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第22章 波和粒子
大学物理教案: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大学物理教案:量子力学基础知识简介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它描述了微观世界中的粒子行为,并解释了许多奇特的现象。
本教案旨在向大学物理学生介绍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波函数等核心概念。
目标•理解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及其实验观测•掌握不确定性原理及其与经典物理的区别•熟悉波函数的表示和应用教学内容1. 波粒二象性•定义:波粒二象性指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质又具有波动性质。
•实验观测:通过双缝干涉实验、康普顿散射实验证明波粒二象性。
•特征:粒子表现出波动行为,如干涉和衍射;波动表现出离散行为,如能级和量子跳跃。
2. 不确定性原理•定义:不确定性原理是由海森堡提出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指出在某些物理量之间存在固有的不确定关系。
•区别于经典物理:经典物理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被准确测量;而在量子力学中,由于波粒二象性,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准确确定。
•数学表述:∆x * ∆p ≥ h/4π,其中∆x表示位置的不确定性,∆p表示动量的不确定性,h为普朗克常数。
3. 波函数•定义: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及其演化的数学函数。
在薛定谔方程下演化。
•形式:一维情况下可用复数函数表示ψ(x),三维情况下可用复数函数表示ψ(x, y, z)。
•解释与应用:波函数的平方模值|ψ|^2 表征了粒子在空间中存在的概率分布。
波函数可以描述能级、态叠加等现象。
教学方法与活动建议1.通过实验演示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波粒二象性。
2.运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不确定性原理的公式推导过程,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3.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绘制波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不同态的波函数变化。
4.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总结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初步了解量子力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
这些核心概念对于理解量子物理现象以及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以促进他们对量子力学的兴趣和深入理解。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1961年,约恩孙 (Jonsson)制成长为50mm,宽为0.3mm ,缝间 距为1.0mm的多缝。用50V的加速电压加速电子,使电子束分 别通过单缝、双缝等,均得到衍射图样。
X 射 线 衍 射
中 பைடு நூலகம் 衍 射
X射线经晶体的衍射图
电子射线经晶体的衍射图
三、应用举例
海大理学院教学课件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量子物理(3)
19-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19-7 不确定关系
复习
• 康普顿效应 •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 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 • 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 弗兰克-赫兹实验
• 实验装置 • 实验结果 • 解释
19-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1、电子显微镜
•由于电子波长比可见光波长小10-310-5数量级,从而 可大大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1932年,德国的鲁斯卡研制成功电子显微镜。 •我国已制成80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14.4nm.n, 能分辨大个分子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扫描隧道显微镜
1981年,德国的宾尼希和瑞士的罗雷尔制成了扫描隧道 显微镜,他们两人因此与鲁斯卡共获1986年的诺贝尔物 理学奖金。其横向分辨率可得0.1nm,纵向分辨率可得 0.001nm ,它在纳米材料、生命科学和微电子学中起着 不可估量的作用。
1927年,汤姆逊在实验中,让电子束 通过薄金属笛后射到照相底线上,结 果发现,与X射线通过金箔时一样, 也产生了清晰的电子衍射图样。
1993年,Crommie等人用扫描隧道显微 镜技术,把蒸发到铜(111)表面上的 铁原子排列成半径为7.13nm的圆环形 量子围栏,用实验观测到了在围栏内形 成的同心圆状的驻波(“量子围栏”), 直观地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大学物理中的波粒二象性问题
大学物理中的波粒二象性问题波粒二象性是指光和其他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也可以表现出粒子性的现象。
这种二象性对于理解物理世界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大学物理中的波粒二象性问题。
一、光的波粒二象性问题在物理学中,光既可以进行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也可以表现出光的能量是以光量子的形式传递的粒子性。
这种波粒二象性的问题成为光的波粒二象性问题。
波动理论认为,光是由电磁波组成的。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
然而,对于特定实验现象,如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光的粒子性解释更为合理。
这就导致了波粒二象性的存在。
二、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问题对于微观粒子,如电子、中子等,在一些实验中也可以观察到波动现象,如动态干涉和衍射。
例如,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当电子通过双缝时,它们会形成干涉条纹,展示出波动性。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尽管电子具有质量和电荷,它们也具有波动性质。
