政府应该实行“差异化管理”的方法,将政策分别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
4. 打破政府与企业藩篱政府应该打破与企业的藩篱,注重政企融合,即政府应注重聆听企业意见,在政策制定时更加注重企业的真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和难点,使国有企业政策更切实可操作。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一系列管理问题,国有企业在近些年来一直面临着诸多难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两个角度对其进行阐述。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必须要面对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管理效率、信息技术、资金流等。
国有企业的改革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引进现代管理体制、如何实现产权制度改革、如何推行科技创新以及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官僚作风等。
1.引进现代的管理体制把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转型成现代的企业管理体制,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包括组织形式、管理职能、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先进的企业文化等,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国有企业必须要去学习的。
2.实现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过去,出现了一些“空壳公司”,企业负责人将国有资产’抽离’到名下。
这种做法导致国有企业在管理、财务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
新产权制度应该建立在完善的股权分配、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等基础之上,从而防止国有资产被盗窃。
3.推行科技创新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必须通过创新发展来增强竞争力。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提高行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地位,它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推动国有企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4.减少不必要的官僚作风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同时解决官僚作风。
国有企业中的官僚作风造成了许多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例如厚重的机构、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浪费以及管理效率低下。
因此,对于国有企业的官僚作风进行改革至关重要。
二、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发展是指不断开拓新市场、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新发展、实现更高效的企业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开拓新市场开拓新市场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国有企业需要依靠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通过实现资源整合,开展合作,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等方式创造新的商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一、改革方向与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为目标。
改革的重要方向包括:1. 提高国有企业发展的市场导向性。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由政企不分向企业化经营转变,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2.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引入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核心作用,确保国有企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二、关键举措与实施措施1. 推动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通过改革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提高国有企业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3. 强化创新驱动。
加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推进科技创新与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提高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4. 完善国有企业监管体制。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滥用,提高国有企业的依法经营和社会责任履行能力。
三、效果与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有企业数量和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不小的关注。
这些企业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是我国国内外交往和抗衡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的总体实力、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是当前国有企业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现状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发展历程和积淀基础,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国家资源配置与调控的工具和重要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平台。
而在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国有企业仍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如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创新能力不足、资源规模不合理、市场失去竞争力等问题。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之下,已经有不少企业通过吸收外部资源和探索新的产业链条,持续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而实现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当前也迫切需要推进企业内部差异化发展、深化改革体制、推动科技创新等。
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和自主创新。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不仅能关注效益目标,同时也能在管理模式上探索更具有前瞻性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在创新方面更能引导和促进中国企业的传统型和新型并存。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前行之路国有企业改革的待解决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但与其专注于关注问题出现的具体情况,还不如深入探讨其制度和成效的关系。
作为现代化产业的服务提供者,国有企业需拥有自身的独特性,同时仍然需要向经济下层系继续推动转型发展。
首先,国有企业必须具有企业化运作特点并加强经济产业的差异化发展。
国有企业在面对市场客户的需求时,需要不断优化产品服务质量工作和延展。
在现代化生产服务方面,企业核心要素有关托星国际共享平台、物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领域需不断深化。
企业必须加强管理效能和团队战斗力,追求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继续持续推动企业自主发展。
中国企业在现代化生产中发展起来的优势源于技术创新,在当前经济行业中,还需要强化研发能力和专业性,开创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和基于用户需求的前瞻性技术平台,提高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下面从国有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有企业的现状1.成绩显著。
经过多年的,我国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国有企业的总体效益不断提升,市场份额稳定增长,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一定竞争力。
2.任务仍然艰巨。
尽管国有企业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和产权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运营效率有待提高,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等。
3.混合所有制成为重要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我国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引入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参与国有企业和发展。
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实行混合所有制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深化管理体制创新。
国有企业的关键在于深化和创新管理体制。
未来,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推进企业的现代化治理,提高企业质量和效益。
此外,还需要推进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和纵向整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国有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未来,国有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3.加强国际化发展。
国际化是国有企业提升竞争力和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未来,国有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研究和制定,为国有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4.推进资本市场化。
国有企业的核心是深化国有资本的。
未来,应推进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化,加快国有企业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步伐,引入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市场化经营和效益最大化。
5.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国有企业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被浪费。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前景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前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过去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性弊端,使得其在效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与民营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当前中国的重要任务。
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中,我国国有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股份制改革、改组整合、员工持股等。
这些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同时,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然而,国有企业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不深入、不彻底,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仍存在政府过度干预的问题。
其次,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经营效益不佳,需要深化改革、化解风险。
此外,国有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压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景国有企业改革在未来仍将继续取得进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前景。
