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课件
合集下载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bb1a83f121dd36a32d82d9.png)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 承受能力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环境问 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区 表现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别 方式 噪声污染
土地盐碱化
放射性污染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联系
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 坏
境问题更加严峻。
问题思考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承受着经
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到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没有足够能
力进行环境整治。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全球性环境问题 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中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 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等。还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问题思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 酸性气体排放量大;②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 难以中和大气和雨水中的酸;③南方多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 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④南方气候湿润, 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选择题 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下题。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解析:依据图示“违法占地”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建设占地、 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 答案:C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环境问 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区 表现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别 方式 噪声污染
土地盐碱化
放射性污染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联系
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 坏
境问题更加严峻。
问题思考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承受着经
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到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没有足够能
力进行环境整治。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全球性环境问题 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中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 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等。还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问题思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 酸性气体排放量大;②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 难以中和大气和雨水中的酸;③南方多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 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④南方气候湿润, 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选择题 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下题。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解析:依据图示“违法占地”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建设占地、 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 答案:C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课件中图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课件中图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6cc20773a32d7375a517802c.png)
9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 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 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各种重金 属引起的 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①藻类大量繁殖; 重金属元 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
危 害
②水体中其他植 物死亡;③鱼类死 亡;④湖泊演变为
素通过食 物链最终 危害人畜
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 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 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
沼泽
健康
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类 型
概念
原因
危害
水 污 染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 致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 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 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 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 质恶化的现象
主要是人为原因造 影响水的有
成的,水污染物主要 效利用,危
有三大来源:工业废 害人体健
水、农业污水、生活 康;破坏生
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 染 来 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 中所含的氮、磷等 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 属的污水排放和固 体垃圾中重金属的 淋溶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 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 泄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 染
海洋石油污染
表 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 华(水花)”,又称“藻 花”;海洋水体:称 为“赤潮”
危害人体健康 (2)危害
造成植物枯死,农作物减产 (3)措施:积极改善城市交通结构;改进汽车燃料,安装汽车排气系 统催化装置等,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质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PPT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质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PPT](https://img.taocdn.com/s3/m/fb854eb92b160b4e777fcfca.png)
(1)说出图中箭头A、B所表示的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 原因。 答案:A: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 能力;B: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 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三方面,请列举常见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 象。 答案: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 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生态破坏主要 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
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审题能力培养 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信息提取 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即将耗尽,科学家呼吁“别再烹煮地球”,倡导“低碳”理念。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解析:第1题,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 是因为资源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此外人类不合理地利用 资源,使资源遭到了破坏,也加剧了这一矛盾。第2题,人类 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剧增,需 要更多的资源来维持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还与人类的错 误认识有关,人类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 答案:1.A 2.C
②表示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 废弃物 。 ③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 影响 。 ④表示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 反馈 作用。
2.阅读教材第97页第2段正文内容和图5.3,说明环境问题产 生的原因。 (1)环境的净化能力。 ①在正常情况下,对于人类 合理 和 适度 的索取,自然环境 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②对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的 容纳 、 分解和 清除 等作用。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6a8b460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0.png)
发展中国家
生态破坏为主
环境保护;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
以过度消耗资源带 发达国家
来的环境影响为主
