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理论体系,主要理论的创立者及其代表作,基本理论观点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从广义的角度构筑区域经济学框架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第三部分:区际关系
第四部分: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
第五部分: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
第六部分:区域经济学的展望
2.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是循着两条路径在向前发展:
第一,理论经济学的路径。从理论分析、原理推导和模型化着手,建立一套规范的区域经济学体系。
第二,应用经济学的路径。从实证分析的要求出发,形成一套适应实际应用的理论体系。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目前仍在构建中。
3.主要理论的创立者及其代表作,基本理论观点’
A、古典区位论
a 农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V on Thunen)其代表作是《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他认为,在这些方面起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块)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
b 工业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 Weber)其代表作是《关于工业的区位(第一步区位的纯理论)》,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其基本框架是,研究运费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再研究劳动费与凝集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c 运输区位论:美国学者胡佛其代表作是《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终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理论
B、现代区位论
a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代表理论有: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吉的自由进入理论
b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其代表作是《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c 区位经济学:廖什,其代表作是《区域经济学》,研究了区位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他认为工业布局原则是寻求最大利润。
二、区域、区域开发,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和手段
1.区域:通常是指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
2.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3.区域经济开发的模式和手段:
A.增长极模式:极化效应+扩散效应=溢出效应
B.发展轴模式
C.网络型模式
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产业机构的变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
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
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重化工业阶段)
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各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区域同时具有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产业结构所具备的某些特征。
当区域发展处于过渡时期时,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很快,这时必须加强研究其发展方向和变化速度,把握时机,把资本投向即将获得高速发展的新产业。
四、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五、地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地区生产专业化及其测度指标
六、产业布局指向
1.产业布局指向是产业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趋向。地区对产业的吸引,是将产业引到一个具体的地点,有些地区发展生产的条件比较优越,资源集中,环境容易大,供电、供水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均较好,这样的地区,可能对多种产业的布局来说,都是理想的地点。
2.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
(1)能源指向
(2)原料地指向
(3)消费地指向
(4)劳动力指向
(5)交通运输枢纽指向
(6)无固定指向
(7)高科技指向
3.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与企业区位选择的变化是相互关联的。(1)企业的规模技术特征。
(2)企业所有权状况。
(3)科学技术发展。
(4)市场竞争的变化。
传统的产业布局主要对物质产品生产的布局,而现代的产业布局则增加了对知识产品生产的布局,因此其布局指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无指向性产业增多和聚集型布局指向的出现。
七、地域合理规模
1. 地域合理规模是以企业的合理规模为基础的,是能够带来大规模节约效益的企业在某个地方的聚集规模。
2. 地狱合理规模的构成
(1)企业的合理规模:单项设备的经济合理规模;联合企业的合理规模
(2)地域合理规模:地域的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三点(资源要素、基础设施要素、管理要素)
3. 地域合理规模的类型(p109-110)
(1)生产关联
(2)资源共享
(3)管理方便
4. 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
(1)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
(2)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最优
(3)社会效益是否最大
5. 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既是企业的自主选择,也是政府部门的规划决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区域产业政策来调整。
八、现代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贸易条件,外贸依存度
九、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与集聚经济
3.外部经济与集聚经济:外部经济利益亦称集聚经济效益,它是由那些在生产或分配上有着密切联系或在布局上指向性相同的产业按一定比例与规模集中布局在拥有特定优势的区位所产生的增加效益。这种效益是无论按何种方式将上述产业分散布局都不可能得到的。聚集经济效益,一方面取决于聚集的产业或企业的种类与结构,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聚集的规模。
十、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区域合作三要素,工贸合作及其作用
十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测度指标,阶段性规律,城镇体系,新型城镇化
十二、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发展战略的具体化,解决具体的时间、地点,发展的部门、规模以及资源的配置等问题,现代区域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解决发展的实施问题,即具体的操作问题,这是区域经济学应用性的具体体现。
十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要解决一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定位、结构、布局和政策等问题,勾画一个地区的发展的宏观蓝图,把握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并进行发展当中的调控。十四、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内容,作用和手段
十五、产业转移,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
产业转移:
1、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特点
(1)国际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2)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由次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3)国际产业转移的完成一般都是从加工装配开始,经过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的积累,最终过渡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实现产业转移。
(4)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水平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阶段的技术。此时产品的技术趋于稳定,技术投入很少,成本优势成为竞争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
2、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新的特点
(1)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
(2)国际产业转移出现跳跃性。
(3)生产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
(4)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应链的整体搬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