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综合习题复习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5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5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fc3a95580216fc710afd28.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5单元综合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4分)1.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蜡炬成灰;⑤火上浇油;⑥沙里淘金;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②⑤⑦⑧B.②④⑤⑦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A.熟石灰用来改造酸性土壤 B.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海水用来晒盐 D.海水用来制碱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4.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使用的物质是()A.木炭B.铁丝C.红磷D.硫磺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由分子构成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7.某物质4.6 g与氧气反应,生成8.8 g CO2和5.4 g 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11.2 g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C.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8.逻辑推理是化学常见的学习方法,下列逻辑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化合物含有不同元素,有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有不同的存在状态,液氧和氧气是同种物质。
D.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9.如图是在通常状况下用氧气浓度传感器分别测定的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根据换算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综合与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综合与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1204c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4.png)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与检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伏加德罗2.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氧气②氮气③二氧化碳④稀有气体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3.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
其中造成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臭氧D.一氧化碳4.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下列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A.水力发电B.汽车尾气C.工业扬尘D.焚烧秸秆5.目前,我国按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不包括()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D.总悬浮颗粒物(TSP)6.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腐烂B.酿酒C.红磷燃烧D.铁生锈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气泡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8.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
下列对有关反应描述正确的是(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9.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酒和醋的酿造B.铁生锈C.动植物的呼吸D.水变成水蒸气10.为了保护空气,某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变为氮气,从而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5单元综合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5单元综合复习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dc5ee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6.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5单元综合复习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春风化雨B.火上浇油C.叶落知秋D.滴水成冰2.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3.下图所示仪器没有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A.集气瓶B.滴瓶C.广口瓶D.烧杯4.《加油!向未来》是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科学实验节目,请根据主持人提供的以下信息说出一种气体:①它是食品包装袋中的防腐卫士;②它的液体可用于医疗手术;③空气中它的体积分数为78%,则该气体是( )A.稀有气体B.二氧化碳C.氮气D.氧气5.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给液体加热C.给固体加热D.熄灭酒精灯6.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A.①B.②C.③D.④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8.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装置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⑤C.②③D.②④9.以下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A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分子不断运动B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10.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11..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12.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训练卷附答案
![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训练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d4f22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f.png)
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训练卷一、单选题1.实验室里一般不能制得氧气的物质是A .高锰酸钾B .氯酸钾C .氯化钠D .过氧化氢2.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B .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C .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D .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3.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224HNO +C=2H O+4X +CO ↑↑。
则X 是A .NO 2B .COC .NOD .N 2O 54.工业生产硫酸中的某一步反应用微观模型图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3价B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1:1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中2P+5O 2点燃P 2O 5指出其中错误是A .反应条件应改为燃烧B .氧气应改为“↑”C .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D .五氧化二磷应改为“↓”6.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42H +SiCl Si+4X 高温,其中X 的化学式是A .Cl 2B .H 2OC .HC lD .SiH 47.将25gA 物质与5gB 物质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物质有10gA ,还有一种新物质C 。
若A 、B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0、80,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A +B=2CB .2A +B=C C .A +2B=CD .A +2B=2C8.“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一定条件下,CO 和H 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A .甲醛(CH 2O )B .甲醇(CH 4O )C .乙醇(C 2H 6O )D .乙酸(C 2H 4O 2)9.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
第1--2单元综合复习测试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1--2单元综合复习测试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40fdc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f.png)
第1--2单元综合复习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纸张燃烧C.酒精挥发D.水结成冰2.下列实验室里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量筒既可测量液体体积,也可作反应容器C.若化学试剂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D.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 33.氧气的性质比氮气活泼,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氧气比氮气性质活泼的是( )A.氧气和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可用于炼钢,氮气常用作保护气C.氧气能支持燃烧D.食品包装防腐时充入氮气而不充入氧气4.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B.燃烧的蜡烛,最内层火焰最暗,最外层火焰最明亮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氧气验满B.贮存氧气C.点燃酒精灯D.取用块状固体6.实验室用排水法制氧气时,装高锰酸钾的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①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③试管没有先均匀预热④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导气管.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可燃性D.硬度8.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B.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9.下列缓慢氧化:①动植的呼吸;②铁器、铜器生锈;③日常生活中将鲜豆腐制成臭豆腐;④农家肥料的堆积腐熟;⑤食物腐败变质;⑥酒和醋的酿造。
