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维诗歌的雄伟之美
论王维山水诗歌的意境美
论王维山水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直是古代艺术家追求的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
古人认为,有了情与景的交融,读者才可能在实境(景)的诱导下开拓出一个更为丰富、广泛的审美想象空间,这个空间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与扩大;另一方面,是读者伴随着对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读者由此获得一种“不尽之意” 和“味外之旨趣”。
而抒情艺术作品的理想状态正是要创造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审美意境。
受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王维的山水诗作,不仅仅善于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状貌做细致描摹、刻画,使自然之景显得生动具体,实现其“如画”的可感境界;他还更擅长在这些“如画”的`山水自然形象上承赋一种别样的意蕴,体现出一种抽象的哲理――即禅宗的色空观念。
历史上以佛禅为内容的诗歌并不少,唐代佛风炽盛,此类诗作更多。
与唐代其它谈禅说教诗作有所不同的是,王维那些表现禅宗哲理的山水诗作,总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艺术创造来描绘自然的独特形象这一特殊手段,把佛教禅宗的那些抽象理念寓托在自然美景的感性形式之中,他总是能巧妙地借助山水自然之物的外在形象和生动具体的灵动画面,表露诗人自己独到的思想倾向和审美趣味。
王维生活在佛风炙热的盛唐时期,受时代和家庭的影响,他对佛禅是越老越执着。
佛教禅宗思想不仅影响了王维的生活情趣和政治态度,使他与社会似远非远,与政治若即若离;而且也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强化了他的人格自塑方向,在诗歌创作的意趣上,他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佛禅义理融入作品中,以佛禅视角审视自然。
因此,王维的山水诗歌总是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佛禅色彩,在散发着浓郁自然空寂意识的同时,又洋溢着物我相容、物我两忘的无言大美境界。
王维山水诗歌的无限魅力主要来自于其深邃的意境。
在选景方面,他似乎刻意又随意,能朴素而自然地为情造景。
自然在描绘山水风景的过程中,他惯于捕捉与塑造那种虚空不实、变幻无常的自然之景,并巧妙而自然地把自身进行的理念思维和审美体验与眼前之景结合在一起,借助自然美之形象来寄托其为之执着的禅学思辨,从而把佛学禅理有机地组合到诗情画意中去。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王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以典雅之美著称。
他的诗作以清新、淡泊的风格,展现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型特征。
王维的诗歌典雅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王维的诗歌语言典雅。
他的诗作语言简练、清新、自然,不刻意华丽繁复,而是以朴实的描述、深邃的意境打动读者。
例如《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语言简洁明了,却能勾勒出秋日山居的幽静清雅之美。
王维的诗歌意境典雅。
他常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清丽淡雅的境界。
诗中融入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诗作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蕴。
比如《鸟鸣涧》中“何必高楼显皇居,路在蒙蒙紫烟中”的唱和,展现了他对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
王维的诗歌意境多变。
他的诗作既有对山水的描绘,也有对人情的感悟,其意境变化多端,既有清新淡雅的田园意境,也有悲凉忧伤的离别情怀。
《送别》中“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表现出深情的离别之苦;《竹里馆》中“暮云收尽溢清寒,铁马冰河入梦难”则展现出压抑、悲凉的情感。
王维的诗歌意境含蓄而深远。
他的诗作往往避免直接表露情感,而是透过意象和暗示,通过淡泊的语言、富有含义的意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他以寥廓的笔触勾勒出丰富的内在意境,给人以清静、空灵的美感。
这种意境的含蓄和深邃,正是王维诗歌典雅之美的重要表现之一。
王维的诗歌以其典雅之美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典雅,富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他的诗歌典雅之美,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精粹,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表现之一。
毕业论文—论王维诗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学生姓名邓恩情入学时间2001年9月学号0109295专业汉语言文学试点电大(分校)重庆电大江北分校鱼嘴高中教学班指导教师夏泽安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06 年10月30日论文目录1、选题意见 (3)2、任务书 (4)3、提纲 (5)4、论文指导进度 (6)5、论文正文……………………………………………………….7—166、参考资料目录 (17)选题意见论文题目: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选题意见: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因此,按照禅宗“顿悟成佛”、“彻悟即佛”的说法,称王维为“诗中之佛”当是不过分的。
在王维的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中,都包含有理性的愉悦与感性的满足的成分,诗人正是通过这二者的结合,获得解脱与自由,从而使生命得以超越的。
因此,在王维那里,无论宗教体验还是审美体验,都包涵有生命体验之内涵。
19世纪中叶,美国思想家梭罗为了体验自己真实无误的生命,曾告别城市,来到森林湖畔,寻求与大自然最亲密的结合。
他认为人应该回归大自然,才是最高的善与美。
我们认为,人的生命源泉就是来自大自然的生命,人虽然是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人也毕竟是大自然的产物,和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一样,在本体上是相同的。
