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钢的热处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碳钢的热处理

(完整版)碳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 碳钢的热处理 Heat Treatment of Carbon Steel
前言
一、热处理的概念
通过对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冷却的操作 方法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获得所需性 能的一种工艺。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处理的分类
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火焰加热、
感应加热、电接触加热、 激光加热、等离子体加热
对于亚共析钢(过共析钢),当缓慢 加热到A1以上时,除珠光体全部转化为奥 氏体外,还有少量先共析铁素体转变为奥 氏体 ( 过共析钢二次渗碳体溶解 ),随着 温度升高,先共析铁素体不断向奥氏体转 变,当温度高于A3时,组织为单相奥氏体。
二、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
钢加热时组织转变的动力是奥氏体与旧相之 间的体积自由能之差ΔFv,而相变进行的条件是 系统总的自由能降低。根据相变理论,奥氏体形 成晶核时,系统总自由能变化ΔF为:
铁碳合金缓慢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可以 从Fe-Fe3C相图中反映出来,珠光体向奥氏体 的转变属于扩散型相变。以共析钢为例,珠 光体组织在A1(727℃)以下,组织保持不变 (α相中碳的溶解度及Fe3C的形状稍有变化); 当加热到A1点以上时,珠光体全部转 变为奥 氏体。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①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②奥氏体晶粒长大 ③残余渗碳体溶解 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称为过冷奥氏体。
不同的过冷度,奥氏体发生转变的过程不同:
①转变开始与转变终了的时间不同 ②转变后产物的组织与性能不同
一、珠光体型转变——高温转变(A1~550℃)
1、转变过程及特点
过冷奥氏体在A1~550℃温度范围内,将 分解为珠光体类组织。
当奥氏体被过冷至A1以下温度时,在奥氏体晶界 处(含碳量高)优先产生渗碳体的核心,然后依靠奥 氏体不断供应碳原子(随着冷却,奥氏体溶解碳的能 力下降,碳从奥氏体内向晶界扩散),渗碳体沿一定 方向逐渐长大,而随着渗碳体的长大,又使其周围的 奥氏体碳浓度下降,这就促使贫碳的奥氏体局部区域 转变成铁素体(即渗碳体两侧出现铁素体晶核),在 渗碳体长大的同时,铁素体也不断长大,而随着铁素 体的长大,必然将多余的碳排挤出去,这就有利于形 成新的渗碳体晶核。最终形成了相互交替的层片状渗 碳体和铁素体——珠光体。

钢的热处理作业题答案

钢的热处理作业题答案

解: 下料
正火
机加工 (粗)
调质
机加工 (精)
第五章 作业题答案-11
⑶:用20CrMnTi钢制作某汽车传动齿轮,要求表面
高硬度高耐磨性,表面HRC58~63 ,硬化层深
0.8mm。
解 下料
锻造
正火
机加工 (粗)
铣齿
渗碳
淬火+低温回火
去碳机械加工
磨齿 或
淬火+低温回火
第五章 作业题答案-11

下料 或选用锻4造0Cr:热正处火理工艺方机法加如工下 (粗)
机加工 (精)
高频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磨齿
拉花键孔

第五章 作业题答案-11
⑷ :用38CrMoTiAl钢制作某高精度镗床镗杆,要 求表面高硬度大于800HV。
下料
锻造
退火
机加工(粗) 调质
机加工(半精)
低温退火
精车
低温退火
磨削
磁力探伤
氮化
磁力 探伤
半精 磨
油煮定性(140~ 160℃、18 ~20h)
第五章 作业题答案-5
解:
热处理 名称
含义
淬火
将钢加热到Ac3 (亚共析钢)或A c1 (过共析钢) 以上一定温度,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
体或下贝氏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
如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3 图:曲线1
回火
将淬火钢加热A c1 以下一定温度,保温后以适 当方式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
第五章 作业题答案-4
解: ⑶:板条状马氏体M板与片状马氏体M片。
组织
板条状马氏体马氏体呈板条状,板条内 存在高密度位错,片状马氏体马氏体呈片状, 片内存大量孪晶。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等温退火
加热温度:Ac1以上10-20度,或Ac3以上30-50度 组织:P 目的: ①与完全退火、球化退火相同 ②更均匀的组织和硬度 ③显著缩短生产周期 应用范围:高碳钢,合金工具钢,高合金钢。
球化退火(不完全退火)

