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所得税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探析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一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累积
摊销额
其他资产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
2 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账面价值一 未来期间按照税
M ea l r i a n n i l c u tn t l g c lFi a c a u Ac o n i g
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1税法规定税前扣除标准的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取得成本一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累积 折旧额
( 新准则规定的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 二) 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分析造成税法计算的 应交所得税与会计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差异原因:在某一时 点, 资产、 负债的会计账面价值与其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不 等, 使得会计资产、 负债在未来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
1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 得额时, 将导致产生增加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1资产 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未来经济利 益的总流入, 计税基础是未来可税前扣除的总金额, 经济利 益总流人大于可税前扣除数, 将调增未来应税金额。() 2负
M e a l r c lFi nc a c untn t lu gi a na i lAc o i g
斯 准 则
徨 税 菝 算 法
资 产j 债 袤债 芬 i 【
彭 明 旺
财政部于20 年 2月 1 发布了 《 06 5日 企业会计准则第 和税法资产、负债在未来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产生 差异( 由于在未来可以转回故是暂时性差异) 根据资产、 。 负 债的确认条件 ,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并
度。
二、 新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税收政策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同时面临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挑战和变化。
深入研究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实施情况,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改进建议,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税收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会计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报表的核心内容之一,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通过研究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税务情况,为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实施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税收申报和纳税义务。
通过研究这一法律规定的实施情况,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并履行相关税收义务,规避税收风险,提高税收遵从性,促进税收征管的规范和有效实施。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在深入探讨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现行法律规定和实施情况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和影响,为未来改进建议和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也旨在提出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确保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有效实施和推进。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优化我国税收制度和财务管理提供参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
2. 正文2.1 我国现行所得税法律规定我国现行所得税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两部分。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个人的纳税对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纳税义务和纳税申报等内容。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都应该缴纳相应的税款,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纳税义务人应按照法定的税率和税基来计算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则规定了企业的纳税对象、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税率、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内容。
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析
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析2007年新实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废除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新方法与原采用的三种方法完全不同。
本文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产生的根源、理论基础、在我国全面推行的理由及其优点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以加强对资产负债表内涵的理解。
标签: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07年新实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废除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对于广大会计人员来说,弃用使用多年的熟悉的核算方法而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很多人心存疑惑,为什么要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原方法相比它有什么优越性?等等。
相对原有的几种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增多,细节规定增多,运用及理解难度都加大了。
如果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就有可能感觉比较难掌握该方法。
本文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产生原因、理论基础、在我国推行的理由、优点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产生根源分析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目标和要求是不同的。
会计准则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的对外财务报告,以便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
税法是以课税为直接目的,强调公平与效率,具有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平社会财富的分配等功能。
所得税的缴纳金额应以税法为依据计算确定,但同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应以会计准则为依据。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导致了所得税会计的产生。
为服务于财务会计的目标,对于所得税会计,需要处理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是否确认所得税的会计影响。
根据税法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与根据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是存在差异的,根据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每期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应与会计利润存在配比关系,但缴税是按税法所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则该部分所得税差异所造成的会计影响应予以考虑。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则可产生所得税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是应付税款法,二是纳税影响会计法。
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的思考
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的思考[摘要]新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
该方法与其他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相比,其理念、分析思路和处理程序都有较大的变化。