首先,国有企业改革将注重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加大对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推进,推动政府与企业职能的分离,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依靠市场机制决定。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将加快发展多层次的所有制形式。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际资本等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潜力。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优胜劣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第三,国有企业改革将注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创新管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国有企业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与国际接轨。
加强国有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企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企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国企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国有企业逐渐面临着市场竞争的考验。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举措以及国企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国有企业需要通过改革措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2.增强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益和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
通过改革,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其效益和竞争力。
3.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国有企业拥有大量的国有资产,通过改革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1.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可以激发其活力,提高其经营效益。
2.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在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公有制资本或私人资本,实现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的共同发展。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公司治理,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国企发展的趋势国企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国企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有企业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培养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
2.加强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3.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国企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有企业应积极应对环境挑战,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改革
02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 动国有企业掌握一批具有国际领 先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
03
培养国际化人才队 伍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打 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 通能力的人才队伍。
THANKS
感谢观看
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改革
• 国有企业概述 •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 •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与展望
01
国有企业概述
国有企业的定义与特点
国有企业的定义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拥有所有权 的企业,其经营和管理由国家或 政府进行干预和指导。
国有企业的特点
国有企业通常具有规模大、资本 雄厚、技术先进等优势,同时承 担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 民生改善等重要任务。
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总结词
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落后
详细描述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占比较低,技术更新缓慢,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
解决方案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
01
总结词
国有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国际化经营水平低
国有企业的历史与发展
建国初期的国有企业
新时代的国有企业
建国初期,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国 家开始建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主要 集中在重工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在新时代,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 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 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
改革开放时期的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从计 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逐渐成为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市场机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深化市场机制,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及加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具体而言,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创新精神,推进企业的成果共享机制。
此外,还需要深化国有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重要任务。
国内很多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例如:管理层的权责划分不清,董事会职能不够明确,监事会的治理效果不够显著等等。
因此,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并通过严格的内部管理,推动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三、发挥企业市场化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为了发挥企业市场化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股份制和经营权的分离,并拓展国有企业的经营范围。
企业的市场化经营还需要继续推进企业的重组和调整,以确保企业在市场化的环境下能够有效地竞争。
四、引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可以增强企业的资本实力,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最终实现市场化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引进战略投资者还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品牌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级品牌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需要加强品牌的创意和设计,提升品牌的可信度和可识别度,逐步形成国有企业的品牌文化和品牌形象,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一、背景介绍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必须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发展方向。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1、市场导向:国有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大市场竞争力。
2、国际化:加强国有企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3、产权分离:明确与企业的边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的规范运作。
4、股权多元化:鼓励引入社会资本,混合所有制,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5、制度创新: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1、结构调整a: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支撑作用。
b: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向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前景的领域转型。
c: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整合资源,优化企业规模。
d:拓展国有企业的经营领域,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2、制度创新a:建立健全透明公开的企业治理结构,强化企业的法人治理。
b:推动企业内部的市场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c:完善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等治理机制。
d:推动企业职工的权益保护,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3、人才培养与创新a:加强国有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b:建立与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c:鼓励企业开展创新研发工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资本运作a: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筹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b:推动国有企业发展资本市场,引入社会资本,提升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
c:鼓励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附件:本文档附带有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和案例,供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1、国有企业:由国家出资或国家控股的企业。
2、所有制:企业资本的归属形式,包括国有制、集体制、个体制、私营制等。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一项改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和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但同时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和完善。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开始推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并且扩大了外商投资的范围,以形成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体制。
在改革的初期,股份制和合作制被引入到了国有企业体制中,而不完全归属于国家的股份被认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主导和外商引入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式。
