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论证
予贫、借书------张氏吝书------不 幸
照应开头,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殷切期望:珍惜“少时之岁月”
课文分析
课文组织内容的思路是先阐明自己对借 书读书的看法,然后向黄生提出希望的。 因此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1-3段):阐明 ‚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2.第二部分(4-5段):向黄生 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 也必速‛的希望。
可惜
古义 值得珍惜
今义 惋惜
4.一词多义


子不闻藏书者乎
代词,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名词,儿子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 为一说
连词,然而
代词,这样 动词,写、作 介词,被

若业为吾所有 非独书为然
动词,是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兼词,“于之”, 泛指有书的人 形容词副词词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尾,„„的样子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表感叹语气 吾不得而见之矣 代词,它 助词,的 代指黄生
文章主旨
本文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作 者本意是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 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 的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 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 而滋长贪图安逸、不求进步的恶习,而 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等, 好好读书。
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
黄 生 借 书 说
解题:
★ 黄生,姓黄的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允修。
★ “说”是一种文体,叙议结合,针对一事、一
人、一物,进行分析议论,从而阐述一个论点。
★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
发表议论。
相关背景
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 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 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 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 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 失的情况也不少,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 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b.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知幸与不幸”和 “归书也必速”?
“知幸与不幸”这句话是要黄生以作者 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的不幸,知道 自己能借到书是非常幸运的。希望黄生懂 得借书的艰难,要珍惜眼前难得的机遇, 勤奋地读书。“归书也必速”表面上的意 思是希望黄生能尽快把书还回来,似有吝 书之嫌,但实际上是作者以此督促黄生要 抓紧时间读书,要珍惜“少时之岁月”。
这段提出论点,再用藏书者不读书的实例加以 证明。
第一段有关讨论
a.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方 法提出中心论点,给黄生讲的第一句 话就是摆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开篇 进题,毫无枝蔓。并用了双重否定句 强调了作者的意思,使论点显得鲜明 有力。
b.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 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
思考: 孔子、孟子的这些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论学?
1、学习作用 2、学习方法 3、学习方法 4、学习态度 5、学习态度 6、学习态度
终身受益 学思结合 不耻下问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不迷信书本、有质疑精神
导语:
书海茫茫,读书要借书,这是常有的事。 当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书时,你在激动兴奋 之后,便会埋头攻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 步。但对自己已有的书,虽然也是需要学习的, 却缺乏那种兴奋感和迫切阅读的激情。在这方 面大概大家都有所体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生借书说》就议论了这 个问题,看看课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 他的认识是否一致?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①这部分共3段,第1段先交代写作本文的缘由,再 以“授以书而告之曰”统领下边两段内容。这里的 “授以书”应是“以书授(之)”,把状语后置了。
②学生自读第2段,参阅课文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 理解下边加线词的意思: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而、可是。 无论:不要说。 非独书为然:这样。 强假:勉强借的。 若业: 如果已经。 为吾所有:被。 俟异日:等到。 高束:束之高阁。把东西捆好,放在高处。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 摩玩之不已,
抚弄、把玩 已经 被 等待 停
束之高阁——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起来
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姑且 捆、扎 如此而已 guǐ用木板搁起来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对比论证
强假焉---惴惴摩玩---“吾不得而 见” 吾所有---高束庋藏---“姑俟异日”
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 的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 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 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 读。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 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 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 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用事实论证观点。由人及己,写自己年 轻时,虽然条件困难,却wenku.baidu.com奋的读书,做官 后条件优越反而很少读书,态度行为正反形 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书非借不能 读”的论点。
b.如何理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 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这是作者本人读书经验的总结,以此告诫 黄生借书不易,现在借到了书,就要珍惜少时 岁月,专心读书。同时也为课文转入第二部分 对黄生提出希望作了铺垫。 总结:这段以作者读书的亲身经历,把少时借 书专心读和做官后有书弃置不读进行对比,论 证了中心论点。这是第一部分的第2层。
★第5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照应开头,结束全文,进一步表 示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1.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生无书的对比; 2.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的对比; 3.藏书者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的对比; 4.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5.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心理的对比; 6.“余”幼时与做官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7.“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对比; 8.“余”幼时之“不幸”与黄生之“幸”的对比。 …… ——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有力地说明了藏书者不读书和借书者读书专,突出了 “书非借不能读”这一中心论点。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使……出汗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祖父、父亲 不用说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放置家中,堆满屋子 天子之书
举例论证
富贵家之书
由书及物,类比推理,进一步论证观点
只 那人
这样 勉强借来 担心 忐忑忧惧的样子
反面 论证论点 (事实论据) 正面
七略、四库 汗牛塞屋 祖父积、子孙弃 幼年:借书吃闭门羹 做官:书落落大满
书非 借不 能读
提出希望: 珍惜所有、勤奋读书
3.古今异义
古义 不用说,更不必说 子孙弃者无论焉
今义 条件关系的连词 古义 借 而强假焉 其他祖父积、
无论

