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及未来趋势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及未来趋势
金 ,M 2实 际增 幅 达 1% ( 璞 ,20 )f 20 年 4 焦瑾 02o从 01 ”
货币政策 中介 目标 的可测性有三个 要求 :一是该
金 融 指标 必 须 能 够 明确 地 界 定 ;二 是 央 行 能 够 准确 地
收集到这些指标的数据 ;三是央行能够对这些 数据进
6月开始 ,证券交易保证金才纳入央行货币供应量 M2
因此这都要 求我们对现有的货 币 政策 中介 目 标进行 改革 。笔 者认 为,我 国未来货 币 策改革 的方向不应 当是某个 政
单一 目标制 ,而应该是一个 目标体 系,即以通货膨胀率为主 ,同时监测利率、; 率的 目标框 架。 r -
关 键 词 :货 币政 策 ;中介 目标 : 目标体 系
计 ,日内金融机构外 汇存 款和外 资金融 机构所 涉及的
金 融 业 务量 ( 以资 产 度 量 ) 占我 国全 部 金 融业 务 总 量 的 1%;如 果 以 1%为 货 币 供 应 量 调控 目标 的 话 ,这 4 5 两 项 遗 漏会 影 响 到货 币 调 控 目标 的 2个 多 百 分 点 。同
中介 目标。19 年央行放弃信贷规模控制后 ,货 币供 98 应量作为 中介 目标 的地位 更是无 可争议 。然而 ,随着 我 国市场经济改革 的 日渐 深入 ,金融环境发生 了新的 变化 ,从可测性 、可控性 、与 国民经济 的相关性以及 抗干扰性等几个标 准来看 ,货 币供应量作为 中介 目 标
的统计 中 ,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 因货 币统计 口径导致 的货币供应量 可测性 的削弱 。 再次 ,由于外 币存 款不 能直接用于对第三方 的支 付和清算 ,故 当前我 国金融机构的外币存款不 计入任
行有效地分析并 作 出判断或 预测 。从实践情 况来 看 , 中国人民银行对 M 有 着非常齐全的统计资料 ,每一 O

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2 - 2 8 作者简 介:戴晓兵 ( 1 9 8 6 一 ) ,女 ,辽 宁辽 阳人 ,博 士研 究生 ,主要从 事货 币理论 与货 币政策 研究 。E — ma i l :d a i x i a o b i n g 一 8 0 0 @
s i n a .c o n r
第4 期 ( 总第3 5 3 期) 2 0 1 3 年4 月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s e a r c h o n Fi n a n c i a l a n d Ec o n o mi e r a l S e i r a l N o . 3 5 3 )
我 国货 币供 应量 中介 目标有效性的 实证分析
4 3
币 政策 的 中介 目标 是 由我 国的经 济 现 状 决 定 的 。
盛 松成 和 吴 培 新 利 用 1 9 9 8年 1月—2 0 0 6年 6
窄 的情 况 下更 是如此 。因此 ,货 币供应 量 的实际 增 长 率偏 离 目标 增长 率不 能成 为放 弃货 币供应 量 作 为 中介 目标 的充分 条件 。
国家 金融 自由化浪潮 的兴 起 ,货币 供应量 的可测
市场 机制 相对 不成熟 ,金 融机 构 的存贷 款利 率并 没有 实 现市场 化 ,货 币市场利 率 的变动 对金 融机
构存贷款利率并 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 , 货币供应量仍然可以作为我 国货币政策的中介 目 标 。范从来 选 取 了 1 9 9 3年 第 1 季 度—2 0 0 2年 第3 季度 G D P( 国内生产总值) 、货币供应量 中 的M 0( 流 通 中的 现金 ) 、M1( 狭 义货 币供 应 量) 、M2 ( 广 义 货 币 供 应 量 ) 以及 居 民 消 费 价 格 指数 ( C P I ) 的季 度数 据 , 对G D P和货 币 供应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摘要: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本文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实际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

本文认为,基础货币难以操纵、货币乘数不稳固、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是产生上述实证结论的重要原因。

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实证分析一、引言货币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介目标的选择。

然而,中介目标的选择并没有统一模式。

按照经典的货币理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要紧是利率与货币供应量。

凯恩斯等认为,利率是中介目标变量的最佳选择。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却认为,不能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而只能选择货币供应量。

美国经济学家普尔则又是另一种观点:当实际领域不稳固时,货币供应量是最适合的中介目标;当货币领域不稳固时,利率是最适合的中介目标。

从各国实践来看,常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通货膨胀率、利率、货币供应量与汇率。

Bernanke等(1998)的实证研究认为,通货膨胀率目标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通货膨胀率而不付出产出缺失的成本(即随着预期的形成,产出在经历短期下降后会恢复到潜在水平)。

