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关联词语教案
关联词语复习教案
![关联词语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ff239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6.png)
关联词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的关联词语。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使句子、段落表达清晰、连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用的关联词语: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选择等。
2. 分析句子、段落中关联词语的使用方法。
3. 进行关联词语的填空、改写等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关联词语的基本用法。
2. 讲解:通过例句讲解关联词语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白关联词语在句子、段落中的作用。
3. 练习:进行关联词语的填空、改写等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练习中的发现和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联词语在表达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关联词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关联词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资源:1. 关联词语PPT:展示关联词语的用法和例句。
2. 练习题:提供有关关联词语的填空、改写等练习题。
3. 小组讨论表格: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记录讨论结果。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句子和段落,让学生了解关联词语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关联词语的用法。
七、教学步骤:1. 关联词语的分类:引导学生对关联词语进行分类,加深他们对不同类型关联词语的理解。
2. 关联词语的应用:通过分析例句,讲解关联词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法。
3. 练习与反馈:让学生进行关联词语的填空、改写等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八、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关联词语的练习任务。
初中语文关联词语教案
![初中语文关联词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8c0f3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9.png)
初中语文关联词语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关联词语的定义和功能
- 掌握常用的关联词语及其用法
- 能够正确运用关联词语进行连贯表达
教学内容
1. 介绍关联词语的概念和作用。
2. 分类介绍常用的关联词语,包括并列、选择、因果、转折、递进、条件、比较等。
3. 通过例句和练,让学生理解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 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关联词语进行连贯表达。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关联词语的思考,激发研究兴趣。
2. 解释:给学生介绍关联词语的定义及其在语文表达中的重要性。
3. 分类讲解:将常用的关联词语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并通过例句解释其用法。
4. 练: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练巩固所学的关联词语。
5. 创造性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要求他们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关联词语。
6. 总结:回顾所学的关联词语,并强调其在语文研究中的重要性。
7.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册上的课后题。
教学资源
- 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和课本题。
- 板书:展示关联词语的分类及例句。
- 练册:分发练册供学生练。
教学评估
- 课堂练:检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掌握程度。
- 作业评价:评阅学生完成的课后题,评估他们在写作中是否运用了恰当的关联词语。
参考资料
- 相关教学参考书籍。
- 网络资源:如关于关联词语的研究资料、教学视频等。
备注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语文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建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和适度延伸。
八种关联词语教案
![八种关联词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03227f8762caaedc33d480.png)
小学生关联词语的种类(8种)1. 并列关系: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二者能同时存在)。
如:这件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妹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他是我的兄弟,也是我的好朋友. 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有:既……又……一边……一边……一面……一面……有时……有时……2。
递进关系:各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分句间的意思逐渐加深).如:海底不仅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美观。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还……连……也…………甚至……不但不……反而……3. 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二者不能并存,只能选其一)。
如:钓鱼岛不是日本的,而是中国的。
我宁可多等几分钟,也不闯红灯。
与其求得别人帮助,不如自己努力解决。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而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4. 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可以说后一个分句出乎我们的意料)。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尽管很困难,我还是不会退缩. 小草看上去很娇嫩,然而生命力却很顽强。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然而……5。
因果关系:分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由于弟弟粗心大意,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之所以没考好,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复习。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6. 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骄傲。
要是你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容易出事故。
常用的关联词有: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7。
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个条件下出现的结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备课《关联词语》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备课《关联词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319ea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b.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备课《关联词语》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关联词语》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关联词语的用法,使句子或段落表达更加连贯,有逻辑性。
教材通过各种例句和练习,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理解和运用关联词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句子、段落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使用关联词语时,常常会出现用词不当、句子结构不完整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关联词语的用法。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使句子或段落表达更加连贯、有逻辑性。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关联词语的用法。
2.难点: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使句子或段落表达更加连贯、有逻辑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关联词语。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3.教学资源:相关关联词语的例句和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情境,让学生注意到句子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并通过例句解释其用法。
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知关联词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关联词语进行句子连接。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使用关联词语时出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换练习题,进行互相检查和纠正。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关联词教案
![关联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02164f8bd63186bdebbc54.png)
关联词知识巩固【定义&作用】关联词语就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得关系得词语。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得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链接,因此复句也常称为关联句。