在改革进程中,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治理也逐渐加强,企业的合理利润分配和员工福利待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和改善,从而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和路径的探索在改革的进程当中,国有企业通常会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产权问题。
由于国家和集体对于国有资产的占有权?有权利委托等一系列的权利关系,会对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出现模糊和重叠的情况。
这需要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解决诸多问题,以便进一步发展。
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对于国有企业管理结构的完善和明晰业务属性,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
必须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学习企业文化和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局面。
此外,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和员工的意识,建立合法拥有财产的机制,并适当加强企业间关系,提高企业及员工的参与度,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
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发展市场投资组合,积极吸收国内外财务机构的理念,在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的同时,更加全面和灵活地规划企业的财务制度。
三、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尽管很多改革成果已经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缺乏更有效的市场机制,国有企业往往会面临高失业率、低效率和低收益等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主体,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分析国有企业的现状和挑战,探讨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国有企业的现状1.国有企业在重大国家事项中的地位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参与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领域中。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在重大政策和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一带一路”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等,其中国有企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2.国有企业的绩效表现虽然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绩效表现却时高时低。
根据数据统计,2015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7.1%左右,净资产收益率为6.6%左右,且国有企业中的超级垄断企业仍占据着国有经济体量的大部分。
3.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和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但仍面临一些难题。
有数据显示,国有企业中,高效率企业仅占少数,而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依旧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
同时,国有企业在竞争中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如缺乏灵活性、制度束缚等等。
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挑战1.国有企业改革难度大国有企业改革受到很多政策和制度的限制,企业内部人才和管理体系的问题也很明显。
另外,由于名称和资产权的问题,国有企业的资产实际上属于全民财产,所以改革难度加大。
2.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与民营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面临着要兼顾政府重要任务和市场经济价值的矛盾问题。
而民营企业则主要面临着缺乏专业技术和资金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差异。
三、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建议1.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来说,市场化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对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才能达到提高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一、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者国家控股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多轮深化改革,这些改革不仅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脉络,分析其难点和发展前景。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1.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调整、改革和发展”- 目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执行手段:转轨模式下的优胜劣汰和市场调节- 主要成就:消除了多余的、低效的企业,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引进和重组”- 目的:引进外资,发展合资企业- 执行手段:政策引导和目标管控- 主要成就:引进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国有企业现代化发展3. 21世纪初期的“股份制改革”- 目的:转变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执行手段:股份制改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主要成就: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和股权交易市场,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有效竞争和发展三、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1. 全员员工关系调整- 由于国有单位的集体企业制度,员工在组织架构、待遇、福利和保障等方面享有众多特权- 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掌握度,坚决执行退休、赔偿、培训等相应政策,平抑员工情绪2. 资产负债调整- 国有企业通常存在过多低效资产,而负债率较高- 改革过程中,重点是资产压减和债务化解,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发展3. 机制创新- 传统的中央集权管理模式,在改革中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和市场需求- 应该尝试细化权责,大力推广委托代理、市场化、资本化等先进经营管理模式四、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前景1. 市场竞争提升- 国有企业经过多轮改革,已经逐步进入到国际竞争环境中- 在我国“香港上市、国际化运作、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市场敏锐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2. 技术创新拓展- 发展现代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是国有企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需要加大技术创新、新产品推广、国际市场开拓等力度,实现企业规模化、优化结构,提高竞争力3. 员工素质提升- 国有企业经济逐渐现代化、市场化,员工发展需要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发挥员工聪明才智,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推动力五、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等特点,需要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本方针,以市场化改革为核心,加强法制、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企业特色的国有企业队伍。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一环。
国有企业的改革旨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的转型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走上了市场化发展的道路。
1.引入市场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开始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实现所有制的多元化。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且逐渐脱离了政府的行政指令。
2.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重要的方向。
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加灵活的运营模式和更丰富的资源支持。
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有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转换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核心是转换经营机制,从传统的行政化管理转向企业化管理。
国有企业注重提高内部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运作方式。
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国有企业改革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企业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应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改善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管。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运作、完善内部监管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制。
3.推进国有企业间兼并重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优化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可以形成更大的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4.促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与民营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方向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方向一、改革前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而国有企业则是计划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工业化建设、国防建设和收储粮食等重要任务。
然而这些任务往往被紧急任务或政治目标所替代,大量资源被优先分配于所谓的“政治工程”和对外经济援助,导致重点工程的建设经费不足、投入不力,项目质量下降等问题逐渐突显。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有企业改革也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展开。
改革方案吸取了前苏联、波兰、匈牙利、科威特、化工和汽车等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市场经济”、“完全成本核算”、“企业自负盈亏”等新的运作模式和经营思路。
二、改革开放后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1.体制改革成果的初步收获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涉及的重要领域和方面涵盖了经济制度、产权制度、税制、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1982年,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企业的运行体制,即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购销批发、投资修建等经营自负盈亏,实行点集二元经济体制,同时建立了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格局。
自此之后,国有企业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改革道路。
2.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领域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革,最重要的特点是逐渐从改革中等到经营管理、企业自身改革、从传统的生产组织体系向创新的企业组织模式转化。