但是,Ball与Sheridan(2003)比较了7个使用通货膨胀目标的OECD国家与13个没有使用通货膨胀目标的国家,却发现通货膨胀目标没有明显改进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Kim、Osborn与Sensier (2002)认为,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时,提高利率与降低利率对产出的影响效果显著不一样。

Lai与Chen等(2005)发现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名义GDP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从流通中现金到贷款规模再到货币供应量的转变。

关于现行的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理论界存在较大分歧:刘锡良(2003)等认为,面对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时,建立在完美市场假说上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没有解释力,这使得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面临挑战。

李馥伊-论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李馥伊-论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武汉理工大学《金融理论与政策》课程论文论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学院(系):经济学院专业班级:经济研122班学生姓名:李馥伊学生学号: 1049721201802课程教师:宋平摘要 (3)Abstract (4)1 绪论 (5)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5)1.2研究现状 (5)1.2.1 国外文献综述 (5)1.2.2 国内文献综述 (6)1.2.3评论性总结 (9)1.3研究方法及框架 (9)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 (10)2.1理论基础 (10)2.1.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概念 (10)2.1.2货币政策中介选择标准 (10)2.1.3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10)2.2国际经验 (11)2.2.1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11)2.2.2利率作为中介目标 (12)2.2.3汇率作为中介目标 (12)2.2.4“通货膨胀目标制”中介目标 (12)2.3给我国的启示 (12)3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历程 (13)4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实证分析 (14)4.1 变量选取 (14)4.2 实证分析 (14)4.3 协整检验 (14)4.4 误差修正模型 (15)4.5 实证分析结论 (15)5结论 (16)5.1坚持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16)5.2完善货币政策框架 (17)5.2.1界定层次和统计范围 (17)5.2.2综合有效使用货币政策工具 (17)5.2.3加快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 (17)5.2.3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18)5.3创新点 (18)5.4研究展望 (18)参考文献 (19)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一直使用信贷计划和现金计划对社会信用加以控制。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它标志着我国的金融调控开始从以直接手段为主向间接手段为主的转变。

1998年以后,央行在以货币供应量在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下,依靠市场化手段实施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摘要最近几年是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最多的时期,尤其以货币政策的使用最为频繁。

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变数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考验着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文章认为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对其使用要特别谨慎。

而在使用过程中,更要注重其政策效应。

文献表明,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分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有些缺失,分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从一个新的视角――行为经济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存质量;危险因素;调查;对策目录摘要 (I)1. 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 ......................................................................................... I II2. 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新视角:行为经济学 ..................................................... I II2.1. 营养和心理因素.......................................................................................... I II2.2. 货币理论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在货币理论的发展中,对微观主体的主观假设在不断地演化................................................................................................ I V2.2.1. 风险态度 ............................................................................................. I V2.2.2. 心理账户 ............................................................................................. I V2.2.3. 过于自信的心理 ................................................................................. I V2.2.4. 人们的后悔心理与奇幻思维以及准奇幻思维 (V)2.3. 行为经济学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V)2.3.1. 货币政策有效性解释 (V)2.3.2.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解释 ......................................................... V I2.3.3. 货币政策敏感性的解释 ..................................................................... V I2.3.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力的解释 ......................................................... V I3. 行为经济学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V II3.1. 央行不能做到减少货币供应量 .................................................................. V II3.2. 随着加息次数的增多,人们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呈递减趋势 .............. V II3.3. 在国有商业银行没有进行产权改革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会更低VII4. 评论总结 ............................................................................................................... V III5. 参考文献................................................................................................................. I X1.引言及简单的文献综述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完全融入全球分工和市场体系之中。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71·
第3期
投资与创业
量经济增长,但 GDP 只有年度数据,本文以工业增加值同 比增长率来代替 GDP 增长率。
2.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 2008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的 CPI、M2、工 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以及 SHIBOR 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二)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货币政策中介目 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VAR 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三、实证研究 (一)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1. 指标选择 本文实证研究共涉及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这两个中介 目标和 GDP 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两个最终目标。以下 变量的含义说明: (1)中介目标指标: M2——货币供应量 SHIBOR——利率 由于 M1 波动较大,与经济的关系不稳定,2007 年开 始改为仅以 M2 作为中介目标,因此本文选取 M2 作为货 币供应量指标表示中介目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 SHIBOR)是由信用 等级较高的银行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 的算术平均利率,选取其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隔夜拆借利率 作为利率指标。 (2)最终目标指标: CPI——通货膨胀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GY_RATE——GDP 增长率(工业增加值 _ 同比增长 (%) 稳定物价以及经济增长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 标,因此本文选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稳定物价的最终目 标,以 CPI 指数来表示通货膨胀率;选用 GDP 增长率来衡
投资与创业
第3期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胡安琪
(上海大学,上海 200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率市场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从 2015 年 10 月 24 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基本放开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发展 开启了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 VAR 模型对当前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以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否依然有效,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是否成熟。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 存在着障碍,我国的货币政策仍然应当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但是同时也要为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变提 供一定条件。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指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指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指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通过影响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行为,从而实现最终目标,例如保持物价稳定、促进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
1.利率:利率是货币政策中的核心指标之一。