今义 假的
古义 那个人
夫人
今义 丈夫对妻子的称呼
喜欢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就 弄懂,弄明白 现出 之于 迫切 像这样
得到

故有所览辄省记。
出仕做官 堆集的样子
yí n 白色的蠹虫、灰色的蛛丝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 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幼时------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倒装句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状语后置句,为“以书授之”)
(4)被动句
若业为吾所有 (“为„„所„„”是一种表示被动 的句式,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施 动者,表示被动关系)
c.课文结尾一句话,它在结构上和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课文以“为一说,使与书俱”作结,在结 构上照应了课文开头的“授以书而告之”。在 思想感情上则进一步表达了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总结:这部分内容通过作者与黄生在借 书读书方面的比较,说明自己遇吝书者 为不幸,黄生遇公书者为幸,勉励黄生 专心读书。
这样以后
值得珍惜
对比论证
通籍------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像 使……公开 本来 吝惜
我 好像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作,写 让
为一说,使与书俱。
一起(给黄生)
黄生贫、借书------予公书------幸
这部分提出写作本文的缘由,提出中 心论点,并用社会上的实例和作者的亲身 体会阐明论点。
怎样理解末句的感叹?
明确:末句(第3段)中的“叹”应 为“感叹”,“惜”应为“珍 惜”,而“借者”则应不只指 袁枚自己,还应包括那些家贫 借书攻读者。
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领会课文构思严密和 运用对比手法说理的写作特点。
c.作者为什么要由“书”讲到“物”,这 对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
作者由书及物,描述分析了“假人之物”和 “为吾所有”的两种不同的心情和态度,前者 因“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后者 因是己物而“必高束焉,庋藏焉”。这样引申 论证了藏书不读是人们对待事物普遍的心理, 进一步论证了观点。
总结:这段从社会取证说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 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层次。
•读第4、5段,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 边加点词的意思:
惟予之公书:只是。
表示不肯定语气。
若不相类:似乎,好像, 然则:这样,那么……
这两段文字,作者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 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是作者写作本 文的目的。
讨论以下问题:
a.作者把自己年轻时的遭遇跟黄生现在的遭遇作 了哪些比较?这些比较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什 么作用? 一是二人家贫无书相似,再是两人借书来读 相似,三是一个往往借不到,一个能借到不相 似。通过这些比较,拉近了黄生和作者的距离, 使黄生更易受作者感染,接受作者的观点,听 从作者的教导,专心读书。同时也突出了借书 不易,让黄生知道他是幸遇作者,能够借到书, 就更应珍惜时光,奋发学习。
参阅课文注释默读课文。
概括各段大意,注意课文中 引号用法,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思 路组织内容的?
黄生允修借书。

就“黄生借书”一事, 提出中心论点: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你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 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四库:经、史、子、集
读第3段,参阅课文注释理解文义,并注 意理解下边加点词的意思:
家贫难致:得到。 所览辄省记:览,阅读。 辄,就。 省(xǐng)明了,明白。 俸去书 来:薪俸。 可惜:值得珍惜。(今义:表示 惋惜)
这段文写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书 非借不能读”的中心论点。讨论如下问题:
a.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来论证论点的?
1.易读错的字
枚( méi ) 俟( sì ) 俸 (fèng )
文言知识
斋( zhāi ) 辄( zhé ) 吝 ( lìn )
惴惴( zhuì) 庋藏( guǐ )
摩玩( mó ) 素蟫( yín )
作者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 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 人。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 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奢华。 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 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 等。
5.词性活用
汗牛塞屋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流汗 名词用作动词,现出、出现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迫切的心情
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唯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名词用作动词,公开同别人共用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译时要在主语“七略、四库”后加判断 动词“是”)
(2)省略句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省略“授”的代词宾语“之”)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有张氏藏书甚富
富有 多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连词,表示承接, 并、并且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连词,表转折,却

归而形诸梦
连词,表承接
生固幸而遇予乎 连词,表修饰关系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连词,因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