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嬉皮士

合集下载

嬉皮风格

嬉皮风格

嬉皮士公社及其口号

群居村——“莱顿公社”,另类的生活 3000多个群居村,4万多人 口号:Do your own things:做自己的事、 无为而治,热衷于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自己 一种消极反抗,不同于当时的新左派以及学 生运动通过积极的社会宣传来来参与社会的 改良和改造 极端化:吸毒、离婚率上升、少女堕胎、私 生子、艾滋病 结果:被主流文化收编



1973年的一天,旧金山举行了一场埋葬嬉皮 士的葬礼。嬉皮士们抬去一口标有“爱情之 夏”字样的灰色棺材,里面装有十字架、橘 子皮、孔雀毛、吉祥饰物、旗帜和一块大麻 味的饼干。他们把它付之一炬,唱着《上帝 保佑美国》和《诃利黑天》,然后高喊: “嬉皮士死了!”这次埋葬仪式标志着从20 世纪70年代就走向衰落的嬉皮士运动最终 “云消雾散”了
服装配饰特征
一套服装中常配有大量的首饰,例同时佩戴数条项链、手链或戒指。首饰材料 以金属和各种质地的彩色石头为主。首饰的尺寸通常比较大、民族感强。腰带 和包上也有镶嵌装饰。
饰品
化妆造型特征
波西米亚风格的妆容一般是在裸妆的基础上使用棕、绿、 蓝色的眼影强调眼部轮廓。 发型则是波浪长发或自然的长直发为主,局部编成发辫或 者加上做工精致的发带或是将整个头部包住的头巾,与服 装相呼应。


嬉皮士运动与波西米亚风格

吉普赛人的占星术以一种神秘的力量吉普赛人以占卜为生, 塔罗牌就是他们的其中一种占卜方法。在罗马教廷势力最
为强大的时期,正是吉普赛人的保护才使塔罗牌能够流传
到今天。在很长的时间里塔罗牌只有吉普赛人才能看得懂, 许多塔罗牌的牌意都是以吉普赛人的解释作为基础的。

很多嬉皮士痴迷这种神秘的东西,类似占星术之类的神秘 术在嬉皮士人群中极为普遍,正是这些文化使得嬉皮士们

评_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_嬉皮士文化研究_

评_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_嬉皮士文化研究_

书 评评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嬉皮士文化研究!张聚国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的时期。

以青年人为主体的反叛运动与其他社会运动,如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新左派运动等相互交织,对美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提出质疑和挑战,对美国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学者把青年人的反叛运动划分为政治上的和文化上的两支,前者即新左派运动,参与此运动的青年人试图跻身美国的政治生活并改变它;后者即反正统文化运动(亦称反主流文化运动),运动的参与者试图脱离美国社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恩铭教授的新著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嬉皮士文化研究!一书,所涉及的正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反叛运动的文化维度###反正统文化运动。

作者在吸收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运动的参与者嬉皮士为核心,对反正统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嬉皮士的反抗形式与特点、历史意义与遗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深入的探讨和剖析∃。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学者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他们研究的重点侧重于反正统文化运动产生的原因%。

而王恩铭的新著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对美国嬉皮士文化进行全面研究的学术专著&。

这本书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作者的切入点新颖而巧妙。

首先从词源学上对反正统文化的斗士###∋嬉皮士(这个概念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指出∋hippie(在英文中喻指∋一个明白的人(、∋一个知道的人(,而不是汉语译文∋嬉皮士(隐含的∋嬉皮塔里(、无拘无束之徒。

真正的嬉皮士们都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认为自己理智健全、头脑清醒,清晰地认识到了美国现代社会已经病入膏肓。