央行通过调整短期利率,如政策利率,来影响整体货币供应和需求,从而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影响。

2.货币供应量:M1、M2等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关注的指标之一。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调整市场上的货币流动性,影响利率和信贷市场。

3.汇率:汇率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着开放经济的国家。

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或其他手段,央行可以调整汇率,影响进出口、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4.信贷市场:央行会关注信贷市场的状况,包括贷款利率、信贷总量等。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和实施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以影响银行的借贷行为,从而影响信贷市场。

5.资产价格:央行也会关注股市、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资产价格的变化。

这些资产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央行会考虑它们在制定货币政策时的变化。

6.通货膨胀率:控制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一个最终目标。

央行通过上述手段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以维持通货膨胀在合适的水平。

这些指标的变化和相互关系对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参考。

通过调整这些中介目标,央行可以影响最终目标,实现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政策目标和指标可能有所不同,
根据各自经济状况和政策目标的需要而定。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基于我国1999~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基于我国1999~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国家统计 局等官方 网站 。 首先 对 G P和 M D 2进行 X 1 1 季节调整 以消除季节影 响 , 然后 再对其 取 自然对数 以熨平数据 波动 的影 响 , 理 处 后的数据分别用 L G P A和 L M S N DS N 2 A表示 , 这样 G P和 M D 2的增长率均为 同比增长率 。由于 目前我 国没有公 布
中 图 分 类 号 :8 2 F2
产 出 消费价格指数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 6 6 2 1 )9— 0 0—75 10 7 3 (0 0 0 0 8 .


引言
近年来 ,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宏观经济运 行 中出现 的一个新 问题 , 过剩 的流动性会 流向房地 产、 股票等 市场 ,
货 币供应量作 为货 币政 策 中介 目标 的有效 性
基 于我 国 19 2 0 9 9— 0 9年 数 据 的 实证 分析
何 林 吕红娟 何 炼成
[ 内容提要 ] 本文基 于货 币供应量与产 出、 物价水平的一般 关 系的理论分析 , 采用计 量经济学方法对货 币供应量作 为我 国货 币政策 中介 目标 的有效性进行 了实证分析 , 结果表 明货 币供 应量作为 中介 目标与产 出的相关性 比较好 , 但跟物价 的相 关 性比较 弱 , 以在 一定程度 上存在与 实体经济相脱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 因主要是货 币供 应量具有 内生性 , 所 中央银行 对其 可控性正在逐渐减弱。 [ 关键词 ] 货 币供应量
造成资产价格 的上涨乃 至资产泡沫 , 这会严重威胁 金融系统 的稳定 , 因此 , 如何 界定 和应 对流动性 过剩是我 国理 论 界和实务部 门面对的新问题 。一般用 M / D 2 G P来衡量流动性过剩 ,自2 0世纪 9 0年代以来 , 中国 M / D 2 G P的比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一、概述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可行性近年来受到质疑。

自1996年正式引入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以来,其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的表现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实践中,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值鲜有实现,引发了学术界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的争议。

新金融环境下的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也影响了其与物价、就业增长等宏观目标的相关性。

货币供应量是否仍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需要进行认真审视。

1. 简述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

在那个时候,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采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可以有效影响实体经济活动,如投资、消费和就业等。

在此背景下,货币供应量成为了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各国央行纷纷将其设定为主要的中介目标。

在理论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合理性主要基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根据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会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相对易于量化和监测,为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了便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适用性逐渐受到质疑。

尤其是在我国,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

在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中,货币供应量已不宜再作为唯一的中介目标,而应与其他金融指标相结合,共同构成货币政策的调控体系。

2. 提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以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局限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

国内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和多元化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变得更为困难。

