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自我防御机制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d28e0e0a59eef8c75ebfb306.png)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一、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简称心理防御(也称自我防御机制,防御机制,防卫机制)(Self-defense Mechanism/Defense Mechanism),是佛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心理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御机制是指童年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可以说是原始防御机制的本质。
),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
在生理上,心理防御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神经症,过分或错误的应用心理防御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
自我防御机制是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压力的手段,当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罪恶感,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保护自己,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二、自我防御机制的特征1. 无意识进行。
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自我美化。
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 自我欺骗。
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 非病理性。
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 表达多元。
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多种机制同时使用。
三、防御机制的分类按照心理成熟度分类:·自恋心理防御机制(一级防御机制):包括否定、歪曲、外射,它是一个人在婴儿早期常常使用的心理机制。
自我保护人性中的防御机制与自卫心理
![自我保护人性中的防御机制与自卫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286b2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1.png)
自我保护人性中的防御机制与自卫心理自我保护是人类生存本能的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激发出一系列防御机制和自卫心理。
本文将探讨自我保护中的防御机制和自卫心理,并分析其对个体的影响。
一、自我保护中的防御机制1. 抵御机制抵御是人类常用的一种防御机制,它通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或情绪,从而使自己感到安全和舒适。
比如,当遭遇挫折或失败时,我们可能会选择忽略这些打击,甚至粉饰过去,以保护自尊心和自我形象。
然而,这种机制并非总是有效的,它可能导致现实逃避和个人成长的停滞。
2. 投射机制投射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机制,指将自己的不良情绪、欲望或行为归因于别人身上。
当我们无法承认自己的错误或困惑时,可能会将责任归咎于他人,从而减轻自身的不安和内疚。
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失败了,可能会责怪同事的干扰或领导的不公平待遇,而不愿意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然而,过度使用投射机制可能导致责任逃避和人际关系的恶化。
3. 否认机制否认是一种常见的防御机制,它通过拒绝或忽视真实情况来保护自己的心理安全。
当我们遭遇严重的打击或剧烈的情绪冲击时,往往会选择否认,不去关注或承认这些现实。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否认自己的疾病,拒绝接受治疗,以保持自己的乐观态度。
然而,否认机制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现实的伤害和后果。
二、自我保护中的自卫心理1. 威胁感知自卫心理中的威胁感知是一种警觉机制,使我们能够及时察觉到可能的危险或威胁。
当我们感知到潜在的威胁时,身体会自动激发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肌肉紧张等。
这种自卫心理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及时的反应,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2. 战斗或逃避反应战斗或逃避反应是自卫心理中常见的一种反应方式。
当面临危险情境时,我们可能会选择与威胁进行对抗,或迅速逃离现场。
这种自卫心理的反应既可以是生理层面的,也可以是心理层面的。
例如,在遭遇抢劫时,我们可能会选择迅速逃跑,或者采取自卫措施进行反抗。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c2d5da8f61fb7360a4c6542.png)
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
这种机制叫做压抑。
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
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
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
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
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
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
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
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
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
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适应能力,甚至产生妄想等精神病征。
4.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的、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743f37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2.png)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一、引言自我防御机制是人类心理的一种重要反应,它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时,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一种无意识的心理策略。
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自我适应能力,但是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自我防御机制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
二、具体例子1.否认:这是一种拒绝接受不愉快事实的防御机制。
例如,当某人不幸遭遇车祸,可能会拒绝相信这一事实,认为这只是一个梦。
2.压抑:这是指把不愉快的事情或情感压抑在心中,不让自己意识到或不表达出来。
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遭受打击,可能暂时将此不快情绪压抑在心底,转而寻求其他事情的安慰。
3.投射:是指将自己所不承认的特质或情感投射给别人。
例如,一个自认为不诚实的人常常会认为别人都不诚实。
4.升华:通过把潜在的或不能接受的情绪、欲望或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或赞许的行为,以此来缓解内心的冲突。
例如,一位作家可能将无法接受的情绪转化为文学作品。
5.退行:当遇到挫折或压力时,退回到较早发展阶段的行为或情感表达方式。
例如,一个成年人遇到困难时,可能会表现出类似于孩子的行为。
