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合集下载
脑小血管病ppt课件
❖ 这些表现可同时存在亦可单独存在,它们虽然不是 CSVD唯一特有表现,但高度提示CSVD。
7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病变 微出血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8
脑小血管病的病理
❖ 血管的病理改变:
✓ 小动脉硬化:微粥样硬化斑、玻璃样变性、纤维素 样坏死、微动脉瘤、节段性结构紊乱等病理改变常 见。同时可见脑深部白质出血、微血管迂曲、毛细 血管密度减少等。
粉样蛋白-p(Ap)沉积在脑微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血 管壁上。
❖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成因在分类上有散发型和少见的 家族型。
11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 CAA可以完全无症状,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 ❖ 目前认识的CAA特征临床表现至少有: ✓ 脑叶出血:随着患者年龄递增,CAA在自发性脑叶出
血病因中的比例递增。 ✓ 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CAA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
2
脑小血管分布示意图 3
脑小血管病(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
概述:
❖ 脑小血管功能: ✓ 1、血液运输:管壁的病变、血管的迂曲以及数量的变化会
导致血供障碍 ✓ 2、脑血流量调节:小动脉舒缩—脑血供储备能力的基础 ✓ 3、血脑屏障:脑小血管内皮细胞与小血管紧密连接构成了
22
巨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23
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 CSVD临床表现相对均一,60%为隐匿起病,80%呈进 展病程。
❖ CSVD造成的皮质下型血管性认知障碍(s-VCI),是 最常见且具同质性的VCI亚型。除认知受损外,还表 现有上运动单位受累、步态不稳或易跌、尿失禁、 假性延髓麻痹及帕金森病样等躯体症状,也较易伴 发抑郁等情感障碍。
13
7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病变 微出血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8
脑小血管病的病理
❖ 血管的病理改变:
✓ 小动脉硬化:微粥样硬化斑、玻璃样变性、纤维素 样坏死、微动脉瘤、节段性结构紊乱等病理改变常 见。同时可见脑深部白质出血、微血管迂曲、毛细 血管密度减少等。
粉样蛋白-p(Ap)沉积在脑微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血 管壁上。
❖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成因在分类上有散发型和少见的 家族型。
11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 CAA可以完全无症状,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 ❖ 目前认识的CAA特征临床表现至少有: ✓ 脑叶出血:随着患者年龄递增,CAA在自发性脑叶出
血病因中的比例递增。 ✓ 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CAA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
2
脑小血管分布示意图 3
脑小血管病(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
概述:
❖ 脑小血管功能: ✓ 1、血液运输:管壁的病变、血管的迂曲以及数量的变化会
导致血供障碍 ✓ 2、脑血流量调节:小动脉舒缩—脑血供储备能力的基础 ✓ 3、血脑屏障:脑小血管内皮细胞与小血管紧密连接构成了
22
巨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23
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 CSVD临床表现相对均一,60%为隐匿起病,80%呈进 展病程。
❖ CSVD造成的皮质下型血管性认知障碍(s-VCI),是 最常见且具同质性的VCI亚型。除认知受损外,还表 现有上运动单位受累、步态不稳或易跌、尿失禁、 假性延髓麻痹及帕金森病样等躯体症状,也较易伴 发抑郁等情感障碍。
13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脑血管病ppt课件
详细描述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长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导致动脉壁 受损,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弹 性降低,影响脑部供血。
脑血栓形成
总结词
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内斑块形成或脱落,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 缺氧甚至坏死。
详细描述
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 等原因,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
03
脑血管病,通过手
术切除肿瘤。
脑室减压引流术
用于治疗脑出血、 脑水肿等,降低颅
内压。
其他治疗手段
高压氧治疗
提高血氧含量,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病后遗症,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治疗。
05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策略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是指利用人体内的细胞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脑血管病领域,目前研究的细胞 类型主要包括干细胞、免疫细胞等。这些细胞可以移植到受损的脑组织中,促进脑细胞
的再生和修复。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 制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在脑血管病领域 ,个体化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 别、遗传背景等因素,以制定最适合患 者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脑出血的原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由于血管壁脆 弱或血压骤升等原因,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脑组织 后会引起压迫和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结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血管破 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头痛 、恶心等症状。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长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导致动脉壁 受损,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弹 性降低,影响脑部供血。
脑血栓形成
总结词
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内斑块形成或脱落,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 缺氧甚至坏死。
详细描述
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 等原因,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
03
脑血管病,通过手
术切除肿瘤。
脑室减压引流术
用于治疗脑出血、 脑水肿等,降低颅
内压。
其他治疗手段
高压氧治疗
提高血氧含量,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病后遗症,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治疗。
05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策略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是指利用人体内的细胞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脑血管病领域,目前研究的细胞 类型主要包括干细胞、免疫细胞等。这些细胞可以移植到受损的脑组织中,促进脑细胞
的再生和修复。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 制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在脑血管病领域 ,个体化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 别、遗传背景等因素,以制定最适合患 者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脑出血的原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由于血管壁脆 弱或血压骤升等原因,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脑组织 后会引起压迫和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结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血管破 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头痛 、恶心等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PPT课件
不稳定性心绞痛
休息时出现的心绞痛,程 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硝酸甘油治疗效果较差。
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而持久的胸痛,血清 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和心 电图进行性改变。
