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2019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2019年高考语文三轮 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陷阱类型
颍上一中 罗会松 主讲
? 高考语文议论文和实用类文本主要取材于社科 类或科技类的内容,基本上是考选择题,其选 择题的选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稍不加注意 就会选错失分!而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 对选择题所设置的种种圈套和陷阱辨别不清, 答题解套没有方法和手段
? 破解方法:要注意选项和文章相关语句之间的 区别点,仔细检选项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
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 四、误用因果
? 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强加因果: 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 果关系的;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 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 之间的关系。
? 六大设套手段:删、添、调、改、漏、 凑
? 十四大陷阱:换汤不换药、以偏概全、 无中生有、误用因果、曲解文意、偷换 概念、张冠李戴、混淆时态、肯否失当、 逻辑错误、有意缺失(断章取义)、指 代不明、混淆必偶、答非所问。
? 阅读理解方法:一读二找三比
? 一、换汤不换药
? 命题人在设题时不会照搬原文句子,往往在每 个选项中改变原文语句表达的形式,但是意思 不变;因此,这样的选项不能判为错
? 五、曲解文意
?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 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甚 至有意把意思弄反。
? 1.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 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2013年新课标全 国卷Ⅱ)
? 解题思路:
? 文中相关的语句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凤属,神鸟也。……江中有,似凫而大,赤 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 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 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1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第1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热点探究
[热点一] 论证分析题的精准推断
• 一、题型解读 • 1.题干表示明确 • 通常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实质上是全面考察对
论点、论据、论证方式三者关系的理解和分析力气,考察 学生的规律思维。
• 2.选项设置灵敏
侧重考查 理论的前 提
侧重考查 论证的角 度
侧重考查 论证的思 路(结构)
•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进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渐渐过渡到“接着讲 ”。
• 【考点定位】 此题考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力气,力气层级为 C。
• 【解析】 A项“在历史上是相互隔膜的”错,不符合文意,原文的相关语句为“ 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争论,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争 论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忆、反思”,并无“历史上相互隔膜”内容;B项,是对第 3段“同时开放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开放为世 界文化的建构和进展过程”“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的整合概括,与文本内容相 符;C项“照着讲”“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的生成”理解错误,原文为“可能无助于思 想的创新”,是说一种或然及可能性,而非必定的判定;D项“从‘照着讲’渐渐 过渡到‘接着讲’”的“渐渐过渡”错误,依据第4段“‘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 讲’的统一”,可知,选项错误。
• 段落之间和语句之间常见规律挨次有: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 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缘由到结果,由概念到运用等。论述类文章的 行文思路和构造层次,往往会有一些明显的语言标志,但有些文章没有明显 的标志,我们可以依据段落之间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展概括梳理。
• 2.会文意,释观点。
基点,眼光需要长远。
• “主要”,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准备作用的。可以设置以 主次混淆的错误选项。

2019版高考语文(全国版)艺考生文化课复习冲刺课件: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75张PPT)

2019版高考语文(全国版)艺考生文化课复习冲刺课件: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共75张PPT)

(二)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 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 “筛选”指根据试题要求对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来辨别选 项信息的正误;“整合”指对原文信息根据题干要求进行转换、 概括、组合等再加工。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指研究文章 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顺序,抓住要点; 指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概括段落中心、归纳 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指对文本论点的分析、论据
答题注意:对照原文,注意表时间、表结果概念的关键词。
⑦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 错断为“果”,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 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答题注意: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 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比较,认真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 系是否颠倒。
(2)该考点命题分析 该考点题目难度不大,考题选项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设置错 误“干扰项”: ①偷换概念。指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 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 涵进行调换、改变或混淆。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
法扩大、缩小或转移概念。 答题注意:在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用圈、点、
④主次(主客)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 和次要矛盾,就原因来说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命题者在设计 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颠倒。 主客颠倒是将文中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不合逻辑 的错误。
答题注意:做这类题目,要仔细审读原文,弄清哪些是主要的 一面,哪些是次要的一面;哪些是陈述对象,哪些是被陈述对象。

2019高中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1张PPT)

2019高中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1张PPT)
2、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的顺序改变句意。 4、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因果颠倒、以偏概全等)
5、遗漏。有意(yǒuyì)漏掉了一方面的内容来迷惑。 6、拼凑。将意义有关胡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
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例:[2016·天津高考第 5 题 C 项]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 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 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对应原文] 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 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 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 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
怎样答?客观(kèguān)选择题的审题答题指导
解题(jiě tí)基本思路: 读——审——找——比——排
坚持一种信念(原则):答案就在原文中 1 、审题:审清题干要求、审定阅读(yuèdú)区间 2、培养两种心态:专注、仔细。 3、掌握一个前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4、用好两个方法:比对法(比对词语、比对关系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考纲说明(shuōmíng)
•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 1、 理解(B) •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 • 2、 分析综合(C) • (1)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guāndiǎn)态度
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是(3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 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 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52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52张PPT).ppt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 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 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 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 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题目: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话, 有力地证明了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 望的高的结果。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 更有说服力。
(三)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法)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作用: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思路: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题目: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 一正一反进行对比,突出了“欣赏能让人拥有阳光心态”的 观点,从而证明了欣赏的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四)比喻论证(喻证法)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 ●答题思路: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证明 了……论点,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使观点 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注意区分: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答题思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 具体真切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 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 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 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 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 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 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 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 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 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高中语文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16张PPT)

