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作业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合集下载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共47张PPT)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共47张PPT)

荧光标记 膜蛋白
诱导 融合
40分钟 后
370C
鼠细胞 结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2. 蛋白质的位置:镶、嵌、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3.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 糖被(糖蛋白)的功能:保护、润滑、识别等
温故知新
1. P4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 2. P64: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3. P49:生物膜: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的统称
学习目标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 能相适应的观点。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一 19世纪末,膜透性实验 二 20世纪初,膜成分实验 三 1925年,膜面积实验 四 1959年,膜结构实验 五 1970年,膜融合实验
时光机之一:19世纪末,欧文顿实验
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 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问题:细胞 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 ●● ●● ● ● ●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假说: 膜是由脂质(磷脂)组成的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 时间:1895年
人物:欧文顿
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 实验,发现脂质、脂溶性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大多数人接受)
蛋白质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新技术带来新模型
科学家关于蛋白质 在细胞膜上存在的 三种方式的概括: 1 在膜表面 2 嵌在膜中 3 穿透膜

课时作业26: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时作业26: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题组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2018·天津期末)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储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答案 A解析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小油滴由磷脂膜包被,则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磷脂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A正确。

2.(2018·辽宁抚顺期末)关于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欧文顿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化学分析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暗—亮—暗三层结构的静态模型无法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C.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流动镶嵌模型表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不可以运动答案 B解析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A错误;生物膜的静态模型不能解释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B正确;人—鼠细胞的融合是用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C错误;流动镶嵌模型表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D错误。

3.如图所示为将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的过程,图中的小球和小三角表示各自膜表面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膜表面的蛋白质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此外,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还包括磷脂双分子层B.细胞膜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PC.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图示细胞融合答案 A解析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磷脂组成,在细胞膜的外表,还有少量糖类,蛋白质分子由C、H、O、N等元素组成,磷脂分子除C、H、O元素外,还含有N、P元素,糖类由C、H、O元素组成,B正确;图中细胞融合后,小球和小三角代表的蛋白质分子在杂交细胞膜上均匀分布,这说明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即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适当提高温度能加快分子的运动,从而有利于细胞融合,D正确。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31张PPT)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31张PPT)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想一想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 技术的进步起到怎样的作用?
1970年,弗雷(Larry Frye)和埃迪登()等科学家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
子(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将小鼠细胞和人的细胞融合。
阅读教材P68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是否是静态结构?
面积的2倍。
得出结论: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主要是磷脂分子)必然排列 为连续的两层。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如何排列成连续 的两层?
除脂质外,蛋白质也是细胞膜的主要成 分。那么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
1935年, 丹尼利(J. Danielli )和戴维桑( H. Davson ) 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白质”的三 明治模型。认为:质膜由双层脂类分子及其内外 表面附着的蛋白质构成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膜结构内外的不对称性 )。
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组成膜的?
1925年,荷兰科学家高特() 和戈莱格尔(),用丙酮(一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脂质)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
分子。
plasma membrane
提出假说——单位膜模型
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 结构。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模型)
1959年,罗伯特森() 用锇酸处理了细胞膜(蛋白质经锇酸作用后形成高电子密度的锇黑,在电镜下呈暗带,磷脂分子电子密度低则呈亮带 ),用
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红细胞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厚约。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生物课程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

2. 掌握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 了解生物膜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特点。

2. 直观演示法: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实验现象和结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膜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2. 实验材料:生物膜实验所需材料。

3. 讨论问题:关于生物膜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概念:讲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3. 讲解组成:介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如磷脂、蛋白质等,并讲解它们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和作用。

4. 结构特点:讲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如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6.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7. 讲解功能:讲解生物膜的功能,如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物质运输等。

8. 实验演示: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9. 小组讨论:分发讨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膜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10. 分享成果: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物膜的重要性。

