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对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合作学习对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合作学习对小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指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最佳境界。”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结构差异,在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培养、鼓励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合作学习提出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合作学习不仅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育的社会效果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小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传统教育模式对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抑制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体制都以升学为唯一标准,许多学校和教师不顾学生的个性,把机械的训练强加给学生,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试图将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塑造”成为会考试,得高分的划一的人才。划一的评价原则就是考试,因此很多学生被贬为差生。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丧失原有的价值,将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训练”。学生被长期的“关闭”在学校内,限制在课堂里,束缚在书本中,很少接触社会,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整天接受、记忆、苦读、思考,形成了唯书唯上的思维方式,不适应者惶惶不可终日,顺应者裹足不前,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合作学习对小学生个性的积极作用

心理学上所谓的个性(又称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不尽源泉。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

的特色风貌。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等,其中学校教育中“儿童集体”的良好风气和舆论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因此恰当地开展合作学习,无疑会对小学生个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其在诸多方面得到良好发展。接下来我主要论述了合作学习对小学生个性中性格和能力两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性格的积极作用

性格这个词最早是由著名的古希腊学者提奥夫拉斯塔(Theophrastus)首先提出来的,其意思是:人的特征、标志、属性、特性等。现代心理学家对性格的定义各不相同,其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它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系统和相应习惯了的行为风格的心理特征,人与人的个性差别首先表现在性格上。儿童的性格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长期塑造而成的。我国心理学家对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发展与教育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发展较慢,四年级至六年级发展较快,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高年级儿童已完全适应了学校里以学习活动为主的生活,集体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同伴交往日益增加,教师、集体、同伴对儿童的性格越来越产生直接影响,使儿童的性格特点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学校集体对小学生性格的影响,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小学生性格的完善。性格通过态度,意志,情绪,认知心理表现出来。

1、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情绪的积极作用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诸如:缺乏真实情感、形式单调枯燥、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令老师和家长忧心忡忡,令学生烦恼不堪,这些也是目前课堂教学低效或者无效的具体表现。在这些问题的困扰下,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的学习我认为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积极的情绪。

情绪伴随着人的成长过程。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比较丰富的情绪体验,也能够比较明确地分辨自己的喜怒哀乐,然而,小学生调控情绪的能力还很弱。在碰到不良情绪时,往往不明确应该用怎样合理的方法来调控,不了解情绪可以随着人的认知评价的改变而改变。人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总是更容易、更乐于接受新的信息。因此小学教学课堂应该重视学生的情绪状态,调节学习气氛,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只有小学生自己愿意去学习,他们学习的积极情绪才能铺展开来,作为老师就应该用尽一切办法让小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去体验积极的情绪,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做结合,开展活动。适时、适当地开展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是了解作者观察和描写石榴的方法并能模仿写一种水果的特点。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观察和描写石榴的方法,我把石榴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观察,互相叙述石榴的特点。学生在观察石榴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描写方法,解决了难点。通过活动,学生对课文中作者笔下的石榴有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了解了石榴的特点,也明白了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方法等。整节课学生都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用课本剧的形式把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例如《皇帝的新装》、《从现在开始》这样能激发小学生表演欲望的课文,可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做,常常能把同学们的情绪都调动起来。即使不喜欢语文或语文基础较差的同学,也会积极地参与表演或被同学的表演所吸引。

此外,在合作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助形式,让小组成员进行面对面直接交流,能够免去学生独自展现的焦虑,又能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内向的、不爱发言的学生更好地发挥在小组中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的全班集体互动。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态度的积极作用