6.反向形成:为了掩盖内心的真实感受或欲望,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行为。
例如,一个人可能表现出过度的友好,实际上是为了掩盖对别人的敌意。
7.认同:无意识地模仿别人的情感或行为,就好像这些情感或行为是自己的一样。
例如,当某人在悲伤时哭泣,可能会引起周围人的共鸣,使得自己也产生悲伤的情绪。
8.理智化: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以理智的方式进行解释和处理,而非直接表达情感。
例如,某人在面对亲人的离世时,可能会通过分析死亡的原因和过程来缓解自己的悲痛。
9.幽默:通过幽默的方式来缓解紧张和压力,从而转移注意力。
例如,当遇到尴尬的情况时,人们可能会用幽默来化解紧张气氛。
10.其他防御机制:除了上述常见的防御机制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防御机制,如情感隔离、置换、抵消等。
这些机制都是个体在面对心理压力时所采取的无意识的应对策略。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8a05da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e.png)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自我防御机制的理论,这些机制是人们在面对不同压力和焦虑时普遍使用的心理防御方式。
以下是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的详细解读。
1. 否认(denial):这是最原始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个体拒绝接受现实的存在。
当人们面对令他们感到不安或无法接受的事实时,他们可能否认或忽视这个事实,以避免焦虑和痛苦。
2. 重复(repression):这是另一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个体将令他们不舒服或不适宜的记忆或想法压抑到潜意识中。
这种机制能暂时减轻焦虑和压力,但也可能导致压抑的情绪和冲突在心理上蓄积了很长时间。
3. 投射(projection):这是一种将自己的不愉快情绪或不适感转嫁给他人的机制。
个体将自己内在的无意识欲望、冲突或恐惧感项目到别人身上,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不适。
投射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问题和冲突。
4.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个体用合理的解释或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真实动机或行为,以减轻内疚感或羞耻感。
这种机制可以保护个体自尊心,但也可能导致自欺欺人或对现实负责的逃避。
5.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这是一种将令人不安的欲望或冲突转化为相反的行为或情感的机制。
当个体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欲望或情感时,他们会采取与之相反的态度、情感或行为来掩饰真实的冲突感。
6. 退隐(withdrawal):这是一种通过逃避现实或退缩来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机制。
个体可能转向幻想、沉迷于幼稚或消极的行为,以逃避现实的困境和冲突。
9. 固着(fixation):这种机制发生在个体在一些发展阶段上停滞不前,无法顺利转移到下一个阶段的情况下。
固定在一些特定的发展阶段上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或回避冲突,但也可能导致成长和健康发展上的问题。
10. 离散(displacement):这是一种将情绪或冲突从一个对象或目标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目标上的机制。
个体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无法面对真正的问题或情感,而将这些情感转移到其他无辜的对象上。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表现形式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表现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0116597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9.png)
自我防御机制及其表现形式自我防御机制最早由精神分析学派系统地加以论述。
所谓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等。
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压抑也叫潜抑,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例如,一位妇女的独生女死于车祸,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段不堪忍受的记忆压抑到潜意识里,“遗忘”了。
2.否认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
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3.置换又称转移,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他较安全或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
“迁怒”就是这个机制。
4.文饰即合理化,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
例如“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5.投射一般是指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等,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以免除自责的痛苦。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属于这种作用。
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7.升华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
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如因为失恋而“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最终功成名就。
8.退行退行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9.幽默当一个人处境困难或陷于尴尬境地时,有时可使用幽默来化险为夷,渡过难关;或者通过幽默间接表达潜意识意图,在无伤大雅的情形中,表达意见,处理问题。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8dc7d15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5.png)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压力、焦虑、恐惧或其他不适情绪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在不自觉或半自觉状态下采取的一种心理防御方式。
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下面是22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1.移情:将情感转移到其他对象上,避免直面尴尬或令人不愉快的情绪。
2.否认:拒绝接受现实,将不愉快的事实排除在意识之外。
3.退化:回到幼稚或原始的心理状态,以逃避痛苦的现实。
4.投射:将自己的不满或负面情绪归咎于他人或外部环境。
5.反向投射:将自己内心的欲望或情感归咎于他人,以避免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6.合理化:寻找合理的解释或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或感受,以减轻内心的不安。
7.实质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式,以便更容易处理和理解。
8.精神分裂:将不同的心理需求或情感分隔开来,以避免内心的矛盾感。
9.补偿:通过强调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点来弥补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
