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安全误区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分类误区

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分类误区

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分类误区目录一、内容综述 (1)1.1 背景介绍 (1)1.2 研究意义 (2)二、食品安全标准概述 (3)2.1 食品安全标准的定义 (5)2.2 食品安全标准的作用 (5)三、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分类误区 (6)3.1 分类标准不统一 (7)3.2 分类方法不科学 (8)3.3 分类体系不完善 (9)四、解决分类误区的对策与建议 (10)4.1 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 (11)4.2 采用科学的分类方法 (13)4.3 完善分类体系 (14)五、结论 (14)5.1 研究成果总结 (15)5.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6)一、内容综述食品安全标准是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技术规范。

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对食品的分类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标准的适用范围、检测方法以及监管策略的有效性。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食品分类的理解不足或标准自身的不完善,常常会出现一些分类上的误区。

要克服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分类误区,需要从加强标准制定者的专业培训、提高分类技术的准确性、完善标准体系等方面入手,以确保食品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食品安全标准的协调一致,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

1.1 背景介绍在食品安全标准中,分类误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涉及到多个领域和部门,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对某些食品类别的误解或混淆。

这些误区可能导致食品安全标准的不准确或不完善,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食品安全标准的分类不够细致,许多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主要按照食品类型进行分类,如肉类、蔬菜、水果等。

这种分类方式虽然简单明了,但容易导致对某些食品类别的特殊关注不足,从而忽略了其他食品类别的安全要求。

食品安全标准的分类过于宽泛,有些国家的标准将所有与食品相关的物质都纳入同一类别,如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这不仅增加了标准的复杂性,还可能导致某些真正有害的物质被漏检或误判为安全。

食品知识短视频文案

食品知识短视频文案

【开头】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美食频道!在这个美食无处不在的时代,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揭秘食品安全知识,让你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正文】一、食品安全知识1. 购买食品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如大型超市、专卖店等。

这些渠道的食品来源有保障,更有利于保障我们的饮食安全。

2. 注意食品包装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

尽量选择包装完好、标识清晰的食品。

3. 食品储存要得当食品储存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食品储存的小贴士:(1)生熟食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2)常温食品要放在冰箱里冷藏,以保证其新鲜度;(3)蔬菜、水果要洗净后存放,避免细菌滋生;(4)冷冻食品要确保解冻完全后再食用。

4. 注意食品烹饪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熟透度,避免因烹饪不当导致细菌滋生。

以下是一些烹饪小技巧:(1)烹饪肉类时,要确保内部温度达到75℃以上;(2)烹饪海鲜时,要确保其熟透,避免食用生海鲜;(3)烹饪蔬菜时,要尽量保持其营养成分。

5.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以下是一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2)尽量选择添加剂含量低的食品;(3)避免长期食用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二、食品安全误区1. 食品越新鲜越好新鲜食品并不一定代表安全,有时新鲜食品可能含有更多的细菌和寄生虫。

因此,购买食品时要关注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 食品颜色鲜艳、气味浓郁就是好食品一些不法商家为了使食品看起来更诱人,可能会使用过量色素、香料等添加剂。

因此,购买食品时要关注其真实品质。

3. 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添加剂是正常的虽然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添加剂是合法的,但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我们要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结尾】食品安全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常见健康饮食误区有哪些需要避免

常见健康饮食误区有哪些需要避免

常见健康饮食误区有哪些需要避免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饮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关于健康饮食,存在着许多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目标,甚至对身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并避免这些误区。

误区一:认为所有“低脂”或“脱脂”食品都是健康的当我们在超市的货架上看到“低脂”或“脱脂”的标签时,往往会不假思索地认为它们是健康的选择。

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许多低脂或脱脂食品为了弥补口感上的缺失,会添加大量的糖、盐和其他添加剂。

比如,某些低脂酸奶可能含有大量的糖分,摄入过多同样不利于健康。

此外,脂肪并非完全是“敌人”。

健康的脂肪,如橄榄油、鱼油、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对于身体的正常运作是必需的,它们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促进维生素的吸收以及提供能量。

误区二:过度依赖加工的“代餐食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代餐食品越来越受欢迎。

它们声称可以提供均衡的营养,并且方便快捷。

但长期依赖代餐食品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首先,代餐食品往往不能完全替代天然食物中的丰富营养。

天然食物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这些是加工的代餐食品难以模拟的。

其次,过度依赖代餐食品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消化系统。

正常的咀嚼和消化过程对于胃肠道的健康是有益的,而直接摄入液体或粉末状的代餐食品可能会导致消化功能的减退。

误区三:水果可以无限制地吃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健康有益。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食用。

水果中含有天然的糖分,虽然与添加糖不同,但过量摄入仍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人群,需要注意水果的摄入量和种类选择。

此外,某些水果的热量较高,如榴莲、香蕉等,如果在不控制总热量的情况下大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

误区四:拒绝所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被“妖魔化”,很多人认为要保持健康和减肥就应该杜绝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然而,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大脑尤其依赖葡萄糖来维持正常功能。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内容一、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满足温饱,更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等,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危害。

因此,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食品中的危害因素1、生物性危害细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它们可通过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腹泻、呕吐等症状。

病毒:如诺如病毒、甲肝病毒等,常见于受污染的水产品、水果和蔬菜中。

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通过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受污染的食物感染人体。