其中对人类生产或生活有利的是()A.①③④⑥ B.②④⑥ C.②⑤ D.①③⑤10.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A.读B.闻C.拿D.滴11.以下是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空气污染指数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空气质量级别I II III IV V北京某日空气污染指数为82~93,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分别是()A. I级优B. II级良C. III级轻度污染D. V级重度污染12.小华采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其结果与只加氯酸钾相比,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不变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C.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二、非选择题13.辨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A.酒精燃烧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氮气常作保护气E.粉碎大理石F.酒精挥发G.汽油燃烧H.气球爆炸I.甲烷能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四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四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186bb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b.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四单元综合能力测试卷(60分钟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2022·柳州中考)医生建议缺铁性贫血患者多吃肝脏、瘦肉、蛋、鱼、豆类等食物来补铁。
这里的“铁”指的是(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4.王安石在《梅花》中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闻到“暗香”说明了(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5.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环保部门加大了对奥运场馆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
下列物质没有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B.臭氧C.细颗粒物D.稀有气体6.(2023·龙岩长汀期中)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循环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B.物质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生物呼吸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之一是氧气7.(2023·龙岩长汀质检)如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能表示单质的是( )8.(2023·厦门湖里区质检)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6S),一旦煤气泄漏,容易引起人们警觉。
下列关于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2 gB.乙硫醇中含有硫单质C.乙硫醇由9个原子构成D.乙硫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9.某老师在批改化学实验报告时,发现有如下实验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20028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7.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1.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2.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 B.2HC.O2D.Si3.镨(Pr)是一种稀土元素,已知镨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9,相对原子质量为141,该原子的质子数是()A.141 B.92C.59 D.824.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A.H——氢原子B.Mg2+——镁离子C.2N——2个氮元素D.2O2——4个氧原子5.下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6.人工元素,指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元素,通过人工方法增大自然存在的元素原子核质子的个数,达到增大原子序数,制造出新的元素。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是锝(Tc),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第6题)A.锝是一种金属元素B.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3C.只有质子数改变才会改变元素种类D.现代技术可能会制造出更多的未知元素7.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也可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原子D.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8.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薪火”金属部分采用1 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铝合金经过旋压后微粒不再运动B.燃料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时,微粒的体积变大C.燃料燃烧时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D.传递“薪火”,表达了各国运动员的团结共融9.如图是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第9题)A.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1个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了1个电子,电子层数减少1层D.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了相对稳定结构10.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11.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f2f22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e.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2.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B.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 高层住宅着火,如果楼内有电梯,不能乘坐电梯逃生3.每年的月日是“世界环境日”,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A. 积极治理沙漠、荒山B.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C. 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D. 露天焚烧固体垃圾4.如下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乙图燃烧得旺,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空气中氧气不足C. 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D. 火柴梗着火点低5.常德市每年常出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 冬天用煤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C. 香烟点燃后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质D. 驾驶员在密闭车库内发动汽车长时间运行车载空调,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B.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D. 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7.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化学知识和技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高温消毒餐具,使病毒在高温下失去活性B. 使用医用酒精消毒要远离火源,因为酒精有可燃性C. 将酒精加工成免洗消毒凝胶,使酒精分子停止运动而不挥发D. 测定新冠病毒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8.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提优精练:专项综合全练(一、二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提优精练:专项综合全练(一、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35d3edf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2.png)
专项综合全练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第一单元〕一、选择题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附近B.随意丢弃实验剩余的药品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2.玻璃的磨砂一般能增加玻璃间接触处的密封性,实验室下列仪器需要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A.量筒B.蒸发皿C.锥形瓶D.集气瓶3.某实验中,老师请同学们用试管取稀盐酸做性质实验(没有告诉用量),下面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最符合要求的是( )A.向试管中滴入2滴稀盐酸B.向试管中注入约2mL稀盐酸C.向试管中注入10mL稀盐酸D.注入的稀盐酸的量是试管容积的1/34.实验结束后,下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6.下图所示仪器没有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8.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里(填仪器名称)。