11.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三、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达标练习 4.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脂质—蛋 白质三层结构模型的最大的不同是( A ) A.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细 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选择性 D.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细 胞膜具有透过性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结构)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资料一:
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
人物:欧文顿(E.Overton)
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
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溶于脂质的物
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40分钟后
370C
实验现象: 膜上的蛋白质能运动
鼠细胞
实验结论: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资料六 • 时间:1972年 • 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 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 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不是静止不动的, 而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ˉ
+
ˉ
O C=O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O C=O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 CH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电子显微镜是用电子束来照射 被检样品,入射电子与蛋白质 和磷脂不同的原子发生碰撞, 对电子有不同的散射度,蛋白 质的散射度高,显黑色,发暗; 磷脂分子的散射度低,发亮。
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
2、蛋白质的排布方式?
资料五: 1959 年,罗伯特森( J.D.Robertsen )在电镜 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 成。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对生物膜组分的探索 2、对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1、脂质的排布方式? 2、蛋白质的排布方式?
资料三:
磷脂是一种由甘
油、脂肪酸和磷酸所
组成的分子。磷酸
“头”部是亲水的,
脂肪酸“尾”部是疏
水的。
单层磷脂分子
双层磷脂分子
资料四:
1925 年,荷兰科学家 Gorter 和 Grendel 从细胞
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
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为连续两层
磷脂双分子层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对生物膜组分的探索 2、对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1、脂质的排布方式?
磷脂双分子层
2、蛋白质的排布方式?
2、蛋白质的排布方式?
资料五: 1959 年,罗伯特森( J.D.Robertsen )在电镜 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 成。 背景资料
人细胞 杂交细胞
细胞 融合
一段时间后
37℃ 40 min
小鼠细胞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 人细胞融合实验示意图
结论: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磷脂 等成分是可以移动的。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结构特点)
“流动镶嵌”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骨架;蛋白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必须
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发现: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思考】欧文顿的实验发现了什么?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
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
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趣味导入
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的结构 有何特点呢?
需要的离子
不需要的离子
不需要的小分子
需要的小分子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重点)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
相适应的观点。(难点)
主要问题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最好背会)

1.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存在形态:
磷脂双分子层
镶在表面、嵌入、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
3.糖类: 糖蛋白(糖被)细胞膜的外表面——保护润滑 识别作用
4.生物膜
的结构特
点:
【对点训练】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
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与①有关
层数是(
B

A.5
B.6
C.7
D.8
3.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
型的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A

D.核酸
红色荧 光染料 标记的 膜蛋白
杂交细胞
人细胞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件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课件

小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

主要成分:磷脂、蛋白质
成分
结构
少量成分:糖类
生 物
模型
流动 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
镶嵌 模型
镶 蛋白质分布: 嵌
贯穿

糖被:细胞膜外侧
结构特性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特性 具有选择透过性
巩固练习:
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 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 ( )
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②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③静止的
④流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 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 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被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4.下列生理过程不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的是 () A.唾液腺细胞分泌消化酶 B.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 C.白细胞吞噬细菌 D.甲状腺细胞摄入碘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猜谜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是谁,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 是谁,为我日夜守边防; 是谁,为我传信报安康。(打一细胞结构)
磷脂分子结构
亲水头部
疏水尾部
亲水头 疏水尾
1959年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细胞膜的结构
“暗—亮—暗” 三层静态结构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2张》PPT课件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2张》PPT课件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已完美无缺?说说你 的看法。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不可能完美无缺。人类对自然界的 认识永无止境,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对膜的 研究将更加细致入微,对膜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将能更完善 地解释细胞膜的各种功能,不断完善和发展流动镶嵌模型.
概念图小结
生物膜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③ 流动性
•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 •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学习目标
知识方面 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
步所起的作用。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
相适应的观点。 能力方面 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1.膜的组成成分:
脂质:溶解脂质物质能溶解细胞膜。