三、波粒二象性解释在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为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结果做出了贡献。
随后,爱因斯坦利用光电效应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光的粒子性,并称之为光的能量子。
德布罗意假设是对波粒二象性的一种解释。
德布罗意假设认为,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其波长与动量呈反比关系。
这一假设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奠定了波粒二象性的理论基础。
四、波粒二象性应用波粒二象性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光和微观粒子的性质有重要意义,也在物理学的其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能谱分析中,波粒二象性可以解释光谱线的产生原理。
在原子物理学中,通过波粒二象性来解释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分布和电子云的性质。
在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为物质的波函数理论提供了基础。
此外,波粒二象性被应用于现代技术,如激光、光导纤维通信等。
五、波粒二象性的影响和挑战波粒二象性的存在给物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些困惑。
到目前为止,波粒二象性的真正本质尚未完全揭示。
这也是量子力学领域仍然存在的挑战之一。
同时,波粒二象性的研究也推动了许多新理论的提出和实验的发展。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2、定量计算
散射的光子
外层电子
入射光子
光子0
电子
碰撞前
碰撞前
光子: hv0
P h hv0
c
电子: e m0c2
光子
)
)
电子
碰撞后
碰撞后
光子: hv
P hv c
电子:e mc2
Pe mv
系统能量守恒:
h 0 m0c2 h mc 2
h
e c
mc 2 h( 0 ) m0c2 (1)
•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 •氢原子光谱的巴尔末公式
1、玻尔的基本假设
•普朗克能量子概念
定态假说:电子在原子中,可以在一些特定的圆轨道上运动,
而不辐射电磁波,这时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定态)并具有一定
的能量。
量子化条件:电子以速度v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绕核运动时, 只的电子角动量L等于h/(2p )的整数倍的那些轨道才是稳定的
当汞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
实验中观察
h E2 E1
到该谱线
ch E2 E1
3108 6.621034 4.9 1.6 1019
2.5107 m
四、结果
• 光电效应 光的波粒二象性
•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光子 爱因斯坦方程
• 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的波粒二象性
19-3 康普顿效应
一、康普顿效应
1、康普顿散射
康单色X射线被物质散射时,散射线中除了有波长与入射 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较长的成分,这种波长变长的 散射称为康普顿散射或康普顿效应。
2、实验装置
丹麦理论物 理学家,现 代物理学的 创始人之一。
玻尔的成功,使量子理论取得重大发展,推动了 量子物理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大学物理》授课教案
《大学物理》授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波的基本概念:波的定义、波长、频率、波速。
2. 平面波:平面波的产生、平面波的传播特性。
3.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的推导、波动方程的意义。
4. 波的干涉:干涉现象的产生、干涉条件的判断。
5. 衍射现象:衍射现象的产生、衍射条件的判断。
6. 光的偏振:偏振光的定义、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波的基本概念,掌握波长、频率、波速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了解平面波的产生和传播特性,能够推导波动方程。
3. 学生能够理解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掌握干涉和衍射条件的判断。
4. 学生能够了解光的偏振现象,掌握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波动方程的推导和理解,干涉和衍射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波的基本概念,平面波的传播特性,光的偏振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波和声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波的概念。
2. 波的基本概念:讲解波的定义、波长、频率、波速,并进行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平面波:讲解平面波的产生和传播特性,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平面波的传播。
4. 波动方程:推导波动方程,并进行解释,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和应用波动方程。
5. 波的干涉:讲解干涉现象的产生和干涉条件的判断,进行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6. 衍射现象:讲解衍射现象的产生和衍射条件的判断,进行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7. 光的偏振:讲解偏振光的定义、产生和检测方法,进行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波的基本概念:波的定义、波长、频率、波速。
2. 平面波:平面波的产生、平面波的传播特性。
3.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的推导、波动方程的意义。
4. 波的干涉:干涉现象的产生、干涉条件的判断。
5. 衍射现象:衍射现象的产生、衍射条件的判断。
6. 光的偏振:偏振光的定义、偏振光的产生和检测。
大学物理学第三版(张三慧)课件第22章光的干涉详解
因而 kr k 1 v
k v 390 1.08
r v 750 390
9
由于k只能取整数,故有从紫到红的排列清 晰的可见光谱只有正负一级,如下图所示
10
22.2 相干光
一、相干光源 一般光源的发光机制:被激发到较高能级 的原子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出能量。
⑴不同原子发出的光,一般不是相干光。