即无论天地也好,自然也好,人类也好,“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苏轼《前赤壁赋》)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不断变化而又实无有变,这就是宇宙自然中一切事物的法则。
因此,人要体验自己的生命本真,必须与大自然有最深层的和谐契合。
王维之所以在发掘自然美与表现自然美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就是因为他在其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融合中,能以静穆的观照感受到宇宙万物与自己那清寂而又灵动的生命。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摘要:王维、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都具有闲适、恬淡、宁静的风格,都是以禅入诗。
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孟浩然的诗以描写南方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以描写北方田园生活为主。
王维的诗比较偏重于对客观描绘,孟浩然的诗则偏重于对主观抒情。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相同;不同生活在盛唐时期的诗人,是幸运的。
大唐盛世的文化氛围富有浪漫气质。
成为山水诗滥觞的沃土。
大唐盛世时期是开明开放的,这是一个游山玩水的时代,人们释放激情,追求生命的质量,热爱生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兼容并包。
诗人们在自由自在的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山川给予他们作诗的灵感,大自然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
此时的王维与孟浩然又恰恰都是吮吸盛唐山水养分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都有遨游天下,耽情山水的经历。
襄阳境内本就多名山胜水,孟浩然又是襄州襄阳人氏,并隐居于此。
孟浩然在四十岁时仍未中进士,怀着满腔的失意与落寞漫游吴越,时间长达三年之久。
期间游历了几江东、江浙、湘桂、巴蜀等地。
把愁怀之情寄托于游山玩水之上。
而王维的三水之路不曾停止,先后在终南、辋川隐居过,而且由于受到仕途的影响,不得不在两京之间来回,趁此机会又先后游历了中原、汉水一带。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相同之处(一)王维、孟浩然山水诗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王维孟浩然的诗讲求山与水的结合,因而其山水诗堪称诗与画相结合的典范。
王维常以画家的思想和眼光观察大自然,又用画家的笔法把大自然描绘得很形象,他的每一首诗都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
对于笔下所描绘的事物善于运用运用一些技巧,如:色彩的生成、色彩的对比,光影的变化等,而且对于事物敷彩着色很是到位。
以此来唤起人们的直观印象,尤其是诗中对于自然景观的刻画,唤起的印象更加深刻。
而且他们二人的诗比较善于写形,在写形的同时注重写意,形意结合,传达出诗的意韵来。
论王维诗歌的美学特征
论王维诗歌的美学特征
王维是唐朝重要的文学家,他在诗歌写作方面突出,写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优美绝唱。
在王维诗歌的美学特征方面,具有自然美、文化美、伦理美三大特征。
首先,王维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自然美。
他以"山水"诗歌闻名于世,他把自己随着自然景色的变化而发表出来,形成了另一种新的山水诗的风格,深深吸引着读者。
其次,王维的诗歌也有文化美的特征。
他创造出一种术语"涧中涧,阴回阳,阳又回阴",诉说着悠久历史变化,犹如一部美轮美奂的文学史,将古今中外的文化融汇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思想审美能力。
最后,王维的诗歌具有浓厚的伦理美的特色。
他的诗歌抒发出着丰满的人生感悟,清新的言语传递浓浓的情感,令人深深迷恋,让读者深思远虑,感觉到生活的价值与责任的承担,以一种更加深刻的方式来感知生活的美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王维诗歌表现出了天然之美、文化之美以及伦理之美,在丰富多彩的文学表达中,把无尽的情感传达出来,至今依然让人深刻铭记。
浅谈王维诗歌的两个特点
浅谈王维诗歌的两个特点作者:杨捷来源:《教师·中》2012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王维诗歌结构变幻和天人合一的特点进行阐述,从而使人感悟到王维的诗既富立体感,又体现和谐美,使人读诗如看画。
关键词:王维;诗歌;结构变幻;天人合一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中,用自然、凝练的语言,绘画的艺术手法,描绘富有特征的景物,意境高远,清新自然。
他善于在文字描写中融入绘画艺术手法,表现客观物象的直接性、可感性、生动性的特点,真切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从而缩短了读者由文字概念到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使其诗作富有诗情画意。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这是对王维作品最中肯的评价。
他的作品在创作中应用结构变幻和天人合一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体现诗情画意方面近乎达到完美,很有代表性,许多诗句都脍炙人口,从而使王维的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山水田园诗歌中的一个奇葩,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一、立体空间结构的变幻之美空间结构的变化是王维诗歌当中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因为结构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步骤之一”[2]。
在绘画艺术中,远近、大小排列的不同,构成生动的相互关联的富有立体感画面,使诗所表现的意境具有立体感。
王维诗中综合地运用绘画艺术手法,把自然景物用文字加以排列组合,构成错落有致的立体感,层次分明,意境高远。
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在这首诗中,作者首先对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予以确定,接着写终南山的气势,最后再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描绘。
从结构上,由远及近,由点到面,处处融入了绘画的技巧。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先把整个山体进行分段描绘,从山之高、山之长进行刻画,并运用多种技巧。
