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经济学导论-华农自考
《农业经济学导论》讲义
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前继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 后继课程:农业技术经济、农(林)业企业经营管
理、农(林)业政策学、农村经济统计、农(林)产 品营销、土地经济学
三、研究对象
• 研究对象: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
• 即农业生产力的运动规律、农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 以及两者相互运动的规律。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 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三、研究对象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性质
• 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的研究 •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地位
•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 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专业选修课
(三)近期目标
• 201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 实现农业现代化
• 农业现代化分三步走 • 第一步:准备阶段(1980-1990) • 第二步:起步阶段(1990-2000) • 第三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
本上维持了自然生态平衡,环境污 染较少。
• 世界有的国家19世纪结束了传统农 业时代,有的国家至今仍在延续
2、近代农业(19世纪中叶-20世纪40 年代)
• 基本特征: • 半机械和机械化农具
• 开始采用近代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 技术
• 分工开始发展 • 向商品化、社会化农业转化
• 农业企业出现
(三)现代农业: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20世纪。尤其 是二战以后。
《农业经济学导论》讲义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内
华农小自考《农业技术经济学》课件
第三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三要素: 技术 / 经济 / 计量 技术---硬技术 软技术 经济---劳动节约,经济分析 计量---量化分析
(二) 研究领域的特殊性 (三) 研究对象
(按研究范围) 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
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
(四)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
(按研究重点) 宏观 / 中观 / 微观
第三节: 试算分析法
(一) 试算分析法的定义,特点和一般步骤
1. 定义: 根据有关的技术经济参数,实验数据,历史资料等,对新方案,新技术 的经济效益进行试算,并将所得的数据与现行的标准方案或基础方案的经 济效益进行比较,获得预期其预期经济效益的估计植,确定是否采用新方 案,新技术.
2. 特点: 预测性 严密的科学性
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原理
(三)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含义和特点
1. 含义----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产品的需要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土地生产
力和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循环为前提,研究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技术制度等的劳 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
2.特点: 相关性 / 持续性 / 综合性 / 多样性 / 不稳定性
华农小自考《农业技术经济学》课件
Chapter 1 导论
第一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条件
产生 : 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技术活动 & 经济活动)
发展条件 : 1. 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2. 科技生产力的显现 & 报酬递减规律的限制
(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发展 三阶段 :
(二)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
1.可控性 / 不可控性 2.贮藏性 / 流失性 3.互补性 / 替代性 4 再生性 / 相对性
经济学导论第一章-PPT课件
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
经济学):
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采用 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 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 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 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后者研究整个国民 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 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 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问题:
(1)诗中描述了什么时代中人的欲望-需 要?具体有哪些?
(2)怎样满足这些欲望-需要?经济学怎 样回答这个问题?
(1)诗中描述了时代的人的哪些欲望-需 要? (农业时代) (食、衣、妻、子、田地、 骡、马、船、县丞、主簿、三品官、皇帝、 神仙)(多样、变化)
马斯洛(工业时代)
(2)怎样满足这些欲望-需要?经济学怎 样回答这个问题? (产品、资源配置和利用)
经济学的基础
人们的需求实际上是无 止境的...
经济学的基础
人们的需求是无 止境的...
但生产性资源是有限 的或稀缺的!
资源(或生产要素)
财产资源
•土地 •资本
(投资/实物资本/金融资本)
人力资源
•劳动 •企业家才能(管理)
生产要素
运作中的市场体制
四大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What )?
如何生产(How )?
为谁生产(For whom)? 谁来决定(Who decide)?
