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自然辩证法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和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展,以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只有通过互相作用才能发挥全面的功效,所以自然界是辩证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是概括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哲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五大基本范畴第一范畴:肯定和否定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秉持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属性。

世界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两种属性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物质形态。

例如,正电和负电交互作用便可以形成电流,这便是两种属性的肯定与否定的结晶。

第二范畴: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自然界中的事物虽然是经过肯定和否定的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若没有外部条件的配合,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例如,种子虽然有自身的生长潜力,但若没有土壤、水分、气温等外部条件的配合,便难以生长出植物。

第三范畴:量与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的形成和转化,必然经过不同程度的量和质的变化。

例如,水在温度低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形成冰,而在温度高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变为水蒸气,这就是量和质的转化过程。

第四范畴:可能性和现实性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另一种事物,但这种转化的可能性是否最终变为现实,则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以及量质的变化等,这就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第五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是以必然性为基础的,就像由水蒸气形成云朵、由降水形成河流一样,这些变化是按照自然界一定规律而发生的。

但是,也有许多事物是偶然发生的,例如一颗陨石从天而降,这种变化是具有偶然性的。

自然辩证法核心思想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普遍存在,并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包括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生命、思维等等,都是由矛盾组成的。

这些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它们构成了事物的本质和全部。

另外,自然辩证法还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是整体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在整体中发挥其作用,并受到整体的制约与支配。

自然辩证法第十章四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自然辩证法第十章四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三、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某一时期,某一门或一组学科能够率先、较好地解释自然,其理论和 方法就成为当时其他学科的解释性基础和方法论范例,能对其他学科起 推动作用,此学科即成为当时的带头学科。
四、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技术自身逻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性影响,造成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 现为以下技术发展方式。
1950年—— 1000000 人1
970年—— 3200000人
知识的增长与 科学家增长总 数的平方根成 正比。科学家 增长3倍,科 学知识成果增 长1.73倍。
01
02
03
04
05
生产到市场的周期不断缩短: 1885年—1919年:发明到应用 30年;生产到市场7年 1920年—1944年:发明到应用 16年;生产到市场8年 1945年—1964年:发明到应用 9年;生产到市场5年
3、技术贸易
主要指技术的国际贸 易,高技术国际贸易 在发达国家中十分盛 行。
4、境外技术开发
比尔·盖茨访华 随着全球化、国 际化发展,境外 技术开发的趋势 在不断加强。
5、技术联盟合作开发
可以降低新技术、新产品开发 成本和减少风险,同时也可以 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
Microsoft技术中心
第三节 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
三是主要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 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包括常设技术 市场、人才中介市场、科技条件市场、 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等。
03
1962年美国科学史学家普赖斯:《小科学、 大科学》
04
大科学:国家资助的、规模巨大的、拥有先 进的实验技术装备,并对社会、生产、经济、 生活、政治等起着前所未有作用的现代科学。
2、工业研究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兴起

自然辩证法第十章工程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第十章工程方法论

科学决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①严格实行科学的决策程序; ②依靠专家和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 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决断。
科学决策必须遵循八条准则:
①情报准则:决策应以可靠的,高质量的情报资料为基础。 ②预测准则:决策必须要有远见卓识。 ③科学准则:用科学理论作为决策的指导。 ④系统准则:要考虑涉及到的整个系统和相关系统,还应
第三节 工程的综合集成方法
1、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1)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含义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就是指综合集成定性认识达到整体定量
认识的方法。 就其实质而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是将专家群体(各
种有关的专家)、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种 学科的科学理论和人的经验知识结合起来,用于解决问题。 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内容是:实现信息、知识、智慧的综 合集成。
2、工程系统分析与决策方法
1)工程系统分析的含义 工程系统分析是在对一项工程的系统性认识基础上,为达到预期目
标提出可供选择的最优方案的分析研究过程。
工程系统分析是以工程的整体效益为目标,以寻求解决特定问题的 最佳策略为重点,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凭借价值判断来处理问题的。
工程系统分析为系统设计所提供的成果是: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程的目标和约束; 工程系统的框架结构和评价基础; 可供进一步加工的工程系统方案等。 工程系统分析提供的成果主要以《系统定义规格说明书》形式表现出来
系统的环境约束系统的环境约束建立概念模型建立概念模型系统的概念模型描述系统必须做系统的概念模型描述系统必须做什么才能是根定义所规定的系统什么才能是根定义所规定的系统将概念模型与现实情境将概念模型与现实情境相比较发现差异相比较发现差异进行模型的修正实施进行模型的修正实施可行可行的和合乎需要的和合乎需要的变革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十章: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十章: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