首联两句是抬头所见终南山远景,是远观。
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终南山的近景,山中云雾缭绕,奇妙无穷。
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看到的情景,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致之缥缈,仿佛使人入仙境一般。
论王维诗歌的自然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自然之美作者:焦健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7期摘要:王维诗中有自然之美,其原因在于:第一,诗人从“常境”中选择意象、语言和场景。
第二,诗人在运用典故、景物布局和展现事物变化过程这几方面更自然。
关键词:自然之美;选材;笔法李白曾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名句,后人常常用这两句诗形容诗文自然清新。
而王维的诗恰如芙蓉一般,有著“天然去雕饰”的特征。
敖陶孙《臞翁诗评》曰:“闲暇日与弟侄辈评古今诸名人诗,王右丞如秋水芙菜,倚风自笑。
”正是把王诗比作芙蓉,并强调其中的自然之美。
王世贞《艺苑卮言》道:“摩诘才胜襄阳,由工入微,不犯痕迹,所以为佳。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道:“意太深,气太浑,色太浓,诗家一病……右丞诗每从不着力处得之。
”说的也是相似的观点。
王维诗歌的自然之美具体表现在哪里?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选材自然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曾指出王维之诗“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在“常境”中选材恰是王诗自然之美的重要来源。
如《奉寄韦太守陟》写道:“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诗中的意象包括“荒城”、“山河”、“归鸿”、“寒塘”、“衰草”、“高馆”、“疏桐”几种,都是一般环境下的自然景物,常人不难见到。
诗人巧妙运用一些形容词和动词将其连接,令人读来自然有味。
故黄培芳在《唐贤三昧集笺注》中评价此诗道:“其妙处纯在自然。
六朝人名句足千古者,莫不是自然。
高致自然,读之使人气平。
(寒塘二句)‘月映清淮流’、‘疏雨滴梧桐’,不能专美。
”又如《赠裴十迪》这首诗中写道:“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这首诗中不仅有自然中的景物“春风”、“百草”、“兰蕙”、“篱笆”、“江皋”、“池塘”(陂)、“桃李”、“荑萼”,还包括田家说的一番“致词”,将《归去来兮辞》中“农夫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语义化为亲切具体“家常话”。
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
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王维的诗,简直就像一幅幅美得让人心醉的画,每一首都能让人脑袋里浮现出一幅画面,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你知道吗,他的诗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那种慢慢品味的美酒,不急不躁,回味无穷。
每次读完王维的诗,总有种“哦,原来世界是这样的”这种感觉。
别看他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他的诗里藏着的不仅仅是景象,更有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透着一点点孤独,又有些超脱尘世的味道。
你会发现,他笔下的山水不是普通的山水,而是充满了他个人情感的山水,一种能把你带入他心境的力量。
像是《山居秋暝》,那种宁静致远的美,真的是让人都想马上去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起来,过上一种“无为而治”的生活。
王维的诗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把自然景色描写得活灵活现的,但又不会让你觉得是在硬生生地“拍照”。
你看《鹿柴》这首诗,说实话,那些鹿啊,山水啊,草木啊,都不过是背景而已,真正打动人的其实是他笔下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你就好像能感受到诗人和自然融为一体,那种融洽感,真是让人羡慕。
再比如《终南别业》,他的诗句里,山和水好像在跟你打招呼,你也能从其中感受到他对人生的那种从容和洒脱。
他的诗,真的没什么浮华,简单得就像一杯清茶,喝下去清爽怡人,回味却能让你感受到那种不言而喻的深刻。
不仅如此,王维的诗常常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就是说,他的诗句看似平平无奇,但只要你用心去品味,背后藏着的深意总是让人忍不住感叹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你会发现,王维的诗里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像是他看透了世事,却又能淡然处之。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哎,诗人是不是有点太内敛了?不过,越是这样,你反而越能体会到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人眼中的山水,不仅仅是景物的呈现,更是他心境的映射。
他的诗,绝对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尤其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王维的诗歌就像是一剂清凉的良药,治愈你疲惫的心灵。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王维的诗是不是有点“清高”呢?不,王维绝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他其实是很接地气的。
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