本文从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必要性入手,通过例解的方式阐述了该方法的具体运用程序,同时分析了会计人员运用该方法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处理;暂时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由于会计与税收的目标不同,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确认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选择和运用使企业会计报表相关要素有着显著的差别。
新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
因此,本文主要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的必要性、具体运用程序以及会计人员采用该方法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一、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必要性(一)规范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包括递延法、债务法即损益表债务法),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所得税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多种方法的并存,造成各企业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也不利于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而且,“应付税款法”不对时间性差异进行递延分摊,不符合权责发生制;递延法虽然能够确认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但它本身却存在着不科学和不合理的一面,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所得税借项或贷项,并不真正意味着未来年份可少交或补交的税款;损益表债务法与递延法相比较,显得相对科学合理一些,它侧重于对时间性差异的处理,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但其仍以损益表为导向,只注重时间性差异而不考虑其他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它提供的会计信息和揭示的差异范围也较小,无法恰当地评价和预测企业报告日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
方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及企业所得税核算探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及企业所得税核算探析'[摘要] 本文深入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概念着手,结合财务实例,介绍了所得税的核算程序和账务处理,以期为从业人员正确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容、更好地核算企业所得税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暂时性差异企业所得税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按照企业准则确定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依据业主权益理论,从净资产的角度计算利润总额并计算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观认为对企业收益的计量就是对业主权益的计量,资产增加与负债减少时就会产生收益,企业本期的利润总额主要是本期净资产增减变动的结果,净资产在价值量上等于资产减负债。
企业在一定期间实现的利润或亏损,必然表现为资产或负债的变动,收入会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成本费用则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企业所得税费用的发生意味着利益的流出,代表着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把所得税费用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起来,比用收人和费用计算所得税能更好的体现资本保全的原则。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概念1.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1)永久性差异:是指由于会计和税法计算口径不同造成的本期调增但以后不能调减的差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其确认没有变化,如: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计税工资情况下,超标准的工资;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等,同损益表债务法下的处理办法。
(2)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2.资产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旨在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浅谈: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反映,它显示了企业所有权及企业来源及运用资金的情况。
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定了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及编制方法,要求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会计核算基础和周期原则、货币计量原则、事实和可靠原则等。
同时,要求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披露贯穿着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时,要保持谨慎,避免过高或过低估计,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二、债务的分类和计提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企业债务的分类及计提进行了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债务可分为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两类。
长期债务主要指借款、应付债券等期限较长的债务,而短期债务主要指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期限较短的债务。
在计提时,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并分别计提。
此外,企业还应按照会计原则的要求计提相关的资产减值损失和相应的债务资产减值准备,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三、债务的披露与风险提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定了企业债务的披露和风险提示要求。
企业应及时、准确地披露债务情况,对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进行明细的披露,同时披露债务的利率、还款方式、保证担保情况、到期日等相关要素。
此外,企业还应注意对债务的风险进行提示,明确债务的融资成本、偿债压力和对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流动性的影响,为股东、投资者以及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探讨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是解决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其 中 确认主要包括确认计税项 目、确认计税时间 ,计量则主要指税率 的选 择。资产负债 表债务法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 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
、
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对 公益事业和社 会福利机构以及慈 善事 业
资源 开发 利用和 节能节耗 方面的信 息。第 二部分披露企业生产 的产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以必要的捐赠和帮助 。 品性能 、 效用及产 品的售后服务方而的信息 ; 第三部分披露社会责任 三、 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 系的建议 方面 的相关指标。如社会贡献 率、 社会积 累率 、 资产保 值增值 率、 职工 企,% 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追 求经济效益 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 利 所得 率 、 入所得 率以及股 东所得率等指标 。另外 , 于污染性的 Ii k 债权 对 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 披露 的方式应结合 我国国情和企 业的特 行 业 , 还可 以在社 会责任 书中增加“ 环境污染报告” 。为公 众提供更 系 点。 统 更具 体的社会责任信 息。编制单独的企业社 会责任报告的工作量
首先 , 会计报表附注 中披 露企业社会责任方面 信息 . 在 规定企 业 在年报附注中披露企业社会 责任 方面 的信 息。包 括 : 第一 , 业职 工 企 基 本信 息, 具体 为 : 工作条件 , 资待 遇 , 工 以及企业提供 的保障 ; 二, 第 企业承担的 义务方面 , 具体为 : 为国家上缴税 收 , 业为社会 提供 的 企 捐助 , 同时要披露企业所获得 的各项优惠政策等 。第三 。 其他关于 企 业经营方面的 各项信息 。在现行的会计报表附注 中披露上述信息 , 将 有利于帮助报 表使 用者充分了解企 业社 会责任信 息。能简洁地满足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的要求 , 且这种方 法在 目前的条件 下切实可行。 其次 , 编写年度企业社会责任书 。 企业应面 向社会单独提供一份 有关履行社会责任 方面 的报告 。在该报 告中可以 用文 字叙述和具体 数据两种方法来详细 阐述企业社会责任 方面的信息 。第一部 分披露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经济实力的国家。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中所得税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
所得税法是规定个人和企业需要交纳的一种税收,其缴纳标准和方式都是由国家来制定的。
