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地下害虫PPT

合集下载

农业昆虫学—地下害虫PPT

农业昆虫学—地下害虫PPT

• ④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 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 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 %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 %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 地下害虫。
• ⑤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 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 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 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 到良好防治效果。


大黑金龟甲生活史
发生规律 以暗黑金龟甲为例
一年发 生1代
以3龄老熟幼 虫筑土室越冬 5月上中 旬化蛹
7月中下 旬卵孵化
7月中旬至8月中 旬为成虫活动
6月上中 旬羽化
趋光性强, 飞翔速度快
习性
初孵幼虫即可取 食,秋季达到高峰
四、综合防治
蛴螬种类多,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块,常为 几种蛴螬混合发生,世代重叠,发生和危害 时期很不一致,因此只有在普遍掌握虫情的 基础上,根据蛴螬和成虫种类、密度、作物 播种方式等,因地因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 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 40%甲基异柳磷1斤,拌小麦500~1000斤。
• 对蝼蛄防治效果95%,药效30~40天。
• 毒饵防治:
• 饵料: • 多汁的鲜草,鲜菜及蝼蛄喜食的块根、块茎 • 炒香的麦麸、豆饼、和煮过的谷子 • 药剂:50%对硫磷乳油,20%甲基异柳磷、 40%水胺硫磷。 • 用药量不要太大,以免有异味引起蝼蛄拒食。
• 单刺蝼蛄成虫黄褐色至黑褐
色,体粗大,长39~45mm,
• 前足腿节外下方弯曲, • 后足胫节近端部有刺0~2 个。 • 东方蝼蛄成虫淡黄色,体较
小,长29~35mm,

麻田地下害虫课件

麻田地下害虫课件
数量。
精耕细作
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减少害虫的栖息地和
食物来源。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 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提高抗虫性。
生物防治
天敌保护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 等,控制害虫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苏云金芽 孢杆菌)等,对害虫进行防治。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生态条件,如种植诱集 植物等,吸引害虫并集中消灭。
诱捕法
利用害虫的趋光、趋化等特性,设置诱捕器,引诱害虫并 收集数据进行统计。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监测麻田地表的 生长状况和土壤变化,结合GIS技术分析地下害虫的活动 情况。
预警系统
数据收集与分析
通过监测系统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 测害虫的繁殖、迁移和扩散趋势。
预警级别划分
案例一分析
该地地下害虫发生的原因是气候适宜、土壤条件适宜以及害虫天敌较少
。防治措施应从改善土壤环境、加强预测预报、合理使用农药等方面入
手。
02
案例二分析
该地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有效
地控制了地下害虫的危害。防治措施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注重环
保和可持续性。
03
案例三分析
直接经济损失
农民因防治地下害虫需要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生产成本 。
减产风险
农产品品质下降
地下害虫危害可能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地下害虫危害可能导致作物减产,降 低了农民的收益。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土壤质量下降
地下害虫大量繁殖,对土壤中的 有机质和微生物群落造成破坏,
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地下害虫PPT课件

