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径流计算
平原区地表径流计算
采用地面分类计算法计算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本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在有水文径流实测资料的地区是通过实测资料还原和一致性分析后的径流量系列,作为评价地表水资源量的依据。
但我省的平原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基本上没有能满足要求的径流实测资料,因此,只能采用其它方法计算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量。
由于我省降雨资料丰富,基本上每个县级以上城市都有气象局的蒸发资料,因此可通过降雨和蒸发资料来计算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
本次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南京水文所水资源室推荐的地面分类计算法来计算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
1计算方法南方水网地区水资源分区下垫面一般可分为水面、城镇建设区、水田和旱地(包括非耕地)四种类型。
根据不同下垫面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产水深,从而求出整个水资源分区的产水量。
以1天为计算时段,采用逐日计算。
①、水面产水深水面产水为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差,即:式中:R w 为为时段水面产水量(mm ); P 为为时段降雨量(mm ); K e 为为蒸发皿折算系数; E o 为时段蒸发皿蒸发量(mm )。
②、城镇建成区产水城镇建设区特点是下垫面透水性较差,产水量可简单表示为降雨量乘以径流系数,即:oe W E K P R ⨯-=PC R I I ⨯=式中:R I为时段不透水地面产水量(mm);C I为径流系数;P为为时段降雨量(mm);③、水田产水水田的产水由排水及渗漏形成的壤中径流两部分组成。
当水田的蓄雨深小于最大蓄雨深时不排水,当蓄雨大于最大雨深时则超出部分排水,保持水田蓄雨不大于最大蓄雨深,当蓄雨消耗完后则依靠灌溉使水田保持适宜水深。
本次计算定义水田蓄雨容量为水田最大蓄雨深和水田适宜水深的上、下限均值之差,根据《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我省的水田蓄雨容量在水稻的生长期平均为50mm。
另外,在水田蓄雨期间每天还要产生渗漏,由于广东省平原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在自然条件下,渗漏量在一个月内基本能从土壤中流出,渗漏水基本上排入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计算公式
地表径流计算公式地表径流计算公式是水文学中的重要内容,用于估算地表径流量。
地表径流是指降雨或融雪后,流经地表流域地表面流动到河流或湖泊中的水量。
地表径流量的计算需要考虑降雨的影响、流域的特征以及土壤和植被的条件等因素。
地表径流计算公式的常用形式是根据流域面积、降雨量和流域特征等参数进行拟合得到的经验公式。
其中,最常用的公式是经验公式和水文模型方法。
经验公式是根据实测资料建立的经验关系,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地表径流量。
而水文模型方法则是通过建立流域水文循环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据和参数进行计算。
一种常用的地表径流计算公式是Nash模型,它是根据流域面积、平均坡度、土壤可蓄水量、降雨量和蒸发量等参数进行计算的。
Nash 模型的计算公式为:Q = P - E - S - I其中,Q代表地表径流量,P代表降雨量,E代表蒸发量,S代表土壤蓄水量,I代表地下径流量。
另一种常用的地表径流计算公式是SCS模型,它是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服务的一种模型。
SCS模型的计算公式为:Q = (P - Ia) * (1000 / CN - 10)其中,Q代表地表径流量,P代表降雨量,Ia代表初始降雨损失,CN代表曼宁曲线数。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地表径流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计算方法,如GIUH(Green-Ampt蓄滞水模型)、SCS-CN模型等。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流域特征和降雨情况进行计算的。
在实际应用中,地表径流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小流域来说,采用经验公式通常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而对于大流域来说,水文模型方法更为适用,可以考虑更多的参数和条件。
地表径流计算公式是水文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我们估算地表径流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流域特征和降雨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通过地表径流计算公式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地表径流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管理和洪水预报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若干农田降雨地表径流计算方法述评