传统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到不同经济部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导致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与现实选择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与现实选择
维普资讯
第 2O 年第 1 期 06 1 ( 总第 2 4 ) 8期
商 业 经 济
S HAN E JN J GY I G I
No. 2 06 11。 0 T tlNo2 4 oa .8
【 编 号】 1 964(0 )1 080 文章 0 —0320 I 05—4 0 6 -
显 D 、 析 。所谓可控性 ,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 大 幅 度 波 动 的 状 态 , 然 与 G P 物价 增 长 率之 间相 关 在 00 2 的运 用 , 对 该金 融 变 量 的 变动 状况 及 趋 势进 行 有 效 的 能 程度很差。其中, 20 年 M 增长率大幅下降至历史 最 低 1I 此 时 Ml 处 于 1%的低 水 平 , 23 %, 也 6 但是 G P D 增 控制 和调 节 。所 谓相 关 性 , 是指 中 介 目标 必 须 与货 币政
【 关键词 】 货 币政 策; 中介 目 ; 币 应量 ; 标 货 供 通货膨胀
【 中图分类号】 F9 50
【 文献标识码】 B
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中介 目标 的金融变量 , 必须同时
满 足 上述 “ 三性 ” 的要 求 , 一 不 可 。 18—93年 , 金 缺 96 19 现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巾 , 中央

步开 放 , 融 创新 进 一 步深 化 , 通 胀 问题 随 之而 来 , 金 但
以下 几个 方 面 :
的套利投机等。这势必会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一定的冲 击 ,对 19 年 以来以货 币供给为中介 目标的货 币政策 96
传 导机制 的有效 性 提 出 了更 大 的挑 战 。

货币供应量 目标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质疑。主要体现在 ( 货币供应量与最终 目标的相关性减弱 一) 19 年 《 95 中国人 民银 行法》 三章 明确规定 :货币 第 “ 政策的 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 ,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 币政策中介 目标作为政策工具 与最终 目标之间的桥梁 , 理应与央行的最终 目 标高度相关 。只有这样 , 才能达到通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基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探讨——基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实行企业强制结售汇、银行外汇头寸管理和中央银行干预三位一体的外汇管理体制,中央银行负有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责任,在外汇供大于求时,人民银行被动地购入外汇、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逐渐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1993年外汇占款1432亿元,仅占基础货币的10.89%。1994年外汇占款4264亿元,已占基础货币总量的24.77%,其元,占基础货币比重达N78.05%,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如果从基础货币新增额来看,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图4.6)。
图4.6基础货币和外汇占款增加额
1994年外汇占款增jJll2832亿元,占当年基础货币增加额的69.57%,1997年外
74
图7.180年代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动
当然,我们观察到实际货币增长经常偏离货币增长目标,并且,基于泰勒规则基础上的利率弹性仍然较低。笔者认为,这反映了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力度仍然有待加强。中央银行虽然对货币增长偏离做出了反应,并且是正确的反应,但是公开市场操作的规模和力度不足,导致实际货币增长常常不能完全达到预定的目标。实际上,利率弹性较低也支持了这种观点。因此,中央银行应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努力实现预定的货币增长目标,这将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27.史永东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实证检验 1998(01)
28.史永东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问题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统计研究 1999(6)
29.孙伯银货币供给内生的逻辑 2003
30.孙伍琴不同金融结构下的金融功能比较研究 2003
31.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1(3)
0图3.8物价方差分解中货币供应量的贡献率(预测期2年)图3.9产出方差分解中货币供应量的贡献率(预测期2年)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一些指标作为操作目标和中介变量,以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货币政策中,操作指标是指直接用于进行政策操作的变量或指标。

常见的货币政策操作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

首先,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操作指标之一、货币供应量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总量。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

其次,基础货币供应量也是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之一、基础货币供应量是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货币总量,包括银行体系的现金储备和中央银行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通过对基础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可以间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此外,利率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操作指标之一、利率是指货币的价格,对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政策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的变动,从而影响市场上的信贷投放和资金流动,进而调节经济活动。

最后,汇率也是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操作指标之一、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其他国家货币的比率。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干预汇市,调整汇率水平,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调控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国内经济活动。

除了操作指标,货币政策还需要借助中介指标来判断和预测经济的运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确定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中介指标是指反映经济运行状况和趋势的一系列经济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中央银行可以判断经济状况并相应调整货币政策。

常见的中介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失业率、财政收支状况和国际收支情况等。

经济增长率是一个重要的中介指标,它可以反映经济的总体扩张或收缩情况。

中央银行通常会通过监测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判断经济状况是否需要调整货币政策。