10.幻想:逃避现实的不愉快感受,通过创造美好的幻想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11.抑制:将不愉快的冲动或欲望压抑在潜意识中,以避免行为的后果。
12.推进:将冲突或问题转移到下一个阶段或领域,以避免解决当前的困难。
13.转化:将不愉快的情感或冲突转化为有益的行为或创造力的表现。
14.迎合:通过迎合他人的需求和期望来获得认可和宠爱,以减轻自己的内心不安。
15.拒绝:拒绝接受或承认不愉快的事实或情绪的存在。
16.隔绝感知:将外界信息或内心的冲突隔离,以便更容易应对和处理。
17.表象:将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展现一个虚假的形象来迎合他人的期望。
18.外化:将内心的痛苦或冲突转化为身体上的疾病或症状,以求得安慰和关注。
19.抵抗:拒绝接受外界的影响或改变,以保持内心的稳定和自我价值。
20.分裂:将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冲突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以避免内心的困扰。
21.投靠:依赖他人的支持和安慰来减轻自己的内心不安和孤独感。
22.逆反:以反面的方式来回应他人的期望和要求,以表达自己的独立和自主。
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
![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8fc26f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d.png)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的重要理论,其中之一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压力、焦虑和冲突时会运用各种心理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心理平衡。
这些自我防御机制能够帮助人们面对挑战和困难,但有时也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解释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
1. 拒绝拒绝是一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因为工作压力很大,导致焦虑和烦躁。
他可能会选择拒绝面对这种情况的现实,推迟处理问题,或者淡化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减轻自己的精神压力。
这种方式可以暂时缓解焦虑,但往往会导致问题的积累和最终更大的压力。
2. 投射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不安和冲突归因于外部环境或他人身上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一个人自己经历了失败或挫折,但他可能会将这种负面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是别人的过错或不公平的对待导致了自己的困境。
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减轻自己的内心焦虑和痛苦,但也可能因为误解他人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3. 退行退行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回到了某个较为幼稚的心理阶段,采取了类似儿童时期的行为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
举个例子,一个成年人在遇到挫折时可能会表现出情绪化、撒娇或者依赖他人,来寻求安慰和关爱。
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减轻压力,但也会导致个体在成人关系和工作中产生问题。
总结回顾: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对我们理解人类心理特别是心理困境下的行为有重要启发意义。
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在应对压力和冲突时的行为模式,并在职业心理学、辅导沟通等领域中提供更准确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些自我防御机制的局限性,不能长期依赖它们来解决内心的问题,需要通过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和处理心理压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对于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自我防御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的行为,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eb73d4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9.png)
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适应能力,甚至产生妄想等精神病征.4.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的、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5.固着: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性心理发展水平.如一成人害怕负起工作和家庭的责任,心理发展水平仍如青少年.6.升华: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升华作用能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安宁与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利己利人.如将攻击性的欲望转化为竞技场上的拼搏.7.置换: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了.如找个替罪羊发一通火8.抵消: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儿童以责骂桌子碰疼了自己的手的方式抵消由疼痛引起的不快9.反向形成: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的行为. 如拿了桌子上的苹果的孩子,当妈妈询问苹果下落时,马上高声说“我没拿”就是这样的例子.反向是指当个体受挫时,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态度或行为的心理防卫机制.其目的在于避免或减轻自尊心受损.反向作用若运用得当,可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过分使用,则会使自我意识扭曲,动机与行为脱节,导致心理异常.10.认同自居作用:个体的潜意识,有意识的向别人模仿的过程.自居作用或认同作用,是指个体在受挫时,效仿他人经验和行为,或把别人具有的优点加在自己身上,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自信心,从而减轻内心的挫折感.二、怎样科学摆脱坏情绪专家们认为,如果来了某种情绪,那么无论该情绪是好是坏,都不会一下子改变,或一下子消失,它可能会持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星期.现代药理学可提供种类众多的镇静剂、抗抑制药以及抗焦虑丸.但是,如果你情绪不好,请不要急着上药店.这里有科学家们找到的几种有效的非药物性方法,可用以摆脱坏情绪,这些方法和药物一样管用,不信你试试.运动情绪自我调节法中露天运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健美训练的作者凯思琳说:“不断地运动,等于在不断地创造健美的财富.”研究人员发现,从情绪调节而言,运动无论在生物化学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要比药物好得多.但是诸如家务之类的体力劳动,却几乎没有效果,关键是露天运动.如跑步、自行车、轻松愉快的散步、游泳等诸如此类的运动.这些运动能加速心跳,加快血液循环,改善人体氧气的呼吸.一周内运动3至5次,一次至少20分钟.运用色彩纽约色彩心理疗法专家斯克斯巴说:颜色对于人脑的滋养,一如维他命对于人体的滋养,“颜色可用于调节情绪.”斯克斯巴认为,为减少烦恼和生气,避开红色是必要的.为减轻沮丧的心情,应避免穿着会使情绪更消沉的颜色的衣服,也避免呆在会使情绪更消沉的颜色的环境里.例如医院一般采用淡蓝色,目的是可以安定病人的情绪.听音乐过去,安妮下班时,往往感到紧张而烦躁.某一晚上,她听到女儿的强劲的摇滚乐,她觉得引起了情绪的共鸣,并觉得感觉好了一些.后来她听了莫扎特的音乐,觉得更放松了.