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全套课件582P)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教程 ppt课件
PPT课件
12
文学活动本质论
•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 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 有其独特之处,而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 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 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PPT课件
13
文学创作论
• “世界”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 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 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 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 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 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
及批评传统》
文学发展论 文学创作论 作品构成论 文学接受论 文学本质论
文学理论任务与文学活动结构关系相对应 文学活动结构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
本书的逻辑线索
PPT课件
11
文学发展论
•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 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 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 不同的特征,那么文学发展的根由是什么 呢? 我们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又有何规律 呢? 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PPT课件
14
作品构成论
• 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 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 的结构,其中像题材、形象、语言、结构、 类型、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 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 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PPT课件
15
文学接受论
• 作家笔下的文字作为文本如果被束之高阁, 不与读者见面,那还是死的东西,还不是 活的审美对象,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 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 的生命体。
PPT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PPT课件
这样,从理论上说文艺学的分支就不是三个, 而是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小结)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五个分支之一,它与 其它四个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 横向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 的普遍的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它分支 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 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 上。
就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而言,它体现了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它公开宣布 为繁荣和发展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服务。
对于过去时代和西方各国的文学理论,我们要采 取批判地继承和有分析的借鉴态度。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广延性极强的 事物,决定了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 性。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 出不同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 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 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以新时期文学为例)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之二: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家在总结实践经验时,总是要依据一定 社会集团的观点。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当然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的过程是一个从艺术生产到艺术价值生 成再到艺术消费的过程。这就是说文学活动在意 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即文学创作——文学 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作品价 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正是由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视 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文学理论就形成了多样化 形态。
我们要强调的是,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是 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 然分开的。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小结)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五个分支之一,它与 其它四个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 横向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 的普遍的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它分支 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 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 上。
就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而言,它体现了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它公开宣布 为繁荣和发展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文学服务。
对于过去时代和西方各国的文学理论,我们要采 取批判地继承和有分析的借鉴态度。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作为一种极为复杂的、广延性极强的 事物,决定了文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 性。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 出不同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 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 也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以新时期文学为例)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之二: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家在总结实践经验时,总是要依据一定 社会集团的观点。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当然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的过程是一个从艺术生产到艺术价值生 成再到艺术消费的过程。这就是说文学活动在意 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即文学创作——文学 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作品价 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
正是由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视 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文学理论就形成了多样化 形态。
我们要强调的是,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是 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 然分开的。
高中一年级语文上册文学理论课件
文学鉴赏中的价值判断与评价
价值判断
读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对作品的整体质量和价值进 行评估和判断。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因时代、文化、个人等因素而异,但通常包括作品的思想 性、艺术性、审美性、社会意义等方面。
比较评价
通过对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读者可以对作品的整体水平、风格特 点、作者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比较。
文学创作中的灵感与想象
灵感获取
通过观察生活、阅读经典文学作 品、体验自然等方式,获取创作
灵感。
想象力发挥
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转化为文学 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
灵感与想象融合
将灵感与想象相结合,使故事情节 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能够深入挖 掘人物内心世界。
文学创作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与启发
共鸣
读者在作品中发现自己或他人的 影子,对作品中的人物、情感、 事件等产生强烈的认识、启 示或灵感,对生活、人生、社会 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自我认同
读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 对自己的身份、价值观、人生目
标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05
文学作品选读与案例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诗经》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 集,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诗 歌形式和表现手法。
《论语》
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 表之一,其中李白的《将 进酒》、杜甫的《春望》 等都是经典之作。
04
文学批评理论
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文学批评的定义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一 种理性思考和评价活动,旨在挖 掘作品的意义、价值和社会影响 。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PPT
文学符号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哲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接受
社会学视角:文学社会学
• 从文学创造到艺术价值生成再到文学消费, 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反映着社会问题,滋 润着社会思潮.
