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为了对特定区域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科学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指导相关决策和规划。

下面将介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一般步骤以及评估内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步骤主要包括数据收集、灾害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危险性分级。

首先,评估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质遗迹、地面形态、地下水情况、土壤类型等地质背景信息,还需要收集历史灾害记录、地质勘探数据和测量观测资料等相关资料。

其次,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识别。

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确定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然后,进行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评价是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危害的程度来进行评估。

可能性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概率等,潜在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

评估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学模型和专家判断等。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为不同的级别。

常用的分级方法有四级划分法和五级划分法。

根据不同级别的危险性,可以采取不同的防灾减灾措施,比如规划控制、工程防治和社会管理等。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重要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和综合分析的科学性。

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灾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政策和措施,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特定区域内地质灾害可能性和潜在危害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

其重要的步骤包括数据收集、灾害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危险性分级。

该评估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灾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相关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1. 引言在建设用地规划和项目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对于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报告旨在提供编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要点,以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全面、科学,并能够为项目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2. 报告结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包含以下主要部分:2.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介绍应包括建设用地的位置、规划用途、项目类型、面积等基本信息。

此外,还应简要介绍区域的地质背景和已知的地质灾害情况。

2.2 目标和范围明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标和范围,包括对何种地质灾害进行评估,评估的时间范围,评估的详细程度等。

2.3 资料和方法说明评估所依据的资料和方法,包括地质调查资料、遥感影像、地质地貌图、地下水位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监测数据等。

此外,还应详细描述评估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模型。

2.4 评估结果给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包括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可能发生概率、潜在影响程度等。

结果应以图表形式展示,并结合文字进行解释。

2.5 风险评估与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

建议应具体、可行,并考虑到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6 结论对整个评估过程进行总结,明确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并指出后续工作的重点和建议。

3. 报告编写要点3.1 数据分析对评估所使用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地质调查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监测数据等。

分析结果应以图表形式进行展示,并结合文字进行解释。

3.2 风险评估模型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分析,如地质灾害概率模型、潜在影响程度模型等。

模型选择应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可获得的数据来确定。

3.3 结果展示和解释将评估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并进行详细解释。

解释应包括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局限性及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等。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ppt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ppt

评估范围的确定
技术要求比较清楚。
区域性工程评估面积与调查区 面积怎么确定?
对区域性(面状)工程一般来说,建设用地周 遍外扩500--1000km即可。
1、泥石流灾害要追索到泥石流形成区;
2、 煤矿采空塌陷要适度外延;
3、对于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评估,为了说明 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范围,评估危险性大 小,有必要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区域性灾 害的分布规律,才可能出现评估区以外的调查 区。调查区范围以能说明问题而定。
评估级别的确定,似乎应由备案部门 确认一下,而不应是仅仅由评估单位
确定。这种说法对吗?
目前没有试行这种确认制度。这种 说法很好,类似于环境影响评价的 环评大纲的确认;
随着工作的开展,建议政府逐步考 虑和完善评估办法。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阐述已 发生的灾种、数量、分布、规模、 形成机制、危害对象、质环境司
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评估的对象 地质灾害评估灾种的界定 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评估程序 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危险性评估的对象(1)
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 工程时,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 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开展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
灾害 新构造与地震地质 工程选址、可研、初设阶段的工程地质
勘察或岩土工程勘察等
完成的具体工作量
列表详细说明: 1、收集的气象、水文以及地质环境
资料,包括报告、图件、钻孔资料; 2、收集有关建设工程的文件:立项
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 计报告等。 3、本次完成的工作量,调查、分析 和勘探。
我部地质灾害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 中,地质灾害多达几十种,应如何理解?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实施细则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实施细则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实施细则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而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细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一、评估对象的确定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对象。

地质灾害种类众多,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分类。

评估对象的确定将依据灾害类型的不同而有所调整,确保评估的目标明确。

二、评估参数的选择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来描述不同地质灾害的特征和潜在危害程度。

参数的选择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并考虑到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评估参数应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情况、植被覆盖、土壤性质等,以全面而准确地描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评估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持评估分析。

数据采集包括现场调查、遥感影像分析、地质勘探、气象数据统计等方法,以获取评估所需的各类数据。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以便于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四、评估模型的建立为了更好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

