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3:4.3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3:4.3海—气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d8b82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1.png)
活动 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 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 汽的主要来源。
●大气水汽(577)等于海洋 贡献水汽(505)和陆地贡 献水汽(72)之和,说明海 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活动 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 说明补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 ●海洋蒸发(505)—降水(458) =径流(47),说明补充这个差 额的水量来源是径流。
③对秘鲁寒流和秘鲁渔场的影响:秘 鲁寒流补偿上升流减弱,使带到海面 的营养物质大量减少,鱼类因缺乏饵 料而大量死亡,秘鲁沿岸捕鱼量减少。 大量死鱼又造成以鱼为食的鸟类大量 死亡,从而使南美的重要农业肥料— —鸟粪急剧减少,影响农业收成。
▋厄尔尼诺的影响
④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台风减少;我 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厄尔尼诺 现象当年,我国夏季风较弱,雨带偏南, 北方地区夏季易出现干旱、高温);次年, 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我国北方地区 容易出现暖冬。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北方地区冬季 易出现暖冬,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 南地区易出现洪涝。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
B.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拉尼娜年份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
D.厄尔尼诺年份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份相反
谢谢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
A.①处
B.②处
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
▋课堂练习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3~4题。
B 3.构成海—气间热量传输主要途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海洋将热量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给大气
A (
《地理》海-气相互作用
![《地理》海-气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bee84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4.png)
(一)沃克环流及影响 赤道附近太正平常洋年中份东赤部道的附表近层太海平水洋温地度区较的低海,气大状气况较稳定,气流下沉; 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该环流称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 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 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下图)。
磷循环
磷是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分之一,是 植物三大营养元素(N、P、K)之一。
磷的主要来源是磷酸盐类岩石和沉积物(如 鸟粪等)。
岩石和沉积物通过风化、侵蚀、淋溶作用和 采矿释放出来进入水流和土壤中变成可溶性 磷酸盐。 其中一部分进入海洋参与水生生态系统的循 环,另一部分被陆生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
下图为太平洋8月表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分布 图(单位:℃)。
1.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甲海区海水等
温线 A.数值增大,向北弯曲幅度加大
B
B.数值增大,向北弯曲幅度减小
C.数值减小,向南弯曲幅度加大
D.数值减小,向南弯曲幅度减小
(二)厄尔尼诺现象
非正常年份,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自西向东)增强,迫使秘鲁寒流势力减弱, 即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距平: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为正距平和负距平
3.当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茎柔
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C
A.甲
B.乙
C.丙
D.丁
4.反厄尔尼诺年的茎柔鱼产量偏高。
与其相关度最小的是
D
A.饵料来源充足 B.海水温度适宜
C.生存空间扩大 D.天敌数量减少
不同纬度海洋对 大气加热的差异
海洋与陆地对 大气加热的差异
1.下列月份中德雷克海峡有可能出现冰进现 C
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1cb032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9.png)