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大多数的自然资源, 人均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 发展中国家。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及成因归纳
地域分布 城市 乡村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噪声污染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
境质量下降的现象。 类型及成因:
环境污染表现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污染原因 工业废气和交通尾气等任意排放到大气 工业废水和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废弃物任意排放到江河湖海 工业“三废”和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等任意排放到土壤中 城市建设和生活垃圾堆积在城市或郊区 交通、工厂、建筑等 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对人类的反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不良结果。通俗的 讲,环境问题就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友好的态度和行为的报复环境的关系
思考:箭头①②、③④、⑤⑦、⑥⑧分别表示的含义。
⑤⑥
①
③
②
④
⑦⑧
①②: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 ③④: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以“三废”等形式排入环境。 ⑤⑦: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 ⑥⑧: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馈。
3.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危害:(教材p98案例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 鸡突然死亡。经调查,发现是饲料中毒,但因当时 没有弄清毒物的来源,也就没有对此进行追究。然 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当年6-10月,有4家门 人因患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患者初期症状为痤疮样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 沉着,眼结膜充血等。此后3个月内,又确诊了112 个家庭325名患者,之后在全国各地仍不断出现。 至1977年,因此病死亡人数达数余人,1978年,确 诊患者累计达1684人。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753c831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1.png)
课堂小结
课时作业
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读材料完成1~2题。
1.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 )
①环境污染 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生态破坏 ④资源短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 后治理”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 括这一过程。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 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 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
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收入水平低的社会群体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低,贫穷会加剧环境恶化;收入水平提高后,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愿意购买环境友好产品,而且不断 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接受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带动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减缓环 境恶化,最终导致拐点出现。
1. 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 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2. 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系统类型 物质和能量来源 流动方向 生物多样性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太阳能
自然环境的 供给服务
循环流动 单向流动
多样 单一
系统的稳定状态
通过自我调节 达到稳定状态
不具有调节能力 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合作探究:对比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自然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状态。 原因:自然系统能形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自然环 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
课时作业
•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1488cf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6.png)
供给服务功能下降 使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 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
调节服务功能失常 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 加自然灾害的风险。
文化服务功能降低
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1.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例如人类排放的大气,大量细颗粒物等,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形 成雾霾天气) 2.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 体健康 (例如:DDT在环境中难降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最 终危害人体健康)
雾霾所诱发的疾病
结膜炎:空气污染烟雾刺激性气体等 可引起结膜炎症
哮喘:雾霾天,风力小空气流动慢, 可能引发哮喘复发
气管炎:雾霾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 者气温突然变化时
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 机杀虫剂DDT(二氯联苯三氯甲 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 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DDT 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且通 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最 终危害人体健康。70年代开始, 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 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 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 健康的农药的排放
多瑙河的污染
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污染
森林调节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土壤盐碱化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
市区垃圾场
工矿企业、交通工具
草场退化
载畜量下降;草场生态环境恶化;当 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影响农业生产;局部气候恶化;旱涝 湿地萎缩 多发;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调节服务功能失常 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 加自然灾害的风险。
文化服务功能降低
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1.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例如人类排放的大气,大量细颗粒物等,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形 成雾霾天气) 2.有些污染物质会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中危害人类的身 体健康 (例如:DDT在环境中难降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最 终危害人体健康)
雾霾所诱发的疾病
结膜炎:空气污染烟雾刺激性气体等 可引起结膜炎症
哮喘:雾霾天,风力小空气流动慢, 可能引发哮喘复发
气管炎:雾霾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 者气温突然变化时
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 机杀虫剂DDT(二氯联苯三氯甲 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 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DDT 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且通 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最 终危害人体健康。70年代开始, 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 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 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 健康的农药的排放
多瑙河的污染
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污染
森林调节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土壤盐碱化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
市区垃圾场
工矿企业、交通工具
草场退化
载畜量下降;草场生态环境恶化;当 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影响农业生产;局部气候恶化;旱涝 湿地萎缩 多发;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人教版必修二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人教版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910957c258fafab069dc02c6.png)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土层不断从手中流失,故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 失,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
答案
解析
4.下列地区图示该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是( )
A.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黄土高原