销 售 量 导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联想的技术路线 汉卡——代理PC——自主生产PC——电脑 商 可能的技术路线 汉卡——软汉字系统——软件商
四通的打字机 MS2400——票据打印机——停产 可能的路线 MS240X——电脑生产 失误:技术替代 类似的失误:王安公司
技术预测的可能性 前提: 技术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类能够认识这种规律性 技术规律的表现: 技术能力变化的规律性 技术变革的规律性 技术发展是由社会需要与市场需求引发的 新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研究技术创新过程加以预测
技术评估的程序
调查研究 寻找影响 影响分析 排除非容忍性影响 制定改良方案 综合评价
技术评估的四个阶段: 资料准备阶段。 这是评估的准备阶段,包括目的、内容、背景、有关的社会、 经济、环境、资源等。 影响分析阶段。 这是评估的最关键阶段。不仅要找出积极的影响,也要找出 消极的影响,包括次级影响乃至3级或多级影响。对这些影 响进行分析、综合和整理,其性质、内容、程度或规模等。 研究对策阶段。 主要针对非容忍性影响,研究避免或减少这种影响的可能性 和所需条件,以及创造这种条件的可能性。 综合评估阶段。 在以上基础上,需对该项技术的全部影响作系统分析,以权 衡利弊,并与其它技术作比较分析,最后给出该项技术研究 或开发的综合评价。
技术方案设计的分类 工程设计 工业设计 环境设计
工程设计的传统方法 1,模型试验设计法 制造相似模型,在其上测量和考察设计对象的性能、 结构、功能等合理程度,然后以实测数据为依据, 对其结构及性能等进行修改,从而使设计达到更加 完善的设计方法 2,常规设计方法 从现有技术规范、技术手段和情报资料中寻找答案 的一种设计方法 3,经验设计法 根据现有机器、零部件长期使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知识进行设计的方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自然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含着众多相互作用的要素和过程。

在人们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被公认为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

下面是《自然辩证法》的部分原文: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长时间以来一直是片面的,这是因为人们只关注了自然界中的某些部分,而忽视了整个系统。

然而,如果我们希望真正理解自然的规律,我们就需要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恩格斯指出,自然界的矛盾运动是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包含着矛盾的存在。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源动力。

在自然界中,各个矛盾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这种矛盾的斗争和统一不断推动着自然界的发展。

恩格斯引用了许多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

例如,太阳和地球的相互作用造成了昼夜的交替,气候的变化等现象。

生物体内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使得生命活动得以进行。

恩格斯认为,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变化是自然界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

恩格斯还提出了关于质量量变的观点。

他认为,质的变化是通过量的积累和突破而实现的。

当某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这种变化被认为是自然界进化和革命的方式之一。

此外,恩格斯还讨论了自然界的辩证方法。

他认为,辩证法是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论。

通过辩证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运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恩格斯提倡,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应该采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以更准确地认识和探索自然。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不仅提供了对自然界的新的认识方式,而且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他的理论和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思想。

总结起来,《自然辩证法》强调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矛盾运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质量量变和辩证方法的概念。

这些观点为我们理解和探索自然界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尽管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鼓励我们以全局的视角看待自然界,从矛盾中寻找发展的动力,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自然辩证法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ppt课件
面对全球性挑战,自然辩证法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促进各国在共同发展中实现合 作共赢。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价值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认识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
自然辩证法对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指导。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我们在可持续发展中注重经济、社 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自然辩证法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思想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 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 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观察、实验、推理和 验证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获取科 学知识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
科学的价值
科学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推 动社会进步的价值,是人类文明发 展的重要动力。
自然观与科学观的关系
自然观对科学观的影响
01
自然观是科学观的基础和前提,不同的自然观会导致不同的科
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02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自然辩证法》课件