通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指标,它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夏斌廖强《经济研究》实践与遗憾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式引入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始于1996年。

在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以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基本依靠现金投放和信贷规模控制。

现金投放、信贷规模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担负过与中介目标类似的角色,但由于在计划体制下这些指标完全受控于货币当局,与其说是中介目标,不如直接看作政策工具。

它们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存在根本区别,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质上是一种直接的信贷配给手段,这是与当时大一统的、单一的国家银行体制相适应的。

然而,几年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表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指标可控性、可测性和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与当初的预期相去甚远。

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开始,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值就几乎没有实现过。

随着货币调控目标值与实际值多年出现较大差异,近年来学术界转而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产生疑问,并出现许多分歧。

争论的焦点在于居民活期储蓄存款、证券交易保证金和外币存款这三块资金是否应在适当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中体现。

由此可见,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指标不管是否将证券交易保证金列入,其可控性、可测性和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均已出现了明显问题。

货币供应量是否仍适合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进行认真审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货币供应量目标失效的结构分析(一)货币供应量本身不好控制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差的原因有两方面:基础货币投放难以控制和货币乘数不稳定。

我国的基础货币投放忽快忽慢,很不稳定,这一现象首先是由于我国的汇率制度决定的。

我国名义上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因“管制有余而浮动不足",实质可以看作是一种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另外,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化解力度的不断增强,也是导致基础货币不稳的另一诱因。

除基础货币难以控制外,货币乘数难以捉摸更是当前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指标可控性差的支配性原因。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摘要: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中介目标介于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的分析,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当前的中介目标大体上还是合适的,但期间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在金融监管水平上做进一步的改进。

关键词: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相关理论(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及重要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最先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定义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中央银行依据事前既定规则,运用政策工具直接予以调控至特定水平,以图影响最终目标实现程度的中介变量。

中央银行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是因为通过瞄准指标而不是直接瞄准货币政策目标的方法,可以更容易的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因为通过设置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解决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与货币政策目标因时滞问题等因素造成的短时间内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的问题,使得中央银行能够迅速了解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很好的观察从货币政策工具到最终目标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从而使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的流程:中央银行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政策目标目前为理论所推崇和为实践所运用的中介目标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数量指标,主要包括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另一类是价格指标,如利率、汇率等。

此外,有的学者将通货膨胀也列为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之一。

(二)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主要理论二战后,各国经济百废待兴,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不足为理论基础,认为长期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很大,并且可以由中央银行一系列政策工具加以调节,因而主张把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凯恩斯主义者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束手无策,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即现代货币数量论开始盛行。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只有稳定货币供给,才能避免通货膨胀,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因此他们坚持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

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一、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目的(一)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即通过调控金融变量达到调控宏观经济变量的效果,其目的在于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投资、消费和对外经济活动,只有通过金融杠杆来调控经济。

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隐含的理论前提是,中央银行可以调控金融杠杆,金融杠杆对宏观经济具有影响。

中央银行针对宏观经济变量的调控目标称为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针对金融变量的调控目标称为中介目标。

(二)中央银行设定中介目标的目的在于确定调控方向和幅度货币政策设定中介目标隐含的理论基础有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且具有稳定的数量关系;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可度量性;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具有可控性,中央银行可以将充当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控制在所需目标附近。

货币政策之所以设定中介目标,在于设定一个调控方向和调控幅度,防止调控反向、调控过度或调控不足。

例如,在经济低迷时确定一个趋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在经济高涨时确定一个趋于紧缩的货币政策目标。

从理论上讲,中央银行可以假定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不变,可以据此确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将有关金融变量调控到中介目标水平,这样就可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

但是由于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中间目标变量作为经济体系的一个变量,又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中央银行企图通过将金融变量控制在目标值而完全实现最终目标的想法是不现实(建议不动,“不现实”说得过于绝对)的。

货币政策不但可以设定中介目标,而且可以为中介目标设定前置目标,即操作目标。

其关于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之间关系的理论假定与关于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的假定相同。