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是指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对气候、气象和海洋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水汽的输送。
海洋是水汽的来源,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是由海洋蒸发而来。
大气中的水汽又通过降水返回到海洋,形成水循环,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2. 气温调节。
海洋具有大气所没有的能力,即吸收和释放热量。
海洋可以平衡气温,使得周围地区温差不会过大,形成稳定的气候。
3. 风场形成。
海洋表面和海洋底部的温度差异以及地球自转会导致地形风,这些风会影响气候和气象。
4. 海洋生态。
海洋中有许多生物,它们通过代谢作用释放出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
这种作用可以影响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海气相互作用深刻影响了气候和环境,我们需要加强对这种作用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
地理选修一海气相互作用笔记
![地理选修一海气相互作用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8fb21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b.png)
地理选修一海气相互作用笔记海气相互作用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以下是关于海气相互作用的笔记:1. 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和大气之间通过热量、动量、水分等的交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2. 海气相互作用的类型:海气相互作用主要有三种类型,即海-气热量交换、海-气动量交换和海-气水汽交换。
其中,海-气热量交换是海气相互作用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它影响着地球气候的变化。
3. 海-气热量交换的机制:海-气热量交换主要通过海面的蒸发和凝结过程来实现。
当海洋表面温度较高时,海水蒸发增加,水汽进入大气中,同时释放出潜热。
当海洋表面温度较低时,大气中的水汽凝结,释放出显热。
这种热量交换对大气的温度和湿度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4. 海-气动量交换的机制:海-气动量交换主要通过风和海浪的作用来实现。
当风吹过海面时,会在海面上产生波浪和湍流等现象,从而将动量从大气传递到海洋中。
同时,海面也会对风产生反作用力,从而影响大气的运动和气候变化。
5. 海-气水汽交换的机制:海-气水汽交换主要通过海洋表面的蒸发和大气中的水汽输送来实现。
当海洋表面蒸发时,会将大量的水汽释放到大气中,这些水汽会随着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区,从而影响降水和其他气候要素的变化。
6. 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对降水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支持等等。
因此,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对于理解地球气候变化的机制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海气相互作用的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海气相互作用表现
![海气相互作用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684fac3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9.png)
海气相互作用表现海洋和大气是地球上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海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这些过程相互作用形成了海洋和大气的复杂耦合系统。
本文将探讨海气相互作用的表现,包括海洋表面温度、海洋表面风、海气气候模式、海洋生态系统和气象灾害等方面。
海洋表面温度海洋表面温度是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海洋表面温度是指海洋表面的温度,它受到大气温度、太阳辐射、海洋流和海洋混合等因素的影响。
海洋表面温度对于大气环流、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热带海洋表面温度升高会引起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形成,而北极海洋表面温度下降会导致北极冰盖的扩张。
海洋表面风海洋表面风是海气相互作用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海洋表面风是指海洋表面的风速和风向,它受到大气压力、地球自转、海洋表面温度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海洋表面风对于海洋环流、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东北贸易风和东南贸易风是赤道海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而南极洲周围的西风带则是南极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海气气候模式海气气候模式是用来模拟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
海气气候模式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模拟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并预测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的演变。
海气气候模式对于预测气候变化、海洋环境变化和灾害风险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海气气候模式可以预测未来海洋表面温度和海洋表面风的变化趋势,进而预测未来的台风频率和路径。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结果之一。
