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最早是作为图腾崇拜而出现的
龙与中国文化
![龙与中国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ba05283680203d8ce2f2454.png)
龙与中国文化【摘要】龙是中国最神圣的动物神,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虽然在其他国家也有龙的相关神话和崇拜习俗,但是龙的文化只有在中国发展的最为完善。
在西方的大多数国家,龙甚至是被作为邪恶的象征,而且西方龙的形象也与中国龙的形象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中国历来被称为“龙的故乡”或“龙的国度”,也只有中国人能被称为“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流最为久远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文化现象之一。
从七八千年前到21世纪,龙崇拜经久不衰,其延续时间之长,史无前例。
从古代的帝王到平民百姓,都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拜倒在龙的脚下,其崇拜之广,崇拜人数之多,世所罕见。
我们有理由相信,龙文化对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和民俗等都有巨大的影响。
【关键字】龙文化图腾神灵崇拜王权一、龙的起源要说龙的起源,首先要讲到图腾崇拜,龙最早是作为一种图腾出现的。
图腾崇拜是早期人类的观念停留在“人类社会——自然界”二元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类早期的本能活动主要有“求食”、“求偶”和“求安”三种。
“求食”和“求偶”本能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因而创造各种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求安”本能活动是为了满足精神需要,因而创造各种精神文化。
在洪荒的远古,人类生存环境恶劣,随时面临死亡的危胁,尤其是猛兽的侵袭。
为了在生存斗争中求得自身的安全,原始时代的人们除了采用积极地方法抵御各种威胁之外,还采用一种消极的方式来求得安全。
这种方式不是跪拜祈求,而是结亲或认亲,于某种动物结为亲属,或认某种动物为祖先,于是便产生了图腾崇拜。
通过史料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有很多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有虎图腾,狼图腾,蛇图腾等等。
但是,我们又能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龙这种动物。
那么,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学术界,大多数证据表明龙是以蛇为原形构造出来的。
第一,第二……。
综上,我们认为龙是在蛇图腾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而蛇在世界许多民族中,是比较普遍的图腾之一。
中国传统龙文化
![中国传统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ee34fac8d376eeaeaa31e6.png)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年),长16.8厘米,宽11.5厘米, 厚2.8厘米,1974年在巴林右旗羊场乡额尔根勿苏村征集,采用墨绿色 玉琢磨而成。整体呈卷曲状,首位相接。猪首,额头隆起,两个圆弧形 耳直竖,耳下雕出圆眼,下颌部前伸,磨刻阴线勾出双唇、鼻子。颈部 有一穿孔。
红山玉龙
红山玉龙 名 称: 红山文化玉龙 制造年代: 新石器时代 材 料: 玉 国家一级文物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龙造型完美、工艺精湛、古朴自然、遒劲有力、俊逸 神奇、神采飘扬,给人以一种昂扬向上腾飞之美感,达到了 超凡脱俗、形神兼备的境界,堪称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不 亏中国国宝“中华第一玉龙”的雅称。
国家一级文物“铜座龙”
铜座龙集四种动物特征于一身:龙 头、麒麟背、犬身、狮尾,其造型区别 于传统的四大龙型,为犬坐式,以三角 形的构图弓身踞坐,尾部上翘,与云纹 卷成旋状。右爪着地,左爪抬起放在一 块祥云上边,并与后爪相连。龙身整体 造型流畅,做工精美考究。专家根据 《金史》卷43《舆服志》的记载确认, 该铜座龙为金熙宗至金世宗时期皇帝辇 辂上的饰物,是金源文化的代表之一。 是金源文化的代表,国家级文物精品。 原物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物专家学者鉴定为中华第一坐龙。
九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 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 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 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 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 紫禁城的房屋九千九百九十间半。 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 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 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个钉。
中国文化中的龙象征什么?