(2)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氯化钠时,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量取7.2mL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玻璃管与橡胶管连接时,一般先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里;取用时,瓶塞应________放在实验台上,目的是防止________,然后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________,将液体缓缓倒入试管中。
㈡实验室制备氧气综合探究〔第二单元〕1.关于利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dcfd2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5.png)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共50分。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木材燃烧C.榨取果汁D.电灯发光2. 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B. 用嘴吹灭酒精灯C. 用水浇灭实验台上洒出的酒精燃烧的火焰D. 把鼻子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3. 下列关于物质的加热,说法错误的是()A. 加热时,试管中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2/3B.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C. 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D. 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有量筒、漏斗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B.胆矾是一种蓝色的固体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D.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5.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品尝实验室食盐的咸味D.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6. 我们呼出的气体可以使()①带火星木条复燃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燃烧的木条更旺A. ①③B.② C. ①②D.③7. 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8. 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A. 水和白醋B. 黄金和纯铜C. 铁粉和锌粉D. 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9.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 氧气B.空气 C. 二氧化碳D.水蒸气10. 某学生练习加热食盐水时有如下几步操作:①用灯帽盖灭酒精灯;②将试管用试管夹夹好;③往试管中倒入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的食盐水;④盖好试剂瓶,放回原处;⑤点燃酒精灯加热。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②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④②⑤①11.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 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B. 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C. 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D. 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12.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A. 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B. 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C. 仪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滴D. 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仪器已经洗净13. 以下有关存放和取用药品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A. 锌粒存放于广口瓶中B.盐酸存放于细口瓶中C. 用滴管取用大量液体D.用药匙取用碳酸钠粉末14. 实验时若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A. 用嘴吹灭B. 用书扇灭C. 用水浇灭D. 用湿抹布扑灭15.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倾倒药品C.称量药品D.过滤16. 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水力发电B.蜡烛照明C.太阳能供热 D. 电热器取暖17. 实验时,对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倒入下水道B.原地抛弃C.倒回原瓶D.放入指定容器中18. 下列不能加热的仪器是()A.烧杯B.量筒C.试管D.蒸发皿19.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B.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C.左侧玻璃管口产生气泡D.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低于试管内液面20.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容器放在桌上,把橡皮塞使劲塞进容器口,这样才会不漏气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21. 观察酒精灯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将烧杯内壁用石灰水湿润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22. 实验室取80mL的水,最合适的仪器是()A.100mL的量筒B.20mL的量筒C.天平(含砝码)D.10mL的量筒23. 实验室取用极少量的液体药品,最好用()A. 量筒B. 烧杯C. 滴管D. 试管24. 现有下列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铁架台加热50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有()A. ①③⑤B. ②③⑤⑥C. ①③④D. ①③⑤⑥25.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方式如图所示,得到读数为7.6mL,则量筒内液体实际的体积可能是()A.等于7.6mL B.大于7.6mLC.小于7.6mL D.以上都有可能二、填空题。
单元复习与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人教版)
![单元复习与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讲义(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7adeb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d.png)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选择题1.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香厨房”“香满堂”说明()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题意无法得出分子的质量很小,错误;B、题意的微观解释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C、题意无法得出分子的体积很小,错误;D、题意无法得出分子之间有间隔,错误。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世界上首次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其原理是将液态CO2蒸发吸热,使水变成冰实现制冷。
其中CO2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的种类B.分子间的间隔C.分子的质量D.分子的大小【答案】B【解析】CO2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大小、质量、种类均不改变。
3.太空授课中,王亚平演示了神奇的水球实验:往水膜上加水,水膜变成大水球,再加上品红后又变成均匀的红色水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太空中水分子是静止的B.水膜变成大水球,水分子变大C.在太空中水不能溶解品红D.水膜和大水球的分子构成相同【答案】D【解析】A、在太空中水分子也是不断运动的,错误;B、水膜变成大水球,是往水膜上加水造成的,水分子没有变大,错误;C、大水球加上品红后变成均匀的红色水球,说明在太空中水能溶解品红,错误;D、往水膜上加水,水膜变成大水球,该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膜和大水球分子构成相同,正确。
4.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如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锂属于非金属元素B.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C.与锂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AD.在A、B、C三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和C【答案】C【解析】A、由汉字结构可知,锂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是“g”,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错误;C、与锂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A,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正确;D、同一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在A、B、C三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和C,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4单元复习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4单元复习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4dac2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a.png)
第1-4单元复习测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水饺是中华传统美食。
