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及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及方法
摘要: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才能找到培养和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才能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进而提高学生学
习效果,为师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活动;培养
目前面对这样的两个现象:一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来看,两极分化比小学阶
段更为严重,后进生比例越来越大,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的效果亟待提高;二是课堂教学变成了活动宣传片,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调子很高,
也很热闹,但和者甚少的现象,常让教师有一种知音难觅的遗憾味道。
因此,为解决上述难题,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教学反思,逐步完善
自己的教学艺术,才能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才能找到提高
学习效果的有效办法。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
下两个方面:
一、加强教师对“教”的反思
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养成对教学过程
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的习惯,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
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对教师“教”的反思具体如下:
1.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
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学生实际;二是有些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
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出现这种
现象主要在于教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有的教学条
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
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
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2.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
自觉地在行为中反思。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但实际
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
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有效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
有效地运行。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地展示,还需要哪些方面进行补充,师生之
间在课堂上交流与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
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的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的用意,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时,有的教师竟说不出
个所以然,存在为活动而活动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于每一个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导
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是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
3.教学活动后的反思
教师课后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设法让学生多体验、多感悟,引导学生总结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最好的。
二、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运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
比如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目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1)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2)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3)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4)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吗,教师说:老师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获得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鼓励学生结合所解问题,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
2.培养学生反思所解决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通过解体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ABC中,已知∠ABC=75°,∠ACB=35°,且∠ABC 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求∠BOC的度数。笔者和同学们一起用三角形内角和和公式,求出∠BOC的度数,引导学生观察∠A和∠BOC的度数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A和∠BOC的度数关系,笔者又引导学生:若老师告诉同学们∠ABC+∠ACB=100°,如何求∠BOC的度数?笔者和学生一起发现,除了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外,通过辅助线,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还有两种方法可以求出∠BOC的度数。在解完问题后,再次引导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BOC的度数只与∠A的度数有关。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三角形两内角平分线所夹的钝角等于第三个角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