《自然辩证法》课件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 用,旨在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 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技手 段和政策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生态平衡
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 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 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式来维护
生态平衡。
绿色发展
提倡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
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人对自然的影响
人类通过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过度开采、 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等。
自然对人的反作用
自然环境的恶化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如气候变 化、自然灾害等。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04 自然辩证法的应 用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应用,旨在探讨如何在满 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 能力。
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应用,旨在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 和自然界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技术伦理
关注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道德风险和 伦理挑战。
科技政策
研究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不同利益诉求,推动科技创 新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揭示 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探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十章系统科学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十章系统科学方法论
②、从人对系统的认识程度进行划分,可划分为: 1)、黑系统:指人们当前对其要素和结构还一无所知的系统;
9
2)、白系统:指人们对其要素和结构已经知道得很清楚 的系统; 3)、灰系统:指人们对其要素和结构的认识若明若暗的 系统。
③、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划分,可划分为: 1)、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无差异的系统; 2)、近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有差异但这种差异只能 使线性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系统; 3)、远离平衡态系统:指系统内部差异明显从而使非线 性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系统。
综合分析后的结论是:第三方案最能确保在短期内最 经济地完成阿波罗计划的全部目标。所以,决定采取第三 方案。结果,在1969年7月16日通过发射阿波罗11号飞船, 终于成功地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如期完成考查任务 后于7月24日返回地面。
13
二、控制论方法
从方法论上看,控制论方法的基本原理概括起来 大致有如下三条。
(2)、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②、动态原则 ③、最优化原则 ④、模型化原则
11
例:美国的“阿波罗计划”
1961年5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了20世纪60年代末实现 人员登月计划,同时成立了阿波罗计划办公室。办公室根据 指定目标收集大量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已经论证,作出方 案比较,最后为实现登月宇宙飞行提出三个备选方案,给决 策者选择。
1、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来刻画系统的行为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在 控制论中被概括为“出入”, x1 如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 X(t) x2
输入;系统对环境作用的 响应称之为“输出”,系统的
xm
系统
y1 y2
Y(t)
yn
输出集合及其变化,实际上是系统的行为。控制论就是用一
组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的时间函数来描述或刻画系统的行为

自然辩证法课件

自然辩证法课件
3
2
1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
*
古希腊时代,由于自然科学还处在萌芽之中,自然界很多现象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出于探究世界奥秘的冲动,学者们企图不依赖科学试验材料,而单凭抽象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来建立一种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包括并代替自然科学的关于自然界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哲学。这种哲学实际上也就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它所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围绕着这个问题,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学派林立。最早出现的是泰勒斯所创立的米利都学派。泰勒斯作为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留下了一句名言:“万物源于水”。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什么叫思辨?——以芝诺悖论为例
*
思辨就是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运动是不可能的” 芝诺的证明:移动位置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到达路程的一半的地方,但要走完这一半的路程,又必须先经过这一半的一半,如此递推下去,物体最终只能停在原地不动,所以运动是不可能的。
03
哥白尼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
在这部著作中,哥白尼明确指出地球在本身自转的同时,还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这就是著名的“日心说”。
“日心说”的提出,给宗教神学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被教会奉为金科玉律的托勒密天文学体系,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在哲学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科学上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这个划时代的事件后来被康德称为“哥白尼革命”。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经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之后,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并于1543年临终之际出版。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自然辩证法-第十章 技术认识与技术方法

自然辩证法-第十章  技术认识与技术方法

第十章技术认识与技术方法第一节现代技术认识的特点•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过程和科学、技术、工程的融合•1、①R&D(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研究与开发):为增加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

它是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核心,一般由以下三个环节构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ⅰ基础研究:对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探讨•ⅱ应用研究:技术原理的提出或基于原理的技术发明,其目的是创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ⅲ开发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现实中运用并发展应用研究成果,选择和寻求各种形式的技术原理、方法及工艺方案,使这些方案能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中加以运用•可以把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从应用科学到技术开发的过程分解为以下三个阶段:•ⅰ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技术理论,即形成人工自然的理论与方法。

•ⅱ根据技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设计制造出产品与工艺,即通过技术理论的实施制造出人工自然。

•ⅲ把新产品或新工艺应用于社会经济,即技术理论的应用。

•★其中第一阶段为应用研究,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为开发研究。

2、工程•①工程: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方法与手段(工程理论),有组织、系统化地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工程实践)。

