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全单元教案设计(4课时)
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全套教案(教学设计)1 种子发芽了【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课程内容属于“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要求。
四课内容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
本课主要介绍与种子发芽有关的知识,教材涉及2课时。
首先用观察法认识种子;再小组合作,用正确的方式学习播种种子;探究栽种记录的填写方式;接着认识种子的多样性;最后共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本课将种子发芽的过程研究放在课外,使学生可以将课堂继续下去,在生活中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对种子发芽的过程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有部分学生看过长辈播种种子的过程,对如何播种种子有着自己的理解,但亲自播种到收获的观察经验是没有的。
本节课从观察开始到亲自播种,再分析与学生共同经历播种种子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之后的观察也埋下种子。
观察记录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共同设计简单明了的记录单对于学生记录是有所帮助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学生对什么是种子也会有前概念的模糊。
比如玉米是种子吗?学生的判断容易出错。
需要更多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对什么是种子加以巩固。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用语言描述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1.通过种西红柿和黄瓜,了解正确的种植方法。
2.通过设计栽种记录的内容,找到适合的记录办法。
3.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态度:1.能够对西红柿和黄瓜的生长情况产生好奇心,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知道种子的种植方式并进行正确的观察、记录。
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科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科学教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科学教案1、果实和种子教学目标: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4、认识果实和种子。
5、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6、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7、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德育目标: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教学重点: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探讨种子“旅行”的方式。
教学难点: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教学准备: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大小一样的透明的瓶子、餐巾纸、植物的种子、种植一种植物、学生把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师生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植物的各个部分。
谁来说一说绿色开花植物一共可以分为几大不同部分?2、你们带来了哪些植物?它们的种子是哪部分?学生四人小组交流与旧知相联系;认识种子和果实。
探索调查1、这些植物是在哪里生长的?为什么它们的家在不同的地方?2、种子是怎样旅行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3、小小的种子能成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是多么神奇啊!大家想不想看看神秘的种子?4、引导学生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将预测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
5、知道学生用镊子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或菜豆种子剥开,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内部构造。
6、画下所观察到的情景。
7、种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萌发?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要求学生回去后做种子萌发的实验并要求记录观察到的情况。
8、你还能提出哪些种子萌发有关、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学生自由发问。
《植物的一生》单元教学设计

《植物的一生》单元教案设计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顾长明教案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将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一层的研究。
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个阶段的活动,围绕让学生进行一次探究性学习,学会观察、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
就教材的设计意图来看,重在让学生通过种植、观察、比较、调查、记录、描述、思考、讨论、绘画、解剖、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能,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花草树木的情操。
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对相关内容的具体要求,结合三年级学生对植物方面种植与观察欠缺,教案中我提前一周指导学生种上一些青菜种子和黄豆种子,并指导让学生观察和做好记录,使其亲身经历种植和观察的全过程。
学生对植物的兴趣感与周围生活环境为其对植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单元教案目标针对以上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对相关内容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在体系,我制定了如下的单元教案目标:、通过实物观察与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能大胆质疑,乐于提出关于植物的问题;能通过实验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萌发的条件、根和茎的作用、花的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了解种子传播及植物传粉的途径;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名称;能够照顾好自己种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种子的内部结构;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通过实物展示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能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根、茎、叶、花的形态及作用的快乐;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愿意为保护花草树木尽自己的力量。
14植物结果了(教案)三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4植物结果了授课时间:月日【课标学习内容与要求】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四课的内容。
在前期学生在经历了前面较长时间种植后,交流分享的一课,在这一课学生主要经历三项教学活动,第一项是认识植物的生命周期,通过整理和展示种植记录表以及比较番茄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找出它们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
第二项是认识果实,完成对植物六大器官的认识,包括两个活动。
最后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们对植物的利用情况,认识植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级《多姿多彩的植物》这样一课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初步认识和二年级《栽小葱》这一课对植物生命需求的初步探究后,对探究植物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热情,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让学生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植物资源的利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课《植物结果了》更是带领学会认识了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学生在这一课会很有成就感θ【教学目标】1.通过辨别果实和种子,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体验观察、比较以及解剖等多种科学实验方法。
