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奔马系列作品集欣赏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此幅《奔马图》创作于1941年2月,是时徐悲鸿正在新加坡举办助赈画展。
当次画展,徐悲鸿特意捐出名画80幅助赈。
画展后,徐悲鸿于2月13日和15日分别在南洋中华女中做了“艺术的意义与作画的方法”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讲座。
本幅《奔马图》的上款人文淑,即全增嘏先生夫人胡文淑,早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
是时执长新加坡南洋女中,与悲鸿先生有着深厚的友谊。
抗战胜利后胡文淑回国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因为是赠予好友之作,《奔马图》从结构布局到整体创作都显得尤为精到。
画中奔马四蹄腾空,自画面右侧向左方急驰而过,马鬃飘扬,马尾挥动,极富动态的韵律美;马的骨骼结构准确、外形动态逼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无穷的力量。
从历史背景来看,是时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蹂躏,徐悲鸿忧国忧民之心拳拳可见,南洋助赈画展也是在为国家出力,奋扬的马蹄表达了作者向往投身于革命洪流,为振兴中华随时奋进的决心。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知识讲解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徐悲鸿的马
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之一:徐悲鸿的马马在中国绘画史里曾经一群又一群地奔鸣不已。
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上已有马的形象了,而唐人曹霸、韩擀,宋人李公麟,元人赵孟頫、任仁发等大师将“马”带入绘画史的高峰。
纵使在当代,曹胄和老甲两位也不甘示弱。
但是,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徐悲鸿那种一马当先的气势非凡的“马”。
事实上,“马”已与徐悲鸿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徐悲鸿是中国当代杰出的画家,卓越的美术教育家。
他出生于江苏宜兴,幼年随父学画,后赴巴黎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精研素描与油画,并先后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观摹学习,吸取了不少世界艺术精华。
他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
徐悲鸿画马,堪称一绝。
他很喜爱马,最早也是以画马闻名的。
《奔马图》这件作品是画家徐悲鸿在1948年赠给史学家邓蜀生的礼物,“徐悲鸿的《奔马图》作于1948年初冬,其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三大战役,傅作义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北平和平解放在即。
徐悲鸿幼年就喜欢画画,但他第一次画的并不是马,而是虎。
那是他父亲给他讲《论语》时,当讲到“卞庄子之勇”一句时,小悲鸿不禁问道:“卞庄子有何勇?”父亲回答:“卞庄子能刺虎。
”于是小悲鸿对虎发生了兴趣,央人为他画了一只虎,并津津有味地照着描画起来。
他父亲发现后,指着他画的虎含笑说:“你这画的象条狗呵!”。
徐悲鸿十三、四岁时,因家乡连年大水,随父亲出外。
他父亲在无锡、常州等地以鬻字卖画为生。
于飘泊流浪中,徐悲鸿搜集强盗牌(老刀牌)香烟盒中附送的马、牛等各种动物图片多种,照着描画。
后来又对着实物或标本写生。
他十九岁左右,在上海学画。
在生活无法维持下的情况下,他画了一幅画,寄给审美馆馆长高奇峰。
这幅画,不是人物、花卉、翎毛,而是画的一匹马,过了几天,回信来了,对他的画大加赞赏,说:“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
”审美馆并将这幅马制版发表,这是徐悲鸿画的马第一次制版。
在徐悲鸿笔下的马,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
马,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奋的象征,执着于现实的徐悲鸿翻来覆去地画马,正是有所感而发,尽抒胸臆。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精编版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的中国画开现代中国画风⽓之先,尽管在形态上与⼈们习见的传统绘画有很⼤的差异,但却并不影响⼈们的接受,因为其表现⼿法是中国画的,仍符合⼈们的审美习惯。
马是徐悲鸿绘画的标志性题材,具有鲜明的个⼈风格,可以说⽆⼈不知。
徐悲鸿对马⾮常熟悉,其作品中的马千姿百态,古⼈未曾画过的⾓度和动态,在徐悲鸿笔下都有精彩的表现。
徐悲鸿有⾼超的造型能⼒,在笔墨上同样有着深厚的造诣,表现在他的画中,笔墨与造型结合得恰到好处,⽆论酣畅淋漓的挥写还是细部的勾勒,都那么熨帖。
徐悲鸿的奔马往往因时因事有感⽽作,激情寓于笔墨间,具有动⼈⼼魄的⼒量。
此图之奔马以⽔墨为之,奋蹄振鬣,⼀往直前,直欲破壁⽽出,境界颇近杜诗“所向⽆空阔,真堪托死⽣”之句。
值得⼀提的是,徐悲鸿书法受康有为影响,把碑写得⽣动活脱,或稚拙雄肆,或平淡冲和,实有出蓝之势,卓然成家,惜为画名所掩,⽽于画中题款或可略见⼀斑。
漫话集邮系列十 徐悲鸿的奔马图
漫话集邮系列十:徐悲鸿的奔马图孙肖南徐悲鸿,人尽皆知的现代著名作家,擅长绘画走兽、人物、花鸟,他的奔马作品享誉全球,得到了艺术界的最高评价和肯定,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中国画改良论》,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悲鸿马与传统马相比更加昂扬、奔放、蓬勃,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精神感召力、更加具有时代精神。
悲鸿马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在中国画马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画马史上的里程碑。