评估模型可以基于统计分析、专家知识、数学模型等方法构建,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来评估不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模型的建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评估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五、评估结果的表达和使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决策依据,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评估结果应以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表达,以便于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和使用。

评估结果的表达应直观清晰,并强调评估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以减少决策的风险。

六、评估的周期性和动态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周期性和动态的过程。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强化建设用地地质勘查
在建设用地选址阶段,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全面了解建设用地地质 条件和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推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积极推广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 果。
治理措施
1 2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制定应急预案,明确 应急响应程序和责任人。
实施工程治理
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 措施,如加固、排水、截水等,降低灾害风险。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 点
contents
目录
• 评估目的与任务 • 评估依据 •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 防治措施与建议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01
评估目的与任务
评估目的
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
通过对建设用地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等 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该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结论应明确指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 性的现状和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 施和建议。
建议与展望
防范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监测、预警、 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措施,确保建设用地的安全和稳定。
规划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规划建议,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基 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促进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03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区域地质背景
01
区域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
02
03
区域地壳稳定性
分析评估区域内的主要地质构造, 如断层、褶皱等,以及它们对地 质稳定性的影响。
了解评估区域内的地层岩性,包 括岩石、土壤和地下水类型,以 及它们的工程地质性质。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评估: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数据和现场调查资料的分析,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发生概率评估是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依据。

2.地质灾害影响范围评估: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传播路径、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确定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为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提供依据。

1.数据不完备问题: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估需要大量的地质、地形、气象等数据,但目前很多地区的数据不完备,限制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模型选择问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运用各种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但不同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有所差异,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评估是一个关键问题。

3.影响因素复杂性问题: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复杂,如何准确评估不同因素的权重和相互关系,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难点。

4.预测精度问题:地质灾害的预测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直接影响到预警和应急救援的效果。

如何提高地质灾害预测的准确度和精度,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解决数据不完备、模型选择、影响因素复杂性和预测精度等技术问题。

只有不断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更好地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对地勘单位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评估程序《技术要求》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作出如下规定:评估范围《技术要求》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

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则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

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米~1000米为限。

《技术要求》规定,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评估的三个级别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三级,分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明确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分级和分类分别见表1、表2、表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课程内容:1.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依据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要求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规范条例4.各主要土地利用项目的评估内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依据1. 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04]69号2.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闽国土资综[2004]149号国土资发[2004]69号(主要内容)一、何时何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如何评估?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分级进行。

三、谁来评估?如何确定评估者的资格?四、怎么审查评估是否合格?由谁来审查评估报告?五、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如何管理评估成果?成果实行备案制度。

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附件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何时何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地点)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时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1.什么地方是地质灾害易发区?2.什么是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如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

1.如何确定建设项目的重要性?或确定重要性的依据?(依据技术要求)2.如何确定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或确定复杂程度的依据?(依据技术要求)谁来评估?评估者的认定如何确定评估者的资格?一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二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甲级、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三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甲级、乙级、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