若干农田降雨地表径流计算方法述评孔莉莉;张展羽;孟佳佳【摘要】对当前国内外农田降雨地表径流预测方法进行综述,介绍降雨地表径流总量预测中的统计分析法、径流曲线法、人工智能法以及降雨径流过程实时预测中的水文学法、基于水量平衡与能量守恒的动力学法等5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现有预测方法在描述农田降雨入渗产流这一复杂机理问题上还存在着严重的精度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继续深入开展农田降雨入渗产流机理研究,以期研发一套较高模拟精度的适用于农田降雨地表径流预测的机理性模型,为进一步防控因降雨冲刷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蚀以及农田非点源污染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0(030)002【总页数】5页(P82-86)【关键词】农田;降雨;地表径流;径流预测方法;综述【作者】孔莉莉;张展羽;孟佳佳【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0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200098;淮安市水利规划办公室,江苏,淮安,223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1农田降雨地表径流预测是定量研究农田非点源污染物径流输出负荷的前提,对于防控因降雨冲刷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蚀以及农田非点源污染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用于确定降雨径流量的方法多为直接求定法、水文学法、基于水量平衡与能量守恒的动力学法等。
但由于农田降雨径流过程受降雨特征(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等)、下垫面特性(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地等)以及农业管理措施等众多因素影响,农田降雨径流形成机理非常复杂,并且在以往针对自然区域的降雨径流模型中没有充分考虑作物水分管理措施对农田水文过程的影响。
因此,针对国内外现有的各类降雨径流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讨论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田降雨径流预测研究中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1 降雨地表径流总量直接求定法1.1 基于统计理论的径流预测模型应用统计分析法通常是根据降雨径流这个物理现象的实验观测资料,借助于影响径流过程众多因素中的某个因素或几个主要因素来建立与径流量之间的响应关系。
径流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径流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在水文学中,径流量是指河流或河川流域中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水量。
径流是由降雨或融雪引起的地表和地下水流向河流的过程。
径流量的计算对于水资源管理、防洪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径流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影响径流量的因素。
一、径流量的定义。
径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水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量来表示。
径流量的计算通常以立方米每秒(m³/s)或毫米(mm)为单位。
在实际应用中,径流量是指在一个流域内所有径流过程的总和,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是指降雨或融雪后,未被土壤吸收和植被蒸发的水流向河流的过程。
地下径流是指降雨或融雪后,被土壤吸收并渗入地下水层,最终流向河流的过程。
径流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总和。
二、径流量的计算公式。
径流量的计算通常使用流域水文模型来进行。
流域水文模型是通过对降雨、蒸发、渗漏和地表径流等过程进行模拟,来估算径流量的工具。
常用的径流计算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水文比例法、水文模拟法等。
1. 经验公式法。
经验公式法是根据历史水文数据和流域特征,通过经验公式来估算径流量。
常用的经验公式包括Nash模型、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SCS)模型等。
这些经验公式是根据实测数据和统计分析得出的,可以用于不同流域的径流量估算。
2. 水文比例法。
水文比例法是根据流域的降雨量和蒸发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来估算径流量。
通常使用水文平衡方程来表示,即降雨量减去蒸发量和渗漏量,即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总和。
3. 水文模拟法。
水文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流域内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来估算径流量。
常用的水文模型包括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型、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HSPF)模型等。
这些水文模型可以考虑降雨、蒸发、渗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过程,对径流量进行较为准确的估算。
地面径流计算公式
地面径流计算公式地面径流是指雨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是雨水在地表流动时,由于地面的不平坦、土壤的渗透性等因素而导致的径流。
地面径流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地面径流量的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雨水在地表流动时的情况,对于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工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面径流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基于水文学原理和实际观测数据的分析,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雨水在地表流动时的径流量。
地面径流计算公式通常包括降雨量、土壤类型、地形、植被覆盖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地面径流的形成和流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面径流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 曼宁公式。