加热温度:Ac1以上20-40度 应用范围:过共析钢,共析钢 组织:球状P(F+球状FeC3) 目的: ①使FeC3球化→HRC↓,韧性↑→切削性↑ ②为淬火作准备
钢加热到930℃±10℃、保温8小时、冷却后测得的晶 粒度 表示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 本质细晶粒钢
本质粗晶粒钢
本质细晶粒钢M和本质粗晶粒钢K晶粒长大示意图
图5-5
第二节 钢的冷却转变
一、过冷奥氏体 二、在冷却转变时,相变温度对转变速度的 影响 三、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四、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产物的组织和性 能 五、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三、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温 度 ℃ 700 600 550 500 400 300 200 100
2 3 4 5 6
Ar
Ms
1
10 10 10
10
10 10
时间(s)
图5-8
共析碳钢过冷A等温曲线的建立
图5-9
四、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珠光体转变 贝氏体转变
马氏体的组织与形态
一、奥氏体化前的组织
我们只考虑比较简单的情况即奥氏体化前的 组织为平衡组织的情况。 对于亚共析钢 → F+P 共析钢 → P 过共析钢 → Fe3CⅡ+P
二、奥氏体的形成温度与Fe- Fe3C状态图的关系
对于加热:非平衡条件下的相变温度高于平衡条 件下的相变温度; 对于冷却:非平衡条件下的相变温度低于平衡条件 下的相变温度。 这个温差叫滞后度。加热转变 → 过热度, 冷却转变 → 过冷度,且加热与冷却速度越大,温 度提高与下降的幅度就越大,导致热度与过冷度越 大。此外,过热度与过冷度的增大会导致相变驱动 力的增大,从而使相变容易发生。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7.8节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7.8节
氮化扩散层
二、钢的渗碳 是指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 是指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 1、渗碳目的 、 提高工件表面硬度、 提高工件表面硬度、 耐磨性及疲劳强度, 耐磨性及疲劳强度, 同时保持心部良好 的韧性。 的韧性。 2、渗碳用钢 、 为含0.1-0.25%C的低碳钢。碳高则心部韧性降低。 的低碳钢。碳高则心部韧性降低。 为含 的低碳钢
与表面淬火相比, 与表面淬火相比,化学热处理不仅改变钢的表层组 织,还改变其化学成分。 还改变其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也是获得表硬里韧性能的方法之一。 化学热处理也是获得表硬里韧性能的方法之一。 根据渗入的元素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氮 根据渗入的元素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 渗碳 化、多元共渗、渗其他元素等。 多元共渗、渗其他元素等
火 感 应 器 传 动 轴 连 续 淬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齿轮的截面图
② 中频感应加热 频 率 为 25008000Hz, 淬硬层 , 深度2-10mm。 。 深度
各种感应器 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机车凸轮轴
③ 工频感应加热 频率为50Hz,淬硬 淬硬 频率为 层深度10-15 mm 层深度
感应穿透加热
气体渗碳 法示意图
⑵ 固体渗碳法
将工件埋入渗剂中, 将工件埋入渗剂中,装箱密封后在高温下加热渗碳 渗剂为木炭。 渗剂为木炭。 优点:操作简单; 优点:操作简单; 缺点:渗速慢,劳动条件差。 缺点:渗速慢,劳动条件差。
⑶ 真空渗碳法
将工件放入真空渗碳炉中, 将工件放入真空渗碳炉中,抽真空后 通入渗碳气体加热渗碳。 通入渗碳气体加热渗碳。 优点: 表面质量好, 渗碳速度快。 优点 表面质量好 渗碳速度快。
轴 的 感 应 加 热 表 面 淬 火
机床导轨

钢的热处理(含答案)

钢的热处理(含答案)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含答案〕一、填空题〔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内容〕1、将钢加热到,保温肯定时间,随后在中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叫正火。

答案:Ac 或Ac 以上50℃、空气3 cm2、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和的操作来转变其内部,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答案:加热、保温、冷却、组织3、钢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的力量叫,钢淬火时获得淬硬层硬度的力量叫。

答案:淬透性、淬硬性4、将后的钢加热到以下某一温度,保温肯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这种热处理方法叫回火。

答案:淬火、Ac15、钢在肯定条件下淬火时形成的力量称为钢的淬透性。

淬透层深度通常以工件到的距离来表示。

淬透层越深,表示钢的越好。

答案:马氏体〔M〕、外表、半马氏体区、淬透性6、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变化,其根本缘由是由于铁具有转变,从而使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其内部发生变化的结果。

答案:同素异构、组织7、将钢加热到,保温肯定时间,随后在中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叫正火。

答案:Ac 或Ac 以上30℃~50℃、空气3 cm8、钢的渗碳是将零件置于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活性渗入钢的外表,以提高钢的外表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答案:渗碳、碳原子、碳含量9、共析钢加热到Ac 以上时,珠光体开头向转变,通常产生于铁素体和1渗碳体的。

答案:奥氏体〔A〕、奥氏体晶核、相界面处10、将工件放在肯定的活性介质中,使某些元素渗入工件外表,以转变化学成分和,从而改善外表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叫化学热处理。

答案:加热和保温、组织11、退火是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肯定时间,然后冷却,以获得接近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答案:缓慢〔随炉〕、平衡状态12、将钢加热到温度,保温肯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这一热处理工艺叫退火。