因此,他们试图发起一场运动,唤醒尚处于沉睡中的人们,帮助他们走出这个∋病态社会(,来∋创造一个新世界((第3#5页)。

这一概念的界定可谓切中肯綮,提纲挈领,即刻帮助读者∀∃%&温洋:反主流文化的亚文化群###嬉皮士!,美国研究!1988年第4期,第95#96页。

论美国嬉皮士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

论美国嬉皮士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

论美国嬉皮士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作者:李怡燕来源:《卷宗》2019年第11期摘要: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其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可避免,但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年轻一辈与父辈之间的代际沟通出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传统价值观与新兴价值观之间的对立空前严重,并最终引起了一场有中产阶级白人青年为主体的反正统文化运动,本文旨在分析嬉皮士现象产生的多个社会原因。

关键词:嬉皮士现象;战后美国史1 美国嬉皮士现象的简介从总体上来看,嬉皮士文化反对的是现有的社会秩序和主流文化。

经济上,嬉皮士们认为科技是压抑人性的罪魁祸首,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意味着过度的理性和模式化,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人在这样的社会里会变得麻木和迟钝,所以嬉皮士文化提倡逃离现代社会而恢复原始的生活方式,注重环境保护,从而追求绝对的自由和解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热衷于追名逐利,甚至会为了利益而忘记道德规范,所以嬉皮士在群居生活中实行的是绝对的公有制,人和财产都是可以共享的,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达到最大化的和谐友爱。

政治上,嬉皮士反对虚假的民主和权力垄断,反对政府在越南战争中的残暴行径,他们认为这样的政府已经无药可救了,只能靠自己建设新的乌托邦。

不同于其他的民众运动,嬉皮士们不依靠参与式民主来向政府发声和行动,他们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只要人的精神意志还没有完全屈服于现实,那么政府的作为就是无效的,因此一部分嬉皮士选择消极抵抗,即在群居点内推行全新的社会秩序,避免与政府发生直接的联系与对抗。

从宗教文化上来看,嬉皮士们不太信奉基督教和清教,反而对佛教、印度教等东方宗教充满兴趣。

他们中的很多人争先到东方国家如印度、尼泊尔游历,并把这些国家的文化推广到了众多的群居点内。

从外形来看,嬉皮士们大多是花哨夸张的,男士们大多身着喇叭裤和花上衣,蓄着长发与大蓬的胡须,而女性则更喜欢T恤牛仔裤和高筒靴等男性化的服饰。

在生活方式上,嬉皮士最广为人知也最特殊的是以下三种:毒品,摇滚乐和性解放。

嬉皮士运动

嬉皮士运动

嬉皮士运动嬉皮士运动——追逐自由的艺术之旅嬉皮士,源于英语 hippies,是指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主张自由平等、追求心灵独立的文化人群。

他们追求自由、和平、爱与幸福,反对现代社会的奢华、功利和虚伪。

嬉皮士主张环保、大众化的音乐、垃圾艺术等,成为当时反文化运动的一个小分支,但与主流文化产生了独特的冲突与互补。

嬉皮士运动,不仅是一场反文化革命,也是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是一种对当时生存方式的质疑,也是一种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幻想。

嬉皮士们主张自由恣意、荡气回肠的生活,热爱和平、关注社会,通过自由滑稽、反传统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嬉皮士运动产生于美国旧金山和纽约,后传入欧洲各国,成为整个西方世界反传统文化的象征。

嬉皮士运动初期,嬉皮士们看似只是草根文化、逍遥自在,但事实上嬉皮士运动中那种激进、深刻的批判与转型意识,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是现代西方社会中反文化运动的鼻祖之一。

在嬉皮士们的生活中,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强调自由和平等,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主张大众化的艺术。

嬉皮士运动中的艺术家尝试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心情和价值观。

而嬉皮士文化所谓的“垃圾艺术”,就是艺术家们通过废弃物品来创作艺术。

这种艺术形式与传统的高雅艺术相反,强调自然、随意和惊喜,在嬉皮士文化中成为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段。

音乐也是嬉皮士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们通过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表达了自己的反对声音。

他们通过摇滚乐、民谣和乡村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来组合成自己特有的音乐风格。

在音乐中,嬉皮士们表达了自由、和平、反对战争和爱等观念,让嬉皮士运动迅速传播到了全球。

嬉皮士文化不仅仅在艺术领域中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在生活方式中也有着明显的特点。