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文学与时代、文 学与政治、文学与环境、文学与社会心理 等
• 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远 的渊源
孟子
• “知人论世”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
孟子
丹纳
• 三因素说
丹纳在《英国文学史》、 《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 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 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丹纳 H.A.Taine 1828—1893
• 真正的社会学理论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普列汉诺夫、卢卡契等
• “妙悟”说
严羽《沧浪诗话》:“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 妙悟。”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 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 “童心”说
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 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 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 不复有初矣。”
• 综合示意图
文学文化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文学价值 文学活动 文学作品
文学消费 文学接受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文学文化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价值
文学活动
文学作品
文学符号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哲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消费 文学接受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 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信息学
文学接受
社会学视角:文学社会学
• 从文学创造到艺术价值生成再到文学消费, 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反映着社会问题,滋 润着社会思潮.
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文学与时代、文 学与政治、文学与环境、文学与社会心理 等
• 文学社会学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久远 的渊源
孟子
• “知人论世”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
孟子
丹纳
• 三因素说
丹纳在《英国文学史》、 《艺术哲学》等著作中提出了 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和 时代三种因素的理论。
丹纳 H.A.Taine 1828—1893
• 真正的社会学理论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普列汉诺夫、卢卡契等
• “妙悟”说
严羽《沧浪诗话》:“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 妙悟。”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 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 “童心”说
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 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 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 不复有初矣。”
• 综合示意图
文学文化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文学价值 文学活动 文学作品
文学消费 文学接受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文学文化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价值
文学活动
文学作品
文学符号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哲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消费 文学接受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 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第八章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八章
• 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 文学的真实(“真”的提出,真实性事衡量文学创造成就 的首要标准,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及审 美品格)
• 艺术真实的内涵与四大特征(内蕴性,主观性,假定性, 诗艺性)以及他们的内容
• 艺术概括的含义以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
• 情感评价以及他的三种相对表现(积极与消极,高尚与低 俗,美好与丑恶)
2020年9月28日
30
人文关怀
• 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 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 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 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 福相联系。
2020年9月28日
31
第三节
美的创造
• 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
完成,体现为内容形式化与
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结
果是一部作品艺术形式的诞
生。
2020年9月28日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6
2020年9月28日
19
假定性
• 作家对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提炼, 通过想象予以变形与再造,创 造具有逼真魅力的虚拟情境。 这就带有假定性的特征,即 “以假为真”、“假中见真”。
2020年9月28日
20
诗艺性
• 文学创造活动渗透着多种多 样的诗化的艺术化手法。
2020年9月28日
21
艺术概括
• 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 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 观照和描述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 物,并予以开掘、补充、提炼的创 作过程,使之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创造既有独特个性又有普遍意义的 形象,从而取得“在特殊中显出一 般”艺术方法。
2020年9月28日
16
• 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 文学的真实(“真”的提出,真实性事衡量文学创造成就 的首要标准,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及审 美品格)
• 艺术真实的内涵与四大特征(内蕴性,主观性,假定性, 诗艺性)以及他们的内容
• 艺术概括的含义以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
• 情感评价以及他的三种相对表现(积极与消极,高尚与低 俗,美好与丑恶)
2020年9月28日
30
人文关怀
• 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 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 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 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 福相联系。
2020年9月28日
31
第三节
美的创造
• 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
完成,体现为内容形式化与
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结
果是一部作品艺术形式的诞