答案:适当、缓慢〔随炉〕13、V 是获得的最小冷却速度,影响临界冷却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临答案:全部马氏体〔全部M〕、钢的化学成分14、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肯定介质中、和,使它的整体或外表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 第五章 马氏体转变

金属材料热处理原理 第五章 马氏体转变

二、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 1. 切变共格和表面浮凸现象
钢因马氏体转变而产生的表面浮凸
马氏体形成时引起的表面倾动
马氏体是以切变方式形成的,马氏体与奥氏体 之间界面上的原子既属于马氏体,又属于奥氏体, 是共有的;并且整个相界面是互相牵制的,这种界 面称之为“切变共格”界面。
马氏体和奥氏体切变共格交界面示意图
4. 马氏体转变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的
马氏体转变量与温度的关系
Ms—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f—马氏体转变终了点; A、B—残留奥氏体。
5. 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在某些铁合金中,奥氏体冷却转 变为马氏体,重新加热时,已形成的 马氏体又可以逆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 这就是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一般将 马氏体直接向奥氏体转变称为逆转变。 逆转变开始点用As表示,逆转变终了 点用Af表示。通常As温度比Ms温度高。
2. 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
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有以下实验证据:
(1) 碳钢中马氏体转变前后碳的浓度没有 变化,奥氏体和马氏体的成分一致,仅发生晶 格改组:
γ-Fe(C) → α-Fe(C)
面心立方 体心正方
(2) 马氏体转变可以在相当低的温度范围 内进行,并且转变速度极快。
3. 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西山关系示意图
③ G-T关系
{111}γ∥{110}α′ 差1°;<110>γ∥<111>α′ 差2°。
(2) 惯习面
马氏体转变时,新相总是在母相的某个晶面族上 形成,这种晶面称为惯习面。在相变过程中从宏观上 看,惯习面是不发生转动和不畸变的平面,用它在母 相中的晶面指数来表示。
钢中马氏体的惯习面随碳含量及形成温度不同而 异,常见的有三种:(1) 含碳量小于0.6%时,为{111}γ; (2) 含碳量在0.6%~1.4%之间时,为{225}γ;(3) 含碳 量高于1.4%时,为{259}γ。随马氏体形成温度下降, 惯习面有向高指数变化的趋势。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3.4.5.6节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3.4.5.6节

淬硬性是指钢淬火
后所能达到的最高
硬度,即硬化能力.
M量和硬度随 深度的变化
四、淬透性的测定及其表示方法

1、淬透性的测定常用末端淬火法
不同冷却条件下的转变产物
细A 温 度
均匀A
A1
退火 正火 (空冷)
等温退火 (炉冷)
? 淬火 (油冷)淬火? 分级淬火等温淬火
MS
P Mf
(水冷)
P P

⑴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适合加工的硬度为
170-250HB。

⑵ 消除内应力,防止加工中变形。
⑶ 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2、退火工艺
退火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 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 ⑴ 完全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 Ac3+30~50℃保 温后缓冷的退 火工艺,主要 用于亚共析钢 .
却到略低于 Ar1 的温
度下保温,使珠光体
中的渗碳体球化后出
炉空冷。主要用于共
析、过共析钢。

球化退火的组织为铁素体基 体上分布着颗粒状渗碳体的 组织,称球状珠光体, 用P球 表示。
球状珠光体

对于有网状二次渗碳体的
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前应
先进行正火,以消除网状.

二、正火
正火是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30~ 50℃,共析钢加热 到Ac1+30~50℃,过共析钢 加热到Accm+30~ 50℃保温 后空冷的工艺。 正火比退火冷却速度大。 1、正火后的组织: ● <0.6%C时,组织为F+S; ● 0.6%C时,组织为S 。
生马氏体转变的方法。
如水淬油冷,油淬空冷.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第五章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第五章

二、贝氏体转变的特点和晶体学

由于贝氏体转变温度介于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之间,因而 使贝氏体转变兼有上述两种转变的某些特点: 贝氏体转变也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其领先相一般是铁素 体(除反常贝氏体外),贝氏体转变速度远比马氏体转变慢; 贝氏体形成时会产生表面浮凸; 贝氏体转变有一个上限温度(Bs),高于该温度则不能形成, 贝氏体转变也有一个下限温度(Bf),到达此温度则转变终止; 贝氏体转变也具有不完全性,即使冷至Bf温度,贝氏体转变也 不能进行完全;随转变温度升高,转变的不完全性愈甚; 贝氏体转变时新相与母相奥氏体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
氏体晶界的一侧或两侧向晶粒内部延伸僻展;而下贝氏体的
表面浮凸往往相交呈“Λ”形,而且还有一些较小的浮凸在先 形成的较大浮凸的两侧形成。
下贝氏体中铁素体的碳含量远远高于平衡碳含量。下贝 氏体铁素体的亚结构与板条马氏体与上贝氏体铁素体相似, 也是缠结位错,但位错密度往往高于上贝氏体铁素体,而且 未发现有孪晶亚结构存在。
当温度稍低时,碳原子在铁素体中仍可以顺利的进行扩散,但在奥氏体中的
当温度较高时,碳原子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中都有相当的扩散能
力,故在铁素体片成长的过程中可不断通过铁素体—奥氏体相
界面把碳原子充分地扩散到奥氏体中去,这样就形成了由板条 状铁素体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由于相变驱动力小,不足以 补偿在更多的新相形成时所需消耗的界面能和各种应变能,因 而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较少,铁素体板条较宽。
B上中的铁素体形成时可在抛光试样表面形成浮 凸。B上中铁素体的惯习面为{111}g,与奥氏体之间的 位向关系为K-S关系。碳化物的惯习面为{227}g,与奥 氏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位向关系,因此一般认为碳化 物是从奥氏体中直接析出的。