![中国文化中的龙象征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6074de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a.png)
中国文化中的龙象征什么?一、龙的图腾由来龙起源于古人们的图腾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
据考古学家的推测,中国人类祖先可能会崇拜老虎、蛇、鹰等动物,但是龙的形象出现在什么时候,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但是,根据部分考古发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中已有祭礼中出现的龙骨以及龙文化物品,如玉龙、金龙等。
二、龙的丰富象征意义1. 龙是权力和尊贵的象征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皇帝都将龙作为自己的象征,如黄帝、汉武帝、唐朝的李唐皇帝、明朝的明成祖等等。
龙的形象体现出皇帝的权力和尊贵,龙的图腾也被视为皇族的血脉。
2. 龙具有神奇的力量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神奇的存在,可以呼风唤雨、遁入云霄,具有神奇的力量。
在古代寺庙的壁画中,龙还常常被描绘成具有救济灾难和护佑人民的作用。
3. 龙象征着汉族民族的核心文化基因在中国族群中,龙元素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龙也被视为汉族文化的核心文化基因之一,因为汉族自古以来就以龙为图腾,将龙作为自己的主要象征和精神灵魂。
4. 龙被视为幸福和好运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时被视为幸福和好运的象征。
许多诗歌和绘画作品中,龙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幸福、吉祥的形象,飞舞在蓝天白云之上。
三、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极高,影响深远。
在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戏曲、民间文化等领域,龙都有着广泛的运用。
在汉字中,有很多的字旁与龙有关,如云、文、升、观、战、龙等,都是含有龙的形象或者与龙相关联的。
除此之外,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也与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都是以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元素。
综上所述,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神秘、威武的形象,更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龙不仅承载了汉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关于龙的由来
![关于龙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fe471eb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7.png)
关于龙的由来由来: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一种说法认为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
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历史起源: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
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
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
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青龙为祖龙。
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
而西方神话中的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形成:“龙”在商代形成的一个突出标志是龙开始有了角。
当然这时龙角的形状还不固定,有的如长颈鹿,角呈锥形;有的如绵羊,角向后卷;也有的如花冠,还有的似羚羊,此外还有前卷型、虎耳型、螺旋形等各种形状。
商以前的龙形象中并没有角,在商代龙却生出角来,其中原因,在于商代对“角”的崇拜。
在动物中,角一般是雄性动物才会生有,而且硕大强壮的角,往往是强壮有力的象征,因此角受到远古先民们的重视和崇敬,成为祭祀等宗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商代对角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但祭祀的牺牲必须有角,而且依场合的不同,角的大小形状也有不同。
祭天地时用作“牺牲”的牛,角要如茧栗大小;祭拜祖先时用作牺牲的牛,角以能握在手中而不出把才算合适;宴请宾客用的牛,角要一尺长;有时用来祭祀的牛,还要求两角要平齐,绝对对称,要有光泽。
关于龙的 知识
![关于龙的 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68ea86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a.png)
关于龙的知识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神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龙的形象一直被人们所崇敬和喜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本文将从龙的起源、形象特征、文化意义等方面,对龙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一、龙的起源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图腾崇拜,而其具体形态则源于多种动物的特征融合。
据考古学家研究,龙的原型可能是蟒蛇、鳄鱼、蜥蜴等动物,这些动物在古代都被视为神秘、力量和长寿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的形象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神性和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图腾之一。
二、形象特征龙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具有鳞甲、鹿角、蛇身、鱼鳍、虎爪等特征的综合体。
这些特征都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密切相关,如鳞甲代表了龙的坚硬和力量,鹿角则象征着勇猛和力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龙的形象也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特征一直得以保留和传承。
