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公式总结

合集下载

SPSS非参数检验之一卡方检验

SPSS非参数检验之一卡方检验

SPSS非参数检验之一卡方检验一、卡方检验的概念和原理卡方检验是一种常用的非参数检验方法,用于检验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它利用实际观察频数与理论频数之间的差异,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独立。

卡方检验的原理基于卡方分布,在理论上,如果两个变量是独立的,那么它们的观测频数应该等于理论频数。

卡方检验通过计算卡方值来度量观察频数与理论频数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而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独立。

卡方值的计算公式为:卡方值=Σ((观察频数-理论频数)²/理论频数)其中,观察频数为实际观察到的频数,理论频数为理论上计算得到的频数。

二、卡方检验的步骤卡方检验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假设:首先需要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原假设(H0)是两个变量之间独立,备择假设(H1)是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关联。

2.计算理论频数:根据原假设和已知数据,计算出各组的理论频数。

3.计算卡方值:利用卡方值的计算公式,计算观察频数与理论频数之间的差异。

4.计算自由度:自由度的计算公式为自由度=(行数-1)*(列数-1)。

5.查表或计算P值:根据卡方值和自由度,在卡方分布表中查找对应的临界值,或者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P值。

6.判断结果:判断P值与显著性水平的关系,如果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拒绝原假设,认为两个变量存在关联;如果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接受原假设,认为两个变量是独立的。

三、卡方检验在SPSS中的应用在SPSS软件中,进行卡方检验的操作相对简单。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假设我们有一份数据,包括了男性和女性在健康习惯(吸烟和不吸烟)方面的调查结果。

我们想要检验性别与吸烟习惯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1.打开SPSS软件,导入数据。

2.选择"分析"菜单,点击"拟合度优度检验"。

3.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两个变量(性别和吸烟习惯)拖入"因子"栏目中。

4.点击"统计"按钮,勾选"卡方拟合度"。

spss-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spss-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SPSS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协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在SPSS 中,协方差分析用于评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时间或处理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将介绍 SPSS 中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如何使用 SPSS 进行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协方差是用于测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量。

如果两个变量存在正相关性,则它们的协方差将是正数;如果它们存在负相关性,则协方差将是负数;如果它们之间没有相关性,则协方差将是0。

协方差的计算公式如下:Cov(X, Y) = E[(X-E(X))(Y-E(Y))]其中,E(X) 和 E(Y) 分别是变量 X 和 Y 的期望值。

在 SPSS 中,我们可以使用协方差矩阵来查看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协方差矩阵是一个 n x n 的矩阵,其中每一个元素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SPSS 中的协方差分析在 SPSS 中,使用协方差分析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1.至少有两个变量。

2.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数据-选择数据进行数据输入。

然后,在分析-相关-协方差中,我们可以选择要分析的变量。

选择变量后,需要设置参数,如显示形式、统计量以及分析结果。

在选择协方差分析后,SPSS 会生成一个结果表格。

该表格包括了相关性系数、协方差和标准偏差等统计信息。

我们还可以使用 Scatterplot Matrix 查看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像。

该图像显示了变量之间的散点图和相关性系数。

协方差分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统计方法,用于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SPSS 中,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协方差分析,并获得有关变量之间相关性的详细信息。

本文介绍了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 SPSS 中的使用方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协方差分析的概念和应用。

spss 模型汇总r方

spss 模型汇总r方

spss 模型汇总r方
SPSS模型汇总R方是一种用于评估模型拟合度的指标,它可
以反映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R方的计算公式为:R2=1-
(残差平方和/总变差),其中残差平方和是模型预测值与实
际值之差的平方和,总变差是实际值的平方和。

R方的取值范
围为0-1,R方越大,模型的拟合度越好,模型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也越高。

R方的计算可以通过SPSS软件来实现,首先,在SPSS中输
入需要分析的数据,然后选择“分析”菜单,在“回归”子菜单中
选择“多元线性回归”,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分析的变量,然后点击“确定”按钮,SPSS就会自动计算出模型汇总R方。