地下害虫PPT课件
5
蛴螬及危害
蛴螬能危害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根茎,形成断口 整齐的截面;危害花生荚果及薯类的块根、块茎,多 造成孔洞或将荚果吃成空壳。
6
(二)形态特征
成虫
华北大黑鳃金龟:
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泽,鞘翅 上有4条隆起线。
华北大黑鳃金龟
黑鳃暗金龟
暗黑鳃金龟:
黑色或红黑色,体表无光泽, 鞘翅上隆起线不明显。
蛴螬俗名地蚕、白土蚕、白地蚕、地漏子、大牙。 成虫叫金龟子,俗名瞎碰子、铜克郎等。
世界2万多种,我国1072种,山东70多种。
我省主要3种: (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 暗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 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13
14
形态特征
单刺蝼蛄成虫黄褐色至黑褐色,体粗大,长39~ 45mm, 东方蝼蛄成虫淡黄色,体较小,长29~35mm,
15
单刺蝼蛄成虫黄褐色至黑褐
色,体粗大,长39~45mm,
前足腿节外下方弯曲, 后足胫节近端部有刺0~2
个。 东方蝼蛄成虫淡黄色,体较
小,长29~35mm,
前足腿节外下方平直, 后足胫节近端部有刺3~4
10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及 时铲除田边地头的杂草,以减少蛴螬的繁殖场所。
(2)土壤处理 结合播前整地,每hm2用5%辛硫磷 22.5~37.5kg,均匀撒于田间。
( 3 ) 药 剂 灌 根 用 5 0 % 辛 硫 磷 每 hm222.5kg, 对 水 1000倍灌根。
层危害,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是危害麦苗和春播作物幼苗的盛期,5月下旬 陆续下移至20~25cm土层中化蛹。 2、暗黑鳃金龟:1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或成虫越冬,幼虫第二年5月上中 旬化蛹,6月上旬为成虫大量羽化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盛期,7月 下旬至9月幼虫危害花生荚果,10月中下旬幼虫下移到深土层越冬。 3、铜绿丽金龟:1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上升到 5~10cm土层危害春苗,5月中旬下移化蛹,6月上中旬为出土盛期,6月中 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7月中旬至9月为幼虫危 害期,10月中下旬移到深土层越冬。

3章_地下害虫.ppt

3章_地下害虫.ppt

成虫 4-6mm,灰黄色。雄虫两复眼在单眼三角区的前 方几乎相接。触角芒较触角全长还长。前翅基背毛极短 小,不及盾间沟后的背中毛的1/2长。后足胫节的内下 方,有稠密、末端稍弯曲而等长的短毛。雌虫复眼间的 距离约为头宽的1/3;中足胫节的外上方有1根刚毛。
卵 长椭圆形,透明而带白色。
幼虫 成长幼虫体长810mm,乳白色略带黄色。 头部极小,腹部末端有7 对不分叉的肉质突起, 第1对与第2对突起等高, 第5对与第6对几乎等长。
④江南大黑鳃金龟 等省。
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
⑤四川大黑鳃金龟 南部地区。
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甘肃
华北大黑鳃金龟
成虫 长椭圆形, 体长 21-23mm、宽11-12mm,黑 色或黑褐色有光泽。胸、腹部生有黄色长毛,前胸背板 宽为长的两倍,前缘钝角、后缘角几乎成直角。每鞘翅 3 条隆线。前足胫节外侧 3 齿, 中后足胫节末端 2 距 。雄虫末节腹面中央凹陷、雌虫隆起。
蛹 长4-5mm,宽约 1.8mm,圆筒形,黄褐色,两 端略带黑色,前端稍扁平, 后端圆形,并有7对突起。
2.葱蝇 国内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河南、江西等
省(自治区)均有分布。 为害:以幼虫蛀食葱、蒜的鳞茎。韭菜受害后常造成
缺苗断垄,甚至毁掉重种。
成虫 体长6-7.5mm,呈灰黄色,前翅微黄,翅脉浅 褐色,前翅基背毛很短小。雌虫产卵器外露,中足胫节 的外上方有2根刚毛,而雄虫略小,体色较深,两个复 眼相距较近。
为害:蛴螬取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断 口整齐平截);成虫喜食叶片、嫩芽、花蕾等。
二、生活史与习性 1.生活史
(1)华北大黑鳃金龟 2年1代,以成虫或幼虫为主交 替越冬。
越冬成虫4月中旬开始出土,盛发期在5月上、中旬;

第七章 地下害虫 (PPTminimizer)

第七章 地下害虫 (PPTminimizer)