蛋白质:蛋白酶分解。

2.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分子铺在空气界面,发现面积是膜面积2倍。

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

3.蛋白质的位置:
蛋白质镶在、嵌入、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适当升高温度,流动性增强。

二、流动镶嵌模型(有流动性、不对称性、镶嵌型)
1.基本内容: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贯穿整个磷脂双分
子层。

③大多数蛋白质分子,磷脂也是可以运动的。

④糖蛋白在细胞膜上,是由糖类和蛋白质形成。

2.成分功能分析:①磷脂分子:构成了磷脂双分子层支架。

作用:脂溶性物质易透过。

②蛋白质:决定膜功能。

种类:结构蛋白:构成细胞膜成分。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

糖蛋白:保护、润滑、识别作用。

受体:信息交流。

抗原:免疫。

③糖类:糖蛋白、糖脂。

3.生物膜结构特性:膜具有流动性。

①结构基础:磷脂分子,蛋白质可运动。

②生理意义:细胞生长分裂,细胞融合。

分泌蛋白分泌。

③实例:白细胞吞噬细菌。

4.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①结构基础:膜上载体蛋白。

②生理意义:控制物质进出。

③实例:水分子进出,无机盐的吸收。

人教版必修一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人教版必修一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下图是人体成熟红细胞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③表示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是静止的B.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C.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答案】A【解析】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A正确;①是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B正确;②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C正确;③磷脂的单分子层面积小于该细胞膜面积的两倍,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名师点睛】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

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生物的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均不同B.b可表示02进入细胞内的跨膜方式C.黄瓜的花粉落到丝瓜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可能是①在起作用D.若图示为红细胞膜,则a可代表O2,b可代表葡萄糖【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糖蛋白,则Ⅰ代表细胞膜外,Ⅱ代表细胞膜内,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③表示蛋白质,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②磷脂双分子层相同,而①③的种类不同,A错误;a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则为自由扩散,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则为主动运输,a表示O2由内环境中进入细胞内,B错误;①表示糖蛋白,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的功能,具有特异性,不同种植物花粉落到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C正确;b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但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能用b表示,D错误。

3.下图是真核生物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5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5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课时作业: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家是( )A.欧文顿B.罗伯特森C.桑格和尼克森D.施莱登和施旺2.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文顿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生物膜的“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C.流动镶嵌模型是由桑格和罗伯特森共同提出的D.在建立生物膜模型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3.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探索历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欧文顿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膜是由蛋白质组成的B.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已完美无缺D.荧光标记鼠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等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最终推测膜上含有蛋白质B.两位荷兰科学家抽提出蛙红细胞内所有脂质,最终确定膜上的磷脂为双层C.罗伯特森获得细胞膜“暗一亮一暗”的电镜照片,认为蛋白质分布于膜两侧D.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膜上所有磷脂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5.如图所示为将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的过程,图中的小球和小三角表示各自膜表面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膜表面的蛋白质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此外,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还包括磷脂双分子层B.细胞膜的元素组成包括C、H、O、N、PC.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图示细胞融合6.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

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7.下列有关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朝向两侧,亲水端朝向内侧B.细胞膜与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8.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在细胞膜的两侧都有B.不同物种细胞中①、②、③的种类均不同C.a物质可能是胰岛素,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D.③物质可以体现膜蛋白的运输功能9.如图为质膜结构及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质膜上的糖蛋白,①~③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黑点的多少代表物质相对数量的多少。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结构与功能关系。

难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动态性质及其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1.教具: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图、细胞膜结构模型、实验器材等。

2.教学资源:教材、PPT、网络资源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生物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膜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概念a.生物膜的定义和组成b.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特征2.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与功能关系a.脂质双层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b.蛋白质在生物膜中的作用及其分布特点c.生物膜上的糖类及其功能3.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动态性质a.生物膜的流动性b.生物膜的可塑性c.生物膜的动态调控4.实例分析a.红细胞的膜结构特点及其功能b.神经细胞的膜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细胞膜的流动性实验a.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b.实验现象及分析c.实验结论2.案例二:细胞膜的可塑性实验a.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b.实验现象及分析c.实验结论(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强调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结合教材,整理本节课的学习笔记。