薄膜干涉(二)等倾条纹
迈克耳孙干涉仪
3
22.1 杨氏双缝干涉
一、双缝干涉
Thomas Young (1773-1829), 1801年做成实
验,确认了光的波动性。 X
r1
px
d
r2
O
D
几何: D>>d ( D/d~104 )
屏幕
很小 (~10-3 rad)
4
波程差:
r2
r1
d
sin
d
tg
d
x D
此绿光波长=546.1nm,谱线宽度
Δ=0.044nm , 试 求 能 观 察 到 干 涉
条纹的级次和最大允许的光程差。
解:k / 546.1/ 0.044 1.241104
max
2
546.12 0.044
6.8 103 (m)
6.8(mm)
对普通单色光源,就光的非单色性,实验
中总能观察到很多的干涉条纹。
测星干涉仪:
迈克耳孙巧妙地用四块反射 镜增大了双缝的缝间距。
屏上条纹消失时,M1M2 间的距离就是d0。猎户座
星 nm(橙色),
c1
S c2
b1 S1
a1·P a2
b2
S2
不能干涉
只有同一波列分成的两部分,经过不同的
2024版年度《大学物理》全套教学课件(共11章完整版)
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Chapter《大学物理》课程简介0102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参考书目《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费曼物理学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等。
02力学基础Chapter质点运动学位置矢量与位移运动学方程位置矢量的定义、位移的计算、标量与矢量一维运动学方程、二维运动学方程、三维运动学方程质点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圆周运动定义、特点、适用条件速度的定义、加速度的定义、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圆周运动的描述、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01020304惯性定律、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第一定律动量定理的推导、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引力常量的测定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角动量定理碰撞030201动量定理与角动量定理功和能功的定义及计算动能定理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03热学基础Chapter1 2 3温度的定义和单位热量与内能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与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功与热量的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01熵的概念0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03熵与熵增原理熵增原理的表述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系熵增原理的应用04电磁学基础Chapter静电场电荷与库仑定律电场与电场强度电势与电势差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01020304电流与电流密度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磁场与磁感应强度磁介质与磁化强度稳恒电流与磁场阐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分析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与自感现象互感与变压器电磁感应的能量守恒与转化解释楞次定律的含义和应用,分析自感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介绍互感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分析电磁感应过程中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关系,以及焦耳热的计算方法。
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辐射与散射电磁波谱与光子概念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05光学基础Chapter01光线、光束和波面的概念020304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透镜成像原理及作图方法几何光学基本原理波动光学基础概念01020304干涉现象及其应用薄膜干涉及其应用(如牛顿环、劈尖干涉等)01020304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光栅衍射及其应用X射线衍射及晶体结构分析衍射现象及其应用06量子物理基础Chapter02030401黑体辐射与普朗克量子假设黑体辐射实验与经典物理的矛盾普朗克量子假设的提普朗克公式及其物理意义量子化概念在解决黑体辐射问题中的应用010204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光电效应实验现象与经典理论的矛盾爱因斯坦光子理论的提光电效应方程及其物理意义光子概念在解释光电效应中的应用03康普顿效应及德布罗意波概念康普顿散射实验现象与经德布罗意波概念的提典理论的矛盾测不准关系及量子力学简介测不准关系的提出及其物理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意义07相对论基础Chapter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质能关系广义相对论简介等效原理在局部区域内,无法区分均匀引力场和加速参照系。
振动和波大学物理_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振动和波动的概念,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
2. 掌握波的基本性质,包括波速、波长、频率、相位等。
3. 理解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掌握波动方程的应用。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振动和波动理论的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简谐振动1. 振动的概念和分类2. 简谐振动的定义和特征3. 简谐振动的描述:振幅、周期、频率、相位4. 简谐振动的合成:叠加原理、相位差5. 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二、机械波1. 波的定义和分类2. 波的基本性质:波速、波长、频率、相位3.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4. 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5. 波的能量和动量第二课时一、波的干涉1. 干涉现象的观察和解释2. 干涉条件:相干波、相位差3. 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4. 波的叠加原理二、波的衍射1. 衍射现象的观察和解释2. 衍射条件:障碍物大小与波长的关系3. 衍射条纹的分布规律4. 波的衍射公式三、实验:弦振动和驻波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弦振动和驻波现象,加深对振动和波动理论的理解。