嬉皮士们反对现代社会中的功利、竞争和分化,主张“和谐共处”,提倡一种平等、自由的生活状态。

他们鼓励人们从心理、精神上寻求自己的满足,通过爱与和平来打破禁锢。

嬉皮士运动相关人物故事

嬉皮士运动相关人物故事

嬉皮士运动相关人物故事摘要:一、嬉皮士运动的背景和起源二、嬉皮士运动的代表人物1.吉米·亨德里克斯2.珍妮丝·贾普林3.肯尼迪兄弟三、嬉皮士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四、嬉皮士运动的衰退和演变正文: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嬉皮士运动成为美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场运动不仅改变了当时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还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嬉皮士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影响和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嬉皮士运动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社会正处于动荡时期。

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此起彼伏。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怀疑,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嬉皮士运动应运而生。

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其中,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被誉为吉他之神。

他的音乐风格前卫独特,融合了摇滚、爵士、布鲁斯等多种元素。

另一位代表性人物是珍妮丝·贾普林(Janis Joplin),她以其高亢激昂的演唱风格和个性张扬的形象成为了嬉皮士文化的代表。

此外,肯尼迪兄弟(Bob Dylan和Joan Baez)也是嬉皮士运动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音乐作品和政治立场深受年轻人喜爱。

嬉皮士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不容忽视。

它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为后来的文化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同时,嬉皮士运动还催生了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丰富了全球音乐文化。

然而,这场运动并没有持续太久。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和国内外政治环境的改变,嬉皮士运动逐渐衰退。

尽管如此,它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如今,嬉皮士运动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然而,它的精神并没有消失。

许多年轻人依然受到了当时文化的启发,追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

此外,嬉皮士运动的影响也渗透到了时尚、艺术等多个领域。

可以说,这场运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永恒的文化符号。

总之,嬉皮士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青年文化运动。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嬉皮士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动荡,喧嚣,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价值体系,道德标准不断地受到冲击。

此时的美国变成轰轰烈烈的政治批判与政治反抗的战场。

与这些激烈的政治斗争同时登上60年代美国政治舞台的,是一波采取不同于街头巷战、但同样表达着对美国社会的不满与反抗的运动,这就是嬉皮士运动。

嬉皮士——hippies,特指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社会中的青年群体。

他们否定理性,强调本能,关注当下,以一种非暴力的方式表达对主流文化的不满。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嬉皮士的:“hippies,指生活在既定的社会之外的不顺从的年轻人。

其特征是他们寻找一种非唯物主义的生活方式,偏爱奇装异服,常用致幻的麻醉剂或大麻。

”嬉皮士生活的四个主要元素——奇装异服、毒品、摇滚乐、群居——体现了嬉皮文化的精神内核:反叛,不满。

总的来说,嬉皮士作为一场文化反叛,它针对的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嬉皮士们在60年代所努力争取的和平,友爱和自由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并没有因为社会现实的改变而失败,相反却是逐渐地深入人心。

“嬉皮士”的起源、发展及消亡上世纪60年代后期,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不约而同举起了反主流的大旗。

法国爆发了“五月风暴”,暴力革命的风潮由此波及整个欧洲。

可是,美国却出现了相对平和的嬉皮士运动,其宗旨不是“暴力”,而是“爱”。

Hip这个词的本义是指人的髋部,后来有人用这个词描述吸鸦片者,因为这些瘾君子们通常是侧躺在床上吸烟,髋部总是高高突起。

在“垮掉派”的词典里,Hip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经常站在流行风潮最前沿的人,或者那些最有魅力的人。

Hip后面加上后缀“ie”就是指“小一号的Hip”,也可翻译成“业余垮掉派”。

从这个词的演变就可以看出,嬉皮士们的精神导师就是那些来自纽约的“垮掉派”诗人。

不同的是,加利福尼亚和煦的阳光让他们变得不再那么愤怒了。

1967年的美国出现了只有中国“文革”“大串联”时才能看到的景象。

嬉皮士服装风格的设计特点

嬉皮士服装风格的设计特点

嬉皮士服装风格的设计特点作者:刘晶来源:《消费导刊》2017年第08期摘要:嬉皮士文化作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后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嬉皮士风格的服装作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在这场反主流文化的运动中被寄予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它颠覆以往的服装式样,模糊了性别趋向。