下列制作水饺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加水和面B.剁肉拌馅C.擀皮包饺子D.烧火煮饺子2.影响元素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的电子层数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组成某种物质的原子个数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味B.称量固体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6.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7.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来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8.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消毒杀菌。
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有关戊二醛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戊二醛属于氧化物B.戊二醛中含有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2 个氧原子C.戊二醛中含有1个氧分子D.戊二醛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9.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C.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变10.2020 年4 月,我国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首次实现1 亿摄氏度运行近10s。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1-4单元基础复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1-4单元基础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754e80581b6bd97e19ea2c.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1-4单元基础复习题班级: 姓名: 学号: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2.能直接加热的仪器、、、坩埚;垫石棉网可以加热的仪器,烧瓶,锥形瓶。
3.称量一般固体在托盘两边放,腐蚀性药品放在里称量。
准确到克。
4.给试管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要用焰加热,手持试管夹的端。
5.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水平,读数准确到mL。
6.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未充分燃烧产生的;吹灭蜡烛,出现大量白烟是。
7.人呼出的气体中、比空气多,较少,呼出的气体主要是。
8.仪器的装配顺序应该是:从到,从到。
9.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轻轻地在瓶口,使飘进鼻孔。
10. 如何用集气瓶收集室内(山洞里)的气体?。
11. 常考的化学仪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成份中,按从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占;其次是,占;占0.94%的是;二氧化碳占;其它占。
不是质量分数!2.稀有气体包括、、、氪、氙,氡。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所以用做霓虹灯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可用做。
3.用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松开止水夹后,。
导致结果偏小的原因是① ;① ;①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实验结论是。
导致结果偏大的原因是:,导致集气瓶中一些空气逸出。
为何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为何不能用铁代替红磷:。
4.氧气可用于气焊的原因是,氮气可以做保护气或防腐的原因是。
用于磁悬浮列车制造低温环境,医疗麻醉的气体是。
5. 空气质量指数计入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和等。
是否包括CO2。
是否包括N2。
6.列举两例缓慢氧化:等。
燃烧是不是缓慢氧化?7. 氧化反应:物质和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8.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燃烧生成;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在O2中燃烧火焰;铁在O2中燃烧:,生成色固体。
9.做硫在氧气燃烧时,在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是。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各单元综合测试卷汇总,(附详细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各单元综合测试卷汇总,(附详细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4201a3d0d233d4b04e6907.png)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单元综合测试卷汇总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四、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五、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六、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综合测卷(附详细参考答案)八、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九、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酒精挥发C.打磨玉器D.大米霉变3.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B.耐磨损C.导电性差D.活泼性强4.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试验D.得出结论5.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
其中可以用镊子夹取的是( )A.①②③B.②③C.④D.都可以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7.做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属于安全操作的是(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盐酸液滴不小心溅入眼内,用手揉揉即可C.经老师同意后才能做实验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用考虑试管口是否对着其他人8.下列实验中,仪器之间不允许接触的是( )A.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试管B.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量筒中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药品D.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放入试管时9.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10.“化学是把双刃剑”,这说明化学工业的发展既能造福人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问题。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综合复习测试训练试题卷(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综合复习测试训练试题卷(附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c711f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8.png)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综合复习测试训练试题卷(附答案详解)一、单选题1.空气是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下列有关空气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C.空气中的氧气易溶于水,供给水生生物呼吸D.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氧气D.氮气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氧气有助燃性,可作燃料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钻探机钻头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B.分离液态空气后所得到的氧气是纯净物C.分离液态空气属于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7.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炼钢B.火箭的燃料C.供给呼吸D.气焊8.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氮C.氮气D.可吸入颗粒物9.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A.镁带B.硫粉C.氢气D.木炭10.氧化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反应的原理不涉及氧化反应的是()A.农家肥料的腐熟B.暖宝宝发热取暖C.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包(主要成分是生石灰)与水接触发热D.铁粉作为“双吸剂”用于食品保鲜11.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纯白色晶体
B.密度为1.573克/厘米3
C.能溶于热水
D.在高温下能分解成氰化物和氮气
知识点3:基本实验操作 1,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
向
用
加 热 液 体
试 管 加 固 体
熄 灭 酒 精 灯
滴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
A
B
C
D
3,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 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 和其他杂质
B,氮气和稀有气体可用于食品防腐 C,液氮可用于医疗麻醉 D,稀有气体可用于做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
通电生成新的物质并且发出各种颜色的光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
不成立的是 ( D )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 烟幕弹
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 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 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知识点3:氧气的性质
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
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知识点1:测定空气中O2含量实验
1,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
刻打开弹簧夹
知识点2: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1.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知识点4:氧气的制取
1,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检验气密性.