安妮这种通过音乐来调节情绪的方法,在医学上叫做音乐疗法,首先,听和你的情绪一致的音乐,然后换上你所想达到的情绪的音乐如轻松、愉快、活泼、明快的音乐.例如,如果你感到悲哀,先听你觉得悲哀的音乐,这是你试图改变情绪时,首先必须做的.先可以听3至4曲简短的悲哀的音乐,然后再听你原想达到的心境的音乐.注意食谱科学家认为,情绪和食谱有密切的关系.芝加哥医药学校心理学家斯普林说:“糖类是一种可起镇静作用的食物.”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沃特曼解释道:“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使人安宁和镇静的细胞.糖类可刺激该细胞的载体生长.”1.5盎司的糖类食物,就起镇定作用而言是足够的了.高蛋白食物能保持人的精神和活跃.最佳的高蛋白食物是鱼、鸡、牛肉等.一般3至4盎司就能让人精神振奋.置身于光明之中许多人易患冬天忧郁症.这是一种季节性失调,因缺乏光亮而引起.家庭标准用灯的光亮度,一般是晴天树阴底下的十分之一.在冬天觉得阴郁时,如每天在明亮的人工光下多呆2至3小时,有助于提高情绪.梦睡眠不但可使人暂时抛却坏情绪,而且还可以使人从一种传统的精神疗法——梦中得到益处.许多研究者相信,梦境,无论是记得的,还是不记得的,都可以帮助我们把紧张的情绪同化掉,起着重要的情绪限制作用.芝加哥某医药中心失眠研究和咨询服务部的主任、精神病专家卡特瑞特说:“睡眠时,梦境好像接管了白天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富有成效地工作.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我们也许一个晚上就解决了.这样,第二天我们就会在一种良好的情绪中醒来.”往好的方面想人们往往喜欢往坏的或不好的方面想问题,这容易使人沮丧.改变往坏的方面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避免人为地把自己推进意气消沉的泥坑里.心理学家爱迪尔森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坏情绪是由简单的不切实际的思维方式而引起.”伊利诺斯北方大学对一些觉得焦虑或意气消沉的大学生经过研究分析发现,那些试图从困境中寻找乐趣的人,比那些暗暗哭泣的人,在一个时期内感觉要好.纽约某精神疗法研究所的思蒂布格说:“往好的方面想,你很可能忘记不快.努力使他人感到愉快,不但可以使别回答:2010-03-22 16:30。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1d0215a931b765ce050814e6.png)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
这种机制叫做压抑。
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
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
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
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
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
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
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
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
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
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适应能力,甚至产生妄想等精神病征。
4.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的、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dadc078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3.png)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人类在面对压力、困难或心理冲突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产生的一种防御方式。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不同的情绪和挑战,确保我们能够保持稳定和适应性的态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1. 否认(Denial):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人们可能会拒绝承认自己心理上的问题或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一个人可能会否认自己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情的情感上的依赖,以避免面对失去的痛苦。
2. 压抑(Repression):这种机制涉及到个体对不愉快的记忆、欲望或情感的无意识抑制。
一个人可能会无法记起一个令他感到痛苦的事件,因为他的内心深处对此产生了拒绝。
3. 投射(Projection):这种机制发生在个体把他们自己的欲望、情感或冲突归咎于别人身上,而不是承认自己内部存在的问题。
比如,一个人可能会认为他的朋友背叛了他,而实际上这种感觉可能是他自己的不信任感导致的。
4. 回避(Avoidance):这种自我防御机制表现为一个人试图从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或话题中远离,以避免处理可能引发不适感或焦虑的情绪。
比如,一个人可能会避免讨论与他过去较不愉快经历相关的话题,以避免触发不愉快的情感或回忆。
5. 幽默(Humor):幽默是一种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通过轻松、滑稽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和情绪。
它可以帮助人们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并增加积极情绪的体验。
6.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这一机制涉及到个体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或避免面对自己不可接受的行为或决定,寻找逻辑上合理的理由或解释。
比如,一个人可能会认为他因为工作太忙而无法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实际上他可能只是不喜欢派对的氛围。
7. 逃避(Escape):逃避是一个人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远离现实来保护自己免受心理压力的可能损害。
这可以是通过阅读、看电影、运动等方式来实现。
举个例子,当一个人感到压力巨大时,他可能会选择做一些让他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的事情,以帮助自己恢复平衡和放松。
防御机制与个体的自我保护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
![防御机制与个体的自我保护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2c200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7.png)
防御机制与个体的自我保护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防线,帮助个体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冲突。
而个体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是人类在追求幸福和满足感的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防御机制与个体的自我保护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
一、防御机制的定义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冲突和压力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策略,用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心理平衡。
它可以帮助个体减少焦虑和恐惧,维持心理稳定。
常见的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回避、抑压、投射、转移等。
二、自我保护个体的自我保护是指通过各种行为和策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自我保护是人们的一种本能反应,旨在维护个体的自身利益和安全感。