嬉皮士的服装风格开始上升为一种街头流行文化,并对服装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张扬个性”的理念为后来出现的朋克文化、嘻哈文化、波西米亚文化等注入了不同时代的,前卫而又另类的时尚元素。

关键词:嬉皮士精神生活方式服饰风格一、服装款式特点(一)自由个性在年轻的嬉皮士看来,自由个性的张扬离不开牛仔和T恤,他们利用两者的组合搭配来宣称独立,炫耀青春,表达颓废而潇洒的自我。

标准的嬉皮士穿着得把牛仔衣、裤、裙撕得破烂,抽出凌乱不堪的须边,将个性化的标语口号制成布贴缝制在上面,再任意搭配从跳蚤市场上买来的二手服饰,包括印第安流苏皮衣、民俗风味的大披肩等。

那些与世俗的对抗,对传统的藐视都借由这些装扮得以传递。

延续着嬉皮士服装风格发展至70年代的朋克风格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铆钉、细铁链等金属元素,涂鸦图案和文字也成了装饰之一。

但相较之下朋克风格的服装更显反叛的激进、颓废和破坏性。

当嬉皮士崇尚自然的精神投射在服装时,则演变成了对纯棉T恤的喜爱。

18世纪和19世纪,T恤一直扮演着默默无闻的普通角色,直至20世纪才被人们用作表示对传统社会的藐视而变得具有反叛性。

嬉皮士的服装中T恤的造型多为圆领,在具备穿着透气、舒适的功能之外,又易于扎染上色,成为体现个性的绝佳服饰。

整洁完好的T恤并不符合反叛者的口味,不少嬉皮士将T恤裁减掉原来的模样,将领口裁剪成其他的造型,去掉袖子或在衣身上挖洞等。

这种休闲自由的服饰,无论走到哪里都使人感到轻松自如、任意随便、不必拘泥礼节和生怕把衣服弄皱弄脏,因而除却一种洒脱快活的自我感觉,这种服饰还具备了最广义上的实用性。

嬉皮士文化

嬉皮士文化

嬉皮士文化嬉皮士文化,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一个反文化文化现象。

这个文化流派的主张,主要是反对整个社会制度,否认现代生活,主张“爱与和平”,鼓吹反战、纵欲、民主、环保、人权等观点,嬉皮士文化的“一切皆可能”的态度,它的反传统、反主流、anti-everything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嬉皮士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初,当时美国正处于战争状态,越南战争的爆发让很多美国人感到迷茫和痛苦。

美国社会开始出现的“大学反战”“民权运动”,带给了大批有识之士启示,青年们反叛精神、挑战体制的思维方式愈加成熟,逐渐形成并披上了嬉皮士这层马甲,成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现象,经历了多年、多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不断煎炸,成为今天的“自由、开发、和平”的代名词。

嬉皮士作为反文化的流派,它披荆斩棘、不妥协的精神,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当时的美国充斥着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嬉皮文化成为一股强烈的反对派,通过嬉笑怒骂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让美国社会对这种私刻化的反叛精神气急败坏,这种反叛精神有时也流传到政治系统,诸如1969年美国反战时,紧接着的奥斯汀制止越战大游行,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嬉皮文化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嬉皮文化的抗争精神,影响到了整个西方世界,它对西方社会的新潮、美学、音乐和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嬉皮文化的代表人物,包括鲍勃·迪伦、琼·巴培斯特、鲍勃·马利等人,他们代表了这个文化流派的思想方向、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他们通过音乐、电影、文学、绘画等多个艺术领域的创作,推动了整个西方艺术和文化界的发展和变革,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在当代社会,嬉皮士文化的影响力,也依然存在。