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的生物和生态系统,它们受到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对于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海洋生态系统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而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一种负面表现。
第四章 海-气相互作用
![第四章 海-气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91147f168884868762d68a.png)
43.6 50.3 130.4-132.3 215.5
二、海-气界面的物质交换过程 气界面的物质交换过程 1. 蒸发与降水 2 . 海盐交换 3. CO2 和O2的交换
三、海-气动量交换 气动量交换 1.大气环流向海洋输送动量,是海洋环流和风浪 大气环流向海洋输送动量, 大气环流向海洋输送动量 的主要动力; 的主要动力; 2.海流定义: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较大规 海流定义: 海流定义 模的水平运动现象称为洋流,即海流. 模的水平运动现象称为洋流,即海流 3.海流分类 海流分类 • 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 按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差异分为暖流和寒流. 按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的差异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 海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海流.寒流则 暖流:指海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海流.寒流则 相反。 相反。
第四章 海-气相互作用 气相互作用
第一节 海洋在气候形成和变化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海、陆物理特性的差异 第三节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气能量、 第四节 海-气能量、物质及动量交换 气能量 第五节 热带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第 一 节
海洋在气候形成和变化中的重要性 海洋在气候形成和变化中的重要性
一、海洋是大气的主要能量供应源 1.太阳辐射绝大部分(85%)被海洋表层 太阳辐射绝大部分( 太阳辐射绝大部分 ) 吸收,通过潜热和显热输送给大气. 吸收,通过潜热和显热输送给大气 2. 海洋环流热量的经向输送。 海洋环流热量的经向输送。 二、海洋是大气水分的主要供应地 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表蒸发
气能量、 海-气能量、物质和动量交换 气能量
R0 = (1 − α ) S ↓ +ε ( F ↓ −σT 4 ) − I c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相互作用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e3b33479563c1ec5da7193.png)
纬度
70~60ºN 60~50ºN 50~40ºN 40~30ºN 30~20ºN 20~10ºN 10~0ºN 0~10ºS 10~20ºS 20~30ºS 30~40ºS 40~50ºS 50~60ºS
全球
陆地
Q
3517 4187 5317 6490 7327 7578 6615 6280 6908 8080 6741 5108 3601 5778
五、海、陆表面摩擦阻力的差异
海面平滑、粗糙度小、平均风速大于陆面
第 三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节
一、海、陆分布对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对近地层环流(季风环流)的影 响—季风环流:
夏季大陆为低压,海洋为高压,气流由海洋吹向陆 地(夏季风);冬季大陆为高压,海洋为低压,气 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风)。
4. 海洋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1)暖流沿岸多降水,冷流沿岸多雾(海陆风雾、 海雾); 2)影响效应与沿岸风向及大小有关。
第 五
热带海洋对气候的影响
节
一、ENSO循环
1.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
1)定义:赤道中东太平洋或秘鲁沿岸海表温度 (SST)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异常升高现象。
2) Nino指数
I c 透过海面向下传输的太阳辐射通量
Q
kw
Tw z
kw 水分子热量交换系数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特点
1)海洋是大气的主要能源供应地,同时潜热大于 感热;
2)冬季海洋向大气的能量输送大于夏季.
1
太阳总辐 射 (W/M2)
月份 1 7
辐射差额 1 (W/M2) 7
第 四
海-气能量、物质和动量交换
节 一、 海-气能量交换
第4讲 海—气相互作用
![第4讲 海—气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35d25c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0.png)
一轮 · 地理
[热考题点] 热点扫描 以某一海区或岛屿周围海域为主题,结合区域图、统计图等 知识,考查世界海—气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3
主干知识 ·自主学习 核心考点·分层突破
课时规范练
一轮 · 地理
2020年初,澳大利亚的山林大火已燃烧4个多月。2019年,澳大利 亚异常高温,气候干旱,降水量非常少。有气象学家认为,印度洋偶极 子正相位(印度洋海温异常导致的大气环流)是造成澳大利亚严重干热的 原因之一。下图为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5
主干知识 ·自主学习 核心考点·分层突破
课时规范练