脑卒中临床表现与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突然发生的、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的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在24小时内 完全恢复。
脑出血
突然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可伴随血 压升高。
预防策略
未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策 略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综合 性和长期性,以降低疾病发 生率和复发率。
社区干预
社区干预在心脑血管疾病的 预防和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将有更多相关政 策和项目出台。
国际合作
全球范围内的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治疗和预防将进一步 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
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 复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保持健康饮食、戒烟限酒 、适当运动等。
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
心肌梗死护理与自我管理
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保持心理平衡等。
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之一,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血管病变 ,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02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总结词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流受阻 。
详细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肪、胆固醇、钙等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导致血 管壁变厚、血管狭窄。随着斑块的发展,血管的狭窄程度逐渐加重,影响正常 的血液循环,可能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解读PPT课件
成立修订专家组
由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组成修 订专家组,负责指南的修订工 作。
制定修订方案
根据收集和分析的证据,制定 修订方案,明确修订的重点和 方向。
形成最终版本
经过多轮修订和完善,形成最 终版本的《中国脑血管病临床 管理指南(第二版)》。
02
脑血管病概述
脑血管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病变导致 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缺血 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随访内容安排
包括患者功能状况评估、药物治疗情况、生活方式指导、康 复训练指导等。
患者及家属教育和心理支持
患者及家属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脑血管病知识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针对其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其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07
总结与展望
并发症防治
防治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原则
01
防止再出血
严格控制血压,避免情绪激动和剧 烈运动。
降低颅内压
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降低颅内压 。
03
02
防治脑血管痉挛
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等防 治脑血管痉挛。
脑脊液置换疗法
可行脑脊液置换疗法以减轻头痛和 防止脑积水。
mRS评分
评估脑卒中后患者残疾程度,预测预后。
Barthel指数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制定康复计划。
05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原则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原则
静脉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在符合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尽快 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课件
诊断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疾 病。
03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 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 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获 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 凝药、降血压药、降血脂药等,需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
原因之一。
年龄与性别
中老年人群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 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原因。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需要脑 实质或脑室内出血证据。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进行鉴别,如 脑梗塞、脑炎等。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以及了解出血部位、出血量 及周围水肿情况。
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变薄和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和 脑血管畸形则由于血管结构异常,在血压波动或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失语等。
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以及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表现。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疾 病。
03
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 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 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获 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 凝药、降血压药、降血脂药等,需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重要
原因之一。
年龄与性别
中老年人群是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 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等是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原因。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需要脑 实质或脑室内出血证据。
鉴别诊断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进行鉴别,如 脑梗塞、脑炎等。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以及了解出血部位、出血量 及周围水肿情况。
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变薄和脆弱,容易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和 脑血管畸形则由于血管结构异常,在血压波动或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破裂出血 。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失语等。
体征
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等自 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以及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表现。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解读PPT课件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效果评价
适应证
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等。
效果评价
血管再通率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操作风险较高,需 严格掌握适应证。
手术切除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应用价值分析
应用价值
对于部分大血管闭塞或严重颅内压增 高的患者,手术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死 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提醒患者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出血 风险、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定期 监测相关指标。
