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文化角度解读武术文化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有哪些中国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在技术上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还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道德价值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一、身心统一的修养中国武术一直强调身体与精神的统一,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身心统一的修养。

通过武术练习,人们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血液循环、呼吸系统以及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而通过对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武术练习者能够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进一步培养内心的稳定和平静。

这种修养不仅有益于武术练习本身,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带来身心健康和平衡。

二、德育与道德规范中国武术注重德育,通过武术的学习和实践,人们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品德和道德规范。

武术源于古代的军事和防身技巧,讲究以德治人、以武守国。

在武术练习中,弟子要尊敬师长、团结合作,严守规矩和纪律,注重诚信和正直。

同时,武术还注重尊重生命,追求和平,以及对他人的和谐相处。

这些道德规范在武术练习中得到体现,并在练习者的日常生活中得以贯彻。

三、哲学思想的体现中国武术中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思想就是“太极”理念。

太极强调阴阳相互转化,追求平衡和和谐。

武术运用太极的思想,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呼吸,追寻动静之间的平衡。

此外,武术还包含了孔子思想中的“仁”、“义”等观念,鼓励武术练习者做一个有担当、有道德的人。

通过这些哲学思想的体现,武术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

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

从古代起,中国武术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无论是形意拳、八卦掌还是太极拳等,每一种武术都传承着特定的历史和传统,通过武术的练习,人们能够了解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

同时,武术在表演艺术、戏曲以及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武术的文化解读

中华武术的文化解读

中华武术的文化解读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武术技艺,更是一种体现中国文化智慧和价值观念的艺术形式。

在中华武术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自然、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首先,中华武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融合。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武术的发展。

武术练习者在修炼过程中,往往会注重顺应自然、融合自然的原则,体会自然规律,锻炼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身体和心灵。

这种敬畏自然、融合自然的理念贯穿于武术的各个练习环节,使其成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体验。

其次,中华武术蕴含着中国人民对生命的尊崇和理解。

武术练习强调“不以力取胜”,注重内修外练,培养出人们内在的素质和道德规范。

在武术的修炼过程中,人们要保持谦虚、虚心、坚韧的品质,不仅要锻炼肢体,更要修炼心性。

这种尊崇生命、培养道德的精神指导人们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困难中不退缩,坚守信念,追求完美,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

另外,中华武术还传承了中国人民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体悟。

武术套路中的起手动作、身法步法、攻防技术等,都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等思想,体现了人们对宇宙、人生规律的探索和领悟。

通过武术的练习,人们可以感悟生命的脉搏,体验宇宙的奥秘,领悟人生的真谛。

这种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体悟,让武术不仅是一种技术动作的展示,更融入了中国人民对生命、自然、宇宙的深刻认知。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更体现了中国人的道德情操和文化底蕴。

通过中华武术的练习和传承,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独特魅力。

因此,中华武术的文化解读不仅是对技术动作的解读,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生活、自然、宇宙的理解和敬畏,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和智慧。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心灵。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摘: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独特的表现形式,具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等文化特征,正以优秀的民族化形式走向世界。

关键:中国术文化征哲理性技击健身性娱乐性发展前景引言: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功能的运动项目。

武术也是东方文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目,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组成部分。

一、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学、政治伦理、军事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有如下几个方面。

1.哲理性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很强。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一种表现。

认为人和自然在本上是相通的,人应顺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哲学带入了一系列的合,如形神合一、主合一、理气事一……”(周继:《论中国哲学史上人合一思想模式的形成,见《论中国哲学》,浙江人民出版1985年版),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想基础。

首先,武术练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而,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境密切联系起来。

武术练功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目的。

如孙福全《卦掌》借助天地之气候形式法,《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同的功法等。

此外,从”天人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界。

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圆而又空则做到活自如,循环不息。

故不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峨眉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特色。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与特点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与特点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与特点武术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这是武术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最大特征,也是武术魅力之所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与特点。

欢迎阅读!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

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最终爱上了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