真菌:如黄曲霉毒素,常见于发霉的谷物、坚果中,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2、化学性危害农药残留: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如果未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使用,或者在收获前未过安全间隔期,就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兽药残留:动物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如果未严格遵守休药期,也会造成兽药残留。

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可能来自环境污染或工业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食品中。

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但过量使用或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物理性危害异物:如玻璃、金属、石头等,可能在食品加工、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混入食品中。

三、食品安全的控制措施1、原材料的选择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优先选择有品牌、有信誉的产品。

购买新鲜的食材,注意观察食品的外观、气味和色泽,避免购买变质、腐烂的食品。

对于农产品,尽量选择有机食品或经过认证的绿色食品。

2、食品加工过程的控制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加工设备和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严格遵守食品加工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食品熟透,避免交叉污染。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按照规定的种类、用量和使用范围添加。

3、食品储存和运输按照食品的储存要求进行储存,如冷藏、冷冻、常温等,避免食品变质。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宣传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宣传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宣传近年来,儿童食品在孩子们膳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但由于大多数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儿童食品的安全上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儿童食品安全十大误区误区一、不重视食品中的添加剂食品中的添加剂未引起高度重视。

“三精”(糖精、香精、食用色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很多上柜台的儿童食品也确实符合有关标准,但食之过量,会引起不少副作用。

误区二、分不清食品的成份及功能不少家长往往分不清奶乳制品与乳酸菌类饮料,乳酸菌饮料适用于肠胃不太好的儿童,两者选择不当,反而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

三、过份迷信洋食品从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可以看出,进口儿童食品也并非100%完美。

客观地讲,如今的国产儿童食品,从质量和包装上来看,比前几年已有很大的进步,有不少已达到出口标准,因而不能迷信于一个“洋”字。

四、用方便面代替正餐方便面是在没有时间做饭时偶尔用来充饥的食品,其中以面粉为主,又经过高温油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严重不足,营养价值较低,还常常存在脂肪氧化的问题,常常食用方便面会导致营养不良。

五、多吃营养滋补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通过一日三餐获得的。

各种滋补营养品的摄入量本来就很小,其中对身体真正有益的成分仅是微量,有些甚至有副作用。

六、用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

现在,家长们受广告的影响,往往用“钙奶、果奶”之类的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给孩子增加营养。

殊不知,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饮料根本无法代替牛奶和水果带给孩子的营养和健康。

食品安全的五大误区与真相

食品安全的五大误区与真相

食品安全的五大误区与真相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在传媒和网络的信息泛滥下,有许多关于食品安全的误区被误导和夸大。

本文将解析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五大误区,并揭示真相。

一、真相:所有的食品都存在潜在的风险许多人认为只有某些特定食品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而其他食品则不会带来任何健康风险。

事实上,食品安全是一个普遍而且复杂的问题,所有的食品都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无论是水果、蔬菜、肉类还是加工食品,都可能受到污染或者贮存不当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某个特定食品,而是应该从整体上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二、真相:天然食品就一定安全很多人认为天然食品与安全食品是等价的,只要选择了天然食品,就无需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然而,事实不尽如此。

尽管天然食品没有经过添加剂和人工加工,但其本身仍然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农作物可能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畜禽可能携带疫病,甚至天然食品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受到细菌和霉菌的感染。

因此,选择天然食品并不意味着绝对的食品安全,仍然需要加以谨慎对待。

三、真相:贵的食品就一定安全一些人认为,只要购买价格昂贵的食品,就能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然而,这是一个误区。

价格昂贵的食品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不法商家可能通过提高价格来制造“高端”、“安全”的假象,从而欺骗消费者。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以价格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还需通过购买渠道、质量检测和安全认证等方面来评估食品的安全性。

四、真相:只要食品通过了标准测试就一定安全标准测试被很多人视为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唯一依据。

然而,标准测试并不能完全保证食品的绝对安全。

首先,标准测试很难覆盖到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那些新出现的问题。

其次,标准测试的制定和执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积累,在此期间,食品问题可能已经发生或者扩散。

因此,标准测试只是评估食品安全的参考,并不能代替消费者对食品的审慎选择和使用。

食品安全的误区

食品安全的误区

食品安全的误区
误区1:轻度腐败的食物,蒸蒸煮煮就能继续吃。

不少细菌是耐高温的,简单的蒸煮并不能把它们都杀死。

或者,细菌被杀死了,但它在食物中繁殖时所产生的毒素或死菌本身的毒素,仍旧危害你的健康。

误区2:腌制和冷荤食品不用担心。

事实上,能使肠胃致病的“沙门氏菌”能够在含盐量很高的肉类中生存好几个月。

有一种细菌还尤其喜欢在高盐度的海产品中生存,在冷荤食品中也极易生长繁殖,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含盐荤食一旦被它污染,两三个小时就能让人中毒。

误区3:冰箱里的食物肯定没有细菌。

地球上的细菌,根据生长环境的温度,大致可以分成嗜温菌、嗜热菌和嗜冷菌三种。

家用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多在 4 ℃ -10 ℃ 之间,只是能让多数微生物的生长变得缓慢,而对嗜冷菌来说,一旦在冰箱里扎了根,就会不断地生长繁殖,感染食品。