师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日期:二0一一年十月目录(1)容提要 (3)(2)关键词 (3)(3)总论 (4)(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 (5)(5)王维的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 (7)(6)王维的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9)(7)结论 (11)(8)参考文献 (11)容提要: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笔者以为,王维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虽然艺术风格不尽一致,但究其根底还是有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即诗歌的“和谐美”。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达到儒释道三家结合所倡导的“和”的境界的诗人,王维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诗歌艺术风格王维和谐美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王维(699-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县,后迁至蒲州(今省永济),晚年他居住在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但是他在唐诗的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在青少年时期就富有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提升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
王维对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欢迎参考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评述分类1.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雪景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2.边塞军旅诗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
《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
《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
《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
《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
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
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王维(701-761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以其典雅之美而著称,被后人称为“王维诗风”。
王维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婉婉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展现了他独特的诗歌艺术风貌。
王维的诗歌典雅之美表现在他的清新淡雅的意境之中。
王维的诗作中常常以山水为素材,运用细腻的笔触将山、水、花、草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例如他的《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秋日的山居景象,清新淡雅的意境让人如临其境,仿佛就能感受到山间的清新气息和朦胧的夜色。
王维的诗歌典雅之美还表现在他的深邃的哲理之中。
王维的诗作中经常包含着对生活、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展现出他深邃的哲学修养。
例如他的《终南别业》中写道:“中有岩窦可寓贤,处可扪蕃逸民田。
其平如机细安石,渠行无声深未半。
不惊负倚余成液,含虚未满欺磷融。
须臾我济去尘累,勖吾郑代好儿孙。
”这首诗反映了王维在终南山隐居的心境,透过崇山峻岭的景色,抒发了他对世俗的淡漠和对清净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哲学情怀。
王维的诗歌典雅之美还体现在他的婉约的情感之中。
王维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婉约而不失含蓄。
例如他的《相思》中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通过对红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深沉而婉约,让人回味无穷。
王维的诗歌以其典雅之美而著称。
他的清新淡雅的意境、深邃的哲理和婉约的情感形成了他独特的诗歌风貌,使得他的诗作在千百年来仍然能够给人以深刻的感动。
王维的诗歌典雅之美,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华文化艺术传统的瑰宝,无愧于“诗仙”的美誉。
王维诗的美学价值
王维诗的美学价值王维诗的美学价值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说到学问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学问点是指某个模块学问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哪些学问点能够真正关心到我们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王维诗的美学价值,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觉出美来。
①我国盛唐的山水诗人王维就是这样一位擅长发觉美、制造美的大师。
由于诗人前后期世界观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给诗作带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都大不一样。
但纵观王维一生的创作不难发觉,有一个统摄他诗歌创作的不变精神,这精神正是美这一灵魂。
美在他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美在他诗中的社会内容上;美也在他诗中独特的心情颜色和趋静求闲的美丽韵律里。
一就审美主体而言,审美标准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
诗人王维是审美主体的个体意识者,其审美标准的客观性和肯定性之所以能获得很大程度上的确立,我认为,除了滋生他美学思想的诗作在中国文化史的长期积淀中扎下了根,得到人们的公认外,诗人选择的表现对象,即他的审美客体自身的美学因素也是一个不行忽视的重要方面。
社会斗争的生活是美的,但它的斗争美会因审美者的阶级性不同而不同。
一种习惯或民风在其生长的民族里被看作是美的,但在另一个民族看来也可能是不美的。
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美的一些社会现象,在今日看来可能是特别丑陋的(如中国古代妇女的小脚)。
全部这些都说明,社会生活的美具有审美标准上的极大差异性,也有社会美自身存在的历史性、可变性。
为了把握审美主体的差异性和熟悉审美客体的可变性,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审美者都在劳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觉美、制造美;自觉或不自觉地摒弃在发觉美、制造美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丑,从而使美的偶然性和相对性不断导向其必定性和肯定性。