一轮 · 地理
2.持续的高温干旱不仅造成山林大火多发,也对澳大利亚的农牧业造 成很大影响。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中,农牧业受影响最大的是
( D)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第2题,据图可知,丁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混合农业区,
主要是小麦-牧羊带的分布区,持续的高温干旱会影响牲畜饮水和小麦
一轮 · 地理
名师点拨 用沃克环流来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太平洋赤道地区的海气环流,叫作沃克环流。沃克环流为顺时针方 向,近海面地区,由东部吹向西部。
沃克环流示意图
9
主干知识 ·自主学习 核心考点·分层突破
课时规范练
一轮 · 地理
(1)厄尔尼诺:沃克环流减弱,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异常升高,易发生 暴雨洪涝灾害;西部易发生干旱灾害。 (2)拉尼娜:沃克环流增强,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异常变冷,易发生干 旱灾害;西部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3
主干知识 ·自主学习 核心考点·分层突破
课时规范练
一轮 · 地理
《“海—气”的相互作用》 讲义
![《“海—气”的相互作用》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4e7f8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2.png)
《“海—气”的相互作用》讲义一、什么是“海—气”相互作用我们生活的地球,海洋和大气是两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而大气则包裹着整个地球。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于地球的气候、生态和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简单来说,“海—气”相互作用就是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大气则通过风应力等作用影响海洋的环流和温度分布。
这种相互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
二、“海—气”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1、海气界面的热量交换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是“海—气”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海洋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一方面,海洋通过蒸发将热量转化为水汽的潜热,这些水汽进入大气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释放出热量,影响大气的温度和环流。
另一方面,海洋表面与大气之间通过热传导和对流的方式直接进行热量交换。
2、海气界面的水汽交换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海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蒸发,形成大量的水汽。
这些水汽通过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和其他地区,参与降水过程。
水汽的交换量受到海洋表面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3、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海洋和大气之间还进行着气体的交换。
例如,海洋中的二氧化碳会通过扩散和海气界面的交换进入大气,而大气中的氧气也会溶解到海水中。
这种气体交换对于维持全球的碳循环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海气之间的动量交换大气的运动通过风应力作用于海洋表面,引起海洋表层海水的流动,形成风生洋流。
同时,海洋的环流也会对大气环流产生一定的反馈作用,影响大气的运动状态。
三、“海—气”相互作用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海—气”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
例如,赤道附近的海洋受热强烈,蒸发旺盛,大量的水汽上升形成对流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海——气作用
![海——气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b443f8c1c708a1294a4404.png)
第四章海——气作用
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⒈海—气相互作用主要方式:
⒉过程:
大气
海洋
⑴来源(
℅)蒸发量与密
切相关,纬和流经过的海区,海面蒸
结论: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发,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较
⑵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
的影响,水温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
⑴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有效应
⒊海洋调节大气→⑵近海气温()较差较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⒈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环流和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
⒉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基础是,途径是
运动和运动
⒊高低纬间热量输送主要通过、共同实现
⑴00~300N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大气输送的热量