第一节 蛴螬类(grubs)
俗称壮地虫,白土蚕,地漏子,属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其幼虫 统称蛴螬类。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为害最重,世界2万余种,中国1072种, 为害农林牧草的有100余种。 主要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棕色鳃金龟。 其次有:苹毛、白星、六斑、黄褐、毛黄、中华孤丽金龟、黑绒。 还有蓝光丽金龟,是目前草坪上主要害虫。
1、沟金针虫:
3年/代,少数2年,4-5年/代;3月初,10cm土温10℃时成虫 出土,4月中旬、下旬活动高峰,3月下旬—6月上旬产卵期,5月 上旬、中旬卵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幼虫下潜越夏,9月中、下旬 上升至土层,至11月中旬越冬,第二年春季幼虫3-5月为害,越夏, 秋季继续为害,幼虫第三年8-9月老熟,入土化蛹,9月初羽化成 虫,但不出土,第四年春出土交配产卵。
二、生活史及习性:
生活史:
小地老虎:
从北向南1年1-7代,以老 熟幼虫和蛹在土中越冬,个别 成虫越冬,2/下-3/上,成虫发
生期,3、4月高峰期。
小地老虎
黄地老虎:
1年2-4代,以老熟幼虫 越冬,少数3、4龄幼虫或蛹越 冬,场所:麦田渠沟、田埂等 地2-15cm深处越冬,为害盛期 5/中—6/上,主要以1代幼虫为 害春播作物。
枯草及植物上。 黄地老虎产于草棒及须根上或叶背,300—600
粒/♀。 ⑤迁飞性:有季节迁飞性,越冬代由南方迁飞来。
2、幼虫:
①一般6龄,个别7-8龄 ②假死性,“C”型 ③1—2龄栖息在土表,叶心,叶背,昼夜活动,3龄以后,白天潜入土中,
夜间出土为害 ④对泡桐叶,花有一定趋性,但取食后生长不良 ⑤1龄只吃叶肉,2-3龄咬食叶片,小孔,缺刻;4龄后叶片,幼茎,幼根,
前茬为绿肥或套作绿肥的棉田,玉米田严重; 5、天敌:蚂蚁、草蛉、鸟、蜘蛛、姬蜂、寄生蝇等。

《地下害虫》课件

《地下害虫》课件

物理防治
• 土壤消毒和热处理 • 覆盖和间套作物保护 • 物理障离与隔离措施
五、结论
综合评价
地下害虫对农作物和园艺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需要综合防治措施。
展望未来
通过科技创新和持续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地下害虫带来的挑战。
六、致谢
1 感谢听众
2 感谢指导老师
感谢大家的聆听和参与,共同关注地下害虫问题。
1 生态环境
2 饮食习性
3 繁殖方式
地下害虫喜欢潮湿的土壤环 境,通常在地下几厘米深度 生活。
地下害虫取食作物根系和有 机物质,导致作物生长迟缓 或受损。
地下害虫的繁殖方式多样, 包括卵生和母胎生等。
三、地下害虫的危害
1
毁坏作物
地下害虫以作物的根系为食,导致植株发育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
2
传播病害
《地下害虫》PPT课件
准备一份引人入胜且易于理解的PPT,让大家更了解地下害虫。地下害虫是什 么?分布范围与种类。
一、引言
地下害虫是什么?
地下害虫是生活在
分布范围与种类
地下害虫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并且包括蛴螬、蛇形螓等多个种类。
二、地下害虫的生活习性
特别感谢指导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使我们的研究 取得了进展。
The End
地下害虫可以传播病原菌或病毒,对农作物和园艺作物造成严重的病害。
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下害虫破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群落,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四、地下害虫的防治措施
生态防治
•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 培养益生菌和天敌 • 采用合理轮作和混作
化学防治
• 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 控制剂量和频率 • 注意使用时机和预防抗药性