如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设置两层前置目标,由于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实现了操作目标,不见得能实现中介目标;实现了中介目标,不见得能实现最终目标。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
同年第 三季 度开始 按层 次公 布 货 币供 应 量 ,9 5年 19
将 其作 为 中介 指标 。近 年来 , 币供 应 量作 为 中介 货 目标 的效 果不 尽如 人 意 , 产生 了货 币 供应 量 与 经济 形 势相背 离 的现 象 。这 引起 了部 分 专 家 学 者 的质
疑 。主张 改变 的学 者认 为 应该 放弃 货 币 供 应量 , 选
货 币供应 量 作 为 我 国货 币政 策 中介 目标 的可行 性
陈延 林 ,杜 文 光
( 华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广东 广州 50 0 ) 10 6
【 摘
要 】货币乘数、 币流通速度是影响货币供 应量 的主要因素, 货 二者与货 币供应 量存在正相 关关系。我国货
币乘 数 总 体保 持 上 升 趋势 , 币流 通速 度 总体 保 持 下 降 趋 势 , 币 乘 数 的 上 升 阶 段 对 应 着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的 下 降 阶 货 货 段 。 综 合起 来看 , 币 乘 数 和 货 币 流通 速 度 的 变化 对 货 币供 应 量 的影 响 基 本 冲 销 。 货 币供 给量 仍 然 适 合 作 为 我 国 货
当前货币政 策的中介 目标 。
【 键 词 】货 币供应量 中介 目 关 标
【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0— 7— 1
货币乘数
货 币流通速度
【 作者 简介 】陈延林( 94 ) 女 , 16 一 , 湖南新田人, 经济学博士 , 华南师 范大学经济与管理 学院副教授 。
【 中图分类号 】 820 F2 .
只从 经 验 的角 度来 分析货 币供 应量作 为 中介 目标 的 可行 性 , 缺少实 证 支 撑 。主 张继 续 选 择 货 币供 应 量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Ta g to rM o ea y P l is r e fOu n t r oi e c
F NG S —xa E i in
( colfB s es N nn n e i ,N nn 103,hn ) Sho ui s, aj g U i rt aj g20 9 C i o n i v sy i a
不稳定时, 利率是最适合的中介 目 。 标
从各国实践来看, 常见的货币政策中介 目 标有通
货币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中介 目标 的选 择 。然 而 , 中介 目标 的选 择 并 没 有 统一模式。按照经典 的货 币理论 , 币政策 的中 货
介 目标主要 是利率 和货 币供应 量。凯 恩斯 等认
为, 利率是中介 目标 变量 的最佳选择。以弗里德 曼为代表 的货 币主义者却认为 , 不能选择利率作 为中介 目标 , 而只能选择货币供应量。美 国经济 学家普尔则又是另一种观点 : 当实际领域不稳定 时, 货币供应量是最适合的中介 目标 ; 当货币领域
Ab t a t T i p p rma e ne i c l t d n t e v l i f n ys p l st e mi de tr e f u n tr o i sr c : hs a e k sa mp r a s yo h ai t o i u d y mo e u p ya d l ag t rmo ea yp l- h oo
ee yuigVAR,I n te mpr a d l.I p it o tta h fet e eso kn n ys p l ste isb sn RF a d oh re ic lmo es t ons u h tteefci n s ft igmo e u py a h i v a midet gti rd cn d l a e s e u ig,w i h f cie e so kn cu l neetrt stemidetre i b t r h ep p r r hl tee e t n s ft iga ta trs aea h d l ag t s et .T a e e v a i e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引言: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中国,货币政策一直被视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多个目标。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工具、执行策略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

第一部分: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执行策略1. 货币供应调控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

通常,央行可以通过收紧或放松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的总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中国央行通过常规和非常规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2. 利率调整货币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工具是调整利率水平。

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投资、消费者信贷和货币流动性等方面。

通过降低或提高利率,央行可以调控货币供应和需求,以实现通货膨胀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等。

3. 汇率调节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影响出口、进口和国际收支。

中国实行的是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央行可以采取干预市场汇率的措施,以影响人民币兑美元等外汇汇率,进而对外贸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部分: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策略1. 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强调“稳中求进”,注重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根据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灵活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

在经济增长较快时,通过收紧货币政策保持通胀压力,避免经济过热;而在经济下行时,通过放松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2. 宏观审慎政策中国货币政策还注重宏观审慎政策的执行。

央行通过相关监管政策,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能力等进行监管和指导,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