2.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果实进行细致观察,能发现果实的内部构造,养成认真观察、科学记录的科学精神。
3.通过对周围植物的调查研究,感受植物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植物资源的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找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任务驱动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各种植物(水果、蔬菜)的部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提问导入,创设情境1.提问:植物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过程吗?能不能按顺序说一说?预设:播种、发芽、长成幼苗、开花、结果。
2.追问:你们种下的西红柿和黄瓜结果了吗?是什么样子的呢?3.揭示课题:植物的一生开始于一颗种子,发芽,生长,开花,最后结果,那么果实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结果了》。
苏教版科学《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1、果实和种子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猜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看,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看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讨论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头种植一株植物,经受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看、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科学学问1、熟悉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要细致观看才能得到更精确的信息。
2、情愿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看记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看,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看结果。
难点: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讨论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预备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四、教学过程一、熟悉种子和果实1、叙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特别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它长在哪里呢?今日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3、小组试验、相互沟通。
4、分组汇报。
(猕猴桃、香蕉的种子都退化了,变的很小,很难察觉。
如同学说不出来,老师需提示。
)5、叙述:同学们发觉植物的种子一般长在果实里,果实就是种子的家。
二、熟悉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1、叙述: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许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别的传播种子的方法。
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2、叙述: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3、小组争论、相互沟通,试着填写活动记录表格。
4、老师在同学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202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全部教案(共4节)

1.种子发芽了【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种植、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已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3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2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单元中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8.2“亲手种下盆栽植物的种子,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成幼苗,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和12.1“用简单的实验或依据生活经验,探讨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1、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了解番茄和黄瓜种子的外形特点。
2、指导学生动手种植番茄和黄瓜,了解一些番茄和黄瓜种植的知识。
3、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不同植物的种子,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4、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重点:1、认识各种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特点,并动手种植番茄或黄瓜,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
2、动手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懂得种子发芽的条件一是温度,二是水分。
教学准备:黄瓜和番茄等各种植物的种子,种植番茄或者黄瓜的花盆、土壤、水等等,探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材料:玻璃瓶、种子、水等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第 1 页的小诗:用你勤劳的双手,播下一颗种子吧!然后像妈妈一样,细心照顾它。
看着它生根发芽,盼着他快快长大⋯⋯你的心里呀,定会乐开了花!2、学生朗诵这首小诗,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
3、教师引导:同学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就是植物的一生。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探究植物的一生。
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种子的发芽。
板书课题:1、种子发芽了二、观察并描述番茄和黄瓜的种子1、出示番茄和黄瓜这两种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看一看,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种子)2、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吗?学生分别说一说哪一个是番茄的种子,哪一个是黄瓜的种子。
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比较番茄和黄瓜的种子,看一看这两种种子有什么不一样。
4、学生仔细观察两种植物的种子,然后说一说这两种种子不同之处。
5、教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厚薄等各方面说一说番茄和黄瓜种子的不同之处。
6、教师小结:刚刚大家比较了番茄和黄瓜的种子。
其实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种子,这些种子在颜、形状、大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课后大家可以去仔细观察比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板块二】互学一、云量的划分1.下面几幅云的图片,你会像天气预报那样描述它们的云量吗?2.你是根据什么来描述云量的?小结:如果把天空看成一个圆,把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就可以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
空白的部分表示天空,涂色的部分表示云。
这种方法叫作四分法。
气象学家将只占天空四分之一以内云量的天气称之为“晴天”;四分之一到四分之三的称之为“多云”,四分之三以上的称之为“阴天”。
如图所示:3.视频:如何判断云量(播放视频)4.实践应用: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天气?5.云量是按照云遮蔽天空的程度来估算。
室外观测云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小结:①一般选择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点或平台观测。