机械工程材料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答案

30s
650 550
2s
40s
2s 5s
10s

2、C 曲线的分析 ⑴ 转变开始线与纵
坐标之间的距离为
孕育期。

孕育期越小,过冷
奥氏体稳定性越小.

孕育期最小处称C
曲线的“鼻尖”。
碳钢鼻尖处的温度
为550℃。

在鼻尖以上, 温度较 高,相变驱动力小.

在鼻尖以下,温度
较低,扩散困难。
从而使奥氏体稳定
为板条与针状的混合
组织。
0.2%C 0.45%C 1..2%C

3、马氏体的性能 高硬度是马氏体性 能的主要特点。 马氏体的硬度主要 取决于其含碳量。 含碳量增加,其硬


C%
马氏体硬度、韧性与含碳量的关系
度增加。

当含碳量大于0.6%时,其硬度趋于平缓。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硬度的影响不大。


温 度 ,
共析钢奥氏体化曲线(875℃退火)
体成分趋于均匀。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 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
相同。但由于先共析 或
二次Fe3C的存在,要获得
全部奥氏体组织,必须相
应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
二、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影响因素

1、奥氏体晶粒长大 奥氏体化刚结束时的 晶粒度称起始晶粒度, 此时晶粒细小均匀。
(a)940淬火+220回火(板条M回+A‘少)(b)(c)(d)940淬火+820、780、750淬火(板条M+条状F+A’少) (e)940淬火+780淬火+220回火(板条M回+条状F+A‘少)(f)780淬火+220回火(板条M回+块状F)

热处理

热处理

Al、Ti、Zr、V、W、Mo、Cr、Si、Ni、Cu 强 弱
③ ④
原始组织 新工艺
2.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因素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加热温度增加,加热时间延长,奥氏体晶粒会自发地长大。

(2)钢的成分 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加,晶粒的长大倾向也增加; 锰和磷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碳以未溶碳化物的形式存在时,则有阻碍晶粒长大的作用。 钢中能形成稳定碳化物、氧化物或氮化物的元素,有利于获得 细晶粒
两种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的示意图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三、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控制
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

起始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 本质晶粒度
本质粗晶粒钢
本质细晶粒钢


1~4
5~8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
(控制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措施)
① ②
TA、tA 成分
C:两方面的影响 Me:除Mn、P,均阻碍A长大
1.珠光体型转变
温度:A1-550℃ 转变过程: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共析钢)
珠光体转变(高温转变)
温度范围:A1 ~550(Ar1 ~550℃) 转变特征:扩散型转变 转变过程: (A
珠光体转变
P)
贫碳区
富碳区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珠光体转变(高温转变)

转变产物:P(片层状 F 和 Fe3C 的机械混合物)
1 概述
定义:钢的热处理(heat
treatment)是指将钢在固 态下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 加热(heating)、保温和冷 却(cooling),通过改变钢 的内部组织结构而获得所 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三个阶段:钢的热处理工 艺都包括加热、保温和冷 却。 热处理工艺曲线: 温度— —时间曲线

简述钢的普通热处理

简述钢的普通热处理

钢的普通热处理方法:
1.正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在空气中
冷却。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2.淬火:将钢加热至高温后快速冷却,使其硬化。

淬火的主要
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3.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
冷却。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预期的力学性能。

4.退火: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

退
火的主要目的是调整硬度以方便切削加工,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防止加工中变形。

退火还能细化晶粒,改善组织。

5.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等。

表面热
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6.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化学热处理的
主要目的是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机械制造基础第五章碳素钢与钢的热处理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基础第五章碳素钢与钢的热处理习题解答

第五章碳素钢与钢的热处理习题解答5-1在平衡条件下,45钢、T8钢、T12钢的硬度、强度、塑性、韧性哪个大、哪个小?变化规律是什么?原因何在?答:平衡条件下,硬度大小为:45钢<T8钢<T12钢,强度大小为:45钢<T12钢<T8钢,塑性及韧性大小为:45钢>T8钢>T12钢。