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悲鸿马独冠绝时而且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悲鸿马极少备鞍勒缰,它们为祖国为民族的命运扬鬃奋蹄、驰骋嘶鸣。
“微能奔走耳,未死未辞劳。
哀鸣思战斗。
相期效死得长征。
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
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
”“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这些款识真实反映了徐悲鸿忧国忧民的真实思想、高度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完美的结合。
奔马图是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抗日战争进入存亡之期,徐悲鸿远在马来西亚,为表达自己爱国热情的有感而作,激情寓于笔墨之间,力量动人心魄。
1978年5月,为了展示中国绘画艺术成就,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奔马》的特种邮票以及奔马小型张,整套邮票总共有10枚,都是选用了徐悲鸿在不同时期画下的绝佳自作,如其中一张(10-5)邮票,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1年在马来西亚心系祖国而画下一副立轴《奔马》,画面上塑造了一匹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奔驰的骏马形象,邮票上还印上了徐悲鸿的题词“辛巳八月悲鸿时客槟城”表达了徐悲鸿当时远在他乡,心系祖国安危,并希望自己如同此奔马一般踏实前进,为祖国抗战事业尽力的崇高品质。
(10-1)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51年创作的一幅《奔马》。
这幅画是在北京悲鸿故居里画的。
画面上题诗曰: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
(10-2)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5年创作的一幅《奔马》。
画面上题字为:“敷孟吾兄教之,卅四年岁阑鸿。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四蹄生烟······。
他画的马既有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融中西绘画之长於一炉,笔墨酣畅,形神俱足。
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马徐悲鸿早期素描稿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
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
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
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
他的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书中回忆,—次在成都坐马车,马车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爱马,马养的非常好。
他举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马便扬起那好看的蹄子,欢快地向前奔驰了。
徐悲鸿喜欢这样待马的好人,徐悲鸿下马车,马车夫正忙着给马预备水和饲料。
“喀,这个给你。
”徐悲鸿先生忽然对马车夫说,一面从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奔马画。
这是他昨天晚上才画好。
马车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满是皱纹的前额,眯细着眼睛呆望着徐悲鸿,仿佛没有听懂他的话。
徐悲鸿马“老大爷,”廖静文从旁解释说,“这是一张画,是送给你的。
”马车夫那双混浊的眼睛陡然亮起来,他双手接过画,连声说:“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是这位古老艺术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幅画的主题是三匹马的奔腾,给人一种震撼的印象。
画中的马的体型完美,线条流畅,画面中散发出一种激情的力量,尤其是那三匹奔腾的马,更是暴力而慑人,使整幅画充满生机和力量。
画面上还有一些农事和农具,它们起着修饰作用,更加彰显了农民艰苦奋斗的生活现实。
有一匹马带着重载而疲倦而行,清晰反映出苦难和勉励。
另外三匹奔马,则体现出昂扬向上和抗拒苦难的精神力量。
此外,徐悲鸿还在画面中采用了朴素但不失热闹的构图手法,充分体现新式的绘画艺术技巧。
他刻画的马的姿势、动作、表情,全都十分真实、深情弥漫,使得画面完整活泼自然、带有生命力。
而他用色更是灵动,把空气教照到了画面中,使得画面活跃有力。
《奔马》画中的艺术技巧,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徐悲鸿的绘画魅力。
他的画面富有感染力,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精神上的力量,这是徐悲鸿绘画艺术最大的魅力所在。
《奔马》是徐悲鸿绘画艺术的典范之作,它将他的创作理念的高度融入到画面中,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生动性,充分彰显了现代艺术的精髓。
它不仅是中国古老的艺术精神的完美结合,也是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ppt
• 寄情于马
先生的马最能反映他的个 性,最能表达他的思想感情。 徐悲鸿的马受到人们喜爱,除 了他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 的是他倾注于其中的感情,并 将这种情感化作一种精神、以 马为载体而表现出来。马, 在 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 征,是民族振奋的象征,执着 于现实的徐悲鸿翻来覆去地画 马,正是有所感而发,尽抒胸 臆。徐悲鸿笔下的马,从来不 戴缰辔,是因“马也和人一样, 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 制。”