【复习策略】1、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列表整理,归类记忆;2、注意关联词得误用,对这类语病学会诊断;3、多练、多读、多分析。
【常用关联词语】(老师准备八个句子,由学生自行寻找,瞧它们各属于哪一种类型得关联词语,确定该组关联词语得类型以后,再拓展延伸,然后做对应练习)1、因果关系(分句间就是原因与结果得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瞧。
(因果句)常用得关联词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就是因为……练习:(1)她()睡眠不足,()瞧起来脸色苍白。
(2)()今天下起了大雨,()我们得郊游计划没能实现。
(3)今年夏天()这么热,()降雨太少,很多地方干旱。
2、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得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得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假设句)常用得关联词有:如果……就……、即使……也……练习:(1)()今天她能买到火车票,明天我们()到北京去旅游。
(2)()眼前这美丽得景色就是一幅画,那这画家得本领真了不起。
(3)()海峡两岸能够早日统一,那我们也()可以早一点瞧到阿里山与日月潭了,那该多好啊!(4)()狐狸再狡猾,()斗不过好猎手。
3、条件关系(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条件下产生得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条件句)常用得关联词有:只要……就……、无论……都……、只有……才……、除非……才……、不管……也……、不论……也……练习:(1)()热爱孩子得人,()赢得孩子得爱。
(2)()就是刮风还就是下雨,小街得拐角处()能瞧到修鞋老头得身影。
(3)()您把作业写好了,您()瞧电视。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教案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50a76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c.png)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教案一、教学内容1、识记语文关联词语2、认知关联词语用法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出关联词语2、能辨析关联词语的相似之处3、能谈论关联词语的用法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关联词语的理解较深,但无法正确运用。
四、教学重点正确读出和掌握关联词语的用法。
五、教学难点分辨关联词语的区别,并熟悉其用法。
六、教学方法1、关联阅读法2、情景式活动法3、合作探究法七、教具准备1、多媒体电脑2、投影仪3、课本八、教学过程1、激发学习兴趣(1)联系生活用关联词语进行对话,体现学生有深度的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学习家乡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引出新课(1)问学生用关联词语向他人活泼地描述自己喜欢的一件东西。
(2)用意象实例谈论关联词语,让学生们对课文中的对话活泼而有趣地演绎出来,使在教室内形成活泼而有趣的学习氛围。
3、归纳梳理(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总结出关联词语的理解,实现多学科、多媒体的融合教学。
(2)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使学生理解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同时能针对语言情景作出正确的应对。
4、学习诊断(1)根据总结的关联词语,做出判断题,依靠语文关联词语的知识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2)联系关联词语的意义,判断句子是否正确,推测句子的含义,从而发现运用中的问题。
5、拓展应用(1)学生就改写练习进行探究,将确定的关联词语用到句子中。
(2)配上补充的资料,让学生自主拓展应用,活泼、有趣地进行查阅。
九、课程巩固设计一套总结梳理问卷,通过填空格、问答等形式,巩固学生在前面课程中所学习的内容,确保学有所回。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教案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b135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1.png)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联词语的作用,能够正确运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使句子连贯。
2.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关联词语:因为、、如果、就、不仅、还、即使、也、不但、而且等。
2. 学会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使句子连贯。
三、教学重点1. 认识并理解常用的关联词语。
2. 学会正确运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使句子连贯。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关联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2. 学会在句子中恰当运用关联词语。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关联词语的作用。
2. 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关联词语的用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运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1】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关联词语的概念。
2. 讲解关联词语:介绍常用的关联词语及其作用。
3. 示例讲解:用具体例句展示关联词语的用法。
【教学环节2】1. 练习运用: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使句子连贯。
2.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
3. 点评与指导: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环节3】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 讨论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 总结提升: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学会恰当运用关联词语。
【教学环节4】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运用关联词语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教学环节5】1.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掌握程度。
2. 针对问题进行讲解: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3. 强化训练: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关联词语的运用。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关联词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教案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244a4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9.png)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联词语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关联词语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关联词语的定义和分类。
2. 常用关联词语的用法和示例。
3. 关联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常用关联词语的用法和示例。
2. 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关联词语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关联词语的概念、分类和用法。
2. 采用示例法,展示关联词语在句子中的实际运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关联词语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关联词语的分类,如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
3. 展示关联词语的用法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关联词语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此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3.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练习,以此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拓展:1. 举办关联词语用法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关联词语编写小故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3.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有关关联词语的书籍、文章等,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八、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关联词语练习题及答案。
3. 相关阅读材料。
4. 教学视频或音频素材,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关联词语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并列、递进等分类。
2. 第二课时:讲解转折、因果等分类,展示关联词语的用法和示例。
3. 第三课时: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六年级语文上册关联词分类讲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关联词分类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9fd9f7168884868662d610.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关联词分类小学关联词分类汇总一、表示并列关系的。
关联词语:【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既……又……】1、粽子的外形很特别,( 既 )不是方的,( 又 )不是圆的。
2、我(不是)来休息的,(而是)来工作的。
3、小红(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二、表示递进关系的。
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不仅……还……】1、我们要想将来位祖国建设多做贡献,现在(不仅)要学习好,(还)要身体好。
2、对于早上迟到这件事,老师(不但)没有责备我,(而且)表扬了我。
三、表示选择关系的。