三、文化意义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首先,龙被视为吉祥、富贵和权力的象征,常被用于皇室和官方的装饰和建筑中。
其次,龙在民间信仰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相信龙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运。
此外,龙还与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龙的形象经常出现在诗词、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龙的种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龙种:1. 黄龙:黄龙是五方五帝中中央黄帝的象征,也是中国四大神兽之一。
其形象通常为黄色,具有鳞甲和蛇身等特征,被认为是掌管五行中土行的神兽。
2. 青龙:青龙是东方之龙,代表春季和东方。
其形象为青色,具有鳞甲和鹿角等特征,掌管东方七宿,是五行中木行的象征。
3. 白龙:白龙是西方之龙,代表秋季和西方。
其形象为白色,具有鳞甲和虎爪等特征,掌管西方七宿,是五行中金行的象征。
4. 赤龙:赤龙是南方之龙,代表夏季和南方。
其形象为红色,具有鳞甲和蜥蜴等特征,掌管南方七宿,是五行中火行的象征。
龙的文化知识
![龙的文化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f011d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8.png)
龙的文化知识
1. 龙的起源: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图腾文化。
在中国古代,人们以蛇为图腾,而随着历史的演变,蛇逐渐被赋予了各种动物的特征,形成了龙的形象。
2. 龙的意义:在中国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和力量。
龙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宫殿、庙宇和建筑中,代表着皇权和神灵的权威。
同时,龙也被视为祥瑞的象征,被认为能够带来好运和繁荣。
3. 龙的形象:龙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身躯庞大、鳞片覆盖、长有角、须和爪的生物。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龙的形象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龙都是一种神秘、威严和力量的象征。
4. 龙的传说:在中国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和故事,如“画龙点睛”、“叶公好龙”等。
这些故事和传说丰富了龙的形象和文化内涵,使其更加生动和具有趣味性。
5. 龙的影响: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建筑、艺术、文学等方面有所体现,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龙在传统节日中被用来装饰建筑物和服饰,在婚礼等场合也常常出现。
总的来说,龙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和象征,代表着吉祥、权威和力量。
无论是在历史、文学、艺术还是日常生活中,龙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龙的历史
![龙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c764894daef5ef7ba0d3c89.png)
起源: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査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
兴隆洼文化的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了8000年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
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种动物的特征)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形象: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
具体是哪九种动物有争议。
相传龙的形体“九像九不像”,《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
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
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
其声如戛铜盘。
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
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
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另一说是:“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还有一说是:“头似驼、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历史演变:一、夔龙期自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期,经商周,延续到秦汉,以商周夔龙为代表。
夔龙的原型为湾鳄或巨蜥,一鸷(凤)足而四爪。
商夔螭,一鸷足,二或四爪。
商中晚期,夔龙夔螭夔风并逢,产生六种以夔龙为主的并逢夔龙夔螭夔风徽识,表示同为祖先。
西周继续沿用,并将夔龙夔螭综合为一种新形态,此时一鸷足,多为弯月形二爪。
龙的由来
![龙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c6282839a216147917112844.png)
龙的由来篇一:关于龙的来历关于龙的来历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古代原始部落的图腾,是黄帝部落的图腾,关于这个图腾形象的由来其实非常简单,非常单纯。
在中华民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分布着很多部落,各个部落都有自已崇拜的图腾,这些图腾基本上都是动物,比如:鹰、马、蛇、鹿等等,各个部落为了生存资源经常发生战争,最后黄帝部落在战争中统一了各个部落,当时黄帝部落为了让统一后的其他部落人都能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了生存与自然而战,不让被统一的部落人有一种被打败、被统治、被吞并的感觉,因此,黄帝下令,废除各个部落原有的图腾,包括黄帝部落的图腾也一并废除,重新创造一种新的图腾,这种图腾包括所有原来被统一的部落图腾的一部分,让所有人认为这是新创建的部落,不是谁吞并了谁的部落,因此新的图腾就包括了马脸、鹿角、鹰爪、蛇身等,因此龙图腾诞生了。