王维对他所反映的社会美要进行美的提炼,美学家对王诗这一艺术美中的美学思想也要进行美的提炼,这都是出于同一个道理:查找必定的,肯定的美。
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手法
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手法苏轼曾这样对王维的诗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作为一位诗人兼画家, 又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形状、色彩, 动态美并加以巧妙配合, 构成美的境界。
的确王维写的诗有声有色,意境深远,仿佛一幅绚丽之景临于纸上。
以其《终南山》为例,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全诗描绘了终南山的巍峨壮丽、白云青霭的万千气象,“隔水问樵夫”特别具有动感,乃点睛之笔。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
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
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
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
“隔水” 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 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王维诗中动静相衬,特别是以动衬静构成的意境美,是他在诗歌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王维和盛唐其他诗人一样,前期也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体现了那种“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劲健之美,此时,诗人已开始注意到以静衬动的艺术运用。
而后期的诗,则主要是写隐居终南、辋川闲情逸致的生活,即山水田园诗。
这时,诗人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运用已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王维的早期诗中,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表现人物的主体的行为动作。
但它决不是人物行为的一般交待和动作过程的简单陈叙,而是采取一种写意的笔法,对外在化,具体化动作作逼真传神的描写。
这是王维诗“动”的特点,也是他早期诗歌的一个艺术特色。
例如《少年行其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杀射五单于。
千重虏骑气势汹汹,卷土而来。
雄姿英发的游侠少年“长缨在手”,镇定自若。
前二句只是概写,尚未落于实处。
英雄少年高强的武艺和非凡的胆量,在“偏坐”与“调白羽”这两个动作的具体描写中,得到了体现。
论王维诗歌的雄伟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雄伟之美王维是唐代诗歌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其清新朴素的风格和雄伟壮丽的艺术形象而著称。
王维的诗歌雄伟之美,不仅体现在题材和意境上,更是表现在艺术语言、形象表现和意蕴深刻等方面。
首先,王维的诗歌雄伟之美体现在题材和意境上。
王维的诗歌题材虽然广泛,涉及到自然、人物、历史等等,但却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为最多,这些都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在王维的诗歌中,他以优美的笔触和空灵的心境表现出来的山水画面,大多激起人内心的豁然开朗和感叹惊叹,令人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
例如《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表现山水之美来凸显人们内心的宁静和恬淡,在这种恬静中,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大发现和神性。
王维的诗歌富有哲理和意境,可以激发我们的心灵,引导我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这种令人感到震撼的美感使得王维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崇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王维的诗歌雄伟之美还体现在艺术语言和形象表现上。
王维深谙艺术语言的运用之道,他善于运用形象丰富生动的汉字来描述自然和人物,使得诗歌形象得到生动的展现。
例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崔嵬极天霜满地,汉水东流,胡地望长安”,其中用“崔嵬”来形容山峰高耸突兀的形象,用“汉水”来形容河流壮阔奔腾的汹涌形象。
这种富有形象感的汉字组合,使得艺术形象得到完美的呈现。
因此,王维的诗歌不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字所描述的形象,这些形象具有一种雄浑而又凝重的气韵,表现出王维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最后,王维的诗歌雄伟之美还体现在他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上。
王维的诗歌富有深刻的意蕴和思想内容,他以自己的感性理解来反映自然万象的本质和深层次的内涵。
例如《终南别业》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欲别还须语,行行复行行。
”,王维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人们追逐自由,追求理想和远离尘世的情感。
个人论文《王维的山水诗》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王维的山水诗姓名:常莹指导教师:高淑文副教授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02级类别:专升本学习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完成时间:2005年 4月17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教育学院论王维的山水诗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在他众多的诗篇中,山水田园诗尤为见长,且多为五言诗。
王维以极为洗练、简洁的文字,给人们细致生动地描绘出了一种静谧优美的山水画卷。
宋代苏东坡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后来也有人评价他诗画交映之外,还有音乐揉合其中。