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

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

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

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

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

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

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中华武术的特点(一)攻防技击性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仍然是它的本质特征,如散打的技术与实用技击术基本是一致的,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只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严格规定了禁击部位和保护器具。

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但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特点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

虽然套路中不少动作的技术规格在原技击动作的基础上略有变化,或因连接贯串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技术的核心。

(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讲究动作形体规范,又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如太极拳要求“以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

中国武术有什么文化特点

中国武术有什么文化特点

中国武术有什么文化特点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中华武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武术有什么特点。

欢迎阅读!中国武术有的特点中国武术特点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为攻防技击的特性,将技击寓于搏斗与套路运动之中。

搏斗运动——散打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观念出发,他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主要的动作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

所以习武具有健身、强身、防身的作用,能提高防身自卫、伸张正义的能力,生发仁义阳刚、堂正为人的气质,培养自信、乐观、刚毅、奋发向上的品格。

中国武术特点二、内容丰富。

武术流派之多不胜枚举,一般习惯分为武当派、少林派、峨眉派、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南拳等;又有外家内家之分。

如果抛开这些门派,根据现在的武术教学形式可分为三大类:武术基本功(有几十个),武术套路——包括拳路和器械,散打。

它和各种田径运动、球类相比要复杂得多。

既张扬“动如风、坐如钟”龙腾虎跃的英雄豪气,又展示“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刚柔相济”的神韵;既有“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的技击特点,又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练功要求;既有“无人当有人、有人当无人”的理念,又有“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所以长期坚持习武,能提高大脑的记忆、思维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升人格魅力。

中国武术特点三、注重武德。

“习武先习德”,这是中华武术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重要标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技艺,更是一种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瑰宝。

武术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在其哲学思想上。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天人合一观念在武术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如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等,都是武术招式和技法的重要原则。

刚劲的拳法与柔韧的身法相配合,进攻的招式与防守的姿态相互转换,这种阴阳的平衡与协调在武术中随处可见。

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则让习武者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顺应天时地利,借助自然之力来提升自己的武艺。

武术与道德伦理紧密相连。

“武德”是武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练武之人强调尊师重道,尊敬师长,传承技艺和品德。

讲究诚信、正义,不以武欺人,而是用武术来维护正义、保护弱者。

这种道德规范不仅约束着武者的行为,更是塑造了他们的人格品质。

在武术的世界里,一个真正的高手不仅要有高超的武艺,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胸怀。

武术还承载着民族精神。

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习武者在艰苦的训练中磨练意志,不断超越自我,克服困难,这种坚韧的精神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

武术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危难之际,许多武林人士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武艺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民俗和地域文化信息。

不同的武术流派往往源自特定的地域和历史背景,其招式、风格都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比如,少林武术源自佛教文化深厚的少林寺,其拳法刚猛有力,蕴含着佛教的慈悲与智慧;武当武术则与道教文化紧密结合,注重内功修炼和阴阳调和。

武术在健身养生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通过武术的练习,可以调节身心,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许多武术功法注重呼吸的调节和身体的放松,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这种养生理念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相通,体现了中国人对健康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再者,武术在艺术表现上也独具魅力。

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具有“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是武学的最高境界。

它传承了道家哲学本体论的观念,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于自然协调一致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进入“天人合一”境界的习武者即可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如八卦掌借天地之气来修身养性,太极拳的身心合修。

" 武术讲究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激发来体现。

武术练功时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天气、时辰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此来取得最佳的效果。

如《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

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

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

故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击特色。

特别是太极拳更是吸取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经》)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周敦颐:《太极图说》)等太极哲理而产生的。

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备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1.2 具有攻防特点的技击性武术的产生主要是依靠生产劳动,人们通过拳打、脚踢、躲闪等徒手动作与野兽斗争来获取食物,这武术最原始的技击性,当然这也是最低级的,但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物质基础。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哲理性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

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内外合一、理气合一……”(周继旨:《论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思‎想模式的形成‎》,见《论中国哲学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

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

武术练功要求‎按下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

如孙福全《八卦掌》借助天地之气‎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

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

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

故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击特色‎。

特别是太极拳‎更是吸取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经》)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周敦颐:《太极图说》)等太极哲理而‎产生的。