通过SPSS模型汇总R方的计算,可以得出模型的拟合度,从
而反映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研究工作。

spss数据标准化公式

spss数据标准化公式

spss数据标准化公式SPSS数据标准化公式。

在统计分析中,数据标准化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它可以将不同变量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SPSS软件中,数据标准化可以通过计算Z分数来实现。

本文将介绍SPSS中数据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数据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具有相同均值和标准差的标准正态分布。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不同变量之间的量纲影响,使得数据更具可比性。

在SPSS中,常用的标准化方法是Z分数标准化,其计算公式如下:Z = (X μ) / σ。

其中,Z表示标准化后的数值,X表示原始数据的数值,μ表示原始数据的均值,σ表示原始数据的标准差。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

在SPSS软件中,进行数据标准化的操作非常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打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数据文件,然后选择“转换”菜单中的“计算变量”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我们可以输入要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变量名称,然后在“数学运算”中选择“Z分数标准化”,并在“目标变量”中输入标准化后的变量名称。

点击“确定”按钮后,SPSS会自动计算出标准化后的数据,并添加到数据文件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数据标准化之前,我们应该先对数据进行缺失值处理和异常值处理。

缺失值和异常值会对标准化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另外,数据标准化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一些特定的统计分析中,原始数据的量纲和差异可能会包含一些有用的信息,这时候就不适合进行标准化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和数据特点来决定是否进行数据标准化。

总之,数据标准化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消除不同变量之间的量纲影响,使得数据更具可比性。

在SPSS软件中,可以通过计算Z分数来实现数据标准化。

在进行标准化处理之前,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缺失值处理和异常值处理。

同时,我们也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析目的和数据特点来决定是否进行数据标准化。

大学spss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含部分公式范文

大学spss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含部分公式范文

1.SPSS是软件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其最初为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的缩写,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2.SPSS系统运行管理方式(SPSS的几种基本运行方式)有:(1)完全窗口菜单运行方式(2)程序运行管理方式(3)混合运行管理方式3.SPSS的界面提供的五个窗口:数据编辑窗口、结果管理窗口、结果编辑窗口、语法编辑窗口、脚本窗口。

第二章1.SPSS的文件类型:语法文件(*.sps)、数据文件(*.sav)、结果输出文件(*.spv)。

2.SPSS数据编辑器的每一行数据称为一个个案(Case),每一个数据代表个体的属性,即变量(Variable)。

3.SPSS变量名的命名规则:1)必须以英文字母开头,其他部分可以含有字母、数字、下划线(即“-”);2)变量名尽量避免和SPSS已有的关键字重复,例如sum、compute、anova等;3)SPSS13及以后版本支持变量名最长为64Byte,即变量名最长为64个英文字符,或者32个中文字符;4)SPSS变量名不区分大小写,即SPSS认为Name、name、nAme这三个变量名没有区别。

4.变量度量类型:定量(个数、高度、温度等)、定序(“十分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定类(名字、地址、电话等)。

5.列和宽度的区别:变量宽度:对字符型变量,该数值决定了你能输入的字符串的长度;列:设定该变量数据视图中列的宽度。

6.变量的值标签:即对数值含义的解释。

例如:值标签1 2 男女7.默认的缺失值类型:数值型类型(.)、字符串类型(空格)。

8.数据文件的合并包括:纵向合并和横向合并(合并个案和合并变量),合并变量包括一对一合并和一对多合并。

9.SPSS用“(*)”表示变量来自于当前活动数据文件中的变量,而用“(+)”表示将要和当前数据文件进行合并的数据文件中的变量。

10.在合并数据文件之前,所有需要合并的数据文件必须预先按照关键变量进行升序排列。

SPSS操作归纳总结(全)

SPSS操作归纳总结(全)

SPSS操作归纳总结一、成绩分析(集中量和差异量)如:某校高一甲板40名学生的化学测验分数操作: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频数)二、相关量1、积差相关系数如:40名学生的数学和化学成绩操作:Analyze——Correlate(相关)——BIvariate(双变量)结论:在0.01水平上学生的化学成绩与生物成绩相关,也就是说我们有99%的把握说学生的化学成绩与生物成绩密切相关。

