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834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11-14.17-19年(11-14.17-19年回忆版)真题

沈阳师范大学834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11-14.17-19年(11-14.17-19年回忆版)真题
沈阳师范大学834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11-14.17-19年(11-14.17-19年回忆版)真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13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辅导课件知识点整理 教材特征: 以某种或数种理论作为其设计思想的基础,并以此处理和协调教育活动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 探讨在通过实施过程,发挥整体的功能,以达到预期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来实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美术与儿童美术 第二章儿童美术的发展 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与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论 第五章托幼机构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章美术与儿童美术 学习目标: ●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的区别; ●当代儿童美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理论: (1) 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和视觉思维的理论, (2) 里德的艺术与教育完全交互融合的理论, (3) 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理论; 学习重点: 了解美术与儿童美术各自的本质,理解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学习关于儿童美术的几种主要理论,能对这些理论的长处与不足作出简单的评析。 美术: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如绘画用颜料、纸、布、绢;雕塑用木、石、泥、铜等等),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等等)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儿童美术 指的是3—6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欣活动。 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思想、愿望以及审美追求。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种类:(1)绘画(2)手工(3)美术欣赏 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的区别 美术对于儿童和成人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成人美术的意义:是人类视觉意象的升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表现的最高形式。儿童美术的意义:成年人对儿童美术的认识是儿童的成长过程。 德国人玛克斯?德索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谈到:儿童时代里,-------对于成长中的儿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简介

长沙师范学校 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界一直存在过分依赖理论思辨而缺乏实证研究的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这种现象越来越成为制约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关键。为适应新时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长沙师范学校于2010年首创性地成立了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将实证研究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儿童发展与教育实验中心主要包括儿童教育实验中心和儿童心理实验中心两大类,现有实验室面积约1500平方米,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实验分室有:幼儿健康教育实验室、幼儿语言教育实验室、幼儿科学教育实验室、幼儿音乐教育实验室、幼儿美术教育实验室、幼儿生活教育实验室、蒙氏教育实验室、建构游戏实验室、角色游戏实验室、幼儿计算机教育实验室、幼儿陶艺教育实验室、基础心理实验室、儿童心理测评室、儿童心理治疗室、儿童行为观察室和讲评室。实验中心秉持以人为本、开放创新的原则,坚持实验技能与实验方法、素养并重,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建立起涵盖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创新型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中心集科研、教学与咨询服务为一体,功能定位主要包括:(1)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提供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2)为全校相关专业(如初等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提供心理学实验教学支持;(3)为全校教育、心理学科的教师提供科学研究的条件;(4)积极开发社会服务功能,为儿童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

实验中心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各实验室不断添置和更新实验设备,目前中心主要有实验仪器60余类共计1224套,价值347.3万,主要设备有:JGW-B2型心理实验台、高清音视频监控系统、儿童箱庭、儿童放松椅、团体活动包、蒙氏教具、感统训练器材、奥尔夫乐器等。教学软件或分析系统有:Interact行为分析系统、心理测评档案管理系统、儿童心理测评软件等。 作为长沙师范学校“十二五”规划项目的重点建设内容,实验中心将以湖南省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建设为契机,力争成为服务湖南学前教育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科研支持中心。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和平电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理解: (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教学难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艺术的门类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那么美术

在我们身边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 (1)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 中应用广泛。例如:建筑、工商业、服装、居室设计等都离不开美术。 A:日用品(例茶杯、壶、炊具、餐具)的造型审美。B:机械制造 专业,机械零、部件图的绘制、识读,零、部件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标 准,实用,还应美观好看,(尤其是外部表面的零、部件)。C:交通 工具:汽车等色彩与外观审美。D:商品包装外观E:广告业的装饰 装潢。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2)对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引导、形象思 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术的概念。 作品展示与分析:教材插图: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 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人投鸟一石子》。旨在向同学们展示美术的魅 力,使同学们对“美术”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先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 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学生的视线,让他们说 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2、在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美术作品? 3、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1)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2)如:油画、壁画、浮雕、陶瓷玉石雕刻等等。 (3)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 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 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 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美术是指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 造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 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 (二) 美术的种类 美术主要包括: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学前儿童交往能力发展与教育类地研究》