生。
2020年9月28日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6
2020年9月28日
19
假定性
• 作家对生活现象进行加工提炼, 通过想象予以变形与再造,创 造具有逼真魅力的虚拟情境。 这就带有假定性的特征,即 “以假为真”、“假中见真”。
2020年9月28日
20
诗艺性
• 文学创造活动渗透着多种多 样的诗化的艺术化手法。
2020年9月28日
21
艺术概括
• 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 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 观照和描述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 物,并予以开掘、补充、提炼的创 作过程,使之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创造既有独特个性又有普遍意义的 形象,从而取得“在特殊中显出一 般”艺术方法。
2020年9月28日
16
文学理论教程全部[优质PPT]
二、文学作为文化
三、文学作为审美
四、文学作为惯例
惯例,在这里是指人们 在使用文 学概念时有意或无意地遵循或建立 地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地 规范。
五、文学界定地困难及解决办法
第二节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社会结构,这里指由人类社会生 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 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第一节 文学概念辨析
一、文学概念三义
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 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 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才识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 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 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
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又难以归 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 中义文学。
(1)文学创作论
(2)作品构成论
作品 (中介)
(3)文学接受论
作者
读者
文学活动模式图
第二节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一、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 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二、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一)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 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
(二)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 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二)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二、文学理论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复习要点
[基本概念]
文学理论ppt
典型人物
意境(抒情性作品的至高追求)
刘勰《文心雕龙》 王昌龄《诗格》 晚唐司空图《诗品》 情:离别 清王国维(大成) 1景中藏情式eg李白《送孟浩然》送别景 情中见景eg《登幽州台》情 招贤之景(台上燕昭王招贤的场景) 1情景交融 <表现特征> 情景并茂式eg《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收蓟北(景)+涕泪满裳(景)
2、主观评价隐藏在场面情节人物中 逼真性 1、酷似对象、不夸张变形
理想型
社会 主义 2、平凡的人和事、熟悉的陌生人 1自我表现 现实 文学 1超越现实 浪漫主义 2主观创造想象 表现性 2突出抒情表现功能,常直抒胸臆 18c末 幻想 1夸张变形情感的逻辑
虚幻性 2超凡的人和事 象征型 :写A不是A,超越A的
意
文学高级形象3种
1叙事性文学中的典型(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
2抒情性文学中的意境 (中国古代诗歌)
画面与情
实境
3象征形文学中的意象 (中国古代文论独创) 刘勰《文心雕龙》 王昌龄《诗格》
虚境 晚唐司空图《诗品》 清王国维(大成)
典型的审美特征(叙事文学至高的 美学追求)
1“总特征”eg:阿Q的总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实(如在目前):景(真境)、形(事境)、境(物境) 2虚实相生 <结构特征> 虚(见于言外) 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扩大 (境) 情(境)、神(境)、意(境) (意) eg叶绍 翁 《游园 不值》
3韵味无穷 <审美特征>
意象(象征型文学的至高追求)
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最早源自《周易.系辞》 1心理意象 1表现审美理想不够充分的 1本质特征:哲理性(用形象直接 表达哲理的意象艺术)eg艾略特 《荒原》卡夫卡《变形记》 2表现特征:象征性eg《变形记》 中大甲虫、余光中《夸父》
《文学理论Ⅱ》课件
《文学理论Ⅱ》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文学理论概述 •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 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 • 文学批评实践 • 文学理论的应用与影响
01
文学理论概述
文学理论的定义与目的
总结词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传播和接受的系统研究,旨在揭示文学的内在规律和价值。
详细描述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深入探讨和思考,它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文本本身,还关注文学与文化、社会、 历史等方面的关系。文学理论的目的在于揭示文学的本质特征,探究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以及理解 文学在人类文化和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04
文学批评实践
文本选择与背景了解
文本选择:
01
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文学作品,能够引发深 入思考和讨论。
03
0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文学 发展历程和特点。
04
背景了解:
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文学流派。
05
06
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技巧,以及作品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本解读与批评观点
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在未来,文学理论将继续关注新的文学现象和 文本,不断更新和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论。
文学理论将继续关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问题,加 强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和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学理论也在 不断发展和演变,呈现出多元化、跨学科、综 合性等趋势。
人物与角色
总结词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形象,角色则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中 的身份。
详细描述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语言塑造的虚构形象。 角色则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身份和地位,能够反映社会关 系和文化背景。
目录 CONTENTS
• 文学理论概述 •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 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 • 文学批评实践 • 文学理论的应用与影响
01
文学理论概述