变化规律为: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钢的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则下降,因为随着含量的增加组织中硬而脆的渗碳体的量也在增加;随碳含量增加,强度也会增加,但当碳含量到了0.9%后,强度则会随碳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因为碳含量超过0.9%后,钢的平衡组织中出现了脆而硬的网状二次渗碳体,导致了强度的下降。

5-2为什么说碳钢中的锰和硅是有益元素?硫和磷是有害元素?答:锰的脱氧能力较好,能清除钢中的FeO,降低钢的脆性;锰还能与硫形成MnS,以减轻硫的有害作用。

硅的脱氧能力比锰强,在室温下硅能溶人铁素体,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硫在钢中与铁形成化合物FeS FeS与铁则形成低熔点(985C)的共晶体分布在奥氏体晶界上。

当钢材加热到1100〜1200C进行锻压加工时,晶界上的共晶体己熔化,造成钢材在锻压加工过程中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

磷可全部溶于铁素体,产生强烈的固溶强化,使钢的强度、硬度增加,但塑性、韧性显著降低。

这种脆化现象在低温时更为严重,故称为“冷脆”。

磷在结晶时还容易偏析,从而在局部发生冷脆。

5-3 说明Q235A、10、45、65Mn、T8、T12A 各属什么钢?分析其碳含量及性能特点,并分别举一个应用实例。

答:Q235A属于碳素结构钢中的低碳钢;10钢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中的低碳钢;45钢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中的中碳钢;65Mn属于优质碳素结构钢中的高碳钢且含锰量较高;T8属于优质碳素工具钢;T12A属于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Q235A的w c =0.14% ~ 0.22%,其强度、塑性等性能在碳素结构钢中居中,工艺性能良好,故应用较为广泛,如用于制造机器中受力不大的螺栓。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一、名词解释1.过冷:结晶只有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下才能发生,这种现象称为过冷。

2.枝晶偏析:在一个枝晶范围内或一个晶粒范围内不均匀的现象叫做枝晶偏析。

3.二次相:由已有固相析出的新固相称为二次相或次生相。

4.铁素体: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5.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6.莱氏体:转变产物为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

7.珠光体:转变产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

8.变质处理:又称为孕育处理,是一种有意向液态金属中加入非自发形核物质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9.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新固相的转变过程。

10.包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包着一定成分的固相,发生反应后生成另一一定成分新固相的反应。

二、填空题1、金属的结晶过程由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2、金属结晶过程中,细化结晶晶粒的主要方法有控制过冷度、变质处理和振动、搅拌3、当固溶体合金结晶后出现枝晶偏析时,先结晶出来的枝晶轴含有较多的高熔点组元。

4、在实际生产中,若要进行热锻或热轧时,必须把钢加热到奥氏体相区。

5、在缓慢冷却条件下,含碳0.8%的钢比含碳1.2%的钢硬度低强度低。

三、选择题1.铸造条件下,冷却速度越大,则(A.过冷度越大,晶粒越小)2.金属在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B.越低)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各组铸造条件下,哪种铸锭晶粒细?(A.金属模铸造B.低温铸造A.铸成薄片A.浇注时振动)4.同素异构体转变伴随着体积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致密度发生变化)5.实际金属结晶时,可通过控制形核N和长大速度G的比值来控制晶粒大小,要获得细晶粒,应采用(A.增大N/G值)6.二元合金在发生共晶转变时,各相组成是(D.三相共存)7.二元合金在发生共析转变时,各相的(B.质量固定,成分发生变化)10.产生枝晶偏析的原因是由于(D.液、固相线间距大,冷却速度也大)11.二元合金中,铸造性能最好的是(B.共晶合金)14.在下列方法中,可使晶粒细化的方法是(D.变质处理)四、判断题1。

钢的化学热处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钢的化学热处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第4页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2、吸取 活性原子克服表面能垒进入金属表面,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
Fe [C]吸附溶解 Fe C溶 Fe [C]吸附化合 Fe3C
吸取能力与钢表面活性相关,表面缺点多(位错、晶 界露头),粗糙,洁净无污染则表面活性高,吸附力 强,可增进化学热处理。
第5页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第12页
淬火+低温回火。
(1)直接淬火法
T℃ 820 〜 850℃
预冷作用:减少变形 减少A中含碳量
930℃渗碳 3 〜 9h 预冷
加热
淬火
180 〜 200℃ 回火
0 直接淬火工艺
t(h)
第13页
第14页
淬火+低温回火。 (2)一次淬火法
渗碳缓冷后重新加热淬火
第15页
5.2 钢渗碳
四、渗层组织
表面: 回火索氏体 + ε氮化物(普通要磨削清除、脆性 大、不可用)
氮化层: 回火索氏体 + α、γ’氮化物 (工作层) 心部: 回火索氏体
注:钢氮化热处理能够有和马氏体同样转变,但普通不 这样用。
第26页
38CrMoAl氮化层硬度
第27页
氮化层组织
渗碳与渗氮工艺特点
名称
渗碳 渗氮
处理温度 (℃)
3、扩散
活性原子被吸取后,造成表面-内部浓度差,
引起渗入原子向内扩散。
整个化学热处理速度取决于扩散速度
(1)活性原子扩散宏观规律
服从 Fick第一定律
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dc dx
Fick第二定律
C t
2C D x 2
D
D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五章批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五章批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五章批注第五章《钢铁如何炼制》1.钢铁炼制过程:钢铁炼制分为炼铁和轧制两部分。

