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d38454195f312b3069a557.png)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A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关系在先”及其自由性朱立元审美“关系在先”的思想,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
根据之一是,依照马克思“人就是人的世界”的存在论命题,人与世界源初是一体的,而不是现成的主体、现成的客体二分的。
因此,在逻辑上,审美关系(活动)之外或者之前,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也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客体。
如果离开了一定的审美关系(活动),即使是最富于创意的艺术家和最富有经验的鉴赏家,也算不得审美主体;即使是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和最优雅的田园山水,也不是什么审美客体。
人能否成为审美主体,世界能否成为审美客体,都取决于审美关系是否生成。
审美主客体是在审美关系(活动)的状态中生成和存在的。
根据之二是,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中的客体。
审美关系是审美主客体的逻辑确定者。
例如我们只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审美关系和审美状态中,才能把陶渊明确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确定为审美客体。
可见,人之所以被称为审美主体,世界之所以被称为审美客体,其根本前提在于二者已经处在审美关系中了。
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永远是审美关系发生的独一无二的根基。
但是,人并非每时每刻都处在审美状态,世界并非每时每刻都成为审美对象(客体),人与世界的关系并非每时每刻都呈现为审美关系。
世间不存在绝对的、无条件的审美关系,只存在特定条件、情境、机缘下当下生成显现的审美关系。
根据“关系在先”的原则,任何从生生不息的生成之流中截取出来的静止的固定的审美关系,都是抽象的、无根的,也不是真正的审美关系;同样,任何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也都是随着审美关系的生成而生成,而不可能是先在的、固定的、现成的。
2021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三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
![2021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三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b9f99ebb4cf7ec4afed0e0.png)
2021届河北衡中同卷新高三模拟试卷(一)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广义的数字阅读包括以数字文件为内容载体的漫画、有声读物文件等。
狭义的数字阅读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设备进行文学作品的在线或离线阅读,阅读内容仅包含网络文学与出版物的电子版。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教案全国统一联合模拟考试语文学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教案全国统一联合模拟考试语文学习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b1fb11910ef12d2bf9e726.png)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全国统一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河北衡水中学届高三全国统一联合模拟考试语文2021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人类智慧开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科学〔本文特指自然科学〕和艺术之间在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有各不相同的联系方式,考察二者在不同阶段相互联系的特征对于理解二者的关系很有意义。
古代文明中,艺术与萌芽时期的科学的结合是通过神话传说和宗教来完成的,有关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后来的古希腊的史料几乎都是神话与宗教。
据记载,古埃及的医学史涉及一个有关“贺鲁斯之眼〞的神话,这个神话使埃及人将“贺鲁斯之眼〞崇敬为守护与康复的象征,以至于“R〞这个象征着贺鲁斯眼睛的神秘符号便出现在后来医生的处方笺上。
金字塔的修建可以看成是神话梦想和科学的完美结合,这些埃及王朝的法老们梦想能够使之再生的陵墓以最简单的几何形状获得最抽象的艺术效果。
古代的宇宙论思想也与神话直接相关,很多民族的神话传说里都认为大地是被某种有力的能够负重的动物驮在背上的,并以这些动物因为过于劳累导致腿脚抖动来解释地震的成因。
古代科学与艺术神话的这种从内容到形式近乎自然的融合,既与当时的科学开展状态有关,也与神话的性质和形成背景有关。
文艺复兴后,科学与艺术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绘画和文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将绘画艺术和科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人物之一是意大利的达·芬奇。
他创作了一系列详细记录人体结构及功能的笔记和素描,具有艺术作品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价值。
近代以来,将艺术与科学联系在一起的还有诗歌和小说等文学作品。
英国优秀的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的童年时期恰好是牛顿确立经典力学并在数学和天文学、光学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黄金时代,他在诗中这样赞美牛顿:大自然及其规律,隐匿在黑暗中,神说,“让牛顿去吧〞,一切变得光明。
不仅是诗人,思想家们还用其他的文学形式来赞美科学,比如托马斯·莫尔以水手对话的形式写成梦想小说?乌托邦?,书中的“乌托邦人〞竟然掌握着当时最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并广泛地加以运用。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含答案共8页)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含答案共8页)](https://img.taocdn.com/s3/m/9ec55c87a58da0116d17494d.png)
绝密★启用前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本试卷8页。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_: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应用,人工智能的计算、学习、推理等能力具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
但即使人工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身体的某些功能,它终究不是人类的身体。
而艺术创作与人类的身体具有密切联系。
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动力。
艺术创作的触发是由艺术家主体和外部客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清代画家郑板桥画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院中之竹”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个“画意”就是艺术创作的冲动。
艺术家的身体对外界环境具有一种能动的选择性。
这与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是不同的。
虽然人工智能现在也可以通过看图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微软小冰2017年就具有了“看图创作现代诗”的技能,但显而易见的是,人工智能的“看”与人类通过身体的“看”具有本质的不同。
人工智能的“看”与其说是一种“看”,不如说是“数据分析”。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所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关于事物的数据、程序、编码等内容。
通过分析所“看”之物的数据,人工智能再调动内存数据库,找到合适的模型、编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
艺术家的身体状态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整个身体都会进入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状态。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检测一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bb1e4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8.png)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检测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使社会呈现出个体化趋势,而个体化趋势下青年的社会心态也将随之转变。
在现代社会中,标准化的价值观不复存在,生活方式没有孰优孰劣,每个人经历的都是试验性的生活,生活方式的个人化与价值观的独立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边界意识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意识而被强调,指出个人边界不容侵犯。
当前青年群体对社交边界感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隐私意识的体现,是青年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
社交边界感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新需求。
具体来看,此种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个人的边界。
拥有清晰的个人边界能使人学会评价人际关系,规避掉繁杂人际关系中的迷茫与压力,以及其对个人生活意志的主宰。
二是不侵犯他人的边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坚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做到尊重他人的社交边界,才是社会互动中被崇尚的礼貌社交。