《地下害虫》PPT课件

《地下害虫》PPT课件

11.01.2021
h
56
1. 葱蝇 2. 种蝇 3. 萝卜蝇
地蛆
11.01.2021
h
57
地蛆--葱蝇
• 以蛹在韭菜、葱等寄主根际土中越冬→ 3月 下旬羽化→5月上、中旬幼虫→6月中旬第二
代幼虫------10月上旬第三代幼虫------10月 下旬入土化蛹
• 为害:幼虫蛀入葱蒜等鳞茎,引起腐烂、叶片 枯黄、萎蔫,甚至成片死亡。韭菜受害后常造 成缺苗断垅,甚至全田毁种。
• 幼虫特点:成虫补充营养后3-4d交配产卵,卵散产 于杂草或土块上,1-2龄幼虫群集于幼苗顶心嫩叶处 昼夜取食,3龄后即分散危害。幼虫具假死性。
• 生活习性: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故在长江 流域因雨量充沛,常年土壤湿度大,而发生严重。沙 土地、重粘土地发生少,沙壤土、壤土、粘壤土发生 多。圃地周围杂草多亦有利其发生。
11.01.2021
h
62
发生规律
• 1年生2—5代,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 • 种蝇在25℃以上,完成1代19天,35℃
以上70%卵不能孵化,幼虫、蛹死亡, 故夏季种蝇少见。
• 种蝇喜白天活动,幼虫多在表土下或幼 茎内活动。
11.01.2021
h
63
地蛆—萝卜蝇
11.01.2021
h
64
11.01.2021
11.01.2021
h
28
幼虫、蛹、成虫
1. 幼虫 2. 蛹 3. 成虫
11.01.2021
h
29
发生规律
• 发生代数:小地老虎在全国各地1年发生2-7代。
• 成虫特点: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是第1代幼虫危害盛 期,昼伏夜出,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趋性,对糖、醋、 蜜、酒等香、甜物质特别嗜好,故可设置糖液诱杀。

地下害虫.ppt.Convertor

地下害虫.ppt.Convertor

农业昆虫学地下害虫土栖害虫或土壤害虫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

是为害期在土中生活的一类害虫。

1. 地下害虫的主要类群和种类:我国地下害虫种类很多,已记载的达320余种,隶属8目38科,主要有:蛴螬跳甲地老虎根叶甲蝼蛄拟地甲金针虫蟋蟀根蛆珠绵蚧根蚜白蚁根蝽大蚊象甲跳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蝼蛄、根蛆2. 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1)寄主范围广(2)为害部位多(3)生活周期长(4)与土壤关系密切(5)为害时间长,防治比较困难3. 地下害虫生活为害方式:(1)幼虫长期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地下部分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鳞茎等。

成虫地上生活。

蛴螬,金针虫、根蛆、根蝽。

(2)幼虫白天生活在土中,夜出近地面上,为害作物的地上部分。

地老虎。

(3)成虫和若虫对作物的地上或地下部分均为害。

蝼蛄、油葫芦。

寄主范围广、为害严重为害时间长、防治困难一、蛴螬类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通称,属鞘翅目,金龟甲总科。

蛴螬是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个类群。

金龟甲总科全世界已记载的种类有3万余种,我国已有1800余种,其中记载的为害农、林、牧草的蛴螬有110余种。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1)大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国外分布于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和日本;国内除西藏尚未报道外,各省(自治区)均有分布。

(2)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和日本;国内除西藏、新疆尚未报道外,其他各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北旱作地区的重要地下害虫。

(3)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和日本;国内除西藏、新疆尚未报道外,其他各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但以气候较湿润且多果树、林木的地区发生较多,是我国黄淮海平原粮棉区的重要地下害虫。

农业资料-地下害虫(ppt 42)

农业资料-地下害虫(ppt 42)

蝼蛄类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地区,可执行水旱轮作;施 用腐熟的厩肥、堆肥等有机肥;在蝼蛄重发区,可 结合播种,用3%米乐尔15~22.5kg/hm2 ,或10% 二嗪农颗粒剂30~45kg/hm2,或5%辛硫磷颗粒剂
15~22.5kg/hm2与450~750kg的干细土混匀后撒于
苗床上、播种沟或移栽穴内后覆土。 2.诱杀成虫。在成虫盛发期,选晴朗无风闷热的夜 晚,利用20W黑光灯进行诱杀成虫,可取得良好的 防治效果。
中筑土室化蛹。蛹室距地面约1寸。蛹期9-17天。
小地老虎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温度。既不喜高温,又不耐低温,最适18-23℃。当平均温 度高于30℃时,成虫寿命缩短,且不能产卵;当温度达30℃, 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引起1~3龄幼虫的大量死亡;5℃以 下,幼虫经2小时即全部死亡。 2.湿度。要求湿度较高。据测定,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影响成虫 的产卵和幼虫的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在15%~20%时利于成 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发生危害重。一般地势低湿或雨量充 沛的地区,该虫发生较多,为害也较严重;但降雨量过多,土 壤含水量过大,会增加寄生菌的流行,虫口密度大大减少。
3.地貌及植被。凡背风向阳,靠近林带的田块发生较重;一般 杂草多或蜜源植物多的地区,该虫发生都比较严重;凡水旱轮 作的地区发生比较轻,旱作地区发生较重;凡前茬绿肥或套种 绿肥的田块有利于该虫的发生。
4.土壤
一般砂壤土、壤土、黏壤土等土质疏松、保水性强的地区 适于小地老虎发生,而高岗、干旱及粘土、沙土均不利发生。
行总距离达1500~2500km。成虫对黑光灯有很强的趋
性(但对普通灯光趋性不强),并具有强烈的趋化性 (喜吸食糖蜜等带有酸甜味的汁液)。成虫羽化后需
补充营养,最喜食油菜花,其次食桃、李、梨、白菜