而在所得税法中的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我们来了解一下会计资产负债表。
会计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会计的核心报表之一,用来显示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企业在特定日期拥有的资源或者对其有权利的经济资源,而负债是企业在特定日期需要偿还的债务或者定期需要支付的款项。
所有者权益则是资产扣除负债之后剩下的部分,它是企业对外债权人承担债务及利息和应付股息的可赔偿部分。
在我国的现行所得税法中,对资产负债表的具体规定是很清晰的,它规定了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具体规定。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应当根据其性质和使用期限分别加以分类,分类应当确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门的规定。
对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和计价原则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资产负债表中,债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我国的现行所得税法中,对企业的债务也做出了规定。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的债务抵扣也有着具体的规定。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在税前利润中扣除其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所得有关的、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实允许扣除的支出。
债务利息支出是其中的一种允许扣除的支出。
这就意味着企业在计算所得税之前,可以扣除其实际支付的债务利息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纳税负担。
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务项目,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也有着清晰的规定。
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债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
关于_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讨
所得税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讨【摘要】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在会计理论界引起了争论。
笔者通过分析各种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批评意见,阐述了我国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必要性。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必要性 一、反对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主要观点综述 我国所得税会计究竟应不应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此,有人持反对态度,主张根据我国的国情,中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方法应定位于损益表债务法,特别是上市公司,应完全采用损益表债务法。
其理由如下: (一)我国尚不具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经济环境 该观点认为,目前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国家主要是美国等海洋法系国家,在这些国家中,由于税法与会计的确认、计量规范不同,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由来已久。
他们对两者差异的处理,历经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到目前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
这种会计制度(准则)的自然孕育过程恰恰是我国尚未经历过的。
更重要的是,国际会计准则所采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基本上是适用于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则是从20多年前完全的计划经济逐步转换而来,两者之间尚存在不少差距。
因此,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定位上,就不得不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而不能盲目采用国际通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二)我国会计人员难以适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繁杂的计算 随着所得税会计方法的演进,会计方法的技术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出新的挑战。
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实践中绝大多数企业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习惯于应付税款法,较少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
对于现行规定中要求的损益表债务法,已有众多会计人员深感不适应,如再要求采用与其分析方法截然不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给实际执行带来较大的困难,不但会带来较大的制度转换成本,而且可能会遭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抵制。
浅析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浅析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作了规范。
许多会计人员不理解甚至看不懂该准则,对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理解不透彻。
本文试图从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的异同,来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涵,以帮助会计人员转变观念,学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关键词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暂时性差异一、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比较所得税会计的基本问题是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确认资产(负债)未来收回(清偿),以及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确认当期交易和其他事项时,如何核算其当期和未来的应纳所得税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分析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以及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问题。
修正的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一个变动即是用“暂时性差异”取代“时间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是因收入或费用在会计上确认的期间与税法规定申报的期间不同而产生,很显然时间性差异是从利润表角度出发分析的。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
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来分析的。
所有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但有些暂时性差异则不是时间性差异,如资产的重估价。
只产生暂时性差异而不产生时间性差异,企业合并时,被合并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在会计上按公允价入账,税法规定按账面价值计算,致使暂时性差异的产生,而此时无时间性差异。
在认识和确认暂时性差异时,必须首先要理解计税基础这一概念。
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计税时归属于该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一项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当企业收回该资产的账面金额时,就计税而言可从流入企业的任何应税经济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
如果这些经济利益是不需要纳税的,那么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就为账面金额。
具体而言,一项资产的税基是当企业收回该资产的账面金额时,为纳税目的而可抵扣的金额。
如一台机器设备成本为1000万元。
已提折旧400万元,剩余成本将在未来期间予以抵扣,则该设备的计税基础为600万元。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浅析
借: 所得税费用
20年 : 09
2 5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5 借: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负债
2 1年 : 00
2 5
9 . 5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 . 4 5
借: 所得税 费用 递延所 得税 负债 2 5 1 9
应纳税暂时 肚差异上期期末余 额 ×( 旧税 率一 新税率 ) 。只有当新
额 X( 旧税 率一 税率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发生额 ×新 税率一 新 =
20 年 : 06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交税费——应交所 得税
20年 : 07
2 5 l 9
6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年 : 08
2 5 95 .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 . 55
所 得 税 费用
1 9 6
2 5.