曼宁公式是描述水流在河道中的流速和流量的经验公式,它也可以用来计算地面径流量。
曼宁公式的一般形式为:Q = C A (R^2/3) S^0.5。
其中,Q为地面径流量,C为曼宁系数,A为流域面积,R为雨量,S为坡度。
曼宁公式是一种经验公式,它的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通常可以用来估算地面径流的量级。
2. 坡面径流计算公式。
坡面径流是指在坡面上由于雨水的降落而形成的径流,它通常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Q = K I A。
其中,Q为坡面径流量,K为径流系数,I为雨强,A为坡面面积。
坡面径流计算公式通常适用于小流域和小面积的坡面,它可以帮助我们估算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坡面径流的量级。
3. SCS单位线法。
SCS单位线法是美国农业部(USDA)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SCS)提出的一种计算地面径流的方法,它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Q = (P 0.2S) ^ 2 / (P + 0.8S)。
其中,Q为地面径流量,P为降雨量,S为土壤持水能力。
SCS单位线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计算地面径流的方法,它可以在没有大量实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径流量的估算。
地面径流计算公式的应用。
地面径流计算公式可以用于水资源管理、防洪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水资源管理中,地面径流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径流量,从而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利用和调度。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doc
流域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摘要:径流系数是描述降雨和径流关系的重要参数,在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理论研究、规划、设计计算中应用广泛,在流域或区域的雨水径流总量、径流峰流量、流量过程线以及非点源污染物总量、各设施规模的计算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径流系数有着不同的含义 ,其相应的统计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应用目的和取值不尽相同。
而且要获得流域的径流系数通常是比较困难的,在一些特殊流域基本上很难获得能满足要求的径流实测资料,尤其在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计算中实测数据资料往往相当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利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去满足工程建设对水文数据的需求。
本文综合了大量的数据以及列举了多个例子,详细地介绍了不同情况下径流系数的推求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提出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心得。
关键词:流域径流量降雨量径流系数一引言流域径流系数是指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式为:α= R/P,式中α为径流系数, R 为径流深度, P 为降水深度。
α值变化于 0~ 1 之间,湿润地区α值大,干旱地区α值小。
我国台湾地区河流年平均径流系数>0.7,表明径流十分丰富;径流贫乏的海滦河平原,年平均径流系数仅有0.1。
根据计算时段的不同,可分为瞬时雨量径流系数、雨量径流系数、年径流系数、多年平均径流系数等。
径流系数综合反映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
瞬时雨量径流系数是指某一特定的流域或汇水面上,降雨期间随时间变化的径流厚度和降雨厚度之间的瞬时变化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变量,这个意义上的径流系数就是瞬时雨量径流系数。
雨量径流系数是指降雨时,在某一汇水面上产生的径流量(厚度)和降雨量(厚度 )的比值,一般用于估计一场降雨在某一汇水区域内单位面积产生的平均径流厚度。
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反映了流域降雨厚度和径流厚度长时间的关系,是一个累积结果。
在各种径流系数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年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arcgis地表径流量计算公式
arcgis地表径流量计算公式ArcGIS地表径流量计算公式是根据地表水文过程中的水量平衡原理,以及地形、降雨量、土壤类型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的一种方法。
通过该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出流域内的地表径流量,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表径流量是指降雨过程中未被土壤渗透、蒸发和植被蒸腾等因素消耗的水分,以及土地表面产生的流动水。
它是流域水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洪水预测、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ArcGIS地表径流量计算公式的具体形式是:Q = P - I - (ET + G)其中,Q表示地表径流量,单位为毫米(mm);P表示降雨量,单位为毫米(mm);I表示降雨入渗量,即降雨水分渗入土壤的量,单位为毫米(mm);ET表示蒸发蒸腾量,即植被和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和植被蒸腾的量,单位为毫米(mm);G表示地下径流量,即降雨水分通过土壤渗透进入地下水的量,单位为毫米(mm)。