篇二:龙的起源龙的起源一、蟒蛇说有一种大蛇名为“龙”。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二、鳄鱼说扬子鳄除了没有角之外,面容酷似龙在华夏民族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洪涝灾害对人威胁极大,所以渴求有一种能主宰雨水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神灵便是古代先民的最大愿望。
处在不同地域和环境中的古代人类,由于受到身边不同自然物的益处和害处,因此,人们心目中代表自然物精华和灵气的对象各不相同,某种生活在身边的动物就是最常用的造神素材,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创造出一种以我国特有的鼍属鳄科爬行动物扬子鳄为原型的寓意性主水神灵形象--龙。
扬子鳄这种曾与恐龙共同生活了一亿多年延续至今仍奇迹般保持了原始形态的“活化石”是如何被塑造成龙呢?夏商朝以前黄河流域的环境像记载的“杂树交荫,云垂烟接”,曾是山清水秀植被丰富的地方,古气象学表明气候还相当温暖潮湿,因此生活着许多扬子鳄。
由于扬子鳄狰狞的相貌,能在水中和陆地两栖生活的奇特习性以及经常半潜水中似隐似现的诡秘行踪,引发古人对它产生了既恐惧又敬畏的心理,所以在众人眼中具有威严和神秘感的动物--扬子鳄便成了主水神灵形象的必然选择对象。
中国历史哪些王朝用龙图腾
![中国历史哪些王朝用龙图腾](https://img.taocdn.com/s3/m/ef6dc35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a.png)
中国历史哪些王朝用龙图腾龙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是一种神秘的存在。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大自然的主宰,象征着权力、尊严和财富。
因此,很多历史上的王朝都使用龙作为图腾来表达自己的权威和地位。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历史上使用龙图腾的中国王朝。
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传说夏朝开国皇帝夏禹曾看到一条巨龙从黄河跃过,于是他便将龙作为夏朝的图腾。
夏禹建立的夏朝是一个神话般的王朝,关于它的历史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
2. 商朝商朝由商汤所创立,也使用龙作为图腾。
商朝最大的贡献是铸造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许多都有龙的形象,如商代的龙纹铜卣。
商朝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西周时期。
3.西周西周王朝中,龙被认为是天子之物,其使用频率与重要程度都高于夏、商两朝。
周朝不仅在大量文物遗存中使用龙玺、龙袍等器物,甚至将青铜器束发饰品上的羽毛、纵榫和开口称作龙骨、龙爪等等。
如《周礼》中还记载:“天子为龙”,可见龙在西周时期是至高无上的贵族象征。
4.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
作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时期,汉朝使用的龙的图像经常出现在许多文物遗存中,例如有名的“汉武帝驾驭龙图”,是象征神圣权柄的官方证明。
5. 元朝元朝的主要特征是蒙古族的统治,因此汉族的文化传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元朝皇帝成吉思汗认为龙是“皇族”和“氏族”的标志,因此元朝也使用了龙作为图腾。
在蒙古和中国建立了统一的帝国,并在许多文物中使用了龙的形象。
如元世祖彩绘壁画中的一幅“龙跃云霄图”,展示了龙的神秘和威严,仍然是独具魅力的艺术珍品。
6.清朝清朝也使用龙的图像,并将龙作为其国家象征和皇权象征。
在这个时期,皇帝的龙袍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眼和庄严,更可见它在清朝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性。
总结在中国历史上,龙被使用作为图腾的王朝有很多。
其中很多王朝使用龙的原因是将龙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存在,代表着权力、财富、神圣和地位。
而且,在大多数朝代中,龙的使用不仅停留在器物上,还体现在建筑、文学、绘画和社会秩序等方面,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龙的历史演变过程
![龙的历史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43677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d.png)
龙的历史演变过程龙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图腾崇拜阶段: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已经有了自己的祖先形状,这表明龙的产生实际上与当地氏族祖先尊敬和敬畏的动物直接相关,并与当地生存的动物种群有关。
中国远古的某些部落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
例如,龙(原形为蛇)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部落的图腾。
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神灵崇拜阶段:在农牧业逐渐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发展的时期,龙图腾崇拜也发展为龙神崇拜。
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
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
秦汉时期,中国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龙崇拜便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
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
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印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在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佛教中的龙王崇拜也传入中国。
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来只有龙神崇拜,没有龙王崇拜,龙王崇拜是在佛教传入后引进的。
随着佛教的传播,龙王、龙宫、龙女等也得到迅速流传。
龙的形象也经历了由初级形态到具像化的演变过程。
在初级阶段,龙的形象更多是一种有明确头和身体的一种蛇状的龙。
到了成形阶段,龙的形象已经出现了后世所有的一些环节,如角、鳞、爪、尾、鼻、鬣发等,这些环节在之后被不断的丰富和改变。
至南北朝开始,龙形已经非常的成熟,大量的圆雕和高浮雕开始出现,表现手法也趋于娴熟。
到了唐朝,龙的形象演变成一个高峰期,龙吻细长,顶部收尖,鼻孔的形态开始出现牛鼻的状态。
总的来说,龙的历史演变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经历了从图腾崇拜到神灵崇拜,再到与帝王崇拜和印度龙崇拜相结合的过程,同时龙的形象也经历了由初级形态到具像化的演变。
“龙”是中国人的图腾,其形象是怎么来的?