抗凝药物使用时机和注意事项
房颤相关性脑卒中预防
针对房颤患者,强调抗凝治疗在预防脑卒中中的重要性,选择合 适抗凝药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探讨抗凝治疗在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及 风险。
出血性并发症防范
提醒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出血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确 保安全有效。
影像学检查
首选CT或MRI进行脑部影像学检 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脑电图、经 颅多普勒超声等辅助检查手段。
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长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者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 二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1
目 录
• 脑血管病概述 • 第二版指南更新内容 • 临床管理策略与建议 • 药物治疗进展及推荐意见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脑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病变导致 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缺血 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效果评价
适应证
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等。
效果评价
血管再通率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操作风险较高,需 严格掌握适应证。
手术切除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应用价值分析
应用价值
对于部分大血管闭塞或严重颅内压增 高的患者,手术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死 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提醒患者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出血 风险、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定期 监测相关指标。
抗凝药物使用时机和注意事项
房颤相关性脑卒中预防
针对房颤患者,强调抗凝治疗在预防脑卒中中的重要性,选择合 适抗凝药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探讨抗凝治疗在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及 风险。
出血性并发症防范
提醒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出血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确 保安全有效。
影像学检查
首选CT或MRI进行脑部影像学检 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脑电图、经 颅多普勒超声等辅助检查手段。
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长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者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 二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1
目 录
• 脑血管病概述 • 第二版指南更新内容 • 临床管理策略与建议 • 药物治疗进展及推荐意见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脑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病变导致 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缺血 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PPT课件
研究者们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来调节脑脊液的成分和循环,以治疗神经系 统疾病。
新技术、新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显微成像技术
研究者们正在使用显微成像技术来观 察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在神经系统中的 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
计算模拟技术
研究者们正在使用计算模拟技术来模 拟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特征,以便更 好地预测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脑脊液循环的功能与作用
1 2
3
缓冲和保护
脑脊液可以缓冲脑组织和脊髓免受外力冲击,同时为脑和脊 髓提供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废物。
维持颅内压
脑脊液循环可以调节颅内压,保持颅内压的稳定,防止颅内 压过高或过低。
维持温度稳定
脑脊液循环可以调节体温,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维持体温 的稳定。
03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 循环的疾病与治疗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 关,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生理和药理研究
研究者们正在探索如何通过调节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生理功能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并取 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脑脊液循环的研究进展
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研究
研究者们正在研究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特征,包括脑脊液的生成、流动和吸收机制,以 更好地理解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脑脊液循环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
研究表明,脑脊液循环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等。研 究者们正在探索如何通过调节脑脊液循环来治疗这些疾病。
脑脊液循环的生理和药理研究
脑被膜血管包括硬脑膜血管பைடு நூலகம் 蛛网膜血管和软脑膜血管。
新技术、新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显微成像技术
研究者们正在使用显微成像技术来观 察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其在神经系统中的 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
计算模拟技术
研究者们正在使用计算模拟技术来模 拟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特征,以便更 好地预测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脑脊液循环的功能与作用
1 2
3
缓冲和保护
脑脊液可以缓冲脑组织和脊髓免受外力冲击,同时为脑和脊 髓提供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废物。
维持颅内压
脑脊液循环可以调节颅内压,保持颅内压的稳定,防止颅内 压过高或过低。
维持温度稳定
脑脊液循环可以调节体温,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来维持体温 的稳定。
03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 循环的疾病与治疗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 关,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生理和药理研究
研究者们正在探索如何通过调节脑和脊髓被膜血管的生理功能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并取 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脑脊液循环的研究进展
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研究
研究者们正在研究脑脊液循环的动力学特征,包括脑脊液的生成、流动和吸收机制,以 更好地理解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脑脊液循环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
研究表明,脑脊液循环的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等。研 究者们正在探索如何通过调节脑脊液循环来治疗这些疾病。
脑脊液循环的生理和药理研究
脑被膜血管包括硬脑膜血管பைடு நூலகம் 蛛网膜血管和软脑膜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监测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27
影像学检查---DSA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应用数字计算 与程序将组织图像变成数字信号输入储存,经动脉 或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获得第二次图像,输入计算机 后减影处理,保留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
完整最新版课件
28
影像学检查---DSA
指征:脑血栓形成疑与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有关,需 确诊的疑难病例,准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者.