2. 实验原理:利用音叉产生振动,通过调整音叉位置,形成驻波。
3. 实验步骤:a. 将音叉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音叉位置,观察弦振动和驻波现象。
b. 记录不同位置的波腹和波节位置,计算波长和波速。
c.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振动和波动理论。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振动和波动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 实验法:通过弦振动和驻波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验证理论。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考察学生对振动和波动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的理解。
2. 作业:布置与振动和波动相关的习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物理教材2. 教学课件3. 实验器材:音叉、弦、实验台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振动和波动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光学、量子力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第十六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证明电磁场以波的形式传播,波速为 光速。 •赫兹:1888年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波波夫:1895年发明了无线电报接收机,1896年3月表演了距 离为250m的无线电报传送。 •马可尼:1897年第一次实现了9英里的无线电联系;1899年实 现了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通讯;1901年完成了从法国穿越 大西洋到达加拿大的无线电通讯。1909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 学奖金。 内容: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特性等。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 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
16-1 电磁振荡
一、振荡电路 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 1、LC振荡电路
充电: 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电压:U0=e 两极板上等量异号电荷:+Q0、-Q0;
放电: 电路无电流,电场能量集中在 电容器两极板间
线圈激起磁场,电路中电流逐渐增大,电 荷减小,放电终了,电容器电场能量全部 转化为磁场能量
小结
• 电磁振荡
• 振荡电路 无阻尼自由电磁振荡 • 无阻尼电磁振荡的振荡方程 • 无阻尼自由振荡的能量
• 电磁波
•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 电磁波的特性 • 电磁波的能量 • 电磁波谱
作业
思考题:
P103 1,3,5,7
习 题:
P104 2,6,8,11
复 习:
第13,16章
例题:已知LC电路中的电场能量与磁场能量之和为一常量, 试由此导出LC电路的振荡方程。
证:电场能量
Ee
1 2
CU 2
磁场能量
Em
1 2
LI2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西南交大)55PPT课件
v
上讲内容:
一、机械波的产生 二、波动的描述
1. 波线和波面 2. 波的特征量 3. 波形曲线 * 4. 波函数(波动方程的积分形式) 三、一维平面简谐行波波动方程 四、 波动方程的微分形式
大学物理
第2页 共34页
五、波的能量
大学物理
介质元振动能量(Ek、EP)的总和 1. 介质元的能量
谐振动质点 Ek, Ep反相变化
波动介质元能量 非孤立系统,dE不守恒 dEk,dEp同相变化
第5页 共34页
2. 能量密度
大学物理
由介质元振动能量
d E d E k d E p2A 2si2 n (tu x)d V
能量密度:
wdEA22si2n (tx)
dV
u
平均能量密度
w1TA22si2 n(tx)dt 1 A2 2
2 01 0 2 π r 2 r 1 π 2 2 π4 π
干涉相消,合成波 即 S1 外侧不动
A0, I0
第17页 共34页
u
P
S1
u
S2
P
大学物理
2) 对S2外侧P点
2 01 0 2 π r 2 r 1 π 2 2 π 4 0
干涉相长、合成波
A 2A ,I4I 即S2外侧各点振动最强
O2
r2
彼此不同,I 彼此不等
能量在空间稳定的非均匀分布
—— 干涉现象
r1 r2相同的点,振动强度相同,
其集合为双曲面
大学物理
P
讨论
合振动最强(干涉相长) 的位置 合振动最弱(干涉相消)
第13页 共34页
3. 干涉相长和相消的条件
大学物理
II1I22I1I2co s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 量子物理-德布罗意
例题1:从德布罗意波导出氢原子波尔理论中的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德布罗意把原子定态与驻波联系起来,即把能量量子化与有限空间 驻波的波长和频率联系起来。如电子绕原子一周,驻波应衔接,所 以圆周长应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2r nl
l
h p
再根据德布罗意关系
得出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h p n 2r
2.德布罗意波统计解释
•从粒子的观点看,衍射图样的出现,是由于电子不均匀地射 向照相底片各处形成的,有些地方电子密集,有些地方电子 稀疏,表示电子射到各处的概率是不同的,电子密集的地方 概率大,电子稀疏的地方概率小。 •从波动的观点来看,电子密集的地方表示波的强度大,电子 稀疏的地方表示波的强度小,所以,某处附近电子出现的概 率就反映了在该处德布罗意波的强度。对电子是如此,对其 它粒子也是如此。 •普遍地说,在某处德布罗意波的振幅平方是与粒子在该处出 现的概率成正比的。这就是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四、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1、光的衍射