工程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ⅰ工程一般强调的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尤其指有较大规模且有着复杂的组织系统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而技术虽然也指技术活动,但对技术活动的规模没有要求,而且往往强调的是技术活动中的手段和方法。

•ⅱ任何一项工程都包含了若干数量的技术活动,•ⅲ技术与工程不可分离,没有不依托于工程的技术,也没有不运用技术的工程。

技术是工程的支撑和基础,工程是技术的载体和应用•ⅳ工程的发展大大扩展了技术使用的范围,推动了技术革新的步伐。

二、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技术认识:它着重于对技术发明和创新的认知过程、结果及其评估的探讨和技术应用后果的哲学反思,是技术创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工程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技术开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课件word版)

自然辩证法(课件word版)

•自然辩证法•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五、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一是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二是作为主体的人认识和实践活动;•三是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四是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学科。

这是因为,它是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揭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在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各门具体学科技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中的中间层次。

•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证据和基础,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另一方面,它对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80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概括总结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并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其中主要是由恩格斯完成的,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为标志。

•19世纪70、80年代,当时正是巴黎公社失败不久,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使得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感到恐怖,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当时欧洲特别是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这一事实,资产阶级更加恐怖。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原文摘要:1.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定义2.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3.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中的应用4.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影响5.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正文: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自然辩证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他看来,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这一定义明确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然观。

恩格斯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在各种不同形式中相互转化为中心的流动循环。

这种自然观强调了事物的相互转化和循环运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科学技术方法论。

恩格斯主张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辩证综合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强调实证和理论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再次,科学技术观。

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

这一观点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评价上。

他认为,现代的自然研究同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毫无结果地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自然界的科学方法,而且为我们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也对我们理解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十章 技术发展的动力与模式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十章 技术发展的动力与模式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技术的建构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
经济支持系统
信息支持系统
支持系统
教育支持系统
试验技术装备支持系统 社会对技术开发的支持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技术的建构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
新目标与旧技术形态功能之间的矛盾
任何时代的技术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引起技术 变革的直接动力又来源于技术内部的基本矛盾,即 技术目标与旧技术形态功能之间的矛盾。社会需要 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求,只有通过新技术目标设定的途径,才能转 化为推动技术发展的现实力量。技术目标是社会需 求的技术表达形式,是对技术发展方向与所创建技 术系统功能所作的设定。一般地说,技术目标表现 为由技术的性能指标、经济与社会效益指标、环境 影响指标等一系列具体指标构成的一个指标体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二、技术演变方向与技术进步模式
向着技术形态丰富和效率提高的方向演变
1. 技术形态的不断丰富
作为主体目的性活动的序列或方式,技术服务于人 类目的性活动,并随着目的的发展而演进。需要或目 的的发展体现在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两个层面。从横 向拓展的角度看,随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多 样化、复杂化,人的需要或目的的种类不断增多;从 纵向深化的角度看,人的原有需要或目的不断分化, 展现为需要或目的链条的延伸和层次结构的形成。需 要和目的的这一发展特点,客观上要求具体技术形态 的支持。这就是技术效果原则形成的历史背景。
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
一、技术的建构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
作为驱动力的技术世界的相干性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何谓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其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辨证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的辨证研究;三是自然科学方法论,即对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研究。

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两门学科都是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的运动规律为最终目的,其联系:自然科学是各门以具体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揭示的都是一些特殊规律,以求得具体的科学结论为目的和宗旨;自然辩证法也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是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过程,研究各种形态物质的共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以揭示自然界运动的一般规律,最后做出哲学结论,以丰富哲学的一般原理。

二者的关系:⑴自然辩证法必须以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基础。

因此自然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自然科学才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⑵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

原始自然观:突出特征是“拟人化”,即认为自然界像人类一样具有某种生命力,存在喜怒哀乐。

这种自然观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认识水平低下的必然结果。

一、奴隶时期的朴素自然观的特点:A具有明显的唯物倾向:即自然皆由物质构成。

B包含了大量的辩证思想:即自然是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而且促成其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自然界内部的矛盾,对立性。

C幼稚、朴素、臆测性:即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对事物构成及运动变化的细节缺乏了解,因此,他们的看法只能凭借直觉,从总体上去考察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课件