文学理论的定义与目的
总结词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传播和接受的系统研究,旨在揭示文学的内在规律和价值。
详细描述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深入探讨和思考,它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文本本身,还关注文学与文化、社会、 历史等方面的关系。文学理论的目的在于揭示文学的本质特征,探究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以及理解 文学在人类文化和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04
文学批评实践
文本选择与背景了解
文本选择:
01
选择具有挑战性的文学作品,能够引发深 入思考和讨论。
03
0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文学 发展历程和特点。
04
背景了解:
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和文学流派。
05
06
了解作品的主题、风格和技巧,以及作品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本解读与批评观点
文学理论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在未来,文学理论将继续关注新的文学现象和 文本,不断更新和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论。
文学理论将继续关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问题,加 强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和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学理论也在 不断发展和演变,呈现出多元化、跨学科、综 合性等趋势。
人物与角色
总结词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形象,角色则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中 的身份。
详细描述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语言塑造的虚构形象。 角色则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身份和地位,能够反映社会关 系和文化背景。
《文学理论教程》课件
戏剧
以表演为主,通过对话、 动作和舞台布景来展示情 节和人物。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技巧
创意构思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首先需 要确定主题和情节,并构 思出主要人物和情节线索 。
叙事技巧
作家运用不同的叙事技巧 ,如倒叙、插叙、伏笔等 ,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吸引力。
修辞手法
作家运用比喻、拟人、排 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 表现力和增强作品的艺术 效果。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理性、秩序和规范,重视作品的教化功能。
详细描述
古典主义文学理论主张文学作品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强调理性、秩序和 完美,重视作品的教化和道德作用。它强调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追求作品的完 整性和统一性。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个性和情感,重视对自然和人类心灵的探索。
详细描述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强调个性和情感,主张文学作品应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 受。它追求自由、个性和创新,反对传统束缚和规则,重视对人类心灵的探索和 表达。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总结词
强调对现实的客观描写和反映,追求真实和细节的再现。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主张文学作品应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通 过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和刻画,揭示社会和人性的真相。 它追求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注重细节描写和对人物心理 的刻画。
02
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语言文字
文学是由语言文字构成的,是表 达思想、情感和意义的基本工具 。
意象与象征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是表达 深层含义和情感的常见手法。
文学作品的类型与风格
01
02
03
小说
以叙述为主,通过人物、 情节和环境来反映社会生 活。
《文学理论Ⅱ》课件
文学与自然科学
探讨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例如生态批评、科 技写作等,分析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影响人们对自然 和科技的理解。
比较文学研究
跨国别文学比较
比较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分析各国文学的特色和共性 ,以及各国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跨时期文学比较
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分析文学风格的演变和 文学思潮的更迭,以及文学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环境伦理学
环境伦理学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 关系,提出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伦 理原则。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理论挑战与创新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文学理论带来了挑战,需要重新审视文学的本质、功能和价值。
创新与变革
新媒体时代激发了文学理论的创新和变革,出现了跨学科、跨媒介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THANKS
人物关系
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对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有重要 作用。
语言与风格
语言
作品所使用的文学语言,包括叙述语言、人物语言等。
风格
作品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特色和个性,包括修辞、表现手法和文风等。
03
文学批评方法
形式主义批评
总结词
专注于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在结构和形式 ,强调文学语言的特殊性和技巧。
文学与文化研究
要点一
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
探讨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塑造特定的文化语境,以及文化 语境如何影响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价。
要点二
跨文化比较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分析文化差异对文学创 作和接受的影响,以及文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跨学科研究
文学与社会科学
将文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相结合,从 多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文学理论精品课课件全套,共266页
(2)写景型
一般分为两种: 其一,借景抒情。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其二,托物言志。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 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
(3)抒情型
即直抒胸臆。通过抒发作者个人的思想感 情,来折射一个时代的精神。因为作者之 情往往正是其彼时彼地的生活境况、时代 环境的反映。
其一,不同时代的作家对同一对象的反映 不同。如施耐庵《水浒传》、俞万春《荡 寇志》。产生于清道光年间以小说反小说 的《荡寇志》,秉承金圣叹“惊恶梦”的 意愿,演化为攻杀剿灭梁山泊众头领的故 事情节。