在进行地表径流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流域特征和数据来确定各个参数的数值。
降雨量可以通过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获取,也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和气象模型进行估算。
降雨入渗量可以通过土壤类型和土壤含水量等参数来计算。
蒸发蒸腾量可以通过气象数据和植被特征来估算。
地下径流量可以通过流域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和水文模型进行计算。
在ArcGIS软件中,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空间分析功能来进行地表径流量的计算。
首先,需要建立流域的数学模型,包括流域边界、地形等要素。
然后,根据降雨量、降雨入渗量、蒸发蒸腾量和地下径流量等数据,利用ArcGIS的工具进行计算。
最后,可以生成地表径流量的空间分布图和统计分析结果,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ArcGIS地表径流量计算公式是一种基于地表水文过程和流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和计算方法。
它可以用来估算流域内的地表径流量,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ArcGIS软件的支持,可以方便地进行地表径流量的计算和分析,提高水文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水文计算公式(红山)
式中:
F--流域面
积L-,-主以河km道2
长J-,-主以河km道计
对超过50年一 比降,以‰
遇的洪水应考 m1i=
m1×0.2λ1 ×
式中:
ip--造峰强
度λ,1,λ--系 数,可由《
K= 由瞬时单位线
mli/n= 0.31
参数n、k和前
由于J=
141 ‰>15‰,
f=
F/L2= 0.73
0.35×
S(t)曲线用
g地am表ma径di流st过函
程计算表
t
t/k
(1)
(2)
0
0
1
3.23
2
6.45
3
9.68
4
12.90
5
16.13
6
19.35
7
22.58
8
25.81
9
29.03
10
32.26
11
35.48
12
38.71
当ip> 50mm/hr
s(t) (3) 0 0.972 0.999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0.000 0.000
1.000 0.000 0.000
1.000 0.000 0.000
1.000 0.000 0.000
1 5.4 (7) 0 0.90
t
n
k
△t
4
0.84
0.31
1
②地下径流 地下径流计算 按下式计算:
t≤T时
Qt=
Q0+(Qg-Q0)× (t/T)
径流系数_精品文档
径流系数1. 什么是径流系数?径流系数是指降雨发生后,降水量中形成地表径流的比例。
在水文学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描述下雨后的水分分配情况。
径流系数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降水在地表径流和入渗之间的分配方式。
2. 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径流系数的计算通常基于降雨量和地表径流量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径流系数 = 地表径流量 / 降雨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地表径流量是指降雨后在地表流动的水分,不包括入渗到地下的水分。
降雨量则是指雨水降落到地表的总降水量。
3. 径流系数的影响因素径流系数的数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3.1 地表状况地表的不同状况会对径流系数产生影响。
例如,水密性较高的硬质地表往往会导致较高的径流系数,因为它不易渗透水分。
相反,土壤较松散的地表则有较高的入渗能力,导致较低的径流系数。
3.2 降雨强度降雨的强度也会对径流系数产生影响。
当降雨强度较大时,地表往往无法快速吸收水分,从而导致较高的径流系数。
3.3 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对地表径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有较高植被覆盖率的地区,植被可以有效地吸收部分降雨水分,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因此具有较低的径流系数。
4. 径流系数的应用径流系数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以下是径流系数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案例:4.1 水资源管理通过对降雨数据和径流系数的分析,可以帮助水资源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分配情况,做出合适的供水计划。
径流系数的计算还可以用于水库蓄水量的估算。
4.2 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了解不同地区的径流系数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如果一个区域的径流系数较高,可能需要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
4.3 水文模型研究径流系数是水文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过对径流系数的研究,可以改进水文模型的准确性,提高洪水预报和水资源管理的效果。
5. 总结径流系数是一个描述降水后的水分分配情况的重要参数。
它可以通过地表径流量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
浙江省水文计算手册
浙江省水文计算手册一、简介水文计算是指利用相关的数据和公式,对水文要素进行计算和分析,以了解水文过程和水资源状况的工作。
本手册旨在提供浙江省水文计算的相关信息和方法,以便于从事水文工作的人员进行准确高效的计算。
二、基础概念1. 降雨量计算降雨量计算是指对特定区域和时间段内的降雨量进行测算的过程。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等面积法、等时距法和等权系数法。
在浙江省水文计算中,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气象局提供的降雨数据进行计算。