维果茨基曾经说过,人之所以会变成他自己,是因为以他人作为参照系来对照自己的行为。个体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同伴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人们往往无意识遵循同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这在小学生中尤其明显。所以,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同学关系,使小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情境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许多研究表明,以不同教学形式和各种课堂活动情境下呈现出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形成或改变其学习态度。相反,而在沉闷的课堂情境中,那些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单调的教学形式最易使学生产生并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学生的这种积极学习态度往往与这些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密切相关,而教师开展合作学习就为小学生良好态度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合作学习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心理上有安全感,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组建科学合作小组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而组间必须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少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特别是学业成绩方面,尽量使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在小组内部教师可以对学习态度不太端正的小学生给予特别关注,教导他们向学习榜样看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坏习惯,给他们列出学习竞争对手,让他们通过互相对比,能够更明白自己的优缺点。这样组内成员就可以达到互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而且不同小组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竞争力,使小组之间形成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风气,这就在无形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互相促进,从而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实习期间的课堂教学中,我把班级分成每四人一小组,不同小组之间你争我赶,组内的同学都积极思考讨论,在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小学生在不断地为集体争光过程中合作的意识和热爱集体的好思想明显得到提高。每次教学后我都给学生积极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荣誉称号。大家都努力争取这一荣誉称号,斤斤计较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有的孩子改变了以往自私的态度,心胸开阔了,态度友好了。

3、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意志的积极作用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说明,意志在人成材成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在网络迅速普及的当代,加强小学生意志的培养势在必行。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自制力差。合作学习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不再是“我”,而是有密切的荣辱与共关系的“我们”,他们之间形成一种“积极互赖”的关系,一人荣,大家不能荣,而一人损则俱损。因此,每个小学生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能为团体抹黑,还要努力为团体争得荣誉,一些自控力不强的小学生会因此而形成一种需要靠意志支配的“自制力”。“我们”的荣誉在这些学生心里就像一道难以违抗的命令,他们会以从未有过的毅力,强迫自己执行集体的规定,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渐的,当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学习机制,小学生们越来越懂得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时候,意志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积极的性格特征。

例如,在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顽强的意志就会凸显出来。体育课上,有的学生跳高或跳山羊有惧怕心理,不太敢跳,遇到这种情况,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型竞赛。

在集体荣誉面前,在组员间的互相鼓励和影响下,绝大多数学生的惧怕心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对于平时意志力差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他比较优秀的自制力强的小学生和他一组,以他们为榜样,并时常给予鼓励教导,慢慢的意志便成为一种习惯。良好的意志将对小学生做事,成事产生重大影响。

(二)合作学习对小学生能力的积极作用

1、合作学习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积极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众多人物在事业上的成败因素,证明取得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便是“与人真诚的合作”,而导致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则是“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由此可见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多重要。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有交往能力的人。一个人在社会中孤军奋战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与人合作更令自己举步维艰。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联系。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往往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受到父母过度的保护,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再加上个别家长不正确的引导,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因此,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思想,不善于体会共同享受的欢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而合作学习就能很好的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轮换座位,一周一次比较适宜。这样可以扩宽学生协作面、交往面,能和不同同学“搭档”,使他们学着听取、补充意见,使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教师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自导课本剧、辩论赛等。教师要力求以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形成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并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培养起学生的交往能力,为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打好基础。例如在《酸的和甜的》这一课中,课本剧由四个角色组成(猴子、狐狸、小兔子、小松鼠),教师应将全班分若干小组,每小组4人。小组成员商量分配角色,分工协作,交流研讨对策。拟好剧本后,小组进行排演,练习台词、动作,并调整各成员间的配合。排演完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排演中存在的不足并于予改正。通过合作排演课本剧,小组成员在合作中不仅培养了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而且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小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密切。

此外,通过分组参加故事大王的比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及提高言语表达能力的舞台。在学完相关单元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根据单元主题组织故事大赛。例如,在讲完《盘古开天地》这一课后,我就组织小学生进行了一场有关神话

故事的演讲比赛,课下小学生们积极准备,互相倾听指导,比赛时每组学生积极推举代表参加,在整个过程中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而且小学生在比赛中发展个性,手脚并用,还有其他同学配以精彩画面。这样,小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创新意识和言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培养。

2、合作学习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就能集思广益,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我并没有直接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就把小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他们纷纷投入到“如何计算”的学习活动中去,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不少学生找到了多种计算方法,表现出小学生良好的思维独创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的必要手段。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思维,以学生为本,使小学生创造性地有效性地练习。并使小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偷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因此在课堂练习中,我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准备了难度不同的习题,有基本题,也有探索题。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完成,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同样予以加分鼓励。学生在这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我也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也经常准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单靠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解决的,如果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让小学生在一起积极动脑动手,集思广益,这样就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能丰富学生个人的想法,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想象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合作学习对小学生个性发展有诸多积极的影响。但同时它也向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要处理好同小学生的关系,为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教师也应该看到小学生个性的培养仅仅靠学校的、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把合作学习贯穿到家庭教育中,为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校内、校外环境。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学校、教师、学生努力的同时,小学生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学校、教师为小学生个性的培养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切实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