95 . 1. 55 2 5
0 2 5 2 5
— 95 3. 。 45
2 5
—1 5 4
2 5
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关键是通过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新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应用探析
强S
创 新 研 究
瓣 啭瓣褥氆垒游 鹫 磨 辍
河南第一火 电建设公司
一
周其悦
、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分析
表债务法是对暂时性 差异进行跨期核算 的会计方法 , 由
新的所得税会计 准则 引入 了两个重要 概念 : 计税 “ 基础 ” “ 时性 差异”, 和 暂 这也是所得 税会计准 则的核
挤 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负债 ) 。而资产负债
核算中的所得税额 时, 应补提所得税。 在差额较大时 , 还 应调整已分配的应付利润 、 盈余公积等 ; 在差额不大 时, 直接 冲减年初未 分配利润 , 会计分 录为 , : 润分配一 借 利 未分配利润 ; : 贷 应交税金一 应交所得税 。 已经分配的应付利润、 盈余公积等 , 在差额较小时 , 直 接转入年初未分配利润 , 借 : 即: 应交税金 一 应交所得税 ; 贷: 利润分配一 未分配利润。
于暂时性差异产生于 资产 和负债 的账 面金 额与税基之 差,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 的 , 因此 , 核 算 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和负债必然更加符合 资产和负债 的定义 。 其计算公式为 : 本期所得税 费用= 本期应交所得 税 + 期末 递延 所得 税负 债一 ( 期初递 延所 得税 负债 ) 一
法核算所得税。 损益表债务法是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跨期 核算 的会计方法。 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会计 收益与应税
2 . 所得税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 收的
账 务 处 理 方法 。
() 1 在年账面利润总额为正数 , 大于预算 清缴 时 且 认定的所得税 额的情况下 : 当认定 的所得税额大 于会计
(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一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 。 2亏损弥补 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不 同。企业如果发生 .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我国税收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税收征管和税收纳税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所得税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于企业来说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是关乎经营活动的重要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会计处理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的。
它规定了企业应如何正确处理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务事项,以及如何正确计提所得税会计费用,使企业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定了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如何处理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预付的税款或者预提的税款,而所得税负债则是指企业未交纳的税款。
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会计处理准则》的规定,正确计算和确认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金额,并在相关会计科目中进行核算。
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保证企业会计报表真实性和公允性的重要法规。
它规定了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如何正确处理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并且明确了企业在计提所得税会计费用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时正确处理所得税会计费用,以及确认和核算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金额,确保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支持。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浅谈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摘要】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背景介绍和研究意义入手,对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文章指出,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加强监管和规范,同时建议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展望未来,文章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完善和健全。
本文对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展望,为今后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概述、实施、问题、改革建议、发展趋势、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在会计准则的框架下,根据我国税收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处理的一种会计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收政策的变化,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税法的变化和完善,对企业的税务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规范企业的税务申报和纳税行为,我国税务部门要求企业按照所得税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税务会计处理。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实施,旨在明确企业在财务报表中表现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规定,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合理避税的途径。
随着我国税法和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在逐步改进和更新中。
对于企业而言,熟悉掌握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相关规定,对公司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促进企业税务合规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我国现行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于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和提高经营效益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税会实务】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浅析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浅析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所得税会计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相对于以前习惯用的应付税款法来讲,大家可能会觉得挺难理解,在实际应用上不知所措,在次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知:
1.定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其特点是: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
2.特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点是暂时性差异,而非永久性差异。
出于易理解和篇幅考虑此处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例理解:当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税法利润(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会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缴所得税。
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税法利润×所得税税率
(1)资产之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情况下:
比如:企业会计利润1500万,招待费的40%为200万(永久性差异,永远不能抵扣),计提存货准备100万(暂时性差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探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探讨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了它的特色,并通过具体实例概括了它的运用方法。
[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所得税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只允许采用这一种模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就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来源我国所得税会计经历了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3个阶段。
其中,应付税款法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说是原来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它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暂时性差异。
1.一组相关概念(1)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通俗地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就是将来可以抵扣应税所得的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就是将来要追加应税所得的暂时性差异。
(2)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项目的金额。