怎么审查评估是否合格?由谁来审查评估报告?1.2.3评估单位自行组织具有资格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拟提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技巧要点领土资本手下发的《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技巧请求(试行)》中,规定了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的原则,不合阶段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的内容.请求.办法和程序,对地勘单位更好地开展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纵性.现将其技巧要点介绍如下.评估程序《技巧请求》对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的工作程序作出如下规定:于扶植用地和计划用地面积内,应视扶植和计划项目标特色.地质情形前提和地质灾祸种类予以肯定.若安全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则必须以完全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想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痕应与初步推想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扶植工程和计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散布有可能产生显著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运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临近地区运动断裂的一些特别构造部位(不合偏向的运动断裂的交汇部位.运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运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不服滑处等)包含个中.重要的线路工程扶植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大500米~1000米为限.《技巧请求》规定,在已进行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的城市计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扶植,扶植工程处于已规定为安全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扶植工程项目标重要性与工程特色进行扶植工程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区域性工程项目标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情形前提及工程类型肯定.评估的三个级别根据地质情形前提庞杂程度与扶植项目重要性,《技巧请求》将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划分为三级,分级进行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请求在充分收集剖析已有材料基本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白义务,肯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祸查询拜访内容及重点,明白工作安排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的具体分级和分类分离见表1.表2.表3.表3 扶植项目重要性分类表《技巧请求》分离对三个级此外埠质灾祸安全性评估作出具体规定.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本材料,进行充分论证:必须对评估区内散布的各类地质灾祸体的安全性和伤害程度一一进行近况评估.对扶植场地和计划区范围内,工程扶植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祸的可能性和伤害程度分离进行猜测评估.根据近况评估和猜测评估成果,分解评估扶植场地和计划区地质灾祸安全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安全性等级,解释各区段重要地质灾祸种类和伤害程度,对扶植场地合适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用防治地质灾祸的措施与建议.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本材料,进行分解剖析:必须对评估区内散布的各类地质灾祸的安全性和伤害程度一一进行初步近况评估.对扶植场地范围和计划区内,工程扶植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祸的可能性和伤害程度分离进行初步猜测评估.在上述评估的基本上,分解评估其扶植场地和计划区地质灾祸安全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安全性等级,解释各区段重要地质灾祸种类和伤害程度,对扶植场地合适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祸措施与建议.三级评估应有须要的基本材料进行剖析,参照一级评估请求的内容,作出概略评估.地质灾祸查询拜访重点《技巧请求》明白指出,地质灾祸查询拜访的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合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具体请求是:在雷同地质情形前提下,消失合适的斜坡坡度.坡高.坡型,岩体破裂.土体松散.构造发育,工程设计挖方切坡路堑工段,将是崩塌.滑坡的易发区段,应为查询拜访的重点.经初步剖析断定,凡相符泥石流形成根本前提的冲沟,因为查询拜访的重点.根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松散盖层厚度,地下水动力前提及动力身分的初步剖析断定,圈定可能诱发岩溶塌陷的范围,应作为查询拜访的重点.在前人材料的基本上,圈出各类特别性岩土散布范围, 可作为查询拜访的重点.对线状及区域性的工程项目,必须将地质灾祸的易发区段和安全区段及伤害轻微的地质灾祸点作为查询拜访的重点.《技巧请求》还分离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痕.地面沉降.潜在不稳固斜坡等不合的地质灾祸,列出了具体而具体的查询拜访内容与请求.例如:对滑坡的查询拜访规定为:1.汇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散布,水文气候.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材料,并查询拜访剖析山体地质构造.2.查询拜访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化进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痕.滑坡鼓丘等要素;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构成和岩土状况,裂痕的地位.偏向.深度.宽度.产生时光.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剖析滑坡的主滑偏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更,剖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前提及其向上.下成长的可能性.3.