2.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论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解程度如何?3.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结构与功能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917年 1925年 1959年
20世纪 60年代
1970年 1972年
新技术带来新技术
流动镶嵌模型的诞生 在新的观察和实验基础上,桑格(S.J.Singer) 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了新的生物膜模 型——流动镶嵌模型
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 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糖脂
探究历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 A )。
4、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 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C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 C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5、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
CH2 CH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 2CH2
CH2 CH2
磷酸 头部 甘油 (亲水)
尾部 脂肪酸 (疏水)
磷脂分子
Year
1895年 20世纪初
蛋白质
结构组成
决定
结构探究历程
课后延伸
搜集生物膜在医药环 境等领域的应用
课堂练习:
1.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A )
2.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
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C )。
3.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4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4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部分镶在磷脂 双分子层表面
部分或全部嵌入 磷脂双分子层中
有的横跨整个磷 脂双分子层
大多数可以运动
生物膜具有结构特性:流动性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知识闯关:第一关
人体内的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 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 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
A 选择透过性 B 保护作用 C 流动性 D 扩散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从生理功能入手的科学探究
19世纪末,欧文顿在研究各种植物细
胞的通透性实验
不溶于脂质 的物质
溶于脂质 的物质
细胞膜
从实验现象能推测出什么结论呢?
膜是由脂质组成 依据?
思考与讨论: •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 的,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 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欧文顿:从研究生物膜的功能入手
探 提出: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欧文顿的假说是否正确?细胞膜中除含

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
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探 究
探究磷脂在生物膜中的分布
结 构
探究蛋白质在生物膜中的分布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欧文顿:从研究生物膜的功能入手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PT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PPT

正常红细 胞形态
使红细胞 吸水破裂
红细胞吸水 后圆涨形态
红细胞吸水 后涨破
实验步骤
1、制作临时装片 载玻片上滴加一滴红细胞稀释液,盖上盖玻片
2、显微镜下观察
先使用低倍镜观察到红细胞,再换高加一滴蒸馏水,另一侧吸水纸吸引 (载物台上操作),再使用显微镜观察现象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二 细胞膜得成分
资料分析1: 1859年,欧文顿选用
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得通透 性进行了上万次得研究。发现凡就是易溶于脂质 得物质,容易穿过膜,反之,不易溶于脂质得物质, 也不易穿过膜。 (提示:物质容易溶解在与其结构性质相似得溶剂 中)
您从以上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并 说明理由。
细胞膜得组成成分中含有 脂质
3、糖被得结构及功能。
糖被就是细胞膜得外表,一层由细胞膜上得 ___蛋_白_质____和__糖_类___结合形成得糖蛋白, 其作用就是细_胞_识__别___、免_疫_反_应____等。
资料分析3: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
将一种叫做伊红得物质注入变形虫体
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
逸出细胞。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得方法
实验步骤
1、制作临时装片 载玻片上滴加一滴红细胞稀释液,盖上盖玻片
2、显微镜下观察 先使用低倍镜观察到红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3、滴加蒸馏水 装片一侧滴加一滴蒸馏水,另一侧吸水纸吸引
(载物台上操作),再使用显微镜观察现象
差速离心分离
借助于离心力,使比重 不同得物质进行分离 得方法。 由于比重不 同得物质所受到得离 心力不同,从而沉降速 度不同,溶液中得悬浮 物便易于沉淀析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与要点讲解: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欧文顿的推论是欧文顿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膜中除脂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____________中分离出来。

化学分析表明:_______________3、1925年,荷兰科学家从人的红细胞提出脂质测得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_________的2倍。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_____________。

问题1:为什么用丙酮提取脂质?问题2:磷脂为什么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的结构他提出了:所有的生物膜都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构成。