答案 D
解析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
解析
考向 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读漫画,回答 5~6 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精准演练
探究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考向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完成 1~2 题。
1.人地关系中“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在图中的( ) A.①箭头中 B.②箭头中 C.③箭头中 D.④箭头中 答案 C
解析 图中①箭头,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排除 A 项;② 箭头表示人类社会可以影响环境,排除 B 项;③箭头表示环境可以反过来 影响人类社会,C 项正确;④箭头表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排除 D 项。
答案
解析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 5~6 题。
5.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环境问题为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解析
6.图示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 )
A.城市
B.沿海地区
C.变化大 D.内陆地区
答案 A
解析 图示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城市。
度的采挖
A.①② C.③④ 答案 D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据材料“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遭采摘、
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动植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土层不断从手中流失,故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 失,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
答案
解析
4.下列地区图示该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是( )
A.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黄土高原
答案 D
解析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
解析
考向 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读漫画,回答 5~6 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精准演练
探究一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考向 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完成 1~2 题。
1.人地关系中“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在图中的( ) A.①箭头中 B.②箭头中 C.③箭头中 D.④箭头中 答案 C
解析 图中①箭头,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排除 A 项;② 箭头表示人类社会可以影响环境,排除 B 项;③箭头表示环境可以反过来 影响人类社会,C 项正确;④箭头表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排除 D 项。
答案
解析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 5~6 题。
5.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环境问题为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解析
6.图示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 )
A.城市
B.沿海地区
C.变化大 D.内陆地区
答案 A
解析 图示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城市。
度的采挖
A.①② C.③④ 答案 D
B.②③ D.①④
解析 据材料“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遭采摘、
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动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9e036ab4daa58da1114a07.png)
B.城市化发展快,耕地快速减少
C.林地破坏严重,环境问题加剧
D.裸地面积减少,生态恢复良好 解析:第 1 题,该地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
节变化大且多暴雨,裸地面积大,因而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第 2 题,比较两图可以发现,该区域裸地面积显著减少,
林地面积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答案:1.B 2.D
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反映了 天命决定一切的思想,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发展。
[在归纳中理清]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
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环境文明
人地关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系主旨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生产力低
科技突飞猛 生产力继续以
生产力
生产力有了
下,发展
进,生产力迅 惊人的速度向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自主梳理]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时间 采集渔猎 时期 农业文明时期
工业文明 时期
环境 环境问题对人 问题 类影响很弱
环境遭到破 资源 短缺 和环境恶化逐
坏,地理环境 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恶化
环境对人类的
人类对环境依
制约作用较强,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第 1 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 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第 2 题,石碑 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对“她”的认 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 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答案:1.A 2.A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3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3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bdcad2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9.png)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9、10、11月数字下降幅度最 大,湖口水龄减小最为明显,故选C。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整 体而言,夏秋季水龄数值偏大,表明水体更新速度用时相对较长,营养 元素更易富集,水体富营养化最易出现,故选D。第(3)题,根据表格可 知,三峡工程蓄水后,湖口水龄平均数值下降,表明水体更新速度变 快。三峡工程蓄水后,下游河段来沙量减少,湖口河段泥沙沉积减少, 河床变深。同时,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下游河段水位下降,使得湖口 河段水位与鄱阳湖湖面落差增大,水体更新能力增强,水龄减小,故选 A。
社会 局 部 利 益 与 整 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
伦理 体利益的矛盾 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
道德
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
原因 个 人 行 为 和 大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不负责
众利益的矛盾 的行为,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指点迷津:分析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定要抓住关键——环境 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在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中,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而近代经济 发展中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是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自主梳理•探新知 合作探究•释疑难 素养培优•提技能 课堂小结•理脉络 随堂巩固•测达标
自主梳理•探新知
知识点
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系统
(1)特点: ①由_太__阳__能___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_生__命__体___, 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___流__动__。 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自__我__调__节___来维持稳定。
资 源 的 有 限 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7: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116d2ab336c1eb91b375d4b.png)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安全 B.影响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
D.降水增加,形成洪灾
读我国雾霾多发区(圆圈所示范围)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D 6.雾霾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是因为雾霾(
)
A.吸收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吸收太阳辐射
D.反射太阳辐射
A 7.正常年份,我国雾霾天气最多的是(
沙漠每年都在南侵
欧洲东部和北亚:工业污染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泄漏事故造成附近地区的土地荒芜。
中国:工业的发展 加重了环境污染
加利福尼亚:全球 烟雾问题最严重的
地区之一。
南美洲:森林大规 模遭砍伐,野生生
物受到威胁。
澳大利亚:化学肥料、不合理的耕作 方式等引起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
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已引 起广泛关注,全球增温致 使海平面上升,进而威胁