不仅如此,饭菜从冰箱中取出,在逐渐升温的过程中,嗜温菌和嗜热菌也会从“睡眠”中苏醒过来并迅速生长繁殖。

因此,冰箱不是万能的,从冰箱取出的食物至少要加热15 分钟。

不仅要给食物消毒,还要定期给冰箱清洗消毒,而且存放食物要生熟分开。

误区4:煮沸=消毒。

高温蒸煮的方法可以杀死食物中大多数的细菌和病毒,但对化学毒素无能为力,例如烂白菜中的亚硝酸盐、发芽和未成熟土豆中的龙葵碱、变质食用油中的黄曲霉素。

有时,高温甚至会加大其毒性。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_常见饮食卫生误区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_常见饮食卫生误区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_常见饮食卫生误区食品安全指的是供人们食用的食品是安全放心的,其特点是无毒、无害、无残留和无太大的副作用,并且符合人们的营养需求和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和化学污染由于环境污染和化学污染所导致和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化学污染是指由化学试剂和制剂污染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如农药残留、化肥过量使用、生长素的滥用、非食品添加剂和化工制品的不合理使用和超标准使用等引起的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和化学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2个重要因素,对食物的来源和源头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也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2000年,农业部对l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2110个蔬菜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重金属超标的蔬菜高达23.5%,如果食用这些蔬菜就会对人体健康带来直接危害。

2、微生物污染由于微生物及微生物所产生的毒素如霉菌和霉菌毒素、细菌和细菌毒素等污染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微生物污染问题主要是指由于食入病原菌或者是由其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以急性肠胃炎为主要危害的中毒症状,如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毒素等都能够引起人们食物中毒。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防腐剂可以防止和减少微生物污染,还可以使用辐射、干制、冷冻、加热、烟熏、腌制等物理方法来减少微物生污染。

3、食品加工污染由于食品企业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加工污染问题是指生产加工企业没有能够进行正规的食品生产而带来的问题,或食品添加剂使用超标带来的问题。

由于受利益的趋使,一些食品加工企业和产业进行违纪、违规和违法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或化工制品严重超标和过量,生产环境恶劣所造成的严重污染,消毒和灭菌不彻底等。

因此食品加工污染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最多。

4、农药残留在植物种植与动物养殖过程中因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不当会造成食物源头的污染问题。

全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的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1],这也带来了食物源头的污染问题。

这些食品安全误区 要小心

这些食品安全误区 要小心

【2019.10】近日,一项参与人数超千万的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答题结果显示,多数答题者存在着不少严重的食品安全误区,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误区甚至会导致生命危险。

误区一:甘蔗芯发红,吃了也没啥结果显示,超过51%的答题者对霉变甘蔗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专家指出,如储运不当,甘蔗在一定温度下容易产生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一般表现为甘蔗肉芯发红。

毒素一旦进入人体会被迅速吸收,引起广泛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如救治不及时,严重中毒者会因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误区二:自制药酒放心喝,常饮能养生近40%的答题者认为家庭自制药酒可以放心饮用。

部分地区人群在自制药酒时,经常添加乌头、附子等中草药。

专家指出,这些草药中含有乌头碱,是一种具有神经兴奋作用的剧毒物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心血管造成严重损害,轻则四肢麻木,重则死亡。

误区三:形状普通的野蘑菇,就是安全的每年我国因误食毒蘑菇死亡的人数居高不下。

很多人仅从外观来判断野蘑菇是否有毒,其实,蘑菇毒性与颜色、外观、形状毫无关联,很多毒性很强的蘑菇看起来平淡无奇。

对普通人来说,与其去研究判断野蘑菇是否有毒,不如就记住一条:不吃。

误区四:土榨油最绿色,能放心食用统计显示,73%的答题者对土法榨油存在认知误区。

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传统土法榨油,现榨现卖,以新鲜和原料自选为卖点,看似更有营养和安全保障,其实恰恰相反。

首先是原料,很多原料看似新鲜,但像微小霉变带来的黄曲霉毒素风险,单凭肉眼并不容易识别。

其次是工艺,土榨油制作要进行高温处理,易产生苯并芘等强致癌物,长期食用致癌物超标的土榨油危害巨大。

———摘自《经济日报》特别关注康长寿。

7.兴趣广泛要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运动健身、读书看报、听音乐、吹拉弹唱、垂钓、集邮、种花、养鱼、旅游等。

并注意留出时间参加这些活动,或参加些家务和体力劳动,这样不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阳光,富有活力,也会使精神放松,减轻压力。

若工作较忙,平时多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多几次深呼吸,或进行数分钟的静坐冥想,重视劳逸结合,都有助于减少我们的心理压力,消除疲劳,振奋精神。

食品安全的四大误区

食品安全的四大误区

食品安全的四大误区一、引言食品安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饮食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食品安全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第一大误区:只追求口感而忽视营养1.1 问题描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美食和口感,很多人在选择食物时只看重它是否好吃,而忽视了营养价值。

1.2 影响这种行为会导致我们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等不健康成分,从而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1.3 解决方法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选择合适的食物,并注意平衡饮食。

在享受美味佳肴时,也要注意食物的营养价值,避免过度摄入不健康成分。

三、第二大误区:追求新鲜而忽视卫生很多人在选择食物时只看重它是否新鲜,而忽视了食品卫生问题。

2.2 影响这种行为会导致我们摄入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从而引发肠胃疾病、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2.3 解决方法我们应该选择有保障的商家购买食品,并注意检查食品的保存情况。