其二,相同时代的作家对同一对象的反映 不同。如现代作家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其三,同一作家对同一社会生活的反映会
表明两个问题:一是“文学”还没有从历史、 哲学、演讲术等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 获得独立地位;二是它还没有被赋予特殊的 审美性质。
2.狭义的文学观(魏晋以来、西方18世纪后)
凭借虚构、想象,塑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人 性情感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审美的文 学观
诗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
学(其中包括文学理论)等 人文——人类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方式 2.文艺学在人文科学中的位置
独特——着眼于人的审美活动和文学艺术活动。 关键——人必须在审美中才能得到净化,走向文明。
二、文学理论的体系
(一)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从文学实践到文学理论,大致经历三个环节:
文学实践→批评中介→理论总结 (见教材P3黑格 尔语) 2.文学理论著作的两种类型: 有原创性体系的著作:《诗学》《美学》《艺术 哲学》《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艺概》; 面向文科大学生的教材类体系:《文学概论》等 。
《文学理论导论》课件
跨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学理论的 多元性和包容性,有助于打破 文化壁垒和偏见。
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文学理论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拓展研究领域 和深化理解。
通过跨学科的方法和视角,可以更全面地揭示文学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联 系。
交叉研究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学理论的创新发展。
。
新媒体形式如网络文学、电子书 等对传统文学理论提出了挑战, 需要重新审视文学的本质和定义
。
数字技术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多 数据分析方法和可视化工具,有 助于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和文学现
象。
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对文学理论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 的交流与碰撞对文学理论提出 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需要关注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 现象,探索文学的跨国界传播 和影响。
文学理论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文学理论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的发展历 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详细描述
古典时期的文学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教化和审 美愉悦功能,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形式美。到了现代时 期,文学理论开始关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心 理状态,注重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象征性表达。而后现代 时期的文学理论则更加多元化,关注文本的游戏性和不 确定性,强调读者的参与和解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跨文化交流和比较文学研究逐渐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重 要方向。
文化交流
探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交流和影响,理解其对 文学发展的意义。
跨文化比较
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探究其 共同点和差异。
世界文学
关注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理解其多样性和共性 ,以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的本质和意义。
文学理论全套教学课件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最好还是将“文学理论”看成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 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类问题的研究,并且将研究具体 的文学艺术作品看成文学批评或看成“文学史”。
集优秀的作家与批评家为一身——弗吉尼 亚·伍尔芙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 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 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 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 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 (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 (Jakob's Room)。
现在一定已经存在着一个人数众多的现代人阶层了。 他们自1922年以来已经将十版《尤利西斯》抢购一空。 这本书对于他们一定具有某种意义,甚至揭示出他们 以前所不曾知道或者不曾感觉到的东西。他们并没有 感到这本书的难以忍耐的乏味,而是从中得到了帮助, 受到了教益,清醒了头脑,改变了态度,进行“重新 积淀”,显然,他们是突然被带进了某种求之已久的 境界,否则他们就只可能带着最黑暗的仇恨才能专心 致志地从第一页读到第七百三十五页而不酣然睡去。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金蔷薇》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 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的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 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 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 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 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 篇小说或者长诗。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典论 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 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 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 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文学理论PPT教学课件
(二)界定
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 学流派,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真实性,否 认文学的典型化原则,主张作家应超越政治和 道德,对社会采取纯科学态度,把社会的人看 作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用生理学、遗传学去解 释人的思想活动和社会现象。
理论家:爱米尔•左拉 作家:法国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等
处理文学同生活的关系,构成艺术形象 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创作方法的构成要素
创作精神(写什么) 艺术表现手法(怎样写)
第二节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一、现实主义 (一)概念的由来 1796年 德国 席勒 《论素朴的诗与
感伤的诗》 1840年 俄国 别林斯基 进一步系统
地论述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1850年 法国 科尔贝 夏夫勒里