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站在会计的角度上看资产和负债的金额。
(3)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上述是准则上对计税基础的解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无论是资产的计税基础还是负债的计税基础,通俗地说,都是站在税法的角度上看资产和负债的金额。
对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
对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解摘要:2021年2月,财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新准则与旧规范比较,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都有了很大变化,真正体现了会计的真实、公允原则。
在资产负债观下,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确定资产和负债以及与这些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体现了我国会计的新趋势。
关键词: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债务法XX一、所得税会计差异理论的创新XX在收入费用观下,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会计规定和所得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标准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影响其他会计报告期,也不会在其他期间得到弥补。
具体项目分为四类,即按会计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除,如国债利息收入;按会计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如接收捐赠资产、自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按会计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不允许除,如罚款支出,企业因合并、分立等改组业务发生的重估净损失等;按会计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允许除,如关联交易转让定价已纳税调整部分等。
时间性差异是指会计规定与所得税法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此类差异在本期发生,但可在以后期间转回。
具体项目也分为四类,即按会计规定确认为当期收益,但税法规定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税所得,如企业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收益实际未分配;按会计规定核算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除,如企业计提的**项准备;按会计规定应于以后期间确认为当收益,但税法规定当期确认为应税所得,如持有短期期间取得的收益;按会计规定核算时应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除,如对固定资产折旧,会计采用直线法,税法规定采用加速折旧法.所得税会计准则第7条科学地引进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弃了时间性差异。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认识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认识【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在核算所得税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本文通过实例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尤其对税率变化情况下,此法的运用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期能为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会计; 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税率根据新准则的规定,我国所得税会计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需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问题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会计核算时,核心问题是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要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从而对两者进行比较,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然后按照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最后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当期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般核算程序进行会计处理,一般可以区分三种情况:第一,各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变的情况;第二,各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变化的情况;第三,特殊情况下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一)各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变的情况各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变,那么每一个会计期间按照相同的税率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即可,这种情况对于会计人员来说相对较容易理解。
新所得税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探析_1
新所得税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探析2006年财政部对准则进行了修订。
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所得税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以往的所得税会计中,企业对所得税核算选择余地很大,既可以选用应付税款法,也可以选择纳税会计法。
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既可以采用递延法,也可以采用利润表债务法。
但这些方法已不能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需要,由于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将致力于国有企业的改造,必将对所得税产生重大影响,而以前的核算方法无法反映和处理这些方面的暂时性差异。
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更高层次的要求,新准则明确提出所得税会计核算必须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按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暂时性差异,据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再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
在税率变动时,应当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并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反映了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计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账面价值的纳税影响。
毕业论文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时,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直接确认,对利润表项目则间接确认。
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应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上出发来加以倒挤推算,具体核算程序如下:(1)确定每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2)依据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定暂时性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所得税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探析
[关键词] 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暂时性差异;递延税款
[摘要] 会计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
新所得税准则摒弃了原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要求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与原利润表债务法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在会计实务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运用。
2006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
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对所得税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以往的所得税会计中,企业对所得税核算方法选择余地很大,既可以选用应付税款法,也可以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
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既可以采用递延法,也可以采用利润表债务法。
但这些方法已不能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需要,由于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将致力于国有企业的改造,必将对所得税产生重大影响,而以前的核算方法无法反映和处理这些方面的暂时性差异。
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更高层次的要求,新准则明确提出所得税会计核算必须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按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据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再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核算方法。
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