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另外,在外出就餐时也要注意卫生问题。

四、第三大误区:追求便捷而忽视安全3.1 问题描述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在选择食物时只看重它是否方便,而忽视了安全问题。

3.2 影响这种行为会导致我们摄入含有化学添加剂、防腐剂等有害物质的加工食品,从而引发肝肾等健康问题。

3.3 解决方法我们应该选择健康的食品,避免购买加工食品。

在烹饪过程中,也要注意选择健康的调料和烹饪方式。

另外,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了解其成分和生产过程。

五、第四大误区:追求价格而忽视质量很多人在选择食品时只看重它的价格,而忽视了质量问题。

4.2 影响这种行为会导致我们摄入劣质、假冒伪劣等不安全的食品,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误区有哪些

小学生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误区有哪些

小学生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误区有哪些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得好不好、安不安全,那可太重要啦!不过啊,在食品安全这方面,小朋友们常常会有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和误区。

先来说说常见的问题吧。

有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吃路边摊,一放学就被那香味勾得走不动道。

就像我上次看到的,学校门口有个卖炸串的小推车,一群小朋友围在那儿,眼巴巴地等着。

那炸串的油不知道用了多久,黑乎乎的,食材也没有任何遮挡,就暴露在外面,灰尘啊、小虫子啊,都有可能掉上去。

可小朋友们哪管这些,拿到手就大口吃起来。

还有啊,不少小学生特别喜欢吃辣条。

那辣条味道确实香,辣辣的、甜甜的,让人欲罢不能。

但你知道吗?好多辣条都是小作坊生产的,卫生条件差得很。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说有些辣条的生产车间里,到处都是油污和垃圾,工人连手套都不戴就直接上手操作。

这样生产出来的辣条,能安全吗?再说说饮料,碳酸饮料可是很多小朋友的心头好。

一到夏天,冰镇的可乐、雪碧,咕噜咕噜灌下去,那叫一个爽。

可他们不知道,这些饮料里糖分高得吓人,喝多了不仅容易长胖,还会影响牙齿健康。

我就见过一个小胖墩,天天抱着可乐瓶子,结果小小年纪,牙齿都坏了好几颗。

然后就是误区啦,很多小朋友觉得有包装的食品就是安全的。

其实不然,有些包装精美的食品,可能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色素和香精。

还有的小朋友认为,只要是水果,不管怎么吃都健康。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刚吃完饭就吃了一大个芒果,结果肚子胀得难受。

另外,不少小朋友觉得保质期长的食品更好。

其实,保质期长并不意味着更健康,只是添加了更多的保鲜成分而已。

还有啊,一些小朋友看到食品上标着“纯天然”“无添加”就觉得特别放心。

可他们不知道,这有可能只是商家的噱头。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保证食品安全,首先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别总盯着那些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有营养的饭菜。

家长和老师也要多给小朋友们讲讲食品安全的知识,让他们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快乐成长!别像我之前看到的那些小朋友,因为不懂食品安全,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315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常识

315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常识

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
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 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 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什么是绿色食品?什么是有机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 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 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 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 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 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有的伴随呕吐、发热,甚至可致休克。食物 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应及时拨打120,同时报告老师。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 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
催吐: 饮水: 处理:
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认为含有人工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一 定不安全。社会发展至今,如果我们想 食用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基本上是不可 能的。因为。、味精、糖都是属于食品 添加剂,这也是一个消费误区。
食品添加剂
盐 味精 糖
食品安全消费误区
消费误区五:天然食品一定对健康有益。
认为天然食品一定对健康有益,这也是一种消 费误区。实际天然食品当中也含有很多毒素,比如 说毒蘑菇、河豚,这也是天然的动植物,但这些天 然动植物它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像马铃薯如果发芽 了就会产生一种龙葵素,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还有 我们平时吃的像四季豆中,也都含有毒素,如果烹 饪不到位,也会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如果无法取得样本,也可 保留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第二部分

食品安全完整版

食品安全完整版

学校有关基本状况(二)
• 学校设有学生 集体食堂,但 加工间面积仅 约40平方米, 承包给个体业 主经营。
中毒通过(一)
• 1998年夏季、中餐后约4小时 陆续有99名学生发生食物中毒 。
• 出现剧烈反复旳呕吐 ,呈喷 射状,上腹部剧烈绞痛,中毒 者非常痛苦,并伴有头晕、胸 闷、低烧等症状。严重旳出现 脱水,意识不清,全校师生极 度紧张。
中国疾病防止控制中心营养 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专家 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专家 “ 世界上没有100%安全
旳食品,并且食品安全问题 永远发生。政府、职能部门 、企业和科学家仅能将风险
减少到一定旳水平。”
误区二:吃了含 致癌物旳食品 就会得癌
中国毒理学会生态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乔传令博士
对机体产生危害需要一种
藏等地区。也许有毒,毒
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福
建、安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
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
等地。
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
。中毒症状重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
率很高。
毒蝇鹅膏菌
细环柄菇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 、云南等地。
生物危害
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
生物危害
1、致病微生物 2、真菌毒素 3、寄生虫
生物性危害 1、致病微生物
沙门氏菌属
波及旳食品:重要为动物性食品如生肉、禽、海产品
、蛋、奶制品;豆制品、裱花蛋糕、沙拉调料等
(含盐10%-15%旳肉、鱼制品) 。
沙门氏菌不产生外毒素,食入活菌引起中毒
人体中35-37 ℃,每25min繁殖一代
剂量上旳积蓄过程,只有在长 期摄入危害物质旳状况下才也 许对机体产生危害,偶尔微量 摄入一般不会对机体产生危害