完整最新版课件
13
完整最新版课件
14
危险性评估:急性期危险因素 反复发作胸痛 ST压低 ST动态变化 肌钙蛋白升高 冠脉造影显示血管内血栓形成
完整最新版课件
15
心绞痛的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最有意义,最常用
静息ECG:仅此不能确定或否定心绞痛
发作时ECG:有下述动态变化 ST > 0.1MV或T波方向改变 ST (变异性心绞痛)
目标:BP<140/90,130/85,130/80mmHg, TG<200mg/dL, LDL-C<100mg/dL
完整最新版课件
22
急性脑血管病
完整最新版课件
23
分类
急 管性 病脑
血
缺血性脑血管病
TIA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腔隙性梗塞 分水岭梗塞 出血性梗塞
多发性梗塞
出血性脑血管病
完整最新版课件
5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完整最新版课件
7
完整最新版课件
8
完整最新版课件
9
胸痛的诊断
疼痛的性质、时间 疼痛诱发方式 疼痛缓解方式
完整最2新0版21课/6件/15
10
《急性脑血管病》课件
开颅手术
对于颅内出血量较大、颅内压较高的患者,开颅 手术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去骨瓣减压术
对于脑肿胀严重的患者,通过去除部分颅骨来减 轻颅内压,缓解病情。
ABCD
血管内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等器械对血管内的病变进行治疗,如动 脉瘤栓塞、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等。
脑室穿刺引流术
对于脑室内出血的患者,通过穿刺引流脑室内的 血液,降低颅内压。
其他治疗方式
高压氧治疗
通过高压氧舱进行治疗,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生活方式的调整
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降低脑血管病的风险。
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形 成,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降血压药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至正常范围可降 低脑出血的风险。
降血糖药物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脑血 管病的风险。
降血脂药物
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预防动脉粥样 硬化的发展。
手术治疗
05
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 与康复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戒烟 限酒,以及良好的睡眠和心理状态。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气候变化 等诱发因素,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 生风险。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慢性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康复训练
《急性脑血管病》 PPT课件
急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急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目 录
• 急性脑血管疾病概述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与治疗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急性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脑血管疾病,也称为脑卒中
认知康复
心理康复
针对认知障碍,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包括 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训练等。
针对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包括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
患者教育与管理
01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脑血管疾 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方法
等知识。
03
生活方式管理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急性 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 (如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 如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较高,是全球范围内的主 要死因之一。
死亡率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较高,多数患者会出现不 同程度的残疾。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饮酒等是急性脑血 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 训练等。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 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 配合康复训练。
04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 康复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 食物的摄入。
目 录
• 急性脑血管疾病概述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与治疗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急性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脑血管疾病,也称为脑卒中
认知康复
心理康复
针对认知障碍,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包括 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训练等。
针对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包括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
患者教育与管理
01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脑血管疾 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方法
等知识。
03
生活方式管理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急性 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 (如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 如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较高,是全球范围内的主 要死因之一。
死亡率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较高,多数患者会出现不 同程度的残疾。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饮酒等是急性脑血 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 训练等。
针灸治疗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 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 配合康复训练。
04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 康复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 食物的摄入。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ppt课件
胆固醇与脑卒中