《自然辩证法》课件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 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持续研究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需要持续的研究与发展,以应对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跨学科合作
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融合不同领域的观点和 方法,推动自然辩证法的创新发展。
公众参与与教育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 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本质和 规律,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自然辩
证法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ppt课件
目录
• 自然辩证法概述 •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 •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自然辩证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特点在于综合运用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 法,探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详细描述
和。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03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人类文明也为科学
技术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04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自然辩证法 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指 导人工智能的伦理和规范发展。
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指导人类应对未来的挑战。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打印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打印版

自然辩证法绪论一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雨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这种哲学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存在与演化,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是什么?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一是静态的分析科学,把科学看做事有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他的性质、组成与结。

二是动态的分析科学,讲科学看做是一个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探索的过程,考察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怎样对他进行检验与评价。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主要的研究内容:1,技术的定义核技术的本体论地位;2,技术认识的程序论;3,技术知识结构论;4,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5,技术与文化;6,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国外与这个领域相对应的是STS,这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科学技术史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历史演进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以什么方式存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或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客体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一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答:系统较为全面的定义应该具有如下涵义:(1)一切系统均由多个元素(至少是两个元素)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2)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联系具有某种确定行,形成一定的结构,人们能够据以认识该系统,并与其他系统相区别。

自然辩证法课件2024新版

自然辩证法课件2024新版

完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科技伦理治理机制和制 度体系,加强科技伦理审查和监 管,防范科技研发和应用中的伦 理风险。
提升科技人员的伦理素养
加强科技人员的伦理教育和培训 ,提高其伦理意识和道德水平, 引导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技伦理 规范。
应对科技带来的挑战
关注新兴科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技术 的伦理问题和社会影响,及时采 取措施加以应对和防范。
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
包括抄袭、剽窃、造假、篡改数据等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 为。
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
损害学术声誉和公信力,浪费科研资源,阻碍科技创新和进步。
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加强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大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
提高科学家素养和科研伦理水平的途径
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工具不 断改善,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降低了生产成本。
拓展生产领域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开拓新的生产 领域,使得人类能够利用更多的自 然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不 断得到改造和升级,新兴产业不断 涌现,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和升级。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 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 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03
科学方法论基础
观察与实验方法
观察法
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进行感知和描述 ,获取经验事实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自然辩证法: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这一规范涉及对从事科学研究动机的制度 性控制,它要求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工作,要求 科学家以科学本身为目的,“为科学而科 学”,“只问真伪、不计利害”。反对利用科 学谋取个人利益,也不以服务他人和公共利益 为直接目的。
4、有组织的怀疑主义(organized skepticism)

(1)“质疑和审查” 它要求对任何科学成果,都根据经验事实和逻辑一致的 标准来质疑和审查。 “该规范要求科学家对提出的知识主张的有效性进行公 开批评,无论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2)这种怀疑和批判是“有组织的”,是一 种制度上的安排,而不仅是个人行为。

“称之为‘有组织的’的怀疑主义,就在于 有同行评议制和其他形式的合格同行对科学 家工作进行批判性评估的安排;而对个体科 学家而言,他们不必是一致怀疑的。”
(三)科学交流与同行评议
科学共同体内部成员间互动的一种主要方式是科学 交流。
只有通过发表论文、参加相关的会议与学术访问、交流 和合作,才能使这些分散的人员联系起来。 科学共同体在专业问题上的一致,也是通过科学交流来逐 步实现的,如符号系统、模型、范例以及概念、理论、方法 或仪器工具的使用等,都是通过科学交流而逐步取得一致的。
科学交流还是科学家获取学术承认的 重要途径。科学交流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把
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一、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规范
(一)科学共同体
☆ 科学共同体是匈牙利裔英国科学家波兰尼于1942年
首先提出用以指科学家群体的概念 。 ☆ 在科学社会学中,科学共同体的概念首先突破了地 域的限制,更多地是指一种关系共同体 。它强调科学 家群体所具有的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以
一篇论文在被同行评议后发表,其内容一 般还没有被完全确认,只有在经受其他科学 家所作的足够长期的批判性评价而被科学共 同体鉴定之后,才会得到专业承认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自然辩证法》经典课件