食品安全的五大误区

食品安全的五大误区

食品安全的五大误区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存在一些误解,进而降低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下面将针对五大误区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误区一:去除食品添加剂才是保障安全的最佳方式很多人认为,食品添加剂有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认为去除添加剂才是保障安全的最佳方式。

其实并非如此。

合理使用适量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可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口感和色泽等,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被污染、变质。

误区二:只选择有机食品才能够保证安全有机食品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健康的食品,很多人只挑选有机食品来进行膳食搭配。

但是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有机食品都比普通食品更加优秀。

因为有机食品也需要通过生产、加工和运输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可能会导致有机食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因此,选用食品时,要认真查看标签说明,确认食品是否安全。

误区三:追求美味而忽略安全现在的食品市场上琳琅满目,各种美食琳琅满目,很多人会追求美味而忽略了对安全的重视。

人们不应该只重视美味,忽略了其他的重要因素,而是应该同时考虑到食品安全和美味。

误区四:从不关注食品卫生生活中,很多人都不重视食品卫生。

他们可能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漏洞,比如使用过期食品,不注意冷热餐分开存放等等,导致他们的身体受到影响。

要保证食品卫生,应该选择正规、有信誉的餐厅、商家进行消费,同时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误区五:只注重食品价钱而忽略安全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很多人只注重食品的价格,而忽略了食品的安全性。

在选购食品时,消费者应该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选择价格适中、食品质量优良的产品。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是与我们众人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和重视,认真根据标签说明选购安全的食品,合理、科学地选择食品添加剂,保证食物的新鲜卫生,时刻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共计746字)。

食品安全十大谣言

食品安全十大谣言

食品安全十大谣言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人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食品安全的谣言。

1. 冷冻食品不需要过期日期这是不正确的说法。

冷冻食品在保存时间长了后,也会变质腐坏,所以每一种冷冻食品都需要标注过期日期,以便消费者在购买前有清楚的时间指引。

2. 自制食品就不会有问题这是一种谬误的说法。

其实,自制食品不一定比外面买的更加安全。

只要处理食品的卫生条件达标,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外面购买,都不会有问题。

3. 把过期的食品加热后就都没问题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过期的食品还是过期的,通过加热、烹煮等方式并不能使其变得更加安全。

过期食品可引起细菌感染,危害人体健康。

4. 红枣+牛奶=血暴这是一个被人们广为宣传的说法。

其实,红枣和牛奶组合在一起并不会引起血暴这种状况。

只有脾胃虚弱的人才会出现过敏反应,正常人并没有任何问题。

5. 红薯和山药不能一起吃这是不科学的说法。

事实上,红薯和山药搭配在一起有助于营养吸收,并且能调节胃肠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6. 香蕉不能和牛奶一起吃这是一个误解的说法。

香蕉和牛奶一起食用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7. 冷水和热水对人体健康有影响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冷水或热水并没有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各种水温的喝水方法会因个人习惯而不同,选择最适合的温度即可。

8. 洗水果蔬菜时需要加入肥皂这是一个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说法。

洗水果蔬菜时,用自来水或者专业的果蔬清洗剂来清洗即可,加入肥皂会使残留的肥皂成分沉淀在果蔬菜中,危害人体健康。

9. 带骨肉的蛋白质含量更高这个说法并不正确。

食品的营养成分与带骨不带骨没有太大的关系,带骨肉在烹饪时会更加有味道,但是食用时要注意碎骨的问题。

10. 常吃鸡蛋会导致高胆固醇和动脉硬化这是一个被广泛认知的说法,但事实上,鸡蛋也是一种很好的营养食品。

适量地食用鸡蛋甚至可以降低胆固醇,还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

形势与政策的作业题

形势与政策的作业题

形势与政策的作业题:第一题,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存在那些认识误区?答:人们对食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第一,消费者要求食品安全“零”风险。

食品方面哪怕是存在半点儿风险,消费者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心情可以可以理解,但是不科学。

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零”风险是不存在的,食品安监的任务,就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不至于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

第二,过于重视化学性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

由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也是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反而是化学性污染被摆在了第一位。

如吃了变质或烹饪不当的食物中毒,发生腹泻、呕吐,都不觉得担心,只是觉得倒霉,过一两天就好了。

世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约有数百万人,这才是第一号食品安全问题。

当媒体热炒苏丹红时,人们不知道,实际上非法添加苏丹红的辣椒酱对于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远比不上一次因为吃坏了肚子而引起的腹泻。

由于不能“吸引眼球”,媒体对食源性疾病的报道也远不如报道化学性污染的积极性高。

第三,把不及格的食品等同于有毒食品。

曾经,“毒瓜子”在媒体报道中满天飞,所谓“毒瓜子”是指在外皮上涂了矿物油的瓜子,生产者的目的是让瓜子的外表观更光亮诱人。

也利于保存水分。

由于矿物油未被我国批准为食品添加剂,这种做法属于非法使用,取缔、下架、回收,都是正确的,但并不意味着这种瓜子就是“有毒食品”。

临床上用于通便的液体石蜡就是矿物油,而食品级的矿物油则是国际上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第四,把食品的假冒伪劣与食品安全画等号。