平时教师应及时和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的学生家长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发现闪光点,做到学校督促表扬和家庭同步,让学生的学习态度能更加良好。有人说“孩子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对于自制力差的小学生,教师应该先让家长意识到自制力对于孩子的重大意义,他们对孩子常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把书读好,其它的都依你”,殊不知没有一定的自制力为驱动,没有勤奋和刻苦相伴,又怎能读好书?其次要动员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学生在家完成家庭作业,有节制地看电视,有选择性地交友娱乐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过问和督促,只有家校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从“他律”到“自制”的升华。

为了使小学生的个性更趋完善,教师可以偶尔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对于有些家长找借口说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的情况,我认为在开学初,教师可以召开一次家长会,在会上可以和家长讨论配合方案,介绍一些培养小学生良好个性的做法及注意事项。教师也可以在会前登记一下小学生家长的职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家长的职业特点,工作时间等等。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小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的作业,时间可以自由。也可以在周末布置,这样小学生和家长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画一幅画,拍一些可爱的照片,制作一些小手工等等,小学生可以在上课前向大家介绍幸福的家庭作业,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安排一块区域展示这些小作品,作品也可以写上一些美好的愿望。这种类型的家庭作业没有严格要求,但意义却非比寻常,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我想在教师的关心下,在家长的陪伴下小学生的个性也会更加完善。

合作学习对小学生个性的影响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明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想只要运用得当,实施得法,合作学习必将发挥它积极的一面,促进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个性的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

[2]陈巧云.让合作发挥最大的效益[J].新课程教师版.2007年6月

[3]刘莉.学习方式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年第38期

[4]徐艳红.在合作学习中健全小学生的性格[M].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月

[5]宾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J].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0年

[6]任倩.基于合作学习的英语学习者的焦虑情绪分析[M].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月

致谢

本文从选题到定稿,得到了周老师的精心指导,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写作的过程中,周老师始终谆谆教导,精心指点,对文中的不当之处一一修订,聆听老师的教诲,使我获益匪浅,在此向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同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教科院很多老师和本组同学的帮助,老师对工作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同学对我的帮助,使我倍受感动和鼓舞,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论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策略 一、现状分析 合作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协作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但由于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小,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技能,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应用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为要有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合作,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参与效率低,往往出现启而不发、各唱各调、好学生的一言堂等现象;以合作学习代讲、代练;评价时轻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导向,轻集体评价…… 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也与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教育观背道而驰。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特别是当不同的学生分工研究的是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一、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二、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逐步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大量的间接的知识经验,学会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来掌握概念,学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论证,这些大大促进了儿童书面言语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儿童的一些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和品质也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一切使得儿童在心理的各个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小学生心理诸方面的新变化、新发展影响着他们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想象创造性的发展和思维创造性的发展两个方面。 (一)想象创造性发展的特点 儿童入学后,想象的创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日益发展起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再造想象占很大比例,随着经验的逐步丰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想象的创造成分也随之增加,想象的内容也更细致、丰富,并且能在词的水平上进行生动和形象的联想,初步具有了创造想象的能力。有人在研究小学生作文中想象能力的发展中发现,一、二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必须以具体形象作为支柱,谈不上什么创造;三、四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以真实为主,适当地加工修饰,有创造想象的因素;五、六年级的儿童写人物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创造力。 (二)思维创造性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生的思维获得了初步的完善和发展。随着小学生思维的整体发展,小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也在不断发展,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有人根据对创造性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有如下特点。(1)思维的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85%的小学生在写议论文的过程中,受到成人的帮助,但每篇小论文都凝聚着他们独立思维的智慧。(2)思维的深刻性与肤浅性的矛盾。小学生的思维还十分肤浅,但思维深刻性在创造活动中也时有体现。(3)思维的流畅性与滞涩性的矛盾。小学生联想自然、想象活泼,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但在创造活动中,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思维方法的单一、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常有思路中断或进展缓慢的滞涩现象。 (4)思维的发散性与单一性的矛盾。发散思维与单一思维在小学儿童的活动中往往此起彼伏,有时思路较广,有时钻人死胡同,很难自拔。(5)思维的能动性与不随意性的矛盾。一方面他们都能使思维始终指向于明确的创造对象和研究主题;另一方面,他们还不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创造活动,不随意思维、被动思维的惰性仍占有较大的成分。 (三)创造力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一个受各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过程。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一致发现,小学生的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地前进。其进程为:小学一至三年级呈直线上升的状态;小学四年级不再上升或略有下降;小学五年级又回复上升;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再次出现不再上升或有所下降的态势。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认知:感知觉、思维、记忆个性: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克制)人格及情绪发展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个性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自尊。自尊高的小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自尊低的小学生往往自暴自弃。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学生个性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学生个性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我在学校里总会发现几个初三孩子,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欺负同学,甚至无缘无故的就去打同学在我的音乐课上。以前我上课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品德问题,还有其心理问题。如何对这些孩子的打人行为改进呢?通过思考、实践,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介绍: 初三四班有一个学生,叫诸宇豪,初一就和我认识,后来休学了一年,初三刚转来第一天就有人频频来报告: “老师某某人喜欢捉弄人。”问他们原因,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玩玩就打了,于是我就找他教育了一番,可是接下来每节课都是这样,难道是他就是有这个爱好?喜欢打人?怎么办呢?于是我找到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况令我惊讶的是,他父母告诉我: “老师,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打。”看着他们,我想孩子喜好打人的毛病要改掉,还要连同他的父母的这种错误的想法一起改掉。其实这个孩子一点也不笨,脑子还挺聪明的,喜欢参与公共活动,很希望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有很强的表现欲。就是喜欢去惹别人,于是我的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他这毛病。 二、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诸宇豪同学有喜好惹人的坏习惯,只要他有空,他就会找任何理由,任何方法,随时随地惹别人,我想: 或许他有一点攻击性的行为。所谓攻击性行为就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于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 (一)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这类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满。

