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厘米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为十个单元进行教学,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八单元《厘米、米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分为2个信息窗的内容,而这节课是信息窗1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会用厘米测量。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6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第一方面说教材分析,根据新义务标准对课程内容学习时段的划分,本节课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测量方面的教学,它是在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而且它是本单元学习的起始课,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长度测量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课程标准总目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思考目标:认识刻度尺,会独立思考问题,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问题解决目标: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目标: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根据以上四个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正确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正确建立1厘米的表象,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
学关键点是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第二方面,说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在对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认识比较了物体的长、短,会直观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上他们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厘米”。
2、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
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
3、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能力。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会进行小组合作,会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动手操作方面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序地进行。
第三方面,说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我校“英语引领、乐学善思”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活动促思-拓展延趣”的乐思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3、开阔学生视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通过各种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方面,说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首先介绍一下课前自主学习助学单,(课件展示助学单)下面我简单介绍教学环节与时间预设。
第一,导入激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视频阿福的新衣;2、提出问题;3、解决问题并板书课题),大约用时5分钟。
第二、活动促思。
主要包括以下活动。
活动一:观察认识尺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组内交流,2、小组展示、补充得出结论)。
用时大约5分钟。
活动二:认识一厘米。
主要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借助尺子认识1厘米,2、找出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用时大约5分钟。
活动三:认识几厘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活动:(1、数据例证,2、得出结论),大约用时3分钟;活动四:测量一拃的长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小组交流,想出测量方法,2、组级交流、补充,得出结论),大约用时7分钟。
第三,拓展延趣,大约用时10分钟。
第四,思维导图,总结提升。
主要是微课程展示,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总结。
大约用时5分钟。
下面我就对这5个环节进行详细解说。
第一环节,导入激趣环节。
播放视频《阿福的新衣》,让学生在故事的意境中不自觉地进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感悟因为师傅跟徒弟的拃不一样长,所以衣服才做小了。
这时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呢?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如:用同一个人的拃去量、用尺子量等,及时引出小博士的话: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这时引出并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故事引入,给学生留下悬念,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需要工具和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第二环节,活动促思。
活动一:观察认识尺子。
引导学生拿出尺子,并提出你能把尺子这个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这一问题,学生在组内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或质疑或补充,最后总结出尺子上有刻度、刻度线、0起点等。
最后我运用课件进行总结梳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观察能力,在交流汇报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感受探究的乐趣。
活动二:认识一厘米。
在引导学生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时,我让学生先指一指尺子上的1厘米,可能出现多种答案,比如:从0刻度到1刻度是1厘米,从8刻度到9刻度是1厘米,让学生在多次指认的过程中对1厘米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紧接着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1厘米。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厘米的正确表象,培养学生将抽象的1厘米转化为实实在在物体,有利于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活动三:认识几厘米
通过一系列的数据例证,(课件上要有,不用说2刻度到4刻度是2厘米,2刻度到5刻度是3厘米,3刻度到8刻度是5厘米,)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进行组际之间的交流补充,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两条结论:1、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2、后面的刻度减前面的刻度就是几厘米。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在充分观察与验证中,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进一步增强1厘米的观念,也为下一环节量长度奠定基础。
活动四:测量一拃的长度
由于课前学生在助学单中已经测量了一拃的长度,这时让学生先组内交流。
小组展示时,展示小组陈述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其他小组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问,其他同学相互补充,在质疑、补充、提醒的过程中,归纳测量长度的重点要与0刻度线对齐。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尊重学生想法,给学生充分动手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测量、比较中感悟测量的方法。
第三环节:拓展延趣
该环节主要包含:1.基础知识练习,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
2.变式练习,意在借助直尺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初步体会“大约”
的含义。
3.解决问题,意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些练习,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便于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第四个环节,思维导图,总结提升。
该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补充,小组共同合作画出思维导图。
在接下来的展示交流环节,在生生互动中,补充完善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在总结概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接下来,我来说说第五方面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力求简单明了,这样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为拓展延趣部分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起到引领的作用。
第六方面,课堂评价。
由于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对他们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首先自主学习环节,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一直贯穿始终的,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你坐的真端正,听讲真认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回答问题声音真洪亮等;小组合作展示环节,我采取小组评价的方式进行,小组内1号成员回答问题,可以给小组加5分; 2号回答可以给小组加3分,2号回答可以给小组加2分,4号成员回答问题可以给小组加1分,小组内的积分,可以纳入班级考核中的学习一栏中。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小组的集体意识,同时逐步缩小了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的差距。
在学生不断的提问、补充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与思考的习惯。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说课内容,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学生能够领略数学的趣味,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淀。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我将不懈努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