王维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动乱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作为一代官吏,他自然对当代社会有自己的评判。
他描绘山水田园的目的是宣扬佛教禅理和隐逸生活,他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十分精细,充满传神色彩,这可以说是他艺术上的独特成就。
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写了在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
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
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一人独坐的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境界
一人独坐的美——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空灵境界文献综述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是唐有名的画家,他用诗人兼画家的眼光观察景物,并把绘画的技法融入诗歌创作,因此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得形象鲜明,色彩艳丽,构图精美,富于空间层次感,诗情和画意非常浓郁。
胡应麟则称赞王维的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人抓住景物中最优美动人的一刹那,再加上静谧恬淡的诗歌境界,随意挥洒,毫不费力。
但表现出来的空灵幽邈,就似一人独坐的美,实在耐人寻味。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这种纯自然的精神追求是个很好的研究课题,对后世子孙的教育也更是具有其深远意义。
王维,字摩诘,山西太原祁人。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和孟浩然并称“王孟”。
人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称其为“诗佛”。
在思想内容上,王维的诗歌远比不上李白和杜甫,但在艺术成就上,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称顶峰,并对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刘长卿、姚合、贾岛等。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丰富多彩,有气象雄伟、意境悠远者,也有雅致清淡、闲适幽静者。
王维对大自然的感觉非常敏锐,观察十分仔细,擅长捕捉自然景物的色彩、声息和动态,写中自己细致深刻的感觉。
王维是信奉佛教的,他要在清静的环境和心境中修身养性,领悟佛理,所以很喜欢并擅长在诗中创造静谧的意境。
王维的思想比较复杂,而且一生中的前后期也是有所变化的。
所以,学术界对其思想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广泛。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术界就对王维一生思想之发展及诗歌中所表现的性情和生活态度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但只是单纯地分析诗歌,人物形象不深刻。
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又对王维的政治立场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态度进行过讨论。
学术界比较突出的学者和研究有:陈贻焮《王维的政治生活和他的思想》;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的《杰出的诗人王维》;周通旦的《从王维的思想分期论王维的思想》,而这些著作的研究偏重于对王维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的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比较片面,没有真正体味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独特魅力。
论王维诗歌的雄伟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雄伟之美王维是唐代诗人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以雄伟之美著称,广为流传。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意境深远,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被后人誉为“诗中之圣”。
王维的诗歌充满了雄伟之美,首先体现在他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上。
他的诗中常常出现大自然的景色,如山水、云雾、松柏等,表现出大自然的浩渺和壮丽。
比如《鸟鸣涧》中的“岁暮送君归白首,三冬携手尽东洲。
惟有鸟鸣知此意,不辞长作送春游。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出了自然的庄严和壮丽,给人以宏伟的感觉。
王维的诗歌雄伟之美还体现在他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上。
他的诗中,常常出现了君子、墨客等高尚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行为举止都体现出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品质。
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一别家乡十四年,三千里外旧相逢。
微阳山暖菜花黄,不辞遍插茱萸行。
”这些诗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出了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品质,让人感受到了人物的伟大之处。
王维的诗歌雄伟之美还在于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中,常常出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对生死离别、人生沧桑的描写,表现出了人生的壮阔和辽阔。
比如《过香积寺》中的“长安古道马迹稀,更唱西风雁塞归。
黄云落日静平楚,东风吹水夜横流。
”这些诗句通过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展现出了人生的辽阔和壮阔,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深刻之处。
王维的诗歌雄伟之美体现在对自然风光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悟上,这些都展现出了他对伟大和辽阔的理解和感悟。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也在后世广为传颂,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论王维山水诗歌的美学特征