• 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徐悲鸿先生画的马,肌肉、骨骼 以及神情动态,是作过长期的观察 研究的。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 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 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这为他后 来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悲 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 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 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 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 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 得。”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 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 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 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 象。
近
代
国
画
徐艺
悲
术 鸿
︽ 八 骏 图 ︾
—
《八骏图》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 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关于八骏的名目,各书记 载不同。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 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曰超光,七 曰腾雾,八曰挟翼”。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徐悲鸿先生所绘《八骏图》,它 是徐先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绘于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是先生为即将凯旋回国的抗战时期美 国援华空军少将司令陈纳德将军所画,为纪念陈将军与中国 人民共同经历的八年抗战,表达对将军无私援华的崇敬之情。 那昂首奋蹄的八匹骏马,取材于周穆王的八匹千里马,象征 着正义战争中人民势不可挡的力量。这幅画后来伴随着陈纳 德将军回到美国,一直到他去世后,夫人陈香梅女士将这幅 《八骏图》捐赠给了华盛顿费尔博物馆。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见图),此幅绘画奔马的造型准确、笔墨生动,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的笔墨效果,又融进了西洋绘画的明暗和透视方法。
画中的奔马不用线描法,采用了写意画法并注重画出马的精神风貌,表达画家的深刻寓意。
徐悲鸿先生笔下的马多是不带缰辔的,那奔放不羁的马,正是广大劳动人民渴望自由的象征。
在那“万马齐喑”的年代里,广大劳动人民自然十分喜爱徐悲鸿的马。
画中四蹄腾空的奔马,长鬃飘拂,马尾十分舒展,表现出挺拔奔放、自由不羁的精神。
该画款识为:筱泉先生惠教,悲鸿作于昆明壬午春画。
钤印:徐悲鸿。
徐悲鸿在谈到他画马的经验时说:“速写稿不下千余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
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正是这些深厚的基础和辛勤的劳动,使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象马”来,才有可能超越前人
构筑的高度,为中国绘画作出新的贡献。
徐悲鸿作品鉴赏ppt课件
《奔马》(1941年 国画 130×76cm)
画上题有“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
仍有前次之结果也,pp企t课予件 望之。
16
田横五百壮士
ppt课件17来自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作品取材于《史记•田儋列传》,说的是占 国时代齐国的旧王族田横在秦末农民起义中率众五百人入居海岛, 刘邦建汉后派人招降,田横告别众人赴洛阳,途中拔剑自刎,五百 壮士闻之也全部自杀殉节。画面描写田横与五百壮士告别时的情景, 身着暗红紫袍的田横昂头拱手,正气凛然,众壮士或摩拳擦掌或低 头饮泣,气氛悲壮。借此历史事故表达出针对当时的反动统治和社 会黑暗的愤恨以及对威武不屈的反抗精神的歌颂。很有意思的是, 徐悲鸿把众壮士中那个身着黄衣者画成了自己的形象,这也是画家 不畏强暴的正义感的一种表达。 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
《侧目》(1939年 国画
111×109ppct课m件)
27
此画作于1938年,中国正遭受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徐悲鸿 满怀悲愤,画此负伤雄狮。它 回身昂首,双目怒视远方,这 是一幅用浪漫主义手法抒发情 怀的佳作。狮虽然负伤,但未 屈服,仍然保持昂扬斗志和复 仇的信念,象征了中华民族的 自尊自强和不容侵犯。迎风飘 舞的鬃毛,强健有力、紧抓地 面的利爪,喷出怒火的双眼, 都传达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徐悲鸿作品鉴赏
ppt课件
1
1
徐悲鸿简介
2
主张及其风格成就
3
作品鉴赏
4
感悟
ppt课件
2