什么是食品安全?如前所述,世卫生组织强调的是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

假冒伪劣食品和不安全食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画等号。

固然某些伪劣食品确实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重大影响,但这只是几个别的,不能就此把大量假冒伪劣、却不一定对消费者造成影响的产品都与食品安全画等号。

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问题,将二者混为一谈,无形中夸大了食品安全问题,会干扰到问题的解决,因为,假冒伪劣和食品安全,应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来负责解决。

当代人们对食品安全存在哪些认识误区

当代人们对食品安全存在哪些认识误区

当代人们对食品安全存在哪些认识误区食品卫生安全的说法其实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卫生安全的食品。

食品消费的误区本是错误的食品消费观,从而误导消费行为,影响人体健康。

为了让消费者不再陷在对食品的恐慌中,半月谈网特整理出近年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诸多误区,予以解读。

误区一:“不含防腐剂”的食品“纯天然”虽说不含防腐剂,但没说不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剂。

抗氧化剂、香精、色素、发色剂、增鲜剂之类都有可能在里面。

也就是说,不含防腐剂,并不能保证它是“纯天然”状态。

误区二:“不含人工色素”的食品更安全虽说食品里面不含人工色素,但色素还是会有的,只不过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从天然原材料中提取出来的。

比如含有胡萝卜素的提取物、红曲色素、紫胶红等都是来源于天然食物的色素。

相对而言,天然色素可以放心食用,但在提取过程中,也不排除含有微量的有机溶剂残留。

误区三:“不含味精”的食品可信赖西式的产品中常见到“不含味精”的说明,这似乎是相对健康的食品。

但不含有味精,不等于不含有谷氨酸钠这种成分,更不等于不含有人工增鲜成分,这些跟味精相比差不了多少。

所以那些对味精过敏,或对食品中的钠含量有限制的消费者应该谨慎购买。

误区四:农药会对食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农药中的杀虫剂对人影响最大。

由于采收方式不同,像白菜、萝卜、甘蓝等一次性采收的蔬菜农药残留要相对少一些,但像番茄、黄瓜、辣椒这样的连续采收的残留量将比较大。

减少农药残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蔬菜放在流水下洗一洗。

因为农药都是留在蔬菜的表面,是可以去掉的。

误区五:纯天然食品就是卫生安全食品食品是否安全,不能以是否纯天然来判断。

自然界中也存在原本有毒或可产生毒素的生物。

比如,生鲜菜豆、黄花菜、生魔芋,不加热就是有毒的。

实际上,现在纯天然可食的食品是非常少的,人类正是靠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不可食的纯天然物质,加工成安全的食品。

误区六:食品拥有鲜亮的颜色就是安全的红鸭蛋心消费者的误区,也可能鼓励一些不法生产者滥用添加剂。

专家详释食品安全五大误区

专家详释食品安全五大误区

专家详释食品安全五大误区近两年来,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

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教授和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曾在中美食品安全研讨会上指出,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还存有不少误区,对食品安全的恐惧度远远大于危害度。

误区一:食品就应该是100%安全的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食品,而且食品安全问题会永远发生。

科学家和企业仅仅能将风险降低到一定的水平。

两位专家指出,要找到一个适宜自己国情的平衡点。

安全的概念,在*、学者和消费者眼中并不是一致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希望是零危险,但这是不现实的。

食品安全的目标一是保护到不出现危害为止,二是对潜在的危害也要防止。

但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这与国家的国力、科技水平和社会供应的充足程度有关,不能因噎废食。

吴永宁打了个比方,玉米、花生都含有黄曲霉素,如因此不用来榨油,那所有人都没油吃。

误区二:全天然食品就安全很多人认为不常见不熟悉的食品就不安全,纯天然的、没有添加剂的就是安全的,事实不见得这样。

两位专家指出,营养素是天然的,但土豆里的营养素含量高,吃多了也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再比如,土豆虽含有对人有害的龙葵素,但含量小,人们认为这是安全的。

一旦这是转基因土豆,人们就会觉得安全感大打折扣,其实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科学家都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因此,食品安全要与老百姓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教育互动,让老百姓认识到这样的风险存在,这样就不易产生恐慌。

误区三:吃了含致癌物的食品就会得癌红心鸭蛋事件曝光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两位专家指出,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另一方面也不必过于恐慌。

其实红心鸭蛋中的苏丹红含量很有限,吃了含有苏丹红的食品还没有吸一支烟的危害大。

食物中含有致癌物和吃了就致癌是两回事。

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对人体有害,要有个量的概念,也就是说,人体摄入某种物质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因此,平时要平衡膳食、科学膳食,不要老盯着一种食品吃。

食品安全存六大认识误区

食品安全存六大认识误区

食品安全存在的认识误区食品工业化生产依赖的是科技,而食品的危险也正来自于科技。

食物不但是维系生命的必要条件,也能损害身体,甚至让人丢掉性命。

取食于天然是工业化以前人类的生存方式;而自从现代农业诞生起,尤其是农药、化肥的发明和大量使用,以及现代畜牧业发展起来后食物已经不再来自大自然,而是加入了很多工业制造的成分。