2. 地表径流计算地表径流是指降雨后在地表流动的水量。
地表径流计算常用的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单位线法和曲线数法。
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水文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测的降雨数据和流量观测站的数据,进行地表径流的计算。
3. 地下径流计算地下径流是指降雨后被土壤吸收并通过渗透进入地下的水量。
地下径流计算一般采用水量平衡法或指数法。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的渗透性能、植被覆盖情况和降雨强度等因素。
4. 河流径流计算河流径流是指流经河道的降雨产生的径流。
河流径流计算可以通过流域水文模型进行,根据不同的模型,可以进行不同级别的河流径流计算,包括小河流、中河流和大河流等。
5. 蓄滞洪计算蓄滞洪是指通过建立水库或者调蓄区来调节洪水的流量和流速,使之逐渐减小并延缓过程。
蓄滞洪计算通常采用调蓄容积法、调蓄位汇流法或者水动力学模型等方法进行。
6. 水文频率计算水文频率计算是指根据历史的降雨和径流数据,结合统计学原理,对未来某个时间段内的降雨频率和径流频率进行推算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可靠度推算法和概率分布法等。
三、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水文计算的基础工作,它包括数据的采集、清洗、存储和分析等过程。
在水文计算手册中,需要详细描述浙江省的数据来源、数据质量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软件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水文计算也逐渐借助软件进行。
在浙江省水文计算手册中,应该提供一些常用的水文计算软件的介绍和使用方法,以便从事水文工作的人员能够高效地进行计算和分析。
径流小区法计算公式
径流小区法计算公式径流小区法是研究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的一种常用方法,而其中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对于准确评估和分析相关数据至关重要。
先来说说径流小区法里最基础的一个公式——径流量的计算。
径流量(Q)等于观测时段内流出小区的总水量(V)除以观测时段(T)。
这公式看起来简单,可实际操作中得精确测量那总水量和观测时段。
我记得有一次带着学生们去实地观测。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来到了郊外专门设置的径流小区。
孩子们兴奋得像一群小鸟,叽叽喳喳的。
我一边叮嘱他们要认真记录数据,一边给他们讲解每个步骤。
我们用专门的测量工具仔细测量流出小区的水量,学生们有的眼睛紧紧盯着刻度,有的拿着本子认真记录,那股认真劲儿让我特别欣慰。
可就在这时候,出了个小插曲。
一个学生不小心把记录的数据弄混了,急得都快哭了。
我安慰他别着急,咱们重新来,最后顺利完成了测量。
再来说说泥沙含量的计算公式。
泥沙含量(C)等于收集到的泥沙重量(M)除以径流量(V)。
这个计算也不简单,收集泥沙的时候得保证没有杂质混入,还得精确称重。
在另一次观测中,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
我们打着伞,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雨水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们深刻理解了这些公式不是书本上生硬的字符,而是实实在在能解决问题的工具。
总之,径流小区法的计算公式虽然看似枯燥,但只要我们深入实践,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和价值。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了解水土保持的神秘大门,让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所以啊,可别小瞧了这些公式,认真对待,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结果,为保护环境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径流计算公式
径流计算公式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在水文学中,准确计算径流对于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设计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咱就来好好唠唠径流计算公式这回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山区考察水利情况。
那地方风景倒是挺美的,可就是水资源的管理让人头疼。
当地的农民们眼巴巴地盼着能有个科学合理的水利规划,让他们的庄稼能喝饱水,有个好收成。
咱先来说说常用的径流计算公式之一——经验公式法。
这就好比是个“土法子”,但有时候还挺管用。
经验公式一般是根据大量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
比如说,有个公式会考虑降雨量、流域面积这些因素。
就像你做一道数学题,把这些数字往公式里一套,就能算出个大概的径流量。
再说说推理公式法。
这个方法就稍微复杂点啦,得考虑更多的参数,像流域的形状、坡度,还有土壤的类型等等。
想象一下,一个流域就像是一个大盆子,这些参数就是决定这个盆子能装多少水、水流出去有多快的关键因素。
还有一种叫单位线法。
这就像是给径流画了个“时间表”。
通过分析之前的降雨和径流过程,得出一条反映流域汇流特性的单位线。
然后呢,根据新的降雨情况,就能用这条单位线来推算出径流的变化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径流计算公式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就像给病人开药,得对症下药。
如果流域的特点不清楚,参数估计不准确,那算出来的径流量可能就差之千里。
就拿我考察的那个山区来说,一开始,当地用的计算方法不太对,结果规划的灌溉渠道总是不够水,庄稼都蔫蔫的。
后来经过仔细的调研和分析,重新选择了合适的径流计算公式,调整了水利设施,情况才慢慢好起来。
总之啊,径流计算公式就像是水利世界里的“神奇密码”,掌握好了,就能让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可别小看这些公式,它们背后可是凝聚着无数水文学家的智慧和努力呢!。
