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2,18(24) 206
百合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陈汉卿1 王啟苗2
(1宁国市仙霞镇农技服务中心,安徽宁国242300;2宁国市种植业局)
摘 要:百合是多年生百合科球根草本植物,其球根含丰富淀粉质,味甜,既可作点心又可作菜肴,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能,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百合的生长习性,提出了百合人工栽培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仅供农民和同行参考。
关键词:百合;人工;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2)24-206-002
百合是多年生百合科球根草本植物,其球根含丰富淀粉质,味甜,既可作点心,又可作菜肴,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能,主治阴虚久咳、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百合不仅可以鲜食,还可制作成百合干、百合粉,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9年宁国市仙霞镇盘樟村从毫州引进百合——卷丹开始种植,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百合种植面积已达10hm2,单产1 000kg/667m2左右,总产值达120万元,每667m2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效益可观。
1 生长习性
百合喜温暖冷凉干燥的气候,属半阴性植物,耐旱、耐寒、怕涝。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地下鳞茎在土中越冬能耐受-10℃的低温。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喜肥沃、腐殖质多、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前作以蔬菜、豆类或瓜类为好,忌连作。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腐殖质土,深翻25cm以上。每667m2可施腐熟厩肥或堆肥2 000kg、过磷酸钙50kg,整细耙平,做宽100~150cm的高畦,畦面呈瓦背形,畦间留30~50cm的作业道,开好排水沟。
2.2 繁殖方法
2.2.1 鳞片繁殖 在秋季收获时选择健壮无病植株的鳞茎,剥去干枯和质量差的鳞片,选里层肥大的鳞片在1:500克菌丹水溶液中浸泡30min,取出晾干,按行株距15cm×(3~6)cm,将基部朝下扦插入畦土约1/2~2/3,并盖草遮阴保湿。20d左右下端长出1~2个小鳞茎,第2年春季鳞片生根出苗,9~10月挖出作种栽。栽植前,先将种茎在室内铺开,上盖草晾种5~7d,使种茎表层水分蒸发,按行距40cm开沟,沟深3~4cm,间距15cm,将种茎栽入沟内,覆土厚以鳞茎顶端离土表
3.5cm左右为宜,并稍加按紧,经2年培育即可采收。
2.2.2 小鳞茎繁殖 采收时收集小鳞茎,按行株距15cm× 10cm开沟栽植,沟深3~5cm播种,第2年秋季收获,达30~40g的鳞茎作种栽。
2.2.3 珠芽繁殖 夏季及时采收成熟珠芽,用清洁细沙混拌均匀,放阴凉干燥处贮藏。9~10月,在畦面按行距10~15cm开沟,沟深3~4cm,在沟内每5cm左右播1粒珠芽,覆土盖草,防冻保湿,珠芽当年生根。第2年春季出苗时揭除盖草,秋季茎叶枯萎后采挖作种栽。
2.2.4 种子繁殖 9~10月采收种子,并随采随播。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15cm开沟,沟深3~4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稍镇压,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第2年春季出苗,秋季可产生小鳞茎。
2.3 田间管理
2.3.1 中耕除草 在苗出齐后和开花前各中耕除草1次,开花后百合鳞茎进入休眠期,不再中耕除草。中耕宜浅,以免损伤鳞茎。
2.3.2 追肥 第1次在4上、中旬,每667m2施腐熟圈粪 1 500kg,过磷酸钙20kg;第2次在5月上旬,每667m2施人畜粪尿水1 500kg;第3次在6月中、下旬,每667m2施磷、钾肥15~20kg。
2.3.3 排灌 在春季苗期,土壤过分干燥时可适当浇水;7~8月鳞茎生长期,宜保持土壤干燥、疏松。
2.3.4 打顶摘芽 除留种地外,5月下旬至6月上旬现蕾期,要及时打顶;6月上旬珠芽分化和成熟时摘除,可促进地下鳞茎的形成和生长。
2.3.5 盖草间种 出苗后覆盖稻草,或间种玉米、蔬菜等作物,可防大雨冲刷,减少杂草,不使土表板结,并可防止夏季高温引起百合腐烂。
2.4 病虫害防治
2.4.1 病害 主要有叶斑病和病毒病。叶斑病为害茎、叶,叶片受害出现深褐色或黑色圆形病斑,严重时叶片枯死。病
作者简介:陈汉卿(1981-),男,安徽宁国人,大专,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11-21
第18卷24期207
毒病为全株性病害,感病叶片出现花叶、畸形,株植生长矮小。
防治方法:防涝,并保持通风透光,可减轻叶斑病发病;叶斑病发病初期,可选用可杀得、退菌特、多菌灵等药剂;发现病毒病,可选用病毒灵、病毒A、植病灵、病毒必克等药剂防治。
2.4.2 虫害 主要有蚜虫、根蛆和地老虎。蚜虫刺吸茎、叶的汁液,使叶片枯黄、植株枯顶,并传染病害;根蛆(种蝇)以幼虫为害鳞茎,导致鳞茎腐烂。
防治方法:蚜虫可选用抗蚜威、吡虫啉、啶虫脒、氧化乐果进行防治;根蛆发生严重的地区,种植前用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进行土壤消毒,生长期可选用敌百虫、辛硫磷、对硫磷等药剂进行灌根。
2.5 采收加工
2.5.1 采收 移栽后第2年秋季,当地上茎叶枯萎、地下鳞茎成熟时采收。选晴好天气,挖起全株,除去茎秆和须根。小鳞茎留作种用,大鳞茎加工成商品。
2.5.2 加工 大鳞茎洗净泥土,剥下鳞片,按大小分别投入沸水中,烫煮约5~10min,使边缘柔软,中间夹有生心,背面有极小的裂纹时,立即捞出,用清水漂洗,去除黏液,薄摊暴晒至七八成干时,用硫磺熏蒸8~12h,再晒至全干。
(张宏民编、校)