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因此,它在世界上对‎很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我国古老的‎健身术与气功‎早与印度瑜珈‎相互渗透,少林拳法于明‎清时代传入日‎本等国,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浅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前景

浅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前景

浅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前景班级 12人资1班姓名朱可儿学号 12213108浅析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前景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其对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有着其他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效用。

但在今天,中国的武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中国传统武术的普及远不及跆拳道和柔道等武术,中国武术的推广也遇到了问题,我国的习武群体大部分是老年人,且以习练太极拳、太极剑为主,而年轻人却热衷于跆拳道,截拳道,泰拳等武术。

中国武术的发展方向是舞蹈还是技击?本文探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与理解它的价值,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国武术文化,并且由此探求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

关键词: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现代价值;武术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的生产劳动活动。

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的社会主要以狩猎采集等原始的生产活动为生,并从中学会了徒手或使用木棒、石头等器具击打野兽的方法。

这些击打的方法多是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但这些击打技能却为武术的形成准备了一定的先决条件。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从原始的生产和生存活动中逐步形成徒手或持械的格斗技术进一步演变成近代的体育运动,在世界各个地域的人类活动中都曾出现。

如击剑,泰国拳,跆拳道等。

但从原始的格斗术发展成击舞一体,内外兼修的武术形式则只能由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土壤孕育而成!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

商周时代,由于分工的出现,开始有了专门的教育,练武在教育中占有主要地位。

武术也开始成为人们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到了秦、汉、三国封建社会时期,武术从单纯的军事技能向竞技方向发展,角抵、手搏、击剑等竞技项目相继出现,同时也出现了剑舞、刀舞等舞练形式的项目。

中国传统武术的主要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武术的主要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武术的主要文化特征一、“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兼容并包是传统武术发展过程的得要文化特征。

众所周知,在1983-1986年的传统武术挖掘整理的成果中,就套路而言,自成体系的拳种就多达129个,拳械套路近5000种。

尽管这些拳种和器械套路在运动形式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传统武术能够历久弥新、派别林立、多种技法流派并存,其奥秘就在于武术文化所孕育的“兼容并包”的文化发展环境。

中华民族是一个在“百家争鸣”的氛围中产生并积累起来的文化,从“孔孟显学”并行天下,到“儒道佛”三家并立,都造就和体现出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蓄气派,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

尽管历史上也曾有过武术的派别相争,产生过门户之见,但在大的文化发展图景之中,派别之争、门户之见都不能成为传统武术发展中的主流文化。

武术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度,取得辉煌的成就,归根到底是武术发展过程中各团体、宗族、派别之间的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结果。

这充分显现出了中华武术“兼容并包”的文化发展特征。

二、“道德至上”的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提倡社会和个人道德理想的实现。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将追求个人的自我完善看作生命价值之所在。

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华民族,在其创造的文化中,道德水准常常被作为评价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准。

传统武术由于受其影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要求和评价体系,形成了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中国传统武术中很重视对武德的考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武德胜过武技”。

传统武术谚语中“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要求,充分显示了武德教化在武术传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至上”的文化特征。

三、“宗教中心”的文化特征华夏文化底蕴深厚,绚丽多彩,流派甚多,但显著的“宗族中心”特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中国人具有浓厚的家族观念,家族血缘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

宗族中心的本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极大地铸造了中国人的人格特征,产生尽孝传宗的文化理念;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人们的行为,使得宗亲需求替代了人的个性化发展。

武术文化特征总结范文

武术文化特征总结范文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以下是对武术文化特征的总结:一、哲理性中国武术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尤其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种哲学观念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相通,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武术练功强调内外兼修,即“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体现了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事一的整体观念。

二、追求中和传统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追求中和的文化特征。

无论是套路演练还是攻防技巧,都强调刚柔并济、阴阳平衡。

这种追求中和的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三、历史传承中国武术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从先秦时期的剑术,到汉代的角抵,再到唐代的武术兴盛,武术文化不断发展、演变。