在高度倦怠的现代社会中,边界感成为现代青年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的方式。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对社交中的边界予以重视,通过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他将社会生活中的社交距离视为自我与他人“内在关联”的心理距离,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屏障”,起到屏保作用。
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频繁的社会流动让现代人每天要不断地与人接触,面对社交过载,如果没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屏保效应”,人们终将会困于烦乱的社会交往中而感到精疲力竭,因此,边界感还为疲惫的年轻人提供了在内卷化社会中喘息的机会。
(摘编自王昕迪、胡鹏辉(边界感:现代社会青年社交需求及其建构》)材料二:2023年,“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等名词层出不穷。
“搭子社交”以共同兴趣或需求为基础,秉持着严格的分寸感,满足青年们浅尝辄止的轻社交需求,成为更适应当代社会青年的社交方式。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ede9165fbfc77da269b1d1.png)
2021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卷(新髙考)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而小题。
材料一: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是结构主狡。
当时发展经济学家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成发达国家。
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高是因为他们有当时先进的资本密集型大工业,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是因为以农业或自然资源产业为主, 两者产业结构不同。
这一说法似乎有理。
因此,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趨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養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斯大林模式”就是这一特点。
实际上,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釆取的政罠框架都一样,即通过政府的直接千预,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
这种政霓框架,通常能在开始时带来五至十年由投资拉动的快速经济增长,等这些产业建立以后,就陷入停滞状态,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拉大。
换而言之,按照发展经济学'‘第一版”——“结构主义”制定的政霓是失败的。
到了80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二版:“新自由主狡”。
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斷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单纯靠政府干预,很容易建立理论模型证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增加国民财富,也会创造租金,导致寻租而生腐败和贪污,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08b35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9.png)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答案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1.D【解析】D项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从现实的数据学习中融入了一定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因其对200余位艺术家画作的全面学习,还能在小冰的画作中看到人文历史的独特视角”可知正确。
A项中“都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艺术家的“看”可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而人工智能的“看”却与艺术家的“看”有着本质的不同。
B项“可见其数据库的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水准”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中“影响着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是它数据库的大小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可知,影响因素还有“学习能力的强弱"。
C项“通过艺术对象化的结果"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四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是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这显然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截然不同"可知,人工智能不能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艺术对象化出来。
2.C【解析】根据材料一第五段可知C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不能否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存在的合法性,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终究还是人类的艺术创作”。
A 项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正确;B项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正确;D项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可知正确。
3.D【解析】D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对人脑的模仿,但不同于人类身体的感知,能够支撑“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在于是否用'身体'创作。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之所以是'人工'而不是'人类',就在于它不具备人类的身体”的观点。
A项表述的是人们对人工智能艺术应当持有的态度。
B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艺术形成“人格” 之后,对人类文明和艺术的冲击与颠覆。
C项表述的是人工智能对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的完成和对艺术创造里面劳动成分的代替,与“艺术创作也是人类的一种劳动实践”的论点相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调试题(含解析).doc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调试题(含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f3f1b18e33687e21ae45a982.png)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一调试题(含解析)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
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
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
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
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7844c6844769eae109ed73.png)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1年,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为6.2分(10分制),延续了近年来小幅稳定上升的趋势。
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中,科技、经济、文化是海外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三个领域。
与2021年调查相比,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未来参与全球治理各领域的期待均有所提升。
同时,海外受访者普遍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接近半数的受访民众认为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65%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将会持续提升。
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仍是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中餐、中医药、武术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
此外,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中国形象的评价更为正面。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的积极意义获关注,总体来看,六成左右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个人、国家、全球治理具有积极意义;“一带一路”的海外认知度不断提升,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为印度、日本、意大利、俄罗斯和韩国,海外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个人、国家、地区和全球经济的积极意义更认可。
(摘编自《“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出炉:中国整体形象保持稳定》)材料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我们要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向世界多方面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并不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民众生活在困境之中。
【甲】中国提出并实践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对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