地下害虫及防治胥佳聪

地下害虫及防治胥佳聪
绿地、菜田及杂草地等土中越冬。
四、综合治理方法
1、农业防治 〔1〕除草灭虫,杂草是地老虎早春产卵的主要场所, 是幼虫向作物迁移为害的桥梁。因此,在春播前,进展 春耕、细耙的整地工作,可消灭局部虫卵。在作物幼苗 期或幼虫1-2龄时结合松土去除田间杂草,可消灭大量
卵和幼虫。 〔2〕水旱轮作,有条件的烟区可实行水旱轮作,能消
第二次为害顶峰。
四、综合治理方法
1.化学防治
拌种: 50%对硫磷1斤,加水50升,与1000斤小麦种子混合,堆闷4
小时后摊开晾干。 50%辛硫磷1斤,拌小麦500~1000斤。 40%甲基异柳磷1,拌小麦500~1000斤。 对蝼蛄防治效果95%,药效30~40天。
毒饵防治:
饵料: 多汁的鲜草,鲜菜及蝼蛄喜食的块根、块茎
②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适 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精耕细作
③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 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顺垄 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 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 克拌细土25~30千抑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 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 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④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 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用 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 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
治其它地下害虫。
⑤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 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 乳油50~100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⑥物理方法。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 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的发生数量。 ⑦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金龟子黑 土蜂、白僵菌、绿僵菌等。
第二节 金针虫
一、种类分布与危害
金针虫(Elateridae)是叩头虫的幼虫。 主要有: 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 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 ) 褐纹金针虫(Melanotus caudex )
东方蝼蛄生活史
单 刺 蝼 蛄 生 活 史
3.发生规律
越冬虫态 成若虫在土中越冬 单刺蝼蛄:3年完成1代 生活史 发生代数 东方蝼蛄:2年完成1代 东方蝼蛄: 形成新鲜的虚土堆
出土标志
单刺蝼蛄:形成10cm长虚土隧道
趋光性 趋化性
趋粪性 产卵习性
晚上9~11时活动最盛
对具有香、甜味的物质趋性强
前胸背板
鞘翅
略呈圆形,长大于宽
长约为前胸的2倍,上有9 条纵列的刻点
两种金针虫的形态特征
虫 态
特征 沟金针虫 细胸金针虫
体长(mm) 老熟时体长20~30
幼 虫 体色 体形 尾节 黄褐色 细长筒形略扁
老熟时体长约32
淡黄褐色,有光泽 细长圆筒形
两侧缘隆起,有3对锯 圆锥形,近基部两 齿状突起,尾端有2分 侧各有1个褐色圆斑 叉,各叉内侧有1个 和4条褐色纵纹 小齿
二、形态特征
(一)东北大黑腮金龟
成虫
大黑腮金龟幼虫
(二)白星花金龟
幼虫
(三)花金龟
幼虫
(四)铜绿金龟甲
幼虫
铜绿金龟甲
弧丽金龟甲
白星花金龟甲
黑绒金龟甲
三、发生规律
蛴螬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这是一 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一年一代,或2— 3年1代,长者5—6年1代。
如大黑鳃金龟两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 绿丽金龟一年1代,小云斑鳃金龟在青海4年1 代,大栗鳃金龟在四川甘孜地区则需5—6年1 代。
• ④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 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 500的比例拌种;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 %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种子重量2 %的35%克百威种衣剂包衣,还可兼治其它 地下害虫。
• ⑤毒饵诱杀。每亩地用25%对硫磷或辛硫 磷胶囊剂150~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 或50%对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 克拌饵料3~4千克,撒于种沟中,亦可收 到良好防治效果。
• 蝼蛄在地下咬刚播下的种子或发芽的种子,并 取食嫩茎、根,危害特点是咬成乱麻状。蝼蛄 在地表层活动,形成隧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 离,造成细幼苗吊枯死亡,谷子受害较重。
二、形态特征
(一)华北蝼蛄
单刺蝼蛄成虫黄褐色至黑褐色,体粗大,长39~45mm
(二)东方蝼蛄
东方蝼蛄成虫淡黄色,体较小,长29~35mm