②当天空部分被障碍物(如山、房屋)遮挡时,云量应从未被遮挡的天空部分中估计。
二、云量和雨量的关系1.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云的多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请问天空中出现什么样的云会下雨呢?2.哪一张图片上的天气更容易下雨?小结:从云的颜色和云量两个因素来判断,左边天空出现的情况可能会下雨。
3.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
(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云少了,能见度更好了。
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播放视频)你还知道哪些呢?5.通过看云,可以大致判断天空是否会下雨。
生活中,下雨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场雨下得有多大?6.仅凭生活经验来判断是不够的,怎样才能准确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阅读“天气预报中关于24小时的降水强度有界定标准”,你读出哪些对你有帮助的信息?小结:气象学家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不同高度,列出这样一个雨量等级表。
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一、单元设计意图1、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对自然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儿童对植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年级下期,学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
该单元要让学生在低年段栽小葱活动的基础上以种为载体,从观察植物生命的某个阶段延伸到观察植物的一生,实现对植物生命历程的认识。
学生将通过亲手种植番茄或黄瓜,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认识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后期的学习植物的营养与繁殖打下基础。
该单元精选了黄瓜和番茄这两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两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根、茎、叶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
从学习目标上看,该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2、该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种植、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该单元分为四课,分别为《种子发芽了》《幼苗长大了》《植物开花了》《植物结果了》,按照植物生长的顺序,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记录及探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案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实践研究”教学案年度学期2019-2020(2)执教班级三(1)教师姓名李珊珊“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学案课题:种子发芽了教学内容时间:1课时教学目的:科学知识: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
科学探究: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态度: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
学习共同体培养目标:教学重点: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
教具学具: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
教学过程活动主题教学过程(含探究和表达)增删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
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二、认识种子多样性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1.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种子的特点呢?生:介绍带的种子。
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生:猜测,花生。
师:你真聪明!找一找,花生的种子在哪里?生:捏开,花生米是种子。
师:你们说的很对。
2.师:这有很多不同的植物,你认识它们吗?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
师:它们的种子在哪里?生:蚕豆:拨开豆荚里面的豆子就是蚕豆种子;苹果:吃掉苹果,里面的黑色的籽儿就是苹果种子;红松:松塔里面的松子就是红松的种子;冬瓜:去掉冬瓜瓤,里面的就是冬瓜的种子;红枣:吃掉枣,里面的枣核就是种子。
师:你们找的很准确,一般我们把籽儿、核儿、仁儿、豆儿等叫它的种子。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全部课件(共4课时)

树干、树枝也是茎
变态茎
认识叶的构造和作用
仔细观察每一片树叶,看一看它们的正 面与反面有什么不同之外?
观察一片树叶
颜色 形状 大小 轻重 软硬
叶脉 叶柄
叶片
叶的作用:制造养料
总结归纳
根—— 吸收养料
植物器官的作用
茎—— 输送养料
叶—— 制造养料
巩固练习
填空题 1.西红柿幼苗最初的两片叶子是(子叶)。 2.西红柿幼苗后长出的叶子是(真叶),我们生活中所见所 说的叶子都是(真叶)。 3.不同植物的叶(形状)上有稳定的差异。 4.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是由植物的(根)吸收,然后输送到 植物的其他部分。 5.(根)有固定植物和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6.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的(土壤中 ),连接根和叶的部 分是植物的( 茎)。
世界上最小的种子
1粒芝麻的重量, 竟然是一粒斑叶 兰种子的8000
倍。
世界上寿命最短的种子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种子
宋朝古莲子沉睡千年后绽放
学习目标
1.能够用语言和数据描述番茄或黄瓜幼苗的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的作用,叶
的构造及作用。 3.乐于长期照料植物,认真进行观察记录。
3. 观察胡萝卜、甘薯的根,说一说根的作用。 根具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探究茎的作用
观察浸泡红水一段时间的芹菜茎有什么现象?
横切
纵切
横切和纵切芹菜茎,仔细观察
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 (2)注意用刀安全。 (3)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结果
横切
红色
纵切 导管
我们的发现: 茎,运输水分和输送各种养料
根据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苏教版科学三下《植物的一生》单元教案

果实和种子一、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2、会做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的实验。
3、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实验。
4、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
5、能亲自栽种几棵植物,写好观察日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举办果实展览会,找一找哪里有种子1、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把一些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来,你们带来了吗?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带来的果实集中在一起,我们来举办一个果实展览会。
这些果实你们都认识吗?(小组内同学认一认,老师适时给各个小组送去一些萝卜、土豆、洋葱、毛豆等植物)2、学生介绍带来的果实名称。
3、质疑:同学们带来的这些都是果实吗?如果说都是果实,为什么?如果不是都是果实,又是为什么?4、学生交流。
5、提问:什么样的才叫果实?6、分组观察活动:老师给各组学生提供已经切成两半的菜椒、苹果、猕猴桃、萝卜和已经剥开的土豆、花生、柚子等植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说说发现了什么。
7、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8、讨论:萝卜和其他一些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9、小结:开花植物的种子都在自己的“家”――果实中受到保护。
凡上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
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些植物是不是果实。
萝卜内部找不到种子,所以它不是果实,当然,也会有些例外,比如无籽西瓜、无籽葡萄、香蕉等一些果实就没有种子,但它们仍然属于果实。
10、电教资料片各种各样的果实和种子。