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在可供选择的物品和劳务中,如何使用有限的 资源去生产,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如何作出具体分 配。解决生产的方向和规模问题。 2、怎样生产? 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进行生产,谁 去打猎、谁去钓鱼;用热力还是水利或是原子能发 电;大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生产;机器生产还是手 工生产。
广东省自考《06270农业技术经济学》章节笔记和计算题资料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章节笔记和计算题资料课程代码:06270第一章导论1、广义技术的含义(名词解释)。
P7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单选题)。
P153、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单选题)。
P19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判断改错)。
P26倒数第3行—倒数1行2、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反映满足特定技术目标要求的程度,它的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可称为技术中间效果(多选题)。
P293、经济临界点:它标志着……转折点(名词解释)。
P33倒数第3行—倒数1行4、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如下五种可能性(单选题)。
P355、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判断改错)。
P36倒数第4自然段6、高度差表明了各要素能力值的最大差距和不平衡度……平衡工作的任务愈小(判断改错)。
P37倒数第2行—P38第2行7、物质资源(判断改错)。
P40第1和第2自然段8、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
劳动力、时间都是流失性的资源,一去而不能复返(单选题)。
P41第2自然段9、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形态三种,图表2—2注释文字更正为:a.报酬固定形态,b.报酬递增形态,c.报酬递减形态(单选题、判断改错)。
P43—P4410、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规律,结合图2—3(简答题)。
P44倒数第4-2行11、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报酬递减现象的两方面原因(简答题)。
P46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在确定课题项目时,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判断改错)。
P502、在确定课题项目时,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单选题)。
P50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1、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对一项复杂经济事物仅设置一两项指标用来全面评价、综合衡量经济效果(判断改错)。
P702、见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图,人均农产品占有量是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判断改错)。
经济学导论(ppt 519页)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为简化分析过程,大多 使用线形需求函数。
QD = a - bP
其中a,b是常数,且a,b>0,该函数对应的需 求曲线为一条直线。
第三节 供给和供给规律
一、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
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 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规律: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的供给量 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5)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发调节,资源 朝着相对价格高的用途上配置。
(二)计划经济
在这种经济体制中,所有与资源配 置有关的经济活动都由政府或通过 政府指令来进行。国家从三个层次 对资源进行配置。
1. 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投资之间分配,通 过牺牲现在消费,把资源用于投资,以 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2. 在微观经济层次上计划各行业以及各 企业的产量、所使用的生产技术、需要 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
(4) 一些公司的行为对社会是有害的。
(5) 私有企业不会生产一个对社会有 用但对自身无利的产品。
(6) 自由市场经济可能导致宏观经济 的不稳定。
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自由市场经济从自 我利益出发,可能会鼓励自私、贪婪、 物质主义和权力至上的观念。
(二)对完全计划经济的评价
中央政府的计划就可以克服自由市场经济 的一些问题,使整个国家的资源配置符合 特定的国家目标。实践中,命令式的计划 经济为达到这些目标,却是以巨大的社会 和经济成本为代价的。
第一,投入品的价格变动。
第二,生产技术的变化。
第三,企业组织的变化。
第四,政府政策的变化。
2. 替代品的价格。
3.连带产品的价格。
4. 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期的事件
5. 生产者的目的。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导论
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人口增长快、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这 些问题对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社会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贫困、教育落后、卫生条 件差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经济发展战略
01
发展中国家需要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制定适合的经济发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贸易自由化政策
探讨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对促 进国际贸易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国际 协议和组织。
分析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手 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国际金融市场及汇率制度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 和主要参与者,包括外汇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等。
汇率制度及其类型
展战略,如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等。
政策选择
02
发展中国家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产业政策、贸易
政策、投资政策等,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国际合作
03
发展中国家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借助外部资源和力
量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全球减贫事业进展及挑战
全球减贫事业进展
过去几十年,全球减贫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率大幅下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06
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 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及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增长动力逐渐减弱,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一挑战,中 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创新能力等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面 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这一改革也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 力,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农业经济学第1章概论
WENKU DESIGN
STEP 01
05
STEP 02
REPORTING
农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农业政策的目标
农业政策的制定通常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农业发展 需求,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政策的实施方式
农业政策的具体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配
03
合,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推广等手段,
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01
农业政策的制定过程
02