高中语文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16张PPT)
• 1.细读每一选项,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 区间
• 2.找差别,包括语意与关系
11
仔细推敲,细心辨别(对比法+排除法)
1、比词语
2、比关系(因果、条件、假设、总分等)常在因 果关系上设题。 3、比结论论述类文章仍然是议论文,论点、论据、 论证 高考命题者会在分析文意(原因、条件、依据) 或内容(观点、态度)推断方面设题。
《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文艺学论文
《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文艺学论文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社会历史论文
《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文艺学论文
《谈谈〈古文观止〉》
文学论文
理解 句子
筛选 整合
考点考向 归纳 概括

论证 分析

观点 态度
















题目信息
选文
类型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 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政论
《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史学论文
《留住乡愁》
社会学论文
《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 忆与隐私边界》 《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史学论文 法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 文艺学论文
15
1、完成《步步高》 P160. (2018·全国卷Ⅰ) 2、完成《3年课标》 (2020·全国卷Ⅰ1--3)
16







最新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课件ppt

最新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课件ppt

方 客观与夸大 (歪曲事实)
法 有据与凭空 (无中生有)
相似与相关 (偷换概念)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 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 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 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 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 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 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 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命题陷阱之七: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时题干要求从“此 ”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 要求从事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方面入手 分析。
【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 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 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 白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 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白鼠胰腺中,结果小白鼠的糖尿 病症状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命题陷阱之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 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 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 况的判断。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 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2019语文全国卷Ⅲ讲解.ppt

2019语文全国卷Ⅲ讲解.ppt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
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 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 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
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一·现代文阅读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 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 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 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 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较难
6. 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 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 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 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 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 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全文分析。
第一问:两个乘客 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 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 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小说在 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 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味。
一·现代文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 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 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 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
选项中的“旧史学”前面确实了原文中的限制定 语“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把范围扩大了。因此 B选项不符合原文。
破解方法:注意所述内容的类别、范围和程度, 防止用个别代替一般。还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 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其中还包括“全、都、 最、一些、有些、有时、个别、凡是、多数、 唯一、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 数”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 特殊标志
6.D.生态文明12年高 考天津卷)
解题思路:
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 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 强加因果。
破解方法:
阅读论述文要注意把握一个段落中出现的相关 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对应关系等。
破解方法:仔细推敲选项与原文在内容与意思上有无 本质上区别,如果意思一样,选项就是符合原文的。
二、以偏概全
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类别、范围和程度深浅 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使得范围不清,即以 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 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 错误的判断。
8.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 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2013年 山东卷)
2019年高考语文三轮 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陷阱类型
高考语文议论文和实用类文本主要取材于社科 类或科技类的内容,基本上是考选择题,其选 择题的选项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稍不加注意 就会选错失分!而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 对选择题所设置的种种圈套和陷阱辨别不清, 答题解套没有方法和手段
六大设套手段:删、添、调、改、漏、 凑
1.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 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
原文: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 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选项把原文中“从诗三百篇做起”改为“从西周时代 开始进行”,其实是一个意思,因为诗三百(《诗 经》)就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作品。因此选项C是符合 原文意思。
9.D.“因雷击和虫害……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 却束手无策。”(2003年高考全国卷)
解题思路:
文中强调了灾难的严重,但没有强调人类对灾 难已是“束手无策”,答案D曲解了原文的意 思。
对于此类型的陷阱,要从整体上感知,在原文 中准确寻找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 的条件,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用信息,跳出命 题人设置的陷阱。如果引用了专家、古文的相 关内容,要准确把握其含意。
三、无中生有
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从原文中 推断出来,属于凭空臆造。
1.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 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 的一个新特点。(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
解题思路: 原文: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
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 赊卖等多种形式。……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 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选项于文无据,文中没有说“借贷、质、赊买 赊卖”这四种信用形式产生于宋代,只说了“典” 是宋代形成和发展的。
破解方法:要注意选项和文章相关语句之间的 区别点,仔细检选项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 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四、误用因果
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强加因果: 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 果关系的;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 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 之间的关系。
E项中用“文化水平”偷换了文中“文化”一词, 用“文化”这样相同的字眼迷惑考生,往往使不 够细心的人误认为正确。
12.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 气。(2013年广东卷)
五、曲解文意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 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甚 至有意把意思弄反。
1.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 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2013年新课标全国 卷Ⅱ)
解题思路: 文中相关的语句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凤属,神鸟也。……江中有,似凫而大,赤 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 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 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语句中的“似凫而大”的意思是凤外貌像“凫” 但个头比凫大,而不是说“跟凫一般大”。
六、偷换概念
选项故意把两个概念混淆或者改变文中概念表 述的属性、本质特征、具体作用、发展方向等, 造成选项内容与文章内容在表述上出现误差。
1.E.创造能力最容易受文化水平的影响。
解题思路:
原文: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 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 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 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
十四大陷阱:换汤不换药、以偏概全、 无中生有、误用因果、曲解文意、偷换 概念、张冠李戴、混淆时态、肯否失当、 逻辑错误、有意缺失(断章取义)、指 代不明、混淆必偶、答非所问。
阅读理解方法:一读二找三比
一、换汤不换药
命题人在设题时不会照搬原文句子,往往在每 个选项中改变原文语句表达的形式,但是意思 不变;因此,这样的选项不能判为错
解题思路:
论述文为了说理严密,往往使用比较多的定语、 状语等,而设误项在命制中增加或减少相关限制 语,造成选项与文意有所区别。
文中相关的语句是: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 之寒。设误项故意减少了“在一定程度上”这个 限制语,使得选项在说法上太过绝对。
2.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 无情批判。(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