3.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货币政策高度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注重调控金融机构的资本杠杆和债务风险,加强监管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并通过引导资金流向优化实体经济发展,减少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
平滑转移模型
不对称性
目 录
一、文献综述 二、模型理论假设 三、理论模型的构建 四、货币供应量的测度 五、实证分析 六、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是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措施,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实现 物价稳定以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是遵循 相应传导路径, 即通过其对中介目标的调控,依着传导路径来最终影响货币政策 目标, 而货币政策通过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要产生预期影响的前提是中介目标必 须具有可控和可测性, 最重要是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必须非常高。货币政策 的中间目标一般包括利率、货币增长率以及信贷增长率(多恩布什,2010) ,由 于我国利率没有实行市场化, 其对资源的配置效应不是很明显,所以较难对最终 目标达到预期的效应,这也可以从近一年内我国对利率的调控效应可以得出结 论, 信贷增长率由于不能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且随着金融工具日益丰 富, 致使信贷增长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关性趋弱,因此我国央行更多的是将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然而,近几年实践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者价格 指数等相关经济指标的相关性正处于逐渐降低的态势, 从货币数量论角度来理解 货币供应量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实体经济的名义增长可以归结于货币供应量的增 长,但是从名义 GDP 和名义货币供应量( M 2 )数据分析,两者的变化数量不 一致, 甚至变化方向呈相反方向,实践与理论的不一致促使央行提出新的统计监 测目标社会融资总量, 使之能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实证理论 角度分析,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遭到了相关学者的 质疑,常玉春(2004)在 AD 与 AS 方程基本形式上,结合后顾性与前瞻性模型 的不同动态特性, 采用混合型模型来考察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 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指标 CPI 会出现背离象限,且经济的长期增 长路径长期依赖于货币部门以外的实质性因素。封思贤(2006)运用 VAR 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以及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来考察货币供应量与 GDP 增长率和消费 者价格指数之间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M 2 对实际产出造成短期波动,但长期影响 为零均衡水平, 同时货币供应量对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何林、 吕红娟等(2010)也是运用 VAR 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央行 对货币供给控制逐渐趋弱, 货币内生性逐渐增强,致使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的最
终目标的相关性逐渐减弱,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降 低。 国内学者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减弱原因时是从货币经济理 论角度来阐述, 没有从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核算角度来分析,以及没有考虑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常玉春(2004)认为是公众预期的变化、利率管 制以及证券市场冲击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失灵或扭曲。封思贤(2006) 认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以及货币流入股市和银行体系“黑洞”等对货币供应量有 效性进行了干扰。而何林、吕红娟等(2010)等认为是由于货币内生性的逐渐增 强才导致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降低。国外学者则依据 Divisia 货币 总量研究货币需求函数表明模型参数稳健性较强, 能够很好的估计货币需求转移 机制,如 Barnett(1984)根据 Francois Divisia 构造的资产服务支出指数,运用 格兰杰因果检验和 VAR 模型等估计货币需求函数, 并对参数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结果表明运用 Divisia 货币总量构造的货币需求函数参数较简单加总货币总量构 造的货币需求函数参数稳定,随后国外学者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C.James Hueng(1998)旨在开放经济体下构建现金预付模型,结合相关协整理论对加拿 大的 Divisia 货币供应量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运用 Divisia 货币供应量能构建 较为稳健的货币需求函数。 而国内学者都是基于货币供应量简单加总来分析缺乏 有效性原因。但货币供应量简单加总核算有一个重要的假定是各资产具有同质 性,即各加总资产具有相同的流动性或者货币性,但是货币供应量( M 2 )加总 项中的流动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的流动性显然不 一, 且其各资产的收益率也是不一,因此就不能通过简单加总来反映实际货币供 应量, 本文考察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就是基于此角度,即采 用加权货币供应量。 加权汇总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每种金融工具放弃的资产利息的 大小来衡量其货币性强弱,即放弃的利息越多,意味着货币功能越强(许涤龙, 2008) 。同时上述学者构造的货币需求函数假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面临相反方 向冲击干扰时,具有相同力度的效应,从而所构造的模型也是具有对称性。但是 据货币经济理论表明, 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所具有的效应会小于经济扩张时所 具有的效应,故而在经济衰退时凯恩斯学者更多的强调采用财政政策来复苏经 济。除了经济周期原因所引致的不对称效应,还有地区间差异、央行与金融机构
mtd 0 y yt r CPIt r (1 )CPIt 1 (1 )mtd1 ut (1 )ut 1
(3)
(4)
经过相应转化,函数(4)变形为函数(5) :