分析:若Sig.(2-tailed)的值<0.05,则相关程度密切若Sig.(2-tailed)的值<0.01,则相关程度非常密切若Sig.(2-tailed)的值>0.05,则相关程度不密切2、点双列相关系数如:求若干名考生的生物成绩与性别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判断他们之间有无相关关系?操作:Analyze——Correlate(相关)——BIvariate(双变量)分析:Sig.(2-tailed)的值>0.05,则相关程度不密切。

结论:在0.05水平上学生的生物成绩与性别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我们没有95%的把握说学生的生物成绩与性别密切相关,或者说学生的生物成绩和性别无密切关系。

3、等级相关系数如:高考总分与生物等级、化学等级的相关操作:Analyze ——Correlate (相关)——BIvariate (双变量)注:相关系数为负值,说明为负相关,正值为正相关,而且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大。

该题中男表示为1,女表示为0,该结果为负值,说明女的成绩好,而男的成绩不好。

分析:Sig.(2-tailed)的值>0.05,则相关程度不密切。

结论:在0.05水平上学生的三科总分与物理等级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我们没有95%的把握说学生的三科总分与物理等级密切相关,或者说学生的三科总分与物理等级无密切关系。

补充:“物理等级”转换成“等级数”操作:Transform——Recode——Into different variables三、考试质量的分析1、难度分析(P)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结论:客观题的难度P ——直接看得分的valid percent主观题的难度P——mean 除以该题的总分值2、区分度分析(1)用相关系数法求试题的区分度某一题的得分与该生总分的相关程度作为该题的区分度。

spss三次方程的公式

spss三次方程的公式

spss三次方程的公式在学习线性方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下面这类题目:对于非线性方程而言,只要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不超过最小值,我们就能求解这个方程。

在做类似的题目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类很特殊的情况:如果求解得出方程组时,可以得到它在原数值下是非负数。

但如果求出的方程组具有足够大的离散余弦函数的话,求解过程会非常痛苦。

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个二次乘法去求出它在原数值下是正数。

利用这个方法求出来的二次乘法就相当于数学中的二次乘法,并且这类函数也可以被称为三次乘法。

三次乘法通常来说是最容易计算的一种方法,也是线性代数当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

1、利用这个方法求解线性方程对于非线性方程而言,最基本的求解方法是根据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距离就能够求出方程的离散余弦函数。

而三次乘法可以直接利用这个公式求解这些方程,具体来说就是:其中" x"代表原数值," y"代表求出数值。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三次乘法与二次乘法虽然都是用来求解线性方程,但是它们在求解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同之处:求解时间间隔太长会耗费大量时间;求解方程式会有较大可能陷入局部最优;求解场具有一个时间尺度上的离散函数也不能保证求解后无影响。

所以,从解题过程来看,两者是有着很大差别。

同样在考虑求解 spss线性代数时,需要注意三次乘法在求解过程中不能引入" X"这个变量(通常来说会选择引入" y"这个变量);对于 spss三次幂系数方程而言,则不能用到" X"这个变量或是" y"这个变量。

所以它其实不是二次乘法所适用的解题方法,在处理非线性不等式的时候,这两种方法并不适用;而且由于需要将两种方法合并起来使用,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参数来使它们更加符合题目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求解结果来说也是一种干扰现象。

所以在遇到这种特殊情况时,还是需要结合两种方法共同进行求解。

SPSS学习系列24. 卡方检验

SPSS学习系列24. 卡方检验

24. 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针对无序分类变量的一种非参数检验,其理论依据是:实际观察频数f 0与理论频数f e (又称期望频数)之差的平方再除以理论频数所得的统计量,近似服从2χ分布,即)(n f f f ee 2202~)(χχ∑-= 卡方检验的一般是用来检验无序分类变量的实际观察频数和理论频数分布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差异越小,2χ值越小。

卡方检验要求:(1)分类相互排斥,互不包容; (2)观察值相互独立;(3) 样本容量不宜太小,理论频数≥5,否则需要进行校正(合并单元格、增加样本数、去除样本法、使用校正公式校正卡方值)。