地面径流过程计算公式
地面径流过程计算公式
地面径流过程计算公式早期,我国一般采用径流系数法进行城市雨水产流计算,这是一种基于经验的统计方法,尤其在缺少城市地表下渗数据时适用。
城市地表径流系数并非固定值,降雨初期,透水性地面的土壤含水率相对较低,土壤下渗能力较大,产流较少,实际径流系数较小,而随降雨进行,土壤含水率增大,实际径流系数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而对于不透水性地面,降雨初期部分雨水消耗于填洼,使得实际径流系数较小,随填洼结束,实际径流系数趋于定值。
而对于较大尺度范围内,通常选用综合径流系数来计算城市产流状况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φ: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S:单一地面种类面积,m²或km²;
φ;:单一地面种类的径流数值;
S:所选区域面积,m²或km²;
i:地面种类序号。
地下径流计算公式
地下径流计算公式
地下径流计算公式是指用来计算地表径流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的公式。
地下径流是指降雨或融雪后,未能在地表上形成流水,而是沿着土壤孔隙进入地下水的水分。
地下径流的计算是水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径流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基于水文学原理和土壤特性。
其中,有几种常用的地下径流计算公式,如Nash公式、斯地奇-服戎公式和贝克公式等。
这些公式考虑了降雨量、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壤透水性等因素对地下径流的影响。
以贝克公式为例,地下径流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Q = c × K × A × (P - I)
其中,
Q代表地下径流量(单位为体积/时间);
c是地下径流系数,反映了土壤渗透性与排水条件的关系;
K是土壤渗透系数,表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渗入土壤中的能力;
A表示降雨面积(单位为面积);
P是降雨量(单位为长度/时间);
I是土壤最大蓄水能力,即土壤饱和水分量(单位为长度)。
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区域,地下径流计算公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下径流计算公式,并根据相关参数进行计算,以得出准确的地下径流量。
总之,地下径流计算公式是水文学中用于计算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计算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下径流的产生和变化,从而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雨水径流总量计算公式
雨水径流总量计算公式我们需要了解雨水径流的两个主要形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是指降雨过程中未被土壤吸收和渗透的雨水流经地表流出的部分;地下径流是指降雨过程中被土壤吸收和渗透后流至地下水体的雨水。
计算雨水径流总量时,我们需要分别考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贡献。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参数。
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降水的量,通常以毫米/小时表示。
降雨量是指降雨过程中的总降水量,通常以毫米表示。
土壤蓄水容量是指土壤中可以存储降雨水分的能力,通常以毫米表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计算地表径流的贡献。
地表径流的计算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计算单位面积内的洪峰流量,然后将其乘以流域的面积得到总的地表径流量。
洪峰流量的计算可以使用公式Q = CiA,其中Q表示洪峰流量,C表示流域面积的径流系数,i表示降雨强度,A表示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或流域划分方法进行测算。
地下径流的计算相对复杂一些,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土壤蓄水容量、降雨量等因素。
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利用水文模型进行模拟计算。
水文模型可以根据降雨量、土壤蓄水容量、土壤类型等参数,模拟地下径流的生成和流动过程,从而得到地下径流的总量。
计算雨水径流总量的公式可以表示为:径流总量 = 地表径流量 + 地下径流量地表径流量 = 洪峰流量× 流域面积地下径流量 = 水文模型模拟计算得到需要注意的是,计算雨水径流总量时,需要准确地测量和估计相关参数,如降雨强度、降雨量、土壤蓄水容量等。
同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模型也是十分重要的,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雨水径流总量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和参数,需要综合考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贡献。
通过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和模型,我们可以准确地估计雨水径流总量,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地表径流系数表
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地表径流系数表1. 导言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而水源涵养功能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
地表径流系数是衡量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地表径流对降雨的响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水源涵养功能量核算地表径流系数表的编制方法和应用。