•根据光的波动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在衍射图样中,亮处波 的强度大,暗处波的强度小。而波的强度与振幅的平方成正 比,所以衍射图样中,亮处的波的振幅的平方大,暗处的波 的振幅平方小。 •根据光的粒子性:某处光的强度大,表示单位时间内到达该 处的光子数多;某处光的强度小,表示单位时间内到达该处 的光子数少。 •从统计的观点来看:相当于光子到达亮处的概率要远大于光 子到达暗处的概率。因此可以说,粒子在某处出现附近出现 的概率是与该处波的强度成正比的,而波的强度与波的振幅 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也可以说,粒子在某处附近出现的概率 是与该处的波的振幅的平方成正比的。
一、引入
•经典力学,粒子的运动具有决定性的规律,原则上说可 同时用确定的坐标与确定的动量来描述宏观物体的运动。 •在量子概念下,电子和其它物质粒子的衍射实验表明, 粒子束所通过的圆孔或单缝越窄小,则所产生的衍射图 样的区域越大。
大学物理学电子教案
三、光的本性 • 光的电磁理论——波动性:
干涉、衍射、偏振
• 光的量子理论——粒子性: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四、光学的分类
• 几何光学
以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定律为基础,研究光学仪 器成象规律。
• 物理光学
以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为基础,研究光现象基本规律。 • 波动光学——光的波动性:研究光的传输规律及其应用的 学科 • 量子光学——光的粒子性: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及 其应用的学科
①在S1后加透明介质薄膜,干涉条纹如何变化? P r 零级明纹上移至点P,屏上所有干涉条纹 1 S1 x 同时向上平移。 d r2 O 移过条纹数目 Δ k=(n-1)t/λ S2 条纹移动距离 OP=Δ k· Δx 若S2后加透明介质薄膜,干涉条纹下移。
②若把整个实验装置置于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
明条纹:δ =n(r2-r1)=±kλ k=0,1,2,… 暗条纹:δ =n(r2-r1)=±(2k-1)λ /2 k=1,2,3,… 或 明条纹:r2-r1=xd/D=±kλ /n=±kλ ’ k=0,1,2,… 暗条纹:r2-r1=xd/D=±(2k-1)λ /2n =±(2k-1)λ ’ k=1,2,3,… λ ’为入射光在介质中的波长 条纹间距为 Δ x=Dλ /(nd)=Dλ ’/d 干涉条纹干涉条纹变密。
Δx=Dλ/d
演示
④入射光波长改变: 当λ增大时,Δx增大,条纹变疏; 当λ减小时,Δx减小,条纹变密。
•对于不同的光波,若满足
k1λ 1= k2λ
2
出现干涉条纹的重叠。 •若用复色光源,则干涉条纹 是彩色的。
k 3 k 1 k 2
k 3 k 1 k2
(2)介质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大学物理德布罗意波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德布罗意波的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德布罗意波波长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德布罗意波理论解释一些实际现象。
教学重点:1. 德布罗意波的概念。
2. 德布罗意波波长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德布罗意波与经典波的区别。
2. 德布罗意波在实际现象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波粒二象性。
2. 介绍德布罗意波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德布罗意波的概念1. 讲解德布罗意波的定义:物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2. 分析德布罗意波与经典波的区别,强调德布罗意波的特殊性。
三、德布罗意波波长和频率的计算1. 介绍德布罗意波波长和频率的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频率。
四、课堂练习1. 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运用德布罗意波理论进行计算。
2. 指导学生分析计算结果,总结规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德布罗意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德布罗意波在实际现象中的应用。
二、德布罗意波的实际应用1. 介绍德布罗意波在电子显微镜、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2. 分析德布罗意波在物质结构、化学反应等方面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德布罗意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德布罗意波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拓展:介绍德布罗意波与量子力学其他理论的关系。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与德布罗意波相关的习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大学物理 波粒二象性(2)粒子的波动性和概率幅
18
单个粒子在哪一处出现是偶然事件; 单个粒子在哪一处出现是偶然事件; 大量粒子的分布有确定的统计规律。 大量粒子的分布有确定的统计规律。
电 子 双 缝 干 涉 图 样
出现概率小
N=70000 N=20000 N=3000 N=100 电子数 N=7
出现概率大
19
思考:怎样理解电子的双缝衍射实验呢? 思考:怎样理解电子的双缝衍射实验呢 (1)是一个电子的一部分通过一个缝,另一部分通过另 是一个电子的一部分通过一个缝, 是一个电子的一部分通过一个缝 一缝, 射图样吗? 一缝,这两部分干涉形成衍 射图样吗? 这和电子的整体性(不可分割性 矛盾. 不可分割性)矛盾 这和电子的整体性 不可分割性 矛盾 (2)是同时通过两条缝的两个电子相互干涉吗? 是同时通过两条缝的两个电子相互干涉吗? 是同时通过两条缝的两个电子相互干涉吗 波动性是单个电子的属性, 波动性是单个电子的属性,不是电子间 相互作用 形成的。 形成的。 (3)两个缝是否同时打开对衍射图样有影响吗? 两个缝是否同时打开对衍射图样有影响吗? 两个缝是否同时打开对衍射图样有影响吗 双缝同时打开时, 双缝同时打开时,概率波预言的是同时存在电子通 过两条缝的概率,两条缝同时起作用, 过两条缝的概率,两条缝同时起作用,无法预言电子 从哪条缝通过。 从哪条缝通过。 20
16
4.概率波波函数和经典波函数的区别 概率波波函数和经典波函数的区别 经典波函数: 经典波函数 可测, 直接物理意义. (1) Ψ 可测,有直接物理意义 (2) Ψ 和 cΨ 不同 不同. 概率波波函数: 概率波波函数: (1) Ψ 不可测,无直接物理意义, 不可测, 直接物理意义, | Ψ |2才可测; 才可测; (2) Ψ 和 cΨ 描述相同的概率分布 描述相同的概率分布. 相同的概率分布 (c是常数 是常数). 是常数 ·玻恩的波函数的概率解释 --玻恩的波函数的概率解释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基本假设
大学物理 振动和波PPT学习教案
3(m s2)
( 3) 注 意 相 位与 状态相 对应。
设
时 , x=-0.06m.