制定农业政策需要经过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和民主
决策,确保政策符合实际需求,具有针对性和可操
作性。
农业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农业法规的制定依据
农业法规的制定基于国家法律法规和农业发展实际,旨在规范农业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保障农 民权益和消费者利益。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随着全球化和农业 现代化的推进,农 业经济学的研究领 域不断扩展,涉及 农业发展、农村发 展、环境资源等多 个方面。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学开始关 注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市场和农业政策等方面 的问题。
19世纪至20世纪初
20世纪中期至今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 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 农业经济现象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内在规律和 原因。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农业市场运行的核心,它决定了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和调节。
02
价格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政策干预和市场垄断等。
03
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公平,促进农业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农业经济学第1章概论
实验研究
实验方法和数据应用,如何针对 某个特定问题进行研究。
案例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农业经济学领域研究中具有极 高的工具性。
农业经济学的政策分析
国家政策 市场政策 农民支持政策
通过政策治理、支持、鼓励等方式促进农业的发 展。 制定与农业市场有关的行政、技术和贸易政策。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各种问题。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前景
农业与公共卫生学
食品安全问题,种植业对健康的 影响等,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1 供给与需求
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农产品成本的变化等。
2 价值尺度
衡量农产品和农业体系的价值,分析花费和回报等。
3 投入产出
分析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投入产出比等。
农业经济学的实证分析
统计研究
一种对农业生产进行测度分析的 方式。
种粮于我,饮水思源。作为我国占GDP近10%的重要产业,农业经济学的研 究可以在发掘农业领域经济价值的时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社会 稳定,同时极大地刺激农业领域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农业与环境科学
如何在农业发展的同时解决环境 问题。
农业经济学与经济学
研究经济方法,为了更好地解决 农业问题,把经济学的方法应用 在农业领域。
农业经济学第1章概论
农业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农业生产、供求、流通、消费等 方面的经济问题。他既有着浓厚的实践意义,又具有广泛深远的理论价值。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
发展
2
农村改革、现代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调整,新技术和新产业挑战。
3
起源
欧洲中世纪
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导论
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工业发达了,在国民经济中农业的比重下降, 国家开始保护农业 • 在发达国家非常盛行
四、农业的作用(贡献)
五个方面:
1. 提供食品和原料
– 自给自足,粮食安全问题,依赖进口危险 – 在发展中国家,农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 容易出现食品短缺、涨价 – 轻工业的大部分原料来自农业。纺织、食品加 工、卷烟、酿酒、制糖、造纸、皮革等
• 课程学习教材
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 出版社,2003年7月
• 参考教材
朱道华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0年 李秉龙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2003年
经典著作 [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 印书馆,1999 [日]速水佑茨朗, [美]弗农.拉坦:《农业发 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美]约翰.梅勒:《农业经济发展学》,北京农 业大学出版社,1990
图1-1都江堰水利工程
第二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 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要点
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经济
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学
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 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 应用的科学
• 传统农业所指的是农、林、牧、渔业
–农、林属于植物栽培业 –牧、渔属于动物饲养业
• 现代农业还包括产前、产后环节
二、农业的特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大 农业生产周期长 生产的季节性强 农业生产的空间、地域分散 农产品价格低(量大、单价低) 鲜活产品易腐烂、运输、贮存不便 农产品标准化难度大 农业技术引进要进行适应性试验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关注
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10/16/2019
管理资料
19
(一)学科的性质 • 2.学科的性质
技术经济学科
经济学科
技术学科
10/16/2019
管理资料
20
(一)学科的性质
• 2.学科的性质 •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与经济相交叉的
边缘学科,它的性质属于经济学科。 从研究的问题
追求的目标 解决的问题 计量和比较的看其经济属性
10/16/2019
管理资料
21
(一)学科的性质
3.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
缘学科),是技术学科与经济学科的相 互交融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广泛 吸收计量经济学、经济控制论、生产经 济学、统计学以及数学等学科的一般原 理,并将其具体应用于农业这个特定的 产业,结合我国国情,形成独具一格的 理论体系和相应的分析方法 (摘自教学
• 即:以农业领域中的技术与经济的最佳 结合为其研究对象。
10/16/2019
管理资料
14
二、学科的研究对象
• 矛盾论、资源论、经济变量论 •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表述为:
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里农业技 术的产生、发展、组合和应用的经济问 题和可行条件。
• 即:以农业领域中的技术与经济的最佳 结合为其研究对象。
很少研究生产力 • 农业经济的研究对质的规定性谈的比较
多,都是定性的理论分析,无定量分析, 无数字的经济学 • 研究对象和内容局限于生产领域
10/16/2019
管理资料
8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性质
• 一、农业、技术、经济 • 二、学科的研究对象 • 研究对象的不同表述,可以从经济立场出
发,也可从技术立场出发来研究农业技术 经济问题。 • 三、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假设
书本P21页小故事
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一)方法论假设 (二)技术假设 (三)行为(目标)假设
(三)假说 理论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形成假说。 (四)预测 预测是从理论的假设和假说中逻辑推到出 来的一种表述。 (五)检验 以上四个步骤就是“建立理论”的过程, 或则说是建立模型的过程。理论是否为真, 还需要经过检验。
一、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 稀缺性
稀缺性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
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了解:稀缺性是相对稀缺性(相对人类的无穷欲
望);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
经济学正是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没有稀缺性,也
就没有经济学。
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
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资源利用包括:
(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充分就业”问题;
(2)资源既定,为什么产量时高时低——“经济波动与经 济增长”问题;
(3)商品货币社会中,货币购买力的变动——“通货膨胀 (紧缩)”问题。
经济学:稀缺性不仅引起资源配置问题,还引起资源利 用问题,因此它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经济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