2)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的一套装置是 AC/AE/BC/.BE
此装置制备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3)若选用A装置制备气体时应考滤的因素是
反应物为固态,反应需要加热
.
知识点5:化学反应的类型
1, 2NH4ClO4=N2↑+Cl2↑+4H2O↑+2O2↑
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A.二氧化硫 B.空气 C.磷 D.碘盐
知识点2: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其中错误的是( A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
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
知识点4:实验仪器
1,常用来给物体加热的仪器是 酒精灯 ; 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使用 胶头滴管; 3,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
是 试管 ; 4,可以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
是 烧杯,锥形瓶,圆底烧瓶 ;
务必能写出P17页的实验仪器名称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回顾旧知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点,结论是?P27 2,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百分数分别是?P27 3,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的用途是? P28 4,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是?P27 5,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气的检验P34 6,化合,分解,置换,氧化反应的区别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 P37-P41 8,催化剂的概念和要点是? P38
1)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外__焰___给物质加热;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验__纯_ 后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 应预先___放__少__量__水__或__少__量__细__沙_____;
4)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 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保__持__水__平____
第一学期期末 化学总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的世界
回顾旧知识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2,有哪些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例子? 3,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4,蜡烛燃烧有哪些产物? 5,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有何不同? 6,实验仪器的名称你会写吗? 7,哪些仪器能直接加热?间接加热呢? 8,药品取用,加热,洗涤的操作要领记得吗?
请判断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B,甲烷在氧气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C,所有氧化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D,燃烧通常有CO2生成,所以可燃物都含有C
元素
知识点6:催化剂
1,将炽热的铜伸入H2O2溶液中,溶液立即产
知识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F,G,H)
A.木柴劈成块 B.西瓜榨成汁
C.残雪化成水 D.高粱酿成酒
E.瓷碗破碎
F.煤气燃烧
G.铁锅生锈
H.
知识点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
A.沸点
B.硬度
C.还原性
D.溶解性
2.下列某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
生大量气泡,若要证明铜是H2O2分解的催化
剂,还需要进行下列哪些实验( A,B,D )
A. 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 B.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C. 向反应后的液体中加入二氧化锰 D.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回顾旧知识
1,电解水实验有哪些结论? P46 2,化合物与单质的区别?氧化物的概念? P46 3,分子有哪些性质?P50-P51 4,氨分子运动的对比实验(要点和结论)P50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别是?P52 6,分子,原子有哪些区别?P52 7,水的净化中,哪些步骤属于化学变化?P55 8,硬水和软水区别是?鉴别两者的方法是?P56 9,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P56 10,过滤,蒸馏的注意事项 P55-P57
知识点1: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1,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
A.铜 B.空气 C.矿泉水 D.大理石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D )
A.食盐 B.空气 C.白酒 D.干冰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C )
A.高锰酸钾 B.臭氧 C.水 D.矿泉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