近年国内外几项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危险。
血脂异常
1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提早10~20 年。
灌注加权成像(PWI)通常在快速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后进行,可提供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相对测量值。
缺血半暗带在MRI上通常表现为有弥散改变但无相应灌注异常的区域(PWI-DWI不一致区)。
壹
贰
影像学检查---DSA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应用数字计算与程序将组织图像变成数字信号输入储存,经动脉或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获得第二次图像,输入计算机后减影处理,保留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
•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患者: 600~0万,死亡率约为60~ 120/10万
但它对小的早期皮质或皮质下梗死,特别是后颅窝病变不太敏感。
影像学检查---颅脑CT
影像学检查---颅脑MRI+MRA+DWI, PWI
常规MRI序列检查在卒中发病最初几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改变不太敏感,仅能在不到50%的患者中发现异常。 由于早期即有缺血脑组织内水分子弥散降低的改变,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在症状出现后几分钟内发现缺血区,能早期确定病灶体积、部位和病灶存在的时间,能检测到相对较小的皮质或皮质下病变,包括脑干或小脑的病变。
近年国内外几项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死亡的危险。
血脂异常
1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提早10~20 年。
灌注加权成像(PWI)通常在快速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后进行,可提供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相对测量值。
缺血半暗带在MRI上通常表现为有弥散改变但无相应灌注异常的区域(PWI-DWI不一致区)。
壹
贰
影像学检查---DSA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应用数字计算与程序将组织图像变成数字信号输入储存,经动脉或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获得第二次图像,输入计算机后减影处理,保留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
•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患者: 600~0万,死亡率约为60~ 120/10万
但它对小的早期皮质或皮质下梗死,特别是后颅窝病变不太敏感。
影像学检查---颅脑CT
影像学检查---颅脑MRI+MRA+DWI, PWI
常规MRI序列检查在卒中发病最初几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改变不太敏感,仅能在不到50%的患者中发现异常。 由于早期即有缺血脑组织内水分子弥散降低的改变,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在症状出现后几分钟内发现缺血区,能早期确定病灶体积、部位和病灶存在的时间,能检测到相对较小的皮质或皮质下病变,包括脑干或小脑的病变。
脑血管疾病 PPT课件
治疗建议
降纤药物的治疗建议
TIA患者有时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 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 患者可考虑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
预后:
约1/3发展为脑梗死, 1/3继续发作,1/3可自行缓解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包括 神经细胞、胶细胞质和血管)。是 脑血管病中常见者,约占 75 %.临 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及脑腔隙性梗死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陈蓉
概 述
脑血管疾病(CVD)是由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导致 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按起病时间分为:TIA 和 脑卒中 按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小卒中 大卒中 静息卒 中
颈内动脉系统TIA的表现:
(1)常见症状:对侧偏瘫,可伴面部轻瘫 (2)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和 Honer征交叉瘫 ②可出现失语症 (3)可能出现的症状: ①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如偏身 麻木或感觉减迟 ②对侧同向性偏盲,较少见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表现
(1)常见症状:眩晕、平衡失调 (2)特征性症状: ①跌倒发作 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③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3)可能出现的症状: ①吞咽障碍、构音不清 ②共济失调 ③意识障碍 ④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 ⑤眼外肌麻痹和复视 ⑥交叉性瘫痪
(五)辅助检查
1.应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 2 . CT 检查:发病当天,特别是 6 小时以内多正 常。 24~48 小时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对脑 干梗死 CT 显示不佳,有条件时可做 MRI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检查、脑 局部血流量测定均可发现异常 3.在无CT时,为了明确诊断,只要病人无明显 颅高压时可行腰穿,脑脊液多正常。大面积梗 死时压力可增高
心脑血管疾病介绍PPT课件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危 险因素,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3
心理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 情绪波动,可采取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法 。
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
01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
疗、外科手术等。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
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词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详细描述
尽管我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已经有了一定的 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例如,我 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 ,探索更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开展大规模的临 床试验来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我们 还需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工作,提高 公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和意识。
脑血管系统
由脑动脉、脑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为大脑提供氧气和营养 。
心脑血管系统生理功能
心血管系统