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意志特点是在其克服困难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随着学习活动逐渐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儿童的意志品质也迅速发展起来。首先,学习是有一定目的和要求的复杂活动,学生必须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如遵守纪律,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等;其次,学习任务是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不但要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一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必须学的东西,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付出意志努力,坚持学习;再次,班级、少先队和学校等要求小学生的行为必须符合集体的利益,从而使小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最后,小学生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义务活动、体育锻炼等,各种活动的任务都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小学生必须约束自己遵守活动的要求,完成活动任务。此外,在小学时期,儿童的情感与意志有密切地联系,儿童的情感常成为行为的动机,并在意志行为中起很大的作用。小学生在这些新的活动过程中,使自己的意志特点日趋明显。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意志力是通过意志品质表现出来的,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具有四个特点。 1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人在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理解所采取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一定要求的良好品质。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等不良品质则是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特征。容易受暗示的人,只能在得到提示、命令、建议时才表现出积极性,而且很快就受别人的影响,不假思索地接受他人的思想。行为具有独断性的人,表面上似乎是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但实际上从不考虑自己所采取的决定是否合理,执行决定时也听不进任何劝告,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一般说来,小学生还不善于自己提出活动的要求,常由老师和家长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他们的监督和协助下完成。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仍在发展。 实验中,研究者给各年级学生分别设计一份有相当难度的语文试卷,包括判断题、选择题、改错题等客观性试题。当所有学生被试答完一半以上的试题时,