t t1
质 点 沿 x轴 负 向运 动,
故
t1 1s
质 点 返 回 平 衡位置 的相位 为 , 设 该 时 刻为
。
3
2
t2
3
3
2
cos(t1
3
)
1 2
t1
3
2
3
t2
t2
11 s 6
所以
11 5
A
旋 转 矢 量 旋 转的角 速度:
圆频率
旋 转 矢 量 与 参考方 向x 的 夹角:
0
( ωt+φ)
x
振动周相
旋 转 矢 量 旋 转的方 向为逆 时针方 向
M 点 在 x 轴 上 投 影 P点的 运动规 律为振 动方程 :
x Acos(t )
第17页/共77页
M
Px
注注注意意意:::旋旋旋转转转矢矢矢量量量在在在第第第14象象32象限限限速速速度度度vv<v>00><0
x(0) Acos v(0) A sin
可得: A与 由 系 统 的 初始 条件[x(0), v(0)]决 定
A
x2
(0)
v2 (0) 2
tg v(0) x(0)
第10页/共77页
( 2) 已 知 t = 0 振 动 物体 的状态 x(0)及 A时 求
x(0) Acos
arccos x(0)
0
X
解 : 问 题 归 结于求
t0
t = 0 小 球 向 x 负 方 向运动 ,因而 v 0 = +600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第二篇 电磁学
第三篇 热学 第四篇 振动与波 波动光学 第五篇 量子论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 运动定律与力学中的守恒定律
第三章 相对论
第四章 静电场与稳恒电场
第五章 稳波
第八章 气体动理论基础 第九章 热力学基础
第十章
机械振动
第十一章 机械波 第十二章 光的干涉 第十三章 光的衍射
第十四章 光的偏振
第十五章 现代光学简介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基础
第十七章 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简介 第十八章 新技术的物理基础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波动和粒子
光的偏振现象
偏振光的产生
探讨偏振光的产生方式,如反射、折射、散射等。
马吕斯定律
阐述马吕斯定律的内容和应用,理解偏振光强度的 变化规律。
偏振光的干涉
分析偏振光干涉的原理和实验现象,如偏振光干涉 仪、椭圆偏振光等。
03
量子力学中粒子性描述
德布罗意波长与实物粒子波动性
1 2
德布罗意波长的概念
德布罗意波长是描述实物粒子波动性的重要物理 量,它与粒子的动量成反比,表明粒子具有波动 性。
反思并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得失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 措施。
依据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进步情 况,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反馈和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电磁波
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而形成的波,如光波、 无线电波等。
物质波
德布罗意提出的,认为所有物质都具有波动性,其波 长与动量成反比。
粒子性质与特点
粒子性
物质具有不连续的、分立的特点,表现为粒 子状。
动量与能量
粒子具有确定的动量和能量,遵循守恒定律 。
相互作用
粒子间通过力场相互作用,如引力、电磁力 等。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表现
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 表现出波动性,如衍射、干涉等现象。
3
德布罗意波长与粒子性质的关系
德布罗意波长与粒子的质量、速度等性质密切相 关,不同粒子具有不同的德布罗意波长。
测不准原理及其物理意义
测不准原理的内容
测不准原理指出,对于微观粒子,其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定,即存在测量误差 。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方 案波动和粒子
大学物理教学设计方案:波动和粒子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 察学生是否积极 参与课堂讨论和 实验,是否主动 提问和回答问题。
理解程度:通过 提问和作业,评 估学生对波动和 粒子概念的理解 程度,是否掌握 了基本原理和公 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3 教 学 内 容 05 教 学 评 价
02 教 学 目 标 04 教 学 方 法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教学目标
理解波动的概念,包括波动的传播、干涉、衍射等现象 理解粒子的概念,包括粒子的性质、运动规律等 理解波动和粒子的关系,包括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等
讲解波动和粒子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波动和粒子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讲解波动和粒子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波动和粒子的特征,如波动的周期性、粒子的 稳定性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讲解波动和粒子的性质:让学生了解波动和粒子的性质,如波动的速度、粒子的质 量等。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理论框架:通过讲解波动和粒子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帮助 学生建立基础理论框架,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磁波等
举例说明波动和 粒子在科技领域 的应用,如激光、 光纤通信、电子
显微镜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 何将波动和粒子 的知识应用到实 际生活中,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
波动的分类:机械波、电磁 波、物质波等