推动血液流动,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同时将废物排出体外。
脑血管系统
为大脑提供血液、氧气和营养,同时将废物排出体外。
心脑血管疾病分类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等。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心电图等心脏相关检查。
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 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病情变 化,如有需要,及时与医生沟
通交流。
06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危 险因素,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3
心理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 情绪波动,可采取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法 。
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
01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
疗、外科手术等。
个体化治疗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
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词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详细描述
尽管我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已经有了一定的 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例如,我 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 ,探索更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开展大规模的临 床试验来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我们 还需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工作,提高 公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和意识。
脑血管系统
由脑动脉、脑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为大脑提供氧气和营养 。
心脑血管系统生理功能
心血管系统
推动血液流动,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同时将废物排出体外。
脑血管系统
为大脑提供血液、氧气和营养,同时将废物排出体外。
心脑血管疾病分类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等。
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心电图等心脏相关检查。
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 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病情变 化,如有需要,及时与医生沟
通交流。
06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jinan张微微主任课件
诊断流程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脑小血管病的 类型及程度。
治疗方法与药物
治疗方法
根据脑小血管病的类型及程度,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不同的治 疗方法。
常用药物
针对脑小血管病的不同病理生理机制,选择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脂药、降压药等 药物进行治疗。
康复与护理
康复治疗
谢谢观看
针对脑小血管病引起的功能障碍,采取物理疗法、作业疗法 、语言疗法等康复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护理重点
关注患者的认知、情感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护理需求, 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脑小血管病的预防与控 制
预防策略与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体检
保持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戒烟 限酒,以及良好的睡眠和心理状态。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并干预 可能导致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控制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 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降低脑小 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社区干预与管理
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社区活动、宣传册、讲座等形式,普及脑小血管病的知识和 预防方法,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建立健康档案
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脑小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进行跟踪管理 和干预。
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
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脑小血管病的发生。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提高患者认知
向脑小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普及 疾病知识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 正确认识疾病,避免不必要的恐
慌和误解。
指导患者自我管理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包 括记录病情变化、按时服药、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脑小血管病的 类型及程度。
治疗方法与药物
治疗方法
根据脑小血管病的类型及程度,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不同的治 疗方法。
常用药物
针对脑小血管病的不同病理生理机制,选择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脂药、降压药等 药物进行治疗。
康复与护理
康复治疗
谢谢观看
针对脑小血管病引起的功能障碍,采取物理疗法、作业疗法 、语言疗法等康复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护理重点
关注患者的认知、情感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护理需求, 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4
脑小血管病的预防与控 制
预防策略与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定期体检
保持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戒烟 限酒,以及良好的睡眠和心理状态。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并干预 可能导致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控制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 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降低脑小 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社区干预与管理