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三、进行经济思考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
1偏见
人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可能带有偏见(或先入之见)
2不能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在经济学分析中,我们大量使用的一个假设就是“其他因素不
变” ,事实上有时其他因素影响很大,是变化的。
来自于自然科学(物理学),称作一种静止的状态(state of
rest)。
当一个经济系统内所有不同方向的力量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 它便为一种均衡。
如:国民收入均衡,经济增长均衡
(2)理论意义上的均衡
当某一产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当且仅当(if and only if)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的时候。这一均衡概念较为狭窄。等同于
边际成本C
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q
引致的总成本增量C
通俗地理解就是增量的对比变化。增加某个因素单位变化量
而引起另一个因素的变化量。也可用其比率的极限,那么: MC=dC/dq
(三)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induction),亦称经验分析,就是从事实到理论、 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要求掌握大量的资料,对之进行观察、筛选,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经济学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第三节 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
所有的科学都是经验性科学,它们都是基于现实,即 基于那些可观察到的、可证实的某类行为。经济学也 如此,它是研究从事货物和劳务生产、交换和分配的 个人及其制度的行为。 经济学家研究经济问题的三大基本动机。 第一,努力去理解和解释经济事件; 第二,极力去预测未来的经济事件; 第三,如果他的经济理论的确能解释并且能预测经济 事件,那么,他会借助其理论提出特定的经济政策, 使经济更好地运作。
本门课程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 三个层次 识记:能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 和判断其是与非。对应的考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 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和原理,分析相关问题的 区别和联系。对应的考试题型类型主要是简答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 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 分析。对应的考试题型主要是论述题和计算题。 考试考核比例关系:识记占20%,理解占50%,应用占30%; 难易程度:容易占20%,较容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题型:单选、判断、名词解释、计算分析题、问答说明题、 综合分析题等
“充分就业均衡”一说。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是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从 规范意义上的均衡而论,凯恩斯的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就可被 视为“凯恩斯非均衡分析”。
(二)边际分析
假定一个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总成本(C)是其产量(q)的
函数,即C=C(q),那么,边际成本就是指增加一个单位
的产量所引致的总成本的增量,即:
四、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重商主义:15世纪至17世纪中期 。 基本观点: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的财富来 自对外贸易,增加财富的唯一方法就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局部均衡分析: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它考查经济 系统中的一个(或数个)消费者、一个(或数个)生产者、一 个(或数个)企业或行业、一个(或数个)商品或要素市场的
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是由瓦尔拉斯(L. Walras)所提出的概念。它是 观察一个经济系统中所有的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一种分析方法。
推导一般化结论。
演绎法(deduction),又称假说法,它是从理论到事实,从一
般到特殊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从现在的理论(或假说)开始,然
后用事实去证实或证伪这一理论。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所有的变量都是同一时期的,即不考虑时间因素。 比较静态分析:是将一种给定条件下的静态与新的条件下产生的 静态进行比较,并不涉及条件变化的调整过程(引入时间了)
二、生产大炮还是黄油:选择或资源配置
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 品,以便更好的满足人类的需求。
资源配置问题:生产什么(What)、如何生产 (How)、为谁生产(for whom)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
途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三、如何生产更多的大炮与黄油:资源利用
一、微观经济学
(P9)
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生产者)的
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3个)
(1)市场出清; (2)完全理性(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 (3)完全信息(信息对称);
例:P=a+bQ,表示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则a、b是参数,都是 外生变量;P、Q是模型要决定的变量,所以是内生变量。除 此之外,譬如相关商品的价格,人们的收入等其他于模型有关
的变量,都是外生变量。
流量:是在一段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是时期数。
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某一变量的数量,是时点数。
如一年总收入(流量),某人在某一时点上的银行 存款数量(存量)。
“市场出清”
(3)行为假设意义上的均衡
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均衡”(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 均衡”(利润极大化)便是“行为假设意义上的均衡”的例子。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价格和收入约束条件下使之实 现效用极大化。
(4)规范意义上的均衡
一种状态为均衡,如果从某种意义上被视为理想的话。例如
宏观经济学中假设充分就业为政府的目标之一,因此,就有
案例:大炮与黄油的矛盾
AF线是资源既定条件下所能达到 的大炮与黄油最大产量组合,被 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思考:
1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
2社会在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各种可能性中选择哪一种?
3为什么有时候组合达不到AF线,而只能在G点?如 何才能超出AF线,例如达到H点?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六)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就是力求描述经济对象的存在、运行状态及其相 互之间的关系,客观描述经济事件“是什么”(或“不是什 么”),它要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涉及 事实判断,并试图在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不含有价值判断)
规范分析:就是考察经济行为后果,并提出它们好坏优劣的意 见,解决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 经济问题”,主要涉及价值判断,并试图在理解和行动之间 建立起联系。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5大部分) 导论 第一部分:供求理论------第二章、第三章 第二部分:消费理论------第四章 第三部分:厂商理论------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 第四部分:分配理论------第八章 第五部分:经济学前沿------第九章、第十 章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1.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3合成谬误
某一事件对局部是好的,不一定对总体就是好的。如果从某
一事件对局部为真便推论对总体亦为真,便有可能犯有合成
谬误。
4后此谬误
观察到了事件X在事件Y之前的事实并不一定能证明事件X为
事件Y的原因。认为“在此事件之后”便意味着“因为此事
件”就可能犯了后此谬误(Post Hoc Fallacy)。(伞与下雨)
四、经济制度与大炮和黄油的生产 两种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市场主体、市 场与价格机制;市场失灵)和计划经济制度(指令 机制的优越性与困难)。实践中,绝大多数国家采
用的是: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市场经济制度(混
合经济制度)。
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
用的科学。(定义)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