查询拜访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形,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散布及变迁情形.4.查询拜访滑坡带表里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损坏的时光和进程.5.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6.查询拜访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地质情形前提剖析一切致灾地质感化都受地质情形身分分解感化的掌握,《技巧请求》明白指出,地质情形前提剖析是开展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的基本,并作出如下规定:一.要对以下重要地质情形身分的特点与变更纪律进行剖析.岩土体物性:岩土体类型.组分.构造.工程地质特点;地质构造:构造形态.散布.特点.组合情势和地壳稳固性;地形地貌:地貌形态.散布及地形特点;地下水特点:类型.含水岩(组)散布.补径排前提.动态变更纪律和水质水量;地表水运动:径流纪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速与流量等;地表植被:种类.笼罩率.退化状况等;气候:气温变更特点.降水时空散布纪律与特点.蒸发与风暴等;人类工程:经济运动情势与范围.二.经由过程剖析各地质情形身分对评估区重要致灾地质感化形成.发育所起的感化和性质,从而划分出主导地质情形身分.从属地质情形身分和激发身分,为猜测评估供给根据.剖析各地质情形身分各自的和互相感化的特色以及主导身分的感化,以各类致灾地质感化散布现实材料为根据,划出各类致灾地质感化的易发区段,为准确评估重点区段供给根据.三.分解地质情形前提各身分的庞杂程度,对评估区地质情形前提的庞杂程度作出总体和分区段划分.《技巧请求》特别强调,在猜测评估进程中,应起首剖析某些地质情形身分可能产生的变更而消失不稳固状况,评价地质灾祸成长趋向.对于有关区域地壳稳固性,高坝和高层建筑地基稳固性,地道开挖进程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地下开挖进程中各类灾祸(岩爆.突水.瓦斯凸起等)问题,《技巧请求》未将其作为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的内容,规定可以放在地质情形前提中进行阐述.评估的重要内容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是在查明各类致灾地质感化的性质.范围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承灾对象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本上,从致灾体稳固性和致灾对象遭受的概率剖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安全性进行客不雅评估.《技巧请求》将地质灾祸安全性分为三个等级:安全性大——地质灾祸发育程度属于强发育,伤害大;安全性中等——地质灾祸发育程度属于中等发育,伤害中等;安全性小—二地质灾祸发育程度属于弱发育,伤害小.《技巧请求》规定的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一.地质灾祸安全性近况评估.根本查明评估区已产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痕和地面沉降等灾祸形成的地质情形前提.散布.类型.范围.变形运动特点,重要诱发身分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固性进行初步评价.在此基本上对其安全性和对工程伤害的范围与程度作出评估.二.地质灾祸安全性猜测评估.对工程扶植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扶植安然的临近地区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祸的安全性作出评估.猜测评估必须在对地质情形身分体系剖析的基本上,断定降水某人类运动身分等激发下,某一个或一个以上可调节的地质情形身分的变更,导致致灾体处于不稳固状况,猜测评估地质灾祸的范围.安全性和伤害程度.地质灾祸安全性猜测评估内容包含:对工程扶植中.建成后可能诱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痕和不稳固的高陡边坡变形等的可能性.安全性和伤害程度作出猜测评估;对扶植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消失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痕.地面沉降等伤害隐患和潜在不稳固斜坡变形的可能性.安全性和伤害程度作出猜测评估;对各类地质灾祸安全性猜测评估可采取工程地质比较法.成因汗青剖析法.层次剖析法.数字统计法等定性.半定量的评估办法进行.三.地质灾祸安全性分解评估.根据地质灾祸安全性近况评估和猜测评估成果及地质灾祸安全性.防治难度及防治效益,对扶植场地的合适性做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祸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扶植用地合适性分级见表4.《技巧请求》规定,评估须提交的成果《技巧请求》规定,地质灾祸安全性一.二等评估,提交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陈述书;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解释书.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成果包含:地质灾祸安全性评估陈述书或解释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祸散布图.地质灾祸安全性分解分区评估图和有通知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评估陈述书提纲《技巧请求》列出了以下地质灾祸性评估陈述书参考提纲.媒介解释评估义务由来,评估工作的根据,重要义务和请求.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一.工程和计划概况与征地范围二.以往工作程度三.工作办法及完成的工作量第二章地质情形前提一.气候.水文二.地形地貌三.地层岩性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固性五.工程地质前提六.水文地质前提七.人类工程运动对地质情形的影响第三章地质灾祸安全性近况评估一.地质灾祸类型及特点(阐述已产生的灾种.数目.散布.范围.形成机制.伤害对象.稳固性等)二.地质灾祸安全性近况评估(按灾种分离进行评估)第四章地质灾祸安全性猜测评估一.工程扶植诱发或加剧地质灾祸安全性的猜测二.工程扶植可能遭受地质灾祸安全性的猜测(在山地丘陵区进行工程扶植,一般工程设计挖方切坡工程,对潜在不稳固边坡,必须进行安全性猜测评估,可列专节阐述)第五章地质灾祸安全性分解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质灾祸安全性分解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肯定二.地质灾祸安全性分解分区评估三.扶植场地合适性分区评估四.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成果图件的重要内容一.评估区地质灾祸散布图.重要包含平面图,镶图与剖面图,大型.典范地质灾祸解释表.二.地质灾祸安全性分解分区评估图.重要包含平面图.分解分区(段)解释表.三.应附大型.典范地质灾祸点的照片和潜在不稳固斜坡.边坡的工程地质剖面图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以下是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的一些基本要点。