例如,一个人在面对威胁时可能会采取逃避、对抗或寻求帮助等方式来保护自己。
防御机制在自我保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个体面临挫折、威胁或困境时,往往会以自我保护的方式运用防御机制。
比如,一个失败的企业家可能会否认自己的失败,逃避承担责任,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形象。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减轻个体面对现实的冲击,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困境。
然而,过度使用防御机制也可能对个体的自我保护形成阻碍。
当个体长期避免面对问题和困境时,可能无法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导致问题的持续存在。
因此,个体需要在自我保护中灵活运用防御机制,既要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安全感,又要勇敢地面对问题和困境,寻找解决的办法。
三、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个体追求个人潜能的过程,实现个体的价值和意义。
个体在生活中追求成就感、自我认同和生活满意度的同时,也需要面对挫折、困境和压力。
这就需要个体运用适当的防御机制来维持内心的稳定和平衡。
防御机制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
一方面,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减少冲突和焦虑,从而提供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基础。
另一方面,过度使用防御机制可能使个体逃避面对自身课题和限制,阻碍其真正发掘和发挥潜能。
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平衡防御机制的使用。
过度依赖防御机制可能导致个体无法真正面对自身的问题和困境,从而无法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6206e9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c.png)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摘要:一、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和作用二、自我防御机制的分类和例子1.自恋心理防御机制2.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3.神经性心理防御机制4.成熟心理防御机制正文: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心理压力、焦虑和困境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潜意识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
这些策略通常是无意识的,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焦虑,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
然而,过度依赖这些防御机制可能导致心理成熟度下降,不利于个体成长。
本文将介绍自我防御机制的分类和例子。
自我防御机制可以根据个体的心理成熟度分为四类:1.自恋心理防御机制(一级防御机制):这类机制主要出现在婴儿早期,包括否定、歪曲和外射。
婴儿时期的心理状态属于自恋,只关注自己,不会关心他人。
由于婴儿的“自我界限”尚未形成,他们常常轻易地否定、抹杀或歪曲事实。
2.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二级防御机制):这类机制出现在青春期或成年人中,包括内向投射、退化和幻想等。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困境时,暂时逃避现实,减轻心理压力。
3.神经性心理防御机制(三级防御机制):这类机制出现在儿童心理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儿童能够逐渐分辨自己的冲动、欲望和现实要求。
这类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否认等,可以帮助儿童在面对内心挣扎时,更好地应对和处理。
4.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四级防御机制):这类机制在个体心理成熟后才能表现,包括压抑、升华、补偿和幽默等。
这些防御机制更加有效,能够帮助个体处理现实困难,满足欲望和本能,同时被社会文化所接受。
总之,自我防御机制是潜意识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策略,旨在保护个体免受焦虑和心理疾病的困扰。
然而,过度依赖这些防御机制可能导致心理成熟度下降。
防御机制的原理
![防御机制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9d113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d.png)
防御机制的原理
防御机制的原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压力、冲突、威胁和焦虑等不适应的情境时,借助心理机制来保护自己的心理稳定和自尊心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人类的防御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抑制:将不适的情绪和欲望从意识中压制下去,使其无法察觉。
例如,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失败和痛苦经历选择完全忽视,不去思考或回忆。
2. 否认:拒绝接受现实的事实,不承认或不信任发生的情况。
例如,对于一个人亲密关系的破裂,他可能坚持认为一切仍然正常,并且没有发生任何不幸的事件。
3. 退行:在面对压力或冲突时,回到更早的心理发展阶段,恢复一种幼稚的心理状态。
例如,一个成年人面对挫折时可能会表现出像儿童一样的情绪和行为。
4. 投射: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欲望归咎于他人。
例如,一个人可能对他人进行批评和指责,以转移对自己的不满和焦虑。
5. 转移:将情感和欲望从一个对象或目标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目标上。
例如,一个人因为对上司的不满而在家中发脾气,或者因为情感上的失望而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工作。
6. 去理性化:用逻辑和理性的解释来阻止或减轻不适的情绪。
例如,当一个人失去亲人时,他可能会告诉自己生死无常是自然现象,而不去面对悲伤。
7. 幻想:通过创造一个虚构的、美好的世界来逃避现实中的不适。
例如,一个失业的人可能会幻想自己成为一个亿万富翁,并过上奢侈的生活。
防御机制的原理是为了保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自尊心,但过度或不健康的使用防御机制可能导致情绪和心理问题的累积。
因此,在处理压力和冲突时,适度地使用防御机制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101种心理防御
![101种心理防御](https://img.taocdn.com/s3/m/e575b1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e.png)
101种心理防御心理防御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困难或不愉快的情境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机制和策略。
以下列举了101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拒绝接受现实或真相。
2. 偏见:在感知、思考和行为中带有主观偏见。
3. 投射:将自己的欲望、情绪或冲动归咎于他人。
4. 转移:将情感、动机或意图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5. 合理化:寻找理由或解释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或情感。
6. 筛选:只接受与已有信念或期望相符的信息。
7. 扭曲:在自己的思考或记忆中扭曲和曲解事实。
8. 幽默:通过幽默来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
9. 分裂:在冲突情境中出现不一致和矛盾的行为或情感。
10. 隔离:将痛苦和不愉快的情感与自己的意识分离。
11. 逃避:逃避现实或不愉快的情境。
12. 逃避现实:通过沉迷于虚拟世界或幻想中逃避现实。
13. 抵抗:抗拒他人的干涉或指导。