今天的嬉皮文化,虽然已不再是战后反战的主张,而是在繁华的城市里探寻民主、自由、开放、和平的生活方式,人们用嬉皮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寻求生活中的自由和解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反文化运动

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青年的反文化运动010911121 刘健红摘要: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以各种方式攻击美国的主流文化以及社会的规范。

这一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环境影响,其表现方式也是及其多样,并且这场激进的运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青年反文化运动 60年代嬉皮士反文化运动是指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运动的主体是青年们。

它既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权利运动等政治方面的“革命”,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嬉皮文化及神秘主义、自我主义的复兴等方面的文化“革命”。

有人将这场运动称为“嬉皮士运动”或“美国的文化革命”,而探究美国的这场反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如火如荼的展开是与其国际国内背景离不开的。

一、反文化运动的背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是建国以来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与苏联的冷战、越南战争泥潭的深陷、约翰·肯尼迪总统的遇刺、国内民权运动的兴起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发达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基督教新教伦理精神的衰落等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加剧了青年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尤其是在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之后,使人们的梦想破灭。

并且对于从1964年起的越南战争,很多年轻人是及其厌恶的,在他们看来国家的想法就是把他们从学校直接送向战场。

所以对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越战和征兵是最令人恐惧的事情。

因此反文化运动的爆发与越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在1968年美国更深入地卷入越战之后,反文化运动才发展至高潮的。

20 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在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民权运动领袖领导下,美国黑人以非暴力的方式,对美国的种族歧视与隔离制度展开了广泛的斗争,并取得了一系列立法上的成果。

然而法律上的平等并不代表事实上的平等,在教育、住房、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黑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运动从非暴力群众行动直接走向城市造反的新高潮,黑人群众逐渐意识到,光是依靠法院斗争,并不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平等权利。

六十年代的美国反文化运动与摇滚乐的兴起

六十年代的美国反文化运动与摇滚乐的兴起

六十年代的美国反文化运动与摇滚乐的兴起1960年代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美国经济由战后繁荣期转向了新一轮周期性衰退,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种族歧视导致了以黑人争取种族平等为目标的“民权运动”和女性群体以反对性别歧视为目标的“女权运动”。

而随着60年代新左派学生运动、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的迅速发展、50年代所谓沉默一代,已为抗议的一代所取代。

与这种普遍高涨的社会抗议浪潮、特别是青年抗议浪潮相呼应,反正统文化运动在美国风靡—时。

可以说,它是60年代美国青年在思想文化领域对正统价值标准的公开反叛和挑战也是对战后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冲击。

其影响在美国至今还余音犹存。

反文化运动是1960年代在青年人当中流行的以反战和反主流文化为特征的—种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广义上可以囊括60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既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者权利运动等方面的政治“革命”,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嬉皮士文化及神秘主义和自我主义的复兴等方面的文化“革命”。

反文化运动的主体是青年学生,因此又被称为青年文化运动[1]。

与任何社会现象一样,反文化运动绝不是凭空出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

人们长久渴望的“丰裕社会”正在来临。

但是,随着人们物质需求的日益满足,精神需求和生命意义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报到了历史的前台。

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调,科学技术和工艺制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直接的和潜在的威胁,既反衬着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也加剧着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2]。

特别是对于美国的很多中产阶级青年来说,富足的生活更加加剧了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担忧。

在失望和焦虑情绪的驱动下,他们以放浪形骸的方式走上了一条反抗正统社会规范的叛逆道路,这些人后来被称作“嬉皮士”。

嬉皮士(英语Hippie或Hippy的音意译)这个名称是通过《旧金山纪事》的记者赫柏·凯恩普及的。

嬉皮士的繁荣与衰落

嬉皮士的繁荣与衰落

38
科 学 大 观 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那场轰轰烈烈的反主流文化运动,最终没有带来任何有意义的改变。