炼铁是指将铁矿石加热到一定温度,使矿石中的氧化物脱除,并将熔铁充分浸渍碳,以熔铁的方式熔炼成铁的过程,而轧制则是将熔化钢铁冷却到一定温度,用压力或者剪切力,使其变成一定形状的板材或者其他各种造型钢铁产品的过程。

2.炼铁工艺:炼铁工艺主要由炉料破碎、焙烧、连续熔炼、连铸四个步骤组成。

在这四个步骤中,炉料破碎一般采用破碎机、粉碎机和磨机等机械设备破碎;焙烧是指将破碎的矿石加热到一定温度,使矿石中的氧化物熔化;连续熔炼将焙烧生成的橡精混合碳炉料按一定配比进行熔融,保证得到钢水中所含铁含量;连铸就是将熔化的钢铁浇入到铸模中,再加工成标准型号的产品。

3.轧制技术:轧制技术是将熔化钢铁冷却到一定温度,用压力或者剪切力,使其变成一定形状的板材或者其他各种造型钢铁产品的技术。

轧制技术有轧制、锻压、锻造、冷拔等多种,其中,轧制技术是最常用的,它有多种轧制方法,如热轧、冷轧、宽厚轧、弹性轧等,每种轧制技术都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获得不同的成品形状。

4.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是指对钢铁进行时效处理或者其他不同处理方法,以改变其组织结构,以达到改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的目的。

热处理一般有正火、回火、淬火几种工艺,正火是在一定温度下,保持原钢的性能并增加屈服强度的处理;回火是将经正火处理的钢经过热处理后变软的处理;淬火则通过将钢火至一定温度,使得钢的抗拉强度提高。

5.钢水分级:钢水是由熔炼的钢铁混合着碳炉料,铁素体+碳化物+几何形状(颗粒),三部分组成,其中碳化物是赋予钢铁强度和韧性的原料,碳化物多添加,钢铁抗弯强度和塑性大,受冷变形小,耐热性强,但不韧性,反之反之。

所以,分级是根据碳化物形状和数量来确定,确定碳酸铁的品级,主要是根据钢水中碳化物的形状和大小,以保证钢筋的品质。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热处理——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组织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特点:在固态下,只改变工件的组织,不改变形状和尺寸•目的:改善材料的使用、工艺性能•基本过程:加热→保温→冷却•分类:1、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2、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第一节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实际加热和冷却时的相变点:平衡时—— A1 A3 Acm加热时—— Ac1 Ac3 Accm冷却时—— Ar1 Ar3 Arcm一、奥氏体的形成加热工序的目的:得到奥氏体F + Fe3C → A结构体心复杂面心含碳量 0.0218 6.69 0.77共析钢奥氏体形成过程:1、形核(在 F / Fe3C相界面上形核)2、晶核长大(F→ A晶格重构,Fe3C溶解,C→ A中扩散)3、残余Fe3C溶解4、奥氏体均匀化保温工序的目的:得到成分均匀的奥氏体,消除内应力,促进扩散对亚共析钢: P + F → A + F → A对过共析钢: P + Fe3CⅡ→ A + Fe3CⅡ→ A二、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影响因素1、奥氏体晶粒度•晶粒度——晶粒大小的尺度。

•本质粗晶粒钢——长大倾向较大(Al脱氧)•本质粗晶粒钢——长大倾向较小(Mn,Si脱氧)2、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1)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A晶粒长大快(2)加热速度↑→ A晶粒细(3)加入合金元素→ A晶粒细(4)原始组织细→ A晶粒细第二节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冷却方式: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

45钢加热后,随冷却速度的增加,强度、硬度增加,但塑性、韧性降低。

冷却是热处理的关键,故必须研究奥氏体冷却过程的变化规律。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1、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或TTT线)的建立•过冷奥氏体:在A1以下,未发生转变的不稳定奥氏体。