《自然辩证法》经典课件
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科技对生活方式的改变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通讯、交通、娱乐等方式,使生活更加便捷和丰 富。
科技对伦理道德的挑战
科技进步带来了一些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 领域的伦理争议。
PART 04
人类社会的辩证法
REPORTING
WENKU DESIGN
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总结词
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 境、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
详细描述
人类社会的形成始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和采集活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 增长,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的结构、功 能和发展方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自然界的规律与原理
01
牛顿力学定律
牛顿力学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 律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物体运动 的基本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原理。
热力学定律
02
03
生物学原理
热力学定律揭示了能量转化和传 递的规律以及热现象的本质和原 理。
生物学原理揭示了生物进化和遗 传的规律以及生命的本质和原理。
PART 03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的 思想。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 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地认识和解决社会发 展中的问题。
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的社会结构和功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 不同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方面,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又是矛盾着的。技术 实践是在一定的技术规范指导下进行的,随着技术实 践的深入,原来的技术规范不再适应新的实践技术需 要,甚至会阻碍技术实践的发展,这就需要制定新的 技术规范。新的技术规范又为新的技术实践提供指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二者又会出现新的不 适应: 就会出技术实践——技术规范——新的技术实践—— 新的技术规范如此循环往复的发展模式,不断地促进 技术发展。
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统一表现在,没有
技术目的就不会有现实的技术手段,反之, 没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就不可能实现相应的技 术目的,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地存 在于技术活动的过程中。同时它们之间也是 相互矛盾的,人类需求多样化,从而需要有 新的技术目的与之相适应,原来技术手段不 相适应的状况,从而导致新技术手段的出现。

在科学研究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 制,对理论内部、学科理论之间的研究往 往会形成不同观点和看法,形成不同学派, 这些争论往往会带动科学发展。
二、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技术对于科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也具有
独特的矛盾运动。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技术实践和技术规范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内在 机制。
例证




牛顿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只不 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在继承西塞罗和普路塔克等 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奥斯特在库仑和吉尔伯特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了 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在奥斯特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安培 定律。

科学继承是科学发展的延续,科学创新则促
进科学的质变和飞跃,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 使科学呈现出渐进和革命相互交替的发展过程。
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模式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条件 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它的发展 与模式是由其系统内部的矛盾运动所决 定的。同时,在社会大系统中,科学技 术与其它社会子系统的矛盾运动也决定 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模式。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

科学理论体系是借助逻辑规则建构的严密、
连贯系统,因此其首要特征是无矛盾性。然而 这种无矛盾性要求的严格演绎结构只是一种理 想情况,实际理论往往会发生偏离,从而导致 逻辑矛盾的产生。因此发现和克服理论内部的 逻辑矛盾,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推理
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和 物体的重量成正比。

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科
学不断发展,当科学实践出现一些为原有理论 解释不了的新事实和新现象时,科学实践与科 学理论的矛盾就开始激化。矛盾的解决只有抛 弃旧理论或修正旧理论,建立新的科学理论, 科学就得到质的发展。
科学继承与科学创新的矛盾

科学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后来的科学家会 在原有科学基础上产生新的科学发明、新的理 论和方法。科学继承和科学创新是相互联系、 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政治环境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又是一种以强 制手段支配整个社会行为的强大力量。
政治因素影响着科技发展的发向、规 模和速度

先进的社会制度能够保证科技朝着满足社会
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的方向发展; 先进的社会制度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能 够通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科技与社会得到 协调发展。
经济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科学研究活动所需的研究经费、仪器设备、
实验设备与材料以及科研人员的生活待遇等物 质条件均需要有经济基础作为保障。
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难有发达的科学技术
例证
1945年世界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在美国问世 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后计算机以惊 人的速度发展 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耗资约300亿美元
四、文化氛围

科学技术无论是作为一种知识体系还是作为
一种社会活动,都是人类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任何科学技术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氛 围中进行的,通过其精神文化层面和物质文化 层面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Leabharlann 精神文化对科技发展的主导作用

精神文化是以知识、智能、价值观念和行为
规范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科学技 术的存在和发展,始终处于哲学思想、宗教信 仰、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教育、价值观念和 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氛围之中。
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建立的直接来源

现代科学的重大发现和重要理论成果都 是在科学实践中得到的。
18世纪末期赖尔在赫顿火成论以及拉马克进化 论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到意大利西西里岛著名 的埃特纳火山进行实地考察,最终提出了地质 渐变说。 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也是他本人跟随“贝格尔 号”船环球实地考察了五年之久才提出的。
国家科技方针政策