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 兴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 美术教育家。取法西方古典写实 绘画,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 国画,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 型艺术的基础"论,在画史上产生 了划时代的效果,宣布了从顾恺 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间勾红填色 形式的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 画的诞生。他的写实主张和从苏 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 为一体,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主流 画派。
徐悲鸿《奔马图》鉴赏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双骏奔马图》
《双骏奔马图》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中国江苏省宜兴屺亭桥人。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徐悲鸿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是中国少有的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画家,也是最为普通大众所熟悉的近现代绘画艺术大师。
1933年起,徐悲鸿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徐悲鸿先生一生节衣缩食,死后将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艺术特点徐悲鸿先生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艺术成就徐悲鸿的作品,无论是油画、国画还是素描,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油画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义的光与色的表现与古典主义严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结合。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的“马”诚如齐白石的“虾”,是作者创作的永恒主题。
此幅《奔马》为甲申(1944)年创作,是时,徐悲鸿居重庆磐溪,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这一年,徐悲鸿因身体欠佳而创作量锐减,因此,此幅墨气淋漓、驰骋千里的《奔马》精品显得尤为珍贵。
徐悲鸿总以极大的勇气背离于强调线条工细的画马传统,而是以富有变化的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寥寥数笔写出四肢的主要骨骼肌肉,再用浓墨点出头部五官特点,最后以硬笔浓墨扫出随风飘舞的鬃尾。
纵情挥洒的笔墨与画家澎湃的激情完美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具有一股强大的感染力,催人奋进。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咱今天就来说说徐悲鸿的奔马图。
我第一次看到徐悲鸿的奔马图的时候,就感觉那些马像是要从画里跑出来似的。
你看那马的身子,就像拉满了的弓一样,充满了力量。
腿呢,就像四根有力的柱子,感觉能一下子把地给蹬出个大坑来。
尾巴就像随风飘动的旗帜,好像在给马指引着奔跑的方向。
我觉得徐悲鸿画的马好像都有自己的脾气呢。
有的马看起来很温顺,就像那种乖乖听话的小宠物马,眼睛里透着一种温和的光。
可是有的马呢,那眼神就像要跟谁决斗似的,特别凶,好像在说:“谁要是挡我的路,我就把他撞飞!”这马画得可真是绝了。
我就想啊,徐悲鸿他怎么就能把马画得这么像呢?也许他天天就盯着马看,马跑的时候他看,马吃草的时候他看,马睡觉的时候他也看。
就像我写作文观察小动物一样,我观察个小蚂蚁都得看半天呢,那徐悲鸿看马肯定是看了超级久的。
我记得我以前去乡下爷爷家,看到过一匹马。
那匹马可高大了,我站在它旁边就像个小不点。
我当时就想,这马要是跑起来肯定特别快。
可是我看到的那匹马跟徐悲鸿画的马比起来,感觉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精气神。
徐悲鸿画的马那简直就是马中的超级英雄。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画匹马嘛,有啥了不起的?我就不这么觉得。
你看那马的鬃毛,画得一根一根的,就像真的马鬃毛在风中飞舞一样。
这得多细心才能画出来啊。
而且每匹马的姿势都不一样,有的马是在狂奔,四蹄腾空,感觉都快飞起来了;有的马是在小跑,看起来很悠闲,但是又能感觉到它随时能加速。
我有时候就想,要是我能骑上徐悲鸿画的马该多好啊。
我骑在那匹马背上,在大草原上狂奔,风在我耳边呼呼地吹,那得多带劲啊。
可是这也只能是想想,毕竟那是画里的马。
不过我觉得徐悲鸿画的马就像是有灵魂一样,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我还听说徐悲鸿画马的时候特别用心。
他可能画一笔就得琢磨半天,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得反复思考。
他是不是还会跟马说话呢?也许他会跟马说:“马啊马,你跑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你抬腿的时候是先抬哪条腿呢?”我这么想可能有点傻,但是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把马画得这么逼真。
徐悲鸿《骏马图》赏析
杜甫研究学刊二○一二年第四期 总第114期徐悲鸿《骏马图》赏析程幼兰〔摘 要〕 绘画大师徐悲鸿根椐杜甫《秦州杂诗》之五诗意创作的绘画作品《骏马图》,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表现了诗圣杜甫流落秦州的心情,也寄予画家的个性、理想,同时隐喻中华民族蓄势待发、不屈不挠的精神。
〔关键词〕 杜甫诗意画 《秦州杂诗》 徐悲鸿 民族精神作者:程幼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610072。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搜集以杜诗为题材的书画作品,馆藏数量现已达数千件。