14. 反抗:通过言语或行动反抗他人的要求或权威。
15. 退行:在压力或焦虑下重返幼稚或不成熟的行为。
16. 投降:放弃抵抗,接受他人的要求。
17. 逃避责任:回避或推卸对情境的责任。
18. 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不愿意妥协。
19. 隐瞒:故意隐瞒真相或感情。
20. 抵消:通过追求相反的行为或情感来抵消不适感。
21. 紧张过度:过度关注小事并放大其重要性。
22. 消极思维:将情境中的问题和障碍放大,忽略积极方面。
23. 安慰寻求:在面对困境时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安慰。
24. 自卫机制:通过攻击或伤害他人来保护自己。
25. 回避:避免与他人交往或参与特定活动。
26. 忽视:无视他人的存在或需要。
27. 做作:不真诚地表达情感或行为。
28. 避免:回避可能引起不适的情境或话题。
29. 自责:过度责备自己,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30. 理想化:将他人或事物过于理想化。
31. 看透皮肤:准确判断他人的动机和意图。
32. 强迫:过度控制自己或他人的行为。
33. 适应:根据环境的需求和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感。
自我防御机制总结范文
![自我防御机制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361bb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e.png)
自我防御机制,亦称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冲突和压力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平衡,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种心理调节方式。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应对挫折、焦虑和恐惧,使个体在心理上保持稳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的总结:一、压抑压抑是最基本的自我防御机制,将那些危险的或令人痛苦的想法和感受排除在知觉范围之外。
压抑可以通过口误、笔误等形式表现出来,其特点是将痛苦的记忆或情感深埋在潜意识中。
二、否认否认是一种简单的自我防御机制,个体通过拒绝承认不想接受的现实来保护自己。
例如,亲人去世后仍相信其还活着,癌症患者否认自己患有癌症等。
三、置换置换是将最初引起情绪的目标转移到较少引起危险的目标上。
如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将怒气发泄到家人或朋友身上。
四、幻想幻想是通过想象的方式满足受挫的欲望,如白日梦等。
个体在幻想中寻求心理慰藉,以缓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
五、认同认同是通过认同他人来增加自我价值感。
个体在认同他人时,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从而提高自尊。
六、分离分离是指同时持有相互冲突的态度,但它们从未被同时想起或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一方面欣赏他人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嫉妒其成功。
七、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不被允许的欲望或困难归咎于他人。
如认为伴侣的离开是因为他们不再爱自己,而不是审视自己在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八、合理化合理化是试图证明一个人的行为是合理和公正的,以证明自我和他人的价值感。
如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以减轻内心的愧疚。
九、反向形成反向形成是通过认同相反的态度和行为,把它们作为屏障,以防止危险。
如表面上批评他人,实则内心害怕自己也会受到同样的批评。
十、升华升华是将被压抑的冲动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如将爱情转化为创作力,将愤怒转化为拼搏精神。
总之,自我防御机制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运用这些机制,有助于个体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然而,过度依赖或不当运用这些机制,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
因此,了解和掌握自我防御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心理素质。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bacfc37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8.png)
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自我防御机制是人类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精神压力和情绪困扰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和心理策略。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自我防御机制,它们帮助我们应对挫折、压力和冲突,从而维持心理平衡和稳定。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即“否认”。
当一个人面临一个令其难以接受的现实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否认这个事实的存在。
这种自我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减轻对令人不悦的事实的压力和焦虑。
然而,在长期使用这种机制的情况下,它可能会阻碍我们的成长和个人发展。
另一个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是“转移”。
当我们面临一种对我们施加压力的情境或个人时,我们可能会将这种压力转移到其他人或物体身上。
这可以帮助我们减轻自身情绪上的负担,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例如,当一个人在工作中感到沮丧时,他可能会将情绪发泄到家庭成员身上。
这种自我防御机制需要我们学会适应和处理情绪,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
一种更复杂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理性化”。
当我们遇到一个令人沮丧或困难的情境时,我们可能会使用理性化的方式来对待它。
通过尝试将情绪减少到一个可以处理的级别,我们可以用更冷静和客观的态度面对问题,避免陷入消极的情绪泥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忽略自己的情感,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除了上述提到的自我防御机制,还有一些其他的例子。
其中包括回避、压抑、幽默、替代、投射、合理化等等。
这些机制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每个人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境和时间中使用不同的机制。
那么,如何有效地应对自我防御机制呢?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使用了哪些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观察和自我反思是发现这些机制的关键。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使用了某种机制时,我们可以开始思考它是否对我们有益,或者是否阻碍了我们的发展。
其次,我们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专业心理学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我防御机制,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自我防御机制包括
![自我防御机制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0ddb123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0.png)
自我防御机制包括自我防御机制是人类在面对压力和威胁时自身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