首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崩塌等。

该规范适用于自然地质灾害和人工引起的地质灾害。

其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对于评估方法和技术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它包括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两种评估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在野外调查中,应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征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测量。

在室内分析中,可以通过地质图、遥感图像等进行灾害潜势分析和危险性评估。

第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强调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评估结果应基于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方法,并经过专家团队的审核和确认。

评估结果应包括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影响范围,以及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

最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还强调了评估报告的编制和使用。

评估报告应包括详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图表和解释。

报告应适合不同的使用者,如政府部门、规划者和咨询公司。

总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它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包括评估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规范要求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并强调了评估报告的编制和使用。

通过遵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质灾害,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 措施和建议,为建设用地规划和
设计提供依据。
将评估结果纳入建设用地规划和 设计文件,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
0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内容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
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以及其分布范围和规模。
指导后续工作
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安全保障,确 保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评估依据法ຫໍສະໝຸດ 法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设用 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等。
技术标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
地质资料
建设用地所在区域的地质资料、气象资料、水文资料等。
02
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和分布
分析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规 律等,评估地下水对建设用地的影响。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 系
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了解地下 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工程地质特征将评估区划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分区,确定各分区的工程地质性质和 稳定性。
建议
01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
措施,以降低或消除地质灾害对建设用地的危害。
02
优化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优化建设用地规划布局的建议,包括合理规划道路、
建筑物、排水系统等设施,以降低地质灾害对建设用地的危害。
03
加强监测与预警
提出加强监测与预警的建议,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
三、调查评估要求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确定: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关键:一是划分出危险区域,二是明 确重点危险地段甚至是地点。本项工作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分级实质上带有危害性分级的性质。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 估等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每级的四项条件中有一项 满足视为达到相应危险等级。
◆工程资料包括历史人类活动状况、规划或拟建工程的投资、 建设周期、主要工程技术指标、工程布置、工程建设与运营 的特点,特别是关键工程单元对地质环境的特殊要求等。
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
三、调查评估要求
三、地质调查: (1)调查范围与方法:不同灾种的调查评估范围是不同的,
崩塌、滑坡的调查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调查方法 采用路线穿插追踪调查为主,根据工程性质、前期工程地质 工作程度和资料丰富程度或业主要求,决定是否进行物探、 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2)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参照评估技术要求):调查内容主 要包括历史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可能原因;活动断层:断 层活动的规模和方式,地震烈度,地壳稳定性;气候环境: 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蒸发与风暴等;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方式、强度与范围。
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3)对于泥石流活动,应该包含汇水区、物源区、
流通区和堆积区。
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
二、基本要求
六、地质灾害危险性工作程度要求:
(1)对拟建工程区,要求查明重要地质灾害的发育地 段,圈定危险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能满足工 程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建设用地决策的要求;
(2)对在建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能明确指 出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段或地质灾害隐患点,并提 出工程对策;
(2)预测评估:①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 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加剧或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 估。②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 出预测评估。③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 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面或地下因地质原因造成的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不仅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还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对于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指对潜在灾害区域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确定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评价指标一般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示范。

第一步:调查和收集基础数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需要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图、地质图、土壤类型图、降雨数据、地下水位、历史灾害记录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测量和文献研究等方式获得。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存储以备后续分析使用。

第二步: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加权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时,需要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特征、灾害历史、人类活动等因素。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坡度、坡向、地表覆盖、植被覆盖、降雨强度、土壤侵蚀度等。

每个评价指标应根据其对发生地质灾害的重要性进行加权,以反映其影响程度。

第三步:指标的分级和评价将收集到的数据和加权后的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和评价。

分级的目的是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将评价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评价的过程需要结合专家经验和实测数据进行,可以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主观评价是指根据专家对评价区域的了解和判断进行分析和评估;客观评价是指通过统计和分析历史灾害记录和实测数据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第四步:危险性评估与分级根据评价结果,将评价区域进行危险性评估与分级。

危险性评估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和分析不同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来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