自称嬉皮士的年轻人被毒品填满级的孩子。

”最让普通市民抓狂的是,这些孩子既不是因肤色而愤世嫉俗的黑人,也不是因生疏而举止怪异的移民,而是家庭条
39
科 学 大 观 园
症去世。

他说,“我那时已经开始沉沦了。

没法集中精力,大学里再没什么事能让我提起兴趣。

”不过,当年很多人是为了告别旧生活才跑去了那里。

这正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我果断抄起了相机。

”在加州,年轻人
的嬉皮打扮可谓登峰造极。

嬉皮士之“死”乔开始厮混街头。

“我没衣
来对付学生们,大学校长则高高在上掌控一切。


乔说,“其实大街上的人们对政治几乎一无所知。

他们关心
他们的确掀起了一场革命
“依赖毒品的人不会有什么
长进。

他们想通过吸毒来获得更
深层的思考,以及更好地理解整
认知之中。

他们只想占用公共空
间,破坏公共环境,并且搅得那
些努力工作的人不得安宁。


尽管如此,嬉皮士还是对美。

服装风格第12——20世纪60年代嬉皮风格

服装风格第12——20世纪60年代嬉皮风格

7.配饰
配件充满东方特色。主要来 自印度和吉普赛人的服饰打 扮。如楔形跟鞋、流苏靴子、 流苏腰带、头箍、念珠、几 乎长及地面的围巾、吉普赛 风格包头巾 腰间系大块花 布、脚链、大挎包等。
三、20世纪60年代嬉皮风格时装流行演 变 20世纪70年代: 60年代的嬉皮风潮至70年代,服饰来源 不再局限于东方,世界各地部落的民族风情均有表现。如阿 拉伯的大袍款式与印花图案。70年代后期的异域风格流行 与此紧密相关。 20世纪90年代: 90年代末嬉皮风格在世界范围被重新演 绎.称为新嬉皮风貌。在风格上.新嬉皮与旧嬉皮有着浅层 的一脉相承联系。须边、喇叭裤脚、灰调的饰品 民族情调 刻意营造的自然味道、具70年代特色的上紧下松的造型都 是新嬉皮风格的表现。
嬉皮风格特点:怀旧、浪漫、 自由
2.造型
嬉皮士追求自然生活、东方、 南亚诸国的宽松服制颇受他 们的青睐。因此嬉皮风格女 装在造型上以宽大的H型、 长帐篷型居多,此外还有o 型等。
3.款式
•混融各地民族、民俗服饰元素是嬉 皮风格女装的主要特点. •在结构上,类似东方式直线裁剪, 自由松散,不以女性体型作为设计 重点. •此外以破、旧为特点的未完成效果 也是嬉皮风格特征,尤其是在牛仔 裤上的磨破和刷白处理。
3.款式
抽褶 源于东方服装的抽褶成
为嬉皮风格服饰设计的手 法之一,以细密褶裥为 主.运用于领口、袖口、 胸下、腰间、裙摆等处。
4.色彩
色调斑斓丰富.都以四至 五种色彩进源自搭配。以纯 度明度较高的色彩为主如 嫩黄、紫、粉红、绿 、 天蓝等 ,白或黑作为辅 助色穿插其间。也可以纯 度、明度适中的色彩互相 搭配穿插。
1969年8月在美国纽约举办了 规模最大的嬉皮运动,之后嬉 皮运动逐渐沉寂下来。

简述美国反文化运动

简述美国反文化运动

简述美国反文化运动美国反文化运动,也被称为六十年代文化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

这场运动掀起了社会风气的巨大变革,主要关注的是反对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和传统制度,并试图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和政治改革。

美国反文化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美国社会正处于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文化繁荣时期。

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并没有解决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种族不平等、性别歧视和冷战带来的社会焦虑等。

反文化运动的兴起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回应。

反文化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嬉皮士文化、民权运动、越战抗议和性革命等。

嬉皮士文化起源于旧金山,在美国和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

嬉皮士以反对主流社会和道德观念为特点,倡导个人主义、和平与爱以及对于艺术和音乐的追求。

民权运动也对美国反文化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运动中,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群体开始积极争取平等权利,包括消除种族隔离、结束种族歧视和争取选举权等。