食物的安全不再像古时候人们“冒险吃河豚”那么简单了。

鹤顶红、地沟油、铅中毒、激素、瘦肉精、三聚氰胺、苯并芘乃至转基因……每个成分都有可能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来自大自然的毒素虽然人类的食物来自于动物和植物,但是有很多动植物是有毒的。

在世界上30多万种植物中,能用来做食物的不过百种,其余大部分都含有毒素或致癌成分;而有毒的动物几乎都是水产品,海洋中有1000种以上的动物有毒。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芽的马铃薯能引起中毒并不是新鲜的事。

这种毒素是生物碱中毒的典型代表,因为马铃薯嫩芽中含有一种名为龙葵碱的成分。

这种碱和吗啡、罂粟、可卡因等富含的各种生物碱有类似的分子组成,都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而鲜嫩的黄花菜中,则含有名为秋水仙碱的毒素。

这种碱为灰黄色针状结晶体,具有一个浪漫的名字,但是如果煮沸十多分钟,则毒性去除。

这时候的黄花,也便是那古诗中的和美人竞瘦的“明日黄花”了。

苦杏仁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生物苷的毒素,它是生物毒素的又一种形态。

据称,儿童吃6粒苦杏仁就可中毒。

不过,少量食用苦杏仁反倒可以治疗咳嗽,这和少量罂粟亦可治病是一个道理。

植物中还有一种类型的毒素,毒蛋白。

含有这种毒素的植物很多,尤以豆类为典型。

比如美丽的相思豆,其中含有一种名为红豆毒素的毒蛋白,可谓“情毒”。

只要很低的剂量,就可以导致人恶心、呕吐乃至呼吸衰竭致死。

人们对于自然的毒蛋白认识较多,但是对于转基因作物中的毒蛋白却知之甚少。

比如,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水稻中有一种能使害虫致死的BT毒蛋白,虽然短期少量食用对人体的影响不太明显,但是长久来看,后果尚未知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食品安全误区误区一:“不含防腐剂”的食品“纯天然”虽说不含防腐剂,但没说不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剂。

抗氧化剂、香精、色素、发色剂、增鲜剂之类都有可能在里面。

也就是说,不含防腐剂,并不能保证它是“纯天然”状态。

误区二:“不含人工色素”的食品更安全虽说食品里面不含人工色素,但色素还是会有的,只不过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从天然原材料中提取出来的。

比如含有胡萝卜素的提取物、红曲色素、紫胶红等都是来源于天然食物的色素。

相对而言,天然色素可以放心食用,但在提取过程中,也不排除含有微量的有机溶剂残留。

误区三:“不含味精”的食品可信赖西式的产品中常见到“不含味精”的说明,这似乎是相对健康的食品。

但不含有味精,不等于不含有谷氨酸钠这种成分,更不等于不含有人工增鲜成分,这些跟味精相比差不了多少。

所以那些对味精过敏,或对食品中的钠含量有限制的消费者应该谨慎购买。

误区四:农药会对食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农药中的杀虫剂对人影响最大。

由于采收方式不同,像白菜、萝卜、甘蓝等一次性采收的蔬菜农药残留要相对少一些,但像番茄、黄瓜、辣椒这样的连续采收的残留量将比较大。

减少农药残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蔬菜放在流水下洗一洗。

因为农药都是留在蔬菜的表面,是可以去掉的。

误区五:纯天然食品就是卫生安全食品食品是否安全,不能以是否纯天然来判断。

自然界中也存在原本有毒或可产生毒素的生物。

比如,生鲜菜豆、黄花菜、生魔芋,不加热就是有毒的。

实际上,现在纯天然可食的食品是非常少的,人类正是靠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不可食的纯天然物质,加工成安全的食品。

误区六:多吃保健食品(营养滋补品)一般人通过一日三餐就可获得身体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然而,有些消费者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健康,服用一些免疫类保健品防病。

殊不知免疫系统在人体内如同跷跷板,是起整体平衡作用的,如过量添加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促进病变。

另外若儿童处过多的乱补还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误区七:吃了有毒有害物质就会致癌食品当中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是非常常见的,比如烤鸭的皮含有致癌物质,量很少,我们也不天天吃,所以烤鸭不足以构成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

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对身体有害,要有个“量”的概念,人体摄入某种有害物质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对于这些食品,应尽量减少食用。

从消费者角度讲,肯定希望食品零风险,但这是不现实的。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不是消除危害而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食品,科学家和企业仅仅能将风险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不至于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误区八:含有添加剂的食品是不安全的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改善食品色、香、味、形以及食品防腐保鲜的主要手段。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被批准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比我国多很多,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只要食品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

误区九:有机食品一定更安全更健康在一般人的理解里,有机食品代表纯天然的健康食品。

但是,英国标准局(UK Food Standards Agency)日前对55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从营养质量角度比较,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间没有差异。

法国食品安全局(French Agency for Food Safety)对食品中的干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及一些植物营养素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目前的研究也无法判定有机食品更营养。

而在安全方面,有机食品也未必更优。

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化肥、化学农药、化学生长调节剂和添加剂及转基因技术,是依靠纯天然物质生产的食品。

而根据我国国家标准规定,有机农业允许使用植物源农药。

已有研究发现植物农药对环境和动物也存在一定的危害。

如果有机农业的植物源农药没有控制好使用量,依然可能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因此,不管是使用合成农药还是植物源性农药,是不是安全关键还在于合理使用和监控安全的残留量。