明清时期,民间习武更为广泛,门派林立,武术套路和流派趋于定型。

这些历史传承,使得中国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四、技术多样中国武术内容丰富,包括拳术、器械、气功、摔跤等多种形式。

拳术如少林、武当、峨眉等流派各具特色;器械则有刀、枪、剑、棍等;气功则注重养生保健;摔跤则讲究技巧和力量。

这些多样的技术,体现了武术文化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五、内外合一中国武术强调内外兼修,即“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

这种内外合一的整体观念,使武术在健身、自卫、竞技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武术的内外合一,不仅体现在练功方法上,还体现在技击技巧和战术策略中。

六、人文关怀中国武术在传承过程中,注重培养武德和武魂。

武德强调尊重他人、忠诚正直、谦虚谨慎;武魂则强调勇敢、坚韧、自信。

这种人文关怀,使得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总之,中国武术文化具有哲理性、追求中和、历史传承、技术多样、内外合一和人文关怀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武术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世界体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武术文化,让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特征有哪些

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特征有哪些

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特征有哪些中华武术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今天能被世界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所接受。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特征,希望你们喜欢。

中华武术的传统文化特征一: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中国古代哲学是传统文化思想的源泉,而“天人合一”思想又是传统哲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

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说:“中国哲学有一个根本观念,即‘天人合一’”。

台湾学者钱穆也指出“中国文化特征可以用‘一天人,合内外’六字尽之”。

古代哲学的这种重要思想,深深渗透到脱胎于传统文化的中华武术之中,并成为其思想基础。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了天人之间的统一性与合理性。

古人常常把认得行为归依于“天道”的流行。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提出“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始生人者天也,始生地者天也”(《吕氏春秋》)。

甚至把人的伦常和情感贯注于“天道”,并将其拟人化:“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以人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

这种天人感应,阴阳互补的理论不胜枚举。

古代体育科学理论的构建直接来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阴阳理论在古代体育科学思想中根深蒂固。

中华武术中的动静、虚实、刚柔、进退等的演化,无一不是在阴阳理论的指导下衍生而来。

至于太极图说更是最终演变成整个古代体育科学的理论依据,这是一种从形象描述到理论图式的进化。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

静极复动。

一动静,互为其根”(《周子全书·太极图说》)。

先民们正是据此理论解释了天体的演变和人体在自然力影响下的功能变化。

将阴阳理论推演得淋漓尽致的莫过于太极拳。

太极拳的全部运行机制,都是按一物两体,和谐稳定的模式来进行的。

所呈现的动静、开合、形神体用、虚实、刚柔,构成了一个互补系统。

古人把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体自身,都看成是由对立力量之消长而导致的大化运行,而人又于此流变过程中,努力去把握和守护某种不变的阴阳状态。

武术文化的特征

武术文化的特征

武术文化的特征
武术文化的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武术文化的特征(一)哲理性
武术文化的特征
由于中国武术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因此,它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我国古老的健身术与气功早与印度瑜珈相互渗透,少林拳法于明清时代传入日本等国,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武术文化的特征(二)技击性
武术文化的特征(三)健身性
武术文化的特征(四)娱乐性
综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国武术同国外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都与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因此,中国武术和国外其他体育项目都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属于世界体育文化的范畴。

而历史上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高度发达的象征,而且将会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

所以,中国武术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相信已为期不远。

看了“武术文化的特征”文章的人还看了:。

中国古代武术与文化特点

中国古代武术与文化特点

中国古代武术与文化特点中国古代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

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极强的体育运动,更是一门综合性的文化系统,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众多精髓和价值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古代武术与文化特点。

一、武术与中华文明中国古代武术源于远古时期一种打猎的技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运动和武术形式。

武术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紧密相关。

在古代,武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民生等诸多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明。

同时,武术也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例如文学、诗歌、绘画等,成为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

二、以德为先的武术思想中国古代武术思想强调“以德为先”,视武术为一种道德教育,强调“攻心为上”,即先通过思想和心理上的斗争,才能在实际战斗中取胜。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更是一种对人类道德和精神修养的熏陶。