![“龙”是中国人的图腾,其形象是怎么来的?](https://img.taocdn.com/s3/m/36afd0f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e.png)
“龙”是中国人的图腾,其形象是怎么来的?龙,这种几千年来为中国人所崇拜的神物,被称为“四灵”之首。
长期以来,龙不仅一向是皇权的象征,与统治阶级关系密切,还因传说负责行云布雨之事,与普通百姓的利益也是紧密相连。
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崇尚以龙为装饰,以体现吉祥。
而且中国人也都自称是“龙的传人”。
但我们知道,龙并不是现实存在的一种动物,而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那么龙的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是不是跟同样神秘而庞大的恐龙有某种联系?从身体特征上看,龙显然是一种集合了多种动物特征的“混合动物”。
它身体像蛇,脑袋像马,蜥蜴腿、鹰爪、鹿角、鱼鳞。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混合动物,学者认为,这是古代部落战争的结果。
在古时候,一个部落征服另一个部落之后,会将其崇拜物添加在自己的图腾之内。
因此有学者认为,龙最初很可能是黄帝部落的图腾,当初并不复杂。
后来黄帝部落先是征服蚩尤部落,然后是炎帝以及其他众多部落,逐渐添加上这些部落的图腾之后,最终形成了龙这种复杂的图腾形象。
考古发现,龙的形态并非一开始便是现在的样子,而是经过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新石器时代的玉龙造型简洁,身形如蛇。
殷商时代的玉龙,其造型虎头蛇身,头上则有两只鹿角。
秦汉时代龙的形象在瓦当上得到了多样化的表现,这时的龙趋于走兽,似虎似马,躯体较短,颈部较长,尾巴较细,并且出现了胡须。
隋唐时代,龙的毛发飘逸,鳞片整齐细密,体态矫健有力,眼睛有神,双角如鹿,爪呈三趾,尾似虎尾。
宋元时期,龙的鼻子成如意状出现,以增添吉祥意蕴,并且鹿角、鹰爪、鱼鳞、兔眼、龙须、龙发、肘毛、背鳍已经完善,动势奔放,呈S形弯曲,尾巴也改为飘带状,与今天的龙差不多完全一样了。
中国龙文化
![中国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b66c1701eb91a37f1115c44.png)
★文化广场★◆ 李运航 琚文英中国龙文化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角、有须、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的神奇动物。
龙是幸福吉祥的寄托和尊严权力的象征。
龙作为一种灵异之物,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而源远流长。
在山西襄汾的龙山文化遗址、内蒙古翁牛的红山文化遗址、安阳殷墟的妇好墓等都曾出土了龙纹陶盘、陶片、玉龙等。
据考证河南濮阳市老城发掘出的三组用贝壳摆的龙虎图案,距今已有64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第一龙”,从距今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可证实。
其出土的“玉龙”造型很简单,身体卷曲呈“C ”字型,无爪无鳞,形与蛇极相似,五官与猪、马有近似之处,与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龙的形态相差甚远。
有专家分析,龙的原始雏型是几种动物的综合体,是远古以来人们特别喜爱和崇拜的几种动物并加以神化的结果,把它们的特点集中于龙的一身,用以表达对大自然抗争的毅力和决心,所以对龙的形态就不断地进行粉饰和完善。
人们把它描述为马首、蛇身,雄龙有角,雌龙无角,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均相停;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兔,耳似牛,谓之“三停九似”。
龙的名字也各不相同。
寿命千年的叫应龙;人面龙身无足的叫烛龙;龙首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
在原始社会有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叫图腾崇拜,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
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它特殊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如熊、狼、鹿、鹰等)。
实际上最初的龙,是以鳄、鼍、蛇、鱼为主体,与鸟兽复合而成民族部落的图腾识徽,这样可以认亲。
龙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是许多动物的综合体。
到了秦、汉代时期,龙的形态基本上有固定模式,与现在人们所见到的形态基本一样。
作为一种共同的观念和意识形态,龙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它浓缩着、沉积着原始社会晚期至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强烈的感情、思想、信仰和期望,乃至最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的传说阅读理解
![龙的传说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018a6c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8.png)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龙的传说是怎么来的①龙——中国文化最古老的谜之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种描写,给永远也见不到龙的人们增加了更多神秘感。