危险性分级则是将评估结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高危、中危、低危等。

第五步:提出防灾减灾建议根据危险性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建议。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三、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的重点
1、地形地貌:与斜坡重力灾害相关; 2、矿山地质概况:区域地层、矿区地层 区域构造、矿区构造; 3、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矿床水文地质条 件; 4、工程地质特征、顶底板稳定性分析;
矿体顶底板特征
3煤层顶底板情况一览表 表2—4
煤层 3上
3下
类别 顶板 底板 顶板 底板
岩性及变化
具区域性断裂带,有多组断 裂,褶皱、裂隙发育。
具一般性断裂,褶皱、裂隙 较发育。
断裂、褶皱及裂隙不发育
根据矿种、埋深、厚度、产状等,结合开采方式综合判定。
岩性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 岩性变化较大,岩土体工程 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
质条件差。
地质条件较差。
条件良好。
隐伏岩溶型充水矿山,矿层 (体)顶底板透水性强,矿 坑涌水量大。
矿层分布、产状、埋藏特征
矿体赋存状态
深度、产状、围岩、上覆地层
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
影响范围,影 响角,沉陷、 变形曲线等。 采高1.65米, 采深178米,
采空塌陷的特征
地表变形、移动的各种角值(特例)
根据停采线及影响边界可确定下列角值:
倾斜下边界移动角 β=49°
倾斜上边界移动角 α=84°
岩石名称
细粒砂岩
泥岩 泥岩 砂质泥岩 细粒砂岩 泥岩 泥岩 砂质泥岩 粉砂岩
厚度(m)
2.99~6.39
0.90~3.20 0.70~6.73 1.07~17.77 5.01~28.95 0.57~1.60 0.65~10.35 1.00~5.92 0.80~7.60
抗压强度 (MPa)
29.84
12.98
0~70 100~240
0~30 50~15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摘要:地质灾害是影响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提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引言:地质灾害是由地壳或地下水条件改变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各类灾害。

这些地质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准确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危险性评估基本原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建立在科学数据和模型基础之上的,评估的过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估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主观干扰,依据可靠的数据和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2.综合性原则:地质灾害的发生涉及多要素的综合作用,评估结果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3.动态性原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充分考虑时空变化的特点,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评估结果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4.灵活性原则:评估工作需要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法和参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危险性评估流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流程包括数据搜集、模型选择、参数确定、评估计算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1.数据搜集: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搜集相关的地质、地貌、气象、地下水、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数据,以建立评估模型和确定评估参数。

2.模型选择: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选取适合的评估模型,常用的模型有Bishop模型、数学统计模型等。

3.参数确定:根据搜集到的数据,确定评估模型中所需的参数,确保参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评估计算:利用确定的模型和参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计算,得出评估结果。

5.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综合考虑评估的不确定性和可靠性,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

三、评估方法和指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多种多样,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和指标:1.定性评估法:根据地质环境的条件、地表特征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判断,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进行定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一、搜集数据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前,首先需要搜集相关的数据。

包括地质、地形、水文、气象、人文等方面的数据,以全面了解研究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同时还需要搜集历史灾害信息,包括灾害发生频率、规模、损失等情况,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二、建立危险性评估模型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是评估的核心。

常用的模型包括基于统计分析的模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模型和基于工程地质学分析的模型等。

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三、确定评估指标评估指标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地质条件指标、地形条件指标、水文条件指标、气象条件指标、人文条件指标等。

根据研究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指标,并进行加权处理,计算综合评估指标。

四、量化分析在建立好危险性评估模型和确定好评估指标后,对每个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分析。

一般采用专家评分法或计算法进行量化,将各个指标的值转化为数值化的结果,使各指标之间可以比较和统计。

五、危险性评估结果分析根据量化分析的结果,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危险性等级,从而能够提供给决策者和相关部门作为决策和规划的参考。

六、评估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将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让决策者和相关部门更加直观地了解地质灾害危险性。

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分析,将评估结果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结合其他图表和统计结果进行解读。

七、评估结果的验证和修正评估结果需要与实际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进行验证。

对于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地区,需要重新评估或修正模型,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评估结果的应用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包括搜集数据、建立评估模型、确定评估指标、量化分析、评估结果分析、可视化展示、验证和修正以及应用。

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为减灾和防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指根据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对人类和物质造成危害的程度,对不同地区进行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和评价的过程。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多种类型,其危害性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科学评价来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减灾工作。

1.灾害发生概率评估:通过收集历史灾害数据、地质构造特征、地震活动性等信息,结合科学方法进行灾害概率评估。

例如,通过地震震级、频次、震源深度等因素,评估地震的发生概率,并根据其概率,划分危险性等级。

2.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评价:根据地质灾害可能对人类、物质以及环境造成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进行危害程度的评估和划分。