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手段揭示了细胞生物膜结构为_____ ________。

例1: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选取人体的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由于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再用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4)1985年,O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解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5)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组成。

如果单层磷脂分子的面积为S,则该细胞表面积为。

二、生物膜的结构特点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法测得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结论: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3:哪些实例还能进一步说明细胞膜的这一特点?例2: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 (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是选择透过性膜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例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膜中央凹陷,最终缢裂形成2个子细胞,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细胞学基础是 ( )A.细胞核具有排斥性 B.细胞质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细胞具有周期性三、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_______________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_______________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

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与结含成的,叫做糖被。

四、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例4: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质,蔗糖不是活细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质。

用食醋和蔗糖可将新鲜的大蒜头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细胞的间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细胞的表面C. 醋酸能固定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性D.因腌的时间过久,两种物质均慢慢地进入活细胞四、被动运输思考一个物理现象:扩散1.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2.举例说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3.自由扩散和渗透作用有什么关系?五、主动运输1.人的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倍,这说明了什么?2.主动运输的条件?3.主动运输的意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总结:__________被动运输物质出__________入细胞主动运输例5: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_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

六、胞吞、胞吐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物质以这种方式进出细胞。

举例:例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拓展延伸:一、选择题1.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时间和科学家分别是 ( )A.1959年,罗伯特森 B.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C.19世纪,施旺和施莱登 D.19世纪,欧文顿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②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③静止的④流动的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在细胞膜上,和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系,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4.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 ) A.C、H、O、N B.C、H、O、N、P C.C、H、O、S、P D.C、H、O、Mg、Fe5.维生素D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 B. 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6.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膜,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

这种物质出人细胞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7.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8.细胞膜常常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①磷脂②蛋白质③多糖④核酸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9.变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

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 B.流动性 C.保护性 D.主动运输10.在培养玉米溶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 )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C.该种负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 D.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l-的相同11.生物膜的“蛋白质一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12.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把人和鼠的细胞融合。

融合后的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将融合后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保持其活性,但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仍为一半红,一半绿,发生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A.人、鼠细胞发生了免疫反应B.构成人细胞的磷脂分子和鼠细胞的磷脂分子不具亲合性C.人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大,位于下方,鼠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小,位于上方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二、非选择题13.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

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

在370C下保温40 min后,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试问:(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起受体作用的。

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作用的糖蛋白。

(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的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这表明膜的结构具有。

(4)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

若在10C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

14.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1)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 ] 和[ ] 。

(2)物质出入细胞需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 ] 。

(3)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 ] 。

(4)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运到低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 ]和[ ]。

(5)甲、乙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答案温故知新:A答案:(1)实验步骤:①将一瓶中的溶液倒人烧杯中;②将另一瓶中的溶液装满透析袋,刻度玻璃管插人袋内溶液中,用线将袋口和玻璃管扎紧。

③将插有刻度玻璃管的透析袋放人有溶液的烧杯中.垂直固定于支架上,记录玻璃管液面刻度。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管液面刻度,确定液面是升还是降。

(2)结果分析:如液面升高,则透析袋中的溶液是3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为10%的蔗糖溶液;反之,可推知透析袋中是10%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为30%蔗糖溶液。

要点讲解:例1:4. (1)A (2)清水(或蒸馏水) 渗透 (3)离心血红蛋白 (4)脂质物质 (5)两层 S/2 例2:A例3:C例4:C 例6:B例5:答案:(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2)选择透过性(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b、c、d (5)b a拓展延伸:1.B2.C3.A4.B5.A6.B7.C8.C9.B 10.D 11.C 12.D13.(1)糖蛋白免疫(或识别) (2)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一定的流动性 (4)膜上蛋白质分子运动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慢环境温度很低(接近O℃)时,蛋白质分子运动速度也接近零14.(1) ①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 (2) ③主动运输 (3) ③ 主动运输 (4) ①②(5)被动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