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
摘要: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任。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应重点强化预算管理,建立规范化的资产管理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从而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任。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单位自筹,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调查、梳理和研究,指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推动有关部门及事业单位规范财务行为、增加各项事业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时所耗费无偿性、单一性公众资源过程和结果的经济管理活动,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3个阶段和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3方面的主要内容。我国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3种类型,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的是力求通过最小的成本获得资产配置最优化、社会效益最大化。但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和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一把手”又管又理(既管理收入又管理支出)、财务管理人员只管不理(重资金使用不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心只理不管(注重核算而缺少监督)、普通干部群众不管不理(既不知道单位收入更不了解支出)的状况,既为领导干部腐败提供了温床,也使很多事业单位陷入资不抵债、濒于破产的境地,造成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积极应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问题、新情况,大力推进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和创新,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和收入、支出管理体制,前些年普遍存在的兼岗现象基本杜绝,不相容职务大多已经做到合法、合理分离,会计基础工作逐渐规范,会计电算化逐渐普及。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一)财务管理观念落后,风险意识淡薄。大多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要求,在财务运行与管理中既没有树立面向市场的理念,更没有自觉地把这种理念贯穿于单位理财的全过程,依法理财和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个别事业单位对贷款的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大大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由于事业单位主要从事非营利性的业务活动,资金一旦消耗则无法收回,若资金运作不当,过度负债所带来的还贷压力则有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无力发放工资、无法维持日常开支、乱收费和财务违规等现象并形成恶性循环。
(二)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导致资金挪用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一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算编制前不进行系统的汇总调查,只对预算总额进行简单的“数字分割”,造成预算中各项支出与实际支出差距很大,导致编制预算的指导性不强。另一方面,当前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缺乏考核评价机制,偶尔进行跟踪审计、调查,也流于形式,成本、效益综合考核基本没有。预算的指导性不强和评价机制缺失,导致财务决策的随意性增加,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随意改变专项资金使用用途、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部分收支没有纳入预算管理。按照规定,对外投资要按权益法及时记录反映投资损益,所分配的利润要作为其他收入纳入事业单位财务账进行核算,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取得的其他收入均应实行财政专户储存管理。但实际上,有些单位并未将对外投资收益纳入事业账内核算,或通过再投资将国有转到其他企业,造成单位账面反映的对外投资与实际投资状况不符。有些单位将部分创收截留,不在法定账户记录反映,而是转入其它名目的账户中;有的收入虽入了单位账户,却又在往来款科目进行收支核算,没有在部门预算指标中全面反映单位当年的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
(四)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资产浪费与流失情况严重。一方面,部分单位内部之间对资产管理相互脱节,财务部门只管经费收支,不管资产多少,既不了解资产存量状况,也不了解资产使用情况,加之资产的购建、使占用、处置权均在后勤部门或使用部门,很难进行跨部门、跨单位调配,致使部分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对国有资产处置缺乏规范和监督,有的转让、拍卖资产擅自定价,有的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就对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随意报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重预算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重固定资产而忽视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配置标准,造成资产账实不符,账外资产越来越多。三是部分基层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手段落后、信息闭塞、监控不力。
(五)内部控制乏力,有章不循。有的单位在未签订任何业务委托书的情况下,仅凭对方单位开具的往来款收据,就将专项资金拨付出去,有的单位虽然有相关合同,但合同中既无业务内容,又无双方的责任义务,仅以反映的金额作为专项列支的依据。究其原因,一是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体制不健全、不完善,不能形成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因而内部资金管理失控,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和流失。二是一些事业单位执行财务制度不严格,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严重损害了财务制度的严肃
性和限制性。三是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或已建立内审机构而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财务监督机制薄弱,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
(六)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些事业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认为财务管理工作者仅仅是充当单位付款人的角色,没有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甚至将个人的主观意识凌驾于财务管理制度之上;有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缺乏创新意识,对财务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上,致使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严重脱节;有的缺乏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主动性,疏于知识的更新和补充,造成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财观念封闭保守、财务管理能力低下。
三、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为了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应重点强化预算管理,建立规范化的资产管理制度,防范财务风险,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从而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强化预算管理,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努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行预算内外统筹,加强预算编制管理,重点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部门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强化预算执行管理,重点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并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通过财政集中收付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财政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有效查处资金运行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从而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支付风险,促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和有效支付使用。
(二)建立规范化的资产管理制度,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与科学化。首先,利用政府采购和国库支付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的监控,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其次,把资产管理状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明确责任,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单位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实施有效资产管理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通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合理配置资产;通过财务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分别设专人管理账目、物资,配套完善出入库手续,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最后,建立资产占有、使用的登记管理、统计报告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并坚持定期清点盘存,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率。
(三)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资金使用效率评估机制和财务预警机制。首先,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管理层财务管理能力的考核,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效率评估机制,由财政部门和监察部门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效益审计和责任追究,使领导者权益和职业风险相统一。其次,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集体智慧,杜绝“一把手”的绝对决定权和领导群体在重大项目决策时的失误。第三,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使事业单位绝大多数干部职工在财务管理上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发言权。第四,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在事业单位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