美国西进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移民拓殖运动。在宜耕的气候带,扩大耕地面积,农业迅速发 展。但由于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导致林地锐减。1934年5月11日,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 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千米、南 北宽1440千米、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带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 干涸、田地龟裂,庄家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
地域分布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成因
城市
环境污染
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
乡村
生态破坏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发达国家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过度消耗资源
发展中国家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掠夺式开发及快速工业化
32 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
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
D.降水增加,形成洪灾
读我国雾霾多发区(圆圈所示范围)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D 6.雾霾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是因为雾霾(
)
A.吸收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吸收太阳辐射
D.反射太阳辐射
A 7.正常年份,我国雾霾天气最多的是(
沙漠每年都在南侵
欧洲东部和北亚:工业污染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泄漏事故造成附近地区的土地荒芜。
中国:工业的发展 加重了环境污染
加利福尼亚:全球 烟雾问题最严重的
地区之一。
南美洲:森林大规 模遭砍伐,野生生
物受到威胁。
澳大利亚:化学肥料、不合理的耕作 方式等引起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
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已引 起广泛关注,全球增温致 使海平面上升,进而威胁
美国西进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移民拓殖运动。在宜耕的气候带,扩大耕地面积,农业迅速发 展。但由于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导致林地锐减。1934年5月11日,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 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千米、南 北宽1440千米、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带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 干涸、田地龟裂,庄家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
地域分布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成因
城市
环境污染
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
乡村
生态破坏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发达国家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过度消耗资源
发展中国家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掠夺式开发及快速工业化
32 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d399a0ba0d4a7302763a96.png)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表现
成因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 生态 的破坏。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会 破坏 引发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全球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 环境 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人类的某些行动,使全球 变化 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 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 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矛盾冲突。
原因的 矛盾冲突
性质
表现
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并且分布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 的目标,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短期经济 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 利益与长 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不少 远环境效 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 益的矛盾 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 的环境问题
原因的 性质
矛盾冲突
表现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件 第5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件 第5章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4de1d7de80d4d8d15a4ff7.png)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小拓展: 环境问题全球性产生的原因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影响到周 围相关的地区。人类排放的污染物,随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会扩散到其 他地区,甚至影响全球。
(3)对于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学习,可依据教材图5.18,从宏观上了解 我国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原因、目的,结合某一具体功能区进行深入 分析,从中体会因地制宜、有序开发的内涵。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教材中给出的案例是长江经济带,可结合教材图 5.21了解长江经济带的范围,因为教材内容讲述文字较多,可补充相关 的图表资料,深入理解。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的 重要战略,可补充海洋生物资源、空间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料,结合我 国的海洋产业等进行分析。结合教材图5.24理解有关海洋权益的几个基 本概念,结合教材图5.25了解我国设立三沙市的目的,结合教材图5.26 分析钓鱼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因。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1.关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课前 | 必备知识 ·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 ·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
![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中图版选修6](https://img.taocdn.com/s3/m/2ff5c33225c52cc58bd6bee1.png)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 分在我国存在,故A项错误;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误;南方丘陵山区的主 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 C项错误;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 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 样性减少。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典型分布地区
森林破坏严重 次生盐渍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东北林区、□32 _西__南__林__区___ □33 __华__北__平__原__、东北平原 □34 _黄__土__高__原__地__区___和南方低山丘陵区
以及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西北地区和□35 __内__蒙__古__高__原__
中国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 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答案】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 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 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 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就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 发要有一定的限度,现在的结果是过度开发,造成了森林的锐 减。
2.森林资源破坏
(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10
__热__带__雨__林____损失尤其严重。
(2)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林木□11 __砍__伐______、林地开荒和 开矿、□12 ___薪__柴_____采集和大规模□13 ___放__牧_____、空气污染是
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①人们对森林的 __乱__砍__滥__伐____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 人 们 对 野 生 动 植 物 的 _过__度__捕__猎___ 、 砍 伐 和 __非__法__贸__易____,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 __环__境__污__染____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④大量引入的 __外__来__物__种____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PPT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c9b6b6172ded630b1cb66e.png)
自然带朝 什么方向 更替?并 说出更替 的原因。
自然带沿海拔变化的方向更替(由山麓 向山顶更替) 产生原因:海拔高度变化导致的水热变化
28
思考:垂直自然带分异和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的表现有无相似性?有何相似性?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29
规律一:相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垂 直 分
(一)
(二) (三) (四)
10
(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图,总结呈南北方向分异的各自 然带更替规律?