②关于龙的起源,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学者进行过考证。
今天,人们最终得到比较一致的结论:龙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它是许多种动物图腾的综合体。
作为一种共同的观念和意识形态,龙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它浓缩着、沉积着原始社会晚期到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强烈的感情、思想、信仰和期望,乃至最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③既然追溯到了原始社会晚期,问题的答案似乎有了眉目。
那么,龙究竟是什么图腾,或从哪几种图腾产生的呢?④有的考古学家认为,龙是一种对于爬行动物的原始宗教崇拜的延续和发展,最早的龙就是有角的蛇;另一些考古学家认为,除了龙身可能与蛇有关外,龙首形象的形成,最先可能同猪这种与人类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人们最熟悉的动物有关;也有人指出,龙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蜥蜴,新石器时代一些陶器上有这种动物逼真的浮雕;还有的人则认为,龙身来源于蛇,龙首则来自马首和牛首;有的民族学家说,最早的龙应该是鳄鱼而不是蛇,传说时代的“豢龙”,就是古代人工驯养鳄鱼;更多的人根据今天所见到的“龙”的形象,同意闻一多先生早年的分析:龙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
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只脚,马的鬃毛,鬣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⑤凡此种种,都有一些根据,但包含更多的无疑是推测。
⑥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探索龙的起源提供了一些材料,其中主要有: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龙纹陶盘;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以前的龙纹陶片;内蒙古昭乌达盟傲汉旗大甸子商文化出土的龙纹彩陶盆;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龙等。
据考古资料证明,龙起源于原始社会,已确凿无疑。
中国龙文化的演变过程
![中国龙文化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497f0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6.png)
中国龙文化的演变过程是一个跨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它不仅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追求。
以下是中国龙文化演变的详细论述:新石器时代:龙的图腾崇拜在新石器时代,龙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的艺术创作中,如红山文化的玉龙和查海遗址的龙形堆塑。
这些龙的形象通常与自然现象、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相结合,反映了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龙在这一时期被视为神圣的生物,与水、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力量和神秘。
商周时期:龙的神秘化进入商周时期,龙的形象在青铜器和玉器上频繁出现,如商代的夔龙纹。
这一时期的龙形象更加抽象和神秘,龙的身体通常蜿蜒曲折,象征着变化无常和神秘莫测。
龙在这一时期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也逐渐与王权和宗教仪式相结合,成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秦汉时期:龙的飞腾秦汉时期,龙的形象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飞龙的形象,如汉代的飞龙纹。
这一时期的龙形象更加雄健有力,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国家的强盛。
龙在汉代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和文化意义,成为帝王的象征,与“真龙天子”的概念相结合。
同时,龙也与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起,成为宇宙秩序和自然法则的象征。
魏晋隋唐时期:龙的刚柔并存魏晋时期,龙的形象开始出现刚柔并存的特点,如“行龙”。
这一时期的龙形象在艺术作品中更加生动,既有力量感又不失优雅。
唐代的金龙则展现了龙的灵动与力量,龙的形象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艺术的高峰,成为皇家艺术的重要元素。
宋元明清时期:龙的复杂华丽宋元明清时期,龙的形象变得更加复杂和华丽,如“黄龙”。
这一时期的龙形象在建筑、服饰、艺术等领域广泛应用,成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