国家的科技政策具体影响到课题选择,国家
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程度等。现代社会科 技政策是国家重大政策的组成部分,代表国家 发展科技、调控科技的意志。 如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都成立了由总统 或首相本人任主席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 技政策协调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等,把科 学技术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


科学实践是科学理论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学理论经历着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而科学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补充修正的作用, 成为科学理论发展的直接动力。因为在科学实践 过程中会遇到新现象、新事实,这些现象和事实 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信息和结果,从而推动科 学理论体系的演变。
科学实践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标准

科学理论能否确立,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必 须经过科学实践的检验。
18世纪后期吉尔伯特和库仑都作过实验想证明电与磁 之间有某种关系,但都一无所获,转而相信电与磁之 间没有关系,但奥斯特一直坚信电磁之间有某种关系, 电一定可以转化为磁,他提出一个新的猜想,设计了 几个实验反复验证他的假说,最终真的发现了真空电 流对磁针有作用。

15、16世纪人们由于日益发达的商业贸易活动, 对寻找东西方的航线有极为迫切的要求,哥伦 布、达•迦玛、麦哲伦的航行历程
向世人展现了地球真实的地理构造 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以及相关的航海技术的发展 人们由于航海的需要准确的测定地球经纬度,于是又 推动了天体运动的研究 造船的需要,微积分则应运而生了

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按着否定
之否定的方式循环发展着的,贯穿着整个技术 活动的始终。
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的矛盾

一方面,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是统一的。技术实践是 技术规范的基础,技术实践是技术规范的直接来源、 是技术规范的检验标准。技术规范为技术实践提供指 导方向,技术实践总是在技术规范所指明的方向上、 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着的。古代工匠的技术实践离不 开一套经验性的技术规范,近代的技术实践必须有专 业分工、流水作业和标准化的技术规范。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条件

经济基础 政治环境 教育条件 文化氛围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它
的发展必然要与社会其它子系统发生物质、 能量、信息的交换,经济、政治、教育、文 化等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一、经济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科技投
入的增加,而科技投入的增加必须以经济实力 为基础。同时,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 了必要的条件,从而保证科学技术对于人才的 需求。此外,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也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伽利略提出如果把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它 应该下落的更快还是更慢呢? 一方面,物体的重量大,应该落得更快。 另一方面,快的物体可能被慢的物体拖住,没有单独 下落时快。这显然是合乎情理又相互矛盾的逻辑结论。 伽利略据此推理对亚氏学说提出了挑战
同一学科内部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

物理学中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之间的争论 地质学中地质结构的“火成说”和“水成 说”之间的争论

这些资金、设备在当时的其它大部分国 家是难以支撑的
经济发展不断为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提出 新的课题

社会经济生产实践为 科学技术提供研究课 题和认识材料,促使 科学研究不断开拓新 的领域,从而为科学 技术提供新的平台。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 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例证
三、教育条件

教育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是科技转化成生产力
的条件,是科技作用于社会各、方面不可或缺 的环节。
教育是培养科技知识生产者的基地



作为科学技术系统主体的科技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 素养、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 科技人员这些必备素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而成的。 学校的招生数量,教育的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知识生产 者的数量;而教育和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知识生产者 的质量。 教育还可以宣扬科学的探索精神,使人们崇尚科学真理, 献身科技事业,并能使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得到普及,提高 公民的科学素质。
价值观念

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会影响科学家价值观念

的形成,进而影响科学家的科研动机、科研方向、 科研情趣以及科学家的意志力、信仰和理想,并 直接影响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支配着科技成 果的发现和应用。 一般说来,崇尚理性、崇尚知识、崇尚科学的社 会价值观念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政治形势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


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友好往来有利于科 技的交流与合作。 国家关系紧张,战争频繁则不利于科学 技术的发展。
科技发展与军事斗争的关系


许多高科技,如空气动力学、原子能科学技术、 雷达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 电子计算机、火箭技术、航天技术等,都是为 了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发展起来的。 大科学或规划科学首先诞生于军事领域,国家 规模的科研组织形式的出现,正是为了研制大 型武器系统的需要,并由此开创了政府干预科 研活动的新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