关联词语:【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1、李刚爱好体育,每天早晨(不是)跑步,(就是)做操。
2、星期天,(要么)你到我家来玩,(要么)我到你家去玩?3、这次会议,(或者)我去,(或者)她去,总之要去一个人。
四、表示转折关系的。
关联词语:【虽然……但是……;虽然……可是……】1、他(虽然)个子不高,(但是)跑的速度很快。
2、花生的外表(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五、表示假使关系的。
关联词语【如果……就……;即使……也……】1、(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全家(就)去香山看红叶。
2、在旧社会,农民(即使)遇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也)过不上好日子。
六、表示条件关系的。
关联词语:【只有……才……;只要……就……;无论……都……;不管……总是……】1、(无论)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能完成这项任务。
2、(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3、(不管)多难的活儿,一到小明的爸爸手里(总是)能化难为易。
4、(只要)认真读书,成绩(就)一定会进步。
七、表示因果关系的。
关联词语:【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1、(既然)你答应找玲玲去游泳,(就)应该准时去找她。
2、(因为)小明上课专心听讲,(所以)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
老百姓(之所以)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是因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
小学关联词语教学教案模板
![小学关联词语教学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9d99ace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6.png)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关联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加连贯、完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关联词语的种类和作用。
2. 关联词语的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关联词语的搭配和运用。
2. 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关联词语。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关联词语卡片。
3.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二、新课讲授1. 介绍关联词语的概念和作用。
- 关联词语: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的词语,使句子表达更加连贯、完整。
- 作用:使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使句子表达更加丰富。
2. 介绍常见的关联词语及其用法。
-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 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
- 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 不仅……还……:表示并列关系。
3. 通过例句讲解关联词语的运用。
- 教师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关联词语及其作用。
- 学生模仿练习,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在句子中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联词语的作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练习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联词语?它们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介绍关联词语的搭配和运用。
- 教师出示搭配不当的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总结搭配方法。
- 学生模仿练习,正确搭配关联词语。
2. 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关联词语。
六年级关联词语的复习教案
![六年级关联词语的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27265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9.png)
六年级关联词语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能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造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恰当使用关联词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关联词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能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 教学难点:恰当使用关联词语,使句子、段落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与关联词语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例句等。
2. 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关联词语的练习题,以便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关联词语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关联词语的定义、作用以及常见类型,让学生初步认识关联词语。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含有关联词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关联词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4.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关联词语的练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关联词语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2. 选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关联词语,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游戏活动:设计一个关联词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关联词语,举例说明其在句子中的应用,并互相交流心得。
七、课堂评价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以检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关联词语的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找出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小学六年级关联词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关联词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dc67eace2f0066f4332215.png)
(4)即使……也……无论……都……只要……就……
(5)1.()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6)2.()走到天涯海角,我()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7)3.凡卡()在城里受罪,()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8)4.邱少云()牺牲自己,()暴露潜伏部队。
2.刘胡兰()牺牲自己的生命,()说出党的机密。
3.放学后,我们()பைடு நூலகம்街上乱跑,()回家读一读课外书。
4.我()知道这件事情,()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5.()你去,()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6.他()牺牲自己,()暴露党的组织。
(二)不管……都……如果……就……即使……也……
不是……就是……虽然……却…………却……
⑷ 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折:班长虽然不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但是他那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5、因果:因为我们正处于学习阶段,所以有缺点,就不要怕别人批评指出。
既然有病,那就好好休息吧。
这支球队之所以屡战屡败,是因为思想和技术都不过硬。
6、条件:只要你的意见是正确的,我们就立刻改正。
只有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2、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后边比前边说的意思更进一层)
3、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选择未定);与其……不如……;宁可……也不……(选择已定)
关联词教案
![关联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c1d83c915f804d2b16c11d.png)
关联词教案一、关联词概述: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关联词语是在复句中才能确认的,离开复句,就无所谓关联词语了。
关联词,是指一个或几个词在语义上起到与上下句相关联作用的词语。
它有如下特点:第一:作为联结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词语:1.连词。
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
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2.副词。
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
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3.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关联词的好处:关联词能使文章过渡流畅,逻辑性加强,特别是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中,关联词令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二、知识整理: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一面……一面…………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一……就…………首先……然后…………才……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关联词语教案初中
![关联词语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64c0654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d.png)