⑵300N以北地区,大气输送的热量海洋输送的热量
⑶500N附近,热量传递: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
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一、沃克环流
⒈定义:通过海—气的交换,在附近上空形成接近
→海水温度东西岸
→温度
海水温度↓
环流⒊意义: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和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二、厄尔尼诺现象
⒈定义:有些年份,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的现象
⒉影响:部海面温度异常→东西部海面温差
气流:→
东部气候:→
→沃克环流→气流:→
西部气候:→
全球大气环流
⒊形成原因:
三、拉尼娜现象
⒈定义: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的现象
⒉影响:海面温度异常→东西部温差
→沃克环流→和
⑴加强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与
⒊措施⑵加强地区与国际间的
⑶并其影响。
课件2: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课件2:4.1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8c0da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3.png)
海—气相互作用
★ 海—气间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 海—气间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分交换
水汽凝结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 最主要来源(86%)
海
大
水
气 低纬海区和有暖流经
蒸 发
降 水
过的海区,水分交换
比较活跃
海洋
海—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
长波 辐射
长 波 辐 射
海—气相互作用——水热平衡
• 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 • 海陆对大气加热
高低纬间环流
季风环流
海—气热力作用 气—海动力作用
大气环流
方向基本 一致
大洋环流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热在不同地区传输, 维持地球水热平衡。
3
5
4
6
湖
7
98
2 1
海洋
海—气相互作用——水平衡
• 通过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等水体循环流动, 使全球蒸发,降水达到平衡。
海洋是大 气最主要 的热量储 存库
潜热输送 水汽凝结 海大 水气 蒸降 发水
海洋
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 海洋使大气温度变化比较缓和(日较 差与年较差小)
海—气间相互作用归纳
★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 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 海洋对大气温度具有调节作用 ★ 海洋是地球表层最大的碳储存库 ★ 海-气之间氧气交换(海洋与森林并称地球 的两叶肺)
6.下列属于浮游生物不丰富地区的是
A. 寒暖流交汇处
B. 冷海水上泛的地方
C. 江河入海口
D. 下降洋流处
第三讲海气相互作用
![第三讲海气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c97b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6.png)
海洋对大气的动力作用:海洋的波动、海流等动力过程对大气中的风场、气压场等产生影响。
海洋对大气的化学作用:海洋通过吸收和释放气体、颗粒物等方式,对大气中的化学成分产 生影响。
风力作用:风力引起海面波动,影响海洋环流 温度作用:大气温度变化导致海面温度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 降水作用:降水影响海洋盐度、温度和海流
评估气候变化的影 响:海气相互作用 的变化是气候变化 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其研究,可 以深入了解气候变 化对海洋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和经济的
影响。
添加标题
预测和应对气候 风险:通过分析 海气相互作用的 规律和趋势,可 以预测未来气候 风险,为制定应 对策略和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
添加标题
促进可持续发展: 了解海气相互作 用及其对气候变 化的影响,可以 为可持续发展提 供科学依据,促 进人类与自然和 谐共处。
化挑战
促进国际学术 交流活动,分 享研究成果和
经验
汇报人:XX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海气相互作用 的类型
海气相互作用 对气候的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 的观测和研究 方法
海气相互作用 的应用
海气相互作用 的未来研究展 望
PART ONE
PART TWO
海洋对大气的热量输送:海洋通过吸收太阳能,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 重要影响。
污染物输送: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进入海洋,影响海洋环境和生态
海气热交换: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影响气候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环流异常与气候变化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形成
◆在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赤道东风, 而东南太平洋则吹东南信风,大洋东侧表层的暖海 水被吹送到西太平洋,其下层的冷海水则不断上翻 补充表层流失的暖海水。结果使西太平洋海平面上 升,热量聚积,西太平洋海平面通常比东部高出约 40cm,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为29℃;而东部沿岸受 下层上涌冷海 水的影响,仅 24℃左右,东 西两侧相差 3~6℃。