卡方校正公式为:∑--=ee f f f 202)5.0(χ卡方检验的原假设H 0: 2χ= 0; 备择假设H 1: 2χ≠0; 卡方检验的用途:(1)检验某连续变量的数据是否服从某种分布(拟合优度检验); (2)检验某分类变量各类的出现概率是否等于指定概率; (3)检验两个分类变量是否相互独立(关联性检验); (4)检验控制某几个分类因素之后,其余两个分类变量是否相互独立;(5)检验两种方法的结果是否一致,例如两种方法对同一批人进行诊断,其结果是否一致。

(一)检验单样本某水平概率是否等于某指定概率一、单样本案例例如,检验彩票中奖号码的分布是否服从均匀分布(概率=某常值);检验某产品市场份额是否比以前更大;检验某疾病的发病率是否比以前降低。

有数据文件:检验“性别”的男女比例是否相同(各占1/2)。

1. 【分析】——【非参数检验】——【单样本】,打开“单样本非参数检验”窗口,【目标】界面勾选“自动比较观察数据和假设数据”2.【字段】界面,勾选“使用定制字段分配”,将变量“性别”选入【检验字段】框;注意:变量“性别”的度量标准必须改为“名义”类型。

3. 【设置】界面,选择“自定义检验”,勾选“比较观察可能性和假设可能性(卡方检验)”;4. 点【选项】,打开“卡方检验选项”子窗口,本例要检验男女概率都=0.5,勾选“所有类别概率相等”;注:若有类别概率不等,需要勾选“自定义期望概率”,在其表中设置各类别水平及相应概率。

SPSS统计描述几个重要的统计指标

SPSS统计描述几个重要的统计指标

均值(平均值、平均数):表示的是某变量所有取值的集中趋势或平均水平。

例如,学生某门学科的平均成绩、公司员工的平均收入、某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等。

计算公式如下。

中位数:定义:把一组数据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就是中位数。

它是一种位置代表值,所以不会受到极端数值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稳健性计算公式:一个大小为的数列,要求其中位数,首先应把该数列按大小顺序排列好,如果为奇数,那么该数列的中位数就是位置上的数;如果N为偶数,中位数则是该数列中第与第+1位置上两个数值的平均数众数:定义: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

众数在描述数据集中趋势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例如,制鞋厂可以根据消费者所需鞋的尺码的众数来安排生产。

计算公式:手工计算众数比较麻烦,需要统计数据的次数分布。

全距:定义:全距也称为极差,是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绝对差。

在相同样本容量情况下的两组数据,全距大的一组数据要比全距小的一组数据更为分散。

计算公式:最大值-最小值。

方差(Variance)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定义:方差是所有变量值与平均数偏差平方的平均值,它表示了一组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平均值。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表示了一组数据关于平均数的平均离散程度。

方差和标准差越大,说明变量值之间的差异越大,距离平均数这个“中心”的离散趋势越大。

频数(Frequency):定义:频数就是一个变量在各个变量值上取值的个案数。

如要了解学生某次考试的成绩情况,需要计算出学生所有分数取值,以及每个分数取值有多少个人,这就需要用到频数分析。

变量的频数分析正是实现上述分析的最好手段,它可以使人们非常清楚地了解变量取值的分布情况。

峰度(Kurtosis):定义:峰度是描述某变量所有取值分布形态陡缓程度的统计量。

这个统计量是与正态分布相比较的量,峰度为0表示其数据分布与正态分布的陡缓程度相同;峰度大于0表示比正态分布高峰要更加陡峭,为尖顶峰;峰度小于0表示比正态分布平顶峰。

spss 标准化系数

spss 标准化系数

spss 标准化系数SPSS标准化系数。

SPSS标准化系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数据标准化方法,它可以将不同变量的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它们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在实际数据分析中,标准化系数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标准化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SPSS软件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标准化系数的定义。

标准化系数是指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转换,使得转换后的数据具有特定的分布特征。