在税率变动时,应当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并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反映了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预计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账面价值的纳税影响。
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时,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直接确认,对利润表项目则间接确认。
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应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上出发来加以倒挤推算,具体核算程序如下:
(1)确定每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2)依据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定暂时性差异。
(3)暂时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到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
(4)本期发生和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影响金额)应是其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的可抵减性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已转回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士调整金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已转回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调整金额。
(5)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纳所得税税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应纳所得税税额+期初递延所得税净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净资产。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差异分析
作为债务法的具体分析方法,原利润表债务法和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都以业主权益理论为基础,将所得税支出视为经营费用而非利润分配,均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和配比原则,递延所得税都代表未来应付或应收的所得税。
但他们之间也有很大差别。
(一)核算对象不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作为债务法下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的对象是暂时性差异,而后者则是时间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是指在一个期间产生而在以后的一个期间或多个期间转回的应税利润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额,侧重从收入和费用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揭示的是某个期间内的差异,强调差异的形成以及差异的转回;暂时性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它侧重从资产和负债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揭示的是某个时点上的差异,更强调差异的内容和原因。
从暂时性差异的内涵来看,它比时间性差异的范围更广泛,它不仅包括所有的时间性差异,还包括不是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
例如:某类资产评估前账面价值为300万元,评估后年末按规定将其账面价值调增至350万元,同时在资产负债表另一方直接增加了所有者权益,不影响利润表的税前利润。
以利润表债务法的观点,此项业务既不涉及利润表收益,事实上也无需纳税,因此对该资产评估增值就无需进行所得税处理;但站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立场,该资产账面价值350万元,税基为300万元,且不论该增值是否影响了利润表税前收益,它已经形成了5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会随着以后每一纳税年度资产进行折旧、摊销等处理使资产账面价值与税基的差异逐渐缩小而转回。
(二)对“递延税款”含义的理解不同
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对全部暂时性差异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大大拓展了“递延税款”的含义,与利润表债务法使用的“递延税款”相比,前者更具有现实意义。
利润表债务法首先将时间性差异分为在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再分别将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由于时间性差异反映的是收入和费用在本期发生的差额,揭示的是某个期间内的差异,所以此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应是本期的影响额;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尽管也将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并由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但由于暂时性差异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账面金额与其税基之间产生的差异,是从本质出发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揭示的是某个时点上的差异。
因此暂时性差异是累计影响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反映的是账面价值,是累计的差额。
(三)对收益的理解不同
利润表用“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和费用的配比。
利润表债务法与这一收益观相对应,计算会计收益中所有收入和费用对所得税的影响,并以所得税费用列示在利润表上,递延所得税则是会计所得税费用与税法应交所得税相对比的结果;资产负债表用“资产/负债表观”定义收益,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
这就要求收益确认与计量都要服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等会计概念的要求。
资产负债表法适应这一收益观,资产或负债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乘以税率直接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而所得税费用依据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期初相比加以确定。
比较而言,利润表债务法计算程序复杂,且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标准不易把握。
这一变化充分反映出当前会计界认识水平的提高,对包括所得税会计处理在内的企业财务会计视角已经由利润观转变到了资产负债观。
(四)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程序不同
利润表债务法以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为着眼点,逐一确认收入和费用项目在会计和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并将这种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为着眼点,逐一确认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计算出累计的暂时性差异,再用累计暂时性
差异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而所得税费用则依据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期初余额相比加以确定。
因此,只能将期末暂时性差异与期初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影响额之间的差额视为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三、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需注意的问题
(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谨慎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如果发生了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就会出现“递延税款”借方数额,被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表示预提的所得税费用,待以后期间转回。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项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以后转回时是通过抵减应交所得税的金额来实现的,从而能够减少以后时期的应纳税金额。
但以后转回时需要具备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对由于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依靠职业判断来衡量,这种职业判断须有合理的证据说明预期未来的所得税利益将会实现,如果在暂时性差异的转销期间内,企业没有足够的应税所得可供抵扣,则意味着不能转销这项所得税资产,那么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虚增资产,少记了费用。
所以企业应当以可能获得的应税所得为限,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确认。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为了体现稳健性原则,企业可以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账户,用来核算企业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而不能实现的税收收益。
企业应定期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
如果有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即预计未来的所得税利益不能实现的,应将预计不能实现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反映当前有关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实现情况,同时确认本期所得税费用。
如果以后已确认损失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得以恢复,应在原先已确认损失金额的范围内予以转回。
这样,能够大大降低由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过于乐观而使所得税会计信息给报表使用者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