法国食品安全局(French Agency for Food Safety)对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中的对比分析发现,有机食品中的杀虫剂残留通常会更低,但对重金属、二噁英、真菌毒素、微生物等危害物残留分析也发现无法判定哪一种体系的食品更安全。

总之,目前对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的营养质量与安全的对比还停留在常规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实验上,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二者有何差异,所以,有机食品也未必更营养更安全。

误区十:港台和国外的食品一定是安全的就说最近2年的新闻吧。

2010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共检出14批次的乳制品不合格,其中包括25.25吨新西兰公司出品的全脂奶粉,约150吨新加坡全脂奶粉检出阪崎肠杆菌,1吨来自美国的牛初乳检出亚硝酸盐超标。

有2批次来自澳大利亚的有机婴幼儿奶粉共53吨检出磷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另有约172吨来自澳大利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也检出锌超标。

2011年,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事件致使德国50人丧命。

2010年,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迫使美国畜牧业召回了5亿枚鸡蛋。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美国每年有4800万人次因为食物得病,相当于美国人口的1/6,其中12.8万人次严重到入院治疗,3000人死亡。

还有去年的台湾塑化剂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从这些案例来看,港台及国外的食物也存在安全隐患。

误区十一:牛羊肉更好开复老师认为牛羊都是食草的,所以更安全更好。

不过,我们可不能忘记了疯牛病啊。

1986年后蔓延不绝的疯牛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饲料供应商把动物的内脏、骨、头等废弃部位粉碎之后,又配合到动物饲料当中去,最终导致了疯牛病的传播。

目前欧洲、美国、日本都出现过疯牛病,因此,我国禁止从这些疫区进口牛羊肉等畜产品。

疯牛病事件提醒我们,现在很多牛羊不一定都是吃草长大的;退一步说,就算是吃草或者某些植物性材料的牛羊,也可能受重金属、黄曲霉等污染,得到的牛羊肉也可能会有有害物的残留。

如果仅凭牛羊吃草长大就认为一定安全,过于盲目。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鸡鸭牛羊猪肉的营养价值整体差异不大,只是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略有不同,平时都是可以吃的。

不过,任何肉类都不宜多吃,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畜产品肉类50-75克,鱼虾类水产品50-100克。

二、食品安全法理解过程中的五个理解误区一、没有真正理解食品安全监管的范围不少基层监管人员对食品概念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食品的范围内,认为《食品安全法》所指的食品仅限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像大米白面、油盐酱醋等。

这种理解缩小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范围。

《食品安全法》在附则中明确规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也就是说,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也应当归于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如具有保健功能的减肥茶、提高免疫力的饮料等保健食品。

二、对超范围经营食品行为适用法规上存在误区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第十条规定,工商所对辖区食品市场巡查的内容之一就是查经营资格,看食品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和按要求悬挂,是否出租出借证照,是否超范围经营。

因此,工商部门有权对食品经营者超范围经营行为进行检查,并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查处。

但是,《食品安全法》施行后,其中“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的规定表明食品生产经营行业为特许行业,所以基层工商所在查处经营者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行为时,应当适用作为上位法和特别法的《食品安全法》,而不能一概以无照经营查处。

三、对食品安全标准“唯一性”的认识有误区《食品安全法》第十九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

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于是,有的监管人员认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唯一标准,抽检食品的标准必须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准。

但是,通过《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看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具有强制性,但食品安全标准并不具备唯一性。

对于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国家和地方都没有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应当制定企业标准,而且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在抽检时,也可以采用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

四、对食品虚假广告中广告代言人主体的认识有误《食品安全法》颁布后,一些新闻媒体依照“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就关于明星做广告代言人发表了很多评论,形成了一种广告代言人也是虚假广告责任主体的社会舆论,使有的监管人员误认为在查处虚假广告中,可以将广告代言人作为广告发布者进行查处。

其实,《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在广告中对食品质量作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这说明查处食品虚假告案件要转致适用《广告法》的规定。

《广告法》中规范的主体有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三种,而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所以,广告代言人作为个人不能成为《广告法》规范的对象。

五、对食品消费投诉中要求损害赔偿的理解不清《食品安全法》规定,对消费者因购买食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造成损害,可以向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要求食品价款10倍的赔偿。

因为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有的监管人员就出现了理解上的混淆,认为消费者购买了假冒的食品,也应当获得价款10倍的赔偿。

实际上,两部法律规定索赔的前提要件是不一样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只要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就可以索赔。

但在《食品安全法》中,如果生产经营者提供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对消费者造成损害,此外对食品销售者而言,还必须具备“明知”的要件。

如果食品销售者能够提出证据证明自己并不清楚销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可以免除10倍赔偿责任。

此外,两部法律规定索赔的数额也不一样。

如果索赔前提要件成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获得包含价款在内的双倍赔偿;依据《食品安全法》消费者则可以获得更高的赔偿。

三、保健品1、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应当包括原料名称、用量及其对应的功效;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只能用于保健食品生产,不得用于其他食品生产。

3、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实际辨别方法:1、看产品包装上有没有条形码2、看产品包装上有没有“S”标志(QS)3、看产品包装上有没有“小蓝帽”标志4、看生产日期及地址及批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