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

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 我的孩子小玲有个小本子,有一天,她给我看她的本子,竟然里面有她“发现”的二十几条数学“定理”。我看后发现,有的是以后她会学到的;有的是错误的。但我认为孩子对数学有兴趣,这是难得的,应该发扬光大。您说呢?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孩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完全相同。您的孩子对数学有兴趣,要好好爱护和培养。我国围棋国手常昊从小爱下棋,还没上小学,象棋上父亲就不是他的对手了。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常昊总在半路“失踪”,他是看人下棋去了。少儿围棋班开课半年了,不会下围棋的常昊才来,但围棋班的邱百瑞老师注意到:通常6岁孩子看人下棋,半小时就坐不住了,常昊一坐就是半天。兴趣本身就是一种才能,丘老师经常给常昊开小灶,小神童开始扬帆起程了。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不变,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光鲜。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儿童形成自信心理还是自卑心理有极为严重的影响。 有些家长不太喜欢个性突出的孩子。例如,认死理、表现自己、性格爽直等,他们可能更喜欢“5分加绵羊”型的学生。其实,孩子敢于表现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好,在现代社会,只有敢于坚持个人主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做出一番事业。一个人如果凡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是做不成什么大事的。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要注意两个问题: 关注孩子个性结构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防止孩子形成焦急、嫉妒、任性、孤介、怯生生、自卑、狭小、神经质等个性特征。 关注孩子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协调统一。把孩子个性形成放在社会化的大背景中考虑,既鼓励和发展孩子的个性特点,又使其个性特点符合社会化的要求。

浅谈小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走进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在形式上有着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明显的特征,它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合作学习使的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了能力。这要比传统的手把手的教他们“是什么”收到的效果好的多。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通过这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学效果如何?都是一个未知数,如何上好一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首先笔者认为要开展好一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必须纠正学生存在的以下误区: 一、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动脑筋,大家一块解决问题,即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由于受长期“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模式影响,学生只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于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了一种不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或者直接等待别人答案的习惯,更谈不上从何想、从何说、如何组织精练的语言表达了。这就需要教师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二、学生在交流中常有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也就是学生在交流中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听别人的观点和想法。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让学生正确的交流是达到合作学习目的的重要因素,要促进学生交流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平等性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的出、听的进。“说的出”就是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语言的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训练和积累。“听的进”就是学生除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

小学体育合作学习策略

小学体育合作学习策略 石城一小赖小霞 摘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改实践为依据,论述了有效合作学习的内涵、价值,探讨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和优化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理论。现在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近几年我国许多学者和教师也对合作教学的实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激发学习动机及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等。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因为对合作学习的本质和体育教学的特点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只留于形式,经常与分组练习、分层混淆,很难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体育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弄清体育合作学习的本质内涵,探讨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本质内涵 国外学者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规模、结构化、异质的小组中共同学习,掌握课程内容的一种教学策略。我国学者潘绍伟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通过大量学者的探讨和研究,现在体育界普遍认为:体育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特定的群体中,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的责任分工条件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从上述解释中不难看出,体育合作学习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采用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和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之间进行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教学活动,特别要分清与分组学习的本质区别。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及时进行引导、鼓励;合作学习的机理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的特殊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关系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采用合作学习必须具有群体共同的学习目标,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每个成员必须尽到自己

刘秀梅注重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注重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所以他们对学习也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作为老师,必须要注重他们个性的发展和健康。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创新的精神。不能片面的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对个性张扬的学生不能打击和压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善于诱发小学生想象。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由于小学生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小学生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小学生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小学生改变思路肯定小学生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教师

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小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小学生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刘秀梅 2013.7.5