常见的标准化方法包括Z分数标准化和小数定标标准化。

其中,Z分数标准化是将原始数据减去均值后除以标准差,得到的结果就是标准化后的数据,其公式如下所示:Z = (X μ) / σ。

其中,Z代表标准化后的数值,X代表原始数据,μ代表原始数据的均值,σ代表原始数据的标准差。

在SPSS软件中,进行标准化系数计算非常简单。

首先,我们需要打开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数据文件,在数据菜单中选择“数据清理”下的“变量转换”,然后选择“计算变量”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我们可以输入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变量和对应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到标准化后的结果。

除了手动计算标准化系数外,SPSS软件还提供了自动计算标准化系数的功能。

在“分析”菜单中选择“描述统计”下的“描述”,然后选择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变量,点击“选项”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标准化值”,即可得到标准化系数的计算结果。

在实际数据分析中,标准化系数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标准化系数可以消除不同变量之间的量纲影响,使得它们具有可比性。

其次,标准化系数可以帮助我们比较不同变量对目标变量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此外,标准化系数还可以用于构建模型和进行预测分析,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标准化系数在数据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在SPSS软件中,计算标准化系数非常方便,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工作。

spss 极差标准化

spss 极差标准化

spss 极差标准化SPSS极差标准化。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在SPSS中,极差标准化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它可以将不同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统一,消除了不同变量之间的量纲影响,使得数据更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本文将介绍SPSS极差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极差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极差标准化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它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将数据映射到一个新的区间范围内。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将数据转换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从而消除了不同变量之间的量纲影响,使得数据更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极差标准化的公式如下:\[Z = \frac{X min(X)}{max(X) min(X)}\]其中,\(X\)为原始数据,\(min(X)\)和\(max(X)\)分别为原始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Z\)为极差标准化后的数据。

极差标准化的操作步骤。

在SPSS中进行极差标准化的操作步骤如下:1. 打开SPSS软件,导入需要进行极差标准化的数据文件。

2. 在菜单栏中选择“转换”-“计算变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新变量的名称,并在“数学运算”中输入极差标准化的公式。

3. 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极差标准化的操作。

极差标准化的实际应用。

极差标准化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比较,极差标准化可以将不同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统一,消除了不同变量之间的量纲影响,使得不同变量之间的比较更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释性。

2. 数据分析,极差标准化可以使得数据更加符合正态分布,从而方便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提高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可视化,极差标准化可以使得数据更具有可比性和可解释性,从而更加适合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SPSS公式总结

SPSS公式总结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1 、组数 K (总体分布为正态)( N 为数据个数, K 取近似整数)2 、算术平均数3 、中数4 、众数5 、加权平均数,其中 W i 为权数,其中为各小组的平均数, n i 为各小组人数6 、几何平均数,其中 n 为数据个数, X i 为数据的值7 、调和平均数8 、方差与标准差,其中9 、变异系数,其中 S 为标准差, M 为平均数10 、标准分数,其中 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 S 为标准差11 、全距 R =最大数-最小数12 、平均差13 、四分差,其中 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 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和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 i 为组距, N 为数据个数14 、积差相关基本公式:,其中, , 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 S x 、 S y 分别为 X 和 Y 的标准差变形:差法公式:用估计平均数计算:用相关表计算:15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其中 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其中 R X 、 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有相同等级时:16 、肯德尔等级相关有相同等级:17 、点二列相关,其中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p 、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 p+q=1 ,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18 、二列相关,其中 S T 与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 y 为 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19 、多系列相关,其中 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 y 1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 y h 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 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20 、总体为正态,σ 2 已知:21 、总体为正态,σ 2 未知:22 、23 、24 、。

SPSS简单总结

SPSS简单总结

SPSS的基本统计功能1、数据的预处理2、描述性统计和探索性统计3、假设检验(包括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等)4、方差分析(包括一般的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5、相关分析6、回归分析7、多元统计分析,包括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主成分分析等8、时间序列分析9、信度分析10、数据挖掘:决策树与神经网络SPSS主要菜单说明SPSS 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1、建立SPSS数据文件:定义SPSS数据文件的结构录入、保存SPSS数据文件2、SPSS数据的管理数据的预处理:集中于Data和Transform两个菜单项3、SPSS数据的统计分析阶段:在Analyze菜单中选择正确的统计方法4、SPSS分析结果的阅读和解释:读懂SPSS输出窗口中的分析结果5、明确其统计含义,并结合背景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