2. 地表径流系数的定义地表径流系数(Surface Runoff Coefficient)是指降雨中通过地表径流形式流出的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
它是衡量降雨对地表径流的贡献程度的指标,通常用C表示。
地表径流系数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起伏、降雨强度等。
不同地区的地表径流系数差异很大,因此需要编制地表径流系数表来指导水资源管理和规划。
3. 地表径流系数表的编制方法编制地表径流系数表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水文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
下面是编制地表径流系数表的基本步骤:3.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水文数据,包括降雨量、径流量、蒸发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台站、水文站等渠道获取。
同时,还需要收集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起伏等地理信息数据。
3.2 数据处理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对降雨量、径流量等水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每个地区的平均降雨量、平均径流量等指标。
然后,对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起伏等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
3.3 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地表径流系数的计算通常采用统计方法或模型方法。
统计方法是根据实测数据进行计算,而模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每个地区的地表径流系数。
3.4 地表径流系数表的编制在计算出地表径流系数后,可以根据地理信息数据和地表径流系数进行表格编制。
表格可以按照地区划分,每个地区对应一个地表径流系数。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起伏等因素进行细分,编制更加详细的地表径流系数表。
4. 地表径流系数表的应用地表径流系数表在水资源管理和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水资源管理地表径流系数表可以帮助水资源管理部门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表径流情况,从而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表径流计算公式
地表径流计算公式地表径流计算公式是指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来估算地表径流量的公式。
地表径流是指在降雨后,降雨水分在地表流动形成的水流。
地表径流是水文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表径流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方法有所不同,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地表径流计算公式——蓄满指数法。
蓄满指数法是一种常用且简便的地表径流计算方法,它基于蓄满指数的概念来估算地表径流量。
蓄满指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地表径流形成的时间与总降雨时间的比值。
蓄满指数的大小反映了地表径流形成的速度和程度,可以用来判断降雨水分的分配情况和径流产生的大小。
蓄满指数法的计算公式为:地表径流量= P × (1 - e^(-k × t))其中,P为降雨量,k为蓄满指数,t为降雨时间。
这个公式的推导基于一定的假设和实验数据,通过对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径流过程进行观测和分析,得出了这个计算公式。
该公式的使用范围相对广泛,适用于一般的降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蓄满指数的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蓄满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到1,当蓄满指数为0时,表示降雨水分完全透入土壤中,没有形成地表径流;当蓄满指数为1时,表示降雨水分完全形成地表径流。
根据具体的地表条件和降雨特征,可以通过实测和经验确定蓄满指数的值。
通过蓄满指数法计算地表径流量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数据应该是准确的,可以通过气象观测站的数据或者降雨记录仪来获取。
其次,蓄满指数的值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可以通过历史降雨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估算。
最后,计算结果只能作为估算值,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地表径流计算公式是估算地表径流量的重要工具,蓄满指数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蓄满指数的值,可以对地表径流量进行较为准确的估算,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表径流量、实际蒸散量计算方法
附录A地表径流量计算方法A.1 地表径流量的计算可采用地表径流系数法来计算地表径流量。
地表系数法计算简单,参数少,参考文献较多,实用性较强。
地表径流量由降雨量乘以地表径流系数获得,计算公式如下:QF PREα=⨯…………………………(A.1)式中:QF—地表径流量,单位为毫米(mm);PRE—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α—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系数α是地表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可由径流小区观测的降水与地表径流数据计算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能力;各类生态系统地表径流系数可参考表A.1。