民权运动的成功激发了其他群体争取权益的动力,成为了反文化运动的重要因素。

越战抗议也是美国反文化运动的标志之一。

随着美国卷入越南战争,一些年轻人开始反对战争,认为它是一场非正义战争。

他们抗议战争的方式包括示威游行、学生运动和纳税抗议等。

这种反战情绪成为了反文化运动的一部分,也进一步激发了年轻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性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呼吁性别平等、性解放和反对传统的性道德观念。

性革命的象征包括使用避孕药物和安全套的普及、性别角色的重塑和同性恋权利的争取等。

美国反文化运动还产生了一系列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

艺术和音乐成为了反文化运动的重要工具和表达方式。

音乐节和摇滚乐成为了年轻人聚会的场所和象征,同时也是宣扬和平、反战和自由的载体。

一些知名的音乐团体如披头士乐队和门多萨的吉米·亨德里克斯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反文化运动并不是一个统一的运动,而是由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思潮组成。

嬉皮士是什么意思

嬉皮士是什么意思

嬉皮士是什么意思
20世纪60年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中,形成了以特立独行和反叛尝
试为主题的嬉皮运动,反抗主流社会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就成了嬉
皮士。

嬉皮士们用公社式、流浪的生活方式,来表现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
南战争的反对,“Make Love Not War”(要做爱,不要作战)和“Do your own thing”(做好你自己的事),成为了最有号召力的嬉皮口号。

与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批判政府的学生反抗运动相反,嬉皮士运动不是通
过积极的社会宣传来参与社会改造和改良,而是以遁世的方式,对社会做
出一种消极的反抗。

嬉皮士文化在20世纪60年代盛极一时,在美国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
中造成了极大影响,留长发、蓄胡子,奇装异服,时常共同生活,甚至吸
大麻等毒品,成为了当时美国年轻人的时尚。

虽然嬉皮士运动已经成为永久的历史遗迹,但嬉皮士的精神或多或少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轨迹,更从其中一种程度上改造了美国文化。

时至今日,许多美国当代思潮和生活方式,包括性解放、异族通婚、东方宗教、环保
运动、音乐节、背包族、摩托党和反战运动等等,仍然可以看到当年嬉皮
士的影子。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兴起原因探析(1)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兴起原因探析(1)

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深入展开对这一运动的研究,对认识战 “清除共产主义”为名,在国内大搞政治迫害。“忠诚宣誓”和调查
后美国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内部敌人”的特务活动搞得人人自危。因此,几乎整个 50 年代,
一、步入“丰裕社会”
美国都笼罩在由其带来的高压气氛中。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沉默的一代”。“沉默的一代”
歧视运动的发展。
上处于一种极端僵化压抑的时代。由于冷战的原因,40 年代末
尽管这场青年学生运动随着 60 年代的逝去已烟消云散,但 50 年代初美国政治领域非常保守,出现了践踏美国自由民主原
它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使美国社会及其文化发 则的麦卡锡主义。来自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以
因此,50、60 年代兴起的反对现行文化体制的新左派理论 SDS)是 60 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学生组织之一,成立于 1959 年。该
在成人社会中间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但是它的个人主义和理 组织 1965 年以前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反对大学制度的种种弊
想主义却赢得无数青年学生的青睐并被付诸实施。寻求颠覆传 端,在校园内发起反对大学当局剥夺学生政治权利的言论自由
国人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汽车等高档商 会变为爆发和反叛。
品纷纷进入普通人家。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迅速而彻底地改变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黑人反对种族隔离的民权运动兴起,
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节俭朴素的清教主义传统美 标志着美国政治领域的解冻。校园的大学生也打破了“沉默”,许
暴露。盲目鼓吹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开始用审慎 “在校园恢复基本的言论自由并保障学生谈论公共问题不再有
的眼光重新权衡科技革命和发达工业社会的弊端。最令人忧虑 危险。”该组织通过其所办的《学生自由通讯》刊物,反对忠诚宣