龙的形象在民间文化中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如龙舞、龙舟等民俗活动,体现了龙文化的民间基础。
近现代:龙的文化传承近现代以来,龙文化继续传承和发展。
在国际交流中,龙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象征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龙的形象在现代设计、艺术创作中被赋予新的含义,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符号。
2024年江淮十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江淮十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12dae2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b.png)
2024年江淮十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豫园灯会里看“一夜鱼龙舞”商场里随处可见龙主题装饰,上海图书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纷纷推出寻“龙”活动……甲辰龙年将至,人们身边的“龙”含量达到了顶峰。
虽然每年生肖都是农历新年的重头戏,但在中国,民众对“龙”的热情远远超出其他生肖,这是为什么呢?“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神物,其他都是普通的生物。
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龙是民族的图腾,是我们的精神象征。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教授表示,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包含着崇拜之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绝大多数都是现实中存在的生物,只有龙是想象出来的神灵。
如果进一步细究,龙是多种动物的“融合体”。
在众多说法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龙起源于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形成于图腾合并。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著名学者闻一多,他在1940年代便探讨了龙的原形,他认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大蛇的名字便叫作‘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龙这一神圣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等含义,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
后来,“龙”成了帝王的符瑞和标志,许多帝王的出生都与龙有关。
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龙文化不仅是各民族统治者的符号,各族人民也以龙为吉祥符号。
如在西南各少数民族人民的史诗与民俗故事中,龙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叙事与信仰对象。
也因此,龙的形象成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符号。
中国龙的起源
![中国龙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6ecfa07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e.png)
中国龙的起源
佚名
【期刊名称】《考试:高考文科版》
【年(卷),期】2012()1
【摘要】中国龙的产生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了。
在远古时代,人们常把他们所敬畏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作为自己氏族的标记,他们崇拜它,祈求得到它的保护,这就是图腾崇拜。
龙就是一种图腾崇拜物。
有人说龙起源于鳄鱼,有人说起源于蛇,有人说起源于猪,还有人说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
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
【总页数】1页(P21-21)
【关键词】龙的起源;中国龙;图腾崇拜物;远古时代;自然现象;敬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3
【相关文献】
1.晚侏罗世古化石与古代有关龙文献互为印证揭破中国龙的真实形象及起源 [J], 李相文
2.中国龙的起源与象征浅探 [J], 袁丽丽;徐伟;司秋霜
3.从石头崇拜看“支格阿龙”的本来面目——兼谈中国龙的起源 [J], 普学旺
4.社祭与中国龙的起源 [J], 普学旺
5.中国古文明起源漫谈系列之三——龙的传人与龙山文化 [J], 李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最早是作为图腾崇拜而出现的,以象征祖先,神化和夸大自己氏族的力量。
进入商代以后,图腾的含义逐渐消失,作为神物的象征意义得到延伸,并一直影响到后世几千年。
作为鳞虫之长,龙能兴云雨,利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此外,龙还是美德、祥瑞的象征。
《孝经授神契》称:“德至水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