幼虫蛴螬型,统称蛴螬,身体乳白色,弯曲 呈“C”形,肥大,柔软,多皱,腹部末节腹面具有 由钩状、针状及短锥状刚毛组成的覆毛区或排列整 齐的尖刺列(对刺列)。
• 。
• 多数种类成虫和幼虫均为植食性,成虫在地上部 为害,幼虫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少数种类的 成虫和幼虫均为粪食性或腐食性 • 蛴螬金龟子的幼虫取食作物的幼根、茎的地下 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危害特点是断口比 较整齐,使幼苗枯萎死亡,大豆、甜菜、高粱受 害较重
第三节 蝼蛄
一、种类分布与危害
蝼蛄在我国发生较普遍的害虫,已知有4种: 华北蝼蛄(单刺蝼蛄)、非洲蝼蛄(东方蝼蛄)、 普通蝼蛄、台湾蝼蛄。华北蝼蛄分布于国内长江以 北各省市区;非洲蝼蛄为世界性害虫,是我国分布 最普遍的,从南到北均有为害;普通蝼蛄目前仅知 发生于新疆;台湾蝼蛄分布我国台湾省。蝼蛄为杂 食性,为害各种作物,包括谷类、薯类、棉、麻、 甜菜、烟草、各种蔬菜以及果树、林木的种子和幼 苗。
三、发生规律
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不同种类 而不同,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 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 约在20~85厘米间。
1.沟金针虫发生规律
生活史 沟金针虫约需3年完成一代,在 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 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 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 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雌性 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有假 死性,没有趋光性,雄虫飞翔 较强,卵产于土中3~7cm深处, 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为害作物。
习性
沟叩头甲的生活史
⒉细胸金针虫
多两年完成一代,也有一年或3、4年完成 一代的,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20~40厘米处 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出土,为害返青麦 苗和早播作物,4~5月为害最盛,成虫昼伏 夜出,有假死性,对腐烂植物的气味有趋性, 常群集在腐烂发酵气味较浓的烂草堆和土块下。 幼虫耐低温,早春上升为害早,秋季下 降迟,喜钻蛀和转株为害。
• 40%甲基异柳磷1斤,拌小麦500~1000斤。
• 对蝼蛄防治效果95%,药效30~40天。
• 毒饵防治:
• 饵料: • 多汁的鲜草,鲜菜及蝼蛄喜食的块根、块茎 • 炒香的麦麸、豆饼、和煮过的谷子 • 药剂:50%对硫磷乳油,20%甲基异柳磷、 40%水胺硫磷。 • 用药量不要太大,以免有异味引起蝼蛄拒食。
3、清理田园:
4、药剂拌种: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剂1000克 拌种,可防治蝼蛄、蛴螬、黄蚂蚁、地老虎 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5、根部灌药:苗期害虫猖獗时,如发现断苗而 幼虫入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50 %二嗪农乳油500倍液、2.5%敌杀死6000倍 液、速灭杀丁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500 倍液,任选以上一种药液灌根,隔8—10天灌 一次,连续灌2—3次,可杀死地老虎、蛴螬 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第五章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
一、本章知识点 1.蛴螬; 2.蝼蛄; 3.金针虫; 4.地老虎; 5.地下害虫综合防治 二、本章重点 各类地下害虫识别 三、本章难点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
地下害虫
第一节 蛴螬 第二节 金针虫 第三节 蝼蛄 第四节 地老虎类 第五节 根蛆 第六节 蟋蟀类 第七节地下害虫综合防治
• 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小麦、玉米、 高粱、马铃薯等,咬食种子、胚芽、根茎, 危害特点是将幼根茎食成小孔,导致死苗、 缺苗或引起块茎腐烂。
二、形态特征
(一)沟金针虫
(二)细胸金针虫
2.形态识别
两种金针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虫态 特征 体长(mm) 体色 成虫 沟金针虫 雌14~17,雄14~18 浓栗色,全体密被金 黄色细毛,足浅褐色 呈半球状隆起,宽大 于长,密布点刻,中 央有细纵沟 长约为前胸的4倍,其 上纵沟不明显 细胸金针虫 体长8~9 暗褐色,密被灰色短毛, 并有光泽,足赤褐色
• ①做好预测预报工作。调查和掌握成虫发 生盛期,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②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在玉米生 长期间适时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 精耕细作
• ③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 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 拌匀制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将该 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 施用;用2%甲基异柳磷粉每亩2~3千克拌细土 25~30千克制成毒土;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 剂、3%吠哺丹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或5% 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
Hale Waihona Puke 6、撒施毒土:每亩用5%特丁磷2.5—3千克, 沟施、穴施均可,药效期长达60—90天;或每 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0克,拌细沙或细土 25—30千克,在药物根旁开沟撒入药土,随即 覆土;或结合锄地中耕将药土施入,可防治多 种地下害虫。 7、灌水灭虫:水源条件好的地区,在地 老虎发生后,及时灌水,灭虫效果好。