波动的定义:物体在空间中 传播的振动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章波与粒子◆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黑体和黑体辐射的经典定律、光电效应、普朗克的量子假定、爱因斯坦光电子假说、康普顿效应、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假说和不确定关系;2.掌握光电效应的实验解释、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解释、波粒二象性的统计解释。
◆本章教学内容1.热辐射和基尔霍夫定律2.光电效应3.康普顿效应4.德布罗意波波粒二象性◆本章教学重点1.光电效应2.康普顿效应3.德布罗意波波粒二象性◆本章教学难点1.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解释;2.、波粒二象性的统计解释;◆本章学习方法建议及参考资料1.意讲练结合2.注意依据学生具体情况安排本章进度参考教材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1999年11月第4版.§22.1 热辐射和基尔霍夫定律19世纪末,由麦克斯韦创立的光的电磁理论已经成为物理学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光的电磁本质,成功地解释了光的电磁本质,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的偏振等波动现象,从而确立了光具有波动性。
然而再进一步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现许多实验(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的实验结果与经典的电磁理论相违背,用光的电磁理论无法解释因此正是研究以上实验得过程中,在探索光的本性方面建立了光的量子概念,确立了光的量子特性,光的量子性概念的确立以及后来量子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带来了物理学上的又一次革命。
本章将通过讨论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等实验及基本规律来阐明光的量子性,并对光及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作初步介绍。
一、辐射和热辐射(1)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称为辐射。
辐射有两种:第一种是物体在辐射过程中不能仅用维持其温度来使辐射进行下去,而是依靠一些其他激发过程获得能量以维持辐射这种辐射称为发光。
另一种是通过加热来维持其温度辐射就可以持续地维持下去,这种辐射称为 热辐射。
(2)辐射本领和吸收本领1)辐射本领 描述物体热辐射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实验表明,热辐射时,在 一定温度的物体向外辐射的各种波长的辐射能量不同,在不同温度是同一波长的辐射能量也不同。
温度为T 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表面积上辐射出来的,波长在λ至λ+d λ间隔内的 辐射能量与波长间隔的比值定义为该物体的辐射本领在整个范围内将积分就可以得出在单位时间内处于温度为的物体单位面积上向各方向发出的包括所有波长的辐射能量 。
2)吸收本领 物体在进行热辐射的同时也必定吸收从周围物体辐射的能量。
通常有吸收本领来描述物体吸收辐射能力的大小。
若一物体温度为 是一定的时间内照射到物体表面、波长在 附近单位间隔内的的辐射能, 是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所吸收的同一波长间隔的辐射能,那么两者的比值定义为吸收本领实际物体不可能全部吸收外来辐射的能量 总会有部分能量被反射、散射和透射,所以 总是小于 。
因此吸收本领总是小于1二、基尔霍夫定律1895年基尔霍夫根据热平衡原理指出物体的辐射本领和吸收本领的比值与物体的性质无关,是波长和温度的普适函数即d (,)(,)d T E T λλλΦ=d '(,)d TTA T λλλΦ=Φ上式称为基尔霍夫定律三、黑体和黑体辐射的经典定律1.黑体设想有这样一种物体,其表面不发光,它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吸收在其上面的人和波长的电磁波。
这种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为黑体。
黑体吸收本领为吸收本领与波长油光的非黑体称为灰体。
2.黑体得经典辐射定律(1)斯忒藩-波尔滋曼定律: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其中σ = 5.67051⨯10-8 W⋅m-2⋅K-4 称为斯特藩常量(2)维恩位移律:随着黑体温度的升高,其单色辐出度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λm 按照T -1 的规律向短波方向移动,即其中常量b = 2.897756⨯10-3 m ⋅K。
维恩公式:维恩公式只是在短波波段与实验曲线相符。
(3)瑞利-金斯定律瑞利-金斯公式在长波波段与实验相符。
物理学史上曾称为“紫外灾难”。
四、普朗克辐射公式能量子普朗克假定物体若发射或吸收频率为ν的电磁辐射,只能以ε= hν为单位进行,这个最小能量单位就是能量子,物体所发射或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总是这312123(,)(,)(,)(,)(,)(,)(,)E TE T E Tf TA T A T A Tλλλλλλλ==⋅⋅⋅==(,)(,)(,)(,)E TE T f TA Tλλλλ==4()T TσΦ=bT=mλ2/105(,)e c TcE Tλλλ-=个能量子的整数倍,即E = n ε = n h ν ,n = 1, 2, 3, …式中h 称为普朗克常量,其值为h = 6.6260755⨯10-34 J ⋅s 。
由假定得:普朗克的量子假定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黑体辐射的理论问题,更主要的是它首次提出了微观规律的基本特征,从而开创了物理学的新领域-量子理论。
25/21(,)()e 1hc kT hc E T λλλ=-§22.2光电效应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图22-5光电效应实验规律图22-6 光电效应伏安曲线当光束照射在金属表面上时,金属中有点子逸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实验指出:饱和光电流和入射光光强成正比结论:单位时间内电极上逸出的光电子数和入射光光强成正比.当反向电压加至V g时光电流为零,称V g为截止电压。