这种机制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和负面影响而产生的。
在人类生活中,自我防御机制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危险时迅速做出反应,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自我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各种不利情况。
这种机制可以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运作。
在某些情况下,自我防御机制可以让人们变得更加自信和冷静,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
在其他情况下,自我防御机制可能会让人们变得过于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其正常生活。
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很多,包括以下几种:1. 否认机制:这种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避免面对现实中的痛苦和不愉快。
当人们遇到无法承受的情况时,他们可能会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以避免面对它们。
2. 忽略机制:这种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避免面对现实中的痛苦和不愉快。
当人们遇到无法承受的情况时,他们可能会忽略这种情况的存在,以避免面对它们。
3. 投射机制:这种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归咎于别人身上。
当人们感到自己无法承受某种情况时,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归咎于别人身上,以减轻自己的负担。
4. 转移机制:这种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行为转移给其他人或物品。
当人们感到自己无法承受某种情况时,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转移给其他人或物品,以减轻自己的负担。
5. 压抑机制:这种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当人们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无法控制时,他们可能会使用压抑机制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6. 反作用机制:这种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抵消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行为。
当人们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无法控制时,他们可能会使用反作用机制来抵消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行为,以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以上种类只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面对恐惧与威胁的自我保护机制
![心理防御面对恐惧与威胁的自我保护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458eafb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1.png)
心理防御面对恐惧与威胁的自我保护机制恐惧和威胁是人们生活中经常面临的情绪和现实。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们常常会感到担忧、不安和害怕。
然而,作为生物的我们,拥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即心理防御机制,它帮助我们应对恐惧与威胁,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探讨心理防御面对恐惧与威胁的自我保护机制。
一、否认与回避面对恐惧与威胁,人们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是否认与回避。
这种机制使人们试图忽视或逃避恐惧和威胁的存在。
当遭遇与自身价值观或忍受能力冲突的情境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拒绝接受现实,或回避与之相关的问题。
比如,一个人可能忽视自己的健康问题,不去看医生,直到病情进一步加重,才不得不面对现实。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在短期内能够帮助人们减少焦虑和压力,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问题的积累和恶化。
二、投射与转移投射与转移是心理防御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当人们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冲突或责任时,他们倾向于将这些压力和不安感投射到他人身上,或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问题上。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可能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的错误,或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家庭问题上,以转移自己的焦虑情绪。
通过投射和转移,人们能够暂时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但这种机制无助于解决问题和改善情况。
三、理性化与合理化理性化与合理化是一种将不适感和冲突感融入现实的防御机制。
当人们遇到困难和压力时,他们可能试图通过合理化自己的感受和行为,将其合理化为必要的反应。
比如,一个人被解雇了,他可能告诉自己这只是个人发展的机会,或是公司的决策,并通过强调自己的优点来安慰自己。
通过理性化和合理化,人们能够减少对自己的自责和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调适和适应现实。
四、压抑与遗忘压抑和遗忘是心理防御的一种方式,它将令人不愉快或痛苦的经验从意识中剥离,使之无法引发情绪和压力。
当遭遇令人不适的事件或回忆时,人们可能会选择将其压抑或彻底遗忘,以保护自己免受负面情绪的困扰。
然而,这种机制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心理问题,因为压抑的情绪和冲突往往会在无法压抑的情况下涌现出来,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生活中的自我防御机制
当看到自我防御机制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我做的一个梦,我梦到我的心情不好,就不停地抽烟,抽了一个晚上的烟。
在平时我是很少抽烟的,基本上是不抽的,可是我居然做了一个这样的梦,太不可思议了。
于是,我就把这个梦告诉了我的同学,可没一个知道这梦意味着什么,所以我只有靠自己,我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找心理方面的书。
其实,我对心理学的喜爱就是源自于我形形色色的梦,以前有,现在也有,为了释梦我走进了心理学,因为梦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反应。
好吧,回到那个梦上,我查到的资料显示,这是我内心的自我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烟,是一种可以使人上瘾的东西,意味着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诱惑,一种可以使人上瘾的诱惑。
以做抽烟梦的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这种诱惑表现出来,说明我是在有意识地抵制。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开始寻找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诱惑在迷惑着我,还真的被我找到了,那一段时间,我沉迷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我想解脱,但始终解脱不了,于是就以梦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对梦的解析过后,我就开始有意地摆脱网游,走进现实。
那么这个心理防御机制到底是这么一回事呢?