随沿 纬纬 度线 变延 化伸
11
12
(三)
(二)
(一)
请将景观图片按 说一说你 形成这样地域 照合理的次序放 发现了什 差异的主要因 到底图相应位置。 么规律? 素是什么?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
更替:沿经度变化 方向。 延伸:沿经线方向。
垂直地带性
更替:沿海拔 变化方向。
图 示 纬度高低引起热量
的差异
主要是由于纬度位 置引起的热量差异, 成 同时也受水份条件 因 的影响。在高纬和 低纬地区表现得明 显。
距海远近引 起水分差异
主要是由于距海远 近引起的水分差异, 同时也受温度的影 响。在中纬地区表 现得明显。
干湿度地带 沿经度变化方向 分异规律 (东西方向)
水分
非洲大陆
欧洲西海岸
15
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0依次向南、向
北前进。想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200E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垂直带
太阳辐射能带来的 热量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自然带沿海拔变化的方向更替(由山麓 向山顶更替) 产生原因:海拔高度变化导致的水热变化
28
思考:垂直自然带分异和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的表现有无相似性?有何相似性?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关系
29
规律一:相似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垂 直 分
(一)
(二) (三) (四)
10
(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图,总结呈南北方向分异的各自 然带更替规律?
随沿 纬纬 度线 变延 化伸
11
12
(三)
(二)
(一)
请将景观图片按 说一说你 形成这样地域 照合理的次序放 发现了什 差异的主要因 到底图相应位置。 么规律? 素是什么?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
更替:沿经度变化 方向。 延伸:沿经线方向。
垂直地带性
更替:沿海拔 变化方向。
图 示 纬度高低引起热量
的差异
主要是由于纬度位 置引起的热量差异, 成 同时也受水份条件 因 的影响。在高纬和 低纬地区表现得明 显。
距海远近引 起水分差异
主要是由于距海远 近引起的水分差异, 同时也受温度的影 响。在中纬地区表 现得明显。
干湿度地带 沿经度变化方向 分异规律 (东西方向)
水分
非洲大陆
欧洲西海岸
15
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0依次向南、向
北前进。想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200E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垂直带
太阳辐射能带来的 热量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品课件)-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5e0abf6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1.png)
表现: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短缺,森林资
源短缺等。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资源短缺
思考&:据表分析我国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大多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前列,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需求不断提升以及长期的开发利用,人均 资源占有量不足,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水资源,能源资源等 表现突出
资源衰 竭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生物污染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 破坏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 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 的减少和破坏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环境问题产生一般机制
机制一: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资源短缺)
机制二: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课堂互动--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性
活动一:不同学者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 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②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 双重压力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 展中国家,也使得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 境问题更加严峻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GO
Part 2 主要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概念: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
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人均 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 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环境污染
源短缺等。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资源短缺
思考&:据表分析我国资源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大多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前列,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需求不断提升以及长期的开发利用,人均 资源占有量不足,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水资源,能源资源等 表现突出
资源衰 竭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生物污染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 破坏等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 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 少等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 的减少和破坏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环境问题产生一般机制
机制一: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资源短缺)
机制二: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课堂互动--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性
活动一:不同学者对环境问题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 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②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 双重压力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 展中国家,也使得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 境问题更加严峻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GO
Part 2 主要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概念: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地
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人均 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以致难以满足和保 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什么是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 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出现 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 的生存等问题,叫做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环境污染
主要 表现
具体方面
大气污染
原
因
举
例
环 上的悲剧 土壤污染 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来自生产生活的垃圾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污 噪声污染 来自交通、工厂 飞机场附近 染 放射性污染 来自放射性物质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该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为什么如此严重?