教案:初中语文关联词语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联词语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识别和运用常见的关联词语。
2. 培养学生运用关联词语进行句子连接和段落过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写作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二、教学内容:1. 关联词语的概念和作用2. 常见关联词语的分类和用法3. 句子连接和段落过渡的技巧4. 写作实践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出关联词语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关联词语的概念、作用以及分类,通过例句展示关联词语的用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运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体会关联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关联词语在段落过渡中的应用,通过例文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关联词语使段落连贯。
5. 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篇小文章,要求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联词语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练习时的句子连接和段落过渡,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写作实践:评价学生在文章中运用关联词语的情况,包括连贯性、逻辑性和创新性。
五、教学资源:1. 关联词语PPT课件2. 例句和练习题3. 写作纸张和文具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联词语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2.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多接触优秀文章,从中学习关联词语的运用技巧。
3.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多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4. 定期进行写作训练,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关联词语的概念和用法,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联词语教案
![关联词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a4591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2.png)
关联词语教案教案名称:培养学生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关联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使用关联词语来组织和连接句子。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关联词语的定义和分类。
2. 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并组织句子的方法和技巧。
3. 阅读理解活动和写作练习。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已经学过的关联词语,如“因此”、“然而”、“另外”等。
提问学生这些词语的作用和用法。
探究活动:2. 向学生介绍关联词语的分类,如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转折关系的关联词、“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等。
通过给出具体例子和句子,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关联词语的用法和作用。
实践活动:3. 给学生阅读一篇短文或文章,并要求他们找出文章中使用的关联词语,并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鼓励学生彼此分享他们的答案,并展示他们在理解和识别关联词语方面的能力。
4. 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片段或段落,要求他们使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来连接和组织句子,使句子更连贯和条理清晰。
鼓励学生在小组间相互交流和修改,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巩固活动:5. 给学生一些写作练习,要求他们写出一篇短文,使用关联词语来组织和连接句子,使短文具有良好的逻辑结构和连贯性。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修改,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评价活动:6. 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他们在使用关联词语方面的能力。
教学资源:1. 练习册或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和例句。
2. 短文或文章,用于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3. 板书或投影仪,用于展示和讲解关联词语的分类和用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和阅读中尝试更多的关联词语,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2. 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写作机会,以帮助他们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关联词语知识。
3. 在课堂上定期复习和强化学生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初中关联词语教案
![初中关联词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52341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d.png)
初中关联词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如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使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文章结构紧凑,条理清晰。
二、教学内容1. 关联词语的分类及用法。
2. 关联词语在句子、段落中的运用。
3. 练习题及解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意识到句子、段落之间存在逻辑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关联词语的概念和作用。
3. 讲解关联词语:讲解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4. 举例说明:用实例展示关联词语在句子、段落中的运用。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段落。
6. 练习讲解:讲解练习题,纠正学生的错误。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关联词语的用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关联词语的用法。
2. 运用举例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关联词语在句子、段落中的作用。
3. 进行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4. 及时讲解练习题,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关联词语的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关联词语的运用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关联词语教案。
2. 关联词语的PPT。
3. 练习题及答案。
4. 学生作业本。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关联词语的作用,使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2.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学生对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关联词语的用法。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关联词语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大学历史关联词语教案
![大学历史关联词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5f48e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a.png)
大学历史关联词语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帮助大学历史课程的教师设计关联词语教学活动。
关联词语是指在历史研究中,通过探讨相关概念和事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的词语。
本教案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关联词语,并提供一些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建立关联词语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关联词语列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史关联词语,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
1. 时钟思维:- 定义: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思考和分析。
- 示例: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的时间顺序。
- 教学活动:请学生将一系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帮助他们理解事件间的时间关系。
2. 多因果关系:- 定义:指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多个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 示例: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导致的影响。
- 教学活动:请学生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多个原因,并考虑这些原因对事件结果的影响。