中国古代武术还注重“儒武合一”,即通过儒家思想与武术相结合,使武者在实现武术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素质。

三、内外兼修的武术修炼方法中国古代武术的修炼方式以内外兼修为主。

即在外在的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锻炼内心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强调内功的修炼。

内功的修炼包括呼吸调节、精神集中、意念运动等。

这些内功的修炼不仅能帮助武者强化体质和技能,更能锻炼其意志品质、处理逆境的能力和处事的智慧。

四、武术在中华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武术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同时,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转型,武术也随之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压力。

在近代,中国武术逐渐外传至国外,与世界各地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各种流派。

同时,中国政府也注重对中国武术的保护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武术研究机构,推广传统武术文化。

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的武术理论和技术的传承,更需要创新和更新,与时俱进。

武术文化的特征

武术文化的特征

武术文化的特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术文化的特征。

欢迎阅读!武术文化的特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丽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武术文化的特征(一)哲理性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

它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出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合一……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

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

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

由于中国武术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因此,它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我国古老的健身术与气功早与印度瑜珈相互渗透,少林拳法于明清时代传入日本等国,都足以说明中国武术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有着传统的思想基础。

武术文化的特征(二)技击性武术的核心是技击性。

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其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个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

而器械又根据不同种类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实战搏击又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打法。

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

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

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可以追溯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身体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战斗技巧,更是一种身心修炼和文化传承的方式。

本文将从起源、发展、特点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

中国武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战斗技巧,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体系。

中国古代武术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的《礼记·乐记》中,其中就提到了一些武术技艺的名称和应用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并逐渐分为内家和外家两个学派。

内家武术注重内功修炼、气的运用和身心合一,代表性的有太极拳、八卦掌和形意拳等;外家武术则强调外形动作和技术的运用,代表性的有少林拳、咏春拳和洪拳等。

中国古代武术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强调身心合一和内外一致的原则。

练习武术需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呼吸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耐力和力量,并通过调整内心的状态来达到内外和谐的境界。

其次,武术注重以柔克刚和以弱胜强的原则。

中国武术强调软柳柔韧的力量运用,通过运用正确的力量和技巧来化解对手的攻击,达到以弱胜强的效果。

再次,武术注重德行和修养。

中国武术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追求道德和礼仪的修炼,倡导和平、尊重和谦逊的精神。

最后,武术强调练功与应用的结合。

武术讲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积累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技巧和应变能力。

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不仅在中国,武术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使者。

其次,武术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和医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武术的柔韧力量和以柔克刚的原则在中国文学中常被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和处事之道。

此外,武术习练也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塑造积极向上的个性也有积极的意义。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关系的分析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关系的分析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关系的分析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文化根源: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军事需求,它与文化的根源相伴而生。

中国古代战争频繁,武术作为一种武器技巧的总结和传承,与古代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武术通过传统的祭祀、节日庆典等形式,成为了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2.体现哲学思想:武术是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以太极拳为例,通过缓慢而舒展的动作,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原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理中的“阴阳平衡”、“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3.影响文学艺术:武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军事方面发挥作用,还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古代武侠小说中的剑客、武林盟主,到京剧和武打电影中的动作戏,都融入了武术的元素,使得这些艺术形式更具传统文化气息。

4.传承价值观念:武术注重修养与传统道德观念的培养,通过德行教育塑造人格。

武术强调自律、坚韧、忍耐等品质,培养出奋发向上、守纪律的精神风貌。

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5.代表着中国国粹: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国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武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武术的传承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智慧,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

6.体现传统教育意义:武术对于中国传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武术注重身心锻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武术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发展自身潜力,培养自信心,还能够感受到奋斗和付出的重要性,并在悟道中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武术的特点及分类

中华武术的特点及分类

中华武术的特点及分类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分类。

中华武术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身心和谐、精神境界的追求。

其特点和分类如下:一、特点:1. 内外结合:中华武术强调内功修炼和外功技法的结合,既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也重视心灵修养和气质塑造。