”秦汉以后,龙渐渐成为帝王的代表,地位日益尊贵。
而龙纹在某些方面成为帝王独享的纹饰,大约始自宋代,而以明清最为严格。
另外,无论是二龙捧珠,赶珠龙,群龙戏珠,云龙捧寿等龙纹图案,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而海水龙纹等出现龙戏水等图案的,通常有帝王严明廉政,百姓安居乐业,风调雨顺之意。
龙纹从最初产生,不断变化,到汉代基本定型:巨首、大口、大眼、利齿、蛇身、有爪。
清代龙纹的主要特征是:龙头饱满宽阔,且多处有隆起,形象拙重苍老。
头上双角,毛发浓密,向脑后纷披,巨颚,颚下鬚作髭状,鼻部多为如意头形,或如狮鼻,蛇身,鳞纹,四只巨爪(乾隆朝宫中龙为五爪),爪尖利张扬。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龙的形象。
这种龙的形象作为家具上的纹饰主要有以下几种变化:
1.行龙:龙头前装火珠,身尾随后,四爪作行走状,亦称赶珠龙。
2.正龙:龙头为正面,龙身盘绕成一团。
3.戏水龙:龙身盘曲不规则,并伴有海水。
4.升龙和降龙:龙头侧脸向上,龙身及尾在下称升龙,反之称降龙。
5.戏珠龙:中间一火龙,二龙相对嬉戏,有云纹为饰,亦称“二龙戏珠”。
6.穿云龙:龙身伴有云纹。
7.“苍龙教子”图:龙身盘曲缠绕,有一老龙在上,一或二小龙在下,寓意“教子升天”。
此外还有一些由原始的龙演绎的神兽形象的纹饰,亦属于龙纹一类:
1.螭龙纹:螭龙,无角的龙。
神话传说中为水神,一曰雌龙,一曰龙子,又名蛟龙,亦名蛟螭,若龙而黄。
2.虬龙:亦作虯,或为无角的龙,或为有角的小龙。
3.夔龙:传说黄帝时诸侯于东海流山得奇兽,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是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声如雷,名曰“夔”。
黄帝杀之,取皮为鼓,声闻五百里。
古代青铜器上多用这一纹饰,后世主要仿自铜器。
草龙是龙的表现形式之一,头部是龙的形象,身体和尾、爪是卷草的图案,所以被称为草龙。
草龙纹的寓意是吉祥、幸福、美好。
既然草龙纹又被称为“卷草缠枝龙”,那么什么是卷草纹、什么是缠枝纹呢?瓷库中国
小编继续为大家介绍。
卷草纹又称“卷枝纹”、“卷叶纹”,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由忍冬纹发展而来,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
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称之为“唐草”。
构图机理似缠枝纹,以植物枝茎作连续波卷状变形,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以切圆线为基干变化出有规则的草叶或茎蔓,形成枝蔓
缠卷的装饰花纹带。
图2:卷枝纹(卷枝纹)
卷枝纹与缠枝纹最大的不同在于仅出现枝茎或草蔓,不出现花卉或花果。
缠枝纹写实性仍较强,而卷枝纹则更具抽象性。
卷草纹与卷叶纹也有细微差异。
卷草纹只见茎蔓,不见叶形。
卷叶纹则叶形明显,极类忍冬纹。
卷枝纹源于忍冬纹,但较之更规范也更细致,通常只作为辅助纹饰。
唐五代越窑瓷器上常见此纹,宋代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扒村窑等广泛采用,自元以后盛行于景德镇。
表现技法有刻划、彩绘等。
缠枝纹是一种传统的瓷器装饰纹样,明代或称为“转枝”,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而得
名,明清时期尤以盛行。
图3:青花缠枝纹盘
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再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便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卉或缠枝花果纹。
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石榴、缠枝灵芝、缠枝宝相花均属此类。
其中以二方连续形式的缠枝纹尤为常见,其构图循环往复,变化多端且婉转流畅,节
奏明快。
缠枝纹表现手法有刻划、模印、彩绘等。
兴起于宋代,以元、明、清三代尤为盛行,多作主题装饰,也有作辅助纹饰运用者。
其中宋耀州窑青瓷的刻划缠枝纹尤显画意生动,手法娴熟。
明、清两代还流行一种串枝纹,花枝在缠绕之中呈穿插状态,形态颇似缠枝纹。
“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
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云的概念你也要搞清楚
云也是由许多东西组成
既然是祥云(吉祥的云朵简单来说)根据云本身的意思来理解就是了
“渊源共生”和天空一起出现,我的理解呵
“和谐共融”这也代表了云
祥云其红色的外表,也是表示了吉祥,大吉大利
"祥云"图案最早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
从周代中晚期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
这股风气到秦汉时已是弭漫全国,达到了极盛。
云气神奇美妙,发人遐想,其自然形态的变幻有超凡的魅力,云天相隔,令人寄思无限。
所以,在古人看来,云是吉祥和高升的象征,是圣天的造物。
指阴阳学物象。
如,生肖玄机诗:四六相合,五色祥云。
道教五色祥云,是指五种色:红,黄,绿,白,黑。
和五行相对应的:东方甲乙木--绿色南方丙丁火--红色西方庚辛金--白色北方壬癸水--黑色中方戊己土--黄色。
回纹是被民间称为“富贵不断头”的一种纹样。
它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几何纹样,因为它是由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所以称做回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