(上接32页)除了保证抗性的持久外,这些累加基因还可增强中心基因的有效性。抗源的收集、筛选、标记定位、改良和利用是抗病育种成败的关键。尽可能使用遗传差异大的抗源,采取滚动回交的方法,聚合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充分利用优良的背景基因,努力选育持久广谱性抗病新品种。
3 抗逆育种问题
小麦抗逆育种包括抗旱育种、耐盐育种、低养分(N、P、K等)胁迫抗性抗性育种等方面抗非生物逆境育种。小麦品种在田间各种逆境胁迫下,所具有的良好生理特性是籽粒产量形成的基础。小麦的耐旱、耐盐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涉及多个代谢途径的复杂性状。笔者认为小麦抗逆育种实质就是小麦生理特性育种,包括植株繁茂性、根系健壮程度、胚芽鞘的长短等。这些性状的分子标记的发掘,可能使我们在更深的层面了解抗逆育种的本质问题。也许提高作物抗旱性最好的基因就是那些控制健壮根系的基因。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控制小麦繁茂性的基因可能是最具利用价值的基因。虽然近年在植物耐盐的生理变化和耐盐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植物的耐旱、耐盐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进一步获得新的耐旱、耐盐相关基因,为实施植物抗逆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4 品质育种问题
小麦品质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技术路线与抗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本相似。笔者认为品质育种遗传背景选择更为重要。它不是简单的基因累加聚合的问题,也不是优质亚基多少的问题,它应该是前景选择和背景选择的优化选择。小麦品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不仅受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H MW-GS) 影响,而且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LMW-GS)的影响,醇溶蛋白也对小麦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小麦淀粉、籽粒硬度等其它因素也影响着小麦品质。因此,对于小麦品质遗传与育种,如何根据以上标准进行小麦遗传与育种是一个艰巨的工作。
品质育种育种策略宜采取选用最好的优质和高产品种为亲本,在以高产品种为农艺亲本进行有限回交,结合5+10优质亚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农艺性状选择,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同步改良品质和产量。品质育种的核心是优质亚基在遗传背景中的表达程度。因此在育种实践中要考虑:优质亚基往受体亲本转移那些最优;什么样的背景基因能保证优质高产;最好的优质和高产品种它们之间的定位关系。
5 结语
(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真正应用于小麦新品种选育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特别是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图谱的构建、有利基因的发掘、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TL 的定位克隆等。分子标记筛选研究应于与育种实践相结合,在构建标记筛选群体时应尽量使用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使所构建的群体尽可能既是遗传研究群体,又是育种群体,有利于缩短基因定位研究与育种应用的距离。
(2)必须解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大规模应用于育种实践的技术瓶颈,要发挥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中的技术优势,就要解决规模化的问题。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基因( 性状)的选择准确、效率高,能在早期快速、准确鉴定目标性状,不仅可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而且能提高育种成效。期待更多经验丰富的小麦育种家、育种单位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有效结合,促使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将会给传统育种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和产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宣钧,吴为人,唐纪良. 作物DNA标记辅助育种[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1,02.
[2]万建民.中国水稻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 导报,2007,9(2):1-9.
[3]梅德圣,李云昌,王汉中.作物产量性状QTL定位的研究现状及应 用前景[J].中国农学通报, 2003,(19)5.
[4]田纪春,邓志英,牟林辉.作物分子设计育种与超级小麦新品种选 育[J].山东农业科学,2006,5.
[5]刘 钊.我省淮北地区小麦育种几个问题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10,16(06).
[6]任明见,徐如宏.贵农19号小麦新品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鉴定 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9).
(张宏民编、校)
陈汉卿等 百合人工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