浅谈学生的个性发展

浅谈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表时间:2017-09-11T11:58:40.66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4期作者:王娟[导读] 爱学生不仅是爱他们的优点,更可贵的是要爱他们的缺点。 宁夏永宁县第一小学750100 使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求教师关爱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给能力弱的学生动手的机会,又怕学生在课堂上耽误时间,没有效果,提出的问题让人尴尬,总是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其实,这种做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成长,与家长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与教育行为都至关重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个性差异,真正使学生在学校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爱学生不仅是爱他们的优点,更可贵的是要爱他们的缺点。家长也应该正确把握孩子的这种心理。 当然,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都是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也是可以矫正的可爱的缺点。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个性发展的核心,即是个人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最大的追求和探索。“鼓励了这种自主便鼓励了个性的发展,抑制了这种自主就阻碍了个性的发展。” 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去做 刚入学的孩子可朔性最强,最容易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教师所做的事,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见老师扫地,就去拿拖布;看见老师擦桌子,也拿抹布到处乱擦,明明还不会干活,却偏偏要自己来尝试做,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发展的具体表现。但由于孩子平时家长包办多,不多做,动作还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弄脏了衣服、损坏了东西,这是孩子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对此,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否则错过了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那就十分困难了。家长和老师还可以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二、在认识上积极引导,表扬鼓励去做 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要从学生的独立性方面进行引导,学生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独立地做几件事就意味孩子具有独立性。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转化的过程,它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或表现出一些独立行为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孩子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并且学会想办法积极克服挫折、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 三、在实践中要提供机会,大胆放手去做 孩子的能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和实践中获得发展的,没有锻炼的机会,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先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那些应该做并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洗洗袜子,收拾房间等,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只要孩子想做,愿意做,就要大胆放手让他去做。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 四、在方法上正面引导,督促孩子坚持去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方法。孩子一开始都是当作“玩”来对待,教师、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玩乐活动中提高独立能力。当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宽容对待,不要批评指责,不要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你怎么那么笨!”“到一边去,别捣乱。”要正面引导,以免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当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或做事情有一点进步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为孩子树立自信心,并愿意继续去做,促使孩子进一步做出努力。比如:我班有一个女学生,胆子特小,总担心自己做不好,做题总是观望别人,不敢写。我说:“写呀!”她说:“我怕写错你批评我,在家做事妈妈总大声骂我、说我笨从不表扬我。”我说:“没事,孩子,怎么想就怎么做。” 五、在家庭和学校,携手共同教育 现在独生子女多,家庭娇生惯养,许多家长一面对孩子的生活全部包揽,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一面又总是抱怨孩子的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怕孩子长大后不能面对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基本土壤,家长则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在孩子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只有当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会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随处可见,关键在于要有效把握,使孩子在循序渐进中能力不断提高,独立性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发展智力。 总之,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适应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求,充分发展其个性,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和储备高素质人才资源。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及策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的信息,增长更多的见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而合理的激励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建立一种促进学生能够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 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语文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并教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在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师可以选择针对性地训练题目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在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的时候,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学生同组异质的原则将学生按照每组四至六人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选择必要的合作要求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二、运用同伴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组内互评。 为使学生在对同伴评价时有据可评,有话可说,同时又培养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的态度,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因此,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评价标准对自己和本组的合作与交流情况做出反思,总结有益的经验,改进问题和不足。在学生自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个人或小组提出评价,以多鼓励为主,使每个学生及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与交流的愿望。 2.组际互评。在注重组内互评的同时,更应注重组际互评,让学生对合作小组集体做出合理的评价,从中反映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不但评知识掌握,而且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一方面增强参与合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一改以往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

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性格发展分别有哪些特点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怎样进行培养和教育

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性格发展分别有哪些特点?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 怎样进行培养和教育? 小学生性格的发展与性格教育 (1)小学生性格发展趋势 小学生的性格发展速率表现出不平衡、不等速的特点。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呈缓慢发展状态,处于发展的稳定时期。小学四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发展较快,处于性格的快速发展期。六年级是小学生性格发展的关键期。 (2)小学生性格特征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性格特征的总体发展是不稳定的,在对社会、对集体、对学习、对劳动或是对自己与他人的态度上,还很容易受暗示,模仿性很强,缺乏自我分析和自我宽慰的能力。小学生的情绪特征还是处于比较稳定发展阶段,而且在各年级之间,情绪的稳定性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尚未真正发展。在果断性发展上比较缓慢,小学生基本上还缺乏适时、果断做出决定的能力。在性格的理智特征发展上,均处于较低水平。 (3)小学生性格教育 小学生的性格发展处于初步的发展时期。性格特征发展不成熟,性格类型也未形成。在对其进行心理教育中,首先要进行适度的理性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但教育要具体形象,不宜过分抽象笼统。教育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选择小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其次,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要注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第三,教师自身的言行及性格,对学生的性格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仿效样式。第四,进行性格教育要根据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规律,有针对性。 初中学生性格的发展与性格教育 (1)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趋势 在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学生性格的发展处于一个缓慢状态,出现一个相对停滞期。从初二开始,各种性格特征又相继进入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期。 (2)初中学生性格发展的一般特点 初中生的性格发展呈现一种剧烈、动荡的状态。即从原来较和缓、平静逐渐进入高速发展变化的态势。他们的性格特征发展的速度和性质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最不稳定的时期。 初中学生的性格情绪特征是情绪情感变化很大,很不稳定,激情在初中生的情绪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容易激动,好走极端,情绪表现比较强烈,起伏大,急躁,做事鲁莽。在行动中常常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在一起,常常不能深思熟虑,沉稳地处理问题。有