mtd 0 1 yt 2CPIt 3CPI t 1 4mtd1 t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因此本文基于货币统计量核算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 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角度来估计货币需求函数, 从而测量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 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二、模型理论假设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用来监测和调节宏观经济一直遭受 学者的质疑, M 1 和 M 2 作为货币供应量已不能较为准确的衡量我国现有流动性, 并且受我国经济政策历经革新, 又由于经济周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等冲击干 扰,导致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稳健性较低,不能够准确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变动,不 便于央行相机抉择。 但由于很多学者考察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 性时所采用的是基于线性对称的计量经济模型, 而且由于我国货币供应量是简单 加总而得, 违背了消费者理性或渐进理性原则,从而造成理性消费者就会选择机 会成本最小的货币资产, 但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经济主体持有的是具有不同机会 成本货币资产的组合。本文主要依据以下假设: 假设 1: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供应量的货币需求函数稳健性具有差异性 简单货币加总一个重要假定就是各项货币资产的流动性服务程度一样,从而 资产收益率相同。 基于这样的假定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程度被高估,货币政策制 定者就不能正确制定下次货币供应量调节政策,易造成宏观经济状况不稳定。因 此本文依据各项货币资产收益率来计算加权货币总量。 基于资产收益率角度巴内 特(Barnett)于 1980 年将微观经济总量理论、统计指数理论与货币理论结合起 来,运用消费者最优选择模型导出了 Divisia 货币总量的概念,实现对流动性服 务程度的测量,其对美国货币需求函数估计表明,运用 Divisia 货币总量做货币 供应量能够估计出较为稳健的模型参数。 因此本文认为可以从加权货币总量角度 来探讨货币需求函数,同时比较不同口径下模型货币需求函数模型参数的稳健 性。 假设 2: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 货币政策效果会依据所处经济周期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经济衰退时期, 货币政策效应会低于财政政策, 而在经济繁荣时期,货币政策效应会大于财政政 策, 这是因为经济主题对货币供给的收缩与扩张反映不一。货币供给的减少相当 于经济中信用减少, 这就会迫使需要通过信用贷款来维持运营的经济主体减少产
mtd 0 y ytp r CPIt ut
(1)
式(1)中 mtd 为货币余额, y tp 为永久性收入,式(1)是基于永久性收入建 立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依据适应性预期,假设永久性收入是建立在现在和 过去现实收入的基础上,因此其函数表达式为:
ytp yt (1 ) yt 1 (1 )2 yt 2 …… (1 )n yt n
式(5)中的 CP数模型具有非对称效应,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非线性的 货币需求函数,在建立非线性的货币需求函数时本文使用 STR,其中 STR(平 滑转移回归模型)是一种典型非线性模型。 3.2 平滑转移模型 平滑转移回归模型(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是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的改 进,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的改进形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LSTAR (对数平滑 转移)和 ESTAR (指数平滑转移) 。本文主要侧重于 LSTAR 模型的应用,其模型 表达形式分如下:
出, 而货币供给的增加通过增加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导致经济主体的偿款和借 款意愿具有不对称性,同时经济很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价格和名义工资向下刚 性,而在他们增加上却有相当大的弹性(杰格迪什,2005) 。这些原因导致货币 政策转移机制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效应, 这种非对称性的存在有可能使得线性时间 序列模型参数不稳健。
(2)
式(2)中 y t , yt 1 yt n 代表现在和过去的现实收入,其中 为已知参数,
0 1,由函数(2)可知,永久性收入为过去现实收入的加权平均值,其从函
数(2)可知:
ytp yt (1 ) ytp 1
经过函数(3) ,以及相应滞后一期的运算可以得到式(4) :
三、理论模型的构建
3.1 基于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理论的货币需求函数构建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有效性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够健全 运行的前提条件, 也是对宏观经济能够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前提,所以正确多角 度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 因为稳定的货币 需求函数是货币总量作为有效中介目标前提的必要条件 (左柏云、 付明卫, 2009) , 所以本文从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角度分析其有效性。 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构建,凯恩斯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性动机三个 角度考察货币需求, 基于资产组合的价值角度分析得出其与居民的收入呈正相关 关系,与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弗里德曼在重述货币数量论中指出,货币需求 取决于财富,而不是当期收入(弗里德曼,2000) ,随后根据美国估计货币需求 函数经验表明, 用财富估计的货币需求函数比用当期国民收入估计的货币需求函 数更加稳定(杰格迪什,2005) 。财富可以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个分量, 非人力财富是指经济中的资产总值,人力财富是指当前和未来劳动收入的贴现 值, 其在统计上都具有一定的不可测,在实际估计货币需求函数时使用的是永久 性收入作为财富的替代(杰格迪什,2005) 。根据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层次结构, 我国 M 2 包括的资产中期限较长的资产占据较大的比重,而 M 1 包括流通现金和 活期存款, 期限较短的资产比重较大,这种比例关系在加权货币供应量中也会有 一定程度的保持。 因此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需根据货币资产结构不同而采 用不同利率或利率组合来构造货币需求函数。 但是由于我国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 场化,尽管有部分利率已经市场化,但不能反映中国整体对货币资金的需求。故 本文选取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唯一的机会成本变量来衡量其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本文根据上文理论经验描述,采用的模型形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