2. 融合哲学思想:中华武术融合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原则,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哲学和道家思想。

3. 多样性:中华武术包含丰富多样的拳法、剑法、刀法、枪法等,每种武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 注重身心调和:中华武术不仅强调技击能力的培养,更重视身心调和、健康保健的功效,使练习者在修炼中获得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二、分类:1. 内家拳:主要包括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注重内功修炼和气的调养,以柔化刚,追求内外合一的境界。

2. 外家拳:代表性的有少林拳、武当剑、峨眉刀等,强调外功技法的练习和实战技能的提高,注重力的运用和身体的灵活性。

3. 南拳北拳:南拳以娴熟的脚法和速度见长,如福建白鹤拳、南少林洪拳;北拳则注重力的运用和技击的刚猛,如北京八极拳、演武拳。

4. 器械拳:包括刀、枪、剑、棍等武器的使用技艺,如太极剑、刀法太极等,讲究器械和人的结合,既能练就出娴熟的器械技艺,也能提升身体素质和内力修为。

总体而言,中华武术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吸引着众多练习者和研究者。

通过练习中华武术,不仅可以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身心的平衡与和谐。

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和重视中华武术,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浅论中国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

浅论中国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

浅论中国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1.民族性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武术文化与宗教、民族文化、地域风俗特色相依互存,负载着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深刻的民族内涵。

国外很早就有人把中国武术称为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是使它自古流传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

2.哲理性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形神相依的血缘联系。

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中医学理论等古典文化思想都是武术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哲学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其内容包含道家哲学、儒家哲学的思想精华,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华武术文化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也形成了武术文化中的一大基本特征—哲理性。

3.历史性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势必经历一个由萌芽、成长、壮大和成熟的历史过程,武术文化因此打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老、庄”的道家学说和“孔、孟”的儒家思想则是构成武术文化的主要基石。

同时,印度释家、佛教等外来文化也为武术文化汲取营养提供重要原料。

武术文化就是从这些文化的土壤中萌芽生长,在武术实践中经过不断总结逐渐升华为理论,并随着武术的不断普及而成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

4.地域性中国幅原辽阔,地大物博,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差异的影响,使得武术文化有了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如北方多平原,地势广阔,拳路也多以腿法为主,脚踢四面八方,多习练“舒展大方,放长击远”的长拳,而南方地势多山丘,多习练“拳打卧牛之地”的南拳,于是才有“南拳北腿”之说。

此外,由于中原之地受佛教影响较深,拳术以少林拳为主;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自然产生以道教理论为指导的“内家拳”派。

这种地理位置上的差别导致了武术文化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5.保守性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有强烈的“天下”观念,中国是“天下”的中心的国家观念,华人之外均为“蛮夷”的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文化角度解读武术文化特征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武术武术文化
论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文化在开幕式上给人们留下深刻
的印象,武术也借奥运这一平台在第29届奥运会上展现了风采并宣传了武术的精神内涵,尽管它不是奥运会正式项目,但是我们向全世界宣传武术的步伐又进了一步。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对中国文化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武术运动发展来解读武术文化特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热爱武术。

1关于中国文化特点综述
关于中国文化的特点概说,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进行总结和研究,梁漱溟先
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曾提出中国文化的十四大特征,韦政通概括为十大特征,最后张岱年先生从宏观上提出七大特征学说,他认为中国文化特点可以阐述为:①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②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③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④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⑤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⑥重人伦轻自然的道德主义特征;⑦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陈江风提出了:中国文化的道德理想主义特征,追求和谐统一的特征以及延续
性和凝聚力特征。

一些学者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概括为:(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重视人与人的和谐。

邱丕相先生在《中国文化类型与传统武术》一文中提出中国文化是和平内倾型的文化;是儒道伦理型的文化;是艺术审美型的文化。

总之,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见解,但总的来说通过深刻学习中国文化我们从宏观上可以把中国文化的特点理解为:天人合一,顺天应物;家族伦理本位;贵和尚中。

2中国武术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文化的土壤里,它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它涵盖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里我们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中国文化角度来解读武术文化中的道德、人伦与中庸的思想。