怎样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12-04-11T13:11:15.04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黄凤梅蔡爱清[导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黄凤梅蔡爱清(诸城市林家村镇琅古尧小学山东诸城26222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 主、合作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例如,教“5”的认识,我结合实际,以“我们教室里有什么数量是5的事物呢,大家找到吗?看谁的观察力最强”的设问。然后引导学生认一认,数一数,让学生明白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我们对它是那么的熟悉。 2.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教学中让学生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教学“比一比”时,是让学生探索图片,可提出“你看了这幅图可以说出一个故事来吗?”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图片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从而自己发现图中各物品、对象数量不同,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3.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答案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我热情引导他们大胆创新,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做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 4.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我鼓励相邻几个同学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5.让学生感兴趣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当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对体育活动、对文艺活动的爱好等等。 兴趣是建立在人的认识需要的基础上的。它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指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如喜欢数学、喜欢解应用题等。间接兴趣指对事物本身不感兴趣,对事物所能带来的结果感兴趣。我要使学生喜欢数学,令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内在规律、结构特征等吸引兴趣,使之形成需要,从而成为爱好。 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农村小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方案

————————————————————————————————作者:————————————————————————————————日期:

农村小学课堂上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实验方案 抚顺县海浪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部 2011年12月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70年代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开始进行改革,改革过程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及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而成为了新课改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这种理念下,愈来愈多的一线教师尝试着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合作学习法,把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广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师上课时一律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没有根据本学科特点、当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导致在课堂上,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只注重了形式,却没有真正的实效性,不但没有完全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作用,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为此,我校决定进行《农村小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进一步的了解,正确掌握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建立合作意识, 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通过与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交流之后获得一种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获得同学的认可与友谊,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发展。 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与目的。学习过程中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不单是为了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仅要重结果还要重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过程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 通过研究认为:在一个集体中,具有不同智力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一) 本人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比较热爱劳动。无明显个性,,缺乏特别突出的技能。发展比较均衡,无特别突出的爱好。在高中三年的生活中,我不但学习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交到了许多朋友。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缺乏主动性,但不惧怕困难,在每克服一格问题后,都会感到有成功感。这更让我对学习有了很大兴趣。 此外,我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认真预习,积极复习。遇到问题,向同 学请教,向老师咨询。我会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把学习当成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乐事,对它充满了兴趣。 体育运动方面,我比较喜欢游泳,尽管我并不擅长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 我喜欢打羽毛球。对待生活的态度中,我并喜欢攀比。对待经济的态度是钱够用就得,不喜欢铺张浪费、坑蒙拐骗偷。正所谓君子爱财,求之有道。我算不上是一名君子,但我也不是一个小人。 我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不善于团结同学,不善于与同学沟通,交流。但我非常有热心。尽我最大的力量求帮助同学。虽然我并不招人喜欢可是我有我有我自己的原则,和我开玩笑不所谓,请不要要侮辱我的家人。 我还有很多的缺点,如马虎,在对待有的问题比较鲁莽,爱说话,而且不分场合。还有在取得一点小的成绩后,容易自大和骄傲。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有的问题上优柔寡断。而且在睡不醒的情况下容易发脾气。

但尽管我有这么多的缺点,我有信心将它们—改正,不断完善自我,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二) (1)我居住社区楼房的墙壁上,经常有人张贴小广告,严重影响了社区的环 境。我就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和母亲一起用铲子等工具将它们清除掉,遇到贴和 散发小广告的违法行为,我会主动制止。 ⑵我舅舅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培训机构,我把那里当成培养我适应社会能力 的场所,高中期间的每一个暑假,我都到这家培训机构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任何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具备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我的兴趣广泛,计算机、唱歌、足球、篮球都是我的最爱。除了利用课间、课后时间和同学一起踢足球外,节假日我还在小区里和同龄的伙伴一起锻炼。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提高了我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三) 我喜欢唱歌,在班中我经常会陶醉的唱起来?唱歌令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友我永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