第二章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SPSS数据文件的特点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有结构的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内容两部分构成;其中数据的结构记录数据类型、取值说明、数据缺失等必要信息;数据的内容是那些待分析的具体数据。

一般文本文件仅有纯数据部分,而没有关于结构的描述。

在数据编辑器的Data View窗口中是个二维表格;每一列代表一个变量(variable),变量名显示在表格顶部;数据文件的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case)(即一个案例,或称一个对象、一个观察、一个个体),记录序号显示在表格的左侧;行列的交叉处为单元格(cell),每个单元格存储着某一特定记录的特定变量的具体数值,又称数据。

可以输入和编辑数据,但是不能输入数学表达式和函数一、定义变量“Data View”是进行数据输入、数据编辑的界面,对应的表格用于查看、录入和修改数据。

“Variable View” 是定义数据文件的变量的界面,对应的表格用于输入和修改变量的定义。

在“Variable View”窗口的每一行表示一个变量的定义信息,用SPSS读取其他格式的数据数据文件:*.sav 语法文件:*.sps 结果文件:*.spo 脚本文件: *.sbsFile→Open→Data,可打开多种文件类型(.sav、.xls、.dbf、.txt、.dat等)选择数据文件类型(.sav),并输入数据文件名称第3章数据的预处理一数据的编辑在SPSS中,数据文件的编辑、整理等功能被集中在了Data和Transform两个菜单项中1、数据的增删、复制、剪切、粘贴2、数据的排序,Sort Cases排序便于数据的浏览,快捷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迅速发现数据的异常值。

spss计算c系数

spss计算c系数

spss计算c系数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变异系数 C·V =(标准偏差 SD / 平均值Mean )× 100%。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只在平均值不为零时有定义,而且一般适用于平均值大于零的情况。

变异系数也被称为标准离差率或单位风险。

变异系数只对由比率标量计算出来的数值有意义。

举例来说,对于一个气温的分布,使用开尔文或摄氏度来计算的话并不会改变标准差的值,但是温度的平均值会改变,因此使用不同的温标的话得出的变异系数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使用区间标量得到的变异系数是没有意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统计常用公式总结
1 、组数 K (总体分布为正态)( N 为数据个数, K 取近似整数)
2 、算术平均数
3 、中数
4 、众数
5 、加权平均数
,其中 W i 为权数
,其中为各小组的平均数, n i 为各小组人数
6 、几何平均数
,其中 n 为数据个数, X i 为数据的值
7 、调和平均数
8 、方差与标准差
,其中
9 、变异系数,其中 S 为标准差, M 为平均数
10 、标准分数,其中 X 为原始数据,为平均数, S 为标准差
11 、全距 R =最大数-最小数
12 、平均差
13 、四分差
,其中 L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精确下限, F b 为该四分点所在组以下的累加次数,和为该四分点所在组的次数, i 为组距, N 为数据个数
14 、积差相关
基本公式:,其中
, , N 为成对数据的数目, S x 、 S y 分别为 X 和 Y 的标准差
变形:
差法公式:
用估计平均数计算:
用相关表计算:
15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其中 D 为各对偶等级之差
直接用等级序数计算:,其中 R X 、 R Y 分别为二变量各等级数
有相同等级时:
16 、肯德尔等级相关
有相同等级:
17 、点二列相关,其中是两个二分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
p 、 q 是二分变量各自所占的比率, p+q=1 , S t 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
18 、二列相关
,其中 S T 与是连续变量的标准差与平均数, y 为 P 的正态曲线的高度
19 、多系列相关
,其中 P i 为每系列的次数比率, y 1 为每一名义变量下限的正态曲线高度, y h 为每一名义变量上线的正态曲线高度,
为每一名义变量对偶的连续变量的平均数, S t 为连续变量的标准差
20 、总体为正态,σ 2 已知:
21 、总体为正态,σ 2 未知:
22 、
23 、
2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