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件20 (岳麓版必修3)[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新文化运动 文化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思路引导 】 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对西学的态度及结果 1.地主阶级: ①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顽固派:盲目排外。 2.农民阶级 ①太平天国:《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 ②义 和 团: 扶清灭洋—盲目排外 3. 资产阶级: ①早期维新派:中体西用到“君民共主”制度 ②维新派:宣传西方民主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 ③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主张民主共和制 ④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3)“中学为体”: 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4)“西学为用”:
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仿效其教育、赋税、武备等 办洋务,挽救清王朝。 代表人物:奕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学习层面:仍集中在科技教育军事,属于“器物”阶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主干知识回顾
1、背景: 2、目的: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异同
同: ①阶级属性:地主阶级 ②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异:方式不同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 ——中体西用 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 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 中体中用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主干知识回顾
1.背景: 2.目的: 3.内涵: 4.论战: 5.评价:
主干知识回顾
1.背景: 2.目的: 3.内涵: 4.论战: 5.评价: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主干知识回顾
高考模拟训练
高考模拟训练 二、中体西用 1、洋务派所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含义包括 ①不改变中国现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②采 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才能“求强”“求富” ③学习西 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④用西方资产 阶级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政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
主干知识回顾
1.背景:①②③ 2.目的: 3.人物:林、魏 4.特点: 5.评价:
背景
①鸦片战争失败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政治) 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
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 (经济) 定时期的文化.
【结论】社会存在
③闭关锁国打破,中西联系扩大(对外) ④开始冲破传统思想,以新眼光审视世界(思想)
特点:
(1)层面上: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没有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2)两面性:一面带有鲜明时代变化的印 记,另一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评价:
实质:地主阶级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的西学思潮。
积极: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蔚然成风、 社会思潮、主流思想 局限: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西方 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虽然提出学习西方,但又 不敢触 及封建制度,并维持封建统治。
(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 要不要 维新变法 封建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理 实行君民共主的
要不要兴民权、 反对兴民权、设 议院,实行君主 君主立宪政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 立宪
中国应对态度: 排拒---接受---全盘西化
1、开眼看世界 — 师夷长技
2、中体西学
—— 师夷长技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后西学东渐历程
(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
3、维新思想 — 君主立宪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4、革命思想 — 民主共和
(19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历史概念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 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 过重大影响。
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开端——耶稣会传教士 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深入——列强侵华加剧
1、背景:
2、目的:
3、内涵: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以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作为决定国家 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实用科技,举办洋 务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历史概念
(1)中学: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2)西学:
指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主干知识回顾
1.背景: 2.目的: 3.内涵: 4.论战: 5.评价:
背景:
(1)社会: 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①Ⅱ鸦片战争后,民危加深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2)思想: 西学的传播扩大,中外文化猛烈碰撞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主干知识回顾
5、新文化运动 — 民主科学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 西学东渐历程:
1、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 器物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 3、维新思想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制度 4、革命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维新思想
1、早期的维新思想
2、19世纪末的维新思想
主干知识回顾
维新: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 的改革运动。
背景: 目的: 内容: 论战: 影响:
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后)
背景:
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3、内涵:
4、论战:
洋务派 顽固派
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体用之 争 的实质是什么?体用之争的结果如何?影响如何? 材料一:顽固派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便可抵 御外侮。
材料二:“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 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 来。”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西 学为用”。 比较: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异: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实现国家富强;顽固派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为维’提供
维新变法的宣 传家 批判纲常礼教 最为激烈 系统介绍西方近
《仁学》
《天演论》 代文化的第一人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 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 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 面。” 从这句话能看出维新变法思想宣传呈现什么特 点?为什么呈现这样的特点?
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的技术等
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遇到顽固派的阻挠
三、维新变法思想
1、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2、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
3、维新思想的传播——论战
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思考:林、魏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有何特 点? 该如何评价?
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
悉夷、师夷、制夷三位一体, 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 方法是“师夷长技”,根本目的 还是维护封建统治。是中国近 代西学东渐的开始。
魏源认为要师夷制夷,先从洞悉夷情开始。夷之 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林则徐 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魏源形成理 论,洋务派对此继承和发展。
2、 (2002江苏河南综合)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 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压挤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阶级:资产阶级的壮大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维新派代表
人物
重要活动
及主张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代表论著
地位
及影响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开办学堂、研究维 《新学伪经考》 了理论依据 新理论、著书立说 《孔子改制考》 宣传民权思想和君 《变法通议》 主立宪 批判专制君权、 宗法等级制度, 倡导男女平等 翻译西方知识书籍
目的
了解西方,抵御外国的侵略,维护清王朝的统 治,当然也含有挽救民族危亡的意图。
林则徐、魏源开眼的活动
项 目
实 践
人 物 林 则 徐
设译馆、译报、译书
魏 源
编写书籍
著 作
主要思想 地 位 影 响
《各国律例》《四洲志》 《海国图志》 了解、研究世界情况, “师夷长技以夷” 向西方学习 先行者 第一人、先河 蔚然成风、社会思潮、思想主流
评价:
1、实质:地主阶级内部就何种方式来维护清王朝统治
2、作用:
积极:冲击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传播创造舆论环境
指导开展了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局限:仅局限是否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没有触动
封建制度
3、结果:
中法战争暴露洋务运动的弊端,洋务派分化 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
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
儒家思想结合
拓展:康有为为何要采用“移花接木” 方法来宣传变法维新? 请思考:你如何评价康有为采用“移花接木”
的办法来宣传变法维新?他为何这样做?
(1)“移花接木”法是指: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 1、策略的考虑:借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 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 的合理性,减少阻力。 变法的道理。 (2)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 2、思想根源: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 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因此康有 (3)它反映了康有为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发展资 为不敢也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绝裂。 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3、阶级局限性: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 (4)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 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原因)
三.维新思想
1、早期的维新思想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主干知识回顾
②西学的传播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主张: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 动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体 后期 西 经济:发展工商业,商战 用 思想:主张西学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 影响: 启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 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 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
思考: 1.与洋务派相比,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 新派的主张有哪些进步之处?
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为什么早期维新派对洋务派由支持转为分道扬镳?
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早期 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根本原因)
衔接考纲:中体西用含义;洋务运动目的、特点、 结果、实质。[论战]
请阅读材料回答:
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 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 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 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 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 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 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 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 能负其责?”
4、《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 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 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注:朝廷部分采 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在 我国近代思想界中,在实践中直接运用和发展了 这一论调的政治派别是
A.资产阶级改良派 C.出国留学生 B.资产阶级革命派 D.地主阶级洋务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