3. 类比思维:- 定义:指通过将历史事件与其他事件或情境进行比较,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 示例:将某个历史事件与当前事件或其他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 教学活动:请学生找到与某个历史事件类似或相关的现实情境,并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教学策略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可用于帮助学生建立关联词语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1. 知识图谱:- 教师可以使用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关联词语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词语之间的关系。
2. 小组合作:- 让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关联词语的示例和应用情景,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和思考。
3. 案例分析:-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事件作为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事件的关联词语,来理解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结论通过使用本教案提供的关联词语列表和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关联词语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并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关联词教学讲解教案模板
![关联词教学讲解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9cc354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5.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关联词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关联词的概念和分类。
2. 关联词的用法和搭配。
教学难点:1. 关联词的搭配和运用。
2. 关联词在句子中的衔接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关联词吗?关联词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关联词是连接句子、段落之间关系的词语,可以起到承上启下、衔接前后内容的作用。
二、新课讲解1. 关联词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关联词是连接句子、段落之间关系的词语。
(2)分类:关联词可以分为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选择、假设、目的等八大类。
2. 关联词的用法和搭配(1)并列关系: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同时存在或同时发生。
如:“他既聪明又勤奋。
”(2)递进关系:表示事物的发展、深化。
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3)转折关系:表示前后句子意思相反或相对。
如:“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4)因果关系: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如:“因为他生病了,所以没来上课。
”(5)条件关系: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如:“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6)选择关系:表示在两个或多个事物中选择一个。
如:“他要么去图书馆,要么去书店。
”(7)假设关系:表示假设的条件和结果。
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公园了。
”(8)目的关系:表示行为的目的。
如:“为了提高成绩,我每天都要努力学习。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关联词造句。
2. 教师点评,纠正错误,总结。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联词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关联词进行写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关联词的概念、分类、用法和搭配,使学生了解了关联词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关联词运用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关联词语的种类(8种)
1. 并列关系: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二者能同时存在)。
如:这件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妹妹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他是我的兄弟,也是我的好朋友。
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有:既……又……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2. 递进关系:各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分句间的意思逐渐加深)。
如:海底不仅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美观。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还……连……也…………甚至……不但不……反而……
3. 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二者不能并存,只能选其一)。
如:钓鱼岛不是日本的,而是中国的。
我宁可多等几分钟,也不闯红灯。
与其求得别人帮助,不如自己努力解决。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而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4. 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可以说后一个分句出乎我们的意料)。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尽管很困难,我还是不会退缩。
小草看上去很娇嫩,然而生命力却很顽强。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然而……
5. 因果关系:分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由于弟弟粗心大意,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之所以没考好,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复习。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
6. 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
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即使成绩再好,你也不能骄傲。
要是你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容易出事故。
常用的关联词有: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7. 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个条件下出现的结果。
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无论多忙,他都坚持锻炼。
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常用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不管)……都……
不管……总……
8. 承接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如:政府报告一批下来,她就开始四处演出。
我一做完作业,就和小伙伴做游戏。
他打好草稿,才开始写作文。
他一听到表扬,便沾沾自喜。
外面下雨了,于是大家都进教室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一……就……接着……然后……再……
【小试牛刀】
(一)
不仅……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即使……也……
不管……都…………因此……
1.(虽然)今天下大雨,(但是)小红仍然坚持到少年宫去学习。
2.小红(不仅)学习好,(还)爱帮助别人。
3.(因为)她爱帮助同学,(所以)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4.最近,小红坚持天天写日记,(因此)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5.(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解放军战士(也)不会坐视不理。
6.(不管)戈壁滩条件多么恶劣,白杨树(都)是长得那么挺拔、苍翠。
(二)
是……还是……虽然……但是……只要……就……尽管……还是……
即使……还……或者……或者……不但……而且……
1.周恩来同志(不但)受到全中国人民的尊敬,(而且)在世界人民心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2.王红同学(虽然)考取了第一名,(但是)他非常谦虚。
3.(即使)下大雨,明天的劳动(还)照常进行。
4.(尽管)困难重重,他(还是)坚持把实验做完。
5.放假了(是)去北京?(还是)去杭州?他一直在考虑。
6.(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把成绩提上去。
7.到少年宫(或者)学唱歌,(或者)学跳舞,她只能选择其中一项。
(三)
虽然……但是……不管……都……因为……所以……只要……就……
1.()我违反纪律了,()老师批评了我。
2.()小红没当选上大队委,()她没有丧气。
3.()做什么事,()应当一丝不苟。
4.()你经过辛勤的劳动,()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这个故事(不仅)感人,(还)发人深省。
2. 海洋(不但)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而且)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3. 星期天,小朋友(不是)去公园玩,(而是)在家看电视。
4. 张老师(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一直坚持给我们上课。
5.(因为)他对事物观察很细致,(所以)写文章内容很具体。
6. 我必须赶回去看看,(因为)奶奶病了。
7.( 如果)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就)容易患近视。
8.(无论)在校内校外,我们(都)应该讲文明。
9. 我们(之所以)取宝,(是因为)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仅)能够万古长青,(还)可以综合利用。
10.它(既)能当电视机,(又)能当收音机,(还)能当电话机、传真机使用。
11. 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12.(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所以)使它们不能再生,(甚至)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3.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14.(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15.(即使)你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不能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