自我防御机制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种理论,根据他的分析自我防御机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道德焦虑产生与“超我”的影响,即当个体的思维,感觉或行为违反了自己最初的价值或道德标准。
当个体做错事(甚至只是认为做错事时)超我会制造出内疚,羞愧以及自卑感。
道德焦虑是对来自自己良心的惩罚的恐惧。
(焦虑在人类进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有强大“自我”的人能够有效应付各种有威胁的环境状况,对本能冲动能够控制并能够提供有益的释放,并对所知的价值和标准进行考虑。
对于这样的人,焦虑起一种有用的信号作用,它表示某种需求环境的本能的,道德的存在而且要求注意。
于是作出行动,焦虑在达到高水平之前被降低。
这如果运用到我的梦中,就是我的思维感觉到违反了我最初的价值,违反了我的考学梦,违反了我进学校学习这一初衷,违反了我父母对我的期望,违反周围同学对我的看法。
于是我就产生了焦虑,焦虑后就会做梦,其实梦就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的表现。
从自我防御机制中认识自己,从各种各样的梦中,我也不断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我也不断地改变自己,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人。
在上大学之前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我不喜欢跟陌生人交往,甚至连自己的同学
都无话可说。
我记得有一次,我家来客人了,我就躲进内屋寻求一种安全感。
鉴于此我不少挨我爸的批评,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这么内向,连最起码的与人打招呼的能力都没有,于是他就把我送到离家很远的学校给我锻炼的机会。
不知在什么时候,我自己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于是我就寻求改变,尽量让自己变得活泼一点,每一次回答问题都很紧张,但我逼自己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每一次上讲台都很紧张,手脚发抖,手心发汗,但我尽量逼自己面对众人。
也许就是在这一次次的紧张中,我成功了,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最起码可以跟陌生人交流,可以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了。
这就是我心理的一个转变。
所以现在我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是积极乐观,热心,助人为乐,为人和善。
在现实生活中,我就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喜剧演员,尽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可是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开始反思我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一些别人看不到的缺点。
比如说没有恒心,缺乏毅力;比如说喜欢胡思乱想,想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东西;再比如说光想不付诸行动等等。
在我的心中那个,我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内向中最外向的一个。
说完了自己,再谈一下自己的理想。
在小学的时候这个问题都已被问到了,可当时的回答呢,无非是科学家啊,老师啊,医生啊啥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个问题已有被问转到自己有意识地思考,每一次思考都没有结果,我天生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更谈不上自己的理想,以后要成为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都伴随着我,直到我来到了这,在这个学校在这个时候,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我人生的终极理想就是要办一所大学或成为一名大学的校长,而要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我必须通过考研这条道路,所以我的短期理想就是考一所很好的大学,要考一所名校,我就必须努力学习,读书,了解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克服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比如说缺乏毅力。
所以总结一些我现在的理想就是修身养性,改变自己。
我曾经就我身上的缺点咨询过老师,老师说一个好的习惯需要28天,28天一个理想实现的起点,也是一个理想实现的难关。
理想是个好东西,在没有理想之前,我感觉迷茫,在有了理想之后,我感觉有了方向。
有一种力量在无形之中推着你,容不得你停下来驻足,它会一直督促着你向前寻找自己内心的一个归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
理
咨
询
与
大
学
生
活
结
课
论
文
学院:政法学院
班级:劳动与社会保障09-01班姓名:李建伟
学号:5409090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