论王维山水诗歌的美学特征王维是唐代最著名的山水诗人之一,他的山水诗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而闻名于世。
王维的山水诗具有以下几个美学特征:一、宁静与宏伟的景象王维的山水诗所描绘的景观往往具有宁静和宏伟的特点。
他的诗作常常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如高山、深谷、大江等,以及其中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他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宏伟和壮美,给人一种宁静、静谧的感觉。
二、清新与深沉的情感王维的山水诗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并不浓烈,而是以一种清新、淡雅的方式呈现。
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了对大自然的倾爱之情,对人生、世界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王维将人类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美景相结合,给人以一种安详、清新的感觉。
三、超越现实的意蕴四、崇尚自然与返璞归真的态度王维的山水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崇拜与追求,以及对返璞归真的向往。
他把自然界看作是现实世界的精神根源,它纯净、无欲、自由,是人类追求解放和幸福的理想境界。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和抒发自己的情感,王维传达了对自然和人性的尊崇,以及对返璞归真的思考和向往。
五、意境的凝练与抒情的含蓄王维的山水诗以凝练的意境和含蓄的抒情风格而著称。
他借助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将丰富的情感与景物的描绘融为一体,给人以深远的联想和思考空间。
他的诗作通常使用简单的语言,意境凝练,抒情含蓄,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六、以写景抒怀、诗中有画王维的山水诗通常以写景抒怀的方式呈现,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他的山水诗常常结合了诗画,以画中作诗、诗中有画的方式创作。
他通过描绘景物的外在和内在特点,运用绘画的意象和构图,使诗作具有画中的美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综上所述,王维的山水诗具有宁静宏伟的景象、清新深沉的情感、超越现实的意蕴、崇尚自然与返璞归真的态度、意境的凝练与抒情的含蓄,以及以写景抒怀、诗中有画的风格。
这些美学特征使得王维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仅体现了王维个人的文学风格,也表达了人类对自然、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YuWenKeTang教师·TEACHER0212019年7月Jul.2019王维之诗不仅有山水之幽、田园之乐,亦有慷慨雄阔之气象。
王维诗歌的“雄伟之美”主要体现在三种类型的作品中。
一、山水诗王维的山水诗固然清幽秀丽,但其中一些诗句却也极尽雄伟。
如《终南山》一诗,诗中写道: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第一句中的“天都”,可以理解为天子所居的长安,也可以理解为天宫。
若解释为长安,则显出终南山的尊贵;若解释为天宫,则显出终南山的高峻。
第二句中的“连”字造成了视觉上绵延的效果,而“接海隅”既是想象也是夸张,诗人以此法写出了终南山山峦延伸之辽远,有无穷无尽之势,只有到了海边才有尽头。
首联并未对终南山做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天都”和“海隅”对其侧面烘托。
这种写作手法打开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更凸显出终南山的雄伟。
颔联写诗人游山所见。
作者能在白云青霭之间行走,说明已经走到很高的地方。
沿山道行走尚且能到白云之上,更不用说山巅了,所以这两句仍然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
颈联写作者于山巅之所见。
天下仅有十二个分野,而其中一个就能在终南山山脉之间转换,而天气的阴晴也在终南山各山头不一样——这两种情况都从侧面描绘出终南山的广阔。
尾联虽写诗人隔水问路的场景,但对终南山山势也有暗示。
试想,诗人历时一日至晚,经历山脚、山道、山巅,却不见一处人迹,由此可见终南山的广阔和山中的冷寂。
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居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
”不难看出,整首《终南山》虽然多次变换视角和描写对象,但无一处不写终南山之阔大雄伟。
马茂元先生曾说:“这首诗从主峰太乙起笔,总揽全山,以下移步换形,从各个角度写出了终南山磅礴雄伟的气势。
”再如《登河北城楼》: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首联中的“客亭”为停留行旅宿食之馆,“客亭”立于云雾之间,说明此处地势很高,视野很广阔,自然引出下联“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颔联中,作者立于高城之上,视点很高;从高处眺望落日,视野广阔;夕阳缓缓西下,水滨遥遥相望,群山郁郁苍苍——这所有的一切,共同构筑出一片雄伟广阔的景色。
而尾联“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将诗人自己的心境与雄伟的天地万物合二为一,令人回味无穷。
葛晓音曾说:“此诗展现了北方山水雄伟壮阔的姿貌。
……以雄浑壮丽与清新自然相结合的风格,实现了汉魏风骨与齐梁词彩相交融的艺术理想。
”实际上,王维许多山水诗中都有雄伟之句,只因夹杂在其秀丽的诗篇中,所以未被充分重视。
如林庚曾评价“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两句称:“气势何等高远雄伟。
”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两句称:“气象雄阔,涵盖一切。
”他又评价《汉江临泛》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几句,称:“(这几句)雄伟有气力,学者宜从此等入手。
”这都是王诗雄伟之美在山水诗中的体现。
二、边塞诗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说:“摩诘五言律,有一种整栗雄丽者……如‘天官动将星’‘单车曾出塞’‘横吹杂繁茄’‘不识阳关路’ 等篇,皆整栗雄浑者也。
”而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右丞五言律有二种……一种以雄浑胜,如‘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也。