其中,杜诗书法作品既有明、清及近现代大家的佳作,又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墨宝;杜甫诗意画则以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刘海粟、于非闇、吴湖帆、李苦禅、吴作人、范曾、黄永玉等现代著名画家的作品为主。
纵观全部藏品,可谓名作荟萃,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其中,徐悲鸿的《骏马图》(见《杜甫草堂珍藏书画集》第25页)十分有特色。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其父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学习,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曾留学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箫声》、《睡》,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奔马图》、《牛》、《梅花》、《春之歌》、《落花人独立》是其代表作品。
他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尤为后人称道。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诗宗,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被公认为“集大成者”,而且也是一位深谙传统书画创作个中三昧的鉴赏家和评论家。
他创作了很多题画诗,将原作的神韵与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的大量诗作,又以其内容的丰富广博、气势的跌宕激越、风格的顿挫沉郁以及形象的生动和意境的深远,成为后代书画家的创作题材和灵感源泉,他们创作出了大量再现原6. All Rights Reserved.诗风采、又具鲜明艺术个性的杜诗书法和杜甫诗意画。
历代画马千万家,唯独徐悲鸿最出名,为什么?
历代画马千万家,唯独徐悲鸿最出名,为什么?杨西|撰文五十年代,我还在上小学五年级,有一次和班上的几个同学去一位同学家看“小人书”,当时这位同学家的墙上挂有一幅马,他向大家介绍:“这幅马是一个画家画的,这马尾巴听我父亲说,是一笔画成的!”当时我特别喜欢画画,画是谁画的不知道,“马尾巴是一笔画成的!”这句话在我幼小的心中却烙下深深的印记。
六十年代我已经到省城上学去了,有一次这位同学来省城找我,我招待他在学校的食堂吃饭。
这时的我已不是上小学时候的我,已经正式拜师学画,对国内大家任伯年、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的名字早就熟记于心。
饭桌上我问他:“你们家墙上的那匹马是谁画的?”他说:“好像是什么鸿!”我说:“是不是徐悲鸿?”他说:“好像是!”据说我这位同学的父亲,年轻时和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期间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抗战期间二人在重庆相遇,徐悲鸿亲自画了这幅马送他,画上题字为“哀鸣思战斗,迴立向苍苍”,表达了徐悲鸿为抗战胜利而呐喊的家国情怀。
徐悲鸿作品《奔马》说到画马,自古有之。
马自从被驯化以来,就成为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一起劳作一起休息,一同战斗一同凯旋。
为马传神写照成为人类艺术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画马的历史有人说起源于唐代,“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中的诗句。
这江都王是谁?是李绪。
李绪为初唐时期人,唐太宗李世民之侄,霍王李元轨之子,被封为江都王。
一生喜爱画艺,尤以画马见长,所以有人认为李绪为中国画马第一人。
也有人说应起源于魏晋,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烈女传》、《女史箴图》中都有关于马的描绘。
《洛神赋》中的三匹马,一仰一俯一打滚,说明了当时顾恺之画马的技巧,已经驾轻就熟炉火纯青。
唐韦偃《双骑图》画马的历史无论始于魏晋还是始于唐代,都是凭一些文字记载来论证,由于政权的更替和战争造成的破坏,很多资料都无法流传下来,一时也难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只有期待今后考古新证据的出现才可理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悲鸿奔马系列作品集欣赏
徐悲鸿《奔马》作品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单马《五花散作云满身》
徐悲鸿双马《竞爽图》1939年作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
文系半工半读,并自学素描。
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并兼职于孔德学院。
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
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
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
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
名的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
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次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的徐悲鸿故居被辟为徐悲鸿纪念馆,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悲鸿故居”扁额。
2003年,为了纪念和弘扬徐悲鸿先生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巨大贡献,设立了全国书画院系统最高美术奖项“徐悲鸿美术奖”。
徐悲鸿美术奖学术性强、规格高。
陈玉先、姚思敏、蔡超等十人为首届获奖的书画家。
徐悲鸿《奔马》1939年
徐悲鸿作品《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