11、活动:找种子――找出带来的果实的种子在哪里。
(二)了解植物怎样传播种子1、谈话:种子成熟后不全部掉落在植物的附近,而是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到比较远的地方。
每种果实都有它释放种子的方式,以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2、提问:你知道浆果、刺果、椰子、蒲公英、挪威枫、莲蓬、凤仙等植物的种子是如何“旅行”的吗?3、交流讨论。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说课稿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繁殖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他们可能只有一些模糊的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的繁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体验科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
2.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材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探究种子结构: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种子的结构,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验证之前总结的种子萌发条件。
4.认识植物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5.探究植物繁殖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如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6.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植物生长过程的模型,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最新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植物结果了》教学设计

4.植物结果了【教材分析】《植物的一生》一单元四课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
本课《植物结果了》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在经历了前面较长时间种植后,交流分享的一课,在这一课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前期记录的种植记录表,再来课堂上做交流。
通过交流与比较西红柿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紧接着通过找西红柿和黄瓜的种子,初步认识果实的构造,懂得辨别果实,辨认植物的可食部分,巩固对植物各部分的认识,最后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们对植物的利用情况,认识植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
【学情分析】本课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级《多姿多彩的植物》这样一课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初步认识和二年级《栽小葱》这一课对植物生命需求的初步探究后,对探究植物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热情,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让学生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植物资源的利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课《植物结果了》更是带领学会认识了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学生在这一课会很有成就感。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知道我们通常食用植物的哪个器官。
4.认识植物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科学探究:1.通过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找出西红柿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点。
2.能利用果实的特征辨别果实和非果实。
科学态度: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调查身边特殊的植物资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周围的植物资源,认识到植物的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找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各种植物的部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过程吗?能不能按顺序说一说?学生发言2.揭题:是的,植物的一生开始于一颗种子,发芽,生长,开花,最后结果,那么你们种下的西红柿和黄瓜结果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植物结果了》。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

南京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一生》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还不够了解。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生命周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2.难点:理解植物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的能力。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4.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图片、视频、实物等。
2.学具:每人一份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命周期。
2.呈现(10分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
让学生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讨论植物生长的特点。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植物,让它们更好地生长?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生命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教案设计第1课《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种植、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已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3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2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教材分析】《种子发芽了》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单元中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8.2“亲手种下盆栽植物的种子,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成幼苗,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和12.1“用简单的实验或依据生活经验,探讨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例如,探究水对种子发芽的的影响”。
本课第一课时内容首先询问学生平时对于植物的观察情况,了解学生前概念。
然后通过观察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这一活动,明确观察可以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入手。
同时引起学生对种植植物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完成活动一“种植植物”。
最后,设计活动二“找到弄混的种子”,让学生学会利用种子的特征,把不同的种子和对应的植物联系起来的简单方法。
第二课时内容通过对上节课种植的西红柿生长情况的观察,思考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再分别对每一种影响因素提出假设,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一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植物》中,学生学习了观察植物不同的方法;通过二年级下册《栽小葱》,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但是并没有观察过小葱从一颗种子变成一株完整植株的过程。
在这一课的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种子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愿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形态不同。