如地震可能引发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等问题,评估这些危害的严重程度,并划分危险性等级。

3.脆弱性评估:评估地区和特定建筑物、设施、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即它们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的抵抗和适应能力。

通过对结构物、土地利用、土壤特点等因素的研究,评估其脆弱性,以指导减灾工作和城市规划。

4.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对不同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划分。

通过分析灾害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相关性,给出相应的危险性等级。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有助于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减灾工作,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可以划定灾害危险区域,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高危险区域,可以采取加固建筑物、管控开发和土地利用、撤离居民等措施;对于中低危险区域,则可以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总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工作,它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保护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主要用于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潜力和危险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本规范包括以下内容:灾害类型划分、评估指标与方法、评估要素和参数、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等。

下面将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首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划分并给出了详细的定义和特征描述。

其中包括地质滑坡、地震、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

对于每种类型的地质灾害,规范给出了相应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在评估指标与方法方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综合考虑了多个因素,如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

通过统计数据和现场调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以上因素进行评估。

其中,评估指标包括灾害发生频次、灾害规模、灾害扩展速率等。

评估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法、定量模型法、区域特征分析法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还规定了评估要素和参数。

评估要素包括灾害体特征、灾害环境特征、受灾体特征等。

评估参数包括地质条件、地貌条件、坡度、土壤类型、水文条件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和参数的评价,可以得出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

最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给出了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和评价。

根据评估结果,将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特大灾害、大灾害、较大灾害、一般灾害和较小灾害。

对于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也不同。

总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是对地质灾害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

它综合考虑了多个因素,通过评估指标和方法的应用,可以准确地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提供科学依据为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规范提供了对评估结果进行等级划分和评价,为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危险性评估的对象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不要受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的影响,再给评估区划分易发与不易发区。

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作为是否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依据。

目前只要是各级政府同意开展评估的地区,均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3、目前易发区划分尚不明确,若线性工程通过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如何评估?建设单位委托你评估,目前暂不考虑易发区与非易发区,同时评估即可。

以后随着政策的细划,再按规定进行。

4、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1)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5、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2)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给评估人员出了一个难题。

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区别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风蚀砂埋、冻涨融陷、洪水冲蚀6、我部地质灾害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中,地质灾害多达几十种,应如何理解?以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的六大灾种为主,其他任何标准或学术讨论都不作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的依据。

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

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7、矿井突水、瓦斯、煤尘是地质灾害吗?不在地质灾害评估灾种之列,属于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8、请明确水土流失是地质灾害吗?作为全国范围来讲,不属于地质灾害评估的范畴;但广东省目前要求评估。

9、潜在不稳定斜坡与滑坡、崩塌隐患点的区别?没有什么区别。

似乎崩塌、滑坡隐患点可以预测未来的灾种;潜在不稳定斜坡,不知道未来可能是滑坡,还是崩塌;目前两种叫法在评估报告中并存。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首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高精度的地质灾害数据。

这包括地质工程勘察数据、地形图、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等。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土层性质等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关键因素至关重要。

其次,评估过程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

评估模型应包括完整的评估指标和相应的评估方法。

评估指标通常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静态指标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下水压等;动态指标包括降雨量、斜坡位移速率等。

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类。

定性评估基于经验和专家判断,主要通过判断灾害潜势和危险性等级来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评估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数学统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析各因素的权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量化地质灾害危险性。

第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建立适当的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体系是评估过程的核心,其目的是综合评估地质灾害概率、危险性和暴露度,从而评估相应的风险。

风险评估体系应包括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等。

评估指标应包含灾害概率、危险性、暴露度和风险等因素。

评估方法应根据具体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统计分析法、空间插值法、模型模拟法等。

评估模型则应能够综合分析评估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相应的风险等级。

最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考虑时间和空间尺度。

地质灾害是时间和空间尺度巨大的自然过程,评估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尺度的因素。

时间尺度包括预测、预警和快速评估等不同阶段,需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

空间尺度包括点尺度、面尺度和区尺度等,评估需根据不同尺度的灾害特征采取合适的技术方法,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高精度的地质灾害数据、科学的评估模型、合适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考虑时间和空间尺度等。

这些技术要求能够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灾害防治和灾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点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对地勘单位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评估程序《技术要求》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程序作出如下规定: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