表A.1 各生态系统类型地表径流系数α参考值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实际蒸散量计算方法实际蒸散量AET 计算公式(Zhang et al.,2001)如下:AET =(1+w×E 0PRE 1+w×E 0PRE +PRE E 0)×PRE …………………(B.1)式中: AET —实际蒸散量,单位为毫米(mm );w —土地利用类型的用水系数(参考值:森林2,灌丛1.5,草地0.5,农田0.5,人工表面、裸地和荒漠为0);PRE —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 );E 0—潜在蒸散量,单位为毫米(mm ),可按照FAO Penman-Monteith 方法,由公式(B.2~B.6)计算:E 0=0.408×∆×(R n −G )+γ×900T+273×μ×(e s −e a )∆+γ×(1+0.34×μ)…………(B.2)()217.2740980.6108exp 237.3237.3T T T ⎡⎤⎛⎫⨯⨯⎢⎥ ⎪+⎝⎭⎣⎦∆=+…………(B.3) 1-10.07(-)i i G T T +=⨯ …………(B.4)=30.66510p γ-⨯⨯…………(B.5)= 4.78ln (67.8-5.42)h h μμ⨯⨯…………(B.6) 式中:∆—饱和水汽压-温度曲线斜率,单位为千帕每摄氏度(kPa/℃);R n —表面净辐射,计算方法见GB/T20481-2017,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 2); G —当月土壤热通量,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 2);T i+1—后一个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T i-1—前一个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γ—干湿表常数,单位为千帕每摄氏度(kPa/℃);p —气压,单位为千帕(kPa );T —月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μ—2m高处的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h—高度,单位为米(m);μ—h处的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hEs—饱和水汽压,单位为千帕(kPa);Ea—实际水汽压,单位为千帕(kPa)。
地下径流
分类
按降水形态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按形成及流经路径分为生成于地面、沿地面流动的地面径流;在土壤 中形成并沿土壤表层相对不透水层界面流动的表层流,也称壤中流;形成地下水后从水头高处向水头低处流动的 地下水流。广义上,径流还包括固体径流和化学径流。径流是引起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水情变化的直接因 素。其形成过程是一个从降水到水流汇集于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包括降雨、截留、下 渗、填洼、流域蒸散发、坡地汇流和河槽汇流等。融雪径流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热量,使雪转化为液体。在融雪 期间发生降雨,就会形成雨雪混合径流。影响径流的因素有降水、气温、地形、地质、土壤、植被和人类活动等。
与壤中流的区别
坡地土壤并非均质,沿垂直方向通常都存在层理,各层的导水率各不相同。从坡地表面下渗的雨水,在一定 条件下会积蓄于相对不透水层上部,形成暂时的饱和带,引起侧向水流运动,构成壤中流。即使积蓄的水分不能 使土层饱和,也会导致壤中水分侧向运动,进而影响壤中径流的形成。于维忠阐述了界面产流的机理,沈冰等通 过室内透水坡面降雨产流实验,证实在均质土壤中由于垂向吸力势大于水平向动能,故在短历时内没有壤中流发 生,这间接表明土层界面的存在是壤中流产生的必要条件。随着雨水继续向下渗透,水分会在深层形成永久饱和 带,在永久饱和带中的侧向水流运动则属于地下径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产业转移园规划区内已开发的区域为华鸿铜业,面积为20公顷,未开发面积为
407.57公顷。
根据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园区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2l6mm,径流系数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
2.3-93)中表15的推荐值,硬化地面(道路路面、人工建筑物屋项等)的径流系数可取值
0.80,其它绿化地面(草地、植被地表等)的径流系数可取
8.16万m3
/a。
表3-19不同类型区域地表径流中水污染物浓度参数单位:
mg/L污染源
农田径流
xx径流BOD57
30COD
80
20~600总氮93~10总磷
0.02~
1.7
0.6对于园区已建成区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可参考城市暴雨水,未开发区域可参考农业耕地雨水径流中水污染物的浓度,结合表3-19,计算本工业园区地表径流量,见表3-20。
表3-20工业园现状地表径流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负荷单位:
t/a地表类型
已建成区
未开发区
合计初期雨水径流量
(万m3/a)
1.48
6.69
8.16BOD5
0.44
0.47
0.91COD
4.58
5.35
9.93总氮
0.10
0.60
0.70总磷
0.01
0.06
0.07
0.18。地表径流量估算公式如下:Qm103CQA(3-1)式中:Qm——降雨产生的路面水量,m3
/a;
C——集水区径流系数;
Q——集水区多年平均降雨量,mm;
A——集水区地表面积,m2。
通过地表径流量估算公式计算,可得目前园区地表年径流量,见表3-18。
表3-18不同类型区域地表径流量
地表类型
已建成区
未建成区
合计地面面积(ha)
20.0
407.57
427.57径流系数
0.80
0.18
——地表径流量(万m3/a)
35.46
160.44
195.90对于地表径流中水污染物浓度参数选取,可类比《面污染源管理与控制手册》(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具体取值见表3-19。一般来说,面源污水大部分的污染物出现在降雨前15分钟初期的雨水中,假定降雨集中在一年中的150天,每天连续6小时的降雨,6小时降雨的前15分钟为初期降雨,计算得出一年中的初期降雨总径流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