2.知道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方法。
3.认识种子发芽的条件,能够理解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
科学探究:1.能够用语言描述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西红柿和黄瓜。
3.能够设计栽种记录的内容,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4.设计“种子的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科学态度:1.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的乐趣。
2.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意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而空气可以使种子发芽,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种子发芽的效率,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重点】1.熟悉观察方法,明确记录单观察内容。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设计“种子的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初步形成对比实验的探究思维。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发芽的西红柿和黄瓜植株各一盆、各种各样的种子(西红柿、黄瓜、玉米、带壳葵花籽、枣、南瓜、蚕豆、苹果、松子等)。
学生材料:固体胶、彩笔、活动单、每组土壤、水若干、塑料瓶1个、花盆2只。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新朋友1.师:今天有两位新朋友跟咱们一起上课。
不过它们想和同学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一些与它们有关的线索,同学们依次阅读线索,猜一猜它们到底是谁?如果你们猜出来了,按照要求填写活动单。
2.师:你猜到你们组的小伙伴了吗?能不能向其他同学介绍你的小伙伴的样子?投影仪展示学生活动单,学生回答。
生:我们组的小伙伴是黄瓜种子,它的个头大一点也长一点,是黄色的,表面比较光滑;生:黄瓜种子的壳很硬;生:我们组的小伙伴是西红柿种子,它的个头很小,扁扁的,是褐色的,上面有一些细细的绒毛;……[设计意图:认识新朋友的活动符合小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认识新朋友的欲望。
通过介绍新朋友,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做好引导者。
活跃了气氛,奠定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3.师:没错,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新朋友。
西红柿和黄瓜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它们维生素含量高,味道甜美,还可以美容养颜。
我们的新朋友要长大成熟,必须经过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几个过程,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它们发芽的过程。
(板书:种子发芽了)二、一起种植物1.种子的发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通过一个视频观察一下。
观看视频《种子发芽了》2.师:你们愿意也来试一试,让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发芽吗?(愿意)你们打算怎么种植西红柿或者黄瓜种子?生:准备2个花盆,把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埋入土壤;生:每天按时浇水、晒太阳,放在温暖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为了把种子种的更好,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观看视频《种植西红柿和黄瓜》)4.师:老师是怎么种的?谁愿意来说一说?生描述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花盆里,填满到距离花盆边缘1根手指的地方;(2)在土壤上面放上两粒种子,两粒种子中间隔一点距离;(3)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薄的土,看不见种子即可;(4)用塑料瓶浇水,等花盆底部有水流出即停止浇水。
师:种的过程中,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送给大家,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生阅读①四人为一个小组;②分工明确,一人扶着花盆,一人放土壤,一人放种子,一人浇水;③浇水时动作要轻,避免将种子冲出土壤;④记得把试验台收拾干净,恢复原样。
5.师:是的,请同学们拿出材料盘,我们用5分钟时间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给你们组的小伙伴一个温馨的家。
活动一:种植西红柿和黄瓜(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师:种子种好了,我们接下来把它放到哪里呢?生:窗台上生:有阳光的地方。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动手种植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兴趣得到培养,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三、我是记录员1.师:把花盆放在教室的窗台上,那里有阳光照射,比较温暖。
现在还是冬天,种子需水量少,每隔三天浇点水,大概一至两个星期后,种子就会发芽,来看看老师两个星期前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种子,看看它们长成什么样子。
展示图片(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发芽--长叶)。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生:叶子的颜色和大小变了;生:植物长高了;生:叶子数量变多了。
2.师:同学们很细心,如果能把它们记录下来就更好了。
老师教大家一些记录方法。
植物的高度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量出?(尺子)用尺子量出之后,我们可以用涂格子的方式把它记下来,一厘米涂一个格子,不到1厘米涂半个格子。
叶子的数量我们也可以涂一涂,长出几片叶子,就用绿色彩笔把几片叶子涂成绿色。
植物的形状可以用笔画出来。
当然,我们还可以描出一片叶子,记录它的大小和形状,如果叶子多的话,也可以摘下一片叶子,夹在书里做成书签保存。
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教的记录方法观察老师带来的西红柿和黄瓜植株,3分钟时间,看哪一组做的好看又准确。
请同学们阅读活动单,按要求完成。
活动二:观察西红柿和黄瓜植株。
学生查找资料、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用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观察能力。
]四、拓展活动1.师:刚才一起学习了这么多的观察方法,同学们,你们能为你们组的小伙伴写一份这样的观察日记吗?如果你有不一样的发现,也可以用文字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
观察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同学们可以向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求助,也可以去图书馆或者网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小组记录种植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观察并记录植物种子发芽过程,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确保学生对照料、观察和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2.每位同学收集植物的种子2、3种,下节课带到课堂。
【板书设计】1.种子发芽了西红柿种子发芽长叶黄瓜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一周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学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2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
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二、认识种子多样性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生:介绍带的种子。
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生:猜测,花生。
师:你真聪明!找一找,花生的种子在哪里?生:捏开,花生米是种子。
师:你们说的很对。
2.师:这有很多不同的植物,你认识它们吗?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
师:它们的种子在哪里?学生交流汇报:(蚕豆,拨开豆荚里面的豆子就是蚕豆种子;苹果,吃掉苹果,里面的黑色的籽儿就是苹果种子;红松:松塔里面的松子就是红松的种子;冬瓜:去掉冬瓜瓤,里面的就是冬瓜的种子;红枣:吃掉枣,里面的枣核就是种子。
)师:你们找的很准确,一般我们把籽儿、核儿、仁儿、豆儿等叫它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