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则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位错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

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米~1000米为限。

《技术要求》规定,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区域性工程项目的评估范围,应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类型确定。

评估的三个级别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为三级,分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在充分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制评估工作大纲,明确任务,确定评估范围与级别;设计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及重点,明确工作部署与工作量,提出质量监控措施和成果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分级和分类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表2 地震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表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技术要求》分别对三个级别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出具体规定。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

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

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

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初步现状评估。

对建设场地范围和规划区内,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初步预测评估。

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其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

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作出概略评估。

地质灾害调查重点《技术要求》明确指出,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

具体要求是:在相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存在适宜的斜坡坡度、坡高、坡型,岩体破碎、土体松散、构造发育,工程设计挖方切坡路堑工段,将是崩塌、滑坡的易发区段,应为调查的重点。

经初步分析判断,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的冲沟,因为调查的重点。

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松散盖层厚度,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判断,圈定可能诱发岩溶塌陷的范围,应作为调查的重点。

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圈出各类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可作为调查的重点。

对线状及区域性的工程项目,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和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调查的重点。

《技术要求》还分别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潜在不稳定斜坡等不同的地质灾害,列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调查内容与要求。

例如:对滑坡的调查规定为:1.搜集当地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并调查分析山体地质构造。

2.调查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圈定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滑坡鼓丘等要素;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滑坡的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滑动面的层数、深度和埋藏条件及其向上、下发展的可能性。

3.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

4.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

5.对滑坡的重点部位宜摄影或录像。

6.调查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一切致灾地质作用都受地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技术要求》明确指出,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并作出如下规定:一、要对以下主要地质环境因素的特征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岩土体物性:岩土体类型、组分、结构、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构造形态、分布、特征、组合形式和地壳稳定性;地形地貌:地貌形态、分布及地形特征;地下水特征:类型、含水岩(组)分布、补径排条件、动态变化规律和水质水量;地表水活动:径流规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速与流量等;地表植被:种类、覆盖率、退化状况等;气象: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蒸发与风暴等;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与规模。

二、通过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对评估区主要致灾地质作用形成、发育所起的作用和性质,从而划分出主导地质环境因素、从属地质环境因素和激发因素,为预测评估提供依据。

分析各地质环境因素各自的和相互作用的特点以及主导因素的作用,以各种致灾地质作用分布实际资料为依据,划出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易发区段,为正确评估重点区段提供依据。

三.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各因素的复杂程度,对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作出总体和分区段划分。

《技术要求》特别强调,在预测评估过程中,应首先分析某些地质环境因素可能发生的变化而出现不稳定状态,评价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对于有关区域地壳稳定性,高坝和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隧道开挖过程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地下开挖过程中各种灾害(岩爆、突水、瓦斯突出等)问题,《技术要求》未将其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规定可以放在地质环境条件中进行论述。

评估的主要内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承灾对象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对象遭遇的概率分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估。

《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三个等级:危险性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属于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属于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险性小—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属于弱发育,危害小。

《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

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作出评估。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评估。

预测评估必须在对地质环境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判断降水或人类活动因素等激发下,某一个或一个以上可调节的地质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致灾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预测评估地质灾害的范围、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包括: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诱发或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不稳定的高陡边坡变形等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作出预测评估;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危害隐患和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作出预测评估;对各种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可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成因历史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字统计法等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进行。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及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及防治效益,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见表4。

表4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技术要求》规定,评估须提交的成果《技术要求》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一、二等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并附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照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

评估报告书提纲《技术要求》列出了以下地质灾害性评估报告书参考提纲。

前言说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主要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二、以往工作程度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一、气象、水文二、地形地貌三、地层岩性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五、工程地质条件六、水文地质条件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阐述已发生的灾种、数量、分布、规模、形成机制、危害对象、稳定性等)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一、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在山地丘陵区进行工程建设,一般工程设计挖方切坡工程,对潜在不稳定边坡,必须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可列专节论述)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四、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成果图件的主要内容一、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主要包括平面图,镶图与剖面图,大型、典型地质灾害说明表。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主要包括平面图、综合分区(段)说明表。

三、应附大型、典型地质灾害点的照片和潜在不稳定斜坡、边坡的工程地质剖面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