《学前儿童交往能力发展与教育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扬中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课题组 我园的省级课题――《学前儿童交往能力发展与教育的研究》于2004年1月份开题启动实施,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和课题研究,已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结题,现将该课题的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从所处特殊地理环境分析 我们地区环境特殊,身处江中半岛,与城市相比,岛上客流量很少,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都要求我们能科学地采用各种方法,通过多渠道来研究幼儿的交往能力,总结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教育策略。 2、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析 当今,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黄金世纪,随着现代社会、高度发展,各个领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在竞争的社会中,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1世纪的基础教育不再仅限于进行固定知识的传递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重在培养未来人才的综合能力,其中幼儿期是人的交往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启蒙期。《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与《规程》将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列为重要培养目标,这是社会发展所需。 3、从幼儿发展的需要分析 人际交往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和管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无论是教师之间还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所有的行为规范和集体准则,无一不是在人际交往与协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同时,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也要求我们充分运用对幼儿发展有利的一

切主、客观因素,使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幼儿园教育必须树立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的教育理念,培养幼儿学会在活动中自主交往、在交往中寻找快乐、探索求学、大胆创新,引导幼儿使用正确的交往方法、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是幼儿发展的需要。 有关研究还表明,幼儿在6岁前获得的社会交往经验,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获得的还是在幼儿园群体生活中获得的,都可为他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我们如果有目的地选定研究内容,发挥教育研究的价值,从优化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因素方面入手,一定会使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幼儿园在生存与发展方面得到双赢。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我们确定选题――《学前儿童交往能力发展与教育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交往,是指人们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消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从而产生心理上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交往,人们可以相互交流知识经验以及各自的需要、愿望、态度等,正确认识他人和自己,从而进一步协调人际关系。人们也正是通过交往才融入社会,成为人类社会中一个个独立的成员。每个人的成长、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社会交往。所以,交往能力乃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最根本的能力。 儿童的交往则是指儿童在与成人的接触、交流以及与同龄人的游戏、学习、生活等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了解别人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逐步通过相互之间的理解协调,使这种关系得到延续和保持。 陈鹤琴理论:多让孩子交流,充分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和眼睛,让孩子自我探索、自我发现问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美术 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以上是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的基本框架,论述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阐述)2、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描述阶段 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则要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及其运动的趋向。为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 4、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要作哪些准备?又透过哪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要点描述: (1)深入了解儿童对欣赏的特殊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他们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情感和理念。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 (2)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有较为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并能不断学习,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儿童的兴趣。 (3)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向儿童作系列的介绍,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训练儿童艺术的敏感性。 5、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①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儿童发展的含义 一、儿童发展的含义 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天性――教养之争 1、遗传决定论(天性难移) (1)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 (2)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3)笛卡尔 2、环境决定论 (1)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2)洛克的白板说 (3)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①成熟 ②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 4、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①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其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遗传,即亲代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②后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③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幼儿正是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2)遗传素质 ①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型,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等。 ②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儿童发展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其基本前提。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儿童在智力、才能、个性等都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遗传素质的影响。 ④但是遗传素质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的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后天环境和教育 ①人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环境。 ②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也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 ④通过教育可以发扬优良的遗传素质,使遗传所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 ⑤学前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使用,也是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三、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发展具有阶段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答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学前儿童美术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着作等身,最重要的着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 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 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 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 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 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 纯度。 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美术也称 C 、 D 或 F 。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 E、民间艺术 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C 、 D 和 F 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设计、 C 绘画、 D 手工、 E 色彩、 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 :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C.皮亚杰 D.冈仓觉 4、1923年幼儿教育家 B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蔡元培 5、《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B 。 A.加登纳 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C.里德D.阿恩海姆 6、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 A 三个阶段。 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 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7、 A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 B.零乱式 C.并列式 D.多层并列式 8、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 。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9、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 C 、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 B、设计 C、临摹 10、命题画可分为 A 和 D 。 A.物体画 B.写生画 C.情节画 D.临摹画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教学总结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 展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 一、学前儿童及相关概念 (一)学前儿童的概念 1、婴儿的概念 3岁前 2、幼儿的概念 3-6岁又可分为幼儿初期、幼儿中期、幼儿晚期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1、学前儿童发展的涵义★★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 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 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任务在于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 (一)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二)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如何发生和发展 (三)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原因 (四)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发展理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谈话法 (三)作品分析法 (四)问卷法 (五)测验法 (六)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考题再现 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 其交往过程中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 访谈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作品分析法 解析:C 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生理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史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遗传特性也叫遗传素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1、儿童的生理成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 基本的前提。 3、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服从一定规律。 4、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关键期: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提出。 0-2岁:亲子依恋形成关键期 5岁前:语言、数概念和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二、环境和教育因素★★ 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起着主 导作用。 (一)环境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制约是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2、儿童与承认的交往活动时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 响作用。 3、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1)家庭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 (3)电视等各种媒体 三、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幼儿自身的心理活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等因素。 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一)发展与发育 发展: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发育:主要指生理发育 (二)转折期和危机期 转折期: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团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 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他心里常常发生紊乱,表现 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 等。 (三)敏感期和最佳期 敏感期也叫最佳期。 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心理活动开始萌芽,也是鹅绒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1