§2.海洋~大气之间的相互影响
4、洋流对大气层结的影响 在暖海水表面一般是水温高于它上面的气温, 海面向空气提供的显热和潜热都比较多,不仅使 空气增温,且使气层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云 和降水的形成。热带气旋大多源自低纬度暖洋流 表面即系此故。 在冷洋流表面,空气层结稳定,有利于雾的形 成而不易产生降水。
§2.海洋~大气之间的相互影响
3、海水的辐合与辐散 由于大气风场的不均匀分布,风海流会产生海 水质量的辐合辐散,尤其在海岸附近,在侧边界 的作用下,这种辐合辐散作用尤为明显。 例如在热带、副热带大陆西岸(东风带),因 离岸风的作用,把表层海水吹离海岸造成海水质 量的辐散,引起深层海水上翻,而深层海水水温 比表层水温低,因此在上翻区海水水温要比同纬 度其它海表的平均水温低。相反,如果风向改变, 海水质量在此辐合,引起海水下沉,海面水温将 显著增高。
§2.海洋~大气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种海洋-大气“接力式”的经向热量输送是 维持高低纬地区能量平衡的主要机制,调节了高 低纬度间的热量平衡。
6、海陆间的热量传输
大气环流和洋流对海陆间的热量传输有显著作 用。
•冬季海洋是热源,大陆是冷源,中高纬地区盛行 西风,大陆西岸是迎风海岸,又有暖洋流经过, 故环流由海洋向大陆输送的热量甚多,提高了大 陆西岸的气温。
§2.海洋~大气之间的相互影响
5、赤道与极地间的热量输送
大气环流对热量的输送有平均经圈环流输送和 大型涡旋输送两种。
•在30~70oN地带潜热的向极输送以大型涡旋输送 为主,平均经圈环流次之;
•在低纬度则主要由信风的定常输送来完成,即 平均经圈环流输送。 在总的经向环流热量输送中,洋流的作用占了 33%,大气环流的作用占67%; •低纬度洋流的输送超过大气环流的输送;30oN以 北,大气环流的输送超过了洋流的输送。
§2.海洋~大气之间的相互影响
1、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全球10m深海水的总质量就相当于整个大气圈的 质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有70%之多被海洋 所吸收,且将其中85%左右的热能储存在大洋表 层,这部分能量又以长波辐射、蒸发潜热和湍流 显热等方式输送给大气。海洋还通过蒸发作用, 向大气提供大约86%的水汽来源。
§2.海洋~大气之间的相互影响
•夏季,大陆是热源,海洋是冷源,这时大陆上的 暖气团在大陆气流作用下向海洋输送热量。这时 大陆通过大气环流向海洋输送热量,但输送值远 比冬季海洋向大陆的输送量要小。
§3.环流异常与气候变化
1、沃克环流(Walker Circulation)
◆赤道地区大洋的东侧是下层冷海水上升作用最 为强烈的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强烈的冷海 水上翻,使得其海洋表层温度与赤道西太平洋地 区的“暖池”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的上空大气强烈下沉, 赤道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上空大气对流强烈,空 气以上升运动为主;海面上气流由东太平洋流向 西太平洋,高空相反,这样就形成一个垂直方向 闭合的东西向(纬向)环流圈,称为沃克环流。
§3.环流异常与气候变化
◆当洋流运动异常或大气环流变化而导致赤道东风 和东南信风减弱时,赤道太平洋海面西高东低的温 度分布将会被破坏,赤道逆流增强,西太平洋温暖 的海水向东延伸,从而使东太平洋补充表层的上翻 冷海水减少,表层海水温度上升,形成厄尔尼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环流异常与气候变化
◆而当赤道东风和 东南信风增强时, 东太平洋更多表层 的暖海水被吹送到 西太平洋,导致更 多的下层冷海水补 充到上表层,表层 海水温度因而下降 更多,结果使太平 洋东西两侧表层海 水温差加大,形成 拉尼娜。
§3.环流异常与气候变化
热带太平洋海面年平均温度分布
◆沃克环流是赤道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并通 过大气的动力作用影响到世界其它地区。实际上, 整个赤道区域都存在着“沃克环流”。
§3.环流异常与气候变化
2、厄尔尼诺(El Nino)与拉尼娜(La Nina) ◆El Nino是西班牙语“圣婴”的音译,原指在有 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会 出现一股弱的暖洋流,取代了沿岸原有冷海水的 现象。现在,厄尔尼诺是指大范围的海洋异常现 象,即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层水温持续 异常增温(连续6个月高于多年平均温度0.5℃以 上)的现象。 ◆La Nina是西班牙语“圣女”的音译,又称“反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 层水温持续异常降温(连续6个月低于多年平均温 度0.5℃)的现象。
这种热量、水汽的输送,既影响了大气的温度 分布,又是驱使大气运动的能源,在大气环流的 形成和变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海洋~大气之间的相互影响
海洋是大气环流运转的能量和水汽供应的最主 要源地和储存库,同时也是CO2的巨大贮存库,海 洋通过调节大气中的CO2含量也在影响着气温和大 气环流过程。 2、大气对洋流的影响 海洋是从大气圈的下层向大气输送热量和水汽, 而大气运动所产生的风应力又可以向海洋上层输 送动量,使海水发生流动,形成风生洋流,即风 海流。世界洋流分布与地面风向分布密切相关。
海气相互作用
1、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
2、海洋~大气间的相互影响 3、环流异常与气候变化
§1. 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
海洋与大气之间通过一定的物理过程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复杂的耦合系统。 •海洋对大气的主要作用是给予大气热量与水汽, 为大气运动提供能源; •大气主要通过向下的动量输送(风应力),产生 风生洋流和海水的上下翻涌运动; •海洋与大气在大气环流的形成、分布和变化上共 同影响着全球的气候。 海洋与大气之间热量、动量、物质的交换,以 及这种交换对大气、对海洋各种物理特性的影响 及改变,称为海气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