“嬉皮士”运动形成原因浅析

“嬉皮士”运动形成原因浅析

“嬉皮士”运动形成原因浅析作者:姜雅婷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8期“嬉皮”(hippie)一词原是老音乐家给予年轻一代音乐家的一个绰号,后特指1965—1966年美国民权运动中放荡不羁的革命分子和乌托邦生活方式的瘾君子。

他们中相当多是63级的大学生。

60年代中期,他们在旧金山的海特—埃斯伯里区建立了他们所谓的“政治组织”——海特—埃斯伯里独立领主者。

他们也由此得名hippies(嬉皮士)。

“嬉皮士”一词另一说法是美国“垮掉派”作家诺曼·梅勒在其小说《白色的黑人》中塑造了一个存在主义的二流英雄——“嬉皮斯特”,他“在反叛的自我意识的推动下,开始了通向未知天地的旅程”。

这个人物被宣扬为反抗资本主义压迫的典范,很快成为那些本就迷惘、困惑的青年们的偶像,这些“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教育,却要反叛他们出身的那个阶级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便以“嬉皮士”自居了。

无疑“嬉皮士”运动其主体是青年,20世纪60 年代,有相当一部分美国年轻人以一种异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叛逆,对文化和生活的反叛。

他们感受并赞美贫穷,体验简单而随意的生活。

嬉皮士们试图摆脱美国社会既有的惯例和陈规,并逃离现实社会和现实文化,希望走向自由,走向理想。

他们从生活做起来反抗主流的、精英的社会,最终发展成为了反对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嬉皮士”运动。

我认为这一运动其存在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运动的兴起与美国社会的巨变有关。

长期的经济繁荣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人们不再像从前一样努力也可以获得舒适的生活,消灭了人的积极性。

在“丰裕”的是社会内部同样充斥着阶级剥削,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

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反战运动解放了思想,旧日的权威和传统观念地位大大动摇。

“嬉皮士”运动正是体现了反对美国社会追求物质至上主义,对物质财富不屑一顾,从而强调人的尊严,个性和自由的一种新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rk L.A San Francisco
and so on, Where they share all things they have.
3000
the number of state-owned herd village
1971
200
1970
Bob Dylan: The Pioneer of the Social Reformation
Treason of the mainstream of society. Resistance to the tradition.
Drug Abuse
Rock & Roll Hedonism
Rebellion
Rebellious
The Hippie choose to live together in state-owned herd villages, located in New
C
Watergate
black riots
social scandal
The Crisis of United States in 1960s,1970s
The Effect of the Hippie Movement
Although the Hippie movement failed but its sprit has impose a long-term effect in American society.
The Hippie effect: lov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ace
——Moder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Anti-Mainstream of cultural
From some superficial behaviors and lifestyl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Hippie culture is a kind of rebellious culture in 1960s’ America.
The Hippie
--Rebel and Guard US Sprit
What is Hippie?
“Youth in the 1960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y are opposed to social state, and to Outrageous outfits, with long hair, live in groups, addicted to drug to vent their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community and society.”
“I live in America, but I don’t belong here.”
Counter society
The Hippie Show Disappointment toward American Society .
Technique
Material
Mainstream
elite
Living Groups
· ·self-achievement
The reason of the increase of the modern individualism
The assassination of John F. Kennedy
B
the Vietnam War
A Confidence decline E D
The old & modern individualism
Fighting against each other
The mk old
·Developing capability ·Increase profit ·Support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dern ··suspicious about American society
The sideeffect of highdevelop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donism
Consumer economy cause the change of people’ concept
Guard American Sprit
However, The Hippie Culture or Movement did never free itself away from American Sprit, The Hippie actually guard and practice the core of American Sprit –Individualism.
“Do your own thing.”

1 2
3 4
Friendship I individual Self-centeredness
They want to be the generation of friendship.
Friendship is Hippie’s ultimate aims and guideline .
The Rolling Stones:
The Voice of Hippie
Drug is regarded as arms to hippies to avoid the true world. In the middle of 1970s ,young
people from the age of 20 to 30 had taken 68% in the number of addicted peop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