•孕育期——表示过冷A 的稳定程度•四个区域——奥氏体稳定区、过冷奥氏体区、转变产物区、转变区•三种转变类型:高温转变(A1~550℃):A → P中温转变(550~230℃):A → B低温转变(230℃以下):A → M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1)珠光体转变•珠光体组成:F 和 Fe3C 的机械混合物•形成特点:在固态下形核、长大是扩散型相变•形态:A1~650℃:珠光体 P 20HRc 片状650~600℃:索氏体 S(细P)…600~550℃:托氏体 T(极细P又称屈氏体)40HRc 球状—— Fe3C 呈球状•珠光体性能珠光体片越细→ HB↑,σb↑且δ↑,αk↑C%相同时,球状 P 比片状 P 相界面少→HB↓,σb↓,δ↑,αk↑(2)贝氏体转变•贝氏体组成:过饱和F 和碳化物的机械混合物•形成特点:在固态下形核、长大是半扩散型相变•形态:550~350℃:上贝氏体(B上)羽毛状组织塑性差40-45HRc 350℃~ Ms:下贝氏体(B下)针片状组织综合性能好45-50HRc过冷奥氏体在Ms点以下,A→M属连续冷却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氏体成长四阶段:
1)奥氏体形核 3)残余渗碳体溶解 2)奥氏体长大 4)奥氏体均匀化
AC AC 亚共析钢的加热过程: F P F A A
1 3
AC AC 过共析钢的加热过程: P Fe3CⅡ A Fe3CⅡ A
1 cm
§5.1.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VK ,共析钢以大于VK 的速 度冷却时,遇不到P 转变 线 ,得到的组织为M -----上临界冷却速度、 临界淬火速度 VK′,冷却速度小于VK′时,
全部转变为P------下临界
冷却速度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CCT 曲线中P转变
开始线和 P 转变终了
线均在TTT 曲线的右 下方,合金钢也是如 此。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板条状马氏体 呈细长板条状, 显微组织呈一束束的细条状组 织,每束内条与条之间大致平 行排列。
针片状马氏体 呈双凸透镜状, 显微组织为针片状,是立体形 态的截面。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三、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
CCT 曲线, 只有P 转变区 和M 转变区,没有B 转变 区,说明共析钢连续冷却 时没有B 形成 Ps 线为过冷 A 转变为 P 型 组织的开始线 Pf 线为过冷 A 转变为 P 型 组织的终了线 kk′线为过冷 A 转变中止线
●连续冷却转变和等 温转变相比,转变温 度低 ,孕育期长。源自§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炉冷V1:缓慢冷却,转变温度较高,过
冷A—P呈粗片状 ●空冷V2:稍快速度,过冷A—S 细片状
●油冷V4: 过冷A先有一部分转变为 T, 剩余的 A 在冷却到 Ms 以下后转变为 M 冷却到室温时,还有少量为转变的 A 保 留下来,这种残留的A 称为残余A , T+M+A′ ●水冷V5:很快速度,过冷A 直接冷却到 Ms 以下,发生M 转变,冷却到室温保留 部分A′, M+ A′
§5.1.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实际转变温度要偏离平衡的临界温度:
加热或冷却速度越快,滞后现象越严重 ※ 加热时的实际临界温度标: 共析钢 加热至Ac1以上 亚共析钢 加热至Ac3以上 过共析钢 加热至Accm以上
※ 冷却时的实际临界温 度标为Ar1、 Ar3、 Arcm
§5.1.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目的:
1、合理地调整钢的硬度和强度,提高钢的韧性,使工件满足使用要求; 2、稳定组织,使工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稳定工件 的形状与尺寸;
3、降低或消除工件的淬火内应力,以减少工件的变形,并防止开裂。
工程材料及热工处理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主讲人: 刘 怿 凡
目 录
钢的热处理原理 钢的普通热处理 钢的表面热处理 钢的化学热处理
热处理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5.1 钢的热处理原理
钢的热处理: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 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以一定的方式冷却下来, 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
§5.1 钢的热处理原理
(2)等温退火 等温退火的加热工艺与完全退火相同。“等
温”的含义是,发生珠光体转变时是在 Ar1以下珠光体转变区间 的某一温度等温进行。等温退火能有效缩短退火时间,提高生 产效率并能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
(3)球化退火 Ac1以上20~30℃。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和合金
工具钢。其目的是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性能,为淬 火作组织准备。获得粒状珠光体。
§5.2 钢的普通热处理
三、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一定温度,保温一定 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淬火速度的速度冷却,使过冷奥氏体转变 为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淬火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 过共析钢 Ac3以上30~50℃ Ac1以上30~50℃
以得到细而均匀的奥氏体晶粒 为原则,以便冷却后获得细小 的马氏体组织。
Ms~Mf之间为马氏体转变.
C曲线(TTT曲线)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孕育期: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线 与纵座标之间的水平距离。 孕育期↑,过冷奥氏体稳定 性↑,转变期↑。
鼻尖:孕育期最短处,过冷奥氏 体最不稳定,转变最快。
碳钢“鼻尖”~550℃。 鼻尖是转变速度极大值处:孕 育期随等温温度而变,在鼻尖以 上,随等温温度↓而↓;在鼻尖 以下,随等温温度↓而↑
热处理的分类:
(1)普通热处理:即常说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2)表面热处理:仅对工件的表面进行强化,如:感应加热、 火焰加热、激光加热等各种表面淬火方法等。 (3)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渗硅、 渗铝、渗硫等。