”此二家所说的“雄浑”之作,大多是王维的边塞、出征、军旅等题材作品,如论王维诗歌的雄伟之美焦 健,高 珊摘 要:王维大部分诗歌虽幽静秀雅,但其中亦有雄伟之美。
王维诗歌中的雄伟之美,主要体现在山水诗、边塞诗、应制诗三种类型的作品中。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王维诗歌艺术特征的现代阐释”(2019KY114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焦 健(1980—),男,广西桂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高 珊(1980—),女,广西桂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写作与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21-02关键词:雄伟之美;山水诗;边塞诗;应制诗(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1)语文课堂0222019年7月《从军行》《陇西行》《出塞作》《观猎》《使至塞上》《燕支行》等。
试以《从军行》来分析,诗中写道: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献天子。
此诗用“从军行”之乐府旧题,是歌行体体式。
开篇便以“吹角”二字带动读者的听觉感受,令人联想到边塞军营中低回的号角声,显得十分雄壮肃穆。
既然是军营,那诗中的“行人”指的自然就是出征的士兵了。
第二句用叠字“喧喧”渲染出士兵出动时众多之貌后,后两句进一步写战马的嘶鸣奔腾。
第三句中的“乱”字和第四句中的“争”字,将军容的浩荡、军士的奋勇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句以“日暮”渲染出凝重的光色,为即将发生的战斗做背景铺垫。
“沙漠陲”强调的是空间的延展和广袤,无边的沙漠与洒向沙漠的暮光配合,场面十分雄壮。
第六句通过“战声”和“烟尘”对战斗做侧面描写,利用读者的想象将战场上的殊死搏斗衬托出来。
而最后两句交代战斗结果,选取的片段很特别:战士们的战马上系着敌人首领的头颅,归来向天子报捷。
场面虽然残酷,却体现出征男儿的豪迈气势和高强本领,风格尤为雄伟。
又如《出塞作》,也体现出相似的风格特点,诗中写道: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首句中的“居延城”并非确指,而是以借代手法代称凉州。
因“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筑遮虏障于居延城”,所以诗人的这个借代手法便使诗句于含蓄之外又加入了古朴、雄浑的气势。
“天骄”乃匈奴自称,作者借用这个词指代敌人,将匈奴的强悍暗示出来。
第二句写借匈奴白草烧山狩猎的场景,从表面意思来看,“连山”写出了火势的蔓延,暗示匈奴势大;从内在意思来看,“野火烧”隐喻战火将起,吐蕃意欲犯边。
第三、四句以暮云、空碛、秋日、平原拉开空间,渲染出一片壮阔的塞外风光。
后四句转写我方军士的行动。
五、六两句互文见义,“朝乘障”和“夜渡辽”一方面描写我方将领日夜为军情操劳,渲染战事的紧迫;另一方面描写我军行动的时间转换十分迅速,也突显了我方军队高超的军事素养。
末两句跳跃到战斗之后的结果部分,以兵器马匹的名贵以及天子的器重,衬托出战斗英雄的伟岸形象。
再如《燕支行》,其中雄伟之美更加明显。
全诗168字,写地点,尽为壮阔巍峨之地,如“来时谒帝明光宫”“身作长城玉塞中”;写人物,尽为豪放伟岸之人,如“汉家天将才且雄”“关西侠少何咆勃”“报雠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麒麒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写排场,尽为浩荡宏大之场景,如“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写景色,则为慷慨雄浑之景,如“画戟雕戈百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这些元素都体现出王维诗中的“雄伟之美”。
三、应制诗王鏊《震泽长语》云:“摩诘以淳古淡泊之音,写山林闲适之趣,如辋川诸诗,真一片水墨不着色画。
及其铺张国家之盛,如‘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又何其伟丽也。
”王鏊所举“何其伟丽”的两例,都是王维应制诗中的代表作。
先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两句,前句中“九天”一词出自《淮南子·天文训》:“天有九重”,这里代指天的最高处。
而“阊阖”在《说文》中被释为“天门”,这里借指大明宫前殿门。
作者将宫殿的殿门比作天门,再以“九天”将皇宫比作天宫,一方面烘托出宫殿的宏大气魄,另一方面也衬托出天子的威仪。
后句中,“万国”特指唐代各州、府、都督府;“衣冠”借代士大夫们的穿戴;“冕旒”是皇冠及配饰,自然代指帝王。
作者以“万国”代称各州府,在不影响表意的前提下增强了场面的气势。
同时,“衣冠”和“冕旒”的借代用法令诗句显得庄重典雅,更与“万国朝圣”的雄伟场面相匹配。
正是看到这两句诗所表现出的雄伟之美,方回才在《瀛奎律髓》中评此诗“伟丽可喜”,许学夷《诗源辩体》亦评此诗“宏赡雄丽”,顾璘在《批点唐音》中评此诗“气象阔达,音律雄浑”,王寿昌在《小清华园诗谈》中亦从“气象”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何谓气象?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不谓之‘诗中天子’不可也。
”再看“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两句,这两句出自《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全诗写道: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首联中的“渭水曲”“黄山斜”写出山河之壮丽——“曲”字写出了横向空间的复杂性,“斜”字写出了纵向空间的开阔感。
在山河的映衬下,矗立着的“秦塞”“汉宫”更显壮阔。
实际上“秦塞”和“汉宫”只是当时宫殿的代称,诗人以此手法暗示长安是当时的秦汉故都。
借代手法的运用,一方面为诗句增加了古韵,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这些建筑的雄伟之美——宫殿历时多年而屹立不倒,与亘古不变的渭水、黄山相伴,这本身就是壮观雄伟的。
中间四句中“千门柳”“帝城”“凤阙”“万人家”等雄阔景象交相辉映,一方面以宏大的场面烘托出帝王的威仪,另一方面则拓展了空间容量,丰富了景物类别,为诗中的“雄伟之美”增加了内涵和灵气。
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曾说:“诗贵风骨,然亦要有色泽,但非寻常脂粉耳。
亦要有雕刻,然非寻常斧凿耳。
有花卉之色彩,有山水之色泽,有彝鼎图书种种之色泽。
王右丞,金碧楼台山水也。
”此诗得力处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1]马茂元.唐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2]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3]林 庚.唐诗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