中国文化是根,武术文化是其一个分支,从中国文化的特征我们可以看到武术文化的渊源。

一些学者也曾说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传统文化的烙印是武术文化具有生命力的保证。

可以说中国文化和武术文化都是对人、事、物的生活态度和处理方式的解释和规范指导。

2.1以和为贵,道德至上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中国文化中贵和尚中思想使武术的发展层层递进,武术文化的道德至上是中国文化的道德理想主义的具体体现。

源于儒家仁义道德的社会伦理之光,在对武术的人文化成中,将原本散发着残忍气息的技术,衍变改造为“仁者之艺”的“君子之争”,并通过武德体现对武术后学的道德培养;在神态上,要求“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内宜鼓荡,外示安逸”等;在技术上,表现为比试的“点到即止”原则和“舍已从人”策略;在武术行为规范上,呈现出“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等。

我们从《中国武术史》的记载中也可以了解到武术中的独特的文化属性,从开始的”术”演变为”艺”,后来上升为”道”,这就赋予了武术层次递进,逐步成为一种道德而为人们所理解,即崇尚武德,上升为学习做人做事。

目前在学校武术教育中也强调学生武德的修炼,这与中国文化的重人伦的文化特点是紧密联系的。

中国文化注重人的道德的修养,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德性文化,所追求的是德与智的统一,以德摄智的文化,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十分注重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注重任何人关系的和谐,“仁义礼信勇”正是武术特点的概括。

因此武术中的武德修身与中国文化中的人伦和道德特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传统武术中有许多关于武德的规范和要求,武谚曾云“未曾学艺先学礼,
未曾习武先明德”,武术礼节等都体现了一定社会对“武”的约束和要求。

但在如何赋予这些传统礼仪以现代意义的方面,可能就要追溯到中国文化的源头了。

2.2百家争鸣,兼收并蓄
中国文化从古到今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说,文化的兼收并蓄赋予武术也有这样的文化特征。

众所周知,在1983—1986年的传统武术挖掘整理的成果中,就套路而言,自成体系的拳种就多达129种,拳械套路近5000种。

武术能够历久弥新。

派别林立,多种技法流派并存,其奥秘就在于武术文化吸纳了中国文化中的兼收并蓄的特点。

中国文化从孑L孟显学并行天下到儒道佛三家并立,都造就和体现了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蓄的气派。

虽然武术在发展中也有派别之争,产生门户之见,但在大的走向上还表现出团体宗族派别之间的融合,这充分体现文化的兼收并蓄特点。

2.3天人合一.顺应天物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顺天应物的特点凝炼了武术的追求中和的文化思想。

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人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合一”等,就为中国武术文化打下了思想基础。

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同时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按照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并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达到练功的目的。

其次,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也是动功的最佳方式与境界。

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又圆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

所以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如峨嵋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击特色。

特别是太极拳更是吸取了“易有
太极,是生两仪”(《易经》)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周敦颐:《太极图说》)等太极哲理而产生的。

总而言之,不论是武术的套路演练还是攻防技击,不论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都体现出中和中庸的文化思想特征。

2.4以土为本,落叶归根
以土为本,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是直接从农业文明中发生出来的国民精神。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民族,人们建立的自然经济社会以人为本,靠天吃饭,种土地收粮食。

农民固守在土地上,起居有定,耕作有时。

安土重迁是他们的固有观念。

《周易》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礼记》称:“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

”这就很鲜明的告诉我们古代人所追求的是在自己土地上从事周而复始的自产自销的农业经济所必须的安定和稳定,这样一种特征使武术的发展中也具有以土为本,落叶归根的特点。

在武术的桩功练习中也有明确的体现。

武术桩功要求习武者以大地为根,头顶天脚立地,正应验了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就不能成其身的中国文化特点。

在武术套路的创编中,武术中的运动路线起身、收势在一个点,面朝一个方向,体现了天人合一、落叶归根的文化特点和相辅相成的和谐统一的思想。

小编KTV点歌系统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