光电子截止电压和光电子最大动能的关系二、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饱和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截至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关系为:3.入射光有一个极限频率,在这个极限频率以下,无论光强大小,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子发射。
4.即使光很弱,只要光照射阴极的表面,就立即发出光电子其延迟时间在mI ne=212mmυgeV=g iV k Vν=-图22-7不同光强下的伏安曲线图22-8 入射光频率和截止电压的关系10-9s 以下。
二、光电效应与经典理论的矛盾1.按经典理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决定于入射光的光强,而不决定于光的频率。
2.无法解释红限的存在3.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无须时间的积累。
4.光量子假设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光子的能量ε质量m ,动量P 是表示粒子特性的物理量,这就表示光子不仅具有波动性,同时也具有粒子性,即具有波粒二象性。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从方程可以看出:1)光子的能量决定与光子的频率,频率越高光电子的能量越大,光强只影响光子的数目即光电流的大小。
2)当光子的频率小于逸出功时,电子不能逃逸出金属表面,因而不产生光电效应。
(3)光电效应的量子解释1)入射光强度是由单位时间内到达金属表面的光子数目决定的,光子数多,释放的光电子也多,所以光电流也越大。
2) 电子只要吸收一个光子就可以从金属表面逸出,所以无须时间的累积。
3)从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以看出照射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就越大。
4)如果入射光的频率较低,即使入射光很强不可能有光电子产生。
爱因斯坦光电子理论不但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同时揭示了光子的量子性。
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就必须有一定的质量。
一个光子的能量为在狭义相对论中能量和动量的关系为 222240E P c m c =+ 光子静止质量为零,故光子的动量为根据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光电转换起义被广泛地用于生产、国防和科技领域。
212m h m A νυ=+22E h m c c γγν==E h m c cγγν==h εν=h p λ=2h m c ν=§22.3 康普顿效应1923年康普顿(pton)观察X射线被较轻物质散射时,发现在散射光谱中除了波长和原有射线相同的成分外,还包括一些波长较长的部分,两者的波长差值的大小与散射角有关,它们的强度遵从一定的规律这种现象叫做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实验指出1.散射光中除了和入射光波长λ0相同的射线之外,还出现一种波长λ大于λ0的新的射线。
散射光波长该变量与夹角的关系:2.散射光中波长为λ0的谱线的强度随夹角θ的增加而减小,波长为λ的谱线的强度随θ增加而增加.3.对于不同元素的散射物质,在同一散射角下散射光波长改变量相同,但波长为λ0 的谱线强度随散射物质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波长为λ的谱线强度随散射物质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三、康普顿效应的量子解释光子理论认为康普顿效应是高能光子和低能自由电子作弹性碰撞的结果,具体解释如下:光子理论认为康普顿效应是高能光子和低能自由电子作弹性碰撞的结果,具体解释如下:若光子和被原子核束缚很紧的内层电子相碰撞时,就相当于和整个原子相碰撞,由于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质量,碰撞过程中光子传递给原子的能量很少,碰撞前后光子能量几乎不变,故在散射光中仍然保留有波长λ0的成分。
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和碰撞的角度有关,所以波长改变和散射角有关。
康普顿效应的定量分析22sin2kθλλλ∆=-=由能量守恒:由动量守恒:最后得到:电子的康普顿波长上式说明:波长改变与散射物质无关,仅决定于散射角;波长改变随散射角增大而增加。
θmv 2200()mc h m c νν=-+cos cos h h mv c c ννϕθ'=+0sin sin h mv cνϕθ'=-202sin 2h m c ϕλλ'-=0c hm cλ=§22.4 德布罗意波 波粒二象性一、德布罗意假定在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下,青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4年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
他认为:“任何运动的粒子皆伴随着一个波,粒子的运动和波的传播不能相互分离。
”他预言:运动的实物粒子的能量E 、动量 P 、与它相关联的波的频率ν 和波长λ 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λ称为德布罗意波长。
静质量为m 的非相对论粒子速率动量二、电子衍射实验(物质波的实验验证)1927年戴维孙(C.J.Davisson )和革末(L.H.Germer )用加速后的电子投射到晶体上进行电子衍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E h νω==()2h π=P h λ=cυ<<hm λυ=p m υ=图22-13 戴维孙-革末实验5 12120 U 1 2图22-14 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规律根据衍射理论,只有满足布拉格公式:电子才会有强烈的衍射。
电子的波长:所以衍射电子束强度达最大值时所满足的方程:三、波粒二象性的统计解释光的粒子性和电子的波动型的相继发现,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微观领域里,不论光子还是电子等其他实物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
电子和光子的这些实验揭示了粒子性和波动性间的关系,从统计的观点看,实验中电子和光子的衍射表现为许多电子或光子的在许多次相同实验中的统计结果,或者表现为一个电子或光子在同一实验中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