---------------------------------------------------------------最新资料推荐------------------------------------------------------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 1.学前教育研究的六要素是什么? 1.是什么? (What): 反映问题的本质与规律以解决之的认识活动 2.为什么?(Why): 即,研究的目的问题。 研究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研究主体和方法。 3.谁来做? (Who): 即,研究的主体 4.何时做? (When): 即,研究的时间问题。 指研究的时代性、前瞻性。 5.在哪做? (Where): 即,研究的地点。 指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地点和对象的分布。 6.怎么做? (How): 即,研究的方法问题。 选择研究方法要依据课题的性质 2.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步骤有哪些?(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设计研究方案;(4)实施研究方案;(5)得出研究结论;(6)撰写研究报告;(7)评价研究结果;(8)推广研究成果。 第二章 1、问题与课题的关系怎样?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课 1 / 10

题?问题课题(1)从问题中确定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课题(3)采取多种方法确定课题 2、选择课题的方法有哪些?(1)从教育理论层面出发(2)从教育实践层面出发提出(3)从研究者感兴趣问题中选择课题(4)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中寻找(5)从国内外各种信息的分析总结中寻找 3、选择教育研究课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价值性原则: 课题面向教育科学自身发展和教育实践需要。 即,须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价值。 (2)科学性原则: 选题符合教育理论及经实践证实过的教育规律。 (3)创新原则: 研究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有争议而尚无定论的问题;或是从新的角度,依据新的成果,重新研究老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 选题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即,具有实现的客观条件、时机条件和主观条件。 4、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要素: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1.文献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一)根据文献资料的性质、内容加工程度与用途,分为 1.零次文献未经发表和有意识修饰的最原始文献。 2.一次文献含义:

学前儿童发展的理论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学习辅导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本节主要内容:精神分析学派是西方现代最重要的学术思潮之一,因为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弗洛伊德主义,它包括古典的弗洛伊德主义(或者叫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人在出生时,人格的全部就是本我。其主要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当新生儿饿了或尿湿了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哭闹,直到有人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止。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分,反映了儿童日益发展起来的感知、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自我的功能就是寻求更为实际的、被社会允许的方式来满足本能的需求。所以,当一个学步期儿童想要喝奶时,他会找到妈妈说:“牛奶”,而非哭闹。随着自我的不断成熟,儿童逐渐能更好地控制住毫无理性的本我,独立寻找到可行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然而,有些需要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如一个三岁的儿童在两餐之间去偷吃饼干,很快就会被妈妈发现并制止。在这个过程中,人格的第三个部分,超我,就会逐渐成熟。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良心”成分——三至六岁的儿童逐渐将父母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内化而形成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标准。超我一旦形成,儿童就不再需要成人来指出他们表现的好坏了,他们已经能明了自己的好与不好,并会对自己所作所为感觉愧疚和羞耻。(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最重要的生命本能,人在不同的年龄,性的能量——力比多投向身体的不同部位,弗洛伊德称这些部位为“性感带”。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口腔、肛门、生殖器相继成为快乐与兴奋的中心。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以此为依据,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描述了各个阶段的特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一次强调了早期经验和家庭教养对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但由于其关于人格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假设不能被证实,带有很强的假设性,在应用于学前儿童时仍有很大的局限。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尽管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许多观点,但是他更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功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如果照顾者常以拒绝的态度或不一致的方式来照顾婴儿,婴儿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个危险的地方,到处充满不值得信赖或依靠的人。母亲或照顾者是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自主对羞愧(1-3岁),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儿童若无法自己独立,可能会使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并觉得羞耻。父母是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主动对内疚(3-6岁),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作一些自己的能力尚无法应付的事。他们的目标或所进行的活动常和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相抵触,这些冲突使他们觉得有罪恶感。儿童必须保持自动自发的精神,但也必须学习不去侵犯他人的权利、隐私或目标,这样才能克服这种冲突。家人是最主要的社会化代理人。勤奋对自卑(6-12岁),儿童必须要能胜任社会及学习的技巧。在这阶段,儿童常会和同伴比较。只要勤奋,儿童就能学得社会及学习技巧,就会获得自信;但若不能学习这些重要的特质,则会自贬自卑。教师和同伴是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在第七章、第八章还会详细讨论这几个阶段。第二节行为主义的观点本节主要内容:虽然精神分析理论有许多的贡献,但只有小部分同时代的儿童心理学家支持这个观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 1.学前教育研究的六要素是什么? 1.是什么?(What):反映问题的本质与规律以解决之的认识活动 2.为什么?(Why):即,研究的目的问题。研究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研究主体和方法。 3.谁来做?(Who):即,研究的主体 4.何时做?(When):即,研究的时间问题。指研究的时代性、前瞻性。 5.在哪做?(Where):即,研究的地点。指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地点和对象的分布。 6.怎么做?(How):即,研究的方法问题。选择研究方法要依据课题的性质 2.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1)选择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 (3)设计研究方案; (4)实施研究方案; (5)得出研究结论; (6)撰写研究报告; (7)评价研究结果; (8)推广研究成果。 第二章 1、问题与课题的关系怎样?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问题≠课题 (1)从问题中确定课题 (2)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课题 (3)采取多种方法确定课题 2、选择课题的方法有哪些? (1)从教育理论层面出发 (2)从教育实践层面出发提出 (3)从研究者感兴趣问题中选择课题 (4)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中寻找 (5)从国内外各种信息的分析总结中寻找 3、选择教育研究课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价值性原则:课题面向教育科学自身发展和教育实践需要。即,须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价值。 (2)科学性原则:选题符合教育理论及经实践证实过的教育规律。 (3)创新原则:研究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有争议而尚无定论的问题;或是从新的角度,依据新的成果,重新研究老的问题。 (4)可行性原则:选题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即,具有实现的客观条件、时机条件和主观条件。 4、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要素: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琴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生下来大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好 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 1.环境因素的分类 环境是指一切能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的总和。按类型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两部分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条件的总和,如空气、水、气候、食物、 地理位置、生物资源等。 社会环境则是指人类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 按范围分,环境又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两部分。 大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 小环境是指学校、家庭、社区、儿童交往的小群体等。 2.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 在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因素起决定作用。对学前儿童发展影响比较大的社会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因素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也是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之一。儿童年龄越小,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越大。 学前儿童与父母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是任何关系都无法替代的。他们每天有大量的时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前儿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获得独特的行为与习惯,养成不同于他人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与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生活环境则会给学前儿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伤害。古今中外许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有的家长下班回到家,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从来不读书、看报。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极有可能向其父母学习,养成不爱读书的习惯。又如,有研究表明:家庭生活的氮围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吵吵闹闹、剑拔弩张的家庭生活氛围,会让孩子感到极不安全,久而久之,会给其社会性的发展造成伤害 因此,帮助每一个家庭创道(重平等入温?)励支持)清洁安全)家庭生活环 境,搞好家庭教育,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 (2)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环境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主导环境。在所有的环境影响中,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最大。 1)幼儿园担负着教育儿童的重任同家庭一样,幼儿园也是学前儿童每天要生活的地 方、在幼儿园中,每天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保育员对学前ル童进行大量的和根据他们身心发展要面设计触低(目的)て有计划)で有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保育员不间断地观察儿童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影响,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匿合的教。同时,幼儿园的环境氛围、文化品位、人际关系等因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前儿童。因此、幼儿园不仅要根 学前儿童的赞点计合)的育方案)还要常注意幼几园文化的建设)(规范保育员的言行 举)(创造和谐宽松入快极向上的环境使学前儿童受到良好的环境票陶,促进学前儿童的 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着作等身,最重要的着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 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17、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美术也称 C 、 D 或 F 。 A、形体艺术 B、影像艺术 C、造型艺术 D、视觉艺术 E、民间艺术 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C 、 D 和 F 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 B 设计、 C 绘画、 D 手工、 E 色彩、 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A : 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