§5.1.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一、奥氏体的形成
根据铁碳相图理论上讲 共析钢 加热超过 PSK 线 (A1 线) 亚共析钢 加热超过 GS 线(A3 线) 过共析钢 加热超过 ES 线(Acm 线)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因冷却方式不同,过冷奥氏体的组 织转变可分为两类:
1、等温冷却 2、连续冷却
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过冷奥氏体 :在临界点(A1)以下存在且不稳定的将 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叫过冷奥氏体。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线:过冷γ转变开始线, 过冷γ转变终了线; Ms(M转变开始温度) Mf(M转变终了温度)线 区:过冷γ区; 转变产物区; 过渡区(过冷γ与转变产物共 存区)。 转变产物分区: A1~“鼻尖”之间为珠光体型转变; “鼻尖”~Ms之间为贝氏体型转变;
§5.2 钢的普通热处理
4、淬火方法
无论哪种淬火介质都不能使工件获得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为了使工件 既淬成马氏体又防止变形和开裂,除选择合适的淬火介质外,还必须采取正 确的淬火方法。通常的淬火方法包括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 淬火等,如图所示。
§5.2 钢的普通热处理
5、钢的淬透性 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容易形成 M 的钢淬透性好,反之则差。淬透性是钢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种 工艺性能。 淬透层深度是从试样表面 至半马氏体区的距离。深 度越大,则反映钢的淬透 性越好。 钢的淬硬性是指淬火后马氏体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淬 硬性主要决定于马氏体的碳含量。
c. 第二相 可成为奥氏体分解的非自发核心,降低淬透性。
§5.2 钢的普通热处理
四、回火
淬火后的钢虽然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但其得到的组织是不稳定的, 同时内部残留有很大的淬火应力,必须对淬火后的钢件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是将淬火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 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物,它们的差别仅仅是片间距不同。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P型组织的性能取决于片 间距,片间距越小性能越 好。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2)贝氏体B转变
转变温度不同,形成的B的形 态不同: 550℃-350℃ 上贝氏体(上B)呈羽毛状, 小片状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 F 片之间 350 ℃-Ms 下贝氏体(下B) 黑色针状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越粗大 2)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越大,晶粒越细
3)钢的化学成分 碳含量↑,晶粒↑,但超过一定限度后,奥氏体晶粒↓ Ti、V、Nb、Ta、Al Mn、P 奥氏体晶粒↓ 奥氏体晶粒↑
§5.1.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三、加热时常见缺陷
1)过热和过烧 过热可通过重新热处理来补救。 过烧无法补救,导致报废。 2)氧化和脱碳 采用保护气氛加热或真空加热可有效防止氧化和脱碳现象的发生 3)变形和开裂 视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可矫正
C曲线(TTT曲线)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影响C曲线的因素:
1)含碳量
碳钢中以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最稳定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2)合金元素
除钴以外,所有溶于γ的Me都使过冷γ稳定性↑, 使C曲线右移。
3)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T↑,t↑, C曲线右移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
§5.2 钢的普通热处理
淬透性可用“末端淬火法”测定(GB/T225-2006)
§5.2 钢的普通热处理
淬透性的影响因素:
钢的淬透性由其临界冷却速度决定 a. 化学成分 碳: 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最小,其淬透性最好。 合金:除Co以外,使C曲线右移, 提高钢的淬透性,因此 合金钢往往比碳钢的淬透性要好。 b. 加热条件 提高温度,减少珠光体的生核率,增加其淬透性。
M是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转变特点:
①无扩散性 铁原子和碳原子在转变过程中未扩散
②降温形成 马氏体转变开始后,必须在不断降低温度的条件下转变才 能继续进行,冷却中断,转变也就停止 ③极快的转变速度
④转变的不完全性 由于多数钢的Mf在室温以下,因此钢迅速冷到室温时仍 有部分未转变的奥氏体存在,称之为残余奥氏体
§5.2 钢的普通热处理
2、淬火加热时间 τ = α K D 式中 τ—— 加热时间,min; α —— 加热系数,min/min; K —— 装炉修正系数; D —— 零件有效厚度,min。
3、淬火介质 理想的淬火冷却曲线如图: 最常用的淬火介质: 清水、盐水、油 其冷却能力大小依次为: V盐水> V清水> V油
应用:
1、通过正火提高硬度,改善某些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 2、消除中碳钢热加工缺陷,并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为淬 火作好组织准备。
3、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准备。
4、提高普通结构件的力学性能。用正火处理达到一定的综合力学性能, 替代调质处理作为最终热处理,可减少工序、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