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社区活动、宣传册、讲座等形式,普及脑小血管病的知识和 预防方法,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建立健康档案
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脑小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进行跟踪管理 和干预。
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
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预防脑小血管病的发生。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提高患者认知
向脑小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普及 疾病知识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 正确认识疾病,避免不必要的恐
慌和误解。
指导患者自我管理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包 括记录病情变化、按时服药、保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无明确效果(IMS III、SYNTHESIS、
5
MR Rescue)
2020/8/18
4
W国家h神a经t系’s统N疾病e临w床医in学研S究t中ro心ke? Top 10 for 2012-4
4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 再次证实房颤患者新型口服抗凝剂优于华发林(ENGAGE AF)
19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 治疗通过导管向脑室注射1mg tPA或者盐水,每8小时一次。 前250例的安全终点, 1年随访发现19例(7.3%)严重不良事件。 脑出血发生率17.5%,其中90%为无症状脑出血。 主要安全终点低于原来设想的安全阈值,整个试验应该按照原来计划 进行。
15
Chinastrokeresearch@
2020/8/18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6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17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URICO-ICTUS试验是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在西班牙 10个中心实施。 选择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6-25,所有患者在 静脉t-PA治疗后随机分为尿酸治疗治疗组和安慰剂组, 尿酸治疗组静脉点滴500ml液体含有1g尿酸、5%甘露醇和0.1%Li2CO3。
10
2020/8/18
5
W国家h神a经t系’s统N疾病e临w床医in学研S究t中ro心ke? Top 10 for 2012-4
5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首先,中国拥有最丰富的卒中患者 群和最丰富的研究资源,在全球大 规模临床试验中,中国的入组速度 一直是我们最为骄傲的地方。
其次,中国政府对卒中的研究日益 重视,研究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 充足的研究资金为卒中的研究提供 了保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卫生部北京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8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3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 证实静脉溶栓对于老老年、严重卒中和合并房颤的卒中有效
1
(IST-3)
• 对于急性轻型卒中和TIA短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优于阿司匹林
2
(CHANCE)
3 • 急性脑出血降低血压是安全的,也可能有TICH II)
6
• 对于心衰患者使用华发林可以减少一半卒中,但是绝对减少很小,
7
有严重出血风险(WARCEF)
• 对于年轻隐匿性卒中患者PFO封堵治疗的效果仍然没有被证实
8
(CLOSURE I、RESPECT、PC trial)
• 对于新发腔隙性梗死患者把收缩压降低到130mmHg以下趋于有效
9 (SPS3)
• 间断气动加压减少卒中后静脉血栓栓塞事件(CLOTS 3)
比较发病6小时内动脉内治疗和发病4.5小时内静脉t-PA溶 栓治疗。 入组324例动脉治疗患者和324例静脉溶栓患者。
动脉治疗组较静脉治疗组良好预后(90天mRS 0-2)的比例略 高,但无统计学意义(OR=1.25, 95%CI 0.88-1.79, p=0.1), 脑出血明显增加(OR=2.82,p=0.0001),死亡下降 (OR=0.61,p=0.022)。 动脉内治疗方法包括动脉溶栓(41例)、机械取栓(71 例)、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77例)。
主要终点为90天良好预后(mRS0-1)的比例。研究最终纳入411例患者, 尿酸治疗组211例,安慰剂组200例。 主要结局显示尿酸治疗组有好的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 (RR=1.23, 95%CI 0.96-1.56, p=0.099)。 安全终点(痛风、死亡和脑出血)两组无差别。
18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11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PET-MRI
Cyclotron
12
2020/8/18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2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影像判读核心实验室
Core Lab of Imaging for Stroke Research
13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14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9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学术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执行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 工作委员会(Working Committee) 中国卒中临床研究网络(China Stroke Research Network) 国际卒中研究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Stroke Research) 核心实验室(Core Lab)
第三,中国临床医生的研究热情前 所未有的高涨,热心从事卒中相关 研究,他们的付出给卒中研究提供 了强大动力。
6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卫生部
7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领域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慢性肾病 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代谢性疾病
依托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IMS-III SYNTHESIS MR RESCUE mobile stroke unit (MSU) CLEAR-ER INTERACT-2 STICH-II CHANCE
마스터 제목 스타일 편집
对于成人低分化胶质瘤早期切除优于活检 重新思考TBI患者颅内压监测的时机 偏头痛患者自我报告的诱发因素不可靠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DBS治疗 卒中血管内治疗仍不确定 (MR RESCUE, SYNTHESIS expansion) 减少不必要医学浪费的五不准 AAN抗栓治疗围手术期选择的指南 联合抗血小板治疗TIA和轻型卒中 (CHANCE) 癫痫监测单元中的SUDEP 良好血压控制有益于大脑 (SPS3)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临床医学研究网络布局示意图
有临床研究经历
自愿申请
基本临床研研究条件
专门临床研究协调员(参与科技
部培训)
国家中心
医院支持
核心成员 网络成员
国家中心审核
年检
中国卒中临床研究网络
退出机制
成员单位
Member of China Stroke Research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