大黑金龟甲生活史
发生规律 以暗黑金龟甲为例
一年发 生1代
以3龄老熟幼 虫筑土室越冬 5月上中 旬化蛹
7月中下 旬卵孵化
7月中旬至8月中 旬为成虫活动
6月上中 旬羽化
趋光性强, 飞翔速度快
习性
初孵幼虫即可取 食,秋季达到高峰
四、综合防治
蛴螬种类多,在同一地区同一地块,常为 几种蛴螬混合发生,世代重叠,发生和危害 时期很不一致,因此只有在普遍掌握虫情的 基础上,根据蛴螬和成虫种类、密度、作物 播种方式等,因地因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 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8、人工捕足:每天清晨到田间扒开新被害 药苗周围或被害残留茎叶洞口附近的表土, 捕足害虫,集中处理。 9、地面施药:傍晚时用16型农用喷雾器, 按每桶清水内加2.5%的敌杀死8毫升的标准, 配成2000倍的溶液,喷洒地面。这一灭虫技 术可用来防治各种药材育苗地的各类地下害 虫危害药苗。
10、植株施药:当药材植株幼苗出现孔洞、 缺刻等被害症状时,用90%敌百虫800—1000倍 液、50%辛硫酸乳油1000—1500倍液、50%二 嗪农乳油1000—1500倍液、20%拒食胺乳剂 500倍液,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喷施或交替使用。 成虫发生期于傍晚喷雾2—3次,每7—10天重啧 1次。
细胸叩头甲生活史
四、综合治理方法
1、冬季深耕:冬季深耕土壤35厘米,并随耕 拣虫,通过翻耕可以破坏害虫生存和越冬环境, 减少次年虫口密度。 2、粪肥处理:未腐熟的农家肥是地下害虫产 卵繁殖的好场所。因此,栽培药用植物应施用 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施用时每亩用5%的西 维因500克进行药剂无害化处理,效果较好。

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 最长。蛴螬终生栖生土中,其活动主要与土 壤的理化特性和温湿度等有关。 在一年中活动最适的土温平均为13— 18℃,高于23℃,即逐渐向深土层转移,至 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 土壤上层。 因此蛴螬对果园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 的为害主要是春秋两季最重。
第四节 地老虎类
一、种类分布与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