问题 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 严重?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 段,而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 人口的双重压力 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 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问题 发生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 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 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
利用资源的方式 不当或强度过大
案例
据国家环保局估计,中国环境问题所造成的总损失将占中国国 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燃煤占世界煤炭 消费量的百分之二十七,是全世界唯一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 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全世界的百分之 十三,二氧化硫排放已是世界第一。
境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环境问题具有地域性特征。
城 市
农 村
问题:比较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环境问题的差异, 完成下表。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城市地区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 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产生的原因
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聚居地过 分集中
乡村地区
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 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等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日本水俣湾汞污染
水污染
“三废”和有害人体健 康的农药不加处理、 限制的排放
泰晤士河
镉
你知道“痛痛病”吗?
2.生态破坏
主要 表现
具 体 方 面
森林的环境调节 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土地荒 漠化加剧 土壤盐碱化
原
因
举例
滥伐森林,森林面 积锐减
生 态 破 坏
自然植被的破坏
沙尘暴
(3)、上述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
问题:读下图,说出全球环境基金主要关注哪些 领域?为什么特别关注这些领域?
ô Ñ ³ õ Ä µ Ï û º Ä 6% ú Ê ¹ ¼ Ë ® Ó ò 13% Æ Ë ä û 9%
森林破坏严 重,物种灭 ú Î É ï ¶ à Ñ ù Ð Ô 绝速度加快
环 物质 能量 环 人类 社会 境 境 废弃物 不协调
表现
环 境 问 题
分布
环境污染
城市以环境污 染为主。
区域性
乡村以生态破 坏为主。 发展中国家比发 达国家严重。
全 球 性
1 已超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国 家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B ) A、 酸雨 B 、臭氧层破坏 C、 噪声污染 D、 城市垃圾
37%
沿海国家废 水直接排入 大海,海洋 运输中的石 油泄漏
ø ò Æ º ± ä » ¯ 35%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 度升高,臭氧层被 破坏
2 对下列环境问题分类正确的是( C ) ①滥伐森林 ②大量使用剧毒农药 ③直接排放工 业三废 ④燃烧矿物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⑤核电 站放射性物质泄漏 ⑥捕杀濒临灭绝的动物 A ①②⑥ ③④⑤ B ①②③ ④⑤⑥ C ②③⑤ ①④⑥ D ①③⑤ ②④⑥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揭示的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 全球变暖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过度排放二氧化碳;过度砍伐森林
人类与环境: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通过生产或生活活动与环境发生联系
人 类 造对 和环 影境 响的 改
反馈作用
环 境
通过生产活动获取 各种物质和能量
人类
社会
环 境
通过生产和消费 排放废物和废能
问题:什么是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
问题: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与人类活动有关吗? 如果有关,请说明影响。
伦 水土流失
北海地中海 的海洋污染 中亚北非 的沙漠化
西雅图噪 音污染
华北地区的 土地盐碱化
日本水俁 湾事件
全球增温海 平面升高
热带雨林毁 灭性破坏及 物种锐减
臭氧层空洞
问题:哪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教学设计
生态破坏
由于人 类活动的 强烈干扰, 近代物种 的丧失速 度比自然 灭绝速度 快1000倍, 比形成速 度快100万 倍,物种 的丧失速 度由大致 每天一个 种加快到 每小时一 个种。
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比较下列环境问题发生在哪些地区?
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环
大气增温、臭氧层 空洞
物种灭绝
不合理的灌溉等 原因 由于大量燃煤和使 用消耗臭氧物质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 物种 到破坏或过度捕猎 灭绝
人口/10亿 哺乳类 3.0 2.5 2.0 1.5 1.0 0.5 人口 鸟类
物种灭绝数/种 60
50
40
30
20 10
从此图表上能看出什么问题? 1650 1750 1850 1950 年份 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 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