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招之一是将原来垂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变为市场体系,构建市场化的企业机制改变行政管理模式为企业主导,如样板点、品牌建设、股份制、新三板等。
此外,在物资供应、非税收入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五年计划期间,改革措施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领域,国有企业从完全的计划经济蜕变为市场经济,资产变现、企业重组、管理改变、股份制变革的影响逐步发挥,向非限制性的和被允许的市场化转化。
3.现今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改革是一个不断开放、不断取得进展的过程,当万事达公司的企业权益上市,中国的股市也开始出现,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接着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牵动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
在全球经济变革的大环境中,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在近年来更是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仅仅因为它们关系着我国经济实力,更在于它们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利和社会的稳定。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国企改革具体进程
三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978年底至1984年9月,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阶段;1984年10月至1991 年底,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阶段;1992 年至1997 年,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阶段;1997 年至2002 年,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改革阶段;从2003 年至今,以股份制为现代产权制度主要形式的改革阶段。
1) 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阶段:中国国有企业演化到20世纪70年代,已充分暴露出其缺陷,本应归企业行使的各项权利被高度集中在各级政府手中,企业成为行政的附属物,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
在这种情况下,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成为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由此进人第一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
但是这一阶段改革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建立企业激励机制,具有较大局限性。
2) 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阶段:经过第一阶段放权让利的改革,国有企业活力有了一定的增强。
由于许多扩权措施没有落实,特别是由于这些改革本身的局限性,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没有真正活起来。
针对这一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又提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这一阶段是力图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多种激励机制,探索自主性国企改革模式,但是并没有摆脱国有企业困境。
3) 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阶段: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又一次使全党解放了思想,并变为全党的意志。
在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且将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提出了法人财产权的概念,要求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这是对两权分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同时,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即“抓大放小”。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放小”被简单地认为是“一卖了之”和“全面退出”,到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市、县已经几乎没有国有企业了。
4) 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改革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改组,提出
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21世纪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8 年7 月,中共中央大型企业工委正式成立。
1999 年9 月,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2010 年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
5) 以股份制为现代产权制度主要形式的改革阶段:2003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是与建立和完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不开的。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几年来,改革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快推进:一是加大股份制改革力度,通过股权置换、相互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加快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有条件的还实现了整体改制、整体上市。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任务,消除了阻碍股份制健康发展的制度弊端,促进了上市公司的迅速发展。
三是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引入外部董事制度,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已有19家中央企业进行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试点工作。
四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在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基础上,将企业的辅业从主业中分离出去,突出主业发展,将辅业资产进行整合改制。
五是继续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是从1994年开始启动的,按照总体规划,在2008年底以前全部完成。
二、国企改革的成效
1)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突破了“一大二公”的公有制结构模式,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民营经济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拓了空间。
经过近三十六年的改革,我国全部非公经济的所占的比重从1980年仅有的0.5%发展到2009年的31.4%,并有望发展超过40%①。
而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76%缩减到2009年的31.2%。
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竞争局面,这就为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压力,又为其发展提供了契机。
而当现代市场经济中多重经济形式并存且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经济体制的整体效率能尽可能达到最优。
2) 国有经济的经营制度发生了根本转变。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监管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由于市场机制的介人,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创新,内部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政企关系方面,政府从微观经济活动中退出,对企业的干预减少。
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向着无上级、无级别的方向发展,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
3) 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低效率的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
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得到更好地发挥,保证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稳定性。
4) 通过国有企业改革,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与强大的外国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日益缩小。
中国经济总体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三、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在体制转变和生产经营活动中,亏损企业比较多,亏损额比较大。
如今的国企也存在着亏损的问题。
郎咸平教授认为,现今国企惊人的营业额是国家对其大额补贴造成的假象。
2)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
我国国有企业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举债获取的,自有资本金严重不足,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是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其总资产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借债筹资形成的。
3) 国有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主要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周期长,企业普遍没有技术储备。
据对全国2.4万家大中型企业调查统计,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人员的企业1.12万家,仅占46.6%。
通过对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电力等巧个行业的调查,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5一10年,关键技术差距更大。
企业技术开发投人不足,技
术改造资本金注人少。
国外发达国家科研与转化开发投资比例是1:10,我国只有1:0.7。
由于技术开发能力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已经
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虚化问题。
国有企业的委托人是政府而非其他任何自然人,政府任命、监督和约束经理,并为企业项目提供融资。
这种结构意味着国有企业的投资者或者委托者是纯粹的外部人。
若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没有任何资本投人,将会产生诸多问题。
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主要通过层层组织授权给下级官员实施,那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就存在着层层代理的问题,这样的关系容易产生委托人虚化的问题,使得代理人的权力缺乏制衡,即通常所说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内部人控制往往会给公司规模运行和发展带来弊端,内部人控制的企业行为
目标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经理和职工个人利益最大化。
为扩大自己的控制权,经理人员不顾风险,盲目举债和投资,而企业规模的扩大又不能保证投资收益的增加,而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却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承担。
5)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要求。
当前,国有企业有不少企业领导人思想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识和知识,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要求,有些人甚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严重违法乱纪,腐败蜕化,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