稚参培育环境
水温 光照 盐度 PH值 溶解氧
稚参敌害与病害的防治技术
桡足类 细菌
(二)产生的原因
1、经济政治原因 王权 贵族 资产阶级 平民 2、思想原因 唯理主义哲学 勒内•笛卡儿 强调人的理性反对盲目信仰,主张适
度控制人的自由意志,以免情欲泛滥。 3、自身原因
(三)特征
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拥护王权, 颂扬贤明君主。
《熙德》 2、崇尚理性,强调文学描写的一切要服
刺参性成熟年龄为2龄,而且往往与个体 体重有很大关系
早期胚胎发育
生殖细胞 受精 卵裂 囊胚期 原肠期
幼虫发育
耳状幼虫 桶形幼虫(樽形幼虫) 五触手幼虫 稚参
耳状幼虫
小耳状幼虫 中耳状幼虫 大耳状幼虫
桶形幼虫(樽形幼虫)
五触手幼虫
稚参
生态学知识
(一)水温 (二)底质 (三)盐度 (四)深度 (五)饵料、摄食及成长 (六)呼吸 (七)移动 (八)敌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 ‚净化‛说
立普斯: ‚移情‛说
康德:‚审美态度‛ 说 弗洛伊德: ‚无意识升华‛说
荣格:‚原型‛ 说
符号学视角:文学符号学
文学活动是一个符号化过程
中西文论中言意关系
20世纪的语言学和符号学
符号学的开路先锋:卡西尔
卡西尔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哲学的 训练,后成为马堡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人 论》等。 他的符号哲学将人定义为 ‚符号的动物‛。
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1874 —1945
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
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的信 息传播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 文学活动的整体 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反映论视角:文学哲学
‚物感‛说
《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礼记· 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 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 荡性情,形诸舞咏。‛
西方文论:
‚净化‛说、‚移情‛说、‚审美态度‛ 说、‚无意识升华‛说、‚原型‛说、 ‚投射‛说、‚心理距离‛说、‚直觉‛ 说
‚比兴‛说
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兴者, 托事于物。……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 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 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 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是明喻, 兴其实是暗喻。
‚性灵‛说
袁枚《随园诗话》:‚诗者,人之性情也。‛ ‚诗 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 ‚诗者,心之声也, 性情所流露者也‛。
‚神韵‛说
王士禛提倡神韵说,要求诗歌‚天然澄淡‛、‚风 神韵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强调‚兴会 神到‛、‚得意忘言‛。
‚出入‛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 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 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
‚虚静‛说
老子《道德经》里最早提出‚虚静‛: ‚致虚 极,守静笃‛ 。 庄子《庄子· 大宗师》: ‚堕肢体,黜聪明,离 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 就是 ‚虚静‛。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 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 静。‛
文学理论
第一编
导论
文学理论
1
童庆炳 韦勒克、沃伦
乔纳森· 卡勒
伊格尔顿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 学
文学理论
文艺学 文学批评 文学史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史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史
文艺学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史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而言,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 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任务
文学活动论
文学活动 本质论
文学理论 的任务
文学作品 构成论
‚妙悟‛说
‚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如 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
‚童心‛说
‚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 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 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 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焚书》卷三《童心说》 李贽
‚神思‛说
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 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 万仞。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 昭晰而互进。‛ 陆机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文之思 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 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 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 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是揭示文学活动 的基本视角,因此以反映论为基础的文 学哲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文学哲学, 以其科学性超越了以前的文学哲学,成 为文学理论的基石。
心理学视角:文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文论:
‚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 ‚滋味‛说、‚物感‛说、‚妙悟‛说、 ‚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 ‚出入‛说、‚象外‛说、‚意境‛说
文学创作论
文学接受论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
世界
读者 作品
艾布拉姆斯 M.H.A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 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
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一种意识形态 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 依据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滋味‛说
钟嵘最早以 ‚滋味‛论诗:‚五言居文词之要,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理过其辞,淡乎寡 味‛。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文之难,而诗之难 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 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 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 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 醇美者有所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